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一、导入,走进文本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杭,”天堂般的有美丽的西湖。大家去过西湖吗?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组有关西湖的图片,请用心欣赏。(本组图片由三晴湖、两雨湖、两月湖、两雪湖图片组成,配《雪之梦》音乐。教师深情朗诵:“古人云:‘西湖之胜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西湖的景色怎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情深文美的《湖心亭看雪》,一起去领略那冬日雪湖的美景。(学生齐读题目、作者两遍。)

二、诵读文本

师:大家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也是有要求的,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能否达到这两个要求,。(屏幕显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生自由投入地朗读课文。)

师:谁先来读一下?

(一生读)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挐”应该读“ráo”。

师:你听得很仔细。

生:他读的语速有点快。

师:老师也这样认为,文言文语速要稍慢,能够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谁再来试一试?

(学生们很积极,一生读。)

师:这位同学又读得怎样呢?

生:我认为她读得字音很准确,节奏把握得很好,最重要的是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的点评也能很全面。下面就让我们齐读全文,力求读准读畅。

(生齐读)

师:看来看着课本朗读对大家来说已经很容易了。那你能不能根据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进行无句读朗读呢?(屏幕显示无句读课文原文。)先自己试一试!

(生自由读。并有学生主动举手。)

师:谁来读第一段?

(一生准确无误的读下来。)

师:你读得既准确又流利。让我们把精彩继续!

(一生读。)

师:你和他一样出色!

三、译读文本

师:在读准了字音,把握了节奏的基础上,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呢?

生:翻译。

师:对,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

(屏幕显示: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师巡回指导。)

师:还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生:“是日更定”中的“是”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是日”是“这一天”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是”就是“这”的意思。

师:大家同意这种解释吗?

生(齐):同意

生:文中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作者问那两个金陵人姓什么,他们为什么说自己的籍贯呢?这不是答非所问吗?

(注解:学生提了问题,应立马解决,不要转入自己的预设。而此处教师恰恰为了自己的预设而未能及时给学生解决,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憾事!!

补充:“金陵”是明的遗都,作者在此特意点出“金陵”,实为表达对故国的留恋和怀念。)

师:这里有几个老师认为有点难度的字词,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吗?

(屏幕显示:积累文言词语

是日更定挐毳衣雾凇沆砀而已焉得更强)

师:有这么多热心的同学。一人一个吧!

(生逐个解释,非常准确。)

四、品读文本

师:岱在《<西湖梦寻>自序》中写道:“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我们从中能读出岱对西湖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怀念。

生:留恋。

生:对西湖的钟情。

师:自命为“西湖知己”的岱喜欢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冰一雪。下面就让我们再走进文本,品读美文。

(屏幕显示:1、我读出了一个的雪景。

2、我读出了一个的岱。

温馨提示:说出你的独特见解,并尽量能从文中找出依据。)

师补充:可以拿起笔,在文章相关部分做批注。

(学生自由读相关语句,教师巡视。)

师:下面就请说出你的独特见解,让在座的各位记住岱的美文,认识你本人。

生:我读出了一个神秘的雪景。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呢?

生:“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云山水融为一体,所以看起来很神秘。

师;那你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看到过类似的景色吗?

生:看到过。

师:给大家说说吧。

生:就是在我老家,村外有一池塘,夕阳西下,景色很美,意境和本文很相似。

师:你是个善于联想和想象的孩子!

生:我读出了一个清幽的雪景。还是这一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出了天、云、水之间模模糊糊的景象。

师:那你能把雪景中的清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深情朗读,读得很好!)

生:我读出了一个安静的雪景。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能够看出此时此刻一片寂静。

师:既然是“湖中人鸟声俱绝,”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还是刚才的学生:缓慢的语气。

师:那你再试一试!

(学生读的很缓慢,把那种雪后的安静有感情的朗读了出来。)

(师读“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生:我读出了一个肃杀的雪景。还是那一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所以世界到处一片肃杀冷寂。

师:大家对前面写雪景的句子赏析的都很全面。其实写雪景的句子不仅仅这一句,后面也有,你能找到吗?生齐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天云山水上下全白,这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浑然一体。

师:“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句又写出长提、湖心亭、余舟、舟中人的什么特点?

生:渺小。

师:自然是如此的辽阔,人又是如此的渺小!那么人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慨呢?

生:喜欢这冰雪世界,会产生流连忘返之感。

生: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生:作者会感觉有些孤独落寞。

师:作者的这幅湖山夜雪图是不是通过一些华丽的词语来描绘的呢?

生:不是。

师:恰恰相反,写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叫白描。类似于“淡妆浓抹”中的什么?

生:淡妆。

师:你还能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一个怎样的岱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读出了一个高雅的岱。

师: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文中说他“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能看出他有高雅的情趣。

师: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岱的高雅表现出来吗?

(学生试读。)

生:我读出了一个酒量不大的岱。(学生笑)

师:何以见得?

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饮”是“尽力去喝”的意思,可以看出作者酒量不大。

师:岱酒量不大,为何还尽力去喝呢?

生:因为他留恋西湖,他想过喝酒表达出这种留恋之情。

生:因为他想替西湖招待客人。

师:想尽地主之谊。

生:因为岱好不容易遇到了两个有相同志趣的人。他很高兴。

师:其实高兴的不仅仅是岱,还有谁?

生:两个金陵人。

师:所以金陵人见了岱,说了什么?

生: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师:金陵人“大喜”曰,所以我们要读出什么语气?

生:高兴。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这种“大喜”的语气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有感情朗读)

师:(情景再现)假如岱和两位金陵人在西湖相遇,他们会说什么?

(叫起了两位同学,但没准备好。)

(师生情景再现)

师:我就是其中一位金陵人。(点名另一位同学)你是岱,我见了你高兴的大声说道:“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你会说什么?

生:我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

师:幸会幸会。

生:我读出了一个痴迷的岱。我觉得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师板书:痴)

师:你真正走进了岱的心世界。

生:我读出了一个非常喜欢西湖雪景的岱,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他仍去看雪,由此可见,岱非常喜欢西湖雪景。

师:岱选择了一个怎样的时间去看雪?

生:晚上八点左右。

师:大部分人是不会选择这个时间去看雪的,而岱却偏偏选择了这个时间去看雪,我们能看处他又一种怎样的情趣?

生:具有闲情逸致。

生:我还读出了一个孤独的岱。从“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句中能看出。

生:我觉得她说的不对。我认为这里的“独”是指没有和他情趣相同的人,是指情趣上的孤独。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岱当时去看雪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吗?

生:不是。

师:还有谁?

生:舟子。

师:那么岱在文中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又能看出岱具有怎样的情怀或情趣?

生:清高孤傲。

生:我读出了一个会赏雪景的岱,通过文中写景的句子能看出来,由远及近,天人合一。

生:我读出了一个很有文采的岱。通过他写的这篇文章就能看出,还有课下注释。(生笑。)

五、放飞心灵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走进岱的心世界,成为了他的知己。下面就让我们放飞自己的心灵。从老师所发材料中任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材料:1、如果岱来到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交流第一题:

生:我会对岱说:读了你的《湖心亭看雪》,我收获很大,我也会向你学习这种高雅情趣,用心去体会生活。

生:我会对岱说:西湖的景色的确很美,你的文章更美。(学生鼓掌)

交流第二题

(听课老师及学生鼓掌)

师:你深情的朗读。六、教师总结

岱以恬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得意处、感慨处相互交融,文情荡漾,余味无穷。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岱这位痴人眼中的痴景,他的痴行永远有我们不懂得的地方,深杳朦胧,清高拔俗。(板书:痴景、痴行。)他的痴心,也永远有我们不曾企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板书:痴心。)

最后让我们齐读全文,再次领悟岱之痴心吧!(学生齐读全文)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力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译读,能够疏通文意。

3、品读,读出自己对文中雪景以及人物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

一、激趣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杭,”天堂般的有美丽的西湖。大家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同学去可请他说说他所见到的西湖景色,说得好老师要给以鼓励。若说不好,老师可说“没关系,老师可以帮你重拾你的记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组有关西湖的图片,请用心欣赏。(本组图片由三晴湖、两雨湖、两月湖、两雪湖图片组成,配《雪之梦》音乐。教师深情朗诵:“古人云:‘西湖之胜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西湖的景色怎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情深文美的《湖心亭看雪》,一起去领略那冬日雪湖的美景。(学生齐读题目、作者两遍。)

二、教学过程

⒈诵读

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朗读。教师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①指名诵读,学生评价。②无标点朗读(学生齐读)

⒉译读

过渡:有些同学之所以停顿有误,就是因为他不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对照注释,独立疏通文意,圈画出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①小组合作②全班交流不明白的字词句③屏显重点字词,学生解释。

屏幕显示:积累文言词语

是日更定挐毳衣雾凇沆砀而已焉得更强)

⒊品读

过渡:岱曾在《〈西湖梦寻〉自序》中写道:“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我们能从中看出岱对西湖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对西湖的痴情。)自命为“西湖知己”的岱喜欢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冰一雪。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品读美文。

(屏显)

①我读出了一个的雪景。

②我读出了一个的岱。

(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尽量从文中找出依据。)

①学生品读②全班交流(在此环节,教师尽量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出一个清高孤傲、有淡淡的哀愁、对故国有留恋之情、爱雪的岱。也可以解决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补充相关材料:岱,字宗子,号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官宦世家,爱繁华,多才多艺。明亡后不仕,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入山中著书以终。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恋故国的伤感情绪。著有《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心灵放飞

看来大家已初步走进岱的心世界,成为了他的好朋友。下面就让我们放飞自己的心灵,从老师所发材料中任选一题谈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材料:1、如果岱来到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最好让学生写一写)

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填写恰当词语)

西湖雪殇(shāng)

学生写,全班交流。

四、教师总结

岱以恬淡的笔触融入了这篇山水小品。感慨处、得意处相互交融、文情荡漾、余味无穷。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岱这位痴人的痴行、他眼中的痴景永远有我们读不懂的地方,深杳朦胧,清高拔俗;他的痴心也永远有我们不曾企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最后让我们再齐读全文,感悟一下岱的痴心吧!

学生齐读全文。

板书:

湖心亭看雪

痴景

痴——痴心

痴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