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科技学科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信息科技学科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信息科技学科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信息科技学科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信息科技学科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学号

2006年4月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C 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物质、能量、水

B.能量、信息、空气

C.物质、能量、信息

D.物质、信息、知识

2、关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中 A 是错误的。

A、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

B、信息的数字化就是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

为二进制代码。

C、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础;

D、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

指信息高速公路

3、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文字、声音、图形和 B 都是不同形式的数据。

A表达式 B图像 C、函数 D、文件

4、下列项目中,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 。

A、计算机教科书;

B、电视中播放的奥运会比赛的各国金牌数;

C、各班各科成绩;

D、报上登载的长征三号火箭上天的消息;

5、计算机是一种 D

A、计算用的工具

B、上因特网的专用工具

C、播放多媒体的电子设备

D、进行信息处理工具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书本就是一种信息;

B、信息的载体是数据;

C、信息处理是对表示信息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加工和解释,确定数据含义,取得有用的信息;

D、计算机网络是用电话线把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的。

7、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步骤是 B 。

A、输入---运算处理---存储---输出;

B、输入---存储---运算处理---输出;

C、收集原始信息---分析综合---记录---得到有用信息;

D、收集原始信息---记录---分析综合---得到有用信息;

8、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元器件是由 C 组成的。

A、电子管

B、集成电路

C、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晶体管。

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

B.单机状态的微机,磁盘是传染病毒的主要媒介

C.一台微机用反病毒软件清除过病毒后,就不会再被传染新的病毒了

D.病毒程序只有在运行时才会复制并传染

10、下面 A 组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

A、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B、磁带、打印机、CPU;

C、显示器、CPU、ROM;

D、磁盘、鼠标器、键盘

11、在计算机中,指令主要存放在 A 中。

A、存储器

B、输出设备

C、输入设备

D、运算器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主要性能指标的是 C 。

A、运算速度

B、CPU的型号

C、体积大小

D、内存容量

13、现在的计算机一般都能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等多种信息,这种计算机也称为 C 计算机

A、智能化

B、多元化

C、多媒体

D、数码化

14、英文字符“C”的ASCII码为1000011,“D”的ASCII码为1000100,则 B

A、“C”>“D”

B、“C”<“D”

C、“C”=“D”

D、不能确定

15、下列关于计算机系统硬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内存可以长期保存信息;

B、键盘是计算机输入数据的唯一手段;

C、计算机硬件由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

D、显示器和打印机都是输出设备;

16、电子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主机和外设

B、硬件系统和程序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输入输出和CPU

17、办公自动化(OA)是目前广泛开展的一项计算机应用,按分类它应属于下列哪一类 C

A、实时控制

B、科学计算

C、数据处理

D、计算机辅助设计

18、CPU即中央处理器,包括 C 。

A、运算器和存储器

B、内存和外存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控制器和存储器

19、某个微机系统有主机、键盘、显示器、软磁盘驱动器、打印机等设备,其中属于外部设备的是 D 。

A、只有打印机

B、只有显示器和打印机

C、只有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D、有软磁盘驱动器、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20、通常计算机硬件由 B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A、寄存器、存储器、运算器;

B、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C、控制器、寄存器、存储器;

D、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

21、在计算机中能和CPU直接交换信息的是 D 。

A、键盘

B、软盘;

C、硬盘

D、内存;

22、 C 是表示打印机分辨率的单位。

A、15英寸

B、800×600

C、dpi

D、ppm;

23、CPU的英文名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组成如下 D 。

A、软驱、硬盘和光驱

B、RAM和ROM

C、主机和屏幕

D、运算器和控制器

24、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为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输出设备和 D 。

A、CPU

B、屏幕

C、键盘

D、控制器

25、与软盘相比,硬盘的 A 。

A、速度快、容量大

B、速度较慢但容量较大

C、速度较快,但容量较小

D、速度和容量与软盘差不多

26、CPU和内存储器的系统总线可分为 C 。

A.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

B.指令总线和地址总线

C.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

D.以上均不对

27、新软盘在使用前必须格式化。格式化的目的是 B 。

①.在软盘上划分磁道和扇区②.检查是否有损坏的地方③.标识出数据在磁盘上存储的地址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

28.通常所说的主机是 B

A.CPU

B.CPU和内存

C.CPU、内存和外存

D.CPU、内存和硬盘

29、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最多像素的个数称为 A 。

A、分辨率

B、图像数

C、显示器

D、点数;

30、把计算机内存中的数据记录到磁盘上,称之为 C 。

A、输出

B、输入

C、写盘

D、读盘

31、常见的打印机有 D 。

A点阵打印、激光打印机和球头式打印机;B、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菊花轮打印机;

C、行式打印机、点阵式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

D、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点阵打印机;

32、要计算机工作时,机内有两股信息流,一股是数据流,另一股是 A 。

A、控制流;

B、指令流;

C、地址流;

D、信息流;

33、运算器是一个进行数据加工的部件,主要完成 _____A_________。

A、二进制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十进制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四则运算;

D、逻辑运算;

34、在计算机中不能和CPU直接交换信息的是 A 。

A、软、硬盘和光驱

B、Cache,即快速缓冲存储器

C、内存

D、Bus ,即总线;

35、在下列计算机的外围设备中,输出设备是 D 。

A、内存

B、鼠标

C、键盘

D、打印机

36、对目前常用的3.5英寸软盘,移动滑块封住写保护孔就 C 。

A、只能存数据而不能取数据;

B、只能取数据而不能存数据;

C、既能存数据又能取数据;

D、不能存数据也不能取数据;

37、计算机病毒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其中 C 。

A.恶性病毒会危害计算机系统,而良性病毒则不会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危害

B.恶性病毒也称作是逻辑炸弹,而良性病毒破坏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

C.恶性病毒破坏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而良性病毒一般不破坏信息

D.恶性病毒又称为定时炸弹,会毁坏计算机;良性病毒可能会破坏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

38、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 。

A、字节

B、千字节

C、千兆字节

D、兆字节;

39、下列关于内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内存中的只读存储器称为ROM;

B、内存包括软盘和硬盘;

C、内存可以长期保存信息;

D、CPU不能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

40、 D 不属于外存储器。

A、软盘

B、光盘

C、硬盘

D、随机存储器;

41、常见的外存储器有 B 。

A、磁带、光盘、随机存储器;

B、磁盘、磁带、光盘;

C、磁盘、磁带、随机存储器;

D、磁盘、光盘、随机存储器

42、在表示存储器的容量时,1KB的准确含义是 A 。

A、1024B;

B、1024MB;

C、1000MB;

D、1000B;

4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 C 。

A.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

B.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

C.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D.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44、组成存储器的最基本的单元是二进制记忆元件,它能存储1个二进制位,称

为 C 。

A、Byte;

B、KB;

C、bit;

D、MB;

45、工作中,计算机的电源突然中断,计算机 B 中的信息全部丢失,而 B 中

的信息全部保留。

A、ROM、RAM;

B、RAM、ROM;

C、CPU、ROM;

D、CPU、ROM;

46、快速缓冲存储器分两种,装在CPU内部的称作内Cache,装在CPU外部的

称作外Cache,CPU获取信息的顺序为 D 。

A、内存、外Cache、内Cache;

B、内存、内Cache、外Cache;

C、内Cache、内存、外Cache;

D、内Cache、外Cache、内存;

47、Cache比内存的存取速度 B 、容量 B 、价格 B 。

A、快、大、高;

B、快、小、高;

C、慢、大、低;

D、慢、小、低

48、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又可以称作 C 。

A、快速缓冲存储器和主存储器;

B、主存储器和软、硬盘驱动器;

C、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D、辅助存储器和主存储器

49、存储器可分为 B 。

A、软盘、硬盘和光驱

B、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C、RAM和光驱

D、RAM

和ROM

50、计算机上用的内存一般可分为ROM和RAM,停电后, A 。

A、ROM能保留数据,RAM中的数据丢失

B、ROM和RAM中均能保留数

C、ROM中的数据丢失

D、RAM中仍能保留数据

51、在计算机系统内引入Cache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 B 问题。

A、处理数据快而存取数据速度慢

B、CPU速度快、内存速度慢

C、处理多媒体信息和上网速度太慢

D、CPU和内存之间的速度匹配

52、常用3.5英寸软磁盘的容量为 A 。

A、1.44MB

B、1.2MB

C、可高达几十个GB

D、100MB

53、下列换算中,错误的是 A 。

A、1B=1024bit

B、1MB=1024kB

C、1KB=1024B

D、1GB=1024MB

54、人们根据需要,预先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 D 。

A、软件

B、文件

C、语句

D、程序

55、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由 D 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

行。

A、汇编语言

B、低级语言

C、汇编程序

D、翻译程序

56、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分四步:①需求分析② B ;③编写程序;④上

机调试。

A、编写代码

B、设计算法

C、信息反馈

D、系统集成

57、下列见个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能直接执行

B、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程序困难得多

C、在微机上运行Excle等应用软件是数的输入和输出都采用十进制,因而可以说,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是将十进制数据直接送入内存。

D、计算机的各种高级语言的编译系统都是一种系统软件。

58、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并使应用软件能方便、高效地使用这些设备的软件是 D 。

A、应用软件

B、数据库

C、编辑软件

D、操作系统

59、一般把软件分成两大类, C 。

A、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文字处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

60、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C 。

A、流程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B、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流程结构

C、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D、顺序结构、流程结构、循环结构

61、描述方法除了用自然语言外,最常用的还有 D 。

A、汇编语言

B、机器语言

C、低级语言

D、流程图

62、计算机高级语言的编译系统按软件分类来看是属于 D 。

A、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系统软件

63、以下哪一组中的两个软件都是系统软件: C 。

A、DOS和Word

B、Word和Unix

C、DOS和Windows

D、Windows和

Word

64、有两台使用不同CPU型号的计算机,它们所使用的机器语言 A 。

A、肯定不同

B、肯定相同

C、有时同有时不同

D、与使用的操作系统有关

65、对某一特定问题的 A 求解步骤,称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算法。

A、有限个

B、无限个

C、有100个以内

D、有100个以外

66、一般把软件分为两大类,其类别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 C 。

A、系统软件AutoCAD,应用软件WPS

B、系统软件FoxBase,应用软件

Cobol

C、系统软件DOS, 应用软件Word

D、系统软件WPS,应用软件MIS

67、以下属于系统软件的有 B 。

A、操作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B、操作系统、语言翻译系统

C、Word文字处理系统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

D、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语言翻译系统

68、用高级语言所写的程序必须经过翻译成 C ,计算机才能执行它。

A.低级语言

B.汇编程序

C.机器语言程序

D.编译程序

69、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 C 是必须的。

A.画流程图

B.实地调查

C.上机调试

D.检查计算机

70、DBMS的含义是 C 。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电子表格

71、我们把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说成是计算机语言中的方言,其理由

是 A 。

A.计算机种类不同,其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也不同

B.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不同的

C.每种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相同

D.汇编语言是符号化的机器语言

72、计算机语言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 C 。

A.指令、汇编和Fortran语言

B.机器、符号和Fortran语言

C.机器语言、符号语言和高级语言

D.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Fortran语言

73、计算机软件一般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B

A.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字处理软件

B.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D.游戏软件和Office97

74、常见的软件有 C 、汇编和编译系统、 C 和通信系统。

A.Windows 98、W1ndows NT

B.Windows 98、电子游戏软件

C.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D.Windows 95/97/98、管理信息系统

75、以下各组中,全部为高级语言的是 C 。

A.Pascal语言、Basic语言、8088汇编语言

B.6502汇编语言、8088汇编语言、Z-80汇编语言

C.C语言、logo语言、Pascal语言

D.Basic 语言、6502汇编语言、C语言

76、机器语言是计算机所使用的指令系统,因此, D 。

A.所有的个人计算机都使用相同的指令系统

B.计算机都使用相同的指令系统

C.只有个人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指令系统

D.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指令系统

77、程序是一组 D 所组成的集合。

A.数据

B.软件

C.二进制

D.有序指令

78、用流程图来描述分支结构时要使用 A 符号。

A.判别框

B.输入输出框

C.连接圈

D.处理框

79、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张二维表,表有行和列组成 B

A.菱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D.矩形

80、流程图的符号中,矩形框一般作为 A 。

A.处理工作框

B.输入输出框

C.起止框

D.判别框

81、判断框有1个入口, D 个出口。

A.4

B.3

C.1

D.2

82、分支结构有1个入口, A 个出口。

A.1

B.3

C.4

D.2

83、用流程图来描述顺序结构时一般不会使用符号 D 。

A.处理框

B.输入输出框

C.起止框

D.上箭头流程线

84、分支结构的程序在进行判断后可分别控制程序有 B 个以上的走向。

A.1

B.2

C.3

D.8

85、我们经常使用流程图来精确地描述一个算法。构成流程图的主要元素

有 A 。

A.起止框、处理框、判断框和流程线

B.圆角框、矩形框、菱形框和流程线

C.内写有运算符的框和带有箭头的射线

D.各式各样的框和带有箭头的射

线

86、计算机中的一个 A 是由八个二进制位组成的。

A.字节

B.ASCII码

C.字

D.汉字代码

87、计算机中的1个 D 是由7个二进制位组成的。

A.字节

B.字

C.汉字代码

D. ASCII码

88、数据库是按一定格式组织起来并 A

A、存储在外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B、存储在内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C、显示在输出设备中的数据集合

D、在运算器中运算的数据集合

89、十进制数9的二进制编码是 B 。

A. 1000

B. 1001

C.1011

D. 1010

90、目前最好的防病毒软件的作用是 A 。

A.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部分病毒

B.查出计算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消除其中的一部分

C.杜绝病毒对计

算机的侵害

D.检查计算机是否染有病毒,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91、关于二进制代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计算机一般都使用二进制代码,用它的某种信息编码方式来表示字符

B.输入设备能将用户输入的字符转换成二进制代码

C.计算机常用的一种二进制代码是ASCII码

D. ASCII码是唯一的计算机代码

92、关于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二进制数不能大于16位

B.二进制数100101表示为十进制数是37

C.二进制数是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数制

D.计算机内表示数的形式是二进制

93、西文的国际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码)的长度为7位(1字节),而中文的计算机内码 C 。

A.的长度为32字节

B.的长度为72字节

C.是一种2字节码

D.的长度也是1字节

94、将十进制数35化为8421BCD码,可以得到 D 。

A.0111010

B.100111010

C.000111010

D.00110101

95、打印机用的汉字是24×24点阵的,则此汉字的字形码的长度为 A 。

A.72字节

B.128字节

C.64字节

D.32字节

96、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张二维表,表有行和列组成,每一行和每一列分别

表示关系的 A

A.记录和字段

B.数据和字段

C.字段和集合

D.集合和字段

97、ASCII码是一种 A 。

A.七位的二进制西文字母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单字节西文字母编

码 D.汉字编码

98、如果使用的汉字是24×24点阵的,则存放汉字扩展内码GBK汉字库共20902

个汉字的文件的大小约为 C 。

A.128KB

B.256KB

C.1.5MB

D. 3MB

99、由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汉字国标内码GB2312-80,它容纳的汉字数有 B 个。

A.12023

B.6763

C.2万个左右

D.3362

100、数据库是以 A 为基本结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

A.关系模型 B、数据表 C.数据模型 D.关系

101、面象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比其他的程序设计方法更先进是因为__A___

A、客观世界本身就是由各种不同的对象组成

B、它更适合于编写一些小规模的程序

C、使用更少的资源

D、编写程序时不用人工参与

102、程序是一组___D____所组成的集合

A、数据

B、软件

C、二进制数

D、有序指令10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特点是:数据和过程合为一体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特点是:数据和过程合是分离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要点分类归纳汇总

第一部分:生字组词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了(火了、大了) 第4单元 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 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 儿(儿子、女儿)头(木头、开头) 里(里头、山里)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西(西瓜、山西) 天(白天、半天)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女(女儿、子女) 开(开水、开心) 第5单元

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小(大小、小手)少(多少、少见)牛(水牛、小牛)果(果子、水果)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书(书本、书包)刀(小刀、刀口)尺(尺子)本(书本、本子)木(木头、木耳)林(山林、竹林)土(水土、土木)力(有力、用力)心(开心、小心)中(中心、中午)五(五十、五月)立(立正、自立)正(正在、正好)在(正在、不在) 第6单元 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比(正比、对比)巴(下巴、巴士)把(把手、火把)下(下来、下午)个(一个、个人)雨(雨衣、下雨)们(我们、人们)问(问好、学问)有(有心、有力)半(一半、半天)从(从来、从不)你(你好、你们)

第7单元 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 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 自(自立、自我)己(自己、知己) 衣(上衣、雨衣)白(白云、白天) 的(有的、好的)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第8单元 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 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 几(几个、几月)只(一只) 石(石头、石子)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见(只见、少见) 对(对手、对比)妈(妈妈、大妈) 全(全天、全力)回(回来、回去) 工(工人、手工)厂(工厂、厂长) 第二部分:读读说说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高高的树尖尖的草芽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试性质 (1) Ⅱ、考试说明 (1) Ⅲ、测试内容与要求 (5) Ⅳ、模拟试卷与答案 (11) 试卷一(信息技术基础) (11) 试卷二(信息技术基础) (18) 试卷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25) 试卷四(多媒体技术应用) (29) 试卷五(网络技术应用) (33) 试卷六(网络技术应用) (37) 参考答案 (4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Ⅱ、考试说明 1.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命题依据。201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内容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根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考生可从“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 3.考试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将学业水平要求定为三级标准,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A级: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级: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级: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4.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实行闭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考生的试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智能生成,考生答题的所有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2.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3.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4.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 5.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 6.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7.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 (1)1B=8bit (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 (3)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8.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1)二进制的数码是:0,1 (2)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 (3)十六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 9.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1)二进制的基数是:2 (2)十进制的基数是:10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10.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3,22,21,2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3,102,101,10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3,162,161,160

11.二态逻辑:电阻的大和小及电路的通和断等都可以认为是二态逻辑(或二态现象)。 12.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13.数制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按权相加”和“除2倒取余”。14.编码:建立数据与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编码”。 (1)信息编码的意义: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而规定的符号系统,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 (2)生活中信息编码的例子:身份证号码、商品的条形码、邮政编码15.汉字编码的作用:汉字可以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和交换等。 16.汉字编码的种类:输入码、内码、字形码。 (1)输入码: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可以有多种,如拼音码、五笔字型码等。因此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 (2)内码: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等工作时统一使用的代码。因此,对于同一个汉字来说,机内码是唯一的。 (3)字形码:为显示和打印汉字设计的汉字编码。汉字字形点阵有16*16,24*24和32*32,其中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占用32(16*16/8)个字节,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占用72(24*24/8)个字节。一个32*32点阵的汉字占用128(32*32/8)个字节。 17.汉字的存储:一个汉字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 18.关于ASCII码: (1)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 (2)共有27=128种不同的组合,表示128个字符。 (3)其中94个字符(可打印,包括10个数字符号,26个大写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和34个控制符(不可打印)。19.声波数字化:基本过程是采样和量化。 20.图像数字化:基本原理是把一幅图像看作是纵横分割的许多图像元素的组合,对每个图像元素进行采样并量化。

高中信息科技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后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 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2.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源。 3.常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 4.信息载体: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 5.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6.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 具。 7.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 8.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 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 9.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10.信息技术:简称IT,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 职工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11.常见的代替人的信息功能的信息技术有:感测与识别技术、计算与智能技术、 通信技术、存储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12.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 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1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 14.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表达质量和利用效率。

(2)文字的发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可以跨越时间、地域传递和交流信息。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障,使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可能,为人类的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使得人们在传递信息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使传播信息的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越,使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的纪元。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本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一个重要标志。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二个重要标志。 15.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1)1B=8bit (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16.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1)二进制的数码是:0,1 (2)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 (3)十六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 17.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1)二进制的基数是:2 (2)十进制的基数是:10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18.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3,22,21,2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3,102,101,10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3,162,161,160 19.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20.数制转换:二进制转十进制:“按权相加”;十进制转二进制:“除2倒取余”。 21.编码:建立数据与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编 码”。

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 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有:正数和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负数和0)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有1和-1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3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简称“二同”)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称为“两不变”)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D)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A)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B)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D)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B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D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考知识点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考知识点 一、常见文件类型及格式: 扩展名说明打开该类型文件的常用软件 文本文件TXT 纯文本文件记事本 DOC Word文档Word WPS WPS文档金山WPS软件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FrontPage、记事本、Dreamweave、PDF 电子图书文档Adobe Acrobat Reader 图形文件BMP 位图图像(无压缩)画图程序、Photoshop JPG 是按JPEG标准压缩的文件ACDSee、PhotoShop、Flash发布 GIF 即可存储静态图像,也可存储动 态图像,常被用于网页制作 ACDSee、PhotoShop、Flash发布 PSD 以层的格式生成图像PhotoShop 声音文件WAV 声波文件格式(无压缩) 录音机程序 MID 记录的MIDI信息,记录演奏乐 器的各种信息或指令 Windows Media Player MP3 一种音频压缩技术Windows Media Player 动画文件FLC 用3DSMAX动画制作软件创建的 三维动画文件 3DSMAX GIF 目前网页中普遍使用的二维动画 文件格式 ACDSee、PhotoShop FLA 矢量动画格式,FLASH源文件Flash SWF fla文件在Flash中编辑完成后 输出的成品文件 Flash、Flash发布 视频文件AVI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Windows标 准视频格式 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 导出 MPG 是按MPEG标准压缩的视频文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其它文件XLS Excel工作表Excel PPT PowerPoint演示文稿PowerPoint MDB Access数据库Access WMF Office的剪贴画,矢量图形Word、Excel、PowerPoint记RAR、ZIP 无损压缩后的文件RAR压缩软件、ZIP压缩软件 11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shùn) 瞬间(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ià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sǒng) 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三课 蝉收敛liǎn 零落聒聒guō卑beī微一丝不苟gǒu 宽恕sh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 辜负 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2.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3.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4.信息处理的一般要求:信息的获取要全面、信息的加工要准确、信息的表达要规范、信息的传输要安全。 5.信息处理的工具:算盘、电报、电话、计算机等。 6.计算机作为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的特征:高速、自动、准确。 7.B与b: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由8个二进制位(bit,简写为b)构成。 (1)1B=8bit (2)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 (3)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8.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1)二进制的数码是:0,1 (2)十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 (3)十六进制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 9.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1)二进制的基数是:2 (2)十进制的基数是:10 (3)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10.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3,22,21,2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3,102,101,10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3,162,161,160 11.二态逻辑:电阻的大和小及电路的通和断等都可以认为是二态逻辑(或二态现象)。 12.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13.数制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按权相加”和“除2倒取余”。14.编码:建立数据与代码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有统一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编码”。 (1)信息编码的意义: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而规定的符号系统,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 (2)生活中信息编码的例子:身份证号码、商品的条形码、邮政编码15.汉字编码的作用:汉字可以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传输和交换等。 16.汉字编码的种类:输入码、内码、字形码。 (1)输入码: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可以有多种,如拼音码、五笔字型码等。因此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 (2)内码: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等工作时统一使用的代码。因此,对于同一个汉字来说,机内码是唯一的。 (3)字形码:为显示和打印汉字设计的汉字编码。汉字字形点阵有16*16,24*24和32*32,其中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占用32(16*16/8)个字节,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占用72(24*24/8)个字节。一个32*32点阵的汉字占用128(32*32/8)个字节。 17.汉字的存储:一个汉字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 18.关于ASCII码: (1)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 (2)共有27=128种不同的组合,表示128个字符。 (3)其中94个字符(可打印,包括10个数字符号,26个大写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和34个控制符(不可打印)。19.声波数字化:基本过程是采样和量化。 20.图像数字化:基本原理是把一幅图像看作是纵横分割的许多图像元素的组合,对每个图像元素进行采样并量化。 21.图像像素:像素数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通常以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量乘以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来表示。 (1)一张分辨率为1024*768的图像,即1024*768=786432,约80万像素。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 A B x x A x B =∈∈ 且,若A B A =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 ∈∈ 或,若A B A = 则B A ? ③ {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之 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y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纲要内容知识点及技能要点 目标要求 备注识 记 理 解 掌 握 应 用 信息概述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含义;常见的信息标识符; 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等 信息的特性√√ 信息处理信息的获取√ 获得信息的途径,收集信息的方 法;会选用适当的信息采集工具, 如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 机、录音机等获取信息 信息的传输√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 信息的存储√ 生活中常见的存储信息的载体如 报纸、图书、光盘、磁带、硬盘、 U盘等 信息的处理√使用不同的工具处理信息 信息的应用√ 信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对生活的影响等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计算机中的数制√√ 数制的概念,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 的原理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 的关系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信息的存储单位√ “位”“字节”的概念;常见容量 存储单位KB/MB/GB/TB等 计算机的信息编码√国际通用的编码系统、国标码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含义及组 成 √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 活、学习、工作中的应 用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等 中学生信息素养中学生对信息社会的 适应能力 √√ 运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 力、信息免疫能力等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技术可能带 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常见 计算机安全问题如病毒、黑客、传 播有害信息、窃听、越权存取等; 信息安全意识的树立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 公约 √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史√ 早期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发 展的几个时代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 用 √ 常见人工智能的实例;中学生机器 人活动 认识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感器等 仿真编程√基本的前进、停止、左右手规则等 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等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 设备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故 障诊断程序及其他服务性程序等计算机应用软件√ 杀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计算机 病毒的危害;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 施;常见杀毒软件 其他常用软件√√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概念及作用√√常见操作系统√√ Windows 操作系统桌面√ 窗口√√ 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鼠标√ 键盘 √√功能键组合键的应用;指法、坐姿 等;中文输入法的应用;智能输入 法的特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 操作 √√√ 系统资源管理√ 控制面板√键盘、鼠标、桌面、用户等的设置常用附件程序的应用 √√画图程序、Windows MediaPlayer、 录音机、记事本等的简单应用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软件安装和卸载的常规方法;软件 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文字处理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 常用文字处理软件√ Word、 Wps等文字处理软件的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点整理(高一)

高一信息科技 基本知识点整理!!!不要再翻厚厚的信息科技书了!!!!! 第一章 信息的数字化 第一节 一、进位计数制 进位计数制,简称进位制,是按进位方式实现计数的一种规则。 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位权:数码在不同位臵上的倍率值 进制的标识 ——用数值后面加上特定的字母来区分 B ——二进制 D ——十进制( D 可以省略) H ——十六进制 二、二进制数 1. 二进制数的特点:只有“0”和“1”两个数码组成;运算规则:逢二进一。由于计算机电路的硬件结构只适合呈现两种状态:如电压的高和低、磁极的正和反、电路的通和断等,这就决定了计算机一般采用二进制作为信息编码。 2. 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二进制形式,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简称B ),一个字节有八个二进制位(bit )组成。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28)种状态,范围在0—255之间。 三、数制转换 1. 十进制和二进制对照表 十进制 二进制 表示 (365.28)10 或 365.28D (1001.01)2 或 1001.01B 数码 0,1,2,…,9 0,1 基数 10 2 位权 整数部分 从右至左第i 位的位权: 10 i-1 从右至左第i 位的位权:2 i-1 小数部分 第 j 位的位权:10 -j 第 j 位的位权:2 -j 进位规则 逢十进一 逢二进一 2.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除二取余,逆序排列) 如:(37) 10 (100101) 2 3.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权展开,逐项求和) 如:(1101.11)2 = 1x23+1x22+1x20+1x2-1+1x2-2 =8+4+1+0.5+0.25 =13.7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考点梳理和基础知识检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考点梳理和基础知识检测 (含答案)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盛.开(shèng)箩筐 ..(luó kuāng)新鲜.(xiān)缠着(chán)浸.水(jìn) 榨.油(zhà)便.宜(pián)嫩绿 ..(nèn lǜ)爱慕.(mù)石榴.(liú)蓑.毛(suō)嫌.弃(xián)镜匣.(xiá)嗜.好(shì)玻璃框.(kuàng) 白鹭.(lù)铿锵 ..(kēng qiāng) 清澄.(chéng) 音韵.(yùn)散.文(sǎn) 垂蔓.(màn)雏.儿(chú)瞅瞅 ..(chǒu chǒu)蓬.松(péng)画框.(kuàng) 挨.近(āi)嚓嚓 ..(cā cā)细腻.(nì)眼睑.(jiǎn)眸.子(móu)二、易写错的字 箩筐 ..爱慕...糕.饼浸.在缠.身犹.如播.种浇.水榨.油吩咐 嫌弃 ..清澄 ..音韵.白鹭. ..铿锵 ..嗜.好恩惠 ..蓑.毛嵌.上镜匣 三、形近字 箩—萝饼—拼浸—侵播—蕃浇—绕吩—份咐—附 亭—高慕—幕矮—挨配—酒嫌—谦增—赠哨—稍 四、近义词 欣赏—鉴赏姿态—姿势寻找—搜寻完整—完好可惜—惋惜 开辟—开发吩咐—叮嘱喜欢—喜爱便宜—廉价爱慕—仰慕 分辨—辨别适宜—合适寻常—平常好像—似乎嗜好—爱好

舒适—舒服温暖—暖和隐约—模糊茂盛—繁茂忽然—突然 挨近—靠近立即—马上信赖—信任 五、反义词 完整—破损喜欢—讨厌便宜—昂贵寻常—特别温暖—寒冷 隐约—清晰茂盛—稀疏信赖—怀疑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六、重点词语 香飘十里指指点点美中不足神气十足蹦来蹦去不动声色七、词语搭配 【形容词】 (鲜红嫩绿的)果实(精巧的)诗(灰色的)苍鹭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优美的)歌(茂盛的)吊兰(简易的)竹条 (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可爱的)小嘴 (亲近的)情谊(颤动的)笔尖(细腻的)绒毛 (银灰色的)眼睑(长长的)绒毛(美好的)境界 【动词】 (仔细地)寻找(高高地)挂(不动声色地)写 【量词】 一(处)小山一(首)诗一(种)嗜好一(只)白鹭一(幅)画一(种)恩惠一(卷)干草一(盆)吊兰一(个)脑袋 八、常考句型 【夸张句】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希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1c15312027.html,/ntce/《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