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

二、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的贡献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1.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上。

从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而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更多的劳动力从少儿抚养负担和老年赡养负担等非生产性活动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配置于生产性活动中,促进了经济增长。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使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世界银行估计,人口红利因素能够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33%,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奇迹”。

2.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消费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储蓄和消费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人口红利”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或者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相反还有可能使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有人也因此把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年龄人口丰富的“人口红利”期结束并非“人口红利”的真正结束,只要能够发挥好储蓄的资金效率,让资本得到合理的回报,则第二次“人口红利”仍有可能为经济增长继续注入“活力”。

3.城乡二元结构和“人口红利”的配合贡献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专家预测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但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我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仍然拥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人口红利”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综上所述,无论从生产还是从消费和储蓄来看,“人口红利”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也是“人口红利”回报最丰厚的时期。从今后20~30年左右的时间来看,我们不仅没有理由怀疑我国的经济增长会失去动力,相反,经济增长将会更加强劲。

二、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人口红利不是免费的午餐,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加速了中国的人口转变,使中国提前进入人口红利阶段,但是它来的早去得也快,严厉的人口控制使得中国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人口红利也因此加速消失,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很快转变成对经济增长产生遏制作用的老年人口负担。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逐渐减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大约将在20年后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人口负债”的时代,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

而且从短期来看,有以下几项因素影响着人口红利的实现:

(1)、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并且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就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的不充分。这样一来,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年龄人口不但不能创造财富,而且还需要社会负担和抚养,从而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制约着人口红利的实现程度。中国收获人口红利的程度应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现实劳动生产力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程度。从劳动年龄人口的分布看,中国人口红利的大头在农村,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群从土地中走出来,走向城市,走向发达地区。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一事实决定着转化为现实劳动生产力的实现程度不可能太高。

(3)、由于农民进城收益并无提高,进城成本却明显上涨,消减了农民进城的愿望。这也是我国部分地区一度出现“民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应对人口红利带来危机的措施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10.5%。预计,‘十二五’时期将降至7.19%,‘十三五’时期更是减为6.08%。”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对此,我们必须正视趋势、坦然接受、积极应对。

1.通过创新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开放式创新”国际论坛暨展览会上指出,中国的当务之急,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跨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而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在于加强创新。开放式创新一方面不仅需技术领域的创新,还包括体制和机制的创建。技术创新和机构改革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才能全面激发人的创造创新活力,形成经济复苏的动力。另一方面,需要鼓励大众创新,大众创业,调动所有人的活力和潜能,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2.科学地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潜在增长率不能超越,但可以提高。”我们可以通过挖掘经济潜在增长率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1)劳动力投入方面:今后劳动力数量虽然减少了,但劳动参与率可以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成本,降低转移壁垒,通过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社保,医疗,子女入托和受教育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而提高劳动参与率。加快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和城市化和小城镇的发展进程,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2)加大教育产业投入力度,普及到高中的义务教育,实施灵活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方式,鼓励多种方式形成全民终生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3)生产率进步方面:打破企业垄断,扶持中小企业,让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从而

提高潜在增长率。

(4)破除城市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障碍。近年来,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并存,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凸显,这就要求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通过各种措施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要求,确保非就业劳动年龄人口成为就业人口。

(5)控制引进外资质量,扶持本土跨国公司。我国要尽快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更加注重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大力度吸引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变有带动作用的大型项目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同时,大力扶持本国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产业结构逐步摆脱过于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局面,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人口负债期必然要求人口红利期来补偿,这就要求在人口红利期进行必要的养老能力储备。因此,在现在人口红利快速增长期,我国要把全国社保基金迅速发展壮大,解决好社会保障中资本积累问题。

4.以有效合理的人口转移和流动,促进协调人口结构调整并带动农村家庭生育观念的更新转变,鼓励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经济。促进人口的流动和转移的另一个层面是要积极推进人口的对外交流,具体方式包括:留学深造,外派劳务,人员交流等等。当然这种人口向外流动的方式在缓解人口数量压力上可能作用甚微,但有利于中国经济日益与全球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人口红利的标准定义 2013-04-8

2.李昊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带动作用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12(16)

3.厉以宁新三大红利正替代旧红利 2012-12.

4. 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人口红利拐点已现 2013-01-28

5.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的增长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4)

6.关于人口的思考: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南方周末 2005-3-3

7.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谈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人

口研究 2004,28(2)

8. 盛德华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即对策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2(6)

9.钟水映中国人口红利评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2)

10.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人口研究 2006(4)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