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龟甲

龟甲

龟甲
龟甲

龟甲(《本经》)

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原动物为半水栖爬行动物,喜栖息于温度高、水浅、水草较多的静水区域,食性广,喜群居,耐饥饿,有冬眠习性。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肾、心经。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临床用名有龟甲、醋龟甲。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治漏下赤白,破徵瘕,亥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名医别录》:味甘,有毒。主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久服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药性论》:无毒。烧灰,治小儿头疮不燥。血,治脱肛。灰亦治脱肛……龟甲,臣,味甘,平,有小毒。主百邪鬼魅,治妇人带下,除腹内血积聚伏坚相引结痛。

《日华子本草》:臣,平,无毒。主五藏邪气,杀百虫毒,消百药毒,续人筋骨。

《开宝本草》:味咸、甘,平,有毒。疗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而有水,阴中阳也。大有补阴之功,而《本草》不言,惜哉!其补阴之功力猛而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其能补阴者,盖龟乃阴中至阴之物,禀北方之气而生,故能补阴,治阴血不足。止血,治四肢无力。酥酒猪脂皆可炙用。龟以其灵于物,方家故用以补心,然甚有验。

《本草纲目》: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乃物理之去微,神工之能事。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自可心解矣。

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

《本草经疏》: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禀金水之气,故味咸而甘,气平,其性神灵能变化。凡入药,勿令中湿,中湿则遂其变化之性而成癥瘕于腹中,故言有毒也。气味俱阴,入足少阴经。方家多入补心药用,以心藏神,而龟性有神,借其气以相通,且得水火既济之义,实非补心之正药也。其主骨中寒热,及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阂疟者,皆阴虚而邪热为病。经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痹四肢重弱,亦肾阴虚而邪气易犯,肾主骨,肾虚则小儿囟门不合,肾为五脏阴中之阴,阴虚则火热偏至,而为惊恚气、心腹痛,此药补肾家之真阴,则火气自降而寒热邪气俱除矣。益阴除热软坚,故主漏下赤白,癥瘕,五痔,阴蚀阴疮,及小儿头疮也。经曰:邪热不杀谷。热去故令人能食,能食则脾胃得所养而能思,思作睿,故资智。久服益气轻身不饥者,除热益阴之功也。

按:龟、鳖二甲,《本经》所主大略相似。今人有喜用鳖甲,恶用龟甲者;有喜用龟甲,恶用鳖甲者,皆一偏之见也。二者咸至阴之性,鳖甲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通心入肾以滋阴。第鳖甲无毒可多用,龟甲非千年自死者,则有毒,故方书所有曰败龟板者,取其长年则得阴气多,故有益阴之功用耳。若今新剖之甲,断乎有毒,不宜频使用者,不可不详辨也。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凡入药,须研极细,不尔,留滞肠胃能变癥瘕也。

《本草蒙筌》:味咸、甘,气平。有毒。一云属金,有水,阴中阳也。无毒。恶沙参。专补阴衰,借性气引达诸药;善滋肾损,仗功力复足真元。漏下崩带并驱,癥瘕痎疟咸却。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者殊功,腰背酸痛,及手足重弱难举者易效。治小儿额门不合,

理女子湿痒阴疮。逐瘀血积凝,续筋骨断绝。因其性灵于物,方家多用补心。久服轻身,益气资智。

《本草乘雅》:龟运任脉,而脉通于首,非肠也,会督脉于巅,交督脉于尾闾耳。如鹿会任脉于尾闾,交任脉于巅耳。故以督会任者,阳外而阴内,以任会督者,阳内而阴外。信夫龟形象离,而神在坎也。漏下症瘕,五痔阴蚀,任之为病也,即坎失刚中用,离失虚中体耳。阂疟,则经脉纵横,致任督不能维持于经脉,湿痹四肢重弱,则经脉缓解,致经脉不能依循于任督,小儿囟不合,此任不会督于巅,龟盖以骨为表,囟合固宜。

《药性解》:龟甲,味咸甘,性平,有毒,入心、肝、脾三经。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癥瘕疟疾、五痔阴蚀、四肢重弱、血麻痹风疾、产前后痢疾、惊恚气心腹痛、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女子赤白漏下及阴痒,逐瘀血,续筋骨,催生益智。自败者更佳。

按:龟甲禀壬癸之气而生,其补阴也甚捷。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故并入之。骨蒸云云等症,靡非阴虚所致,用此主之,不亦宜哉。

《药鉴》:气平,味咸甘,无毒,阴之阴也。此剂禀北方阴气而生,为阴中至阴之物,大能补阴,而治阴血不足,是以下焦滋补丸药多用为君。虽曰补阴,又能补心。其阴虚发热,骨蒸骨痿,皆当用之。东垣以为强阴治崩,《补遗》以为去瘀血,何哉?盖由阴强而气血调和,则瘀血自去也,总是一意。又能理小儿囟门不合,又治女子湿痒阴疮。

《景岳全书》:味微甘微咸,性微寒,阴也。能治痰疟,破癥坚,祛湿痹伤寒劳役,骨中寒热,消五痔阴蚀诸疮。下甲能补阴血,清阴火,续筋骨,退劳热,疗腰脚酸痛,去瘀血,止血痢漏下赤白,利产难,消痈毒。烧灰可傅小儿头疮难燥,妇人阴疮,臁疮,亦治脱肛。龟板膏功能亦同龟板,而性味浓厚,尤属纯阴。能退孤阳阴虚劳热,阴火上炎。吐血衄血,肺热咳喘,消渴烦扰,热汗惊悸,谵妄狂躁之要药。然性禀阴寒,善消阳气,凡阳虚假热,及脾胃命门虚寒等证,皆切忌之,毋混用也。若误用,久之则必致败脾妨食之患。

《本草备要》:补阴益血。

甘平至阴,属金与水,补心益肾,滋阴资智。性灵故资智,通心益肾以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腰脚酸痛,久泻久痢,能益大肠。久嗽咳疟,老疟也。或经数年,中有痞块,名疟母。癥瘕崩漏,五痔产难,为末酒服,或加芎归煅发。阴虚血弱之证。益阴清热,故治之。时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精、补肾、补血,以养阴也;鹿首常还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昂按:《本草》有鹿胶而不及龟胶,然板不如胶,诚良药也。合鹿胶,一阴一阳,名龟鹿二仙膏。大者良,上下甲皆可用。酥炙或酒炙、醋炙、猪脂炙,煅炙用。自死败龟尤良,得阴气更全也。恶人参。

《本经逢原》:龟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专行任脉,上通心气,下通肾经,故能补阴治血治劳。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寒凉损胃,惟龟版炙灰则益大肠,止泄泻,故漏下赤白,亦能疗之。其治小儿囟不合,专取滋水坚骨之功,皆龟之所主。其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重着,皆秦龟之功用,以能入脾经,治风湿也。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腹,以补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养阳气。观龟版所主之病,皆属阴虚精弱,腰脚酸痿,可心解矣。烧灰酒服,治痘疮。又合鹿角灰等分,入四物汤服,治血崩。炙末酒服,主风痹脚弱。烧灰敷小儿头疮,妇人阴疮。鳝鱼血调涂流水湿疮。但胃虚少食,大便不实,及妊娠禁用,以其无阳生之力耳。胆汁苦寒,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汁点之良。溺滴耳治聋,点舌下治大人中风舌 疒〖KG-*3/4〗〖HT6”SS〗音,小儿惊风不语,摩胸背治龟胸龟背。欲取其溺,以猪鬃刺其鼻即出。

《本草崇原》: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龟形象离,其神在坎,首入于腹,肠属于

首,是阳气下归于阴,复通阴气上行之药也。主治漏下赤白者,通阴气而上行也。破癥瘕者,介虫属金,能攻坚也。痎疟,阴疟也。阳气归阴,则阴寒之气自除,故治 疟。五痔、阴蚀者,五痔溃烂缺伤,如阴虫之蚀也。阴入于阴,则阴虫自散。肠属于首,则下者能举,故五痔阴蚀可治也。湿遇肢重弱者,因湿成痹,以致四肢重弱。龟居水中,性能胜湿,甲属甲胄,质主坚强,故湿痹而四肢之重弱可治也。小儿囟不合者,先天缺陷,肾气不充也。龟藏神于阴,复使阴出于阳,故能合囟。《本经》只说龟甲,后人以甲熬胶,功用相同,其质稍滞。甲性坚劲,胶性柔润,学者以意会之,而分用焉,可也。

《本草求真》:[批]滋肾通心。

龟版专入肾,兼入心。甘咸微寒,禀北方之气而生,乃阴中至阴之物。入足少阴肾经,兼龟性有神,故能入心以通肾。远志补火以通心阳,龟版补水以通心阴。凡心虚血弱而见劳热骨蒸,蒸及于骨,必得至阴骨药以治。腰脚酸疼,老疟痞块,老疟必有痞块。癥瘕、崩漏、泻痢、五漏、难产,小儿囟门不合等症,骨症必藉骨理。服此皆能见效。时珍云:龟鹿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任脉行腹。故取其腹以通心补肾补血,皆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督脉行背。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养阳也。龟性治与鳖甲相类,但鳖甲色青应木,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色黑应水,通心入肾以滋阴。然皆至阴大寒,多用必伤脾土。

《得配本草》:恶沙参。

甘,平、微咸。入足少阴经血分。通血脉,疗蒸热。治腰脚血结,及疟邪成痞。

得妇人头发、芎、归,治难产;得枳壳,开产门。配杜仲,止泻痢;配鳖版烧研,治人咬伤疮。

阴虚燥热者禁用。

血虚滞于经络,得此可解。其结邪气郁于隧道,得此可通其塞。开骨节,辟阴窍,是其所能。如谓滋阴补血,则未之有得。

《本草经解》: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复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北方之神,介虫之长,性复无毒,秉阴寒之性也,入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脾统血,脾血不统,则漏下赤白,其主之者,味甘益脾也。疟而至于有症瘕,湿热之邪,已聚结阴分矣。龟甲阴寒,可以清热;气平,可以利湿,所以主之也。

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主阴户,性寒可去热,气平可消湿,所以主之也。脾主四肢,湿盛则重弱,龟甲味甘益脾,气平去湿,湿行,四肢健也。

肾主骨,小儿肾虚,则囟骨不合,其主之者,补肾阴也。

《神农本草经读》:龟甲,诸家俱说大补真水,为湿阴第一神品。而自余视力,亦不尽然,大抵介虫属阴,皆能除热;生于水中,皆能利湿;其甲属金,能攻坚,此外无他长。

《本经》云:“主治漏下赤白”者,以湿热为病,热胜于湿,则漏下赤色,湿胜于热,则漏下白色,龟甲专除湿热,故能治之也。

破症瘕者,其甲属金,金能攻坚也,阂疟,老疟也,疟久不愈,温热之邪,痼结阴分,唯龟甲能入阴分而攻之也。

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主二阴,龟甲性寒以除其热,气平以消除湿也。

脾主四肢,因湿成痹,以致重弱,龟居水中,性能胜湿;甲属甲胄,质主坚强,故能健其四肢也。

小儿囟骨不合,肾虚之病,龟甲主骨,故能合之也。

《本经疏证》:水族离水则僵,陵虫没水辄毙。惟龟常湛于水可生,终令居陵亦生,此所以能治水之病人,亦能治火之病人,并能治水火相啮而病人也。轻狡者迟重则殆,迟重者

不能轻狡,惟龟背腹自迟重,首尾四支自轻狡,此所以能治中病应外,外病应中,并能治中外有病而不相谋也。衷甲者以其坚为蔽,以其里为卫,惟龟虽有甲,而纵横成理,片片可而上下紧里,无稍罅隙,此所以能治当开不开之病,当阖不阖之病,并能治开阖参争之病也。漏下〖BF〗赤白,小儿囟不合非不阖乎? NFDE3 瘕非不开乎?阂疟非开阖之参争乎?五痔阴蚀非水火之相啮乎?湿痹四支重弱,非中外病之相应乎?此本经之所胪也。若别录之所增骨中寒热,伤寒劳复,肌体寒热欲死惊恚气心腹痛不能久立,犹中外之相应矣。头疮难燥,女子阴疮犹水火之相啮矣。虽然,举本经别录所列之证,均可不别其因尽用龟甲治之欤,则非矣。夫龟生理之异,在乎无间水火,而人之一身,无不以水火为枢机,诸证者能审明水火之参差进退以为患,则又何不可知其所主之病之别耶?盖气张而体不随之开者,此能助之开;气翕而体不随之阖者,此能助之阖。火无水养而亡命奔迸者,得此能使水存于中而招火外归;水为火格而延缘游溢者,得此能使火熄于外而引水内济。以至水停关节,而火之途径难通,火燔骨干,而水之滋溉难及,均藉此以交互耸动之,曰龟甲善滋阴,亦浅视龟甲甚矣。

《本草新编》:龟甲,味咸、甘,气平,有毒,阴中阳也。专补阴衰,善滋肾损,复足真元,漏下崩带并驱,癥瘕阂疟咸却,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者殊功,腰背酸疼、及手足重弱难举者易效,治小儿囱门不合,理女子湿痒阴疮,逐瘀血积凝,续筋骨断绝,补心轻身,益气资智。

或谓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神灵变化,凡入药中,勿令中湿,则遂其变化之性,而成癥瘕于腹中。先生制龟之方,乃用水煮,万一生瘕,奈何?曰:用滚水煮熟,安能作崇,况又用桑柴以制之乎。然而用龟以补阴者,正取其有神也,盖方中多是补心之药。夫心藏神,而龟性有神,借其气以相通,心肾两接,水火有既济之妙也。

《本草分经》:咸,寒,至阴。通心入肾,补阴清热,治一切阴虚血弱之症。能通任脉。

《本草思辨录》:水族离水侧僵,陆虫没水辄毙。惟龟常湛于水固生,终令居陆亦生,所以能治水火相啮之病。轻狡者迟重则殆,迟重者不能轻狡。惟色腹背自迟重。首尾四肢自轻狡,所以能治中外不相应之病。衷甲者,以其坚为蔽,以其裹为卫,惟龟虽有甲,而少罅隙,所以能治当开不开,当阖不阖、并开阖参争之病。漏下赤白、小儿囟不合,非不阖乎?癥瘕非不开乎?疟非开阖之参争乎?五痔、阴蚀、小儿头疮难燥,非水火之相啮乎?湿痹四肢重弱,非中外之不相应乎?盖人之一身,无不以水火为枢机。水与火相违,则气张而体不随之张,气翕而体不随之翕,此能助之张助之翕。火无水养者,此能滋其水。水为火格者,此能熄其火。以至水停幽隐而火之途径难通,火善萌动而水之滋溉不及,均藉此以增损维系之。此邹氏之论,自来注家无此精当,为略更数字而存之。

龟甲所治之水,非流动之水;所治之火,非披猖之火。邹氏所论之水火,正须善会。张氏云:龟甲能引阳气下归,复通阳气上行。可与邹说并参。惟阴阳以理言,水火以证言耳。

凡人静则明生,龟居四灵之一而静镇不扰,故能收摄嚣浮而灵明自浚。诸家谓为滋阴,原非不是,要不知《别录》资智二字品题之妙。

【现代药理研究】

1. 龟甲有滋阴作用,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2. 龟甲对甲亢有显著疗效。

3. 龟甲能增加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4. 龟甲具有防止环磷酰胺所致巨细胞减少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毒副反应有一定的保护或减轻作用。

30种药用价值的的植物

1、白兰花 科属:木兰科含笑属 特征 树皮灰白,幼枝常绿,叶片长圆,单叶互生,青绿色,革质有光泽,长椭圆形。,其花蕾好像毛笔的笔头,瓣有8枚,白如皑雪,生于叶腋之间。花白色或略带黄色,花瓣肥厚,长披针形,有浓香,花期长, 生物习性 白兰花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爱高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白兰花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 作用: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虚劳久咳、前列腺炎等效果极佳。不仅白兰花提取物能够药用,整个花也可以直接入药。 2、广玉兰 科属:木兰科木兰属 特征 属常绿乔木,树姿端整。叶厚革质,倒卵状长椭圆形,表面深绿有光泽,背面密被锈色绒毛。5--6月开大型白花,10月果成熟。 生长习性 广玉兰属亚热带树种,我国长江流域生长良好。树阴性,较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之地,故在河岸、湖滨发育良好,具有较强的抗毒能力。对有害气体抗性强,阳生植物。

作用 花含芳香油和木兰花碱,可制鲜花浸膏;叶供药用,治高血压。 3、牡丹 科属:芍药科芍药属 特征: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 生长习性: 为深根性落叶灌木花卉,性喜阳光,耐寒,爱凉爽环境而忌高温闷热,适宜干事儿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作用 根皮咽炎引起的咽痒、咽干、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 4、月季 科属:蔷薇科 特征: 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与攀援状。常绿或落叶灌木,直立,茎为棕色有一点绿,具有钩刺或无刺,但也有几乎无刺的。小枝绿色,叶为墨绿色,多数羽状复叶,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具尖齿,叶缘有锯齿,两面无毛,光滑;托叶

树头发的药用价值树头发的副作用

树头发的药用价值_树头发的副作用 文章目录*一、树头发的药用价值*二、树头发的副作用*三、树头发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树头发的药用价值【性味归经】苦、涩,凉。 【功能主治】止咳止痛,接骨消肿。用于肺结核;外用治骨折。 【用法用量】 0.5-1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树头发的副作用孕妇忌服。 树头发的医学记载及附方【书籍记载】 1、《中药大辞典》:树头发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珊瑚菌科植物黑龙须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物体细丝状,黑色。担子果丛生,质韧,基部细圆柱形,向上渐细,分枝极多,小枝细长线形,干后象人头发状。担子上有2~4个小柄。孢子无色,光滑。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区,附生于黄栎树皮裂缝中或悬挂在枯树枝上。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接筋,接骨,润肺止咳,补气。治骨折,肺结核。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包敷。内服:研末,0.5~1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2、《中华本草》:树头发 别名:银头发、黑龙须、黑龙须菌、黑头发。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菌科真菌钻顶羽瑚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ula umbrinella Bre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子实体丛生或簇生。软革质,黑色,基部细圆柱形, 丛生或离生,向上渐细并立即分枝,双叉状分枝,分枝极多,小枝 细长线形,顶端钻形,光滑,干后似人的头发。担子上有2-4个小柄。孢子拟纹锤形至近船形,光滑,无色,(12-16)μm×(6-7)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区,附生于黄栎树皮裂缝中或悬挂在柏树枝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苦;凉;寒;有小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止咳;续筋接骨。主骨折;跌扑肿痛;肺结核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敷。

牛奶树的功效与作用

牛奶树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本质就是治标也治本,比起西药来中药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药牛奶树也是同样如此的,下面就来介绍下中药牛奶树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牛奶子(《广州植物志》),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 为桑科植物 ★ 对叶榕 的 ★ 根、皮、叶

。全年可采。根洗净晒干,皮除去外皮,取二层皮;叶刷去毛用。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叶革质,常对生;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尖,全缘或具不规则细锯齿,或仅顶鄙具锯齿,两面均祖糙,上面疏被稀刚毛,下面密被粗毛;叶柄长1~4.5厘米;托叶阔披针形,长1.5厘米。早落,花托(隐头花序)聚生于老树干,或由树干发出的无叶枝条,扁球形或陀螺形,直径1.5~3厘米,成熟时黄色,具柄,被粗毛,中部以下常具数枚苞片,基部苞片3;雄花、瘿花生花托口部,雄花被3,雄蕊1;瘿花及雌花无花被。小坚果,骨质。花期6~7月(广西)。 【生境分布】 生长于平原、丘陵、山谷和溪边。分布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凉。" 【功能主治】 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以上就是对中药牛奶树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食用,一段时间后相信会有所改善,确实是一个不错之选。

松树的药用价值

松树的药用价值 常见病症的民间传统松树疗法 高血压将50支松针洗干净,切成长度1厘米左右,装入罐中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每日3~4次。或用50支松针于研钵中,加水两小杯,研磨成汁液,分3份,早、中、晚空腹饮。 心肌梗塞取嫩松针50支置于研钵中,加水磨成泥,再以纱布过滤出松汁分3份,早、中、晚分别空腹饮用。 心功能不全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随时嚼食嫩松针。 脑溢血中风取雌株松针、棕榈、大豆各20克,煎煮后服用,额头出汗更好。如果是吞咽不灵活,可将雌松的叶子切细,加酒煎煮饮用,建议用30度以上的酒。每次适量。若为预防中风,可每日嚼食松针。动脉硬化每天取50支松针,以水洗净,放入口中咀嚼或取松针煎煮浓汤喝。每餐前后可喝1~2小杯松针酒。 预防脑梗塞将松针、棕榈、大豆一起煎煮服用,或者嚼食松针。每天喝一些松针汁,可净化血液,预防脑梗塞,饮用松针酒也有同样效果。 哮喘过敏性哮喘,取阴干的雌松针,每日煎服20克。亦可将松针的新芽烤焙后碾末,涂在口腔咽喉部。支气管哮喘,可煎煮鲜、干松针当茶饮用。 中风口邪(斜) 将松树嫩叶500克捣成汁,放1000毫升酒中浸两天后,再放在火旁加温8~12小时,初服5毫升,逐渐每餐10毫升。 风热牙痛取油松节如枣大一块,切碎,加胡椒7粒,浸于热酒中,乘热再加焙过的白矾少许,用以口含漱口,数次后即能见效。又:用松节100克,槐白皮、地骨皮各50克,煎汤漱口,热嗽冷吐。 虫牙痛将松脂放在滚水中泡化,嗽口。或在口中嚼食松针数枚,疼痛会得到很快缓解。牙痛时可在蛀牙的牙缝中塞些许松脂。 牙龈肿痛用松针50克、精盐5克、酒100毫升、水500毫升,共煎含嗽。 牙周病在500毫升水中加入松针30克,煎煮剩一半,待其温,以消毒脱脂棉沾取汁液擦洗患部。 口腔溃疡以脱脂棉沾松针汁压于患部。 口臭常以数枚松针置于口中咀嚼。 禁声失语因说活过度而发不出声音时,可在口中咀嚼松针;也可取生松针或干燥松针煎煮,代茶饮。此法亦可治咽痛。

辣木树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功效 三

辣木树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功效三 辣木树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功效 辣木树已成为最近欧美日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新兴保健食品,它的特点是高钙、高蛋白质、高纤维和低脂质,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及饮食品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神奇植物。人类的身体健康靠人身体正常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维持健康身体,缺乏人体所需元素及物质,就会降低免疫力和反抗力,人身体缺乏任何一种元素,则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也就必然失去作用,各种疾病问题随之而来。下面列举的矿物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影响:在传统使用辣木树进行治疗国家中,在原产地印度北部和非洲的居民都知道利用辣木树作为营养补充品和治疗一些疾病,辣木根的根、皮、叶、花、果、种子、树胶等均可药用,可称为印度、非洲等国家或地区治病、保健之宝。根有利湿、健脾之效,治食欲不振、石淋。根或根皮有驱风、消炎、健胃、利尿之效。治头痛、眩晕、哮喘、口腔炎、咽喉炎、胃气胀、胃肠痉挛、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坏血病、脚气病、皮肤病、腕疡及各种癌症。叶为妇科药,治子宫妇炎、赤白带、淋病、梅毒。叶有除湿、祛寒、、利尿、消肿之效。荚果有利湿、健脾胃之效。治肝病、关节疼痛、手脚麻痹。种子治肝脾肿大,树胶治齿骨疽、耳痛。对辣木树的成分和药理研究,辣木树根及木材含生物碱、皂素,内含辣木树素。叶及幼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种

子含油脂,内含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甘油酸。辣木树尚含丰富营养品成份,辣木树籽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钾等。辣木树含一种称为“辣木树素”的抗生素,对于格兰氏阳性菌具有抗生作用。另含辣木树素对于多种致病菌均有抗菌作用。种子提炼之辣木油,对于格兰氏阳性和阴性,草分枝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根及种子油具有刺激性引赤发泡作用。叶汗有催叶作用。根据印度森林部所出版的“印度药用植物百科全书”的记载,在印度各种医药派别中,种子以外的各个部位具有催欲、止痉挛、驱蠕虫、消炎、兴奋、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利尿、预防结石驱除肠内寄生虫、祛风和帮助消化的作用。辣木树的各个部位也用于治疗中风、苦闷、颜面神经麻痹、肠绞痛、尿道结石、糖尿病、癫痫、歇斯底里、痛风、腰痛、风湿病、皮肤病、脾脏和肝脏肿大以及肿瘤、溃疡、动物咬伤和眼疾。辣木树叶的铁含量高,在菲律宾用于治疗贫血症,并有《妈妈的好朋友》(菲律宾语称《malunggay》)的美称。马拉威人认为长期食用辣木树叶还有促进排卵的功效,常吃辣木树叶的妇女和 牛都比较会生双胞胎,这个功效还有待严谨的科学分析来证实(malawi Agroforestry Wxtension Project:Marketing Enterprise Program-Main Peport, Publication NO.47,July 2002)。辣木树花气味芳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在海地,辣木树花茶用于治感冒。花含有高量的钙和钾,在印度用为保健食品,据说对视力很有帮助。印度人认为花和牛乳共煮后

桫椤树药用价值有哪些-

桫椤树药用价值有哪些? 桫椤树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桫椤树的外观非常美观,而且味道也非常清新,桫椤树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入药,食用桫椤树可以有效改善身体风湿的症状,还可以起到清热消热止咳的功效,对人体非常好,还可以对人体起到保健的功效。 ★桫椤树药用价值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溪傍或疏林中,海拔260-1600米。桫椤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气

温在5-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可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但相对湿度要大。 该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30.5°。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等特点。土壤多为酸性。 ★形态特征 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

药用价值的树

精心整理 药用价值的树 1. 香樟树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风湿痹痛、产后无乳等症。此外,五指毛桃又是一食药同源的植物,在广东地区民间用来煲汤。 近年来,五指毛桃这一宝贵的植物资源引起了药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他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并证实补骨脂素为五指毛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 抗凝血、抑制

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3.青香木 清香木具有药用价值,它的药性:味辛香,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固齿祛口臭。 清香木的市场价也很高: 1、叶皮可入药,有消炎解毒及收敛之效,腹泻用带叶顶梢枝煎水喝,效果良好;叶晒干后碾细可作寺庙供香的原料,果实含油脂可有固齿作用。对于部分皮癣有效。 2 3,工艺品等。 4 5 6 7 能使黑色素还原脱色,还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具有综合美白效果。 清香木掉叶子一般是因为浇水不当,浇水应坚持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不要长期湿涝或 (因4. 黄连木的树皮及叶可入药,根、枝、叶、皮还可制农药。 树皮全年可采取,叶夏秋均可采收,性味苦,功能微寒,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可用来治痢疾、淋症、肿毒、牛皮癣、痔疮、风湿疮及漆疮初起等病症。并且将含黄连木树胶的组合物用到皮肤上,能使皮脂分泌得到控制,改善油的控制和皮肤的感觉,防止光亮和油腻,同时也提供抗老化效能,从而减轻皱纹和改善老化皮肤的外观与肤色,治疗光致老化皮肤,改善皮肤光泽、清洁性和美观性,是天然美容护肤品。 5.辣木树

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黄根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黄根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黄根的记载,黄根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 狗骨木、白狗骨、黑根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南山花的根。 【原形态】 南山花,灌木,高1-3m。全株无毛。小枝四棱往形,干后黄色。叶对生,薄革质;叶柄长5-10mm,上面有槽;托叶三角形,长2-3mm,先端急尖;叶片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5cm,宽2-5cm,先端渐尖,两面有光泽。伞形花序近枝顶

腋生,有花数朵至多朵;总花梗短或近无;花芳香,具花梗,花梗长15-20(-30)mm,柔弱;花萼杯状,长约3mm,檐截平;花冠筒状,长2-2.5cm,裂片5(很少4),狭披针形,广展:花药不露出。核果近球形,直径约8mm,熟时黑紫色。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中。 【性状】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常呈不规则扭曲,有分枝,或切成不规则块片,长短厚薄不一,直径0.5-4cm。表面黄棕色,具纵皱纹,有的具纵裂纹。栓皮易脱落,脱落处显赭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皮部极薄,棕黄色,木部发达,土黄色,具细密的同心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以根粗、色黄者为佳。 【药理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不同剂量(1g/100ml、1.5g/100ml、3.5g/100ml 灌流液)的黄根均能降低正常离体大鼠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冠脉流量和心率,并能削弱离体大鼠心脏对缺氧的耐受力。黄根抑制离体大鼠心脏功能的程度,随剂量递增或给药时间延长而加强,这种现象可能与黄根中含铝、锰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细胞外钙慢通道内流,使细胞内钙浓度降低,进而抑制心肌收缩力有关。 【毒性】 本品长期使用毒副反应很小。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口干,白细胞的胞核不整,胞浆中出现空泡等现象。黄根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对于硅肺并有肺心病、心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当病情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缓解时,心脏功能恢复不理想,即应考虑黄根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此时即应酌情停药或减量。 【鉴别】 1.本品新切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白色荧光。

药用价值的树

药用价值的树 1.香樟树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药名】樟木 【功能主治】祛风湿,行气血,利 关节。治心腹胀痛,脚气,痛风, 疥癣,跌打损伤。 【药名】樟木子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胃和中; 理气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 气滞腹胀;脚气 【药名】樟树叶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 杀虫。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 癣。 【药名】樟树皮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2.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为岭南常用草药,以 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的根入药,其 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补肺、利 湿舒筋之功,用于脾虚浮肿、食少 无力、肺痨咳嗽、盗汗、风湿痹痛、 产后无乳等症。此外,五指毛桃又 是一食药同源的植物,在广东地区 民间用来煲汤。 近年来,五指毛桃这一宝贵的 植物资源引起了药学工作者的高度 重视,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 其他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并证实 补骨脂素为五指毛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抑制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3.青香木 清香木具有药用价值,它的药性:味辛香,无毒。去邪恶气,温中利膈,顺气止痛,生津解渴,固齿祛口臭。

清香木的市场价也很高: 1、叶皮可入药,有消炎解毒及收敛之效,腹泻用带叶顶梢枝煎水喝,效果良好;叶晒干后碾细可作寺庙供香的原料,果实含油脂可有固齿作用。对于部分皮癣有效。 2、树皮可提取单宁,用作药物单体,化妆品及作鞣革原料。 3、木材花纹色泽美观材质硬重, 干后稳定性好。可代替进口红木制作乐器,家具,木雕, 工艺品等。 4、叶可提芳香油,民 间常用叶碾粉制“香”。 5、喂猪,是很好的饲 料。 6、园林绿化,枝叶青 翠适合作整形、庭植美化、 绿篱或盆栽。有净化空气, 驱毕蚊蝇作用。 7、美容:鲜叶捣成泥 状敷面,并可使粗大毛孔 收缩、绷紧而减少皱纹, 使皮肤显出细腻的外观。 能抑制酪氨酸酶和过氧化 氢酶的活性,也能使黑色素还原脱色,还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具有综合美白效果。 清香木掉叶子一般是因为浇水不当,浇水应坚持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不要长期湿涝或托盘长期有积水,更不可浇水只浇表皮水,一定要浇透!一般来说,浇水10秒以上至几分钟内(因盆大小、土质类别有差异)有水从底部排出即可。 4.黄连木 黄连木的树皮及叶可入药,根、枝、叶、皮还可 制农药。树皮全年可采取,叶夏秋均可采收,性味苦, 功能微寒,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可用来治痢 疾、淋症、肿毒、牛皮癣、痔疮、风湿疮及漆疮初起 等病症。并且将含黄连木树胶的组合物用到皮肤上, 能使皮脂分泌得到控制,改善油的控制和皮肤的感 觉,防止光亮和油腻,同时也提供抗老化效能,从而 减轻皱纹和改善老化皮肤的外观与肤色,治疗光致老 化皮肤,改善皮肤光泽、清洁性和美观性,是天然美 容护肤品。

树木科属及药用价值

红叶桃 科蔷薇科 属桃属 形态特征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 3-6对,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 用途园林景观等 药用价值尚不明确 落羽杉 科杉科 属落羽杉属 形态特征落羽杉是落叶乔木,在原产地高达50米,胸径可达2米;树干尖削度大,干基通常膨大,常有屈膝状的呼吸根;树皮棕色,裂成长条片脱落 用途园林景观等 药用价值尚不明确 紫薇 科千屈菜科 属紫薇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

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具4棱,略成翅状 用途园林景观等 药用价值治牙痛,湿疹肝炎等疾病。 雪松 科松科 属雪松属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30米左右,胸径可达3米;树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片;枝平展、微斜展或微下垂,基部宿存芽鳞向外反曲,小枝常下垂,一年生长枝淡灰黄色,密生短绒毛,微有白粉,二、三年生枝呈灰色、淡褐灰色或深灰色。 用途园林景观等 药用价值可治疗粉刺及油性皮疹。祛痰及化痰,治疗关节炎及风湿等症状。 西府海棠 科蔷薇科 属苹果属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2.5-5米,树枝直立性强;小枝细弱圆柱形,嫩时被短柔毛,老时脱落,紫红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

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无毛或仅边缘有绒毛,暗紫色。 用途园林景观等 药用价值可生津止渴,健脾开胃,止泻润肠 栾树 科无患子科 属栾树属 形态特征叶丛生于当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为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50厘米 用途园林景观等 药用价值清肝明目。主目赤肿痛;多泪。 龙爪槐 科豆科 属槐属 形态特征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叶轴初被疏柔毛,旋即脱净;叶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叶形状多变,有时呈卵形,叶状,有时线形或钻状,早落。 用途园林景观 药用价值龙爪槐的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

山稔根的功效与作用

山稔根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山稔根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英文名】 Downy Rosemyrtle Root, Root of Downy Rosemyrtle 【别名】 岗稔根、当梨根、刀莲头、多年片、哆呢根、多年头、哆啤子根、哆唉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

【原形态】 灌木,高1-2m。嫩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4-7m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8cm,宽1-4cm,先端圆或钝, 常微凹入,有时稍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初时有毛,以后变无毛,发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全缘;离基3出脉,直达先端且相结合。花单生,紫红色,直径2-4cm,有长梗;萼管倒卵形,长6mm, 有灰茸毛,裂片5,近圆形,长4-5mm,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1.3-2cm;雄蕊红色,多数,长7-8mm,花药纵裂;子房下位, 3室,花柱长1m,柱头扩大。浆果卵状壶形,长1.5-2cm,宽1-1.5cm,熟时紫黑色;种子多数,每室2列。花期4-5月,果期7-9月。 【化学成份】 根含酚性成分、鞣质[1]。 【鉴别】 取岗稔根、粗粉2g,加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小时,滤液。滤液作以下试验,检查酚类化合物和鞣质。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利湿止泻;被动瘀止血;益肾养血。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哎吐泻痢;胁痛划时代疸;癓瘕;痞块;崩漏;劳伤出血;跌打伤痛;风湿痹痛;血虚体弱;肾虚腰痛;膝软;尿频;白浊;浮肿;疝气;痈肿瘰疬;痔疮;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酒水各半煎,或炖肉。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谳涂。

桑树药用价值

桑树药用价值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带居多,且历史悠久。桑树的叶、枝、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桑叶 桑树养蚕 桑树养蚕 桑树的叶,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此外,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此外,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症。 桑根 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树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儿口疮和外伤出血。 桑葚 桑葚 桑葚 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农人喜欢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现代研究证实,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b1、b2、pp及c)、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及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刺激胃粘膜,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可见桑葚是食疗的佳品,且食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桑木 桑树的木材入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烧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三是老桑树木材上的结节,名桑瘿,古人认为能祛风除湿,疗风湿痹痛、老年鹤膝风等。可惜临床对桑木已鲜用。

兰花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兰花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拼音名】Lán Huā Gēn 【别名】土续断、兰根、幽兰根、山兰、香花草、兰花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建兰;寒兰;或台兰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mbidium ensifolium (L.)Sw.[Epidendrum ensifolium L.]2.Cymbidium goeringii (Reichb.f.)Reichb.f.[C.virescens Lindl.;Maxillaria goeringii Reichb.f.]3.Cymbidium faberi Rolfe4.Cymbidium kanran Makino5.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6.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var.pumilum (Rolfe)Y.S.Wu et S.C.Chen[C.pumilum Rolf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建兰,陆生植物。叶2-6枚丛生,薄革质,带形,较柔软,弯曲而下垂,长30-50cm,宽1-1.7cm,略有光泽,先端渐尖,边缘有不甚明显的钝齿。花葶直立,高20-35cm,较叶为短。通常有4-7花,最多达13朵花;花苞片在花序轴中上部者长不及1cm,最下1枚达1.5cm;花浅黄绿色,有清香气;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3cm左右,宽5-7mm,浅绿色,先端较绿,基部较淡,具5条较深色的脉;花

瓣较短,互相靠拢,色浅而有紫色斑纹;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浅黄褐色,唇盘中央具2条半月形褶片,白色,中裂片反卷,浅黄色带紫红色斑点。花期7-10月。 2.春兰,陆生植物。假鳞茎集生成丛。叶4-6枚丛生,狭带形,长20-40cm,宽6-11mm,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花葶直立,远比叶短,被4-5枚长鞘;花苞片长而宽,比子房连花梗长;花单生,少为2朵,直径4-5cm,浅黄绿色,有清香气;萼片近相等。狭长圆形,长 3.5cm左右宽6-8mm,先端急尖,中脉基部具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表,比萼片略短;唇瓣不明显3裂,比花瓣短,浅黄色带紫褐色斑点,先端反卷,唇盘中央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褶片。花期2-3月。 3.蕙兰,陆生植物。叶7-9枚丛生,直立性强,长25-80cm,宽约1cm,中下部常对褶,先端渐尖,基部关节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具明显透明的脉。花葶直立,高30-80cm,绿白色或紫褐色,被数枚长鞘;总状花序具6-12余朵花;花葶片常比子房梗短,最下面1枚较长,长达3cm;花浅黄绿色;萼片近相等,狭披针形,长3-4cm,宽6-8mm,先端锐尖;花瓣略小于萼片;唇瓣不明显3裂,短于萼片,侧裂片直立,有紫色斑点,中裂片椭圆形,上面具透明乳突状毛,边缘具缘毛,有白色带紫红色斑点,唇盘从基部至中部有2条稍弧曲的褶片。花期4-5月。 4.寒兰,陆生植物。叶3-7枚丛生,带形,直立性强,长35-70cm,宽10-17mm,先端渐尖,全缘或有时近先端具细齿,薄革质,略带光泽。花葶直立,近等于或长于叶,疏生5-10余朵花;花苞片狭披针

辣木树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功效

辣木树的药用价值和食 用功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

辣木树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功效 辣木树已成为最近欧美日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新兴保健食品,它的特点是高钙、高蛋白质、高纤维和低脂质,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及饮食品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神奇植物。人类的身体健康靠人身体正常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维持健康身体,缺乏人体所需元素及物质,就会降低免疫力和反抗力,人身体缺乏任何一种元素,则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也就必然失去作用,各种疾病问题随之而来。下面列举的矿物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影响:在传统使用辣木树进行治疗国家中,在原产地印度北部和非洲的居民都知道利用辣木树作为营养补充品和治疗一些疾病,辣木根的根、皮、叶、花、果、种子、树胶等均可药用,可称为印度、非洲等国家或地区治病、保健之宝。根有利湿、健脾之效,治食欲不振、石淋。根或根皮有驱风、消炎、健胃、利尿之效。治头痛、眩晕、哮喘、口腔炎、咽喉炎、胃气胀、胃肠痉挛、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坏血病、脚气病、皮肤病、腕疡及各种癌症。叶为妇科药,治子宫妇炎、赤白带、淋病、梅毒。叶有除湿、祛寒、、利尿、消肿之效。荚果有利湿、健脾胃之效。治肝病、关节疼痛、手脚麻痹。种子治肝脾肿大,树胶治齿骨疽、耳痛。对辣木树的成分和药理研究,辣木树根及木材含生物碱、皂素,内含辣木树素。叶及幼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种子含油脂,内含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甘油酸。辣木树尚含丰富营养品成份,辣木树籽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钾等。辣木树含一种称为“辣木树素”的抗生素,对于格兰氏阳性菌具有抗生作用。另含辣木树素对于多种致病菌均有抗菌作用。种子提炼之辣木油,对于格兰氏阳性和阴性,草分枝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根及种子油具有刺激性引赤发泡作用。叶汗有催叶作用。根据印度森林部所出版的“印度药用植物百科全书”的记载,在印度各种医药派别中,种子以外的各个部位具有催欲、止痉挛、驱蠕虫、消炎、兴奋、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利尿、预防结石驱除肠内寄生虫、祛风和帮助消化的作用。辣木树的各个部位也用于治疗中风、苦闷、颜面神经麻痹、肠绞痛、尿道结石、糖尿病、癫痫、歇斯底里、痛风、腰痛、风湿病、皮肤病、脾脏和肝脏肿大以及肿瘤、溃疡、动物咬伤和眼疾。辣木树叶的铁含量高,在菲律宾用于治疗贫血症,并有《妈妈的好朋友》(菲律宾语称《malunggay》)的美称。马拉威人认为长期食用辣木树叶还有促进排卵的功效,常吃辣木树叶的妇女和牛都比较会生双胞胎,这个功效还有待严谨的科学分析来证实(malawi Agroforestry Wxtension Project:Marketing Enterprise Program-Main Peport, Publication NO.47,July 2002)。辣木树花气味芳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在海地,辣木树花茶用于治感冒。花含有高量的钙和钾,在印度用为保健食品,据说对视力很有帮助。印度人认为花和牛乳共煮后饮用有催欲(aphedodisiac)作用。目前一般都是食用辣木籽保健功效,辣木树生长环境苛刻,品质好的辣木籽产量稀少,市面上也就只有臻吾堂辣木籽才是正宗的非洲辣木籽,根据传统使用辣木树进行保健和治疗的国家和地区经验,近年来一些国际科研机构和组织也进行一些研究和报道,现我们选择一些常见疾病辣木籽原理和医学根据:1.糖尿病在印度传统的医学体系中,用辣木树籽油治疗糖尿病。辣木树叶用于治疗高血压,在塞内加尔西非地区则用辣木树叶来治糖尿病。在塞内加尔Ziguinchor的医院治理员Siaka Goudiaby表示,他本身患有糖尿病,三年来每日定时饮用辣木籽以控制糖,不必靠药物。衣索匹Addis Ababa大

刺槐树的药用价值介绍

刺槐树的药用价值介绍 树是人类亲密的朋友。绿油油的树在美化环境、装点生活之余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我也曾听说刺槐的花是上好的蜜源刺槐蜜清香浓厚颇受人们的喜爱。不单只刺槐树有药用价值槐花也可以食用也能入药药用价值众多。也当贵如果拥有一棵刺槐树你也算得上相当不单了。刺槐树出淤泥而不染不漫不经。 刺槐又名洋槐。拉丁文名:RobiniaseudoacaciaL.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稀光滑。原生于北美洲现被广泛引种到亚洲、欧洲等地。刺槐树皮厚暗色纹裂多;树叶根部有一对1~2mm长的刺;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高。刺槐花可食用。刺槐花产的蜂蜜很甜蜂蜜产量也高。栽培变种有红花刺槐、金叶刺槐等。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止血。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毒性

误以洋槐幼芽及幼叶作副食品可因机体对洋槐过敏或烹调不当或食用过多以及食后再经日光照射等因素而发生中毒。曾报道23例中毒多发生在食后2~20天之间其表现为脸和手部浮肿局部刺疼、灼痛或胀痛发痒全身无力。解救方法:用食醋2两及蒲公英4两煎服暂时避免日光照射2~3天即可缓解。 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绿色。①花瓣破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弯曲或平直爪部细胞纵向伸长细胞外壁具明显的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形似上表皮。②花萼上表皮细胞多角形花萼基部细胞纵向伸长有时可见非腺毛;下表皮细胞形同上表皮但非腺毛密生且见气孔。③非腺毛随处可见完整者长131-413μm直生或稍弯曲多为2细胞基部细胞短小顶细胞长。④花萼内薄壁细胞可察见有的细胞内含黄棕色或浅红紫色物质。⑤花丝内、外表皮细胞狭长方形。⑥子房外表皮破片有时可见细胞狭小长20-39μm 宽9-15μm。⑦花粉粒直径30-35μm壁平滑。⑧导管细小常为螺纹。 ⑨草酸钙方晶或可察见长4-10μm。 理化鉴别

松树的药用价值

松树的药用价值

————————————————————————————————作者:————————————————————————————————日期:

常见病症的民间传统松树疗法 高血压将50支松针洗干净,切成长度1厘米左右,装入罐中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每日3~4次。或用50支松针于研钵中,加水两小杯,研磨成汁液,分3份,早、中、晚空腹饮。 心肌梗塞取嫩松针50支置于研钵中,加水磨成泥,再以纱布过滤出松汁分3份,早、中、晚分别空腹饮用。 心功能不全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随时嚼食嫩松针。 脑溢血中风取雌株松针、棕榈、大豆各20克,煎煮后服用,额头出汗更好。如果是吞咽不灵活,可将雌松的叶子切细,加酒煎煮饮用,建议用30度以上的酒。每次适量。若为预防中风,可每日嚼食松针。动脉硬化每天取50支松针,以水洗净,放入口中咀嚼或取松针煎煮浓汤喝。每餐前后可喝1~2小杯松针酒。 预防脑梗塞将松针、棕榈、大豆一起煎煮服用,或者嚼食松针。每天喝一些松针汁,可净化血液,预防脑梗塞,饮用松针酒也有同样效果。 哮喘过敏性哮喘,取阴干的雌松针,每日煎服20克。亦可将松针的新芽烤焙后碾末,涂在口腔咽喉部。支气管哮喘,可煎煮鲜、干松针当茶饮用。 中风口邪(斜) 将松树嫩叶500克捣成汁,放1000毫升酒中浸两天后,再放在火旁加温8~12小时,初服5毫升,逐渐每餐10毫升。 风热牙痛取油松节如枣大一块,切碎,加胡椒7粒,浸于热酒中,乘热再加焙过的白矾少许,用以口含漱口,数次后即能见效。 又:用松节100克,槐白皮、地骨皮各50克,煎汤漱口,热嗽冷吐。 虫牙痛将松脂放在滚水中泡化,嗽口。或在口中嚼食松针数枚,疼痛会得到很快缓解。牙痛时可在蛀牙的牙缝中塞些许松脂。 牙龈肿痛用松针50克、精盐5克、酒100毫升、水500毫升,共煎含嗽。 牙周病在500毫升水中加入松针30克,煎煮剩一半,待其温,以消毒脱脂棉沾取汁液擦洗患部。 口腔溃疡以脱脂棉沾松针汁压于患部。 口臭常以数枚松针置于口中咀嚼。 禁声失语因说活过度而发不出声音时,可在口中咀嚼松针;也可取生松针或干燥松针煎煮,代茶饮。此法亦可治咽痛。 反胃吐食以松节煮酒细饮。 宿醉以红松针煎煮服用。 失眠日常多吃松子,或饮松针茶。 体虚取等量黑芝麻、黑豆炒后磨成粉末,然后将二分之一黑豆量的干松针也磨成粉,混和,每天服用一汤匙。 晕车船坐车船时,在口中咀嚼松针可预防发生。 肝虚目泪用炼过的松脂500克、米20公斤、水50升,造酒。少量频饮。慢性酒精中毒以松针煮茶,每日数饮。 急性胃炎取阴干的松针10克,加水300毫升,煎煮到一半水时,早、中、晚3次,空腹服用。 下痢饮用松针汁。 糖尿病口渴时,将红松针放入研钵中磨碎,饮其汁液。或用松针4份、嫩桧柏叶6份的比例混合,煎煮服用。服时宜忌肉食。

柳树的药用价值

柳树有无毒性:微毒 有毒部位:叶子及树皮。 中毒症状:误食后引起冒汗、口渴、呕吐、血管扩张、 耳鸣、视觉模糊,严重时呼吸困难、昏睡终日、丧失知觉、 呼吸深而慢、脉搏则变快等症状。 药效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 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 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 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 显功效。 组成部分柳花: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 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 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 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 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

盐酸树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盐酸树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拼音名】Yán Suān Shù 【别名】盐霜柏、盐树、盐霜树、盐布根、野漆树、女木、五倍子树、枯盐箕、埔盐、山盐菁、山埔盐。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滨盐肤木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s chinensis Mill.var. roxburghii(DC.)Rehd.[Rhussemialata Murr.var.roxburghii DC.;R.roxburghii Decne.ex Steud.] 采收和储藏:全年采根;春、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滨盐肤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叶柄及花序均密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长25-45cm,总叶轴无翅或有狭翅;小叶7-17,近无柄或具短柄,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近无毛或被微毛,下面密被灰褐色毛。花雌雄异株;圆锥花序大,顶生,长20-30cm,密被柔毛,花序柄粗壮;花密生,白色,长约2mm;花萼5裂,裂片卵形,被柔毛;花瓣5,黄白色,长圆形,具小睫毛;雄蕊5,较花瓣略长;柱头3裂。核果扁球形,直径约5mm,熟时橙红色,被小柔毛。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2800m的山坡、沟谷的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西、台湾、湖南等地。 【性味】酸、咸;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咽喉肿痛;痈疮疔毒;胃痛;跌打骨折;腰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