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检验通知单

船舶检验通知单

船舶检验通知单
船舶检验通知单

船舶检验通知单

□换证□期间□年度

船名:日期:

一、船体修理项目

□1、对船舶外板、主甲板及首、尾尖舱、焊缝(捻逢)等进行检查(除锈)。

□2、船体外板、主甲板全面检查(测厚)、舱室蚀耗(紧固件)情况检查,对超过蚀耗极限部分或需换板项目,按规范要求提交相关资料(X射线拍片检查报告、材料质保书及密性试验报告)。

□3、检查干舷甲板下防撞舱壁、机舱前后舱壁及其他处所分隔舱壁的水密完整性。

□4、鱼货舱保温导、木铺板部分拆除,检查外板内部及主要骨架腐蚀情况,更换部分超极限肋骨肋板构件。

□5、水密门、窗检查修理;全船舷墙、栏杆、灯桅、扶梯及机舱棚盖检查修理或换新;检查锚泊设备。

□6、检查桅杆吊杆及其它渔捞起重设备,按要求做吊杆起重试验。

□7、海底阀箱隔栅拆除清洗,更换锌块。

□8、舵轴拆除检查,测量多档轴承间隙,舵叶测厚并试压;操舵装置检查,舵角校正,做适用试验。

□9、检查防腐锌块蚀耗情况,更换锌块;船舶按规范要求

涂漆。

□10、船名、船籍港重新标明;正确勘划水尺、水线和永久性的载重线标志。

二、轮机修理项目

□1、主机、齿轮箱检查修理,测量记录各主要运动部件间隙,超限换新,并在下水后做系泊、航行试验。

□2、副机、空压机检修,测量记录各主要运动部件间隙。

□3、空气瓶检修,安全阀、减压阀校验,必要时瓶体做水压试验。

□4、艉轴抽出检修光车,测量记录轴承间隙,超限换套,做艉轴探伤检查;轴封装置检查并做压力试验。

□5、螺旋桨拆卸检查,螺距测量校正,损坏处进行修补后做静平衡试验。

□6、冷却水泵、总用泵、消防泵检修,损坏换新,并做效用试验。

□7、液压舵机检查;全船管路检修,阀件损坏换新,做管路压力试验。

□8、起网机系统检查,驾驶台与机舱操作系统检查。

□9、检查主机前端、飞轮端及副机皮带、链条等涉及人身安全处设防护措施。

三、电气修理项目

□1、发电机保养检修,绝缘测量,做负荷试验。

□2、配电板、各分电箱检查保养,绝缘测量,调正各级电流保护整定值。不合格的换新。

□3、全船各线路,航行灯、信号灯及照明灯检修换新,绝缘测量。

□4、通讯导航设备的检查保养及效用试验。

□5、蓄电池保养检修。

四、救生、消防、航行、信号设备修理项目

□1、气胀式救生筏安装检查;救生筏、静水压力释放器按规定检修,提供检修证明并按要求在船上正确安装。

□2、救生浮具、救生圈、救生衣、烟火信号检查,按规定不足补齐,不适用的更换,并按要求标明船名号、船籍港,正确放置、安装。

□3、水灭火系统(消防栓、水带、水枪)检查并做效用试验;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性,按要求配齐,并按规定正确放置。

□4、罗经、定位仪、雷达、鱼探仪等检查。

□5、号灯、号型、号钟、号笛检查,按要求配齐。

□按规范要求进行系泊、航行试验。

注:适用的在□内打×,不适用的在□内打-。

**渔船检验处

年月日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管理,规范船舶检验服务,保障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 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的设施的检验,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第二章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实施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或者外国验船公司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规定的验船机构审批条件作出是否予以审批的决定。予以审批的,同时应当明确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的检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向社会公布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 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按照A、B、C、D四类从事船舶法定检验:

(三)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时间不超过一个换证周期; (四)涉及船舶安全的修理或者改装,但重大改建除外; (五)变更船舶检验机构; (六)变更船名、船籍港; (七)存在重大安全缺陷影响航行和环境安全,海事管理机构责成检验的。 对于前款第(三)项所列情形,船舶、水上设施申请检验时,国内船舶检验机构须对失效期内应当进行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周期按照原证书检验周期计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的外国籍船舶,有第一款第(一)、(七)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签发检验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外国籍船舶的发证机构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验船公司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对移动式平台、浮船坞和其他大型船舶、水上设施进行拖带航行,起拖前应当申请拖航检验。 第十七条船舶试航前,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申请试航检验,并取得试航检验证书。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在签发试航检验证书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确认船舶试航状态符合实施船舶图纸审查、建造检验的船舶检验机构批准的船舶配载及稳性状态。 第十八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权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作业前检验; (二)作业期间的定期检验。 第十九条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应当进行船用产品检验。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 办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法律名称: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业务类别:船舶检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国海事局船舶检验国内法规 颁布机关:中国海事局 颁布文号:交海发[2000]586号 颁布时间:2000-11-09 生效时间:2000-11-09 同时废止法律法规: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海发[2000]586号2000年11月9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广东、福建、厦门海事局: 现将《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以及船用产品检验(以下称“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称《船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67号)和《关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8)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称“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本办法实施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监督管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审定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资质并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法定检验授权,审批外国验船组织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称“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并对其开展的检验业务负责。 第二章船舶检验 第六条凡在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生产异常处理流程

A版 汇签: 制定:审核:批准:修订记录:

1.目的 为了规范产线发生异常时,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并能通过相关人员确认、分析、及时解决,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客户与工厂合作产品之生产线发生的异常现象。 3. 职责 3.1 工厂品质:提出异常问题,确认是否属实。 3.2 工厂工程:负责产线异常分析,找出问题原因,提出改善对策。 3.3 工厂IQC:跟进改善结果及效果确认;对来料进行管控。 3.4 工厂品质:提供异常的最终处理方案,并对改善方案评估/验证;供应商改善报告回复及监控。 3.5 客户项目、结构、工程:负责结构、软/硬件异常问题的解决。 3.6 客户采购:负责来料异常商务方面的处理。 3.7 客户计划:负责异常发生时总体计划的协调和异常发生产生的工时和物料的签合。 3.8 质量总监:让步接收最终审批。 4. 异常处理流程 4.1工厂仓库按客户计划要求根据BOM及套料单领取物料安排生产! 4.2产线在生产中发现产品与样板不符、功能缺失、装配出来的成品达不到标准要求或来料无法使用等现象时, 及时上报IPQC、工厂品质&工程等相关人员确认。 4.2 工厂品质确认异常可接受,通知产线继续生产;如确认异常成立则交工厂工程分析同时开出《生产异常报 告》。 4.3 经工厂工程分析,给出初步分析结果,结果分为工艺问题、设计问题、来料问题。 4.4 由工厂工程分析为工艺问题,由工程辅导产线纠正生产工艺,工厂品质监督确认,产线恢复正常生产。 4.5 经工厂工程初步分析异常属于设计问题,在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自行处理,但需将解决办法知会客户,若 无法解决的则书面知会客户品质、项目、结构、计划。由客户计划主导协调客户项目结构分析在30分钟内给出临时处理解决办法,经工厂品质确认合格恢复生产;对于后期的改善对策,由客户品质主导负责协调项目、结构工程等一起实施有效的解决对策并进行验证,得到工厂品质确认方可进行生产安排! 4.6由工厂工程及品质确认异常是来料问题,第一时间以邮件通知客户计划、品质、采购,并要求客户品质在 30分钟内对物料问题给予回复处理意见(临时解决办法),工厂给予相应配合和支持!同时客户品质联系供应商到工厂工厂及时解决,并要求供应商给出不良原因分析及改善报告回复,客户品质对其进行验证,同时要求供应商挑选符合品质标准的物料经品质确认后方可恢复生产。 4.6.1若供应商没在规定时间(原则上要求供应商4小时内)到工厂处理,先由采购或品质与供应商沟通,如 果供应商同意接收工厂工厂挑选并承担其挑选费用和不良物料,产线予以上线生产! 4.6.2 由于A 物料来料不良比例较高,拆修时造成B物料不良,产线立即提报生产异常单和提报预估损耗比例, 让客户品质现场确认,后续以此作为退料依据! 4.7.生产异常时产线处理: 4.7.1当产线单项不良超过20%,通过加工处理,不良率仍超过5%,经与客户计划协商,产线开出异常通知单, 通知停线。工厂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提报工时损耗及物料损耗明细,让客户计划汇签确认! 4.7.2生产过程中造成A类物料≥1%的损耗,连续二个小时达到此标准产线暂停线待处理,如超1.5%应立即暂 停线待分析处理。 4.7.3生产过程中造成B类物料≥3%的损耗,应立即暂停线待分析处理。 4.7.4生产异常发生时如客户品质有人在工厂由客户品质确认,如无则由工厂品质确认,必须在接到异常半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农业部 发文字号:1996年农业部第2号令 颁布时间:1996-01-12 实施日期:1996-01-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渔业船舶具备安全航行、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渔业船舶及其从业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第三十条,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 (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将登记的渔船;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将登记在中国管辖水域或在公海上劳动的渔业辅助船; (三)在我国建造、修理并申请检验的外国籍及港、澳、台渔船。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船检验局是依照本规定实施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主管机构。 第四条经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部门设置的渔船检验机构是实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的执行机构。

第五条实施本规定的各项检验不妨碍符合本规定宗旨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第二章渔业船舶检验 第六条渔业船舶的怕有人、经营者或代理人必须向渔业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建造或改造渔业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引进外国或港、澳、台渔业船舶时,申请初次检验;(三)营运中渔业船舶,申请定期检验。(一)、(二)项的捕捞作业船,申请检验者应具有渔政部门核发的准造(购)批准文件(外国籍及港、澳、台渔船除外)。 第七条渔业船舶的吨位须经渔船检验机构测定,需勘划载重线的,其载重线由渔船检验机构核定。 第八条除第六条规定的检验外,渔业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其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或代理人必须向渔船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一)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适航性能的; (二)改变船舶证书所限定的用途及航区的; (三)检验证书失效的;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升船舶检验的服务能力,保障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检测和丈量。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合理设置地方船舶检验机构,并保障其检验能力满足本行政辖区内船舶检验工作的需要。 第二章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拟从事检验工作的业务范围应当取得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的认可。 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检验活动,应当设立

验船公司,其检验工作的业务范围应当取得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的认可。 外国船舶检验机构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成立验船公司擅自开展检验业务的,签发的证书无效。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将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船舶检验机构的设立应当满足交通运输部关于设立船舶检验机构审批条件的要求。 第七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年度船舶检验工作情况,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检验业务量、检验人员变化等情况。 第八条中国公民从事船舶检验工作,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验技能,满足国家有关船舶检验人员资质的要求。 外国公民在外国验船公司从事船舶检验工作,应当满足国际公约的相关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验技能。 第九条交通运输部应当成立船舶检验人员考试专家委员会,负责编写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大纲。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公布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大纲。 第十条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组织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船舶检验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船舶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不定期持续知识更新培训。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方可从事船舶检验工作。 第三章法定检验 第十二条法定检验是指依据法定检验技术要求,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的强制性检验。

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办法

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工作须知 1 目的 加强对上海海事局船舶检验管理辖区内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的监督管 理,督促辖区内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正确履行法定检验职责,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 2 适用范围辖区内船舶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可、资质复核以及不定期检查。 3 职责 3.1 资质认可、资质复核 3.1.1 船舶检验管理处负责受理辖区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或资质复核申请,负责对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3.2 船检机构资质不定期检查 3.2.1 分管局长审批船检机构资质不定期检查计划等文件。 3.2.2 船舶检验管理处负责组成资质认可审核组,制定不定期检查计划,实施不定期检查。 4 资质认可、资质复核工作程序 4.1 受理 4.1.1 收到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或资质复核申请材料后,船舶检验管理处处长指定人员受理。 4.1.2 受理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于申报材料不全的,要求申报单位补全;对于申报材料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申报单位。 4.2 材料审核

4.2.1 对形式审查合格的申请材料,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2008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实施指南(2008 年修订)》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完成后编制《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资料审查记录》。 4.2.2 船舶检验管理处处长对《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资料审查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交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员完成初审报告。 4.2.3 初审报告经分管局长审批后上报中国海事局。 5 不定期检查(年度审核)工作程序 5.1 对取得资质认可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2008 年修订)》第四章的规定,对其至少进行每年一次不定期检查。 5.2 船检机构资质管理员每年初制定船检机构不定期检查工作安排。 5.3 根据不定期检查工作安排,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员与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协商确定具体时间安排后,拟定审核组组成人员。 5.4 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员按照确定的审核人员及商定的具体时间起草不定期检查计划,报分管局长审批。 5.5 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员将不定期检查计划发送被检查船舶检验机构。 5.6 审核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实施指南(2008 年修订)》第二章的规定实施现场审核。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填写《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首末次会议记录》、《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现场审核记录》《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现场审核不合格报告》。《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现场审核不合格报告》需经审核组长和船舶检验机构负责人确认。 5.7 不定期检查完成后,审核组将审核资料整理归档。 6 记录 6.1 SHMSA-CJ-CX-001-JL01 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首末次会议记录上海海事局船舶检 验处长期保存 6.2 SHMSA-CJ-CX-001-JL02 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现场审核不合格报告上海海事局船舶检验处长期保存 7 引用和支持性文件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2008 年修订)》(交海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 (2008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船舶检验机构的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简称《船检条例》)和《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及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船舶检验机构船舶法定检验资质的认可与管理。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依据本规则对船舶检验机构实施资质认可和管理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要求通过资质认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法定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认可证书》),方可从事船舶法定检验及签发船舶法定检验证书。 第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保持与船舶检验业务相适应的资质与能力。船舶检验分支机构是船舶检验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 第六条本规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国务院交通部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从事船舶法定检验业务的机构。 (二)船舶检验分支机构,是指船舶检验机构下属、实行业务分

工的检验机构。 第二章资质分类及资质认可条件 第七条船舶检验机构资质分为A、B、C、D四类。经主管机关资质认可,具有A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包括国际航行船舶在内的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具有B 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具有C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船舶的法定检验;具有D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小型船舶,以及封闭水域内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KW的货船和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KW《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定义的第五类客船的法定检验。 第八条船舶检验分支机构,在船舶检验机构的业务范围内,可以从事分工确定的检验业务范围的法定检验。 第九条申请D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机构的设立符合《船检条例》的有关规定,并贯彻执行主管机关的相关法规、规范和规定; (二)具有承担相应检验业务的基本条件,包括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及其他相关的设施和设备,以及满足检验业务所需的有效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资料; (三)内部机构设置合理,满足检验业务的需求; (四)管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五)具有与检验业务相适应的注册验船师;

验货通知书.doc

篇一:验货通知书 篇二:验货通知单 惠州培训网 验货通知单 来货日期:物料编码:送货单:供应商: 物料名称:订单:来货数量:抽查数量: 检查日期: 检查结果: 货仓品管: 检查员: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篇三:质量检验通知单 惠州培训网 质量检验通知单 送检部门: 编号: . 表单编号: 质量检验通知单 送检部门: 编号: . 表单编号: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篇四:验货心得分享 谈谈 验货员 一、什么叫验货员 1、工厂的质量管理 人员叫qc,也就是quality controller的缩写。他们的工作以生产过程中品质控制为主。 2、外贸公司和第三 方验货公司的inspector(检查员)才算是验货员。他们的工作以最终检验为主,在出货前把 关。 3、验货员的工作就 是严谨、仔细的检查产品质量,客观、公正的反应产品质量情况,并如实填写验货报告。 二、工作内容 1、查验供货方所供 货物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2、及时避免交货上

的延误和产品的缺陷,在第一时间采取应急和补救措施; 3、减少或避免由于收到劣质产品而引起的消费者投诉、退换货及商业信誉的损失; 4、降低因销售劣质产品而引发赔偿、行政处罚的风险; 5、核实货物的质量和数量,避免合同纠纷; 6、比较和选择最佳的供货商并获得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7、减少为监控和检验产品所支出的高额管理费和人工费。 三、验货服务种类 1、生产前检验:验货人员通过随机抽样对生产的原材料、初加工产品、零部件进行检验。 2、生产过程中的检验:验货人员对生产线上的半成品或刚下线的产成品进行检验,检查纰漏和偏差,报告厂方,并提出纠正错误和偏差的有效方法。 3、产成品交付前抽样检验:验货人员在产品生产及包装完成待交运前,(一般是100%生产出来80%包装好),对货物的数量、工艺、功能、颜色、尺寸规格和包装等细节进行检查。抽样方法是按照iso2859/nf x06-022/ansi/asqc z1.4/bs 6001/din 40080等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同时遵照买家aql抽样水平。 4、监督装运:验货人员在最终产品付运前的抽样检验之后,在工厂基地、仓库或装箱传输过程中,协助厂家确认所用装箱是否符合应有的清洁状况和装箱条件等。 5、工厂评估:验货人员按客户的要求指派工厂审查员对生产企业的工作条件、生产状况、设施、制造设备、制造方式及质量保证管理及人员情况等进行检查,并提出相应的说明和意见书,不仅可为客户调查可能引起质量事故的问题,还将提供整改意见。 四、前期工作流程 1、出差同事出发前最少在前一天要致电与对方工厂联系好,避免到厂后没货可验或负责人又不在等情况出现。 2、带照相机并需确保有足够电量、名片、卷尺、手工刀、小量封口胶袋(装办用)等用品。 3、细阅落货通知书(验货资料)和以前的验货报告,签办和其他有关资料,如有疑问,必须在验货前解决。 4、出差同事出发前必须先了解交通路线,天气情况。 五、到达接待工厂或单位 1、致电通知公司同事已到达目的地。 2、在正式验货前,要先了解订单的情况,如全批货完成了没有?如没有全批完成,那完成了多少?已打好包装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管理,规范船舶检验服务,保障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 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的设施的检验,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第二章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实施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或者外国验船公司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规定的验船机构审批条件作出是否予以审批的决定。予以审批的,同时应当明确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的检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向社会公布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 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按照A、B、C、D四类从事船舶法定检验: (一)A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包括国际航行船舶、国内航行船舶、水上设施、船运货物集装箱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二)B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三)C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船舶的法定检验; (四)D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小型船舶,以及封闭水域内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货船和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客船的法定检验。 第六条外国验船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 (一)依据船旗国政府授权,对悬挂该国国旗及拟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海上设施实施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 (二)对本款第(一)项规定的船舶、海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等船用产品实施检验; (三)对外国企业所拥有的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检验; (四)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在逐步开放的范围内对自由贸易区登记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入级检验。 第七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船舶检验活动。 第八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告年度船舶检验工作情况,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检验业务量、检验人员变化等情况。 第九条船舶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验技能,满足国家有关船舶检验人员资质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统一组织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船舶检验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船舶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不定期持续知识更新培训。 第三章法定检验 第十一条法定检验是指船旗国政府或者其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安全技术状况实施的强制性检验。 法定检验主要包括建造检验、定期检验、初次检验、临时检验、拖航检验、试航检验等。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 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09年第1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已于2009年10月29日经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盛霖 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船舶安全检查活动,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对中国籍船舶以及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港口(包括海上系泊点)、内水和领海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安全检查活动。 本规则不适用于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 本规则所称“船舶安全检查”,是指海事管理机构按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船舶技术状况、船员配备及适任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以督促船舶、船员、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以及船舶检验机构、发证机构、认可组织等有效执行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以及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第三条船舶安全检查遵循依法、公正、诚信、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船舶安全检查工作。 其他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开展船舶安全检查工作。 第二章船舶安全检查和处理 第五条船舶安全检查分为船旗国监督检查和港口国监督检查。 船旗国监督检查是指对中国籍船舶实施的船舶安全检查;港口国监督检查是指对航行、停泊、作业于我国港口(包括海上系泊点)、内水和领海的外国籍船舶实施的船舶安全检查。 第六条船舶安全检查,应当由至少两名安全检查人员于船舶停泊或者作业期间实施。 禁止对在航船舶进行安全检查,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从事船舶安全检查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船舶安全检查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船舶安全检查资格证书。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2016

2016年最新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管理,规范船舶检验服务,保障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 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的设施的检验,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第二章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实施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或者外国验船公司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规定的验船机构审批条件作出是否予以审批的决定。予以审批的,同时应当明确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的检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向社会公布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 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按照A、B、C、D四类从事船舶法定检验: (一)A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包括国际航行船舶、国内航行船舶、水上设施、船运货物集装箱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二)B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三)C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船舶的法定检验; (四)D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小型船舶,以及封闭水域内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货船和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客船的法定检验。 第六条外国验船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 (一)依据船旗国政府授权,对悬挂该国国旗及拟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海上设施实施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 (二)对本款第(一)项规定的船舶、海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等船用产品实施检验; (三)对外国企业所拥有的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检验; (四)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在逐步开放的范围内对自由贸易区登记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入级检验。 第七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船舶检验活动。 第八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告年度船舶检验工作情况,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检验业务量、检验人员变化等情况。 第九条船舶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验技能,满足国家有关船舶检验人员资质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统一组织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船舶检验人员资格证书。

让船舶检验更规范(2021年)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让船舶检验更规范(2021年)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让船舶检验更规范(2021年) 水监体制改革后,交通部海事局承担了原船检局的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管理职权。5年来,针对船舶检验工作技术性较强的特点,部海事局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大了对船舶检验工作的领导与监督管理力度,开展了验船人员适任考试、持证上岗和船舶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可等工作,对验船质量重点对船舶建造检验进行了检查和整顿。 前不久,交通部海事局组织全国不具备资质条件、未持证的863名现职验船人员进行了定点、定时段的集中培训。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可申请验船人员初级适任资格考试。近日,上述人员中的753人通过了海事局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这只是交通部海事局加强对船检工作管理力度的一项措施。 近年来,他们在对验船人员进行考试发证、对船舶检验机构进行资质认可的基础上,还实行了《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工作过

错追究办法》,并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船舶检验质量的检查和整顿。 对验船人员和检验机构实行准入制 2001年,交通部海事局相继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验船人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验船人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实施办法》,《规则》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首次对从事船舶检验这一专业性强、技术和能力要求高的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实行准入控制。依照《规则》、《办法》,验船师按专业、分种类、划等级,根据其资历条件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的考试、评估。获得相应专业、类别、等级适任证书者,才可从事限定范围内的船舶检验工作,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 2002年,符合申请验船人员适任证书申报条件的3400余名验船人员,首次参加了由海事局组织的适任资格考试,3200余人首批获得了由海事局颁发的验船人员适任证书。 2003年,经在部分省市进行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的试点工作后,全面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规则》规定了船舶检验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达到的最低条件。

渔业船舶检验管理办法

吉林省小型渔业船舶 检验管理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1节 一般规定 (1) 第2节 航区 (2) 第3节 定义 (2) 第二章 检验和发证 (5) 第1节 一般规定 (5) 第2节 检验程序 (6) 第3节 检验项目 (8) 第4节 证书 (9) 第三章 技术要求 (11) 第1节 一般规定 (11) 第2节 技术要求 (11) 第四章 船舶设备 (14) 第1节 一般规定 (14) 第2节 配备要求 (14) 第五章 吨位丈量 (15) 第1节 丈量与计算取值 (15) 第2节 吨位计算 (15) 第六章 载重线及稳性 (17) 第1节 载重线 (17) 第2节 稳性衡准 (18)

第一章 总 则 第1节 一般规定 1.1.1 为规范吉林省小型渔业船舶的检验管理,保证船舶具备安全航行和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人命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2)》和《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8)》的要求,结合吉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1.1.2 适用范围 1.1. 2.1 本办法适用于在吉林省内登记或将要登记的小型渔业船舶。 1.1. 2.2 本办法所称的小型渔业船舶,系指船长小于12m的且功率小于44.1kW的、无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结构的渔业船舶。 1.1. 2.3 本办法不适用于高速船(艇),高速船(艇)应符合相关检验规定。 1.1. 2.4 除小型渔业船舶以外的其它渔业船舶,以及在我省作业的省外渔业船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1.1.3 检验申请 1.1.3.1 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渔船检验机构申请法定检验,并提供必要的检验条件。 1.1.4 验船师职权 1.1.4.1 按规定登船检验与检查。 1.1.4.2 按规定对船舶提出修理要求。 1.1.4.3 要求船舶按规定配备相关设备。 1.1.4.4 若船舶或其设备的技术状况不合格时,可要求船舶所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交海发[2000]586号2000年11月9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广东、福建、厦门海事局:现将《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以及船用产品检验(以下称“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称《船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67号)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8]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称“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本办法实施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监督管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审定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资质并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法定检验授权,审批外国验船组织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称“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并对其开展的检验业务负责。 第二章船舶检验 第六条凡在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营运中的船舶,申请定期检验; (三)初次在船舶检验机构登记检验的现有船舶,申请初次检验; (四)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安全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七条凡新建、改建或申请初次检验的船舶,须由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国政府加入的国际公约和/或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规范、规定,计算总吨位和净吨位,勘划载重线和核定乘客定额。 第八条海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海上设施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使用中的海上设施,申请定期检验;

2018年修改通报-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 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2018年修改通报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告 〔2018〕19号公布 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第1篇检验与发证 第4章货船构造安全证书的检验 2初次检验 现有2.3(49)修订如下: “(49)确认电气设备,包括主电源系统、照明系统和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液货船除外)等已按照认可的图纸安装;”。 3年度检验 现有3.2(20)修订如下: “(20)尽可能在工作状态下,对电气设备进行目检,包括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和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液货船除外)等;”。 第13章客船安全证书的检验 2初次检验 现有2.2(60)修订如下: “(60)确认电气设备,包括主电源系统、照明系统和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等已按照认可的图纸安装;”。 3换证检验 现有3.2(50)修订如下: “(50)确认电气设备,包括主动力电源、照明系统和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等均得到良好的维护;”。

第15章高速船安全证书的检验 附录高速船送审图纸目录 在现有3(22)后新增(23)~(25)如下: “(23)岸电连接时短路评估(如适用); (24)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系统图(可合并在3(1)电力系统图中); (25)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布置图(可合并在3(2)主要电力设备布置图中)。”

第8篇其他船舶附加要求 新增第2章如下,自本修改通报生效之日实施: “第2章船舶岸电系统 1一般规定 1.1一般要求 1.1.1本章规定了船上安装的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要求。除液货船外的新建船舶如安装本章规定的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其应满足本章的相应要求。 1.1.2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应持有船用产品证书。 1.1.3若船上安装的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与本章所述布置不同时,经船舶检验机构同意,可接受具有同等安全水平的其他布置形式。 1.1.4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安装处所若出现易燃气体和(或)易燃性粉尘,除非该船载装置是适合易燃气体和(或)易燃性粉尘的合格防爆产品,否则应禁止使用。 1.1.5船舶应建立和实施船舶岸电连接操作程序,以确保连接岸电时的操作安全。该程序可构成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1.2定义和术语 1.2.1本章所使用的定义和术语如下: (1)船舶岸电系统:在船舶正常营运靠港期间港口向船舶供电的设备,包括船载装置和岸基装置。 (2)交流低压岸电系统:港口向船舶配电系统供电的电源(即岸电)额定电压(相间电压)为1kV及以下的船舶岸电系统。 (3)交流高压岸电系统:港口向船舶配电系统供电的电源(即岸电)额定电压(相间电压)为1kV以上且15kV及以下的船舶岸电系统。典型的交流高压岸电系统结构组成如图1.2.1所示。 (4)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安装在船舶上,用于连接岸电的设备。对于交流高压岸电系统,一般包括插头、岸电电缆和电缆管理系统(如适用)、岸电连接配电柜(板)、变压

渔业船舶检验操作规范及行政审批流程图

十三、渔业船舶检验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渔业船舶检验 (二)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25号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六条: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的从事捕捞作业的船舶必须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下水作业。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令第383号公布,自2003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三条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渔业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以下简称国家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行使渔业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职能。地方渔业船舶检验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有关的渔业船舶检验工作。各级公安边防、质量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予以协助。第四条:国家对

渔业船舶实行强制检验制度。强制检验分为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临时检验。 (三)1989年5月5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1989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渔业船舶必须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取得船舶技术证书,并领取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签发的渔业船舶航行签证簿后,方可从事渔业生产。 (四)2001年9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正,2010年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渔业船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并向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办理渔业船舶登记,取得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和航行签证簿后,方可从事渔业生产。捕捞渔船还应当同时取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捕捞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捕捞作业。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渔业船舶检验局《关于给予广西南宁检验处等16个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认可和柳州检验处等7个检验机构业务调整的批复》(桂渔检 [2008]10号)文件规定:“主管机关核定检验业务范围”:

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doc

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 本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船舶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提高船舶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保证船舶检验质量,防止水域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经批准设立的船舶检验机构中从事船舶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船舶检验工作包括:船舶和海上设施(含船运货物集装箱)检验、渔业船舶检验,相关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审查。 第三条国家对从事船舶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注册验船师,是指经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验船师资格证书》(以下均简称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后从事船舶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五条人事部、交通部、农业部共同负责注册验船师制度实施工作,并按职责分工对该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省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注册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考试 第六条注册验船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第七条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设船舶和海上设施、渔业船舶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4个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报名参加相应类别、级别的考试。 第八条交通部、农业部分别组织成立相应类别考试专家委员会,负责拟定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并对相关类别考试提出合格标准的建议。 第九条人事部分别会同交通部、农业部审定相应类别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对考试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身体健康,并符合相应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类别、级别的考试。考试实施办法由人事部分别会同交通部、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分别与交通部、农业部用印的相应类别、级别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二条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验船师资格证书的,由发证机关收回资格证书,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 第三章注册 第十三条注册验船师资格实行注册管理制度。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经过注册,方可从事规定范围的船舶检验工作。 第十四条交通部、农业部分别为相应类别注册验船师资格的注册审批机构。交通部直属的具有船舶检验管理职能的海事局为注册验船师(船舶和海上设施类)资格的注册审查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注册验船师(渔业船舶类)资格的注册审查机构。 第十五条取得资格证书并申请注册的人员,应受聘于一个具有船舶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并通过聘用单位向相应类别注册审查机构提出注册申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