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美丽的晋祠》是鄂教版义务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

阅读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家园”为话题。《美丽的晋祠》节选自著名散文家梁衡的文化散文《晋祠》,本文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简练传神的语言,按总—分的顺序,有条理地、详略恰当地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奠定感悟文章的基础;课上利用语言规律,在学生充分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结合课后思考题,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言文字精妙之处,适度扩展教学资源,加深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课后推荐相关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从读一篇文章到读多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全文共5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练地概括出晋祠美的具体特点。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一句总起,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加强了语气,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体现出一定的观察顺序,说明作者对晋祠的观察是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展开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2—5段):作者采用并列构段的方式,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及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美。第2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山,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如“伸开的双臂”,将山的特点具体形象化。

一个“拥”字既准确地表达出与晋祠之间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了山对晋祠的“呵护”。山中景色四季宜人,作者从中撷取了春、秋色彩不同的画面。“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山花烂漫,群芳争艳的绚丽风光;“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草木瘦劲秀挺,天空云淡风轻的秋景图,最后用“心旷神怡”来表达登山的感受。第3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树,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作者按先分后总的顺序对树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墓的荫蔽下给人的感受。文章以“周柏”和“唐槐”为例来说明树“古老苍劲”的特点;以“左扭柏”为例来说明树“造型奇特”的特点。在举例时,又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将树的特点展现于文中。在进行描写时,作者用词精准,如:“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一个“挑”字极富表现力地说明树的“古老苍劲”,又准确地表现了“周柏”的疏朗之美;又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一个“拧”字,突出了“左扭柏”的纹理左扭,比用“转”字更有力度,一个“旋”字表示粗大,并向一个方向旋转,突出其高大而左扭的特点,又和“拧”、“绳”呼应。第4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水。这里的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全段围绕起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逐层来写。在写水“多”的特点时,既写出类别多,还连用几个比喻,对仗工整地写出水的姿态各异,美不胜收;在写水“静”的特点时,运用“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方法,通过写“叮咚叮咚”的声响突出晋祠水的静;而在写水“柔”的特

点时,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精当准确的动词“拉成”、“铺”、“挂”、“合”、“织成”、“穿”、“绕”传神地表现了水草在静柔的水中的姿态,极具画面感。第5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园中小品和名人题咏。本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石雕小和尚和石雕大虎的例子,说明园中小品极具匠心的特点。对名人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的特点描写则显得简介概括,体现了详略得当的行文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自然风景的“两美”(山和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自然风景的“两美”(山和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说教法

课前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读熟课文,因为本课生词新词较多,作者描写优美细致、用词准确精当,联想丰富,修辞手法运用多样,熟读课文可以扫清阅读上的障碍。教学时,首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课题“美丽的晋祠”入手,抓住“美丽”这一关键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总起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研读此句,生发出下列三个问题:山、树、水又美在哪里呢?研读文本时,抓住上述主要问题,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重点研读下列三句话:“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闪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感受、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行品评;通过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联想,从而感受山的魅力和树的风姿,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更深刻地理解在说明事物时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在研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2、3自然段在文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先说明事物的特点,最后一句话写自己的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分述的结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老师在此基础上小结: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引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叫它“文艺性说明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推荐相关书籍给学生课下阅读。

三、说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学习课文:1、听听—想想—划划—读读—说说—议议—品品,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理解课文,陶冶情操。2、因为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2、3自然段结构上都

是先分述事物特点,最后写自己的感受。老师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上尤其是写说明文时,可以运用到这样的方法。

四、预设教学程序

(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2名),一读提示“美丽”一词,齐读课题。2、课前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晋祠的资料,下面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指名2人,内容不同)3、师补充(酌情而定)山西境内有晋水,周武王的儿子叔虞被封到这里作诸侯,他用聪明才智带领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日子。他死了之后,人们在晋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祠庙供奉,以此纪念他,这座祠庙因为在晋水上游,所以叫做“晋祠”。

4、过渡:山西晋祠我们没有去过,它美在何处呢?请跟随梁衡一起去观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大声读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这篇课文辞藻优美,下面我们一齐来读读看。周柏偃卧径幽香远古老苍劲一弘深潭唐槐旋起草木萧疏虬

枝盘曲细流脉脉劲直荫护天高水清老妪负水穿亭绕榭皱裂

草蔓拾级登山壮士托天冉冉不绝题咏精湛心旷神怡不一而足历历可见小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由题目可知,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晋祠)晋祠怎么样呢?一个词语(美丽)3、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勾画下来。4、交流(1)指名读句(出示: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找这一句。(文章2—5

自然段分别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园中小品,这句话恰好概括了2—5自然段的内容)(2)自读这句话,你发现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排比)言下之意是说晋祠的山美、树美、水也美)感情齐读。5、质疑:晋祠的山、树、水究竟如何美呢?走进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美丽,首先一齐来看山。

(三)品读“山” 1、指名读,边听边想:晋祠的山美在哪里?勾画相关语句。

2、将自己勾画的语句读一读,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预设:

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1)这里的山怎样美?用句中的关键词语(巍巍的,长长的)(2)释词巍巍:形容高大长长:很长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外界的东西(3)自读,哪个字用得最好?(拥)组词,指名示范动作。平常生活中,谁会经常拥抱我们?这拥抱中充满了对我们的?(关爱、呵护)这里说“山将晋祠拥入怀中。”,仿佛这山对晋祠也充满了---关爱、呵护之情。(4)指名2人读,齐读。一个“拥”字把山写活了,仿佛那山已然是温情的母亲了。B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1)山美在哪里?(春秋的山景)(2)释词黄花满山:满山黄色的菊花径幽香远:小路僻静,花香远飘草木萧疏:草木稀疏天高水清:天空极高,水极清。(3)春天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秋日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草木劲瘦、秋高气爽)(4)指名读、分组读(女春,男秋)(5)小练习:仿照书中的形式,填空: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夏日,,;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冬至,,。4、正因如此,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引读)都会心旷神怡。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5、过渡:晋祠的树又美在哪里呢?

(四)品读“树” 1、师范读,学生听,勾画树美的语句。2、自己勾画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学做批注)3、交流预设 : A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1)这句话写的

是?(周柏)既然叫它“周柏”,那它是从周朝就有了的,距今已有年历史了,这样的一棵古木,作者是怎样描绘它的呢?(2)释词劲直:坚强有力,挺直,笔直皱裂:破裂出凹凸的纹路,从中看出这棵周柏年岁大,很古老挑着:冒出偃卧:倒着躺下(拟人化)(3)指名2人读。据说周柏已有年的历史,它历经风风雨雨,依然如此苍劲,那周柏---(引读)生: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看到这样的周柏,你像说些什么呢?B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1)这句话写的是?(唐槐)顾名思义,唐代就有的槐树,距今历史悠久。唐槐没在哪里呢?(2)释词老干粗大:树干又粗又大虬枝盘曲:树枝弯曲、相互环绕,从中看出树枝长的及其茂盛绿叶如盖:绿叶仿佛盖子一样,从中那个看出树叶繁茂(3)无论是周柏,还是唐槐,它们在晋祠历经千余载,依然古老苍劲,那周柏---(引读)------;那唐槐(引读)-----,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引读)--- C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俨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1)这句话中的树没在哪里?(造型奇特)(2)那些奇特的造型?(老妪负水,释词,演示,想象)(壮士托天,释词,演示,想象)树的造型奇特(3)不仅造型奇特,还不一而足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还有很多。最奇特的是----- D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上)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转)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冒)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掉)下了一根绳。(1)这句话描写的是?(左扭柏)它美在哪里呢?(向左扭,造型奇特)(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它造型奇特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a “一齐”“拧”(试做动作)烟、绳,纹理朝同一方向B 指名2人读,师误读C 生对比品味,辨别冲速度快,力度大拧

力度大旋粗大垂直上转冒细小掉(3)体会读,指名2人读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地下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似乎是天上。(4)这树、这烟、这绳,更是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这树的背后藏着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让我们不仅问道:这一齐像左扭的柏树是怎么来的?(学生想象)(5)怪不得作者说:“圣母殿前左扭柏,------(引读)------- (6)小结,在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引读)------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五)小结学习内容,总结语言特色1、对照板书,小结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晋祠》,你知道了些什么?

(文章分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起: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

--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晋祠的山、树、水、园中小品及名人题。今天重点学习了晋祠的山和树。晋祠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晋祠的树古老苍劲,作者列举了周柏、唐槐,此外晋祠的树造型奇特,作者以左扭柏为例,通过“拧”、“旋”突出左扭特点,进一步说明造型奇特。2、同学们,仔细回想作者是怎样介绍晋祠的山、树的特点的?运用了哪些方法?(细致的描写,比喻、拟人、对偶、联想)有什么作用?(是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感觉不是在观看一个物体,而更像是人与人的交流,缩短了说明对象和读者的距离)师小结:以说明为骨架(总分)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对说明事物进行艺术的渲染,从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六)布置作业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加以细致的描写(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引用)来介绍我们的校园。

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式样新颖不俗套。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

17 美丽的晋祠

巍巍的屏障山长长的两臂“拥”

周柏“挑” 古老苍劲唐槐美

树造型奇特左扭柏“拧” “旋”

水园中小品名人题咏

太原市古建筑

太原晋祠浅述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前。周武王的次子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太原市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吴天神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塑像十分生动,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神情,各个塑像神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中国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祠区北侧的唐叔虞祠,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为唐叔虞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有唐叔虞的塑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 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

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 "唐叔虞祠"晋",这 年)。圣女像 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

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全碑 ",出 "之句起名" 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山西太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晋祠-乔家大院详细旅游攻略

山西旅游攻略 方案一:太原-王家大院-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晋祠五日游 (方案一优点:可以在平遥玩整整一天,时间充足,且路程不反复,先去到最远的王家大院-然后平遥-祁县-最后回太原) 路程: 1.第一天:北京西到太原坐动车17:57-21:51 行程3小时46分(动车150元 X7=1050元) 动车上晚餐每份30元X7=210元 太原火车站——7天连锁酒店(每辆约20元共40元左右) 23:00到酒店入住休息(300X3=900) 2.第二天:7:30起床早餐(酒店含早餐则免) 太原到灵石坐火车08:47-11:07 硬座25元X7=175元 12:00到景区寄存行李车程70元 午餐300 13:00买票入城游览一整天(王家大院门票66X7=462元) 18:30出景区回火车站车程70元 晚餐200元 灵石火车站到平遥县城19:53-20:46 10元X7=70元 到酒店车费50元 入住酒店(300X3=900) 3.第三天:08:00起床早餐100元(酒店含早餐则免) 9:00买票入平遥古城游览一整天(门票150X7=1050元) 午餐在古城内吃200元 晚上吃饭逛城区夜景住客栈(300X3=900) 晚餐300元 从酒店到景区往返费用100以内 4.第四天: 10:30起床吃早餐100元以内

酒店去灵石火车站50元 灵石到祁县12:25-12:40(8元X7=77元) 祁县到乔家大院车费50元 午饭200元 14:00游览乔家大院门票72元X6=432元 祁县到太原两趟火车(看时间赶具体火车)硬座13X7=91 16:33-18:08 21:08-22:27 晚餐300元 太原到7天打车40元 7天连锁300X3=900 5.第五天: 8:00起床吃早餐 8:30打车去晋祠09:00到(游玩车程约半小时每辆的士(40元X2=80元)晋祠(门票70元X7=490元) 14:00左右出景区吃东西200元15:00 15:00——15:40返程回酒店拿行李(40元X2=80元) 去火车站40元 16:40到太原火车站 太原回北京17:19-21:06(动车150元X7=1050元) 具体路线可调,如果最后一天太累可不去晋祠 费用总计:11287(不包含额外费用) 方案二:太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晋祠五日游 (方案二满足大家想先看平遥古城的心情,但是压缩了在平遥古城的游览时间,之后游览两个大院的时间相对宽松) 路程:

太原古建筑(已整理)

祠寺庙庵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的晋水源头。相传为祭祀西周晋国开国诸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封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尊叔虞为晋王。始建年代不详。曾名叔虞祠、晋王祠,俗称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魏书·地形志》载:“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由此可知,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晋祠已是享有盛名的名胜之地。高欢、高洋父子推翻东魏,建立北齐,以晋阳为别都,并于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大兴土木,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使晋祠更盛于北魏之前。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五年(569年),改晋祠之名为大崇皇寺,成为一座佛教沙门。宋代之前,晋祠多次修建扩建,均以祭祀唐叔虞为主,建设布局以叔虞为祠主体。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大兴土木,扩建晋祠,镌碑刻石,宣扬文治武功。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年~1031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在晋祠西隅叔虞祠南畔,面西向东新建了规模宏大、盛冠全祠的圣母殿,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于其中,并赐封她为“显灵昭济圣母”,翻修了鱼沼飞梁。宋之后的金、元、明、清历代,相继以圣母殿

为中轴线,由西向东先后建起献殿、对越坊、钟鼓楼、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景清门。改变了宋以前晋祠以唐叔虞祠为主的建筑格局,圣母邑姜成了晋祠供奉的主神。现在的晋祠,除了上述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外,在其两侧还有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建立后创建的许多殿宇祠堂、楼亭台榭,形成了拱卫中轴线的北线、南线古建筑群。北线西起枕山依势而起的有三圣阁、待凤轩、七十二台、苗裔堂、松水亭、善利泉亭、唐叔虞祠、贞观宝翰亭、钧天乐台、昊天神祠、东岳祠、文昌宫以及人工山岳。南线有台骀庙、公输子祠、水母楼、难老泉亭、不系舟、真趣亭、王琼祠、三圣祠、傅山纪念馆、胜瀛楼、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白鹤亭。在南线古建筑群的南端,是自成体系的十方奉圣寺、浮图院、舍利生生塔、留山园和宝墨堂等。 1、水镜台位于晋祠大门对面,是晋祠的戏台。始建约为明代,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343.54平方米。殿为重檐歇山顶,勾连搭单檐卷棚顶。台周环以走廊,边筑石栏杆。台中悬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山西书法家杨二酉所书“水镜台”匾额。后台“三晋名泉”大匾,是清康熙年间晋祠镇举人杨廷翰所书。此建筑雕梁画栋,沥粉贴金。保存完好。

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美丽的晋祠》是鄂教版义务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 阅读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家园”为话题。《美丽的晋祠》节选自著名散文家梁衡的文化散文《晋祠》,本文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简练传神的语言,按总—分的顺序,有条理地、详略恰当地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奠定感悟文章的基础;课上利用语言规律,在学生充分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结合课后思考题,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言文字精妙之处,适度扩展教学资源,加深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课后推荐相关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从读一篇文章到读多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全文共5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练地概括出晋祠美的具体特点。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一句总起,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加强了语气,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体现出一定的观察顺序,说明作者对晋祠的观察是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展开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2—5段):作者采用并列构段的方式,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及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美。第2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山,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如“伸开的双臂”,将山的特点具体形象化。 一个“拥”字既准确地表达出与晋祠之间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了山对晋祠的“呵护”。山中景色四季宜人,作者从中撷取了春、秋色彩不同的画面。“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山花烂漫,群芳争艳的绚丽风光;“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草木瘦劲秀挺,天空云淡风轻的秋景图,最后用“心旷神怡”来表达登山的感受。第3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树,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作者按先分后总的顺序对树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墓的荫蔽下给人的感受。文章以“周柏”和“唐槐”为例来说明树“古老苍劲”的特点;以“左扭柏”为例来说明树“造型奇特”的特点。在举例时,又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将树的特点展现于文中。在进行描写时,作者用词精准,如:“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一个“挑”字极富表现力地说明树的“古老苍劲”,又准确地表现了“周柏”的疏朗之美;又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一个“拧”字,突出了“左扭柏”的纹理左扭,比用“转”字更有力度,一个“旋”字表示粗大,并向一个方向旋转,突出其高大而左扭的特点,又和“拧”、“绳”呼应。第4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水。这里的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全段围绕起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逐层来写。在写水“多”的特点时,既写出类别多,还连用几个比喻,对仗工整地写出水的姿态各异,美不胜收;在写水“静”的特点时,运用“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方法,通过写“叮咚叮咚”的声响突出晋祠水的静;而在写水“柔”的特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1: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候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坐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

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2:位于晋祠古建筑门前的开阔地上。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筑,南北两翼,紧挨千顷稻田、农舍、村庄。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两罗汉,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边石虎饮水,状貌惟妙,情趣横生。 公园中部有德隐斋。西北部有仙翁阁,又称红阁。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还有北极阁,这座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朴端庄,典雅不俗,底洞门有“古唐邨”题刻。陶然村别居一角,亭秀阁明。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3: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

晋祠文化

太原又称“龙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景物和小吃就更不用说了,“话说太原”将带驴友走遍龙城,带吃货吃遍太原,还会给大家讲述太原的风俗轶事,好了,开始说一说太原吧! 中国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是因为出了多个皇帝被称为龙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渊、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夺取天下的。赵宋王朝怕再有人起来与他们争天下,于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烧了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晋水灌了晋阳城的废墟。 传说中的: 帝尧曾建都晋阳 大禹曾建都晋阳 周成王桐叶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 史实: 赵简子,赵襄子以太原为基地成就战国七雄。 汉文帝刘恒八岁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文景之治,成就西汉盛世。 汉景帝刘启出生在晋阳。 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封于并州,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 刘渊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 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东魏、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晋阳。 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 李存勖也号称“太原公子”。 石敬瑭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晋 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 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孟知祥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 孟昶出生在晋阳城。 太原简称“并”这你知道吧,大营盘那的并州路~~太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79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西汉时期,晋阳就成了全国13个州部治所之一,隋朝时晋阳在全国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了! 唐王朝发祥于晋阳,唐初先后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五代十国时的后唐后晋后汉等都以晋阳为都,因此太原素有龙城之别称!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风调雨顺。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

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3-19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山西晋祠的导游词三篇

山西晋祠的导游词三篇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山西晋祠的导游词(一)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x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

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

《美 丽 的 晋 祠》教学片段

美丽的晋祠 (课堂教学片段——晋祠的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晋祠的美,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沉潜于晋祠树的美 师(指着板书“美丽”,轻轻描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感受到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描写晋祠树的部分感受晋祠的美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浏览课文找句子) 师(指着板书说):你从哪儿感受到晋祠的美丽? 生:我从古老苍劲体会到晋祠的树很美。 师评:古老苍劲的树让晋祠美了。 (师相机板书:古老苍劲) 生:我从造型奇特体会到晋祠的树美。 (师相机板书:造型奇特) 师评:造型奇特的树也增添了晋祠的美丽。 生:我从幽静、典雅感受到晋祠的树很美。 师评:晋祠的树让晋祠显现出了那份幽静、典雅之美。(师相机板书:幽静典雅)难怪作者说——(CAI出示句子: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生齐: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设计理念】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用眼睛、用心灵整体感知文本,在文字中游泳,如鱼得水,找到自己触摸到的阅读世界,感受到晋祠古老苍劲的树和造型奇特的树让晋祠幽静、典雅,从而找准“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中心句: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二)指导到位,徜徉于晋祠树的美 师导: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们再跟随作者的视线仔细地看一看,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有特点的树(教师指着板书:古老苍劲和造型奇特),去感受晋祠的美。 (学生选择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其中一个片断默读自学。) 师抓住机会表扬(发现了一个学生把重点词圈画出来了):他真会学习,把自己感受很深的词圈点出来了。 师(发现了一个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位同学,用一个词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相信他在深入地思考问题。 【设计理念】教师尊重学生,给予了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深入文本,在文字中徜徉,自由选择“古老苍劲”和“造型奇特”的树,读文感受树的幽静、典雅之美。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介绍

晋祠是为奉祀晋侯始祖叔虞而立的祠庙,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悬翁山麓,始建于北魏,后经历朝历代重建扩建形成今日规模。在晋祠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它是宋代礼制建筑的代表,也以其精美的结构和精湛的技术成为宋代建筑的代表。 圣母殿坐西朝东,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崇宁元年重修,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是典型的单槽副阶周匝式建筑,也是现存宋代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建筑实例。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下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殿、桥、泉亭和鱼沼,相互陪村,浑然一体。 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将四道梁架加长到四椽,再在其上叠加三椽,将梁位插入殿身的内柱上,殿身的四根前柱不落地,做成短柱,立在叠架的三椽上,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殿内所供圣母、宫女、太监等41尊宋塑,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这些塑像神态自然,形象优美,生动的描绘了宫廷内各种人物的体态神情,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名作。 我们可以肯定,这些表情身姿所传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们的深刻构思。我们看到的其实已经和宗教无关,并且和纪念“邑姜”这位“圣母”也没有多大干系,这些创作纯属雕刻家有感于衷的“借题发挥”。从这些北宋社会的有血有肉、有喜怒衰乐的真实人物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些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同时也不能不表示叹赏雕塑家们的高超技艺,这种深入的个性刻划,这种微妙的造型能力在北宋以前是远未达到的。

晋祠考察报告

太原晋祠游,感受生态 园林 姓名:宋雪 学号:2009101241 日期:2012/5/23 晋祠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 添彩。 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 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 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晋 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 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这里, 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 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 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 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当你步入晋祠时,你就发现它的选择址和布局,符合风水法度,它处于晋阳城西南的悬 瓮山麓,背负悬山,面临汾水,依山就势,利用山坡之高下,分层设置,在山间高地上充分地向外借景,依地势的显露,山 势的起伏,构成壮丽巍峨的景观。 晋祠成就了大唐盛世,必有 帝王之龙脉所依托,经考察,其 所依后山悬瓮山,龙脉雄健,体 量大,两侧的护砂拱护着它,众 多溪水汇入明堂内。 说来好笑,中国帝王历来有 独享龙脉之气传统,容不得别人 分享。于是,帝王敬畏龙脉,又 畏惧龙脉之气,怕其他龙脉之气 孕育其他帝王将相,与其争权夺 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总担心 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别 人给抢了去。当他听方士说,统治天下者,皆因祖陵葬在龙脉上。于是,为了使他的统 治能够绵延千秋万代,秦始皇想尽了各种招数在全国各地来挖掘龙脉,以避免有人再度称王 称帝。 唐之后的北宋宋太宗害怕晋祠风水,怕居住在那里的百姓当中,因为脉气的关系,会产 生一位人物,与他抗衡继而危及到他的江山,曾经下令 晋祠附近的百姓远迁至邻近的阳曲县内。他在这样做的 同时,也效法李渊在那里立了一块“太平兴国”碑,并重 新大兴土木,目的是延续他的大宋江山。

山西晋祠导游词解说

山西晋祠导游词解说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

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XX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

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编号: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下面,为大家分享山西晋祠景点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

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小学语文:美丽的晋祠

17、美丽的晋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文中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效果,品位优美和生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晋祠的“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教学难点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的安排表达感情。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前往了首都北京,欣赏了西山、清亮的昆明湖、生机昂然的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跟着梁衡到晋祠去看看。那里有青青的山,郁郁的书,亭台莲池,楼台殿阁。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晋祠山水的自然之美,更需要理解晋祠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自由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着晋祠都写了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读准下列字音。 屏障、萧疏、心旷神怡、偃卧、虬枝盘曲、苍劲、纹丝不乱、冉冉不绝、风韵 (2)字形:祠、槐 (3)文章围绕着晋祠主要写了些什么?(文章围绕着晋祠的美,主要介绍了晋祠的山美,古老苍劲的树木,这里的水多、清、静、柔,还极具匠心的小品。) 3、让学生谈谈初读感受。(了解学生预习层次及其内在能力)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 (一)研析,感受自然美 1. 总领晋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山、树、水)下面咱们来欣赏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晋祠的美,首先咱们来读读描写山的部分,边读边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2、感受晋祠的山: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句子准备: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1)学生自主汇报。 (2)晋祠的山有什么特点?(巍巍的、长长的)巍巍的是什么意思?(高大) (3)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还使用了分号,将层次划分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师:晋祠不仅山美,还有树也很有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晋祠山的独特的美,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晋祠。

写晋祠的作文400字范文

写晋祠的作文400字范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游览了位于我们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的晋祠。 来到晋祠,呵,好多的人啊!男女老少,热闹极了。 有搭台唱戏的,有街头卖艺的……哟,看热闹的还有外国人呢!进入晋祠,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有近百座的殿、堂、楼、阁、亭、台、榭,它们点缀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是一处历史悠久文物,遗迹丰富的古建林园。 晋祠有三绝。 一为宋代侍女像。 圣母殿内的宋代彩色泥塑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各有其特殊形象,身体丰满,脸庞俊俏,姿态自然,恰似一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造型。 二为周柏。

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树高18米,树周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 难老泉是第三绝。 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晋水源头特有的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长青。 后来,我们走过水镜台,跨过对月牌坊,越过鱼沼飞梁,观看了晋祠三宝。 第一宝是圣母殿,殿高18米,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的圣母娘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们去的时候,圣母刚刚过完生日,殿内的装扮可见那天的庆祝场面热闹非凡。 第二宝是鱼沼飞梁,结构呈十字形,飞梁系沼上柱,斗拱与梁架承托的石桥,南北东西四角伸展,如鸟之双翼,振翅欲飞。 据说它是历史上最早的立交桥,石制的桥墩和木制的桥面历尽千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许多桥梁专家来此参观学习。

桥下的泉水潺潺而流,水中的金鱼成群结队,悠然自得,游客偶尔撒入的食物引得鱼儿你争我夺,非常可爱!献殿便是第三宝,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 四周我们游览了近两个小时,时已响午,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晋祠。 看着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千年古刹,我心里暗暗地说:晋祠,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展开全部描写美丽景色的作文四:夏夜美景(519字)垂柳轻柔的挥着手,送走了依依不舍的夕阳,而大地却还是像被包在蒸笼里一样,知了也叫个不停;天空早已做好了梦的襁褓,等待着第一颗星星的诞生;最后一抹彩霞也在天空中悄然离去;轻风来回地在每个人的耳边喃喃低语,宣布着夏夜的来临。 夜幕降临了,我搬着小板凳和爸爸、妈妈一齐到楼顶乘凉,但一点凉意也没有,虫鸣声谱出了一曲夏夜的赞歌。 我一边扇扇子,一边欣赏起夏夜的美景来。

《美丽的晋祠》同步练习

《美丽的晋祠》同步练习 1.课外短文。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一个关于我的老师——李老师的故事,珍藏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②多年前的一天,李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李老师回头看着正在睡午觉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想到,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困难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④正如李老师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李老师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阿姨有好多书呢。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李老师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李老师才从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大学毕业了,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摆脱困境,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李老师也笑了。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念之差: 惊魂未定:

晋祠英文导游词

晋祠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morning! First, on behalf of 山西province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and myself welcome everyone come to 山西province. May I introduce my colleague to you .This is Mr. w, our driver. His bus number is 晋A3725. Now allow m e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J ,I’m very pleased to be your tour guide during your stay in 山西province. I will try my best to help you travel and understand my great country China. In order to let you remember me easily, you could call me Sharon, my English name. I highly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Enjoy your travel It is said that ‘what a pity if you come to 太原of 山西province ,while don’t to 晋祠,the most famous place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scenic beauty.’ So it is wise to come t o 晋祠first when you travel to 太原. 晋祠lies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悬瓮山of the southwest of 太原. He is not only a valuabl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an art centre of the architecture, gardens and carves and so on in all over the world. 晋祠,the ancestral hall of J ,was being built in 北魏dynasty. His initial aim was to be a commemorator Let people remember the king of 周dynasty’ s second son 叔虞. His first name was the ancestral hall 唐叔虞.And this land ,whose initial name was 唐,a little county of the ancient china, was distributed to the duck 唐叔虞。唐叔虞rouses himself for vigorous efforts to make the county prosperous. What’s more , he took advantage of the river 晋水to build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for agriculture and developed the agriculture energetically. So that the common people of this little country lives a happy and rich life. And this situation has last 800 years . In order to thanks to him and remember him forever, the local people established the hall for him in this beautiful place. Then his son 燮父inherited his position when he passed away and changed the name of this country 唐to 晋for there is a river 晋水in this land .So the name of this ancestral hall also was changed to 晋王祠,called 晋祠for short and the abbreviation of 山西province also come from here.. While ,now the ancestral hall 晋祠become a very famous place for travel and is the one of the national protection unit of key cultural relics in the honor of the travel agent of china through rebuilding by many dynasty. 晋祠,the popular place for sight-seeing, the Chinese classic garden, is extremely famous for his grand group of building and his superb technique of mould statue, which possess decades of ancient construction. There are three lines to look around this place. The middle line, that is the one of the most apparent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Start with the 水镜台after through the gate and end up with the palace 圣母殿. You could visit the bridge 会仙桥,the 金人台,the palace献殿,the building钟鼓楼,the bridge鱼沼飞梁,and the palace圣母殿in proper order along with the middle line. And this line is the main body of 晋祠which has the well-knit building structure, and reflect extremely high value of art. W hat’s more, there are also many points of scenery in north line and the south line we will meet and I will introduce them to you in greater detail latter. Hey, everybody, have seen statues of iron person? Yes ,we are now in the point of 金人台. Maybe someone who know Chinese will be puzzled that why it is called 金人台rather than 铁人台for the big man was made in iron. In fact, the iron belongs to the gold in Five rules of all elements. So it is called 金人台. Ok, everybody, May I attention, look at that one standing in the southwest. This iron person was made in 宋dynasty, that is the 1097,he is 913years old now. But he is complete and very beautiful as he was. This iron person has a little difference with other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