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通史(2)答案重点

中国通史(2)答案重点

中国通史(2)答案重点

试卷代号:5132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国通史(2)》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

2011.07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林则徐《四洲志》

2、《北京条约》

3、曾国藩、内军械所

4、军用、民用

5、蒸汽、化学鉴原

6、左宗棠、伊犁

7、京师大学堂

8、东南互保

9、科举制10、《青年杂志〉11、国民党一大12、中央13、整风运动14、15、定息16、七千人大会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B

3、C

4、B

5、D

6、D 7 、B 8、B 9、B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冬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改革设想。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和希望摆脱封建剥削压迫,平等与温饱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因其绝对平均主义的主张,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2、1861年,由清政府设立,全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管理向外国购买军火、船舰、机器,以及海关税收、聘用洋员、派遣留学生等一切活动。它实际上成了位于六部之上的行政机构,地位和作用不在军机处之下。此后清政府通过总理衙门加紧了与西方列强的联系,而西方列强通过这一机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3、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明年为洪宪元年,准备于元旦登基。其行径遭全国人民反对。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武装反袁,恒影响不大。年底,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护国战争爆发。在人民支持下,护国军节节胜利,各省纷纷独立。日本等国为维护其在华权益,劝袁暂缓称帝。袁的亲信也对袁离心离德。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袁被迫取消帝制,仍为大总统。1916年6月,袁病死。护国运动未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但粉碎了袁的复辟帝制,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4、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赴西安,他强令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全部开赴陕北前线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反复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蒋介石拒绝。12月12日,张、杨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郊外的华清池拘捕了蒋介石。接着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释放一切政治犯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政治形势及其错综复杂。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应张、杨的请求,派周恩来率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斗争以及宋子文等人劝说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25日,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作用。

5、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主要骨干大都是同盟会员,柳亚子是其中杰出代表。1923年解体。

6、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星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各解放区迅速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土改运动高潮。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1874年日本出兵进攻台湾,中日签订《北京专约》;

1875年马加莉率英国武装探路队入侵云南;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

1886年英军进攻西藏隆吐山;

1865年阿古柏进攻新疆;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入新疆,到1878年受复兴将大部分领土,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1884年清政府间新疆省。

2、《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一)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五)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运销内地时,只纳进口税,免征各项杂税。

《马关条约》为日本吞并朝鲜,进而入侵中国创造了条件。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大大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信号。2亿两白银的赔款,是清政府极为沉重的负担。为了偿付巨额赔款,清政府除了加紧压榨百姓外,还开始大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外债,从而在政治上、经济上更加依附于列强。4个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列强得以深入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直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允许日本在化投资设厂,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提供了条约依据,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序大大加深了,标志着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和左倾的错误。”

五、论述题(共16分)

从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民用企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交通运输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漠河金矿和汉阳铁厂。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都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购买新式机器,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劳动,产品主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因而,它们与军事工业不同,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都由洋务派倡办,由他们所委派的代表以总办、会办等名义把持经营管理大权,产品往往首先满足官府或军事工业的需要,因而,它们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内部充满着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也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微薄的基础,对中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们在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方面,也收到了某些积极的效果。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3集孔子讲课讲稿

第13集:孔子 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 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 尼山山东曲阜 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 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湣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 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 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 启圣门尼山孔庙 启圣王殿尼山孔庙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陬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 杨:因此啊可以想象,那么孔子那么这个小时候啊,这个在他这个母亲的带领下这个成长的这种环境,所以呢这个孤儿寡母啊这个应该说是这个非常艰难的。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 (总分:2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 1.名词解释21-28小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山顶洞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1930年发现,1933~l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解析: 3.周朝的封建制度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解析: 4.《削藩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奏的以削弱诸侯王势力为内容的策论。晁错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之时,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削楚王戊的东海郡,削赵王遂的常山郡,削胶西王印的六个县,成为七国之乱的导火线。) 解析: 5.《轮台罪己诏》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白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解析: 6.淝水之战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383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秦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于383年由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双方在淮河对峙。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数十

中国通史 之 开天盛世解说词

《中国通史》之《开天盛世》 【画面】西安城南骊山风光烽火及有关遗址 这是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的骊山。相传,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最后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骊山的故事还在继续。又过了一千年,这座山下发生的一件大事被再一次写进了历史。 【士兵列队】 公元713年秋天,一次盛大的讲武活动在骊山脚下举行。(所谓讲武,就是今天的阅兵) 唐玄宗为的是显示军事力量,震慑朝廷内外潜在的政敌。然而,唐玄宗此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约见一个就在附近当刺史的重要人物。唐玄宗要约见的这个人是谁?有什么来头?皇帝为何要这样郑重其事地约见这个人? 【推出片名】开天盛世 【画面】情景再现士兵政变 公元710年6月19日夜,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妄图仿效武则天,以异姓君临天下的韦皇后及其女安乐公主,拥立父亲李旦重登皇位,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但乱象并未就此结束。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很快就发现侄儿李隆基不易控制,她四处活动,企图说服睿宗李旦换掉太子李隆基,未能成功。 公元712年7月,李旦毅然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但太平公主仍不死心,积极谋划纂权。一年后,李隆基获悉太平公主即将举兵作乱的密谋,立即先发制人,一举粉碎了这次未遂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才算真正掌控了朝中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皇帝。 然而,面对礼崩乐坏、乱象如麻的局面,年轻的天子李隆基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采访】八年之间发生了很多政变,李隆基本人能够稳定的接掌政权,前提是他通过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睿宗的妹妹,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在睿宗在位的期间,实际上权势是非常大的,包括在玄宗刚即位的时候,七个宰相,五出太平之门,所以在那种格局下,李隆基要克服很多东西,政变带来了很多政局的动荡,包括选官当中的混乱。 【空镜玄宗侧影】 唐玄宗亦深知,要根治乱象,重整朝纲,重现大唐盛世,首先得物色一个能干的宰相。 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考量,唐玄宗终于决定:请出前朝宰相、现任同州剌史的姚崇。 【采访】各种权利的背景交织在一起,要有一个很强势的人,姚崇是来宰相,而且确实个人就是不会随着政治的这种变动,而随便变换自己的立场,他很刚正不阿,他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人,所以这方面,我想就是结束后武则天时代,连续的政局动荡,很合适的一个人选。 【画面】渭川,狩猎场面情景再现,《资治通鉴》记载的这方面内容的书影 姚崇应邀来到骊山的时候,正碰上唐玄宗在兴致勃勃地打猎,姚崇便应邀跟随皇帝打猎。此时的姚崇虽已年过花甲,猎场上却往来飞奔,宛若少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采访】那么为什么在骊山阅兵的时候,把姚崇找回来,因为,张说这些人知道玄宗的这个意思,坚决反对,玄宗为了摆脱他们的这样一个包围,所以采取了这么一个不平凡的行动,在骊山阅兵的时候,首先以军容不整,把功臣中的一个说要杀,结果就求情,没杀,不管怎么说,杀了一下他们的威风吧,然后就把姚崇任命下来。姚崇即位(上任)以后,最主要的工作是安定皇位。 狩猎结束,唐玄宗向姚崇征询治国良策,姚崇娓娓道来,唐玄宗不住地点头,最后说:“我想请你出任宰相一职。”但姚崇并未谢恩,唐玄宗觉得奇怪,姚崇说:“我有十点意见请陛下考虑,您要是做不到,那么宰相位置恕难从命。”唐玄宗让他说来听听。于是,姚崇一一道出十条意见。唐玄宗听罢姚崇所言,发现正是自己千呼万唤的治国方略,当即表示无条件全部接受。 【画面】晨光姚崇画像,情景再现 第二天,唐玄宗一纸令下,姚崇被正式任命为宰相。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速度最快的任命。这一次任命,正表现出唐玄宗作为盛世君王的雄才大略。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2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2 (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 1.名词解释21-28小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良渚文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遗址而得名。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其主要文化特征是:陶器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农业工具进步,已种植水稻、花生、芝麻、蚕豆、毛桃等;手工业制品精巧,有玉琮、玉璧等象征权力的贵重礼器。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贫富分化现象明显产生。) 解析: 3.光武度田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汉光武帝时期因度田而引发的地方豪强与中央对抗的事变。土地问题是西汉中后期留下来的重要社会问题。东汊光武帝于建武十五年下令核查土地,引发了地方豪强叛变。光武帝采取分化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平息了叛乱。度田事件显示出地方豪强势力的强大。) 解析: 4.八王之乱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晋皇族内部因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贾皇后为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进来,历时16年之久。306年东海王另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得五胡乘虚而入。) 解析: 5.北府兵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晋在招募北方流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称为北府兵。该军为当时的精锐部队,士兵皆骁猛勇敢,屡战屡捷。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 解析: 6.宇文泰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魏大臣。代郡武川鲜卑人。参加过鲜于惰礼起义,后投贺拔岳,镇压关陇人民起义。贺拔岳死后被拥立为主帅,迎魏孝武帝,定都长安,建立西魏。后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帝,以丞相、尚书令、大冢宰专朝政。重用汉族士人整顿吏治,兴办屯田,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又攻取了益州、江陵等地,扶植后梁,为建立北周王朝打下了基础。) 解析: 7.《史通》 (分数:2.00)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及教学应对之道_以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为例

!" 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描述差异之根源 及教学应对之道 ———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史 平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浙江嘉兴!$%&&&’ 李德藻先生的《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比较》 ($) 一文,抓住“对西周分封制描述的差异”“关于皇帝制度描述的差异”“关于‘君’‘相’关系描述的差异”作了比较。这种案例分析确能给人较大启发,尤其 是提出“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抛弃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使用 任何一种教科书都要有自己的教学处理”($) ,这是很有价 值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先生没有对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探讨应当是更有意义的,它至少可以为新课程实施者提供应对之思路。由于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依据均是新课标, 不妨先把新课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表述实录如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上述文本,是编写教科书相关章节的指导思想,问题在于,教材编者可以有不同解读,由此高中历史教师们不得不面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陈述明显不同、甚至观点迥异的教科书。 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而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过哪些主要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新课标并没有给出明确结论,这就既给新教科书的编写者以很大的自由,也给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留下了较大的争议空间。四种版本的主编者学术观点不同,对新课标的解读也就不同。各自编成的教科书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及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这一重大问题的描述也就出现了明显差异。 人民版与岳麓版对新课标的解读结论大体相同,换 言之,其主要学术观点是一致的,因而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描述也大体相同:完全回避了 “五种社会形态说”,不再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加以叙述。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 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不少学者“日益重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研究历史。……这一趋势在高等教育中已蔚 然成风”(*) 。如在上个世纪+&年代中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司决定组织编写两部新的中国通史教材,其中北京 大学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主编的五卷本 《中国通史教程》正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两部高校教材均没有沿用“五种社会形态说”,而是根据中国文明演进所特有的历程作出了新的划分(!)。张教授曾明确指出:“一部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具体来说,这是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进 历史。”(%)对中学历史教育而言,更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种趋势不但已在开始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 会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得以体现,而且也开始在高考的文综测试中得到体现,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撰写的对*&&%年高考文综试卷 的评价报告明确指出, “*&&%年历史试题凸现了这一特点(指从文明演进角度来研究历史———笔者注)”(*) 。 【收稿日期】*&&,-&"-*, (关键词)四种教科书,描述差异根源,新课程实施,应对建议(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历史教学123456789:;<2=>总第0$%期?@A B5C 0$% *&&,年+期B5C +D *&&,关注新课改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品文档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1 中国,她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从古至今,中国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虽然旧中国已过,但那些震撼中国的历史,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无法忘记。 ——题记 《中国通史》这一本书,生动描写了旧中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就来说说清朝,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大清这200多年的统治中,也发生过许多大事。 旧中国过去了,新中国到来了,但是这新中国的一切,还是和历史有着大关系。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周末,我吃完晚饭,就去公园散步了。 在公园里,我边走边想:为什么会有新中国,为什么抗日会胜利?而清朝为什么会覆灭?我走着走着,在一棵树旁停了下来,并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会有新中国?那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了;为什么抗日会胜利?那是因为我国有许多有气节、宁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为什么会覆灭?那都是因为中国的黑历史,实在黑得可怕!” 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变以前的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虽然只讲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后的《中国通史》中,我们一定能发现会有更多的人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2 这几天我读了《中国通史》,这本书是由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编著的。在这本书中,吕思勉先生以丰富的史实记录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期间的中华泱泱大国史,笔力酣畅,气势磅礴。认真拜读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有了许多感触。 这部《吕著中国通史》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它对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当时作者编写此书,不仅是为了大学教学上的需要,还有个明显的目标,就是想从中总结出一些历史的经验,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行动。他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这本书详细的解读了中国历史的点点滴滴。在书中,我认识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拯救黎民,开创夏朝,统一中国,是夏后氏族人的骄傲;战功赫赫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英勇善战,以一抵百,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打得匈奴闻风丧胆,解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直言敢谏的魏征,他不畏强权,敢于当众挑战权威,是唐

中国通史(2)答案重点

试卷代号:5132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国通史(2)》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 2011.07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林则徐《四洲志》 2、《北京条约》 3、曾国藩、内军械所 4、军用、民用 5、蒸汽、化学鉴原 6、左宗棠、伊犁 7、京师大学堂 8、东南互保 9、科举制10、《青年杂志〉11、国民党一大12、中央13、整风运动14、15、定息16、七千人大会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B 3、C 4、B 5、D 6、D 7 、B 8、B 9、B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冬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改革设想。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和希望摆脱封建剥削压迫,平等与温饱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又因其绝对平均主义的主张,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2、1861年,由清政府设立,全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管理向外国购买军火、船舰、机器,以及海关税收、聘用洋员、派遣留学生等一切活动。它实际上成了位于六部之上的行政机构,地位和作用不在军机处之下。此后清政府通过总理衙门加紧了与西方列强的联系,而西方列强通过这一机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3、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改明年为洪宪元年,准备于元旦登基。其行径遭全国人民反对。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武装反袁,恒影响不大。年底,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护国战争爆发。在人民支持下,护国军节节胜利,各省纷纷独立。日本等国为维护其在华权益,劝袁暂缓称帝。袁的亲信也对袁离心离德。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袁被迫取消帝制,仍为大总统。1916年6月,袁病死。护国运动未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但粉碎了袁的复辟帝制,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4、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赴西安,他强令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全部开赴陕北前线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反复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蒋介石拒绝。12月12日,张、杨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郊外的华清池拘捕了蒋介石。接着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释放一切政治犯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政治形势及其错综复杂。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应张、杨的请求,派周恩来率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斗争以及宋子文等人劝说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25日,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作用。 5、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主要骨干大都是同盟会员,柳亚子是其中杰出代表。1923年解体。 6、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星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各解放区迅速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土改运动高潮。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1874年日本出兵进攻台湾,中日签订《北京专约》; 1875年马加莉率英国武装探路队入侵云南;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 1886年英军进攻西藏隆吐山; 1865年阿古柏进攻新疆;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入新疆,到1878年受复兴将大部分领土,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1884年清政府间新疆省。 2、《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一)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五)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运销内地时,只纳进口税,免征各项杂税。 《马关条约》为日本吞并朝鲜,进而入侵中国创造了条件。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大大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信号。2亿两白银的赔款,是清政府极为沉重的负担。为了偿付巨额赔款,清政府除了加紧压榨百姓外,还开始大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外债,从而在政治上、经济上更加依附于列强。4个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列强得以深入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直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允许日本在化投资设厂,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提供了条约依据,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序大大加深了,标志着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提议,制定了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和左倾的错误。” 五、论述题(共16分) 从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民用企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交通运输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漠河金矿和汉阳铁厂。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都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购买新式机器,雇佣工人从事生产劳动,产品主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因而,它们与军事工业不同,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都由洋务派倡办,由他们所委派的代表以总办、会办等名义把持经营管理大权,产品往往首先满足官府或军事工业的需要,因而,它们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内部充满着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也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它们毕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微薄的基础,对中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们在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方面,也收到了某些积极的效果。

新版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由于篇幅较长,还望各位同学能够耐心看完,在结尾处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15)中国通史 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第5版),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国近代史》,李侃等,中华书局,1994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中国史简编·古代卷》,安作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先说英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环节:单词和真题。 关于单词 单词一定要会,不用着急做题,先将单词掌握牢,背单词的方式有很多,我除了用乱序单词,我还偏好使用手机软件,背单词软件有很多,你们挑你们用的最喜欢的就好,我这里就不做分享了。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是最直观刺激的就是文字信息,所以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讲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利用重复,将这个文字信息与我们大脑之间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这样我们提取的速度也就会达到最快。 都说考研有很多生僻词义,其实不是的,很多都是书面语言常见意思,只是我们不熟悉书面语言而已。比如casualty表示伤亡,我们口语常见是casual 随意的。这种能力一定不是背单词搞出来的,而且需要扎扎实实坐下来读书。 关于阅读 第一次我阅读很差,对答案错了一大半。这次我阅读是满分。如何做到?我非常认同老钟的观点,不要再管命题人,不论谁命题,不论什么题型,都是围绕着你有没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题型的存在只是从不同侧面考察这一点。只有回到阅读本身,才会真的恍然大悟,而不是被定位的思想牵着盲人摸象。我算明白了为什么考研这么重视阅读,当你真的学会了读学术文章,你才会体会到一个研究者的乐趣。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概讲(二轮复习必备)

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坐标 通史综述 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史实要点]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 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2.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 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 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上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 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解题探究] (2013·江苏高考,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解题思路] 审材料材料大意是推崇、强调家庭成员间“孝悌”、“伦理等级观念”。

四川大学650中国通史考研历年真题及解析

四川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650中国通史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Hongxiu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zj.com/doc/1c15717727.html,

【资料说明】 《中国通史专业历年真题解析(专业课)》系四川大学优秀历史学考研辅导团队集体编撰的“历年考研真题解析系列资料”之一。 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首先说明一下,四川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近十几年来的情况如下:2007年以前是学校自主命题,2007年至2012年属于全国统考,2013年又重新开始学校自主命题。本资料节选2000年—2006年、2013年的考研真题并加以相关详细解析。由于统考部分试题及解析在网上便于查找,本资料就不再赘述。想了解的同学可自行在网上查阅。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大家都知道,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开始统考后的第一年自主命题,看过今年试题的同学一开始都会感觉题量比较大并且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就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认真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川大试题还是很侧重于基础的,70%的题目可以在课本上找到部分答案,而且部分题目还可以找到07年统考前,川大自主命题的一些影子。这不同于一些学校的试题,比如北京大学,理论性很强,说不会答,一点也答不上来。川大的试题,不管你复习的怎么样,一般都能答上一点,至于能答到什么程度,则因人而异。 其实,“试题很基础”----“试题很简单”----“能得高分”根本不是一回事。试题很基础,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大家不要被试题表象所迷惑。很多学生考完,感觉超好,可成绩出来却很低,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把考的基础当成考的简单。其实这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全真教,招式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剑走偏锋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内功是不会成为大师的。我们只能说命题的风格是侧重考察基础的知识,但是,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2.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从今年试题来看,川大的题目基本都是

新版青岛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 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 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青岛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6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1.《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2.《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3.《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一.词汇 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 二.阅读理解 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但考研英语还不止于此,它还要求就是我在最开始提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是要查阅很多文献的,很多甚至是国外文献,这就要求我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 2020学年普通高中高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本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尽管三言两语,可内容丰富,是浓缩的历史精华片断。“三请诸葛亮”“三 顾茅庐”记述的是三国时代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通过民众阅读《三国演义》等 小说渐次世俗化,经过民众“添油加醋”式的加工清理,点化成了不一定与历史真实完全相符的历史记忆。 又比如“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你去查正史《三国志》,没有这种说法。你去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没有这种说法。它的出典何在?这就是民众凭借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它最初一定是流行于民众口耳的 口头文学,后来才被小说家写进《孽海花》第二十九回中的。“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等 大量的成语都出自这样的民间历史记忆。 成语中寄寓着民众的憎爱情感。现在我们常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表达对那些爱做 小动作、自作聪明、实则蠢笨的家伙的复视和愤恨情结。这个成语中的“路人”就是指百姓。有些人好要 小花招,可是,这些小花招连“路人”都骗不了,瞒不过,你还想怎样?不要看“路人”地位低微,但他们 有智慧,能识破自以为聪明的人的“司马昭之心”。 成语是大众的借鉴标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足以引以为镜。“殷 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的就是殷要以夏的覆亡为镜,周要以殷亡为镜。成语让更多的人拿起历史这面 镜子,照一照“古往”,也照一照“今来”;照一照自我,也照照他人和社会。 成语中既然有历史记忆、憎爱情感、借鉴标尺,那么,如果我们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语编排和串 连起来,那岂不就是一部鲜活而富于民众气息的“中国通史”吗?我们读着、写着、想着,产生了一种感悟:民众口口相传的中国成语中,竟然蕴含着一部中国通史。于是,多年前,我们就开始酝酿撰写《成语里的 中国通史》。 在《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一书的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打破王朝体系。王朝体系是一种客观存 在,可以说,它是历史的一种时空框架,把王朝体系打破了,历史的时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历史就会乱 成一锅粥。我们是用王朝体系去框架成语,从而使成语更富有时空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注重成语的语源 发掘及该成语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的介绍。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一成语,那是武王克殷经过 深思熟虑提出来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当时的确需要和平。注重成语的历史真实性。每引述一句成语,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 图5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 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32.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 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