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背景综述

一、概况

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北靠韦营乡,

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

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蔡家沟村位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涝村。有县乡公路过境,(原旧312国道)。耕地面积9275亩,其中梯田6000

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60%。全村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中庄、李家沟、岔里沟、和岘口、转咀子、咀子上、脑上、坪上、三坪、郝家铺、东岭、白土窑、双虎子沟16个自然村组成,辖9个村民小组388户1309人,村内主要有张、蔡、王、魏、李、窦、古、郭、罗、刘、沈、马、田、伏、林、唐、何、全、武、杨、甘等21个姓氏。

蔡家沟村属沟壑山台地区、形成七沟八梁,海拔1600米-2180米。无霜期153天,年降雨量380毫米,年蒸发量1450毫米左右,土壤属黄白土、褐土。

民国时期,蔡家沟村实行保甲制度,解放初成立农会,建立初级社、高级社、时属高崖公社,甘草店大队,蔡家沟中队,1962年设车道岭公社,蔡家沟中队体制变小,分蔡家沟大队、瓦房大队、白土窑大队。当时蔡家沟大队由脑上社、坪上社、咀子社、三坪社组成了4个小队;瓦房大队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李家沟社、中庄社、岔里沟社、和岘口、转咀子组成所辖八个社。白土窑大队辖东岭、郝家铺、白土窑、双虎子沟4个小社。1965年9月开始社教运动,1966年初撤并车道岭公社,成为甘草店公社,三个大队也合并成一个大队--蔡家沟大队,下设9个生产小队。1983年成立蔡家沟村民委员会,下设9个村民小组。蔡家沟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留下有明代烽火台一处,村内有姬家娘娘庙2座、关帝庙一座

丝路古镇

甘草店是一个交通要道。明代,陕西驿道自西安、平凉、隆德、会宁、安定(今定西县)过金县甘草店、清水驿、定远驿,进入兰州。据清人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载:陕甘驿道自西安西去,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安定县称沟驿、皋兰县(今榆中县)车道岭(瓯落地)。清代还有一条新驿路,即自车道岭至甘草店,过夏官营、买子堡(来紫堡)、响水河(小水子)至皋兰县东岗镇。

民国时,经过榆中县内的干支线由12条。干线由县东清水驿经甘草店过车道岭入定西界,通陇东大道,在榆中境内35公里;由甘草店向南经大营川、水家坡,向东折经花寨子至符家川入定西界,通陇南大道。始建于民国23年(1934)的西兰公路(G312线中段),次年全线修通。县内自西向东经来紫堡、金崖、太平堡、清水驿、甘草店、车道岭至景家泉入定西,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

民国26年至民国28年,进行全线路面改善,路线自西向东经柳沟河、猪嘴岭、定远、麻家寺、石头沟、三角城、接驾嘴、甘草店,翻越车道岭入定西。前线和改建的线路,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来往车辆,都习惯于在这里就餐。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馋柳高速公路穿境10公里,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军事要地,从西汉开始,历代兵家在县内修筑城池,营堡,用以防守,元代大部分倾废,明清时再度重修添建,清代有72营堡。甘草店有1营5堡,即:三墩营、项家堡、邵家堡、正川堡、吴家堡、甘草店堡。宋、元、明三代,县内修筑了27土墩(烽燧),其中甘草店就有3处烽燧遗址。同治五年(1866)春,河镇王营进驻金县。3月,总兵彭楚汉率南字三营驻甘草店、三墩营,经裁汰,有马兵21名,步兵

14名,守兵6名。光绪三十年(1904),金家崖改为兰州城守营驻防,金县城守营移驻甘草店,遇军事活动,则在甘草店、金家崖两地调动。清代在境内设14塘:甘草店有车道岭、甘草店、三墩营3塘,每塘有兵50名。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十一月,前秦授乞伏司繁为使特节、都督镇守勇士川(在甘草店至东古城一带),后卒,子国仁代行其职。清同治三年(1864)5月,甘草店人赵云花,刘克笃与回民反清军激战,杀知县蔡同等人。后由清军先锋高金庆收复。12月,回民反清军进攻甘草店等地。

明代至民国末,来甘草店经商的山西、陕西、河南商贾,是甘草店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甘草店蔡家沟烽火台

第二章现状分析

一、整体环境质量差

蔡家沟村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社与社之间相距较远,有较陈旧的老村社,也有新建的村社,但整体环境质量较差,且破旧的建筑与环境也难以满足住户对现代生活质量的追求。

整个村内环境建设力度不够。村镇绿地不成系统,绿化植被较少,行道树缺乏。山村内有多条河沟,但大部分沿河地段没有绿化,树种也比较单一,街道两侧缺少可观赏性植物,有的地段垃圾成堆,对河流形成污染。

第三章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6、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

11、《甘肃省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62/T25-3048-2010

12、《榆中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5年)》

13、《榆中县县城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5年)》

14、《榆中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5、《城镇规划绿化与环境卫生规范》(GB50337-2003)

16、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17、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二、指导思想

蔡家沟村“美丽乡村”风情旅游观光区是兰州市周边景观的重要节点,是兰州市避暑度假、体味农家风情、亲近自然山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绝好境地。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本次规划设计完全贯穿三个方面的内容将主题定位为“一个生态基底,承载农家田园风情、美丽乡村,容纳现代城市休闲生活”,并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三、设计原则

(一)地方特色延续原则

乡村风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与其历史发展分不开的。它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是不同历史阶段街道形态的叠加。因此,它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而要在不断的历史演化中保持街道风貌的可持续特色,作为可以展示区域特色重要载体的沿街建筑立面、景观绿化就必然离不开特色设计。此时,利用山区的特殊地形,地方特色材料运用,景观环境的美化改造不失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改造办法。同时,这要在乡村的整体风貌特色的把握考虑下进行。

(二)合理性可视原则

通过一些必要的整治改造,使村舍建筑立面的背景在视觉上协调、美观,景观环境凸显当地特色,景色宜人。

(三)控制性改造原则

力图通过规划设计来控制、引导具体的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第四章规划理念与对策

(一)生态

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化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态化的要求贯穿于景区各项规划之中。依靠该地区保持良好的原始地貌。通过沿线连片种植的万亩油菜花、灌木林观光区、高原夏菜温室体验区等整体规划措施来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该项目通过生态化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能进一步对植被、水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当地泉水建立连片湖面,达到灌溉、防洪的作用,又有景观的效果达到“美丽乡村”山青水秀、优美的生态环境。

(二)历史、民俗、丝绸之路文化

蔡家沟村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涝村。有县乡公路过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进出兰州地区的东大门,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文化交融并汇之地;这里商贸兴盛,是中西交通枢纽;这里民风淳朴,独有西部的风韵和特色。甘草店镇,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而成为兰州市东大门上展示历史文化魅力的招牌。这里山高峰峻,农田宽阔,是典型的二阴地区气候,走进这里民俗风情独特,以及黄土高原的自然风景让人流连忘返。以及独特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的自然风景,无时不显示该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重点建设烽火台历史遗迹,通过对烽火台修复整治来讲述历史文化。通过建设农家乐、利用现有的自然涝池建设成水景垂钓池,建设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农家乐以及蔡家沟村民俗风景村落的保护修缮,利用山泉水建成生态观光湖,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辅相衬的生态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吸引力。

该规划以蔡家沟村“美丽乡村”田园风情旅游观光区为中心,整合自然村落的历史、民俗文化,维护并提高历史和文化资源。具体内容有维护与规划区域整体生态价值相关且协调的传统生活方式,保存、保护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发掘历史和文化资源要素。

(三)休闲生活

生态化“美丽乡村”规划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规划要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以自然环境为规划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对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自然风光、油菜花田、万亩牡丹园、灌木林观光区等人口、自然风景和民俗特色等,再加上天然生态蔬菜、农家餐饮以及原汁原味的生态绿色食品,就可以形成一条集文化、旅游、美食、自然风光、等,人口、自然风景和民俗特色相辅相成的休闲旅游有机体。立足“蓝天、白云、绿草、花红”自然资源条件,借助近年来生态旅游热的大好发展机遇,开发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蔡家沟村“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具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独特性和自然生态的高品位性,是甘草店镇独有的民俗文化风情,也是兰州市典型的“美丽乡村”田园风情区的“世外桃源”,是避暑度假、体味民俗风情、亲近自然山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绝好境地,是建设“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和领略民俗风情的最佳地点。

村民生活是乡村活力的源泉,人文关怀是具体操作中必须贯彻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任何改造决策。“美丽乡村”综合整治必须以提高游人及本地村民生活和游憩的环境舒适度为目的。具体地说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应以追求建筑物的物质面貌为其唯一目的,而应具体分析人的环境心理行为,从而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紧扣人的心理需求。村民的参与是“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应充分征询村民的意见,建立完善的信息双向反馈通道及时公布改造措施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取得村民的支持和配合。

第五章绿化规划措施

一、道路绿化整治工程

(一)气象与绿化现状分析

甘草店镇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

蔡家沟地处山区年降雨量少,自然植被匮乏。这其中虽然有与高寒、干旱的气候特征不无关系,养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很关键因素。

(二)道路绿地布局和景观规划

1、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小于1.5米;

2、交通岛绿地必须布置成封闭式绿地(各道路叉口);

3、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势可有所变化;

4、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搭配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5、毗邻山河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6、树种植物搭配和选择原则:

1)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到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2)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3)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支点高、冠达阴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4)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5)绿蓠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择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6)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和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三)道路绿带设计

1、行道树绿带设计

1)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篦子或卵石铺面,行道树采用乔灌结合,绿篱灌木搭配,选择品种如:金叶榆、绿叶榆、金叶垂榆(高接1.2米,胸径5公分)、香花槐、重瓣榆叶梅高接2米,胸径5公分、桦树胸径10公分、刺槐、云杉高3米、祁连圆柏高2.5米、油松高3米。

2)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米,考虑到临潭气候条件和绿化效果,取最小值4~6米。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米。

3)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期不得小于5cm,慢长期不得小于8cm。

4)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布置。

2、路侧绿带设计

1)东环路等主要交通街道两侧建筑距离远,除行道树外还应路侧绿带。

2)路侧绿带与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劈为街旁游园时还应遵守《公园设计规范》的规定。

3)濒临河道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做成滨水绿带。

4)道路护坡绿化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如铺地柏和牵牛花、木香、紫藤、爬山虎、常春藤、凌霄、金银花等,选择耐寒耐旱适应临潭气候的品种。

(四)交通岛绿地设计

1交通岛周边植物配置要有导向作用,在行车视线范围内采用通透式配置。

2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的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如东环路的中心岛保留原有老树外种植绿篱(金叶水蜡),补种一棵重瓣榆叶梅。

(五)广场绿化设计

1、广场绿化首先满足广场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达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开放式布置,植物配置疏朗通透采用的树种:大型旱柳、云杉、油松,暴马丁香(独干高2-4米)观赏性植物如:重瓣榆叶梅,丛生灌木如:暴马丁香、探春、丛生绿篱植物如:紫叶水蜡,金叶水蜡、紫叶矮樱,草本观赏性花卉选用:景天、荷兰菊、蓍草、金菊以及草坪等。

3、纪念性广场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植物选用参考公共广场。

(六)停车场绿化设计

1、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用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米;重型汽车为3.5米;载货汽车为4.5米。灌木参照公共活动广场树种。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清单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 清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 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 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 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 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 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 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 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 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 7其它 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四、其它 1.近年来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2.拟建设的设施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单位面积造价等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清单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 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 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 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 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 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 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 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 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 7其它 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四、其它 1.近年来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2.拟建设的设施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单位面积造价等 3.资金来源:需重点提供反映当地配套资金、整合专项资金。如有需提供集体投入和个人捐赠资金、农民筹资筹劳和社会其他资金来源的证明。

美丽乡村规划居民问卷调查(全面)

美丽乡村规划居民问卷调查 乡(镇)村 一、基本情况 二、经济建设 1.您家有__________口人,家庭人口结构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人在外务工, 家里60岁以上老人__________人,不满14周岁的__________人。 2.您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A农产品收入B养殖业C家庭副业D外出打工 E本地乡村企业收入F自己的企业H其他 3.您的家庭目前人均年收入?() A10000元以下B10000—15000元C15000—25000元D25000以上 4.您的庄稼田种植什么经济作物?用途是什么? A 水八仙 B 大棚蔬菜 C油菜 D水稻 E其他(__________) 5.您家平均每个人亩地?每亩地产量?每亩地收入? 6.您家的支出主要用于哪方面?() A维持基本生活水平B儿女的教育费用C购车建房D其他 7.本村农忙时大概什么时候? 农闲时干什么? (1)如某家庭年轻人均外出务工,家中耕地采取何种方式耕种? A家中父母亲耕种 B出租给种植大户 C抛荒

三、住房、环境建设 1.您拥有________套住房?住房的建筑结构为? A土坯房 B砖瓦楼房 C砖混楼房D其他结构 2.您对目前的住房感到满意吗?();若不满意需要改变哪些___________ A很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3.您的房屋建造于什么时候___________?现在质量如何?___________ 4.在新屋建设时,您是喜欢采用哪种方式?()喜欢什么颜色?_________ A 划定宅基地,自己设计,自己建设 B划定宅基地,统一设计,自己建设 C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D其他 5.院落布置属于以下哪种布置形式: A前院B后院C前后院D内院 E院落在房屋一侧F其他(自行绘制) (1)您觉得这种布置模式舒适吗? A很不舒适 B比较不舒适 C一般 D比较舒适 E很舒适 (2)您喜欢什么形式的? A前小院后大院 B前大院后小院 C只有前院 D 只有后院 6.您希望庭院用做什么用途? A.种菜 B.种花草 C.养殖 D.晾晒经济作物 7.您用的卫生间情况是: A水冲式公共厕所 B集中旱厕 C自家(旱厕)

美丽乡村设计规划(模板)

东丁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2016-2020) 一、现状分析 东丁村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隶属于高密市井沟镇,位于井沟镇驻地东侧,南依横一路,北与林家庙子村隔五龙河相望,南与新张家屯村相接,西与河北村为邻,东与草泊村为邻。村南、北各有路与高诸路相通,南达诸城,北至高密;村西公路直达阚家镇,交通便利。村中有南北向主路3条,与下小路直通,交通方便。全村292户、864人,耕地面积1922亩。该村主要以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主,属典型种植业村。现有小麦面积1711.57亩,养殖户13户,板厂两家。 东丁村2016年村集体收入52000元,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0元。目前村内已硬化道路4公里,绿化600㎡,路灯36盏,垃圾箱19个,公共活动场所1000平方米。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乡镇成立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人大专职副主席任副组长。 二、定位与规模 东丁村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全年光照热量充足,年均气温12℃,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为602mm,水土光热与环境条件优良,有利于农业生产;小麦亩均产量,常年全镇领先。村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东丁村两委干部自当选以来,坚持大事讲原

则,小事讲风格,在支部书记王传礼同志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基础上,大胆开展工作,党建和环卫一体化等重要工作均在全镇名列前茅,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良好的群众基础,坚强的班子力量是东丁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优势。 东丁村现有人口864人,292户,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人口与总户数缓慢上升,预计规划期末(2016-2020),户数达到334户,人口达到1200人左右。 三、村庄建设 (一)用地与布局 按照预期,2020年东丁村户数达到334户,人口达到1200人左右,经调查分析,户型面积需求为226平方米/户居多,综合考虑居民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以及今后发展要求等因素,确定东丁村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为226平方米,本次规划实际考虑村民总户数为334户,村庄宗建设用地为16.3公顷左右。 现状建成区房子比较整齐,规划今后新建的住房在村庄原有的建设用地内进行建设,不再进行新村扩建。对整合后的村内闲置宅基地进行绿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整合后的原村庄建设用地相对完整也保持了其完整性。 规划用地被整合成一个组团,为组团服务的配套设施主要放在现状村委的位置,公建主要配置有卫生所、图书室、文体活动

(经典)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村庄概况 (1) 1、自然条件 (1) 2、社会经济条件概述 (1) 3、村庄建设情况 (1) 第三章现状存在问题 (2) 1、村庄建设区 (2) 2、其它区域 (2) 第四章规划总则 (3) 1、指导思想 (3) 2、规划原则 (3) 3、规划依据 (3) 4、规划期限 (3) 5、规划范围 (3) 6、整治目标 (3) 第五章规划构思 (4) 1、总体思路 (4) 2、总体整治安排 (4) 3、村庄特色规划 (4) 第六章重点整治规划 (5) 1、道路广场及附属设施整治 (6) 2、建筑整治 (6) 3、绿化游憩建设 (14) 4、环卫设施建设 (15) 5、防灾整治 (15) 6、农用地、山体整治 (16)

7、重点整治项目 (16) 第七章整治实施时序 (17) 第八章造价估算 (18) 第九章实施建议 (19) 附图 (20)

第一章前言 **市**区**乡**风景区内**村,位于**市区西北八公里处(详见附图1)。因其樱桃栽种历史悠久,品种数量多,品质上乘而闻名于世。本次整治规划立足于**景区内的村庄现状自然资源、村庄建设情况,以村容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樱桃种植特色、山林水体特色,力争通过本次村庄整治工作,将**村建设成一个人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洛北山村。 第二章村庄概况 1.自然条件 **村位于**乡西北处,南经王坑村等村庄通往**市区,北通大凹村。村庄四面环沟,绿化条件好。村庄南部山谷中四个小型水库,水资源丰富。 **村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四季分明,夏冬季节长,春秋季节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东冷夏热,具有**西北部黄土高原气候特征。 2.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2013年,**村共有户数111户,户籍人口388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部分仍旧从事传统耕作。村内产业以农业种植和经济林种植以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樱桃等。2006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0万元,村内集体经济收入10000元。 3.村庄建设情况 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受崎岖的地势限制,**村主要建筑均于山间北高南低的台地上布置,局部地形高差较大。 村庄建筑布局较为合理,大部分道路已经完成硬化,村内有村委办公用房一处,幼儿园、小学均与临近村合用,村内未设立。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精品)

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请在这里输入单位/组织名称 二○二○年五月

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三)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镇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村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 20XX年底打造示范村一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

浅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摘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十三五农村工作思路和内容,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广东省提出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4亿元巨额资金,建设42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本文以仁化县青湖塘村、瑶塘村、断石村、夏富村为例,从总体设计及绿化设计等方面阐述对各村风貌整治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美丽乡村、风貌整治 一、现状调研 1、村庄人居环境 (1)老村以土坯层建筑为主,品质不高。 (2)自建新村缺乏统一规划,格局混乱。 (3)环卫设施缺乏。 2、片区概况 (1)青湖塘分片区,地处进入仁化县城和丹霞山风景区的门户位置,106国道沿线部分为建成区,风貌欠佳;部分以丹霞山为背景,竹林——稻田——村庄掩映,环境优美。 (2)瑶塘、断石村分片区,分列锦江两岸,靠近丹霞核心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村居环境优美,服务配套设施完善,景观环境和品牌形象有待提升。 (3)夏富村分片区,以夏富古村为中心,周边辐射8个村庄,,是丹霞山风景区中重要的“景中景”,自然资源丰富,服务配套设施有待提升。 二、现状分析 1、现状用地情况 耕地保护与城乡建设的冲突现状用地以村庄用地、农田和建设为主,周边为风景林地和水体。规划范围内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存在矛盾。 2、现状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需求,需整治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青湖塘片区的道路交通、供电、燃气设施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但环境卫生设施还有待提升。 (1)道路交通 106国道穿过黄屋村,是青湖塘片区联系县城的主要道路;次干路为进村道路,是联系主干路之间以及黄屋村内部功能片区的辅助性道路,老村内道路普遍狭窄弯曲,衔接不畅通,消防车辆无法进入,缺乏一些停车场地。 (2)环境卫生设施 全村有6个垃圾收集分点,1个收集总点,2名保洁员每天负责清理垃圾。垃圾由县环卫车统一清运,无垃圾填理场等垃圾处理设施。现状垃圾收集点离老村比较远,不够方便。 三、总体设计 1、青湖塘村 青湖塘村是“丹霞彩虹”规划的主体村之一,此次设计,通过复合功能(民宿与居住一体)、发掘文化内涵(本土特色符号运用)、景观塑造(传统元素及材料)等策略,打造具有“丹霞印象、门户新村”主题特色的印象民宿新村,设计内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0T15:13:56.0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吕慧芳 [导读] 摘要:乡村规划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城乡地区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龙游城乡规划设计院浙江省衢州市 324400 摘要:乡村规划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城乡地区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美丽乡村规划为核心,探究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方式,进而促进城乡地区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中,其美丽概念主要体现在乡村环境、建筑以及人文三方面:一是合理规划乡村建筑,加强建设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建房现象;二是治理乡村生态环境,保证乡村干净整洁,积极落实保洁制度,实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美”。三是加强乡村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乡村治安,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基于此本文就以上三点思路,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展开深入研究。 0美丽乡村规划发展的背景 伴随着城乡理念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也逐渐放缓,工作重心也从注重发展速度转移到注重品质上来。为了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这就需要政府对城乡发展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分配城乡资源,最大程度为城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的村庄数量远远高于城市数量,农村建设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做好乡村规划建设是实现城乡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人才的缺乏,现阶段城乡缺乏科学合理的乡村、村镇规划作为参考,客观上导致村民浪费土地、乱建设、发展无序、环境卫生条件差。为了提高城乡规划的可实施性与实用性,规划管理部门要起到带头引领作用,改善广大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镇规划的覆盖率,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贡献。 1加强建设管理,提高乡村建筑规范性 1.1合理规划乡村住房建设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强化管理、高效便民、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要求,依法加强管理,规范乡村建设秩序,维护村民公共利益,保持乡村风貌;以服务农民为目标,简化程序,明确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实际制订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细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明确适宜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内容和深度。其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村民住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应按要求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批手续后,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同时明确,城乡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 1.2强化监督宣传工作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积极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未按规定受理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另外,要实行一户一宅制度,提高乡村整体规划与当地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性,以体现出美丽乡村的内涵和特点。 1.3做好乡村空间规划 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在项目实施前到乡村进行走访与调查,了解乡村目前规划状态和建设情况,针对乡村居民家禽饲养空间与车控空间等进行了解,规划方案要以村民生活需要为基础,尊重民意,使得美丽乡村规划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以达到规划目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要对乡村道路进行调整,考虑到乡村居民用车需求,将交通阻塞节点打通,不断优化乡村基础设施,保证乡村人们的娱乐生活质量。 2提高生活水平,构建生态化乡村自然环境 2.1优化生态环境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生态是乡村的优势。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要借助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型入手,跳出传统发展思维看农村资源,挖掘农村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利用,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让环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加强环保教育,重视乡村环保工作,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入手,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求,通过广播、网络媒体、电视等传播途径宣传环保理念,同时可以采用板报、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实现农村环保意识的提升,促发环保行为。第二,完善环保制度,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设立乡镇环保管理单位,统一环保思想,明确各个管理机构的环保职责,设立环保站或者是乡村环保办公室,负责乡村环保工作,落实乡村各个环保制度,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第三,推行环保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施工技术进行乡村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实现美丽乡村的绿色理念。 2.2发展循环农业 为了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要根据乡村现有资源和优势,发展乡村循环农业,降低乡村废弃物排放数量,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对此,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通过各个循环农业模式,优化乡村农业废物资源,并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实现乡村资源废变宝,构建微生物循环产业链,将生活垃圾中存在有机物部分转化为肥料,以供给植物养分,同时避免生活垃圾的远途输送,节约垃圾处理成本。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乡村环保事业的投入,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项目资金,以供给美丽乡村规划使用,农民出资出力,投工投劳,环保自治。 2.3重视乡村人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在进行乡村人文管理中,相关部门要以农民为中心,立足于改善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强化乡村人文管理,提高乡村内部凝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结合乡村现有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新旅游运行模式,当地政府部门要采用多方合作发展经营模式,建立“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果园采摘”等旅游项目。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风土民俗,设计乡村民俗旅游,让游客深入到乡间生活中,观赏水乡画境,体验民情风俗,参观村庄田园、耕作收割、养鸡放鸭,节日欢庆等一切劳动生活,并让游客食宿农家、穿街走巷、市场,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乡村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 方案一词,来自于“方和“案。 乡村建设中的“案,书案,读书、写字都是案。 下面是学习啦为你带来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建设美丽乡村,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 手。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 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 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 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 进"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 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 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 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 2015 年底全县完成 100 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 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 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 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 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

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思考

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思考 摘要:广州的美丽乡村规划是本着对前几轮乡村规划的经验的继承与不足的批判,于2012年提出的。本文先回顾前几轮乡村规划的优缺点,并进行规划理论 研究综述,再以蒙花布村的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具体阐述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可实施、可管理、可推广的特点,并总结了美丽乡村规划的突破点。 关键词:乡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蒙花布村 1美丽乡村规划的由来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及实施,全国各地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美丽乡村试点规划及建设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如何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本质特征,而建 设美丽乡村正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农民喝 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生活在景色优美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和体会幸福,这是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必需之路。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则在于政府加大对 农村的反哺力度,并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自身造血能力。 2011年12月12日广州市长办公会(提出结合村庄整治工作,从每个区、县 级市中选取2至3个村庄开展规划编制,作为示范村庄在全市推广的要求。广州 的美丽乡村规划试点工作,于2012年2月份开始调研。定下26个试点村,试点 先行,并于2013年全面推广规划编制工作。 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 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 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为基础的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 在大城市的聚集人力物力的能力愈发强大的今天,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 也愈加凸显出来。发展乡村的产业,增强乡村的活力也是乡村居民一直以来迫切 的愿望。而传统的乡村规划因为其过于追求成果的光鲜,导致投资预算过大、规 划无法落地实施等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一套以“微干预、微改造、原生态、分类指导、四规合一、规划落地”为目标规划正是村民的需求。由此,给乡村一个基于需求的规划,正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期待。 2美丽乡村的研究综述 2.1美丽乡村的基本理论 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重点在于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它的目标、战略、特征、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杨培峰提出城乡一体 化是“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满足人的需求与追求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两大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通过城乡经济职能变迁,城乡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一体化 研究、规划、管理,形成自然-空间-人类良性循环系统。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的着力点是在完善城乡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满足人的需求、追求发展,而这个基础是建立在城乡共同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之上的。在蒙花布美丽乡村规划中,将小与增城市,大与广州市,建立一体化的复合 系统。 2.2美丽乡村规划的研究评述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脉络里来理解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今日的美丽乡村规 划是乡村规划建设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延伸。在20世纪初的年代,一代乡村 规划轰轰烈烈开始,却因为战争和侵略,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解放后,公社化 运动使得农民的生活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三农问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 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 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美丽乡村规划

第一篇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七种模式及规划路径! 富美乡村游, 尽在深通网!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美丽乡村依然是未来几年国家建设重点。美丽乡村建设要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作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方法、模式。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产生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乡村,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集聚、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规划路径】初步构建美丽乡村旅游产业链,针对每一个乡村特色,以主导产业融合相关产业,衍伸文化创意、文化休闲等特色产业,加速产业带动效应。 2生态保护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模式多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规划路径】以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以规模化单一大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泛旅游产业集群化为方向的区域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3城郊集约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存在于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规划路径】在一、二线城市周边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项目。 4资源整合型模式

资源整合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或者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或者其他农业资源发达地区,产业以渔业或者牧业,或其他农业资源为主。 【规划路径】大农业资源与其它旅游休闲业态有机融合的农业旅游综合项目。 5高效农业型模式 高效农业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规划路径】以当地特有的优质大农业资源与差异化“高、精、尖、新”农业科普展示内容相结合,建立现代都市型生态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 6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规划路径】规划建设家庭休闲农场、家庭农庄、企业乡村会所等。 7文化传承型模式 文化传承模式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规划路径】文化传承型乡村的规划。 由一诺休闲农业规划整理 关注“深通乐游”获取更多自驾游攻略资讯,美丽乡村游,尽在深通网,互联网+乡村旅游的专业运营商! 第二篇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计划——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详解 导语 随着中央文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呼声不绝于耳。对于这个政策,农友们在寄与厚望的同时,又充满了疑惑?“田园综合体”是什么?搞什么?怎么搞?无锡阳山的田园东方,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是怎么做的呢?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