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是( )

A .当ΔH 为“—”,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已知C(s)+1/2O 2(g)===CO(g) ΔH=—110.5kJ/mol ,说明碳的燃烧热为

110.5kJ/mol

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下列关于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定酸碱中和热应用酸碱的稀溶液

B .测了酸后的温度计应用水清洗后再去

测碱的温度

C .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

D .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对实验无影响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 -H 键消耗的能量

为Q 1kJ ,破坏1molO = O 键消耗的能量为Q 2kJ ,形成1molH -O 键释放的能量

为Q 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 1 + Q 2 > 4Q 3

B .2Q 1 + Q 2 < 4Q 3

C .Q 1 + Q 2 < Q 3

D .Q 1 + Q 2 = Q 3

4.已知H 2(g)+Cl 2(g)=2HCl(g) △H = ―184.6kJ ·mol -1, 则反应HCl(g)=

1/2H 2(g)+1/2Cl 2(g)的△H 为 ( )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92.3kJ

D . +92.3kJ·mol -1

5. 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 2O(g) === H 2(g)+

21O 2(g) △H =+242kJ?mol -1 B. 2H 2(g)+O 2(g) === 2H 2O(l) △H =-484kJ?mol -1

C. H 2(g)+

21O 2(g) === 2H 2O(g) △H =+242kJ?mol -1 D. 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mol -1

6.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7. 已知(1)Zn (s )+12

O 2(g )=== ZnO(s),ΔH= -348.3 kJ·mol -1,(2)2Ag(s)+ 12

O 2(g )=== Ag 2O(s),ΔH= -31.0 kJ·mol -1, 则Zn (s )+ Ag 2O(s) === ZnO(s)+ 2Ag(s)的ΔH 等于( )

A .-379.3 kJ·mol -1

B .-317.3 kJ·mol -1

C .-332.8 kJ·mol -1

D .317.3 kJ·mol -1

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 ΔH =-1 367.0 kJ/mol (燃烧热)

B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中和热)

C .S(s)+O 2(g)===SO 2(g) ΔH =-296.8 kJ/mol (反应热)

D .2NO 2===O 2+2NO ΔH =+116.2 kJ/mol (反应热)

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的是

A .2H 2(g)+O 2(g)=2H 2O(g),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B .S(g)+O 2(g)=SO 2(g), △H 1; S(s)+O 2(g)=SO 2(g), △H 2

C .C(s)+2

1O 2(g)=CO(g), △H 1; C(s)+O 2(g)=CO 2(g), △H 2 D .21H 2(g)+2

1Cl 2(g)=HCl(g),△H 1 ; H 2(g)+Cl 2(g)=2HCl(g),△H 2 10、25 ℃,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 +(aq)+SO 2-4(aq)+Ba 2+(aq)+2OH -(aq)===BaSO 4(s)+2H 2O(l) ΔH =-

57.3 kJ/mol

B .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C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g) ΔH =-5 518 kJ/mol

D .2C 8H 18(g)+25O 2(g)===16CO 2(g)+18H 2O(l) ΔH =-5 518 kJ/mol

11.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 + O 2(g)=CO 2(g);△H=-393.51kJ ·mol-1 C(金刚石) + O 2(g)

= CO 2(g);△H=-395.41kJ ·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12. S (单斜)和S (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 S(单斜,s)+O 2(g) === SO 2(g) △H 1=-297.16 kJ·mol -1

② S(正交,s)+O 2(g) === SO 2(g) △H 2=-296.83 kJ·mol -1

③ S(单斜,s) === S(正交,s) △H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3=—0.33 kJ·mol -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 (单斜,s )=== S (正交,s ) △H 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 (单斜,s )=== S (正交,s ) △H 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1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H 的绝对值均正确)( )

A .C 2H 5OH(l)+3O 2(g)==2CO 2(g) +3H 2O(g);△H= —1367.0 kJ/mol (燃烧热)

B .NaOH(aq) + HCl(aq) == NaCl(aq) + H 2O(l);△H= —57.3kJ/mol (中和热)

C .S(s) + O 2(g) == SO 2(g);△H= —269.8kJ/mol (反应热)

D .2NO 2==O 2+2NO ;△H= +116.2kJ/mol (反应热)

14.已知:C(s)+1/2O 2(g) == CO(g) △H 1<0

CO(g) +1/2O 2(g) == CO 2(g) △H 2<0

C(s)+O 2(g) == CO 2(g) △H 3<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 )

A .56gCO 和32g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B .12g

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大于28gCO 所具有的能量 C .△H 1+△H 2>△H 3

D .将两份质量相等的碳燃烧,生成CO 2的反应比生成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15.已知:C (s )+ 1/2O 2(g )= CO (g )

;△H 1 = -110.35kJ ·mol -1 CO (g )+ 1/2O 2(g )= CO 2(g );△H 2 = -282.57kJ ·mol -1

则C (s )+ O 2(g )= CO 2(g )

;△H 3 = ? ( ) A .172.22kJ ·mol -1 B .-172.22kJ ·mol -1

C.+392.92kJ ·mol -1

D.392.92kJ ·mol -1

16.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能为391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

N 2 + 3H 2 = 2NH 3 ΔH=—92KJ/mol ,则N ≡N 键的键能是

A .431 KJ/mol

B .946 KJ/mol

C .649 KJ/mol

D .869 KJ/mol

1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

B .在稀溶液中: H ++OH -=H 2O ;△H =-57.3kJ/mol ,若将含0.5molH 2SO 4的浓

硫酸与含1mol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

C .由C (石墨)→C (金刚石);△H =+119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在101kPa 时,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H =+285.8kJ/mol

1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

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 -1

B .CO 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的ΔH =

(2×283.0) kJ·mol -1

C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

19.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N2(g)与H2(g)反应生成1 mol NH3(g),放出46.1 kJ热量

(2)1 mol C(石墨)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

________ 。(3)1molC2H5OH(l)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4)18g葡萄糖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280.4kJ热量。

20.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

H 2(g)+

1

2

2

(g)= H

2

0(1)的△H=_________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J/mol。

21.H+(aq)+OH-(aq)H

2

O(l);ΔH=-57.3 kJ· mol-1,计算下列放出的热量。

(1)用20 g NaOH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放热 kJ。

(2)用0.1 mol Ba(OH)

2

配成的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热kJ。(3)用1 mol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大于、小于或等于)57.3 kJ,理由是。(4)1 L 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①醋酸溶液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反应,

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

1、Q

2

、Q

3

(单位:kJ)。则它们由大至小的顺序为

2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⑴Fe2O3(s)+3CO(g)=2Fe(s)+3CO2(g);△H =-25 kJ·mol-1

⑵3Fe2O3(s)+CO(g)=2Fe3O4(s)+CO2(g);△H =-47 kJ·mol-1

⑶Fe3O4(s)+CO(g)=3FeO(s)+CO2(g);△H =+19 kJ·mol-1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s)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 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要k J的热量。

2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

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⑵知H2O(l)===H2O(g);ΔH=+44 kJ· mol-1,则16 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 kJ。

⑶此反应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24、已知:Mg(s)+2H2O(g) == Mg(OH) 2(s)+H2(g) ΔH1=-441kJ·mol-1……①H2O(g) == H2(g)+1/2O2(g) ΔH2=+242kJ·mol-1 …②Mg(s)+ 1/2O2(g) == MgO(s) ΔH3=-602kJ·mol-1 …③

(1)氢氧化镁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镁可以作为阻燃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

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伤缺少的一种仪器

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

附加题(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红磷P (S )

和Cl 2发生反应生成PCl 3和PCl 5,反应过程

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

1mol 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和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 ;

(2)PCl 5分解生成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

程式 ;上述分解反是

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 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 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 5,其分解率α1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平衡时PCl 5分解率α2,α1 α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 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 和Cl 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 3,然后降温,再和Cl 2反应生成PCl 5。原因是 ;

(4)P 和Cl 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 3的△H 1= ;P 和Cl 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 5的△H 2 △H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 Cl 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精选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氢气和氧气化合是放热反应,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无关 D.对放热反应A+B→C+D ,A、B的能量总和大于C、D的能量总和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NH4Cl晶体和Ba(OH)2 ·8H2O混合搅拌 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者吸热 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7.下列反应过程一定吸收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分子解离为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8.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O2→O+O B.H+Cl→HCl C.CaO+H2O=Ca(OH)2 D.浓硫酸稀释 9.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成光能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变成热能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是( ) A .当ΔH 为“—”,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已知C(s)+1/2O 2(g)===CO(g) ΔH=—110.5kJ/mol ,说明碳的燃烧热为 110.5kJ/mol 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下列关于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说法错误的是( ) A .测定酸碱中和热应用酸碱的稀溶液 B .测了酸后的温度计应用水清洗后再去 测碱的温度 C .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 D .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对实验无影响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 -H 键消耗的能量 为Q 1kJ ,破坏1molO = O 键消耗的能量为Q 2kJ ,形成1molH -O 键释放的能量 为Q 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 1 + Q 2 > 4Q 3 B .2Q 1 + Q 2 < 4Q 3 C .Q 1 + Q 2 < Q 3 D .Q 1 + Q 2 = Q 3 4.已知H 2(g)+Cl 2(g)=2HCl(g) △H = ―184.6kJ ·mol -1, 则反应HCl(g)= 1/2H 2(g)+1/2Cl 2(g)的△H 为 ( )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92.3kJ D . +92.3kJ·mol -1 5. 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 2O(g) === H 2(g)+ 21O 2(g) △H =+242kJ?mol -1 B. 2H 2(g)+O 2(g) === 2H 2O(l) △H =-484kJ?mol -1 C. H 2(g)+ 21O 2(g) === 2H 2O(g) △H =+242kJ?mol -1 D. 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mol -1 6.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热效应热化学高考试题集

7.热化学 (2015·北京)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2015·重庆)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 x kJ·mol-1 已知硫的燃烧热ΔH1= a kJ·mol-1 S(s)+2K(s)==K2S(s) ΔH2= 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 c kJ·mol-1 则x为 A.3a+b-c B.c +3a-b C.a+b-c D.c+a-b (2015·上海)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5·江苏)15. 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放热的反应,不必加热就能发生反应 B .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 .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 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 2. 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 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 能量 B .1mol 碳和1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 热量 C .1mol 固态碳和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 .1 个固态碳原子和1 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 4.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6. 已知298K 时,2SO 2(g)+O 2(g)=2SO 3(g) D H =-197kJ/mol ,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 2和1molO 2, 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 1;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 2和1molO 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7. 在一定条件下,CO 和CH 4的燃烧热分别是283 kJ/mol 和890 kJ/mol 。现有1 mol 由CO 与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 2气体和液态水,释放出738.25 kJ 的热量,则混合气体中CO 和CH 4的体积比为() A .1 ∶3 B .3 ∶1 C .1 ∶2 D .2 ∶1 8.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在25 ℃、101kPa 下,1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适量的N 2 和O 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克NO 2需要吸收16.95kJ 热量。表示它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 2H 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 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 的热量,表示它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4 )已知拆开1molH -H 键,1molN -H 键,1molN ≡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kJ ,则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也了解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但本节内容均为化学原理,学习起来比枯燥难懂。另外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定量实验与以往所做的物质定性实验有所不同。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验误差和操作正确与否。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较少,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伐的方法,层层推进,并结合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具体教学环节在引入时可通过铝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不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此时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与说明。再介绍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计,大体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等,此时可比较热容和比热的概念的区别,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同时体会反应热的求算公式。探究活动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同时使学生体会定量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定性实验的区别。也是本节课应重点说明的地方。最后应做一定量的巩固训练,本节课即以完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的水平上重新认识与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全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反应热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H=a kJ/mol H2(g)+1/2O2(g)=H2O(l);△H=b kJ/mol 2H2(g)+O2(g)=2H2O(l);△H=c 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b和c均为正值 C. 反应热的关系:a=b D. 反应热的关系:2b=c 2、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3、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 能量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4、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 -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44.2kJ·mol-1B.+44.2kJ·mlo-1 C.-330kJ·mol-1D.+330kJ·mlo-1 5、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是( ) A.N2(g)+3H2(g)=2NH3(1); △H=2(a-b-c)kJ·mol-1 B.N2(g)+3H2(g)=2NH3(g); △H=2(b-a)kJ·mol-1 C.1 2 N2(g)+ 3 2 H2(g)=NH3(1); △H=(b+c-a)kJ·mol-1 D.1 2 N2(g)+ 3 2 H2(g)=NH3(g); △H=(a+b)kJ·mol-1 6、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热效应

化学反应热效应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一节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重难点】:反应热与键能,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 【知识点】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般称为反应热。 2.焓与焓变的含义 ①焓的意义:焓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符号为H,用焓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②焓变:表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符号用ΔH表示。 a、数学表达式:Δ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b、单位:kJ/mol或(kJ·mol-1) c、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焓变(ΔH)来确定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③影响焓变的因素 a、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焓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b、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温度、压强有关。

c、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进行转换时也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焓变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Q就是焓变。高中阶段二者通用。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⑴从键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微观角度) 以1 mol H 2与1 mol Cl 2 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 kJ的热量为例,从微观角度解 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答此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表示如下: A、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的总能量为679 kJ。 B、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的总能量为862 kJ。 C、反应热的计算:862 kJ-679 kJ=183 kJ,即放出183 kJ的能量。显然,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该反应的反应热kJ·mol-1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来表示反应热)。

实验二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实验二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锌粉与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分析天平。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配置准确浓度溶液的方法。 5、练习运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测出反应的热效应。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通常称为反应热效应。本实验采用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反应热效应。 使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效应,首先要知道量热计的热容,即量热计温度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因为在量热计中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除了使反应溶液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量热计的温度升高。因此在恒压下反应产生的热效应或焓变,应为 Qp=△H=±[△T·c·V·d/n+△T·c′/n] 式中△H—反应的焓变(kJ/mol); △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T); c—溶液的比热(J/g·K); c′—量热计热容(J/K); V—溶液的体积(mL); d—溶液的密度(g/mL); n—V毫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本实验中,能否测得准确的温度值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为了得到较准确的温度变化△T,除了精细观察反应始末的温度外,还要对影响△T的因素进行校正。其方法是在反应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用温度对时间作图,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如图所示)。将曲线上的CB线段延长,外推与纵轴相交于D点,则D点表示由外推法得到的温度上升的最高值。A点是反应前温度,所以DA所示的温度差即为较准确的△T。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分析天平、台秤、保温杯量热计、温度计(-5~+50℃,1/10刻度)、容量瓶(150mL)、移液管(50mL)、吸气橡皮球、干擦布、烧杯(100mL)、玻璃棒、洗瓶、量筒(50mL)、秒表。 2、药品:硫酸铜(固,分析纯)、锌粉(化学纯) 四、实验步骤 (一)测定量热计热容c′(由于此数值不大,我们忽略不计) (二)准确浓度(0.100mol/L)的硫酸铜溶液的配制 1、CuSO4·5H2O的称量 计算配制150mL0.100mol/L硫酸铜溶液所需CuSO4·5H2O的重量为3.7830克。 首先在分析天平上粗称出烧杯的重量,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出烧杯的重量。取出烧杯,往烧杯中加入计算好的硫酸铜重量,然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出烧杯加硫酸铜的重量。数据

化学反应热效应热化学高考试题集

7.热化学 2015·北京)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 A 、 CO 和O 生成CO 2是吸热反应 B 、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 C 、 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 2 D 、 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2反应的过程 2015·重庆)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 ΔH = x kJ·mol -1 已知硫的燃烧热 ΔH 1= a kJ·mol -1 S(s)+2K(s)==K 2S(s) ΔH 2= b kJ·mol -1 2K(s)+N 2(g)+3O 2(g)==2KNO 3(s) ΔH 3= c kJ·mol -1 则x 为 B .c +3a -b C .a +b -c D .c +a -b 2015·上海)8.已知 H 2O 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 H 2O 2的平衡转化率 C .H 2O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 2O 2 → H 2O + O 2 + Q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015·江苏)15. 在体积均为 1.0L 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 别加入 0.1molCO2和 0.2molCO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CO2(g )+c (s ) 2CO (g )达到平衡, 平衡时 CO2的物质的量浓度 c (CO2)随温度的变化如 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 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a +b -c 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ΔH 3-ΔH 1 C.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ΔH 2-ΔH 3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测定锌与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 2.学习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利用外推法校正温度改变值的作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一化学反应,当生成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且在反应过程中除膨胀功以外不做其它功时,该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若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则反应的热效应称为恒压热效应Q p,且此热效应全部增加体系的焓(ΔH),所以有 ΔH = Q p 式中ΔH为该反应的焓变。对于放热反应Δr H m为负值,对于吸热反应Δr H m为正值。 例如,在恒压条件下,1mol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时,放出216.8 kJ的热量,即 Zn + CuSO 4 = ZnSO 4 + Cu Δ r H m =–216.8 kJ·mol-1

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即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促使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因此,对上面的反应,其热效应与溶液的质量(m)、溶液的比热(c)和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ΔT )有如下关系 Q p = - (cmΔT+KΔT) 式中K为热量计的热容量,即热量计本身每升温1度所吸收的热量。 由溶液的密度(d)和体积(V)可得溶液的质量,即 m=dV 若上述反应以每摩尔锌置换铜离子时所放出的热量(千焦)来表示,综合以上三式,可得 Δr H m=Qp/n=-1/1000n(cdv+K)ΔT (1) 式中 n为V毫升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热量计的热容量可由如下方法求得:在热量计中首先加入温度为T1、重量为W1的冷水、再加入温度为T2、重量为W2的热水,二者混合后,水温为T,则 热量计得热为 q0=(T-T1)K 冷水得热为q1=(T-T1)W1c水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 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与焓变 ①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常用单位:,符号:H ②焓变(△ H):在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 焓变。符号:,单位:或 表1-1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1)所有的燃烧反应; 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 反应开始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需要加热的 注意 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 C + O 2 2,铝热反应等),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 放热反应。 3.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1) 化学反应的特征: 2) 化学反应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键断裂 _______ 能量,化学键生 成 ______ 能量。 3)某种物质的能量与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键能的关系: 物质的能量越高,化学性质越 ,键能越 ;反之,能量越低,化学性质越 键能越 。 、热化学方程式 2. 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又 能表示化学表 示化学反应 的 。 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 1)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般用以下字母表示:固态 ______________ ,液态 ________ ,气态 ________ ,溶 反应过程 图示 常见反应 举例 2) 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3)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4) 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与水或酸反应; 5) 生石灰和水反应; 6)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不属 于化 学反应)。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2 )以H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晶体()2 ? 8fO 与4溶液反应; 4) 铵盐溶解等(不属于化学反应)。 1.定义:能够表示 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测定锌与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 2.学习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利用外推法校正温度改变值的作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一化学反应,当生成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且在反应过程中除膨胀功以外不做其它功时,该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若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则反应的热效应称为恒压热效应Q p,且此热效应全部增加体系的焓(ΔH),所以有 ΔH = Q p 式中ΔH为该反应的焓变。对于放热反应Δr H m为负值,对于吸热反应Δr H m为正值。 例如,在恒压条件下,1mol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时,放

热量计得热为 q0=(T-T1)K 冷水得热为q1=(T-T1)W1c水 热水失热为 q2=(T2-T)W2c水 因此q0=q2-q1 综合以上四式可得热量计的热容量为 K=c水w2-(T2-T1)-W1(T-T1) /(T-T1) 式中 c水为水的比热。 若热量计本身所吸收的热量忽略不计,则(1)式可简化为 Δr H m=Qp/n=-cd vΔT/1000n 由上式可见,本实验的关键在于能否测得准确的温度值。为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ΔT,除精细观察反应时的温度变化外, 还要对影响ΔT的因素进行校正。其校正的方法是:在反应过程中,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以温度(T)对时间(t)做图,绘制T-t曲线。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仪器:保温杯热量计,精密温度计,容量瓶,量筒,洗瓶,玻璃棒,移液管,分析天,台秤,秒表。

药品:硫酸铜溶液(0.200 mol·L-1), 锌粉 四、实验步骤 1.c (CuSO4) = 0.200 mol·L-1 CuSO4溶液的配制 在电子天平上称取12.484 g CuSO4·5H2O 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然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每次约10mL)的蒸馏水将烧杯淋洗3次,将淋洗液全部倒入容量瓶中,最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塞紧容量瓶瓶塞,将其反复翻转10次以上,使其中溶液充分混匀。 2.热量计热容量的测定 (1)首先用台秤称量干燥的热量计(包括胶塞、温度计、搅拌棒)的重量,然后用量筒量取50 mL自来水加入其中,再称重,并记录两次称量的重量。慢慢搅拌几分钟,待体系温度稳定后,记录此时的温度读数t1。 (2)另准备50 mL热水[约比热量计中的水高(20~25) ℃],准确测定水的温度t2后,迅速倒入热量计中,盖好盖子并不断搅拌,同时注意升至最高点后,记录此时的温度读数t3。 3.锌与硫酸铜反应热效应的测定 (1)用50mL移液管吸取100.00mL 0.200mol·L-1 CuSO4溶液,放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与焓变 ①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常用单位:,符号: H ②焓变(ΔH):在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或 反应过程 1)所有的燃烧反应;

1)化学反应的特征: 2)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断裂能量,化学键生成能量。 3)某种物质的能量与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键能的关系: 物质的能量越高,化学性质越,键能越;反之,能量越低,化学性质越,键能越。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能够表示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又能表示化学表示化学反应的。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 1)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般用以下字母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溶液。 3)不用标明反应条件、“↑”、“↓”等。 4)用?H表明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H<0或?H为负值,反应;?H>0或?H为正值,反应。 5)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未标明则表示是在25 ℃(298K),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热。 6)化学计量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三、反应热的计算与大小比较 (一)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 计算公式:?H = 的总能量 - 的总能量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 计算公式:?H = 的键能总和 - 的键能总和 = 反应物断键的能量 - 生成物成键的能量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计算 计算依据:(1)一个反应的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成; (2)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反应热大小,符号。 4.盖斯定律 (1)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都是一样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和有关,而与无关。 (2)意义: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反应,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如果应用,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计算出来。 (3)应用: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求未知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利用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亦可由这几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加减而得到。 5.根据标准燃烧热、热值或中和热计算: |△H|= n(燃料)·燃料的标准燃烧热|△H|= m(燃料)·燃料的热值 |△H|= n(H2O)·中和热 (二)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生成能量高的产物时反应热较大;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能量低的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反应热较大; (3)晶体类型不同,产物相同——能量低的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反应热较大; (4)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较时——完全反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多,相应的反应热更小或更大。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即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也了解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但本节内容均为化学原理,学习起来比枯燥难懂。另外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这个定量实验与以往所做的物质定性实验有所不同。学生要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实验误差和操作正确与否。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度。三、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难懂,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较少,故在教学中采用多台阶、小步伐的方法,层层推进,并结合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具体教学环节在引入时可通过铝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不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此时提出反应热的定义,同时进行讲解与说明。再介绍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计,大体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等,此时可比较热容和比热的概念的区别,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同时体会反应热的求算公式。探究活动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针对“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同时使学生体会定量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定性实验的区别。也是本节课应重点说明的地方。最后应做一定量的巩固训练,本节课即以完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的水平上重新认识与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14化学高二必修一知识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4化学高二必修一知识点:化学反应的热效 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gt;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lt;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 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Delta;H表示。

(2)反应焓变Delta;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Delta;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Delta;Hgt;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Delta;Hlt;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 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Delta;H(298K)=-285.8kJ 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Delta;H,Delta;H 的单位是J mol-1或kJ mol-1,且Delta;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Delta;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为大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经典复习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4.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5.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6.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1.反应热(焓变) (1)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ΔH。 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3.理解反应历程与反应热的关系 图示

意义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图1: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放热反应图2: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书写要求 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s)、液态(l)、水溶液(aq)、气态(g)。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可以写成分数。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⑤由于ΔH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3)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4)活化能越大,表明反应断裂旧化学键需要克服的能量越高(√) (5)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6)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解析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 (7)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1)已知: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若向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填“>”“<”或“=”)92.4 kJ,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可能完全反应,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 (2)若体积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再充入2 mol NH3,则该反应的焓变ΔH=。 答案-92.4 kJ·mol-1 题组一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原因的分析 1.化学反应①A B和②B C的能量反应过程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测试题(有答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测试题(有答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同步测试一、选择题 1、已知 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 18.39 kJ的热量。在下列两个反应中: 4P(白、s)+ 5O2(g)=2P2O5(s);ΔH = - a kJ/mol(a > 0)4P(红、s)+ 5O2(g)=2P2O5(s);ΔH = - b kJ/mol(b> 0)a 和 b 的关系为( ) A .a < b B.a = b C.a > b D .无法确定 2、已知⑴ H2(g) +1/2 O2(g)====H2O(g) ;△H1=a kJ?mol-1 ⑵ 2 H2(g)+ O2(g)===2 H2O(g) ;△H2=b kJ?mol-1 ⑶ H2(g)+1/2 O2(g)====H2O(l) ;△H1=c kJ?mol-1 ⑷ 2 H2(g)+ O2(g)===2 H2O(l) ;△H2=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b<0 B.b>d>0 C.2a=b <0 D.2c=d>0 3、已知:H2O (g) = H2O (l) △H = Q1 kJ/mol C2H5OH (g) = C2H5OH (l) △H = Q2 kJ/mol C2H5OH (g) + 3O2 (g) =2CO2 (g) + 3H2O (g) △H = Q3 kJ/mol。若使23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下列式子中Q1、Q2、Q3均取绝对值)….()A.Q?1+ Q2 +Q3 B.0.5(Q1 + Q2 +Q3) C.1.5Q1 ―0.5Q2 + 0.5Q3 D.0.5Q1 ―1.5Q2 + 0.5Q3 4、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O2(g)== 4 CO2 (g)+ 5 H2O(g)的△H为 A. +8Q kJ B. +16Q kJ C. -8Q kJ D. -16Q kJ 5、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 =- 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6、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