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是我们中国的绚烂的文化。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语言,一笔一划间,如同彩带在飞舞,如同一条翱翔在空中的龙,散发着中国宝贵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拥有的伟大的智慧,是我们祖先艺术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瑰宝。

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段语言,这一段语言从我们口中说出,即变成了汉语。以前小时候,我不爱写字,觉得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我看不懂的奇异的符号,每次教师听写字词时,都要错几个,所以之前我觉得学汉字简直太难,可还要一笔一划地记住这个字的笔划,越到高年级这些字就越难。幸亏教师教给我们一个好规定,比如说"翔”就像两只角长在一只鸟头上,鸟的右边还有如同两个羽毛,这样,这些很难的字就被记住了。并且自己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很难的方块字拆成几个好记的字或动作,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得这些不会写得中国字,后来,我学起语文,记起字就更容易多了。

经过中小学六年[https://Www.zuOweN8.coM/]和重点初中接近一年的学习,我所积累的文字越来越多,白话表达能力却没怎么提高,比如给我几个很美很有意境的词语,让我造个句,我造的也比不上其别人造的优美。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足以体现出汉语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想要说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则必须要有想象力。

汉字,要想写得好看,写得美好精巧,必须每天练,照那些名人所写

得字,一日又一日,一年有一年,你写的字一定会有所进步。字体也有好多种,例如:楷体、魏碑、方正等。这些虽然构造不太同,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具有的独特风格。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好汉语,认识不同的汉字,是我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一句一句的汉语,我们用汉语抒发我们的理想,用汉语书写祖国绚烂的篇章,展示了祖国美丽富强的光芒一面。汉语,中国绚烂的文化,为中国掀开了新的世界,新的将来。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汉语与中国文化,起初只是怀着对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才去的,还以为这门课程的学习会枯燥乏味,但是通过这几周的学习和大家在课堂上的讨论,我发现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课堂氛围不仅和谐而且活跃。王彤伟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使我眼前一亮。没有单调的播放幻灯片或者是朗读书上的文字,而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最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评总结、因循善诱的指点下使我们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传承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从汉语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里看汉语,明显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汉语中,方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方言就是体现的地方文化。我们第一节课就此展开了。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学习过程。 我们学习了方言的概念,方言形成的过程以及方言的分类。然后在方言的分类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堂上,老师叫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分别起来秀一段自己的地方方言,有个福建同学的闽南话得到大家的广泛赞许。那节课上我们不仅对不同地方的方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他们的发音和停顿上进行了比较,使我对中国的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浙江人自然迫不及待的想秀一下我的绍兴话。回去以后更是自己研究了很久。对官话,吴语,客家话,闽语以及粤语都有了稍稍的了解。作为浙江人,我知道我们浙江使用最广泛的是吴语以及少数的客家话和闽语。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在课堂的参与就足够的,如果真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课上我们是打开了学习的大门,那么想要深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一学期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学习都是在轻松愉悦的课题氛围中完成的,在这一学期里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知识,虽然不过是浩瀚的中国文化宇宙里的一点皮毛,但是还是很满足,感谢老师这学期得辛苦教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洪方园 1043094073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现代汉语的历史与特点班级:星期一七八节 姓名:吴蕾学号:2009119114 院系:美术学院 语言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或民族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汉民族的语言就是汉语,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汉语成了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2.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与文化背景 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近代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但是在古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课论文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专业:小教语文 班级:13级语文二班 姓名:闫亚峰 学号:20131105307 2015年11月16日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其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摘要]: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包头下属的一个旗县,它又包含七个镇、一苏木、一工业区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出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关于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的地名由来及其演变,则是本文追溯的重点。同时对在宗教影响下的百灵庙的地名形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百灵庙康熙 正文: 我的家乡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中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和2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最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的旗县,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具有名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爷爷说在1996年1月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唯一的边境旗县。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辖7镇1苏木1个工业园区。 关于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由此可见,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最初的名字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奖赏后命名的,以受封部落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两个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此,达尔罕、茂名安两个部落正式联合成为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王蒙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 ——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 ——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是中国文人几经推敲凝结出来的...而法语您只要记住它的时态【如果您是初学者...】如果您是老学者您会觉得法语还是蛮简单的... 汉语的精深和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语言也不可比拟的...您可以试着用其他语言翻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句子...您所得到的结果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他的意思..所以相对与可以成熟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来说还是汉语更为难些.. 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语法结构主语+宾语+谓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而谓语一定要位于句尾另外日语助词用法很复杂。还有复杂的敬语系统,主要通过句末的谓语形态变化来表现。现代汉语无敬语系统,只有一些敬词。 如,在学习~ておく的时候要结合以前的语法,不要一句话お客さんが来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く、变成お客さんがく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いて就不知道后面的~ておいて是什么了,其实就是~てください和~ておく结合的形式,此外,像如一句日本语を勉强し続けていこうと思う也要看出是:~を动词、~し続ける、~ていく、~ようと思う这几个小语法组合形成的,能够看出这种语法组合方式,那么一些稍复杂的组合语法你就可以看出来了。不过也需要你零碎语法的积累才可以。另外,日语的语法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很多语法在句中翻译不出意思来,这就需要学习者很好的去体会,去运用,这样才能学好日语的语法,使自己灵活运用 英语和汉语的五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是我们中国的绚烂的文化。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语言,一笔一划间,如同彩带在飞舞,如同一条翱翔在空中的龙,散发着中国宝贵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拥有的伟大的智慧,是我们祖先艺术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瑰宝。 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段语言,这一段语言从我们口中说出,即变成了汉语。以前小时候,我不爱写字,觉得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我看不懂的奇异的符号,每次教师听写字词时,都要错几个,所以之前我觉得学汉字简直太难,可还要一笔一划地记住这个字的笔划,越到高年级这些字就越难。幸亏教师教给我们一个好规定,比如说"翔”就像两只角长在一只鸟头上,鸟的右边还有如同两个羽毛,这样,这些很难的字就被记住了。并且自己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很难的方块字拆成几个好记的字或动作,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得这些不会写得中国字,后来,我学起语文,记起字就更容易多了。 经过中小学六年[https://Www.zuOweN8.coM/]和重点初中接近一年的学习,我所积累的文字越来越多,白话表达能力却没怎么提高,比如给我几个很美很有意境的词语,让我造个句,我造的也比不上其别人造的优美。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足以体现出汉语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想要说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则必须要有想象力。 汉字,要想写得好看,写得美好精巧,必须每天练,照那些名人所写

得字,一日又一日,一年有一年,你写的字一定会有所进步。字体也有好多种,例如:楷体、魏碑、方正等。这些虽然构造不太同,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具有的独特风格。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好汉语,认识不同的汉字,是我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一句一句的汉语,我们用汉语抒发我们的理想,用汉语书写祖国绚烂的篇章,展示了祖国美丽富强的光芒一面。汉语,中国绚烂的文化,为中国掀开了新的世界,新的将来。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 ——学习传统文化有感2014年9月参加优秀青年培训班以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卓越团队建设等多个课程,这些课程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特别是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经过深入的学习和自己反复琢磨,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了现代的管理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管理的“道”,而西方现代管理方法是管理的“术”,道是论述事务的本质,而术是对处理事务的技巧和方法的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管理偏重于“德”治,而西方现代管理方法偏重于“法”治,德治讲究的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人文性是软的一面,法治追求的是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是硬的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目标的管理注重的是定性的管理,目标是比较模糊的,强调在执行过程中对人的管理,西方现代管理办法对目标的管理注重的是量的管理,目标必须清晰和量化,强调在执行过程中对事的控制。 深入的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会在企业发展、团队建设、日常工作管理多个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学相结合,用中国传统文化管人,用西方现代管理文化管事,这样将会对企业和团队内部的各项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从“道和术”,“德和法”,“定性和定量”三个方面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的学习心得。 一、道与术相结合,本质和技巧并重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分成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代表的道

家思想,儒家思想对管理的“道”主要是中庸思想,子曰: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认为它会使天地之间所有的人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万物生长,一片繁荣景象。道家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无为”,主张的是为人、处世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基本原则,无为并不是要人们无所事事,而是主张人们的活动应该顺应自然之道。 从“中庸”到“无为”讲的都是,企业和团队的外部关系不应是“竞争”关系,而应是“竞赛”关系。因为“争”会导致自我混乱,使自己脱离市场根本,把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到企业和团队的非正常上升通道外。明智的企业应当在“不争”上下功夫,去了解存在于市场中新的、尚未被发现的利益需求点,设法去满足尚未被市场认识到的潜在需求。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传统文化中要求的是管理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使管理活动顺应自然之“道”。克服轻率和浮躁的弊病,以清静、持重的态度做事。 明确了企业和团队的目标和方向后,如何去做呢?所遵照的路径和工作方法有哪些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再好的目标也都是只有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企业中心思想贯彻执行过程中就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就需要重“术”,就是对目标的执行进行技巧性监控、处理,加强反馈,加强考核,这是西方现代管理学中描述的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的强项,通过目标分解、计划设定、人事关

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命题科目试题册 业务课代码:861 业务课名称: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一、根据韵头的不同,普通话的韵母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例说明。(8分) 二、普通话的浊辅音有哪几个?请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普通话的浊辅音进行描 写。(15分) 三、“陈辰、杨英、吴静”这三个人若按音序排列,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若按姓 氏笔画顺序排列,谁排在最前,谁排在最后?简要说说排列的方法或依据。(8分) 四、举例说说什么是异读词?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与异体字有什么区别?(15分)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12分) 内心的焦虑来了客中国的首都北京称他为队长飞也似的捷报频传 六、有学者认为“我拿了小王一本书”不能分析为双宾句,因为“小王”跟“一本书”之间 有领属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10分) 七、怎样理解“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句话?(14分) 八、比较下面原文和改文,说说修改的原因和效果。(16分) 1.原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改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茅盾《风景谈》) 2.原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闲岁月吧。 改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悠闲岁月吧。 (叶圣陶《熊夫人幼稚园》)3.原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糟糕! 改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4.原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改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叶圣陶《阿菊》) 九、简述唐代“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16分) 十、简述唐代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6分) 十一、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现实意义。(20分)

现代汉语1(1)

1.何谓“语系”?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可以分为哪些语系?汉语和英 语在世界语言谱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语系”是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 1)汉藏语系, 2)印欧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乌拉尔语系, 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7)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 8)南亚语系, 9)达罗毗荼语系。 汉语普通话:汉-西藏语系汉语族北方语支 英语:印度-欧罗巴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在语言谱系分类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泰语族。汉藏语系包含的语言和方言有400多种,汉语是形成较早、流通较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其中包括十多种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在各种语言当中,英语和德语,荷兰语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语言最为接近。英语起源于欧洲西部。 2.语言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在语言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语音、词汇、语法。其中,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决定了每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 语言的意义是内容,形式是语音,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从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 3.什么是语音的四要素?它们在语言(汉语和英语)中是如何体现

的?请结合具体例子谈一谈。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声调,语调 音强:轻声 音长:轻声、儿化 音质:每个音的音质都不同,这样才能区别意义 4.什么是发音部位?普通话辅音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每一类辅音具体的位置是怎样的。 发音部位在语音学上指的是辅音发音时,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 22个,包括双唇音: b p 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 zhchsh r ng 舌根音: g k h 舌面音: j q x (二)辅音音位 普通话由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即: /p/、/p/、/m/、/f/、/t/、/t/、/n/、/l/、/k/、/k/、//、/x/、/t/、/t/、//、/t/、/t/、//、//、/ts/、 /ts/、/s/。 5.什么是发音方法?普通话辅音按照发音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它们具体是如何发音的。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阻碍的方式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可以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 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2、看声带是否颤动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是浊音,又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音叫清音, 又叫不带音。浊音共四个,其余声母都是清音。 3、看气流的强弱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共有等p、 t、K、q、ch、c六个;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有b、d、g、j、zh、z 等六个。

汉语与中国文化

看《汉语与中国文化》有感 专业:古代文学学号:20101104051 姓名:赵明俊林宝卿先生在这本书之中从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对象、性质、意义和方法,以及汉字、词语、语法、熟语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分八章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解读。本着“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的研究模式,通过引证大量生动的语言事实,反映了当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其论点和材料不仅能进一步证明“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而且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补充了新血液、完善了新观点。 在第一章引论中,作者分三节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意义、方法,中国汉语与文化研究简况进行了概述,对一些宏观上的概念和关系作了说明。首先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必须要从大的方面了解语言到底和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在文章中,作者对语言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将语言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而将文化的定义也总结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意义。如美国著名学者萨姆瓦对文化的阐释是:“文化史一种沉淀物,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世态度、社会阶层的结构、时间观念、空间关系观念、宇宙以及物质财富等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文化史持续的、恒久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习惯性行为。”简单来说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种阐释无疑是从广义上给文化作的定义。但是我认为对于文化的含义我们应该以

一种广义的视角去给定一个狭义的定义,这不仅可以在研究的时候不因概念过大而论述不清,同时也避免论述工作卷帙浩繁而劳而无功无用。了解了语言和文化的定义,作者接下来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我认为语言和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得以传承的媒介,它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文化这个庞大的及机器,同时它也是这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它调理这这个机器,使它能持续的运行而不断层。从这个层面,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我们将时针拨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文化必然是人创造的,它必然与自然相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从灵长类动物进化成人,无疑经过了漫长年代,甚至远远长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无记录的空白年代,我们连人的界定都无法确定,那怎么谈文化,而且早期的语言无疑只是一些代表了特定意义的符号,还无法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成系统的语言,那么这时候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分析,如何界定,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在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是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又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二是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到底语言的存在是不是以文化的存在为转移,这点我觉得还值得商榷。我觉得语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聚居的扩大自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大纲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20090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时:36 学分:4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开课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汉语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现代汉语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教学。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和分析运用为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其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以及进一步研究深造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教学目标为: 1.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 3.学生能加强对现代汉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其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讨论、答问。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章现代汉语概说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要点: 1.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国际和国内地位 (3)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原因 (4)共同语标准的确立 (5)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2.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的概念 (2)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 3.现行汉字 (1)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2)现行汉字的形体发展和构造原理、结构系统 (3)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汉字的信息处理 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方言分区;汉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构造原理。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音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通过语音练习掌握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的发音,说好普通话。 教学要点: 1.语音概说 (1)语音的基本属性 (2)语音的几个重要概念 (3)汉语拼音方案 2.声母 (1)声母的概念及其与辅音的关系 (2)声母的分类

汉语与中国文化

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能够深刻地体现中国色彩的文化。它着重于意义,语言表意之“神”控制着“形”,稳定着“形”,解释着“形”,即“以神统形”。 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美、最优秀的语言,是滋养中华民族生存、思维和发展的语言根基。语言的同一性、优越性,中文所蕴涵的无限丰富的智慧、信息和能量,成为全体华人交流、交往和情感的基础。中国文化,是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共同高举的信仰基础和精神财富。 方言又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

汉语_Chinese 中国文化_Chinese culture 方言_dialect 关系_relationship

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方言与中国文化 (一)概念界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汉语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透过文字了解文化,透过文化了解文字,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方言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地方语言常简称为方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二)方言的形成 方言的形成跟移民以及种族融合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当代所有汉语方言,皆于西周时深受古夏言的巨大影响,这正是语音迥异甚至互相不能通话的中国各种方言统一称为汉语的缘故。实际上,各种汉语方言的语法规则也高度相似。中国汉族地区也存在一些受近代中原语言影响较小而使古汉语特点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譬如重传承之客家群体所用之客家话及多数广东人所用之粤语较多数汉语(特别是晋语外之北方汉语)保存更多唐朝之中原汉语。 (三)方言的分类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有人划分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方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然而西方学者认为,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凡是互相之间不能通话的,均应列为不同的语言。所以他们并不认可中国学者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至少其中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以及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大部分不能互相通话,所以应把它们列为不同的语言。汉语各方言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土语。 (四)主要的几种方言 ①官话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教程文件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班级:09国金(1)班姓名:詹茂开学号:0904020110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管理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包含的儒家、道家、法家等 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藏着的许多丰富哲学思想 和道理,对我国现代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借鉴意义。任何有效的管 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之上的,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 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与 现代管理有机契合的问题,认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 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以促进我国现代管理的发展。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人为邦本”: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业的发展。 “人之能群”:关于管理组织,现代管理在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事效率、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儒家的管理组织理论则集中体现在荀子所说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所谓“分”,作为组织结构、伦理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国家的管理机构等,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有序化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可以使人类的整体力量得到汇集和放大。 “正己正人”:关于指挥管理,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与以上理论同出一辙。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 “贵和持中”:关于协调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204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该门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力图使学生能获得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各方面的大量知识,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激发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热爱,同时在阅读和听力上也得到明显提高。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本门课程总计56学时。 2.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文化课程,与汉语课相比,内容更加广泛,词汇量更大。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时应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同时,为了帮助留学生学习,教师可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完成每章后面列出的思考题。 3.由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尽量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学习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采取教师讲授,同时适当安排看录像、课堂讨论、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使留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概况》,王顺洪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二、中文摘要 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门课程在于使学生对汉语的各个方面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全面了解汉语的词汇、语法、熟语、人名、地名等方面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民俗文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喜欢“黄色”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的姓就是“黄”,小时候爸爸老是和我说我们的祖宗就是“黄帝”。长大后才知道“黄帝”其实并不是姓“黄”,但将其称为“黄帝”,就足以证明,黄色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说文解字》中对“黄”的解释是:“黄——地之色也。”不难看出“黄”与“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应该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古代由五行推衍出五色,《周礼》中解释五色为“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古人称土地为黄色,是中央之色。“黄”也就成为君主的御用颜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君权。如“黄袍”是古代帝王的袍服;“黄钺”最初是帝王所持的兵器,后作帝王仪仗;“黄榜”指帝王的文告;“黄麾”是帝王仪仗所用的旌旗等,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 在中国古代农耕时代,“黄”象征了丰收,黄色就有“财富”和“收获”的含义。黄色更是金子的颜色,《辞海》中说:黄,金子的颜色。黄色的大地不但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在自然界中,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秋收的五谷、水果,也以其饱满的黄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故“金黄色”的稻穗,“黄澄澄”的麦穗,都是丰收的象征。大户人家也会经常佩戴各种黄金首饰,使用各种黄金器皿,以此来显示他们家族的富有与显赫的地位。我们现代很多词语中也含有“黄金”,比如“黄金周”、“黄金月”、“一刻千金”、“黄金季节”、“黄金时代”,也都是说明了“黄金”的价值高。 “黄”在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应该就是天空中那金黄色的太阳。其实我觉得中华民族对黄色的崇拜最早应该来自于太阳,因为太阳是农民们期待的,也是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丰收,才会有“黄皮肤”的“炎黄子孙”。 所以,尽管在现代,越来越多人误解“黄色”这个词,被加在“黄色”头上的贬义也越来越多,但我觉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弄清“黄色”的来龙去脉,了解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而不要一味的去推崇西方的文化。

现代汉语第三章 文字

第三章文字 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现行汉字的能力,为将来研究或从事现行汉字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章分五节:汉字概说,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使用规范汉字。以后三节为重点。 2.第一节汉字概说重点讲解汉字的特点。 3.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演变不必过细讲解,了解形体演变的线索即可。 4.第三节汉字的结构重点讲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尤其以形声字为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形声字的能力,这也是本章的难点。 5.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重点讲解汉字的标准化,使学生对"四定"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讨论。 6.第五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大量举例,使学生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 9学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汉字使用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什么是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的产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了文字,人们便可以将历史、思想、知识、技术更广泛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人们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人类社会便走出了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人类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产生之后,语言的功能得以扩大和延伸,文字打破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文字产生之后,书面语得以产生,书面语由于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润色加工而形成的,因而显得更加丰富、严谨、精密。 二、汉字的性质 以往人们根据字符是与语音相联系还是与意义相联系来认识世界上各种文字的性质,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其中汉字被认定为表意文字。实际上,以此为标准,并不能真正解决对汉字性质的认识问题。不论是早期汉字还是现行汉字,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汉字有表音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比如在汉语中含有“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字。比如在汉语中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就有很多。但用法又有不同。 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鸟瞰,俯视······ 表示已经看到(看见)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偷窥)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不值得地看(不屑一顾) 表示照应地看(看护)(照看)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斜眼看(瞥) 表示拜访地看(探望) 表示上级查看(视察) 表示仔细地看(观察) 表示回过头看(回眸) 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其他表示看的词语:瞧瞅瞄盯眺望瞻仰俯视打量欣赏环视偷窥窥视注视张望注视、凝视、巡视、审视、僵视、斜视、环视(伺)、仰视俯视、轻视重视、近视远视、横目、侧目、游目、纵目、极目、张目、青眼、白眼、怒眼、电眼、观察、浏览、细阅、秋波、偷望、眺望、顾盼、回首、回眸 如“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根据词的细微差别来分,就有如下几十个。 ①表示一般地看的:如见、瞧、视、睹等。 ②表示已看到的:如看见、见到、看到等。 ③表示向远处看的:如眺、望、眺望、了望等。 ④表示向上看的:如仰望、仰视等。 ⑤表示向下看的:如鸟瞰、俯瞰等。 ⑥表示向周围看的:如顾、张望、环视、巡视等。 ⑦表示看全身的:如打量等。

⑧表示偷看的:如窥、窥视、窥测、窥探等。 ⑨表示亲自看的:目睹、目击、目测等。 ⑩表示集中精力看的:如盯、注视、凝视、凝望等。 表示斜着眼看的:如瞟、斜视等。 表示愤怒地看的:如瞪、怒视、怒目等。 表示略微看的:如一瞥、浏览等。 表示仔细看的:端详、察、察看、观察、检查、查看等。 表示恭敬地看的:如瞻仰等。 表示上级看下级的:如检阅、视察等 含有“看”字或与看有关的成语: 矮人看场(ǎi rén kàn chǎng)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矮子看戏(ǎi zǐ kàn xì)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白眼相看(bái yǎn xiāng kàn)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打狗看主人(dǎ gǒu kàn zhǔ)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佛眼相看(fó yǎn xiāng kàn)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狗眼看人(gǒu yǎn kàn rén) :比喻眼光势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看菜吃饭(kàn cài chī fàn)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风使舵(kàn fēng shǐ duò)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也作“见风使舵”。 看破红尘(kàn pòhóng chén)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看人眉眼(kàn rén méi yǎn) :比喻看人脸色。 看杀卫玠(kàn shā wèi jiè)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看朱成碧(kàn zhū chéng bì) :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冷眼静看(lěng yǎn jìng kàn)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另眼相看(lìng yǎn xiāng kàn)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雾里看花(wù lǐ kàn huā)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近:水中望月 下马看花(xià mǎ kàn huā)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