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析方法简介

透析方法简介

透析方法简介
透析方法简介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透析、超滤、冷冻干燥)

2. 透析

自Thomas Graham 1861年发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透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的动力是扩散压,扩散压是由横跨膜两边的浓度梯度形成的。透析的速度反比于膜的厚度,正比于欲透析的小分子溶质在膜内外两边的浓度梯度,还正比于膜的面积和温度,通常是4℃透析,升高温度可加快透析速度。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目前常用的是美国Union Carbide (联合碳化物公司)和美国光谱医学公司生产的各种尺寸的透析管,截留分子量MwCO(即留在透析袋内的生物大分子的最小分子量,缩写为MwCO)通常为1万左右。商品透析袋制成管状,其扁平宽度为23 mm~50 mm不等。为防干裂,出厂时都用10%的甘油处理过,并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属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它们对蛋白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用前必须除去。可先用50%乙醇煮沸1小时,再依次用50%乙醇、0.01 mol/L碳酸氢钠和0.001 mol/L EDTA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即可使用。实验证明,50%乙醇处理对除去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特别有效。使用后的透析袋洗净后可存于4℃蒸馏水中,若长时间不用,可加少量NaN2,以防长菌。洗净凉干的透析袋弯折时易裂口,用时必须仔细检查,不漏时方可重复使用。

新透析袋如不作如上的特殊处理,则可用沸水煮五至十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使用。使用时,一端用橡皮筋或线绳扎紧,也可以使用特制的透析袋夹夹紧,由另一端灌满水,用手指稍加压,检查不漏,方可装入待透析液,通常要留三分之一至一半的空间,以防透析过程中,透析的小分子量较大时,袋外的水和缓冲液过量进入袋内将袋涨破。含盐量很高的蛋白质溶液透析过夜时,体积增加50%是正常的。为了加快透析速度,除多次更换透析液外,还可使用磁子搅拌。透析的容器要大一些,可以使用大烧杯、大量筒和塑料桶。小量体积溶液的透析,可在袋内放一截两头烧园的玻璃棒或两端封口的玻璃管,以使透析袋沉入液面以下。

检查透析效果的方法是:用1%BaCl2检查(NH4)2SO4,用1%AgNO3 检查NaCl、KCl等。

为了提高透析效率,还可以使用各种透析装置。使用者也可以自行设计与制作各种简易的透析装置。美国生物医学公司(Biomed Instruments Inc.)生产的各种型号的Zeineh 透析器,由于使用对流透析的原理,使透析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3. 超滤

超过滤即超滤,自20年代问世后,直至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很快由实验室规模的分离手段发展成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超滤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化实验技术,广泛用于含有各种小分子溶质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浓缩、分离和纯化。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根据所加的操作压力和所用膜的平均孔径的不同,可分为微孔过滤、超滤和反渗透三种。微孔过滤所用的操作压通常小于4×104 Pa,膜的平均孔径为500埃~14微米(1微米=104埃),用于分离较大的微粒、细菌和污染物等。超滤所用操作压为4×104 Pa~7×105 Pa,膜的平均孔径为10-100埃,用于分离大分子溶质。反渗透所用的操作压比超滤更大,常达到35×105 Pa~140×105 Pa,膜的平均孔径最小,一般为10埃以下,用于分离小分子溶质,如海水脱盐,制高纯水等。

超滤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

与蒸发、冰冻干燥相比没有相的变化,而且不引起温度、pH的变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失活和自溶。

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技术中,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脱盐、脱水和浓缩等。

超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剂。对于蛋白质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浓度。

超滤技术的关键是膜。膜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规格,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来选用。早期的膜是各向同性的均匀膜,即现在常用的微孔薄膜,其孔径通常是0.05mm 和0.025mm。近几年来生产了一些各向异性的不对称超滤膜,其中一种各向异性扩散膜是由一层非常薄的、具有一定孔径的多孔"皮肤层"(厚约0.1mm ~1.0mm ),和一层相对厚得多的(约1mm )更易通渗的、作为支撑用的"海绵层"组成。皮肤层决定了膜的选择性,而海绵层增加了机械强度。由于皮肤层非常薄,因此高效、通透性好、流量大,且不易被溶质阻塞而导致流速下降。常用的膜一般是由乙酸纤维或硝酸纤维或此二者的混合物制成。近年来为适应制药和食品工业上灭菌的需要,发展了非纤维型的各向异性膜,例如聚砜膜、聚砜酰胺膜和聚丙烯腈膜等。这种膜在pH 1~14都是稳定的,且能在90℃下正常工作。超滤膜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若使用恰当,能连续用1~2年。暂时不用,可浸在1%甲醛溶液或0.2%叠氮化钠NaN3中保存。

超滤膜的基本性能指标主要有:水通量(cm3/(cm2·h));截留率(以百分率%表示);化学物理稳定性(包括机械强度)等。

超滤装置一般由若干超滤组件构成。通常可分为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式四种主要类型。由于超滤法处理的液体多数是含有水溶性生物大分子、有机胶体、多糖及微生物等。这些物质极易粘附和沉积于膜表面上,造成严重的浓差极化和堵塞,这是超滤法最关键的问题,要克服浓差极化,通常可加大液体流量,加强湍流和加强搅拌。

国外生产超滤膜和超滤装置最有名的厂家是美国的Milipore公司和德国的Sartorius公司。国内主要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杭州淡化和水处理开发中心、兰州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无锡化工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天津膜分离工程研究所、北京化工厂、常熟膜分离实验厂、无锡市超滤设备厂、无锡纯水设备厂、天津超滤设备厂、湖北沙市水处理设备厂等。从膜的品种,以及从某些研究工作的深度方面看,我国与世畀先进国家的差距不很大,但在膜的质量性能及商品化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在生物制品中应用超滤法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例如供静脉注射的25%人胎盘血白蛋白(即胎白)通常是用硫酸铵盐析法、透析脱盐、真空浓缩等工艺制备的,该工艺流程硫酸铵耗量大,能源消耗多,操诈时间长,透析过程易产生污染。改用超滤工艺后,平均回收率可达97.18%;吸附损失为1.69%;透过损失为1.23%;截留率为98.77%。大幅度提高了白蛋白的产量和质量,每年可节省硫酸铵6.2吨,自来水16000吨。

超滤技术的应用有很好的前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冰冻干燥

冰冻干燥机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必备的仪器之一,因为大多数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后的最终产品多数是水溶液,要从水溶液中得到固体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冰冻干燥,因为生物大分子容易失活,通常不能使用加热蒸发浓缩的方法。

冰冻干燥是先将生物大分子的水溶液冰冻,然后在低温和高真空下使冰升华,留下固体干粉。

透析袋和透析膜处理方法

使用前处理:

1. 把透析袋剪成适当长度(10-20cm)的小段。

2. 在大体积的2%(W/V)碳酸氢钠和1mmol/L EDTA(pH 8.0)中将透析袋煮沸10分钟。

3. 用蒸馏水彻底清洗透析袋。

4. 放在1mmol/L EDTA(pH 8.0)中将之煮沸10分钟。

5. 冷却后,存放于4度,必须确保透析袋始终浸没在溶液内。从此时起取用透析袋是必须戴手套。

6. 用前在透析袋内装满水然后排出,将之清洗干净。

透析膜(前处理方法如下):

1. 戴手套把透析膜剪成适当长度,浸在蒸馏水中15 min 泡软。

2. 浸入10 mM sodium bicarbonate 中,并加热至80℃,一边搅拌至少30 min。

3. 换到10 mM Na2·EDTA 中浸泡30 min,以新鲜的EDTA 同样方法处理三次。

4. 再用80℃蒸馏水洗30 min,然后换到20% 酒精中,放在4℃冰箱中保存。

透析基础知识

透析基础知识 1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肝素使用时间比透析时间短30分钟。 2 血液透析设备包括(1)透析器(2)水处理系统(3)透析液(4)血液循环控制系统(5)超滤及超滤控制系 统(6)透析机基本结构和维护消毒。 3血液循环控制系统:由动脉血路,透析器,静脉血路三部分组成。 从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开始到透析器的动脉端称动脉管路。 动脉血路上也有血泵,肝素泵,动脉壶和动脉压力监测器。 静脉血路上有静脉壶,静脉压监测器,空气探测器及静脉夹。 4超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能排除尿毒症患者体内多余水分,是透析疗法的主要功能之一。 5合理使用抗凝剂: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使用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或深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立即进行紧急透析者,为了有利于止血,避免皮下血肿。一般选用低分子肝素透析。2)对于血管条件好,无出血倾向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肝素透析。3)对于严重出血倾向可给予无肝素透析。 6透析用水要求清除所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影响透析液电解质浓度的物质,对透析机造成损害的物质,包括不溶解性颗粒,可溶性有机物,可溶性无机物,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细菌和致热源。 7透析液电导度主要反映钠离子的浓度,正常范围13.5----14.5ms/cm,钠浓度过高时患者易口渴,心力衰竭;钠浓度过低可引起抽搐,低血压。 8透析液的正常温度为36.5---37.5C,温度过高会引起溶血,过低患者会发冷,寒战。 9血液透析定义:简称血透,是根据Gibbs-Donan膜平衡原理,将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内,分别在透析膜的两侧反向移动,两种液体内的溶质及水按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作跨膜运动,以进行物质交换,达到动态平衡,又称人工肾。 10弥散:任何溶质总是由浓度高的部位向浓度低的部位流动,这种依靠浓度梯度进行的转运叫弥散,这是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影响弥散的因素包括溶质浓度梯度,溶质的分子量,半透膜的阻力,透析时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速等。11血液透析时血液与透析液逆向流动时浓度梯度最大,血液与透析液同向流动时,其清除率将减少10%。 12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 1)用利尿药难以控制的水超负荷, 2)用药物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 3)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4)有明显的尿毒症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2)慢性肾衰 : 1)有尿毒症表现非透析治疗无效。BUN高于28.56mmol/L血肌酐高于707umol/L. 2)肾移植前准备,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导致肾衰或慢性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失调,需透析治疗维持。13干体重:身体内无多余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时的理想体重。身体无不适,血压正常(高血压者除外),无水肿的体腔积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X线胸片检查心胸比例小于50%,无肺淤血表现时的体重为干体重的设定值。

透析方法简介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透析、超滤、冷冻干燥) 2. 透析 自Thomas Graham 1861年发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透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的动力是扩散压,扩散压是由横跨膜两边的浓度梯度形成的。透析的速度反比于膜的厚度,正比于欲透析的小分子溶质在膜内外两边的浓度梯度,还正比于膜的面积和温度,通常是4℃透析,升高温度可加快透析速度。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目前常用的是美国Union Carbide (联合碳化物公司)和美国光谱医学公司生产的各种尺寸的透析管,截留分子量MwCO(即留在透析袋内的生物大分子的最小分子量,缩写为MwCO)通常为1万左右。商品透析袋制成管状,其扁平宽度为23 mm~50 mm不等。为防干裂,出厂时都用10%的甘油处理过,并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属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它们对蛋白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用前必须除去。可先用50%乙醇煮沸1小时,再依次用50%乙醇、0.01 mol/L碳酸氢钠和0.001 mol/L EDTA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即可使用。实验证明,50%乙醇处理对除去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特别有效。使用后的透析袋洗净后可存于4℃蒸馏水中,若长时间不用,可加少量NaN2,以防长菌。洗净凉干的透析袋弯折时易裂口,用时必须仔细检查,不漏时方可重复使用。 新透析袋如不作如上的特殊处理,则可用沸水煮五至十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使用。使用时,一端用橡皮筋或线绳扎紧,也可以使用特制的透析袋夹夹紧,由另一端灌满水,用手指稍加压,检查不漏,方可装入待透析液,通常要留三分之一至一半的空间,以防透析过程中,透析的小分子量较大时,袋外的水和缓冲液过量进入袋内将袋涨破。含盐量很高的蛋白质溶液透析过夜时,体积增加50%是正常的。为了加快透析速度,除多次更换透析液外,还可使用磁子搅拌。透析的容器要大一些,可以使用大烧杯、大量筒和塑料桶。小量体积溶液的透析,可在袋内放一截两头烧园的玻璃棒或两端封口的玻璃管,以使透析袋沉入液面以下。 检查透析效果的方法是:用1%BaCl2检查(NH4)2SO4,用1%AgNO3 检查NaCl、KCl等。 为了提高透析效率,还可以使用各种透析装置。使用者也可以自行设计与制作各种简易的透析装置。美国生物医学公司(Biomed Instruments Inc.)生产的各种型号的Zeineh 透析器,由于使用对流透析的原理,使透析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3. 超滤 超过滤即超滤,自20年代问世后,直至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很快由实验室规模的分离手段发展成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超滤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化实验技术,广泛用于含有各种小分子溶质的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浓缩、分离和纯化。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根据所加的操作压力和所用膜的平均孔径的不同,可分为微孔过滤、超滤和反渗透三种。微孔过滤所用的操作压通常小于4×104 Pa,膜的平均孔径为500埃~14微米(1微米=104埃),用于分离较大的微粒、细菌和污染物等。超滤所用操作压为4×104 Pa~7×105 Pa,膜的平均孔径为10-100埃,用于分离大分子溶质。反渗透所用的操作压比超滤更大,常达到35×105 Pa~140×105 Pa,膜的平均孔径最小,一般为10埃以下,用于分离小分子溶质,如海水脱盐,制高纯水等。 超滤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

透析袋用法

透析袋使用前处理方法 透析袋的使用方法透析原理透析是指溶质从半透膜的一侧透过膜至另一侧的过程,任何天然的(如腹膜)或人造的半透膜,只要该膜含有使一定大小的溶质通过的孔径,那么这些溶质就可以通过弥散和对流从膜的一侧移动到膜的另一侧。 透析的动力是扩散压,扩散压是由横跨膜两边的浓度梯度形成的。透析的速度反比于膜的厚度,正比于欲透析的小分子溶质在膜内外两边的浓度梯度,还正比于膜的面积和温度,通常是4℃透析,升高温度可加快透析速度。 人体内的毒物包括代谢产物,药物,外源性毒物,只要其原子量或分子量大小合适,就能够通过透析清除体外。其基本原理是弥散和对流。弥散就是半透膜两侧液体各自所含溶质浓度梯度及它所形成的不同渗透浓度,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对流也称超滤,是指溶质和溶剂因透析膜两侧的静水压和渗透压梯度的不同而跨膜转运的过程。 自ThomasGraham1861年发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透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目前常用的是美国Union Carbide(联合碳化物公司)和美国光谱医学公司生产的各种尺寸的透析管,截留分子量MwCO(即留在透析袋内的生物大分子的最小分子量,缩写为MwCO)通常为1万左右。 透析袋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处理: 1. 把透析袋剪成适当长度(10-20cm)的小段。 2. 在大体积的2%(W/V)碳酸氢钠和10mmol/L EDTA(pH8.0)中将透析袋煮沸10分钟。 3. 用蒸馏水彻底清洗透析袋。 4. 放在1mmol/L EDTA(pH 8.0)中将之煮沸10分钟。 5.冷却后,存放于4度,必须确保透析袋始终浸没在溶液内。从此时起取用透析袋是必须戴手套。 6. 用前在透析袋内装满水然后排出,将之清洗干净。 注意事项: 透析袋一般来讲,最好一次性利用。如果对样品的纯度没有很严格的要求,还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但是不要重复利用太多次,一般5次就差不多了,而且透析时尽量避免有机溶剂(乙醇除外),因为重复多次利用或经有机溶剂腐蚀,虽然从宏观上看袋子完好,但是有可能微观上已有破损或者孔径已经改变,截留分子量(MWCO)已经不可靠。 新透析袋如不作如上的特殊处理,则可用沸水煮五至十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使用。使用时,一端用橡皮筋或线绳扎紧,也可以使用特制的透析袋夹夹紧,由另一端灌满水,用手指稍加压,检查不漏,方可装入待透析液,通常要留三分之一至一半的空间,以防透析过程中,透析的小分子量较大时,袋外的水和缓冲液过量进入袋内将袋涨破。含盐量很高的蛋白质溶液透析过夜时,体积增加50%是正常的。为了加快透析速度,除多次更换透析液外,还可使用磁子搅拌。透析的容器要大一些,可以使用大烧杯、大量筒和塑料桶。小量体积溶液的透析,可在袋内放一截两头烧园的玻璃棒或两端封口的玻璃管,以使透析袋沉入液面以下。

血液透析仪简介

血液透析仪简介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学号:S12083100003 姓名:范玉秋

血液透析机简介 1.前言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在肾病的治疗方法中。透析是指溶质从半透膜的一侧透过膜至另一侧的过程,任何天然的(如腹膜)或人造的半透膜,只要该膜含有使一定大小的溶质通过的孔径。那么这些溶质就可以通过弥散和对流从膜的一侧移动到膜的另一侧。人体内的“毒物”包括代谢产物、药物、外源性毒物,只要其原子量或分子量大小适当,就能够通过透析清除出体外。 2.血液透析机的原理及组成 2.1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原理 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从而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物;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具有人体肾脏的部分功能(但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如图1所示

2.2血液透析机的组成 2.2.1液路部分 液路部分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除气系统、透析液配比系统、流量控制系统、超滤控制系统、漏血探测等部分。 (1)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由加热器、热交换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加热器是使透析液达到要求温度的主要部件,通常采用电热棒直接加热,功率1500瓦左右。带有高温保护装置,超过设定温度,自动断开。热交换系统进入机器的水与即将排出的废液在不锈钢管道中相对流动。废液的热量通过管壁传到反渗水。 计算机系统通过机器分布在各处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各点温度。反馈控制加热器。使温度始终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35℃~42℃)。 (2)除气系统除气系统包括除气泵、除气室、除气阀和管路。其原理是由负压泵产生大约500mmHg负压。使溶解在反渗水中的气体扩张成气泡逸出。避免气泡对流量、温度、电导度的测量产生影响,或气泡积聚在透析膜的一边影响透析,对病人的健康产生危险。 (3)透析液配比及电导度监测系统透析液配比及电导度监测系统包括A液泵、B液泵、电导度监测系统、配比室组成。透析液的配比就是将浓缩液和反渗水进行配比.达到需要的浓度。透析浓缩液目前一般为碳酸氢盐分为A、B液。计算机系统根据设置的配方控制A、B泵.使A、B液A液由A液泵吸人,B液由B液泵吸人,并且按固定容量吸入。 (4) 超滤系统超滤是压力梯度使液体通过薄膜的过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正压血层与负压透析液层形成薄膜之间的压力梯度,这个压力梯度成为跨膜压(TMP),作用是清除多余的水分。现在的超滤系统一般为容量超滤,操作者设定超滤量后,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容量超滤系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平衡腔控制法(见图2)。一种是流量计控制法(见图3)。

血液透析病人的小知识范文

1、每周透析几次为宜?为什么? 诱导透析期内为避免透析失衡综合症,建议适当调高患者每周透析频率。根据患者透前残余肾功能,可采取开始透析的第一周透析3~5 次,以后根据治疗反应及残余肾功能、机体容量状态等,逐步过渡到每周2~3 次透析。 2、每次透析时间多少为宜?为什么? 每周3次者4~4.5小时/次,可保证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12小时。最佳透析方案为一周三次,每次4小时。当然,如每日短时透析等方案可以更好地接近人体生理状态,减少远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为什么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血脂分析、血铁检测、血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乙肝、丙肝、HIV、B 超、心超等? ①、血常规、肾功能等建议每月检查1 次,铁指标建议每3 个月检查1 次。以便及时了解贫血、透析充分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治疗。

②、肝功能、血糖和血脂等代谢营养指标,建议有条件者每1~3个月检测1 次,可以了解机体营养等状态,及时调整治疗,因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③、乙肝、丙肝、HIV指标:要求开始透析不满6 个月患者,应每1~ 3 个月检测1 次;维持性透析6 个月以上患者,应每6 个月检测1 次。由此对血透患者进行分区、分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增加了透析的安全性。 ④、建议血电解质每月检测1次,血iPTH每3 个月检查1 次,可及时调整药物及透析方案,维持钙磷、骨骼代谢在正常范围,减少长期并发症。 ⑤、定期检测血β2微球蛋白,在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可以减少透析相关淀粉样病变的发生。 ⑥、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测定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波、外周血管彩色超声波等检查,建议每6~12 个月1 次。可及时了解浆膜腔积液、心血管并发症等情况,及时作出治疗的调整。 4、每次透析间期的体重多少为宜?为什么?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或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kg。

瑞达恒辉即用型RC膜透析袋使用说明书

即用型RC膜透析袋使用说明书 一、膜技术参数: 生物技术RC膜(再生纤维素),重金属离子和硫化物含量为痕迹级别,湿型,浸泡在0.05%叠氮钠防腐储存液中,即用型,不需预处理,蒸馏水冲洗后使用;生物技术RC膜拥有广泛的化学兼容性,能承受弱酸弱碱或稀释的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的醇类物质;弱极性有机物或者稀释过的强极性有机物,如DMSO,接触强极性有机溶剂可能会损害RC膜;标准RC膜能适用pH值2-12以及温度4-132 °C之间。 二、储存条件: 透析膜浸泡在储存液中,密封放置于4-25°C之间环境。建议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4℃保存。 透析袋使用方法: 1、先带好手套,把透析袋剪成适当长度(10cm左右)的小段,长度可以根据需要,但必须有足够的容器来容纳。 2、用蒸馏水彻底清洗透析袋,两头用手微微捏住,检查是否有漏袋。透析袋保存液含有防腐剂,对活性物质有抑制作用,至少用蒸馏水(纯水、去离子水均可)反复冲洗三次,有时间最好用蒸馏水浸泡30分钟再使用。 3、不使用的透析膜放回储存液中,密封保存,接触透析膜过程中必须戴手套。

4、使用时,一端用透析袋夹子夹紧,灌满水后,用手指适当加压,检查不漏,另一头也同样反复一次,以免夹子不够紧。然后装入样品,通常要留三分之一至一半的空间,以防透析过程中,袋外的水和缓冲液过量进入袋内将袋胀破。装完样品后,用夹子夹紧袋口,即可进行透析。为了加快透析速度,除多次更换透析缓冲液外,还可使用磁力搅拌器。透析的容器要大一些,可以使用大烧杯、大量筒和塑料桶。根据样品浓度决定透析时间,也可以过夜透析,透析时间在24~48小时为宜。用线吊着透析袋,使透析袋处于悬浮状态,也可以加速透析速度。

血液透析大全 许多关于血透的知识

透析患者降压药的使用 大多数透析病人合并有高血压,持续高血压是透析病人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我国五省、自治区慢性肾脏病(CKD)心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的透析病人77%服用1种以上降压药,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者仅占54.2%。提示透析患者高血压的防治仍是当前的严峻的问题。 几乎所有(除利尿剂之外)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均可用于透析病人,控制血压(尤其是收缩压)达到靶目标值是治疗的关键。某些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透析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调整。限制盐的摄入、保持理想干体重和合理选用透析液(含钠浓度)处方是成功控制血压不可忽视的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透析病人降压治疗的第一线药物。ACEI和ARB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可能使血透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逆转,这一作用不完全依赖其降压作用。已有报告ACEI 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并可能增加循环抗氧化活性,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赖诺普利主要经肾排泄,透析病人用该药时剂量和给药频率需根据透析间期进行调整。ESRD时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物水平无明显变化,血透清除率亦很小,故血透病人的用药剂量无需调整。 高钾血症是服用ACEI的透析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控制钾的摄入和监测血钾浓度是预防高钾血症的重要环节。用AN69膜血透的患者服用ACEI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7.2%)明显高于其他合成膜透析的患者(1.6%)。服ARB的透析病人发生过敏反应者相对较少。ACEI和ARB都有可能加重透析病人的贫血,增加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需要量,但鉴于ACEI和/或ARB对心血管保护的重要性,该类药物对贫血的影响通常可通过减少ACEI和/或ARB剂量或增加促红素剂量加以解决。 β受体阻滞剂也是透析病人降压治疗的第一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并能改善血透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室性心律失常,防止猝死。阿替洛尔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透析病人需调整给药量和给药间期,倍他乐克主要经肝排泄,ESRD时

透析袋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就叫做透析袋。 自ThomasGraham1861年发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透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实 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的动力是扩散压,扩散压是由横跨膜两边的浓度梯度形成的。透析的速度反比于膜的厚度,正比于欲透析的小分子溶质在膜内外两边的浓度梯度,还正比于膜的面积和温度,通常是4℃透析,升高温度可加快透析速度。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目前常用的是美国UnionCarbide(联合碳化物公司)和美国光谱医学公司生产的各种尺寸的透析管, 截留分子量MwCO(即留在透析袋内的生物大分子的最小分子量,缩写为MwCO)通常为 1万左右。 商品透析袋制成管状,其扁平宽度为23mm~50mm不等。为防干裂,出厂时都用10% 的甘油处理过,并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属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它们对蛋白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用前必须除去。可先用50%乙醇煮沸1小时,再依次用50%乙醇、0.01mol/L碳酸氢钠和0.001mol/LEDTA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即可使用。实 验证明,50%乙醇处理对除去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特别有效。使用后的透析袋洗净后可存 于4℃蒸馏水中,若长时间不用,可加少量NaN2,以防长菌。洗净凉干的透析袋弯折时易 裂口,用时必须仔细检查,不漏时方可重复使用。 新透析袋如不作如上的特殊处理,则可用沸水煮五至十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使用。使用时,一端用橡皮筋或线绳扎紧,也可以使用特制的透析袋夹夹紧,由另一端灌满水,用手指稍加压,检查不漏,方可装入待透析液,通常要留三分之一至一半的空间,以防透析过程中,透析的小分子量较大时,袋外的水和缓冲液过量进入袋内将袋涨破。含盐量很高的蛋白质溶液透析过夜时,体积增加50%是正常的。为了加快透析速度,除多次更换透析液外,还可使用磁子搅拌。透析的容器要大一些,可以使用大烧杯、大量筒和塑料桶。小量体积溶液的透析,可在袋内放一截两头烧园的玻璃棒或两端封口的玻璃管,以使透析袋沉入液面以下。 检查透析效果的方法是:用1%BaCl2检查(NH4)2SO4,用1%AgNO3检查NaCl、 KCl等。 为了提高透析效率,还可以使用各种透析装置。使用者也可以自行设计与制作各种简易的透析装置。美国生物医学公司(BiomedInstrumentsInc.)生产的各种型号的Zeineh透 析器,由于使用对流透析的原理,使透析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根据个人使用经验,建议使用透析袋效果比较好,还有具体需要什么规格的 要看你的目的蛋白量有多大,才能决定使用多大的截留分子量的透析袋,一般截 留量越大价格也就会越高,还有就是透析袋宽度的选择,要看你的实验一次需要 透析多少量来决定。目前我的实验室使用的是上海生工的透析袋,宽度70mm普 通型的!

透析袋使用说明

透析袋使用说明 自Thomas Graham1861年发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透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 1技术指标 MWCO(截留分子量),单位:Diatoms。 透析时,小于MWCO的分子在透析膜二边溶液浓度差产生的扩散压作用下渗过透析膜,其速度与浓度梯度、膜面积及温度成正比。欲快速透析可采用直径较小的透析袋以增加膜面积。常用温度:4℃,升温、更换袋外透析液或用磁力搅拌器,均能提高透析速度。 2使用须知 某些化学物质会破坏透析袋微孔且不可逆转。计有:烃、卤化烃、醇、酮、酯、胺、丙酮、甲基乙基酮、二氧杂环乙烷、环已烷等。酸(甲酸、乙酸、稀强酸如5%HCI),10%苯酚,30%双氧水。甲醇、乙醇:浓度小于5%时,透析功能在,而MWCO变化。 2.1前处理 为防干裂,出厂时都用10%的甘油处理过,并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属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它们对蛋白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用前必须除去。 2.1.1方法一 将透析袋剪成适当长度(10-20cm)的小段。在NaHCO3-EDTA处理液中煮沸10min后用蒸馏水彻底清洗干净,然后在EDTA处理液煮沸10min。冷却后,置于30%乙醇中,放于4℃冰箱,必须确保透析袋始终浸没在溶液内。使用前戴手套取用透析袋并用蒸馏水将透析袋内外清洗干净。[1] 2.2.2方法二 将透析袋剪成适当长度(10-20cm)的小段,沸水煮5至10分钟,再用蒸馏[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0.2mol/L储备液 称取7.444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少量蒸馏水溶解,转至100mL容量瓶中,摇匀并定容。 EDTA处理液(1mmol/L pH8.0) 取2.5mL EDTA储备液,加蒸馏水并用1mol/LNaOH调节pH为8.0,定容至500mL。 NaHCO3-EDTA处理液 称取4.0g碳酸氢钠至200mLEDTA处理液中,配制成(2%)NaHCO3-(pH值8.01mmol/L)EDTA处理液。

透析袋使用方法

透析袋前处理方法: 方法一: 1、把透析袋剪成适当长度(10-20cm)的小段。 2、在大体积(500mL)的2%(W/V)的碳酸氢钠和1mmol/L EDTA.2Na (pH=8.0)中将透析袋煮沸10min。 3、用蒸馏水彻底清洗透析袋。 4、放在500mL的1 mmol/L EDTA.2Na (pH=8.0)中将之煮沸10min。 5、冷却后,置于30%或者50%的酒精中,放于4℃冰箱,必须确保透析袋始终浸没在溶液内。从此时起取用透析袋必须戴手套。 6、在使用前要用蒸馏水将透析袋里外加以清洗干净。 说明: 透析液的配置:10g NaHCO3 + 186.6mg EDTA.2Na + 500mL蒸馏水 1 mmol/L EDTA.2Na:即373.2mg/L 方法二: 可用沸水煮5至10分钟,再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使用。 方法三: 可先用50%乙醇煮沸1小时,再依次用50%乙醇、0.01 mol/L碳酸氢钠和1 mmol/L EDTA (pH=8.0)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即可使用。 说明: 1.EDTA煮主要是为了除去生产时附着在透析袋上的金属离子。 2.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3000kd。 使用后的透析袋保存方法: 1.用生理盐水浸泡以去掉蛋白,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然后置于50%乙醇中保存即可; 2.用完以后,要彻底洗干净,透析袋也可以保存在0.1%叠氮钠(可防止微生物生长)里; 0.05%-0.1%叠氮钠,或者1mM EDTA,或者50%甘油中4度保存,公司的人建议前两种保存比较好! 3.使用后的透析袋洗净后可存于4℃蒸馏水或者30%乙醇中,确保透析袋始终浸没在溶液内。若长时间不用,可加少量NaN2,以防长菌。从此时起取用透析袋必须戴手套。洗净凉干的透析袋弯折时易裂口,用时必须仔细检查,不漏时方可重复使用。 透析膜前处理方法: 1. 戴手套把透析膜剪成适当长度,浸在蒸馏水中15 min 泡软。 2. 浸入10 mM sodium bicarbonate 中,并加热至80℃,同时不断搅拌至少30 min。 3. 换到10 mM EDTA.2Na 中浸泡30 min,以新鲜的EDTA 同样方法处理三次。 4. 再用80℃蒸馏水洗30 min,然后换到20% 酒精中,放在4℃冰箱中保存。

透析袋原理、分子量的选择、使用方法步骤

透析袋原理、分子量的选择、使用方法步骤 透析袋原理 自1861年发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透析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 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 分子量的选择 透析是一个简单的扩散过程,溶质中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溶液通过半透性膜扩散到低浓度溶液中,直至渗透 压达到平衡。由于多孔膜的选择性,使得溶质中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较大物质则被截留,从而分离出不 同大小分子量的物质,依据分子量大小截留,可高效用于分离工艺,改变或控制透析的条件,可在多种透析 应用中得到预期效果,通过截留分子量(MWCO)可使目标分子得到分离。所以透析袋分子量的选择就决定了实验的成败。这篇文章就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透析袋。 透析膜的材质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主要有再生纤维素(RC)、纤维素酯(CE)、聚偏二氟乙烯(PVDF)。但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对透析袋处理样品更多更严格的要求,根据 生产工艺有可以分为标准膜和生物技术级膜。 生物技术纤维素酯(CE)膜 生物学惰性和超纯的生物技术CE膜,用于带电荷分子的分离及大分子纯化。生物技术CE膜对条件及溶剂要求较高。一般而言,CE膜能够抗弱的或稀的酸碱溶液和轻微乙醇,MWCO只有轻微改变。**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会破坏CE膜。生物技术CE膜能在pH2-9与4-37℃下使用。即用透析装置中也可使用CE膜。 生物技术再生纤维素(RC)膜 生物技术RC膜通过再生过程制得,物理抗性与化学相容性得到改良,具有与生物技术CE膜一样高纯度与均一的MWCO。RC膜能够与高浓度的弱酸碱、低浓度的强酸碱、大多数醇类及一些温和的或低浓度有机溶剂共用,**直接与强极性或有机溶剂接触会破坏RC膜。生物技术RC膜能在pH2-12与4-60℃条件下使用。 生物技术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 疏水、惰性及无电抗性,生物技术PVDF膜是实验室透析的革命性进步,能够耐极端高温(130℃)及溶剂 条件。只有生物技术PVDF膜能够经受与大多数的酸碱(包括硝酸)和大多数的有机溶剂(包括DMF)直 接接触,**PVDF膜还具有独特的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的能力,可热封进行样品分装。

血液透析特色介绍

血液透析特色介绍: 血液净化是救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支持生命重要器官功能及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治疗对象已从单纯的肾脏病领域扩展到临床各科。世界范围内需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显著增加,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约为568人/100万。血液净化技术日益发展成熟,透析机及透析器也在技术不断改进,透析疗法多样化,不仅维持了患者的基本生存、延长了生命,并有效的治疗了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提高了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水平,促进了社会复归率。治疗不及时、不规律、不充分,透析用水等都直接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达20-30%,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达10-63%。 各种原因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水负荷过多(急性肺水肿、严重肾病综合征等)、电解质紊乱、某些药物或毒物中毒、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救治难度大,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达35-50%,连续性血液净化系列技术的开展大大的提高了这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迄今已有16年历史,拥有国际先进的现代化设备20多台,能开展各种血液净化治疗,年常规透析达10000人次,已成功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已治疗患者1000余例,在蓝文主任的带领下,已形成以常规透析为基础,各种最新血液净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格局,是常德地区规模大、透析质量好的中心。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质量高,采用纯净透析液、高效透析器、精确机器给患者最好的透析。透析中患者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患者平均透析龄维持较高水平,部分患者维持透析生活达20年。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高,绝大多数接近正常人,部分仍坚持正常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还尿毒症患者一个新的生命”。中心技术先进,全面解决患者透析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减少各种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血管通路技术,中心具有显著优势,除常规开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外,还进行临时、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有效地维护了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对透析中顽固低血压、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肾性骨病、继发性甲旁亢、透析相关淀粉样变、腕管综合征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及方法。 血液净化中心率先开展采用血液净化新技术,治疗内科顽症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研究及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成功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急性肾衰、低钠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创伤、中毒等危重病人,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及存活率。 血液净化中心具有先进服务理念:不是为病人服务一阵子,而是为病人服务一辈子。不是简单地为病人完成透析治疗,还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及护理,为病人完全解除后顾之忧,全力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特色治疗方法 1.精心为患者制定透析方案:为患者选择合适透析治疗方案,包括高通量透 析,血液透析滤过,对患者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 2.血管通路:解决透析患者“生命线”问题-血管通路的难题,手术成功率 高,术后护理方法先进,并发症低,。如动静脉自体内瘘成形术,中心静脉带cuff长期导管及临时导管留置术。

【免费下载】血液透析病人的小知识

1、每周透析几次为宜?为什么?诱导透析期内为避免透析失衡综合症,建议适当调高患者每周透析频率。根据患者透前残余肾功能,可采取开始透析的第一周透析3~5 次,以后根据治疗反应及残余肾功能、机体容量状态等,逐步过渡到每周2~3 次透析。 2、每次透析时间多少为宜?为什么?每周3次者4~4.5小时/次,可保证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12小时。最佳透析方案为一周三次,每次4小时。当然,如每日短时透析等方案可以更好地接近人体生理状态,减少远期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为什么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血脂分析、血铁检测、血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乙肝、丙肝、HIV 、B 超、心超等?①、血常规、肾功能等建议每月检查1 次,铁指标建议每3 个月检查1 次。以便及时了解贫血、透析充分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治疗。、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发表时间:2011-07-13T13:44:07.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许丽霞[导读] 目的探讨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 许丽霞(广东惠州中医院检验科 516001)【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063-02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 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透析方法不同,分为腹膜透析组50例和血液透析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BUN、Scr含量透析后(17.84±4.57mmol/L, 618.37 ±190.66 μmol/L),低于透析前(32.16±3.67mmol/L, 1008.49±285.65μmol/L)(t=2.312, t=2.411, P<0.05);CRP、HGB含量透析后(19.43±10.58mg/L,87.78±16.88g/L)高于透析前(13.89±9.11mg/L, 67.39±11.21g/L) (t=2.224, t=2.214 );两组透析后, TP、ALB、TG、GLU、Tff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245, t=2.230, t=2.301, t=2.344,P<0.05)。结论 CAPD及HD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理想透析方式。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y Two dialysis method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y two dialysis method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by dialysis methods, divided into peritoneal dialysis(n=50)and hemodialysis group(n=50); The indexs of serum creatinine(Scr),blood urea nitrogen(BUN),total carbon dioxide combining power(Tco2),serum potassium, serum sodium,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glucose,C-reactive protein(CRP),transferrin (Tf),WBC,hemoglobin,platelet before dialysis and after dialysis chang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contents of BUN, Scr(17.84 ±4.57mmol/L,618.37±190.66 μmol /L),after hemodialysi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dialysis (32.16±3.67mmol/L, 1008.49 ± 285.65μmol/L)(t=2.312,t=2.411,P<0.05);The contents of CRP, HGB(19.43± 10.58mg /L, 87.78±16.88g/L) after hemodialysis were highter than before dialysis (13.89 ± 9.11mg/L,67.39±11.21g/L) (t=2.224,t=2.214);the two groups after dialysis;The contents of ALB,TG,GLU,Tff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2.245,t=2.230,t=2.301, t=2.344,P<0.05).Conclusion CAPD and HD are ideal dialysis 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Key words】 peritoneal dialysis hemodialysis chronic renal failure 尿毒症患者体内活性氧产生过多和机体抗氧化功能不全所导致的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征[1], 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透析器膜的生物不相容性、巨嗜细胞的活化、以及透析用水中潜在的有害物质等,透析治疗能够增加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水平,反映尿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生物标记物种类繁多[2],本文对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 (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患者80例,年龄≥60岁,透析时间≥3月,剔除既往有感染、恶性高血压、反复高血钾及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及近2周应用其他方法排钾或保钾利尿剂者。血液透析(HD)组40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58~81岁,平均65.8±8.2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DN) 15例,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炎10例,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5例;腹膜透析(ACPD)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9~82岁,平均64.9±8.3岁。原发病: 糖尿病肾病(DN)14例,高血压肾病8例,慢性肾炎12例,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6例。两组在年龄、原发病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腹膜透析采用Tenckhoff直管或卷曲管,采用脐正中旁1 cm手术切开方法植管,外面短管使用双联短管,使用美国Baxter公司的透析液透析,植入腹膜透析导管后,先行IPD5-7d,后采用CAPD方式。患者病情好转后行家庭透析并通知病人来院或上门进行随访。 HD使用容量控制型血透机,血管通路采用自体动静脉瘘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方案依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一般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血流量200~250 ml/min,超滤量不超过5%干体重;应用肝素抗凝或无肝素透析;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合成膜透析器。 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BUN 、Scr含量透析后(17.84±4.57mmol/L, 618.37 ±190.66μmol/L),低于透析前(32.16±3.67mmol/L, 1008.49±285.65μmol/L) (t=2.312, t=2.411,P<0.05);CRP、HGB含量透析后(19.43±10.58mg/L,87.78±16.88g/L)高于透析前(13.89±9.11mg/L,67.39±11.21g/L) (t=2.224, t=2.214 );两组透析后, TP、ALB、TG、GLU、Tff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245, t=2.230, t=2.301, t=2.344,P<0.05),见附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