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1)必读书目

[1]韩景春,吴隆才等. 物理教学概论. 银河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主要阅读书目

[1]韩景春,石书英等. 物理课程教材论. 银河出版社.2002

[2]韩景春,邹万全等.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银河出版社.2002

[3]韩景春,王保玉等. 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银河出版社.2002

[4]许国梁,束丙如. 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魏日升,张宪魁.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及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阎金铎,田世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乔际平,张宪魁. 初中物理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刘炳昇,魏日升. 初中物理教师技能训练.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李桂福,段金梅,霍立林.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1993

[10] 朱锭雄. 物理教学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 胡炳元.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 朱锭雄. 中学物理教育实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孙立仁.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1999

[14] RM. 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5] 崔允漷, 施良方. 教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 施良方.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17] 曹磊,潭树杰. 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高中物理学习技巧

有一句话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其实,我觉得难不难在于你对该科学习技巧的摸索和掌握,对如何学好物理,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

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能量”、“惯性”等等这些概念,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体会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书中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互相接触”说出了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满足?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记录到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

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人人明白,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三、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

学习理科离不开计算,在物理公式中对各物理量间的对应性以及确切的物理含义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因此常常出现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例如,对于功的计算公式W=FS中S的含义的考查有这么一道题:一位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推到7m远处,这位同学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J D.无法判断.初学者往往觉得选A或C,但一旦知道正确答案应为D,那么对S的含义自然是心领神会.哲学上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体现在这里.

四、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感情投资

我们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学习中的作用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对一个学生而言,能试着喜欢自己的老师,那将会终生受益非浅.学习的过程本就是艰辛的,甚至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个单调、枯燥的过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应,那么什么样的方法都将是徒劳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寓于神奇的感情力量,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涯不就其乐无穷了吗?

对物理新课改的“另类”思考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教育之路该如何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

一、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祌舟号”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把学到的物理规律,力求使之贴近生活,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授蒸发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故事:中国的茅台酒在参加国际评酒会时,国外参展的酒,由于其包装精美,受到与会厂商、官员青睐,而中国的茅台因包装粗糙无人问津。这时中国外交官急中生智,立即将一瓶茅台摔在地上,此时展厅内酒香飘逸,从此茅台酒驰名中外打入国际市场,给国家带来了丰存的经济利益,接着问:“飘逸的酒香怎么来的?”引入所讲的内容。接着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蒸发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蒸发的概念。最后利用学生举出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解释,如冬天热水泡脚,能的转移。双手相互摩擦做功,双手觉得暖和,能的转化。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发展,把传授知识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又艰苦又愉快。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

3、注重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鼓励性提问,注重对学生作业、测试作业适时肯定。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教师。

1、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着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

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地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

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的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理清思维线索。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对“90后”高中学生的物理学法指导

美国未来学家约·柰斯比在《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更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

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教法的探讨轻学生学法的研究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实践证明: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更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学法体系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作笔记、思考、作业、考试的方法等;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化归法、外推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再如临界问题分析法、动态电路分析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五是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作笔记的方法等。学法指导的研究问题,不仅包括学法体系的构成问题,而且还包括学法指导的方法问题。笔者认为,学法指导的最终落脚点不应是学生对学法体系的了解上,而应是学生对学法体系的掌握和运用上。那么,怎样才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学法呢?教师讲究学法指导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究竟如何指导学法,确实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笔者热衷于学法的探索,故撰此拙文,以求教同行。

(一)开设学法讲座,让学生了解学法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未摆脱“注入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死记硬背,大量解题、压题,使学生学习失去主动性,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应如何学习,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学习还有学习方法的问题。因此,对中学生开设学法讲座很有必要。一则让学生知道高效率的学习应讲究科学的方法;二则让学生了解人类一般认知心理规律;三则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物理世界的常用科学方法。如开设《如何记忆》的讲座,让学生了解遗志规律和记忆的多种方法,如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意义记忆法和多元记忆法等。实践证明,这对促进学生高效率地记忆很有帮助。再如开设《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讲座,可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这对增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大有裨益。另外,学生人手一册《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黎世法著)读本,也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学法的极好尝试。

(二)优化教学程序,让学生领悟学法

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会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法中渗透学法,通过优化教学程序,让学生领悟到学法,从而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如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笔者在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力》这堂课中,把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材作为重要教学目的之一。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文章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的?你是如何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观点的?举例说明。学生针对三个思考题发表看法,回答令人满意。于是我以提出:阅读物理教材应抓什么?一抓文章论点(概念、规律、原理等);二抓论据和论证过程;三抓对论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在选择合适教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渗透了学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领悟到了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

大家知道,分析解决物理问题需要讲究科学方法,然而即使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仍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是因为,科学方法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往往与科学知识难以分割,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物理学特有的知识体系。科学方法的真正掌握,要求学习者必须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否则,就难于发现科学方法的关键之所在,更无法体会那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奥妙之处。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程序时,应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物理规律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可通过对接斜面演示实验,创设伽利略探索物理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理想实验方法具有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三)指导学习程序,让学生掌握学法

教学实践证明:为学生设计学习程序,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定势思维,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为发散思维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譬如“五步学习法”,既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它为学生设计了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进行学习的程序,这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尝到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甜头。大家知道:物理同行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解题的问题,笔者认为,为学生编排解题程序是指导学生解题的有效方法。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引导学生三步走:一是审题,分析物理过程,弄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二是明确解题过程及所用公式、规律等;三是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已提出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想?又如在指导学生分析临界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是假设出临界状态,利用临界条件列方程,求出表征临界特性的某

些物理量的临界值;二是将所求临界值与题设条件相比较;三是通过讨论求得问题答案。这样,学生遵循解题程序,既学会了解题,又获得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探究氛围,让学生选择学法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生吞活剥、机械套用学法,都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学法。因此,激情引趣的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学乐学,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个人特点、问题情境等相应地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为了克服学生死记硬背、模仿重复的倾向,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重力场中的单摆模型对学生分析在含磁场的复合场中带电摆球的单摆运动会造成负面影响。若教师引导学生比带电粒子分别在重力场、电场、磁场中的受力特点、学生就不难发现形似的物理情境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中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物理本质的能力。

另外,教师应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鼓励学生研究学习方法,在班级、年级、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交流活动。如配合班主任教师开展“学习方法大家谈”的主题班会,组织开展“谈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小论文评优活动等,以形成学生自已探索学法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对照、边实践、边总结、边借鉴、边探究,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具有个人风格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素质教育。

高中物理歌谣

学习莫怕难

——写给高一学生

学生不怕学习难

题海书山只等闲

德智体美都跟上

五育并重齐发展

品质意志需磨练

日常行为好习惯

天天向上有进步

三年过后尽开颜

引子

物理学习莫畏难,犹如行舟如登山

大海航行靠舵手,我能把好自己船

认清目标勤努力,不怕急流与险滩

百舸争流千帆进,浪涛在后岸在前

一步一个脚印走,敢上喜马拉雅山

书山有路休乱闯,群体合作解疑团

无限风光在险峰,别有洞天赛桃源人人会当凌绝顶,居高临下览群山

序言部分

物理的学科性质

宇宙时空本无限,专把力热光电谈物质运动细研究,掌握规律并不难唯物主义是根本,形成科学时空观前人铺就辉煌路,我辈继承再发展

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理论和技术,物理学科走在前探索发明与创造,推动社会大发展

物理学习方法

日常生活寻常事,处处都沾物理边平时要做有心人,重视观察和实验基本方法要学会,动手动脑不能偏现象过程常思考,思维能力靠锻炼学会知识要会用,死记硬背要避免记忆理解成系统,解决问题是关键多做练习多实践,融会贯通勇向前

第一篇——力学

第一章力

首先明确力来源,产生物体相互间是力都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要画准,示意只需一支箭牛顿力学贡献大,单位用他名字签力的分类好多种,常见性质力有三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产生有根源推拉提压支动阻,看它效果最明显

重力

(G=mg)

地球附近看物体,难逃吸引这一关重力方向总向下,实际运用重垂线它与质量成正比,自有公式好计算形状规则质均匀,重心就在中心点

弹力

(F=kx)

物体接触产生力,任何物体都形变大小取决形变量,方向垂直接触面形变受力成正比,观察弹簧最明显大小方向细分析,注意绳件与杆件

弹簧

研究对象是弹簧,它的性格很倔强你用多大作用力,它靠形变来抵抗弹簧也能串并联,劲度系数有名堂形变受力也正比,K的数值不一样串联弹簧倒数和,并联K值都加上

摩擦力

(F=uF')

粗糙接触又挤压,相对运动有摩擦它与压力成正比,常用公式计算它若是相对呈静止,可能产生静摩擦不论动静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滑(若是接触无挤压,接触面上无摩擦)

力的合成和分解

物体几个共点力,作用效果看合成等效代替方法妙,矢量相加要留神两两画出四边形,尺规作图好辨认合成结果是唯一,作图计算谁都能一力能分多组解,要按实际效果分有时要建坐标系,利用直角三角形题目意思搞清楚,合成分解逆过程

正交分解法

多力合成有困难,迂回战术破难关选择合适坐标系,正交分解并不难矢量化作标量算,坐标轴上做加减分解不是我目的,合成帮我解疑难

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运算都适合合成分解逆运算,平面几何把图作

两个分量邻边定,作出平行四边形

合成矢量对角线,等效代替真科学

侧视新课标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并相对独立的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它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有如下特点:(一)注

重方法训练;(二)注重兴趣激发;(三)重视交流和协作;

(四)注重能力培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科

学研究的过程,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物理教学。

关键词:探究、合作、创新、论文

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并相对独立的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活动中,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活动过程,它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信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合作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健全体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是一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系统。它除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将十分重视情感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实施探究合作学习必须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就是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有如下特点:

(一)注重方法训练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以及在生活中亲身检验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注重研究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它要求学生自己对某个现象首先进行预言,接下来自己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然后将实验结果与预言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结论。日前,笔者观摩了一位教师的《平面镜成像》一节的评优课。一开始,教者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接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索。然后,教者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其实,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一个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系统的过程,通过验证假说,从而获得客观的、确切的知识,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现象的途径,从而产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预言新的可能和发展新的知识。因此,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它通过人们满怀好奇,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实验,验证有关假设,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注重兴趣激发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启动、定向、动力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的源泉隐藏在深处,需要费力才能找到它、掘出它;而且情况往往是:‘接近’和‘挖到’事物的本性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是主要兴趣的源

泉”。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问题,多方法解决问题,掘出隐藏在深处的“源泉",形成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以‘小猴子捞月亮’,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最终产生了探根求源的强烈愿望,顺利的把学生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探求上来。

探究合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以及收集、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整个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动手实验为中心的。教师不要作过多的交代和要求,而是让学生在教材和说明的指导下自由发挥。一节课是按照“思考与质疑——准备实验——观寨记录——分析总结”这样的模式进行的,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全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探求未知的好奇心易于得到满足。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教者在提出问题后,便让学生按上述模式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交流和协作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小组合作是落实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据他们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于小组,通过创设一些须小组合作才能达到目标情境。这样,就可形成“合作”、“组外竞争”的格局,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例如:与同伴一起准备实验器材;与小组同学一起重温上一次的课或前面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你的测量结果,并讨论产生结论的原因。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学生两三人一组,自己选择工具,合作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后便提出如下观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与物运动方向相反:

3、像与物左右相反

4、像与物颜色相同:

5、像是正立的:

6、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7、物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然后,教师让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观点的正确性,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如:有一位学生为了证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提出点燃蜡烛,将蜡烛油滴到镜面上,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针对这一做法,另一位学生指出,点燃蜡烛有明火,存在安全隐患,主张改用将笔贴在镜面上,观察像与物来验证。再如,一位同学为了证明像与物左右相反,提供的方法是:面对镜子,闭起左眼,观察到像是闭起右眼,从而验证了所提供的结论。这些分析讨论既生动形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去芜存菁,得出正确结论。

(四)注重能力培养

探究合作学习要求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且实验器材非常简单,许多来自生活,来自家庭。如在《平面镜成像》的这节课上,所选用的器材:镜子、蜡烛、尺子、玻璃等。这是因为简单的、生活他的材料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畏难情绪。另外,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些材料的替代物,使得动手活动易于展开。

探究合作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而不是将科学的结论和知识告诉学生,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教学便淡化了对学生定义化、概念化和公式化的要求,而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等等。

其实,探究合作学习的主旨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信任学生,民主对待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进行物理教学,方能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对物理新课改的“另类”思考(2)

提起“新课改”,大家应不会忘记。想当初,“课改”一出,有如“倚天屠龙”,谁与争锋﹗?称赞之论文铺天盖地,成功之经验满天飘舞。一时间,“课改”好像神丹妙药,教育之各种疑难杂症“一抓就灵”。但是,几年过去,当初的热闹与喧嚣如今日趋冷淡,更多的是留给人们的质疑与思考。

质疑之一:现在的新课改真能适用我国的国情吗?

这几年,有资深教育人士不断研究发现,发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我们现行的“课改”

跟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的教课改潮流极其相象。现象表明,我们的课改理论其实只是在生吞活剥外国几十年以前的概念。有人说:在美国,随便找来一本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之类的读物,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对照之后,你就会大吃一惊,因为相同或相似之处太多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我们中国人常挂嘴边的名句。然而我们也似乎早已忘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任何的种子都离不开现实的土壤,任何事物的发展,脱离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所谓发展。许多事实都已证明,不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盲目用外国的东西来套中国的改革是行不通的。建国后,盲目学习苏联模式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沉痛吗?历史告诫我们:亦步亦趋的模仿并不适合我们国情的改革模式,将可能使我们坠入削足适履、邯郸学步的窘境。

现行的新课改能否适用我们的国情?我们深感迷茫。

质疑之二:课改真的在按其宗旨实施吗?

应该说,新课改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前景,但课改真的在按其宗旨进行吗?现实的证据再度让我们无法自信。2004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韩、日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进行,其间中国孩子的表现再度令人失望,与1992年8月由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参加的草原探险夏令营如出一辙。(从1992年的草原探险夏令营到2004年的草原探险夏令营),12年过去了,中国孩子却是近乎相同的令人失望的表现。有人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哪里去了?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始,我们的国家就一直在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可我们的教育现状却并未发生根本的改观。这种教育现状与教育要求严重背离的事实,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现实中实施的新课改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笔者作为身处课改浪潮中的一名教师,仅就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谈点看法:

1、“管你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深圳,各种课改培训、讲座等不可谓不多。专家、学者、教授、教研员等,你方唱罢我登台,大力宣讲新课改。然而作为课改的实施者——位于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却在新鲜之后日趋冷淡。有的老师更是坦言:管你(新课改)怎么改,反正学生考试怎么考,我就怎么教。这能怪老师吗?毕竟在现阶段或者可以说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与老师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仍旧是学生的分数,学校的考评。现有的评价体系,不但规定了学生靠分说话,还写下了老师也得靠分说话的游戏规则。“一边是饭碗,一边是课改,你作何选择?”有老师如是说。

2、公开课课堂神采飞扬,其它时节“涛声依旧”

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我们都听过不少的课改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上,又是游戏,又是讨论,又是合作等,丰富多彩,掌声、笑声,热闹非凡。我们也同意这样的课堂是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只要教过书的老师都可以清楚,这样的一节课,从教案的设计、电脑课件的制作,到各种精美教具、精致的小奖品等的完成,老师至少得准备好几天的时间啊﹗“(某)老师,你的课很精采,你平时也是这么上的吗?”在一次公开课后,我单独咨询了任课的名师。没想到这名老师也是坦诚人物。“我在学校除了其它的工作外,一周还有18

节的课,都得这样上,我不累死了?”

可见,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真正有多少老师不受这种桎梏的束缚呢?有多少老师不是戴着镣铐跳舞呢?

3、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课程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硬件设备,以及能熟练操作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师资。然而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深圳地区,仍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尚未具备教师人手一部电脑,况且能真正胜任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也不多。而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或农村,更可想而知了。难怪有不少的教育人士担忧:现行的偏重于城市的新课改,谁敢说他不会加剧城乡之间的差距呢?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这是我们都赞同的。然而又有多少学校具备培养这种人才的师资?同时,多数学校至今也尚未具备相应的自然、化学实验等设备条件。多数的物理、化学等实验成了老师的表演。学校无法消受所需的物资或无法担当学生实验的危险。尤其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仍居统领地位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实验、实践,显得是多么的无足轻重。多少的实验室、劳技室等只不过是学校耀人耳目的装饰。

有位担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也是深感头痛,多数实践活动都需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就算老师有此时间与精力,但在社会犯罪事故时有发生的今天,在全社会高呼‘学生安全胜于一切’的今天,那位老师敢轻易的让学生在校外活动呢?”——一语道出了多少的辛酸与无奈﹗

质疑之三:中考、高考的评价体制能改吗?

新课改的举步维艰,至使怨声载道的矛头集中指向了中考、高考的评价体制,大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意,考试制度不改,新课改便如“纸上谈兵”。然而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且来听听评价体制改革的困惑吧:

1、新课改的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新课改提出的学生发展过程评价其中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评价者的具体操作带来难度,且效果也未必理想。

2、新课改要求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测评,包括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等,这些都有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差;如果体系过于庞杂,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改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获取功名、扬名显祖为目的;在对学校教育评价上直接表现为以“分数定成败”,重结果、轻过程,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国家人才选择制

度不健全,除一张考卷定终生的选拔制度外尚无良策;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成败”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对课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巨大的社会阻力。

可见,考试制度的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而且需要国家其他相关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因而指望考试制度在短期内作出根本改革是不切实际的。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我们目前的新课改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实际上,我们目前最需要改革的是: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以及逐渐丧失的求实精神。只有上述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课改才会水到渠成。

对物理新课改的“另类”思考(3)————“不准问老师”

有一所学校的办公室及教室墙上贴着的校规中有一条规定:“晚自习期间,学生一律不准问老师问题。”初看,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按理说,晚自习期间,学校安排教师到教室进行辅导,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然而该校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其良苦用心何在?思索再三,悟出其中一些道理,说出来与同行商讨。

该校的这一做法,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新课改要求,为全面贯彻新课改精神、推动素质教育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

第一,给学生自己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如果教师过多地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加以干涉,或者定向地加以“引导”,则忽视了学生学习个体差异。就等同于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把一个个具有个性的学生培养成规格完全相同的“机器人”。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没有发掘出学生的个体潜能,而且还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创才能。因此,我们教育者应当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在第十二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李在电视节目中发现悬吊在一根很长橡皮绳下自由振荡的人上下振荡时具有等时性。为了证实这个结论的正确性,题目设计了四个选项:其中三个选项都是问别人(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乙:问问老师;丁:打电话问问节目主持人)。而最佳选项应该是丙:按照物理学常规的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测量后得出结论。然而,笔者对答卷进行抽样分析,发现选择“问问老师”的同学占百分之七十几,而其余的同学不是选择少数服从多数就是选择问主持人,很少有通过独立思考,想到用实验来证实的。由此可看出,我们过去的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使学生养成了遇上困难总是想着别人,依赖别人解决(尤其是老师)的不良习惯。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不懂或不清楚的东西不能问老师,那么去问谁呢?每个同学自己的身边除了老师以外,还有同学。同学之间可以建立起“学习互助组”,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这样,既解决了同学的疑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纵观古今中外各种科技发明,没有多少是一个人的专利。就拿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情况看:合作者所占比例从第一个25年的41%上升到第二个25年的65%,再到第三个25年又上升到97%。可见,在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团结协作精神更具实际意义。

第三,有助于迫使学生多途径获取知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的工具也多了起来。从最

初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单一的教科书到百花齐放的各种辅导资料,以及新兴的网上学习。这些都给学生学习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既然不准问老师,又不能在晚自习课堂上问同学,那么问谁去?其实谁也不用问,学生可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作出各种可能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学习资源,或上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或组织讨论,或亲自实践,验证自己的假设和观点。总之,这些途径有利于学生吸取百家之精华,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学会学习。

第四,切实有效地为教师减负,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一轮的课改实施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注重知识的传承,充当“二传”的角色,而应当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而这一切工作的的实施,则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质、科学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过去的要求教师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小溪”,只不过是寄希望于教师能有知识的“水”往学生这个“大容器”里装。如果用这种方法去传授知识,无论课上得怎么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矣。因此,新课改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继续学习,不断钻研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业务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接受继续教育任务,才能担起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重担。而这一切,需要教师有一个充分的学习时间学习和领悟。如果教师整天的忙于备

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那么如何保证得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晚自习不准学生问老师问题举措的另一远见,在于保证了教师们自己时间的支配,为教师减负,给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造了条件,提高了认识。

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对老师来讲,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改进和提高的契机。正是机遇与挑战共存。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现在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打破。而对学生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要从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多渠道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也同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课改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已经明显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跟前。笔者受“不准问老师”做法的启发,对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一点粗浅的看法,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说得好,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有知识全部传受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这个必要,何况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立即转变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出发点上来,不做知识的传授者,不当知识的奴隶。

回顾前几年的教学,上课时一律让学生把书关上,不准任何人看书,不管自己讲的学生是否已经知道(或者他们通过看书已完全能掌握),

把学生一个个当成装知识的“容器”,现在看来,真有点无颜以对。根据现在的教育理念,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堂上要求人人有教材,并且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让他们以教材为主要工具获取新知识,同时便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引导,对他们的学习不过多加以干涉,最后进行点评式的精讲,使学生回到知识的主线上来。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兼顾学生间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这一教改之初,学生由于受以往学习习惯的影响不大接受,但随着教学的深入,目前已经深受学生欢迎。

其次,学生要处理好“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学”与“问”间是相互相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只学别人的发明创造而不问“为什么”的人就等于毫不辨别地继承别人的观点,人为亦为。更谈不上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而只问不学不深入研究的人就如同吃别人“嚼碎”的食物,已经使学习本身变了味。可见处理好“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至关重要。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对于那些反常规的问题,要敢于直面,敢于解剖。同时要鼓励学生多途径、多方面去寻找证据。只要是能自圆其说就行,因为许多课题本身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发明。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有许多科研成果都是否定前人结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李政道、杨振宁合作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反宇称守恒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

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造反”精神。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问别人,有时不问比问的效果还要好。不问,不是把问题放在一边而不管,而是把发现的问题装进自己的脑子,时刻想着这一问题,促使自己想办法解决、消化,悟出其中深刻的道理。这样,效果比问别人得出结果要好得多。

再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和谐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教代学,否则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也不能先教后学,教了再学。如果这样,学生学的内容,学的数量,学的方式、方法等就会被教所制约。但我们又不得不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在没有找到比用考试的手段来选拔人才更科学的方式之前,我们的教学还得听从“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在这样的体制下,教师的教则是学生学的方向盘,及时为学生导航,纠正学生的错误航向(这大概算教育体制不完善产生畸形儿的范畴)。

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客观地评价教师和学生。

任何新生事物之初,是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和接受,往往被当作“另类”或“不可思义”的异端,新课改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付出一定的代价。孩子固然失败不起,但我们的教育总不能停滞不前,只要我们的教师多一些准备,多一些措施,多一些方案,按照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大胆地尝试,从容面对,勇敢地充当

吃螃蟹的第一人,才可能为后人发现美味佳肴。同时,教师从事的这一

2020年高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

2020年高中物理教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11)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 ___的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 认真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同组老师进行交流,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统一下周教学进度和内容,探讨下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 ___教好。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

流。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上课效率,有时效性。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递进式教学。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 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班级开展小组教学。我主要在 习题课上施行小组教学,课前分配任务,学生课前讨论课上展示、讲解,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更能够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语言表述能力,()进一步帮着学生理解知识。但是课堂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基于两年的学习差异成绩上等的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展示成果,中等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理解,但是后进生无法融入课堂容易溜号,长此以往容易丢失学习的兴趣。

教师阅读书目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l999年版) 3.《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l999年版)。 4.《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l980年版) 5.《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6.《普通心理学》(王雁) 7.《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8.《认知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9.《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杜威) 10.《为思维而教》(郅庭瑾) 11.《关于思维的科学》(钱学森) 12.《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撰,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3.《周国平论教育》(周国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岳麓书社2002年版) 15.《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唐全腾/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山童岁月:通向孩子心灵的15条小径》(凌拂/著首 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7.《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著华东师范大出版社) 18.《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钟志农主编,教育科学 出版社) 19.《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3年版) 20.《重建师生关系》(史金霞/著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2012.9) 21.《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日]佐藤学/著钟 启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22.《教师课堂实用手册:新老师教师教学与管理策略(第 二版)》 23.《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周毅、向明著,江 苏教育出版社) 24.《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5.《教育的奇迹》(朱永新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6.《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27.《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著,四川少儿出版社l998年版) 28.《向孩子学习》(孙云晓主编,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 29.《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薛瑞萍著,长春出版社)

中学历史教师必读书目

东莞市柴松方名师工作室、第二批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团队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1、朱凤翰《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张荫麟:《中国史纲》新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版 3、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6年版 6、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宋、明、清)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 3、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4、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3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林华国:《义和团运动史事考》 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 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郭德宏,王秀鑫《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1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沈志华等人编

世界史参考书目 1、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两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丝鲍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6、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 7、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历史理论: 1、王家范《史家与史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韩震主编《历史观念大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育学、心理学 1、[美]阿妮塔·伍德沃克,陈红兵译《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美)帕默尔著吴国珍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4、(美)英特拉托《我的教学勇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其他: 1、候建新:《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4、(美)洛温著,马万利译《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初中物理最全说课稿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一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 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⑴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⑵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⑶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⑷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 怎样学好物理。 ⑴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 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l980年版) 2.《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3.《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l999年版) l0.《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l999年版)。 1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l2.《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l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l4.《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l5.《儿童发展》([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l6.《教育社会学》(康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l998年版)l7.《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l8.《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l9.《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2.《终身教育引论》([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编撰,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撰,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学语文教师推荐书目

中学语文教师推荐书目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学语文教师推荐书目》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一)七年级——1.《伊索寓言》2. 冰心《繁星春水》...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一) 七年级—— 1.《伊索寓言》 2. 冰心《繁星春水》 3.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4.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5. 叶圣陶《稻草人》 6.《安徒生童话》 7.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8. 高尔基《童年》 9.鲁迅《朝花夕拾》 10. 吴承恩《西游记》 (二) 八年级—— 11.《格林童话》 12.《革命烈士诗抄》

13.《艾青诗选》 15.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16.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曹雪芹《红楼梦》 18.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9. 老舍《骆驼祥子》 20.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 九年级—— 21. 施耐庵《水浒》 22.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23. 海明威《老人与海》 24.罗贯中《三国演义》 教育理论、方法类 1.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肖复兴:《我教儿子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初中物理复杂电路分析.教师版

一.连接实物图: 1.串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开始依次将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首尾顺次连接起来, 最后回到电 源负极, 电压表根据其测量范围, 并联在所测部分电路的两端; 2.并联电路:先选择最长的一条支路与电源构成的回路, 对照这个回路在实物图中将相应的 元件连接好, 再对照电路图, 把其余支路连入实物图的相应位置, 注意电流的 分流点和汇合点, 将其余支路并联接入这两点之间. 3.注意事项:①导线连载电路元件的接线柱上 ②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电流均正极进负极出 ③滑动变阻器, 采用“一上一下”法连接 ④导线不能有交叉 ⑤考试时用铅笔画线 二. 电路中电表的简化为了看清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 我们需要先将电流表、电压表简化, 简化方法如下: ①电压表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 几乎不能通过电流,可以将电压表 及两端导线一起去掉 ②电流表对电流几乎没有阻碍作用,可以将电流表替换为导线 知识互联网 思路导航 复杂电路分析

【例1】 【答案】 【例2】 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S 4 S 3 S 2S 1 L 3 L 2L 1 例题精讲 模块一 补充导线, 连接实物图

【答案】 【例3】 (2013朝阳一模实验题用图)请你只添加两根导线....... 完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的连接, 满足滑动变阻器可以使小灯泡调光, 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 【答案】 如右图 【例4】 请你只添加两根导线....... 完成图所示的电路的连接, 满足下列要求, 并且画出两个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①只闭合开关S 1, 电路中R 0与R X 串联, 电流表示数为I 1; ②开关S 1、S 2都闭合时, 电路中只有R 0工作, 电流表的示数为I 2 S 2 S 1 R x R 0 A B C P D

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第九章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9.1 物理教师的基本素养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如何提高教师素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推广阶段,这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简述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一、道德素养(自学) 主要包括: (一)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四)以身作则,积极进取 二、知识素养 (一)物理学科专业知识 1.物理学基础知识 2.物理学史 (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3.物理科学方法 4.物理学发展趋势与应用 (二)相关学科知识 (三)教育专业知识 (1)普通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4)学科教育学。(四)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与历史;(2)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3)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各个组成部分;(4)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5)信息技术有关法律与道德问题。 三、能力素养 (一)教学设计能力

物理教学中,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制订学期或学年教学设计;(2)制订单元教学设计;(3)制订课时教学设计。 (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能力 1.实验设计能力;2.实验操作能力;3.实验演示能力;4.实验分析能力;5.自制教具能力 (四)教学组织能力 (五)教育研究能力 (六)信息能力 物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使用能力 2.信息获取能力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包括: (1)应用软件工具组织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的能力;(2)应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能力;(3)开发物理教学课件。 §9.2 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 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需要不同的教学技能。例如,在备课时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中,需要导入技能、讲解技能、组织教学技能、结束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版画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对教学进行评价,需要教学测量和评价技能。物理教师应具备多方面教学技能,这里仅介绍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十种教学技能。 一、教学语言(重点) (毛主席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严格地讲,语言包括文字语言、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体态语)和思维语言。这里的教学语言,指有声语言中的

小学教师必读书目100本

小学教师必读书目100本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 2、《新教育之梦》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5、《教育的经济价值》 6、《终身教育引论》 7、《明日之学校》 8、《民主主义与教育》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10、《爱弥尔》 11、《教育过程》 12、《教育过程最优化》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14、《孩子们!你好!》 15、《学习,别听学校的》 16、《和老师的谈话》 17、《多元智能》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19、《教育诗》 20、《大教育论》 21、《普通教育学》 22、《教育论》 23、《科学与教育》 24、《教育漫话》 25、《成功智力》 26、《人的教育》 27、《审美教育书简》 28、《早期教育与天才》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33、《爱心与教育》 34、《顺生论》 35、《科学家论教育》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3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38、《第五项修炼》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41、《有效的管理者》 42、《中国教育思想史》 43、《外国教育思想史》 44、《教育基础》 45、《教育心理学》 4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7、《心理学》 48、《儿童发展》 49、《学习理论》 50、《教育管理学》 51、《组织行为学》 52、《课程论》 53、《教育与心理测量》 54、《有效教学方法》 55、《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56、《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 5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58、世界教育危机 59、《发现母亲》 60、《回答未来的挑战》 三、教改实践 6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6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 6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 6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 6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66、《案例教学指南》 67、《当代教育学》 68、《教育理想与信念》 69、《我的教学生涯》 70、《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71、《向孩子学习》 72、《青浦教育实验》 7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7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7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76、《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77、《透视课堂》 78、《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 79、《培养反思力》 80、《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8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82、《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 83、《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我们老师很可能一生平凡,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想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们,想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老师们,来看书吧,她能指引你走出困惑、走出肤浅,走向成功! 一、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教师当然也必读) 根据《2011版课标》关于课外读物建议 七年级—— 1.《伊索寓言》 2. 冰心《繁星·春水》 3.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4.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5. 叶圣陶《稻草人》 6.《安徒生童话》 7.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8. 高尔基《童年》 9.鲁迅《朝花夕拾》 10. 吴承恩《西游记》 八年级—— 11.《格林童话》 12.《革命烈士诗抄》 13.《艾青诗选》 15.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16.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曹雪芹《红楼梦》 18.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9. 老舍《骆驼祥子》 20.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九年级—— 21. 施耐庵《水浒》 22.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23. 海明威《老人与海》 24.罗贯中《三国演义》 二、教育理论、方法类 1.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肖复兴:《我教儿子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9.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10.《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听名师讲课系列书,名师课堂实录,推荐王君、郑桂华、袁卫星等。 11.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吴非《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13.冯卫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14.李希贵《学生第一》和《学生第二》 15.谢云《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7.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18.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 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 叶圣陶著《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中华书局,2007年版。 21.《语文“活动式”教学》(肖家芸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2.《语文活动式教学课例研究》(语文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中学物理教师必读书目和主要阅读书目 (1)必读书目 [1]韩景春,吴隆才等. 物理教学概论. 银河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主要阅读书目 [1]韩景春,石书英等. 物理课程教材论. 银河出版社.2002 [2]韩景春,邹万全等.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银河出版社.2002 [3]韩景春,王保玉等. 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银河出版社.2002 [4]许国梁,束丙如. 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魏日升,张宪魁.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及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阎金铎,田世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乔际平,张宪魁. 初中物理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刘炳昇,魏日升. 初中物理教师技能训练.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李桂福,段金梅,霍立林. 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1993 [10] 朱锭雄. 物理教学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 胡炳元.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 朱锭雄. 中学物理教育实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孙立仁.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1999 [14] RM. 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5] 崔允漷, 施良方. 教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 施良方.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17] 曹磊,潭树杰. 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朱永新推荐教师阅读书目100种

朱永新推荐教师阅读书目100种 基础篇(30部) 1,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 《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8, 《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 《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S226;阿&S226;&S226;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 《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 《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 《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8,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 《有效教学方法》, (美D&S226;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2, 《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3,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 《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7, 《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28,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9,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0,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高中教师必读书目

高中教师必读书目欣赏 1、《大教育家孔子》 2、《陶行知教育读本》 3、《叶圣陶教育读本》[《教育与人生》(叶圣陶)] 4、《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 5、《爱弥尔》 7、《活教育与死教育》(陈鹤琴教育读本) 8、《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9、《教育过程最优化》 10、《新教育之梦》(朱永新) 11、《图说中外教育史》 12、《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13、《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 1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15、《向孩子学习》 17、《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19、《写给你——亲爱的老师》(《中小学教师读本》)(自编) 20、《名人的教学生涯》(自编) 21、《泛舟诲海》 22、《新教育理念》(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3、《爱心育人》(斯霞) 24、《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 25、《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 26、《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 2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28、《帕夫雷什中学》 29、《3分是怎样消失的》 30、《终身教育引论》(作者朗格朗,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 31、《教育的经济价值》 32、《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33、《科学家论教育》 34、《回答未来的挑战》 35、《青浦教育实验》 36、《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燕国材等)

37、《成功智力》(斯腾伯格) 38、《教育诗》 39、《大教育论》 41、《普通教育学》 42、《审美教育书简》 43、《教育论》 44、《科学与教育》 46、《民主与教育》 47、《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 48、《中国当代教育随笔选》(自编) 49、《情境教育》(李吉林) 50、《顺生论》 51、《中国教育名著读本》 52、《中国教育思想史》 53、《外国教育思想史》 54、《现代教育学基础》 55、《西方教育名著读本》 56、《学习理论》 57、《教育研究方法》 58、《中外教育实验》(自编) 59、《有效教学模式》 61、《德育新论》 62、《现代教育管理》 63、《现代心理学原理》 64、《教育心理学》 65、《早期教育与天才》 66、《学校心理咨询》 67、《教育与综合国力》 6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必读》 69、《教育与心理测量》 70、《中国教育家评传》 71、《外国教育家评传》 72、《中国著名教师访谈录》(自编) 73、《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74、《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75、《中外教育小说选》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物理阅读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物理阅读 发表时间:2012-08-16T14:20:35.51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黎水明[导读] 物理教学中,用物理阅读诱惑学生进行阅读,产生兴趣,以后更好开展教学工作。 摘要:物理教学中,用物理阅读诱惑学生进行阅读,产生兴趣,以后更好开展教学工作。课前设计悬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基础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进步;反复阅读,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关键词:物理阅读;诱惑;成就感;讨论;好习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在学习物理时,可通过阅读获得比较全面、系统的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同时较强的阅读能力对同学们将来工作中的创新、开拓进取大有裨益。现在出版的教材大都是图文并茂,图形也与内容贴切且有趣,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读图,多加联想,引发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 如何进行物理阅读,笔者认为可注意以下方面: 一、课前诱惑学生阅读 大多数差生的成绩跟不上是因为听不懂,考试没有成就感;当然这也跟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关,可能因为懒的原因吧,如果物理阅读很吸引,讲的东西都是我们身边的生活,我们能感受得到的话,他们就想了解。可能某些教师认为很简单,但只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出发,充分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去教学和指导他们进行物理阅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预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时,可提出:听自己的录音时,往往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可是别人听着就是你的声音,为什么呢?在预习《运动的快慢》时,可请学生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在预习《大气压强》时,可请学生做一做“纸托水杯”的小实验等。初中物理几乎每一节都可以讲个故事、说句俗语、提几个有趣的问题或是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本。 其次,有的放矢的预习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教师应该考虑到物理阅读的特殊性。物理教材不同于文艺作品,在进行阅读时,学生时常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用一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阅读。可以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或对于所设置的预习问题要明确阅读范围,让学生通过阅读回答问题,同时要强调将填空的问题,即知识点中的关键词标记在书上(画重点标记)。等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就可只要求学生在书上勾画知识点,把阅读中想到的问题和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写成眉批和总批。而在预习学案上写出看不懂的内容,与书中不同的看法,对教师讲课的要求等。当然,学生学习物理,由不读书也不会读书到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太过注重成绩。建议成绩还是实事求是为好,太过注重成绩和排名,会使学生反感。等学生喜欢你物理这一科,喜欢这个物理教师之后,开展教学工作也有效果。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形成越来越浓的兴趣。 二、反复读,引导学生讨论 对物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难点内容,要通过反复阅读与讨论了解其内涵和外延。人们都有“插在水碗中的筷子变弯了”、“隔着玻璃看书本上的字,字抬高了”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但是若在平行光照射下,垂直俯视玻璃下的字,这种感觉不太明显,所以,“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中的“进入”指的是斜射而不是直射。反复阅读一方面能使同学们得到规范物理语言的训练,另一方面,在概念、规律的理解上不至于顾此失彼、断章取义。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之后,更加明白其含义。 三、结合练习题来阅读和理解 物理学中有许多形式相似但本质不同的概念。如同学们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常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误认为平衡力,阅读中就要反复对比,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却是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是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可能出现的力。另外,如“重力与压力”、“弹力与摩擦力”、“速度与加速度”、“质量与密度”、“内能与机械能”等都是易混概念。通过阅读和练习题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物理图象以简洁、直观的语言,创设了特定的物理情景,描述了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物理学习时切不可轻易放过。图象的横轴、纵轴各代表什么,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将如何变化。结合练习题作出相应的辅助线,如一条纵直线,一条水平直线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四、养成物理阅读的好习惯 经过阅读大量的知识,就会对物理有常识,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一个知识,可能看过一次没有记住,没有关系,假如天天进行物理阅读,隔几天就看一两次这样的知识,那么,他们就好像儿子看到老爸这么熟悉。阅读跟上去了,阅读一些信息就没有那么吃力了,以后的高中物理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一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强了,理解能力也相应变强,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石湾中学邮政编码:516100

初中物理教师基本功考试 20个必做实验

用停表测量时间 一、实验目的: 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二、实验器材: 机械停表一块(量程15min,分度值0.1s),实验用小车一辆,挡板一块,斜面(长0.73m、10°角倾角)一个。 三、实验步骤: 1.观察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检验停表的按钮和指针是否正常工作。 2.在斜面上确定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终点处安置挡板 3.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由起点处释放,同时按下停表按钮,小车运动到终点的同时再次按下停表按钮。 4.读出并记录停表的读数为1.1s。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 小车运动的时间为1.1s。

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评价表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二、实验器材: 刻度尺一把(量程1m ,最小刻度1 m m ),物理课本一本。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完好,若有磨损,选择合适的起始刻度。 2. 将物理课本置于水平桌面上,把刻度尺与被测物理课本贴紧放置,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使刻度尺的零刻度与物理课本一端对齐。 3.观察物理课本右端所对刻度,视线在右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线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4.读数时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物理课本的长度L为25.96cm 5.整理器材。 四、测量结果 物理课本的长度L为25.96cm.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一、实验目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50g)对测力计的拉力 二、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50g)1个。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2. 用手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轻轻拉动挂钩,松手后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能对准零刻度线,调节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使之对准零刻度线。 3.将1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4.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拉环,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静止后,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所对齐的刻度线,视线与弹簧测力计指针所指位置相平,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N。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 1个钩码(50g)对测力计的拉力F 为 0.5N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实验操作评价表

中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专业书籍大全

中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专业书籍大全 李卫东讲语文蔡明讲语文胡明道讲语文黄厚江讲语文程少堂讲语文尤立增讲语文李海林讲语文邓彤讲语文褚树荣讲语文肖家芸讲语文严华银讲语文吉春亚讲语文李平讲语文张祖庆讲语文李胜利讲语文祝禧讲语文 李卫东讲语文肖家芸讲语文蔡明讲语文胡明道讲语文李海林讲语文 程红兵讲语文赵谦翔讲语文黄厚江讲语文刘云生讲语文潘文彬讲语文 严华银讲语文张玉新讲语文名师讲语文王崧舟讲语文王君讲语文 尤立增讲语文邓彤讲语文余映潮讲语文李震讲语文武凤霞讲语文 程少堂讲语文盛新凤讲语文张学青讲语文张祖庆讲语文吉春亚讲语文 吴琳讲语文方利民讲语文陈军讲语文褚树荣讲语文李胜利讲语文 周益民讲语文 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中学语文2012教师招聘 考试历年真题 汇编小学语文 史金霞:不拘一格 教语文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 郭初阳:颠狂与 谨守 王开东:深度语文钱理群、孙绍 振、王富仁:解 读语文 干国祥:生命中最 好的语文课 闫学:我负语文 叶开:让孩子读 到世界上最好 的文字 王晓春:语文课如何是好程翔:一个语文 教师的心路历 程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 育 赵谦翔与绿色 语文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王富仁:语文教 学与文学 程翔与语文教学 郑国民:当代语文教 育论争 周庆元:宏观视 野下的语文课 改价值取向 (台)廖玉蕙:如何教出精彩的语文课刘正伟:语文教 育意蕴篇 陈日亮:语文教学 文本解读个案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 余映潮的中学 语文教学主张 王君: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杜永道:缺失的 语文课 潘新和:语文,审 视与前瞻 黄厚江:语文课堂教 学诊断 沈坚:初中语文 “沉浸式”教学 研究 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夏丐尊、叶圣 陶:文话七十二 讲 传承与嬗变:语文 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吴松年:初中语文新 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 题操作性解读 张彬福:怎样成 为一名优秀语 文教师

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高中物理)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一、考情综述 1.试卷模块分析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时长120 分钟,卷面分值150 分,分为单项选择题、 2.命题规律及趋势 【单项选择题】 (1)力学,2~3 道。包括运动学、动力学、曲线运动、机械运动等多方面知识。 (2)光学,1 道。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色散及光的波粒二象性。 (3)热学,1 道。主要考查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应用及热力学三大定律。 (4)原子物理及原子核,1 道。主要考查原子核衰变的三种类型,衰变方程式。 (5)大学物理知识,1 道。主要考查质点运动,刚体力学、电磁学等内容。 (6)课程标准,1 道。课标主要根据高中物理知识,从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等方面命题,多为理解类题目。 (7)物理学史或物理实验知识,1 道。主要考查考生对高中必做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及物理思想的理解掌握。预计之后会新增这一类型的题目。 (8)电磁学,1 道。主要考查复合场中带电粒子或导体棒的运动状态、电磁感应等。 【案例分析题】

c 1 【教学设计题】 出题特点:共 2 小题。 第一小题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为主,给出材料,考查对教材内容安排的理解及教学资源的应用。 第二小题以材料形式给出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情等内容,依据所给资料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且要求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型特点:从历年真题的整理分析上来看,教学设计第二题所出现的课型多以实验课为主,并且不乏选修系列中的实验,因此,题型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视教材中的实验课。 3. 重要备考要点 知识点一:光的色散 如图所示,紫光的偏向角大于红光的偏向角。 结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偏向角越大的光,介质对其的折射率 n 越大,光的频率越高,光子能量越大,粒子性越强,光的波长越小,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越小(根据 n = ),临界角越小 v sin C = ,越易发生全反射,越易产生光电效应,波动性越小。 知识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 天体质量 M 、密度ρ的估算(已知r 和 T ,G 的情况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