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doc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doc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doc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doc

一、植物营养学

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肥料(fertilizers):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钾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植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植物品质,女口:

1.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

2.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

3.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4.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

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髙,果实风味增加

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

钾一一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

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Wn Helmont)——1643年一1648年,柳条试验

3. 渥特沃(John Woodward) ----- 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

4. 格鲁伯(J. R. Glauber)一一硝有营养作用

5. 泰伊;j<(Von Thaer)一一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

该学说认为:

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z)的工作

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

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①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小取走人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Z路。

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屮,养分归还的主要方式是“合理施用化肥二而不是“只需施用有机肥料”。因为,施用化肥是提高植物单产和扩大物质循环的保证,目前,农植物所需氮素的70% 是靠化肥提供的,因而合理施用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有机农业,其特征是植物单产低,因此不符合人口增长的需求。考虑到有机肥料所含养分全而兼有培肥改土的独特功效,充分利用当地一切有机肥源,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减少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

3?最小养分律(1843年)

意义:指出植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才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対性,应合理施肥。

2、设施农业和无土栽培

1 1.设施农业:

-被称为“控制环境的农业",-即人工控制环境因素来满足植-物最佳生长条件,- 从而- 収得最大经济效益。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光、热、水、肥、气、湿度和

C02等。

-设施主要包扌舌: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和温室等设施。

2 2.无土栽培:

-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凡不- 用天然土壤而- 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优点:能避免土壤传染的病虫害及连作障碍,-肥料利用率髙,-节约用水,-可以

在一切一不一适宜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作物生产。同- 吋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缺点:一次性设备-投资大,- 用电多,- 肥料费用高,- 营养液的配制、调整和管理都要求有较高的专门技术要求。

第三节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研究方法

一、植物营养学的范畴

1. 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

(一)标准(Arnon & Stout, 1939)(定义)

&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一一必要性

9. 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一一专一性

10.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

间接作用一一直接性

(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口种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來源

大量元素(0」%以上):(De、H、O 一一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②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矿质元素,来自土壤;Ca> Mg、S ——屮量元素,矿质元素,来自土壤

微量元素(0.1%以下):Fe、Mn> Zn、Cu、B、Mo、Cl、(Ni),矿质元素,来自土壤

植物必紺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來。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S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

第_类:C、H、0、N、S

1. 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

2. 组成酶促反应的原子基团

第二类:P、B、(Si)

1. 形成连接大分子的酯键

2. 储存及转换能量

笫三类:K、Mg、Ca、Mn、Cl

1. 维护细胞内的有序性,如渗透调节、电性平衡等

2. 活化酶类

3. 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构型

笫四类:Fe、Cu、Zn、Mo、Ni

1. 组成酶辅基

2. 组成电子转移系统

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1. 同等重要律;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

2. 不可代替律;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的核心物质!

第四节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1.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

2. 分布: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

原因: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强

在植物一生中,氮素的分布是在变化的:

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营养器官中(叶、茎、根)

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块茎、块根、果实、籽粒),约占植株体内全氮的70% 注意:植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彫响。

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氮的营养功能)

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含氮16?18%)—生命物质

2. 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10%)——合成蛋白质和决怎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

3. 氮是酶的成分一牛物催化剂

4. 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光合作用的场所

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l、B2、B6等)——辅酶的成分

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IAA、CK)——生理活性物质

7.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一一卵磷脂一一牛物膜)氮素通常被称为牛命元素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

吸收的形态:①无机态:NO3—N、NH4+-N (主要)②有机态:NH2 —N、氨基酸、核酸等(少呈)

(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旱地植物吸收NO3--N为主,属主动吸收

吸收后:10%?30%在根还原;70%?90%运输到茎叶还原;小部分贮存在液胞内(硝酸根在液泡屮积累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同化

还原的第一步:NO3?N的还原作用是在细胞质屮进行的,形成的HNO2以分子态透过质膜。第二步HNO2在吐绿体或质体内被还原,并形成氨。由于这两种酶的连续作用,所以植物体内没有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

⑴NO3--N的还原作用

总反应式:

NO3- + 8H+ + 8e--> NH3+2H2O+ OH?

结果:产生OH ?,一部分用于代谢;一部分排出体外,介质pH 值上升(资料:植物吸收的 N03 ■与排出的0H ■的比值约为10: 1)

(2)影响硝酸盐还原的因素

①植物种类;② 光照:光照不足,硝酸还原酚活性低,使硝酸还要作用变弱,造成植物 体内NO3 — —N 浓度过高③温度;④施氮量;⑤微量元素供应;⑥陪伴离子 当植物吸收的NO3 — —N 来不及还原,就会在植物体内积累

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釆前光照、 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

(二)植物对较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

(1) 机理:①被动渗透;②接触脱质子

(2) 特点:释放等塑的H+,使介质pH 值下降 2. 同化

(1)部位:在根部很快被同化为氨基酸

3. 酰胺的形成及意义

T

谷氨酰胺

ATP

T 天门冬酰胺 意义:①贮存氨基②解除氨毒③参与代谢 (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四、钱态氮和硝态氮营养特点的比较

NO3-N 是阴离子,为氧化态的氮源,NH4+-N 是阳离子,为还原态的氮源。

(一) 植物种类

不同植物对两种氮源有着不同的喜好程度,可人为地分为“喜钱植物”和“喜硝植物”。 植物的喜彼性和喜硝性 喜鞍植物:水稻、廿薯、马铃薯 兼性喜硝植物:小麦、玉米、棉花等

喜硝植物:大部分蔬菜,如黄瓜、番茄、萬苣等 专性喜硝植物:甜菜 (二) 环境条件

1. 介质反应

酸性:利于NO3—的吸收;中性至微碱性:利于NH4+的吸收 而植物吸收NO3—时,pH 缓慢上升,较安全

植物吸收NH4+时,pH 迅速下降,可能危害植物(水培尤甚)

2. 伴随离子:Ca2+、Mg2 +等利于NH4+的吸收(而NH4+、H+对K+、Ca2 +、Mg2 +的 吸收有

拮抗作用);铝酸盐利于NO3-的吸收与还原

3. 介质通气状况:通气良好,两种氮源的吸收均较快

4. 水分:水分过多,NO3?易随水流失

普氏结论:只要在环境屮为钱态氮和硝态氮创造出各自所需要的最适条件,那么,它们在生 理上是具有同等价值的。 六、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形成:

形成:NH3 +谷氨酸 NH3 +天门冬氨酸

酰胺合成酶

1.氮缺乏

(1) 外观表现

整株: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

叶脉、叶柄:有些植物呈紫红色

茎:细小,分菓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

花:稀少,提前开放

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

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2) 对品质的影响

影响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影响糖分、淀粉等的合成

2.氮过量

(1)外观表现

营养体徒长,贪青迟熟;

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

茎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

根系短而少,早衰

⑵例子

禾谷类:无效分葉增加;迟孰,枇粒多

叶菜类:水分多,不耐贮存和运输;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

麻类:纤维量减少,纤维拉力下降

苹果树:枝条徒长,花芽分化不充足;易发生病虫害;果实不甜,着色不良,晚熟

第五节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1. 含量(P205):植株干物重的0.2=1%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 > 豆科作物 > 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 > 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 > 衰老器官、繁殖器官 > 营养器官

种子 > 叶片 > 根系 > 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2. 分布:与代谢过程和生长中心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营养生长期:集中在幼芽和根尖(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生殖生长期:大量转移到种子或果实中。再利用能力达80%以上

缺磷时,体内的磷转运至生长中心以优先满足其需要,故缺磷症状先在最老的器官出现。

3. 形态

有机磷:占85%,以核酸、磷脂、植素为主

无机磷:占15%,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式存在一一化学诊断的指标

(一)磷构成大分子物质的结构组分

磷酸是许多大分子结构物质的桥键物,它把各种结构单元连接到更复杂的大分子的结构上。磷

酸与其它基团连接的方式有:

(1)通过轻基酯化与C链相连,形成简单的磷酸酯(P/ -C ),例如磷酸酯。

⑵通过高能焦磷酸键与另一磷酸相连(P/ - P/ ),例如ATP的结构就是高能焦磷酸键与另一磷酸相连的形式。

⑶ 以磷酸二酯的形式(C- P/ -C)桥接,这在生物膜的磷脂中很常见。所形成的磷脂一端是亲水性的,一端是亲脂性的。

(二)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1 ?核酸和核蛋白

核酸——决定植物的遗传变异性

核酸+蛋白质T 核蛋白

2. 磷脂

+蛋白质

磷脂+糖脂+胆固醇T 膜脂物质T 生物膜

3. 植素(环己六醇磷酸脂的钙镁盐)

作用:(D作物开花后在繁殖器官迅速积累,有利于淀粉的合成;

(2)作为磷的贮藏形式,大量积累在种子中;

(3)种子萌发时,作为磷的供应库。

4. 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GTP、UTP、CTP均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体内。尤其是ATP,是能S1的中转站。

5. 辅酶

酶的辅基,作为递氢体或生物催化剂

(三)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

「磷参与光合作用各阶段的物质转化

2. 磷参与叶绿体中三碳糖的运转

3?磷参与蔗糖在筛管中的运输

(四)促进氮素代谢

1. 促进蛋白质合成

2. 利于体内硝酸的还原和利用

3?增强豆科作物的固氮量

(五)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 ?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等能力(原因)

抗旱:磷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和细胞结构的充水度,使其维持胶体状态,并能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因而增强了原生质抵抗脱水的能力。

抗寒:磷能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可溶性糖能使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磷脂则能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越冬作物增施磷肥,可减轻冻害,安全越冬。

2?增强作物对酸碱变化的适应能力(缓冲性能)

植物体内磷酸盐缓冲系统:

0H-

KH2P04

K2HP04

H+

当外界环境发生酸碱变化时,原生质由于有缓冲作用仍能保持在比较平稳的范围内。这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这一缓冲体系在PH6?8时缓冲能力最大,因此在盐碱地上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抗盐碱的能力。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一)吸收形态

1. 主要是正磷酸盐:H2P04—〉HP042->P043-

2. 偏磷酸盐、焦磷酸盐:吸收后,转化为正磷酸盐

3. 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如核糖核酸、磷酸甘油酸、磷酸己糖等

(二)吸收机理:主动吸收

吸收部位:根毛区

吸收过程:H +与H2P04—共运

(三)影响植物吸收磷的因素

1. 作物种类和生育期

(1)喜磷作物(豆科绿肥、油菜、养麦)〉一般豆类、越冬禾本科〉水稻

(2)根系发达或根毛多或有菌根的作物吸磷多

(3)幼苗期对磷的要求较为迫切

生长前期吸收的磷占全吸收量的60%~70%;后期主要依赖磷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再利用,运转率可达70?80%

2. 介质的pH酸性介质:H2P04-为主

pH影响磷的形态pH = 7. 2: [H2P04-] = [HP04 2 -]

pH继续升高:HP04 2 -、P04 3 -占优

通常在PH5. 5?7.0范围内,有利于多数作物对磷的吸收。

3. 伴随离子

具有促进作用的:NH4+、K+、Mg2+等

具有抑制作用的:N03-x OH-、CI-等

降低磷有效性的:Ca2+、Fe3+、A13+等

4. 其它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等

(四)磷的同化和运输

同化:磷酸盐 T有机磷化合物

运输:占全磷60%以上无机磷通过导管运送至地上部

四、磷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

(上册:p226;下册:P60-62)

1. 改善作物的磷素营养——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女口:油料作物、豆科作物、禾谷类、果树、蔬菜、烟草等

2. 原因:与磷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有关

3. 磷的丰缺指标:营养诊断的标准

五、植物磷素营养失调症状

(一)磷素营养缺乏症

沃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菓或分枝少

水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

症状从茎基部开始

(二)磷素过多

*无效分葉增加、早衰,造成锌、铁、猛的缺乏等第六节钾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形态与分布

1. 含量

3 植物体内含钾(K20):为植株干重的0.3%~5%

4钾是植物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钾在细胞质中的浓度相对稳定,为100^200 mmolL-1 (比硝酸根和磷酸根离子高几十倍至百余倍,比外界有效钾高几倍至几十倍)。过多的钾几乎全部转移到液泡中。

钾含量因作物种类和器官而异:

淀粉作物、糖料作物、烟草、香蕉等含钾较多;禾谷类作物相对较低

谷类:茎秆〉种子;

薯类:块根、块茎较高

2. 形态离子态为主(以水溶性无机盐存在细胞中,以钾离子态吸附在原生质膜表面)并不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3.分布

钾在植物体内具有较大的移动性,随植物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即再利用率高。主要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如幼芽、幼叶、根尖等。

二、钾的营养功能

在生物体内,钾作为60多种(包括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的活化剂, (-)促进酶的活化

能促进多种代谢反应。

原因:

1.全蛋白+辅

-K+

+ K+

2. K+易进入酶的活化部位

(-)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1. 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常结构

2. 促进类囊体膜上质壬槐度的形成和光合磷酸化作用

3. 使NADP+ NADPH, 促进C02 同化

4. 影响气孔开闭,调节C02透入叶片和水分蒸腾的速率

(三)改善能量代谢

(四)促进糖代谢

1.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钾不足时,植株内糖、淀粉水解为单糖;钾充足时,活化了淀粉合成酶,单糖向合成蔗糖、淀粉方向进行。

钾能促使糖类向聚合方向进行,对纤维的合成有利。所以钾肥对棉、麻等纤维类作物

有重要的作用。

2?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钾能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的运输,使各组织生长发育良好。3?协调“源”与“库"的相互关系

(五)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

1. 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

表现:促进N03-的还原和运输供钾充足,能促进硝酸还原酶的诱导合成,并能增强其活性,有利于硝酸盐的还原;

钾能加快N03-由木质部向叶片的运输,减少N03-在根系中还原的比例。

2. 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形成

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成需要Mg2+、K+作为活化剂。

核酸的形成首先是核昔酸的合成,它是由5—磷酸核糖合成腺昔一磷酸(AMP)和鸟昔一磷酸(GMP),这个过程的有关酶需要钾离子激活;

氨基酸活化后,由转移核糖核酸(1RNA)将活化的氨基酸带到核糖体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 然后合成多肽,这一过程需要Mg2+、K+o

3. 促进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六)促进植物经济用水

1.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作用,促进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钾离子以高浓度累积在细胞中,因此,细胞壁渗透压增大,水分便从低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向

高浓度的根细胞中移动,直至渗透压和膨压达到平衡为止。

膨压是细胞扩张的动力,它从细胞内为细胞壁的延伸或细胞分裂提供必需的压力。

低量K+处理的作物生长速度、细胞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都有所减少。幼嫩组织的膨压是反映K+营养状况最敏感的参数。所以钾充足时,作物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并有较大的能力使水分保持在体内,减少水分的蒸腾。

2?调控气孔运动

钾通过影响气孔的开闭来调节水分蒸腾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过程

(七)促进有机酸的代谢

钾参与植物体内氮的代谢,木质部运输中钾离子是硝酸根离子的主要陪伴离子。当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氨后,钾与苹果酸根结合为苹果酸钾,并可重新转移到根部。

(八)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钾有多方面的抗逆功能,它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高温、抗寒、抗病、抗盐、抗倒伏等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忍耐能力。这对作物稳产、高产有明显作用。

1. 抗旱性

2增加钾离子的浓度,提高细胞的渗透势

3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使细胞膜保持稳定的透性

4 气孔的开闭随植物的生理需要而调节自如

5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强作物吸水能力

2. 抗高温

3保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保证植物的正常代谢

4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蛋白质和淀粉的合成

5调节气孔和渗透,提高作物对高温的忍耐能力

3. 抗寒性

2钾能促进植物形成强健的根系和粗壮的木质部导管

3提高细胞和组织中淀粉、糖分、可溶性蛋白和各种阳离子的含量。因此能提高细胞的渗透势,增强抗旱能力,并能使冰点下降,减少霜冻危害,提高抗旱性

4充足的钾还有利于降低呼吸速率和水分损失,保护细胞膜的水化层,增强植物对低温的抗性。

4. 抗盐害

2钾能稳定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SH基,避免蛋白质变性;

3防止类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

5. 抗病虫害

3植物体内可溶性氨基酸和单糖积累少,减少了病原菌的营养来源;

4使细胞壁增厚,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增加,因而抗病菌侵入的能力也相应增强;

5钾充足使体内酚类的合成增加,抗病力提高

6. 抗倒伏

促进作物茎秆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髓腔变小,机械组嘘织内细胞排列整齐。

7. 抗早衰

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

8. 减轻水稻受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钾能改善水稻“乙醇酸代谢途径笃提高根系氧化力,使根际Eh升高,防止H2S、过量Fe2+、Mn2+和有机酸等物质的危害。

三、植物对钾(K + )的吸收和运输

(-)吸收

1. 主动吸收

占主导地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 被动吸收

外界K +浓度过高时,吸收曲线呈“二重图型"

(-)影响植物吸收钾的因素

1. 土壤供钾状况

矿物态钾缓效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

2. 植物种类需钾循序:向日葵、养麦、甜菜、玉米>

油菜、豆科作物 > 禾谷类作物、禾本科牧草

3. 介质的离子组成如:钙促进钾的吸收,钱抑制钾的吸收

4. 土壤水气条件如果水分不足会使K+的活度下降,降低了K+的扩散;水分过多使通气不良,作物吸钾能力受到抑制

(三)运输

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向上运输,也可由韧皮部向下运至根部。

四、钾对作物产显和品质的影响

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

钾对作物品质影响的例子:

1 ?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

2. 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

3?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4. 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

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

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

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五、作物的钾素营养失调症状

植物缺钾的常见症状:

2通常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

3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

4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5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

6禾谷类作物缺钾时,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缺钾时新叶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然后枯黄,症状由下至上发展。水稻缺钾易出现胡麻叶斑病的症状,发病植株新叶抽出困难,抽穗不齐。根呈少,呈黑褐色。

7玉米缺钾时,所形成的果穗尖端呈空粒,如能够形成籽粒也不充实,淀粉含量低。

六、植物钾素营养的诊断指标:因土壤和作物而异

第二章中量营养元素主要内容

钙、镁、硫(硅)要求

了解元素的营养作用(掌握典型的缺素症状)

四、失调症状(缺素症)

1. 钙:生长点坏死,幼叶卷曲变形,果实发育不良

2?镁: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

3. 硫:幼叶失绿黄化

4. 硅:禾本科叶片下垂

第四章植物的微量元素

第一节植物的微呈元素含显、形态与分布

元素含量(mg/kg)形态分布

硼2?100硼酯繁殖器官〉营养器官

锌25 ?150离子态生长点及嫩叶,花粉

铝0. 1 ?300离子态(菜豆)根>茎>叶;繁殖器官多¥孟20 ?100Mn2+及Mn2+-蛋白质茎叶

铜5?25离子态根部〉叶片〉茎秆

铁100?300离子态叶片

氯340?1200离子态茎叶(实际0.

2~2%)

第二节微呈元素的营养功能及其失调症状

—、铁

1 ?营养功能:

(1)叶绿素合成所必需;

铁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铁对叶绿体结构的形成是必需的。严重缺铁吋,叶绿体变小, 甚至解体或液泡化。

(2)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⑶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

(4)酶蛋白的金属部分、作为酶与底物的桥接元素提高酶活性

2. 失调症:

缺乏症:顶端或幼叶失绿黄化,由脉间失绿

发展到全叶淡黄白色

果树“黄叶病”

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

禾本科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

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

二、硼

1. 营养功能:

(1) 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

IAA累积的原因:

①缺硼时植物体内有酚类化合物积累,酚化合物不能形成络合物,同进也是IAA氧化酶的抑制剂,由于IAA氧化酶活性降低而导致IAA积累。② 缺硼降低了IAA的扩散和运输,这能造成IAA的积累。

(2) 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

硼能促进糖的运输的原因可能是:

①含氮碱基服口密唳的合成需要硼,而服喀卩定二磷酸葡萄糖(UDPG)是蔗糖合成的前体,硼促进蔗糖的合成,从而有利于它的外运。

②硼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上,影响膜的完整性和活性,从而影响蔗糖的韧皮部装载。

③缺硼容易生成脐月氐质(callose),堵塞筛板上的筛孔,糖的运输受阻。

(3) 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

(4) 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

⑸提高固氮能力和增加固氮暈

2. 失调症:

缺乏症: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油菜“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等

过多症状:棉花、油菜“金边叶”

三、猛

1. 营养功能:

(1) 调节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2) 直接参与光合作用;

(3) 酶的组分及调节酶活性;(与Mg类似)

(4) 其它功能:协调叫口朵乙酸(IAA)的代谢平衡,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2. 失调症:

缺乏症: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小斑点散布于整个叶片

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

中毒症状:老叶失绿区中有棕色斑点,诱发其它元素的缺乏症

四、铜:

失调症:缺乏症:生2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卷曲,叶缘灰黄,叶片出现坏死斑点; 禾本科顶端发白枯萎,繁殖器官发育受阻,不结实或只有秫粒。

果树“郁汁病域“枝枯病"等

中毒症状:叶尖及边缘焦枯,至植株枯死

五、锌

1. 营养功能:作为碳酸酊?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作为多种酶的成分参与代谢作用;参与

生长素的合成;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2. 失调症:缺乏症:植株矮小,节间短,生育期延迟;叶小,簇生;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

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簇叶病”等

中毒症状:叶片黄化,出现褐色斑点

六、铝

1. 营养功能:作为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参与氮代谢;促进维主素C的合成;与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增强抗病力

2. 失调症:缺乏症:叶片畸形、瘦长,螺旋状扭曲,生长不规则;老叶脉间淡绿发黄,有褐色斑点,变厚焦枯如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植物“杯状叶”且不结或少结根瘤中毒症状:茄科叶片失绿等

七、氯

1. 营养功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活化剂及某些激素的组分;调节细胞渗透压和气孔运动;

提高豆科植物根系结瘤固氮;减轻多种真菌性病害

2. 失调症:缺乏症:棕櫚科植物(如椰子树、鱼尾葵等)叶片出现失绿黄斑

中毒症状:叶尖、叶缘呈灼烧状,并向上卷曲,老叶死亡,提早脱落。如:烟草叶色浓绿, 叶缘向上卷曲,叶片肥厚、脆性、易破碎。

植物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和指标

(一)诊断方法

1. 外形诊断

2.根外喷施诊断

3.化学诊断

(二)化学诊断的丰缺指标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级和评价指标

作物的微量元素含量范围和判断指标

一、有益元素的概念

某些元素适量存在吋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第六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含义:

①指土壤中矿质态养分的浓度、容量与动态变化

②指根对养分的获取与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和速度

③在根系生长与吸收的作用下,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养分有效化的影响。

在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动态研究中,以植物根际养分的有效性最受关注。

二、基本特点:

①以矿质态养分为主

②位置接近植物根表或短期内可以迁移到根表的有效养分第一节土壤养分化学有效性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1化学有效养分的提取

①化学离子浸提法:土壤溶液吸附于土壤有机一无机复合体过量的阳离子浸提剂交换态和可溶态阳离子提取液定量测定

②电超滤法:在电场下,通过改变电压和温度,来进行提取的

2化学有效养分测定值的相对性

测定结果的多变性,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浸提剂的类型。使不同方法门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局

限性较大。

3化学有效养分与植物吸收量的相关性

化学有效养分与各种植物的实际吸收量差异较大,很难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

4化学有效养分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说明了化学浸提方法所测定的有效养分只是部分地反映出“有效养分”的因素,还不能完全与植物有效养分的含义相吻合。

二、养分的强度因素与容量因素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可用养分的强度、容量及缓冲力来表达。

强度(I)

即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容量(Q)

即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

缓冲力或缓冲容量(ZQ/ ZI〉

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

第二节土壤养分的空间有效性

一、养分位置与有效性

二、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

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

1 ?截获2.质流 3 ?扩散

(—)截获(Interception)

1. 定义: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 实质:接触交换

3. 数量:约占1%,远小于植物的需要,钙、镁(少部分)

(二)质流(Mass flow)

1 ?定义: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2. 影响因素: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与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

3. 迁移的离子:氮(硝态氮)、钙、镁、硫

(三〉扩散(Diffusion)

1 ?定义: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一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2. 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

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N03->K+>H2P04-

土壤质地

土壤温度

3. 迁移的离子:氮、磷、钾

第三节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养分有效性

植物根系是植物营养物质主要吸收器官,少量——叶、茎,绝大部分——根

养分有效性取决因素

①取决于土壤的因素,包括强度、容量因素及缓冲力,及土壤部分的迁移方式和速度。

②取决于植物根系的状况,包括根系的分布深度、总很长、根系体积与总表面积,根毛的密度

与长度,根表还原力等性状。

一、植物根的特征

1形态结构根长、根吸收麦面积和根系分布深度等性状

2根毛根毛的存在缩短了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距离,常可增加总吸收表面积.

加强共质体的养分运输。细胞间存在有大量的胞间连丝。

3根系分布深度与底层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根系分布深度关系着植物从土壤剖面中获取养分的深度和有效空间。植物根系的分布深度说明植物不仅从表土而且也可从底土中吸收养分。一般,多年生植物吸收空间大于一年生植物。

4根系密度与养分空间有效性根系密度是指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在一定的根的密度范围内,根系密度与养分吸收速率是呈正比的,然而当根密度达到很高时,由于植物之间存在着养分

的竞争吸收,根系达到一定密度后,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

二、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因素

1 土壤物理因素

①土壤容重②温度最适温度的范围在20?25°C

2 土壤养分状况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和趋肥性,一般根系集中生长在或趋向于养分浓度较高的地方。把肥料施到一定的深度,有利于根系的下扎和对下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3 土壤pH与钙、铝等养分阳离子的浓度很多养分的溶解度土壤的pH值相关,适当地降低pH值,能够增加土壤养分阳离子的溶解度, 使被吸附的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溶液养分阳离子浓度。

在适宜范围内,土壤pH值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过高或过低均有抑制作用。在酸性土壤上,

重金属元素对根系也有毒害作用。具体各元素的毒性排序见:P103o

4有机物

对根系生长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如低浓度的富里酸可以促进发根和根的伸长,较高浓度下的酚

类和短链脂肪酸类等低分子化合物可以抑制根的生长。

第四节植物根际养分的有效性根际(rhizosphere),也称根际微区: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根际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等。

范围:很小,一般指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它不仅存在于根系表面到原土体的径向方向上,而

且也存在于根基部到根尖的纵向方向上。

—、根际养分

根际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的分布与主体土壤有明显的差异。它主要受控于根吸收速率与养分迁移

速率的综合影响。

1根际养分浓度分布

根际养分的分布与土体比较可能存在累积、亏缺或持平三种不同的状况(1)累积(accumulation)

当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高,植物蒸腾量大,养分供应以质流

方式为主时,根对水分的吸收速率高于养分吸收速率,根际的养分浓度增加并高于土体的养分浓度,出现养分累积区(图6—12①)。

(2) 亏缺(absence) 在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低,植物蒸腾强度弱,根系吸收土壤溶液中养分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时,根际即出现养分亏缺区(图6—12②)。

(3) 持平(equilibrium)

2根际养分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

(1) 营养元素种类养分在根际亏缺的强度、范围与该种养分的扩散系数、迁移速率等特性紧密相关。在根际,一般是土壤溶液中含量较高——累积分布;相反,——亏缺分布

(2) 土壤缓冲性能粘性弱的土壤,其缓冲力小,养分离子的迁移速率快,养分亏缺范围大

(3) 植物营养特性根系吸收养分能力的强弱能影响根际养分浓度的分布。如根系表面积

及其形态结构、根毛的形态、根毛密度和长度,养分吸收速率,最低吸收浓度,蒸腾强度差异。

二、根际pH

pH值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1根际pH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根系吸收作用和根际微生物前呼吸作用释放的C02;根尖细胞伸长过程中分泌的质子和有机酸;根系吸收阴阳离子的不平衡等。

2影响根际pH变化的因素

(1) 氮素如N03- — N、NH4+-N

(2) 共生固氮作用对阳离子/阴离子的吸收比率与施用NH4+- N的植物相似。

(3) 养分胁迫当出现养分胁迫时,植物具有主动调节根际pH值功能。

(4) 植物遗传特性选择吸收、体内酸碱平衡的生理调节方式和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同时也会使根际pH值的变化方向与幅度有所不同。

(5) 根际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C02,又可合成并分泌某些有机酸而引起根际pH值的改变。

3根际pH值变化与养分有效性

有效养分的含量、形态与转化,根系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

增加磷的活化作用如NH4+-N, pH下降,磷的释放

增加微量元素的吸收NH4+-N时,由于根际pH值下降,提高了铁、猛、锌、铜的有效性。

其它元素根际PH值的降低,可增加有益元素硅的溶解,使硅的有效性增加

三、根际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的改变影响土壤中有机与无机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速率,进而改变土壤中多种养分元素(如铁、猛、锌、磷等)的有效性。

根际Eh的改变,影响到氮素的反硝化和变价金属(包括养分元素和某些有害元素)的溶解度和有效性(或毒性)。如Fe2+, H2S等毒性。

四、根分泌物根分泌物(rooting secretion):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它是保持根际微生态系统活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根际物质循环的重要组分。

主要表现于根系分泌物极大地改变了根一土界面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因而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生物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组成: 渗出物低分子量化合物细胞渗入细胞间隙T土壤非代谢过程分泌物低或高代谢过程粘胶物质粘胶物质这个术语是指在正常的未灭菌的土壤上生长的根系表面的胶状物质,它包括天然的和变化了的植物粘质,细菌的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如荚膜和粘液),还包括胶体矿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2影响因素:

养分胁迫根际微生物植物种类

3根分泌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增加土壤与根系的接触程度

对养分的化学活化作用

还原作用

螯溶作用有机酸、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与根际内各种金属元素螯合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根际的养分的缓冲性能

五、根际微生物micro-organism

1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作用:

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

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

根与养分有效性分2大类:

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①外生菌根穿入根外皮层细胞间隙,根外成为鞘状菌根

②内生菌根皮层细胞内与细胞间隙中,菌丝延伸到土壤中

2 VA菌根增加植物磷、锌、铜等养分有效性的机理主要是:

降低菌丝际PH值,有利于磷的活化。

(1)通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磷表面积。

VA真菌膜上运载系统与磷的亲合力高于寄主植物根细胞膜。

植物所吸收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在菌丝中运输效率高。

在干旱条件下,菌根的作用能缓解植物水分胁迫,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第七章养分的吸收

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一、根的类型、数量和分布

(-)根的类型

1. 分类从整体上分直根系:根深

须根系:水平生长

从个体上分定根(主根侧,根)形成直根系

不定根组成须根系

2. 根的类型与养分吸收的关系

直根系一一能较好地利用深层土壤中的养分

须根系一一能较好地利用浅层土壤中的养分

农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根系类型的植物种在一起一一间种、混种、套种。

(-)根的数量

用单位体积或面积土壤中根的总长度表示,如:

LV (cm/cm3)或LA (cm/cm2)

一般,须根系的LV >直根系的LV

根系数量越大,总表面积越大,

根系与养分接触的机率越高

一一反映根系的营养特性

装饰装修材料损耗率表

装饰装修材料损耗率表 序号材料名称适用范围损耗率(%) 01普通水泥2.0 02白水泥3.0 03 砂3.0 04白石子干粘石5.0 05水泥砂浆天棚、梁、柱、零星2.5 06水泥砂浆墙面及墙裙2.0 07水泥砂浆地面、层面1.0 08素水泥浆1.0 09混合砂浆天棚3.0 10混合砂浆墙面及墙裙2.0 11石灰砂浆天棚3.0 12石灰砂浆墙面及墙裙2.0 13水泥石子浆水刷石3.0 14水泥石子浆水磨石2.0 15瓷片墙、地、柱面3.5 16瓷片零星项目6.0 17石料、块料地面、墙面 2.0 18石料、块料成品1.0 19石料、块料柱、零星项目6.0 20石料、块料成品图案2.0 21石料、块料现场做图案待定22预制水磨石板 2.0 23瓷质面砖周长800伽以内地面2.0 24瓷质面砖周长800 mm以内墙面、墙裙 25瓷质面砖周长800m以内柱、零星项目6.0 26瓷质面砖周长2400伽以内地面2.0 27瓷质面 砖周长2400伽以内墙面、墙裙4.0 28瓷质面砖周长2400 m以内柱、零星项目6.0 29瓷质面砖周长2400 m以内地面4.0 30广场砖拼图案6.0 31广场砖不拼图案1.5 32缸砖地面1.5 33缸砖零星项目6.0 34镭射玻璃墙、柱面3.0 35镭射玻璃地面砖2.0 36橡胶板2.0 37塑料板2.0 38塑料卷材包括搭接10.0 39地毯3.0 40地毯胶垫包括搭接10.0 41木地板(企口制作)22.0 。

42木地板(平口制作)4.4 43木地板安装包括成品项目5.0 44木材5.0 45防静电地板2.0 46金属型材、条管板需锯裁6.0 47金属型材、条管板不需锯裁2.0 48玻璃制作18.0 49玻璃安装3.0 50特种玻璃成品安装3.0 51陶瓷锦砖墙、柱面1.5 52陶瓷锦砖零星项目4.0 53玻璃马赛克墙、柱面1.5 54玻璃马赛克零星项目4.0 55钢板网5.0 56石膏板5.0 57竹片5.0 58人造革10.0 59丝绒面料、墙纸对花12.0 60胶合板、饰面板基层5.0 61胶合板、饰面板面层(不锯裁)5.0 62胶合板、饰面板面层(锯裁)10.0 63胶合板、饰面板曲线型15.0 64胶合板、饰面板弧线型30.0 65各种装饰线条6.0 66各种水质涂料、油漆手刷5.0 67各种水质涂料、油漆机喷10.0 68各种五金配件成品2.0 69各种五金配件需加工5.0 70各种辅助材料以上为列的10.0 注:按经验数据、产品介绍等计取的油漆、涂料等不计算损耗 2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得二大类缓效氮肥就是(合成有机氮肥 )与(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就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得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 )科与(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得主要营养元素就是(钙 )与(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得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 气 )得条件,利于(保肥 )与(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得沼泽土最易缺乏得元素就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就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就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得矿化铵与施入得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得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得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得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得复合肥料 6、离子间得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得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得吸收 7、磷得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得磷与其接触得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得磷浓度间得关系曲线

常用装修材料损耗率 、

常用装修材料损耗率、 装饰材料损耗率表 序号 材料名称 损耗率(%) 序号 材料名称 损耗率(%) 1 瓷砖、面砖、缸砖 平2/立3 21 铁丝、小五金(成品) 1 2 水磨石、大理石、花岗石 平1.5/立2 22 钢材、轻钢龙骨、木质龙骨 6 3 玻璃砖、玻璃钢瓦 3 23 铝合金龙骨、窗帘轨 7 4 天然砂、碎石、石英砂 3 24 木材平板、企口板、毛板 18 5 水泥、防水粉、生石膏 1 25 胶合板、纤维板、吸音板 5 6 水泥花砖、硬木地板 2 26 密封胶、塑料槽、管类 5 7 白石子、踏步石、钢丝网 4 27 金属板材、木螺钉、圆钉、 4 8 乱毛石、方整石、碎大理石 1 28 金属管材、管件 3 9 滑石粉(油漆用) 5 29 木装修、木材装饰条 4 10 防水卷材、纸、光蜡 1 30 刨花板、大芯板 3.5

11 普通平板玻璃 20 31 水泥板、石膏板、丝绒面料 5 12 壁纸、电焊条 12 32 铝扣板、铝塑板、镜面不锈钢 7 13 地毯含搭界、踢脚板 3 33 暖气片、卫生瓷器 2 14 108胶、腻子、油腻子 5 34 日光灯及附件 2 15 色粉(包括颜色)、白水泥 3 35 白炽灯泡 6 16 各种油漆、涂料 3-4 36 灯头、开关、插座类 2.5 17 稀释剂、油漆溶剂、隔断门 10 37 一般灯具及部件 1.2 18 金属压条、压板、塑料窗帘盒 2 38 玻璃灯罩 3 19 绝缘导线、同轴电缆、网络线 1.8 39 荧光灯、水银灯泡 1.5 20 木材门窗框、扇料,门心板 6 40` 漏电开关、电视分配器 1.2 材料定额用量=材料净用量×(1+损耗率)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2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3质子泵:高等植物细胞膜产生负电位的质子(H+)泵主要是结合在质膜上的ATP酶。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4逆向运输: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5 Michaelis-Menten方程:V=V max·S/(Km+S) 式中:V——吸收速率;V 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相当于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S——膜外离子浓度。当V=1/2V max时,Km=S。 6 生物反硝化 7:被动吸收: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8生理碱性肥料: 9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10质流: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简述根际的概念和范围

3.何谓菌根? 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4. 如何提高铵态氮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 5. 简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三.论述题 1.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10分) 2.通常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低于氮肥和钾肥,试分析其原因。在磷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作物种植制度和使用技术去提高磷肥利用率? (15分)3. 试论述植物适应缺铁的机制并解释为何石灰性土壤花生单作可能出现缺铁黄化而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间作时无缺铁症状?(15分)

主要材料损耗率

册说明 第八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以下简称本估价表) 适用于新建、扩建项目中的生活用给水、排水、燃气、采暖热源管道以及附件配件安装,小型容器制作安装。 二、以下内容执行其他册相应定额: 1.工业管道、生产生活共用的管道、锅炉房和泵类配管以及高层建筑物内加压泵间的管道执行第六册《工业管道工程》相应项目. 2。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执行第十一册《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相应项目. 3.埋地管道的土石方及砌筑工程执行《自治区建筑工程计价定额》相应项目。 4。各类泵、风机等传动设备安装执行第一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5。锅炉安装执行第三册《热力设备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6。消火栓、水泵给合器安装执行第七册《消防及安全防落设备安装工程》相应项目。7。压力表、温度计执行第十册《自动化控制仪表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三、关于下列各项费用的规定: 1。脚手架搭拆费按人工费的5%计算,其中人工工资占25%。 2。高层建筑增加费(指高度在6层或20m以上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按下表计算(其中全部为人工工资): 层数?9层以下 12层以下 (30m)? (40m)?15层以下 18层以下 (50m)? 21层以下 (60m)? (70m) 24层以下(80m) 按人工费的%?1?24?6?8?10 层数?27层以下 (90m) 30层以下 (100m) 33层以下 (110m)?36层以下 (120m) 39层以下 (130m)42层以下 (140m) 按人工费的%13 16?19 22?25 28 层数?45层以下 (150m) 48层以下 (160m)?51层以下 (170m)?54层以下 (180m) 57层以下 (190m)60层以下 (200m) 374043 46 按人工费的%3134? 3。超高增加费:定额中操作高度均以3.6m为界限,如超过3。6m时,其超过部分(指由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4 硝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铵转变为硝酸根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5共质体途径:养分通过由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连成的一个整体即原生质整体,经过皮层达到中柱的途径叫共质体途径。 6 根自由空间:根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7 截获: 8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叫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9 忌氯作物 10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酸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2.为什么微生物要求外界营养物质的C/N比值是25:1? ?如施用有机肥料作追 肥,营养物质的C/N比高于此值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 木质部与韧皮部在其汁液的组成和含量上有何差别? 4.植物缺氮时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而缺乏铁时首先出现在新叶,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2.试论述肥料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3.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是什么? 列举三种对硼敏感的作物,并说明缺硼时它们哪些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载体学说(扩散模型):认为载体是亲脂性的类脂化合物分子。磷酸化载体能与根外溶液中特定离子在膜外结合,当它扩散到膜内侧遇到内蛋白层中的磷酸脂酶时,能水解放出能量,并把离子和无机磷酸离子从载体的结合位置上解离出来,释放到细胞内。 4硝化作用: 5生物反硝化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7截获: 8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地吸收。 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营养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混成复合肥 4、土壤缓效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7、土壤中闭蓄态磷 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二、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春季发生玉米紫苗主要是缺乏元素_________。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 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锌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的元素是() A、硼 B、钾 C、铁 D、钼 7、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A、镁 B、硅 C、硒 D、钴 8、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 B、钙 C、钾 D、镁 10、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建筑材料损耗率表文件.doc

建筑工程量计算损耗率 按实际施工多少计量钢筋损耗率 08 定额建筑上册225 页说明:7. 本分部钢筋、铁件子目中,已包括钢筋、铁件的 制作、安装损耗,不得另行计算损耗量。各种钢筋铁件损耗率为:现浇混凝土构件钢筋Φ10 以内3% ,Φ10 以上 2.5% ,Ⅱ、Ⅲ级钢3% ;桩基钢筋笼2% ;砌体内加筋3% ;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Φ10 以内 4.5% ,Φ10 以上 2.5% ,Ⅱ、Ⅲ级钢3% ;预应力 钢丝9% ;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6% ;后张预应力钢筋13% ;其他预应力钢筋6% ;铁件1% 。钢筋损耗在定额里的材料分析中就包括了,不用我们人为去考虑的,在软件 中计算出来的钢筋用量,当在计价中套用定额后,计价会自动分析出来而计价的请问, 如果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在用定额套价的时候,要把我们的量加上损耗率么,加多少呢?一定要加,商混的损耗是2% ,你可以看看黑龙江的绿本补充定额,那里有对商 混的解释,我是哈市的,补充盯额上有你要的资料并且现在的商混是把商混的材料单价直 接计入的而不是套定额生成的材料单价。定额中的材料量是完成规定单位工程的材料消耗 量,已经包含了正常的施工损耗和混凝土干缩损耗,使用商品混凝土在套定额时只要把混 凝土设置为商品混凝土就行,不用另加损耗。大理石5% 瓷砖10% 比较保险。模板配料的损耗系数为15~20% 地砖的损耗率可按5% 计算,墙面砖的损耗率可按10% 计算。补损率即损耗率,你所说的模板损耗率,是按模板的周转次数计算的,定额中一般考 虑 3 次周转,系数为0.34. 2 、周转性材料、周转材料的消耗定额 应该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摊销量是指周转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 消耗量,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上的周转材料消耗量。周转性材料消耗 定额一般与下面四个因素有关:①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时的材料数量。根据构 件施工图与施工验收规范计算。一次使用量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 业计划使用。②损耗率:在第二次和以后各次周转中,每周转一次因损坏不能复用,必须 另作补充的数量占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比,又称平均每次周转补损率。用统计法和观测法来 确定。③周转次数:按施工情况和过去经验确定。④回收量:平均每周转一次平均可以回 收材料的数量,这部分数量应从摊销量中扣除。 04 年计价表中定额换算的计算公式 一、基础垫层材料换算方法: 1、灰土、砂、碎砖、碎石等单一材料、定额用量按下式取定:定额用量:定额计量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8)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 1. 生物有效性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常用建筑材料重量损耗率参考表

常用建筑材料重量损耗率参考表 序号名称规格(mm)用于部位单位重量(kg)运输途中损耗(% 场内搬运损耗(%损耗率(% 一、砖瓦类 1 统一砖240X 115X 53 基础墙块 2.6 0.5 0.5 0.5 2统一砖240X 115X 53地面、屋面,空斗墙块2.6 0.5 0.5 1.5 3统一砖240X 115X 53烟囱、水塔块2.6 0.5 1 3 4统一砖240X 115X53 方砖柱块 2.6 0.5 0.5 3 5统一砖240X 115X53 圆砖柱块 2.6 0.5 0.5 7 6统一砖240X 115X53 墙体块 2.6 0.5 0.5 0.4 7八五砖_ 220X 105X43 墙体块 1.76 0.5 0.5 0.4 8多孔砖(20 孔)240X 115X 90 墙体块 3.45 0.5 0.5 1 9kk 300X 200X 115 墙体块7.3 0.5 0.5 1 10耐火砖230X 115X 65 墙体块 3.7 0.5 0.5 2 11麻石砖197X 76地坪块0.5 0.5 2 12劈裂墙地砖194X94X 11地坪块0.57 0.5 0.5 2.5 13 广场砖100X 100X 18 地坪100 块36.35 0.5 0.5 1.5 14硅酸盐砌块C型,190墙体立方米1600 0.25 0.25 0.5 15加气砌块200X 300X 600墙体立方米600 1.5 1.5 4 16加气混凝土块200X 300X 600墙身保温立方米600 1.5 1.5 2

17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立方米600 1.5 1.5 3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4)

植物营养学试题(4) 一.填空:(每题1分,汁20分) K叶面喷Zn2+时.溶液的PH应调到()性。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婆是()?(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 ?K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等器官。 5、作物缺俐多发在PH ()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和(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学说:()学说和()。 J作物体内的钾是以()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可提商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増强作物的(), (),和()。 二、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下列哪种元素() As硫氮C.钙D.锌 2.水ED在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 A.尿素氯化饮C、硫饮D、硝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哪种元素() A.氮B、钾C.硫D、镁 4.彩响丄壤中铜有效性的展主要的因素是() A. PH B、有机质含量C.水分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B、氮化钱C、硫钱D、硝钱 6.下列哪种元素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 A、硼钾C>铁D.钥 7.下列那种元素对大豆有特殊的作用() A.镁氏硅C.硒D.钻 8.施用哪种肥料最易引起上壤中Ca2+的流失() As尿素B、碳饮C.硫钱D.氯化钱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钙C.钾D.镁 10.下列那种氮肥最易引起作物缺镁() A.硫饮 B.尿素 C.硝饮 D.硝酸钙 三.解释槪念:(每题3分,讣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螫合态微址元素肥料: 4.交换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丄壤养分强度因素: 7.活性镒: 8.: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 四.简答题:<11-26分)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合成有机氮肥)和(包膜氮肥)。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锌)。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科和(百合科)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和(钾)。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为(升温)并(分解),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的条件,利于(保肥)和(腐殖质形成)。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2)

植物营养学试题(2) 一、填空:(总15分,每题0.5分) 1.叶面喷Zn2+ 时,溶液的pH应调到()性。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 4.影响作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和()。 5.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和()等器官。 6.春季玉米出现紫苗症状是缺乏元素()。 7.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元素()。 8.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9.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10.作物体内的钾是以()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供应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和()。 11.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有(),()和()。 二、选择:(总10分,每题1分) 1、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A、镁 B、硼 C、铁 D、钠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A、钙 B、钾 C、硫 D、镁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作物新叶失绿,叶片白化是缺少元素() A、硼 B、锌 C、铁 D、钼 7.缺少下列哪种元素时影响水的光解() A、硫 B、氮 C、钙 D、锰 8.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9.下列哪种氮肥最适宜作根外追肥()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10.水田在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三、解释概念:(总20分,每题2分) 1、土壤缓效钾;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绿肥的激发效应; 4、玻璃微量元素肥料; 5、掺混肥; 6、根际; 7、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5)

植物营养学试题(5) 一、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最小养分律。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 二、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和()。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科和()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和()。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 三、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A、镁 B、硼 C、铁 D、钠 四、简答题:(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5分)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5分)

植物营养学题库答案

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转化成的铵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2、最小养分定律:在作物生长因子如果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相对量少,其她因子即便丰富也难以提高产量。 3、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酸性的肥料。 4、复合肥料:肥料主要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 5、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碱性的肥料。 6、营养临界期: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损害,而这种 损害即便以后养料补充也很难纠正,这段时期叫植物营养临界值。 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7、土壤供肥强度: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与作物根表面该养分浓度之差。 供肥容量: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降低时,土壤补给有效养分的能力,即潜在转化为有效养分的能力。 8、矿质营养学说:土壤的矿物质就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养料,厩肥及其她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就是由于其中所含有机质,而就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物质。 9、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汇集,使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钙溶解并进而水解,形成磷酸一钙、磷酸与磷酸二钙组成的饱与溶液。 10、离子拮抗作用:一种离子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协助作用:一种离子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11、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无论大量元素还就是微量元素对作物来说就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 营养元素不可替代律: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特殊功能,相互间不可替代。 12、反硝化作用:NO3-在嫌气条件下,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3、磷酸退化作用:贮存潮湿条件下,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往往使水溶性磷变为水不溶性,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磷酸退化作用。 14、归还学说:由于不断栽培作物,土壤中的矿物质势必引起损耗,如果不把土壤中摄取的矿物质归还土壤,土壤将会瘠薄,寸草不生,完全避免不可能,但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损耗与营养物质归还之间保持一定平衡。 15、化成复肥: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含两种主要养分的肥料。 16、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能够代表一定范围的总体情况。 样品的典型性:采集的样品能够充分反映所要了解的目的与情况。 17、三梢肥:出秋施基肥外,每次新梢抽生之前追施依次壮梢肥,一年追肥三次,称为“三梢肥”。 18、掺合复合肥:应用机械方法将颗粒状的若干种基础肥料,按养分配方要求掺合在一起的肥料。

植物营养学题库答案

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转化成的铵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2.最小养分定律:在作物生长因子如果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相对量少,其他因子即便丰富也难以提高产量。 3.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酸性的肥料。 4.复合肥料:肥料主要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 5.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碱性的肥料。 6.营养临界期: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损害,而这 种损害即便以后养料补充也很难纠正,这段时期叫植物营养临界值。 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7.土壤供肥强度: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与作物根表面该养分浓度之差。 供肥容量: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降低时,土壤补给有效养分的能力,即潜在转化为有效养分的能力。 8.矿质营养学说:土壤的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是由于其中所含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物质。9.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汇集,使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钙溶解并进而水解,形成磷酸一钙、磷酸和磷酸二钙组成的饱和溶液。 10.离子拮抗作用:一种离子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协助作用:一种离子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11.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对作物来说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 营养元素不可替代律: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特殊功能,相互间不可替代。 -在嫌气条件下,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2.反硝化作用:NO 3 13.磷酸退化作用:贮存潮湿条件下,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往往使水溶性磷变为水不溶性,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磷酸退化作用。 14.归还学说:由于不断栽培作物,土壤中的矿物质势必引起损耗,如果不把土壤中摄取的矿物质归还土壤,土壤将会瘠薄,寸草不生,完全避免不可能,但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损耗和营养物质归还之间保持一定平衡。 15.化成复肥: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含两种主要养分的肥料。 16.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能够代表一定范围的总体情况。 样品的典型性:采集的样品能够充分反映所要了解的目的和情况。 17.三梢肥:出秋施基肥外,每次新梢抽生之前追施依次壮梢肥,一年追肥三次,称为“三梢肥”。 18.掺合复合肥:应用机械方法将颗粒状的若干种基础肥料,按养分配方要求掺合在一起的肥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植物营养学 名词接受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 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 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 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 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 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2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着影响的微域土壤; 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27.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8.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主要材料损耗表

2.主要材料超运距取定,主要材料的超运距取定见下表。 (二)材料消耗量的确定 (3)机械石方定额岩石强度系数(f)综合权数的取定,详见下表。 二、定额编制因素的确定 1.墙体厚度及其他砌体综合权数的取定,见下表。

2.砌体灰缝厚度取定见下表。 3.每立方米各种不同厚度砖墙用砖和砂浆的计算公式: 砖净用量={1÷[墙厚×(砖长+灰缝)×(砖厚+灰缝)]}×K 式中:K=墙厚的砖数×2,墙厚的砖数指1/2,1,1.5,2,2.5,3。 砂浆净用量=1-砖数净用量×每块砖体积 (四)模板量计算 1.组合式钢模板 (1)计算式: 组合式钢模板定额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一残值率)/周转次数〕×(1十施工损耗率); 一次使用量=混凝土模板接触面积每100㎡一次净用量。 另增加组合式钢模板回库维修量:按项目摊销量×8%计算。 (2)周转次数、施工损耗及残值率取定见下表。

2.木模板 (1)计算式: 木模板一次使用量=构件每100㎡接触面积一次模板净用量 周转用量=一次使用量×〈l十(周转次数-l)×补损率〉/周转次数 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一补损率)×50%/周转次数 摊销量=(周转量一回收量)×(1十施工损耗率)或 摊销量=一次使用量×K×(1十施工损耗率) 式中:K=〔1十(周转次数一l)×补损率一(1一补损率)×50%〕/周转次数 (2)周转次数、损耗率、补损率及K值取定见下表。 3.大钢模板:周转200次,损耗率12.2%(包括大修、经常维护) 4.木胶合板模板:模板定额摊销量的计算公式与组合式钢模板相同。材料周转次数见下表。 1.脚手架材料使用寿命期及残值率见下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三

、解释概念: (每题 3分,计 24 分) 1、 晶格固定态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最小养分律。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 、填(每题 1 分,计 20 三、选择(每空 1 分,计 10 分) 1、 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 A 、钠 E 、硅 C 、钛 D 、钴 2、 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 A 、尿素 B 、硝酸钠 C 、硫铵 D 、硝铵 3、 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 A 、硫 B 、氮 C 、钙 D 、锰 4、 在哪种 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 A 、 6.0-6.5 B 、 7.5-8.0 C 、 <5.0 D 、 >8.0 5、 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 A 、尿素 B 、碳铵 C 、氯化铵 D 、硝铵 6、 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 A 、硼 B 、锌 C 、铁 D 、钼 7、 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 A 、钙 B 、钾 C 、硫 D 、镁 8、 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 A 、尿素 B 、硝酸钠 C 、硫铵 D 、硝铵 9、 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 A 、硫铵 B 、尿素 C 、硝铵 D 、石灰氮 10、 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 A 、镁 E 、硼 C 、铁 D 、钠 四、简答题: (计 26 分) 1、 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5 分) 2、 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5 分) 3、 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 ( 5 分) 4、 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 ( 5 分) 5、 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6 分) 五、论述题: (每题 10 分,计 20分) 1、 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2、 种植绿肥在培肥改土中的作用。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 )和( )。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 )科和(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 )科。 ),( )( )和( )等优点。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 ),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 条 件,利于( )和( )。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 )和( )。 )的 条件,为( )。 )并( ),后期要创造较为( )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