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

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

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
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关于民歌音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 色彩区" 分类两种方法。 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一种运用的时间比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比较成熟,但又还存在一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等" 外部" 形态的特征。 20 世纪60 年代,《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4 类。80 年代,音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统一的分类。因此,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角度比较多样,而汉族民歌仍主要沿用体裁分类方法。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方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一,各类别之间有所交集,例如汉族的劳动号子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而长歌是按照音乐结构的篇幅分类。 20 世纪80 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工作的广泛与深入,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又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中,使用了三分法;李映明的论文《民歌分类管见》中,采用七分法;而由文学

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 至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法,陕西的五分法,山东的五分法,广西的六分法,浙江的六分法等多种体裁分类方法。 体裁分类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用场合,也有民歌的篇幅,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等。其中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采用这样的体裁划分标准的理由是: 第一,民歌的体裁划分应充分考虑其音乐类型。第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相同的音乐体裁;在相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民歌体裁。场合不等同于音乐类型,场合与音乐类型的使用也不能统一。同样,社会功能与民歌体裁的音乐类型也不能统一。例如,在舞歌中、日常生活中和风俗仪式中,都可以使用小调类型的民歌;山歌既可以在山里唱,在秧田里唱,在平地上行走时唱,在民间歌唱节日中唱,还可以在茶馆里唱。山歌在山里唱,既可以是劳动人民个体消愁解闷的自娱性手段,也可能是出于交际和寻找心上人的需要。山歌在秧田里唱,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效率,减轻漫长劳动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而在茶馆里唱,则成为娱人的表演,成为换取报酬的商业行为。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及特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歌有大概的了解。 2、初步掌握民歌的三种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体会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欣赏与简要说明: 1、引入:课前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民歌。让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引出课题《中国民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于我们国家的民歌的知识。(出示课件) 2、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民歌?民歌即民间歌曲。 民歌的产生:民歌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 3、中国民歌的三种体裁及特点: 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劳动号子:是伴随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

不同的劳动产生不同的号子。 在内容上,包括劳动、爱情、诙谐、说古论今的,歌词大多即兴而成。 在种类上,有搬运号子(如“装卸号子”)、船工号子(如“川江号子”)、农事号子(如“舂米号子”)等。 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播放音乐,同时出示《船夫号子》的曲谱片段。学生思考讨论) 介绍《船夫号子》:《川江船夫号子》是四川嘉陵江上船工所唱的劳动号子。它包括了:“平水号子”、“浅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 劳动号子的特点: 1)、劳动号子的音乐节奏、音调、情绪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的。每种号子的节奏、音调和情绪都随劳动的节奏变化而变化。 2)、劳动号子中经常使用衬词。(如:哎嗨哟……) 3)、劳动号子一般都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山歌: 泛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 山歌的种类: 黄河中上游一带的山歌,其特点比较高亢、粗矿。 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山歌,其特点是抒情性较强。

民歌演唱主持词

民歌演唱主持词 篇一:民歌联唱串词 在锦绣的神州大地上,民歌唱出了万里山河那壮美的风姿,唱出了千古中华那博大的文明,唱出了长城风烟那春秋的史册,唱出了大漠边关那豪迈的雄浑,唱出了江南水乡那轻柔的美丽,唱出了丝绸之路那千年的历史,民歌是民族艺术的国粹,是炎黄子孙最喜欢听的歌,这歌声将随着中国新时代的东方朝阳,一起升腾在新世纪的文明中。 篇二:民歌大赛主持稿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 主持词 品民歌韵味、展旅游风采 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王: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杜: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的现场!!! 洪: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王: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范:在这灯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我们唱响激情的青春杜: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我们飞扬嘹亮的歌喉 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唱响时代的旋律

洪:我们踩着悠扬的旋律,展现动人的歌喉,放飞青春美丽的梦想杜:这,将是才艺的较量,更是信心和勇气的比拼 范:这,将是激情的燃烧,更是动感与活力的绽放王:今夜我们的舞台是音乐与星光交汇的海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看到你们手中的星光好吗? 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伴随那熟悉的旋律去放声高歌,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杜: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比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校团委谢荣成书记、星湖分团委何鸿书记,出席今天活动的我院领导有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旅游学院党总支曹勇书记、旅游学院党总支颜珂副书记、旅游学院院长助理王东强老师。 范:欢迎你们! 王: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旅游学院的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学生,欢迎大家的光临。 洪:同时,有请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上台为本次活动致辞。范:谢谢陈院长的精彩致辞。下面我宣布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王: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 欢迎你们的到来,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评委以10分制进行计算,歌曲内容占1分,音色音质占4分,演唱技巧占3分,仪表仪态占2分,由评委进行现场打分,求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我们将在舞台一侧的投影仪实时更新选手比赛得分情况。有请评委入席。 杜:雀之灵的优美飘逸,让人无不向往西南边陲的美,你听,丝丝的微风,已经将那朵朵的心雨渐渐吹来,首先请大家欣赏由特邀嘉宾,上届民歌大赛季军,王甜甜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彩云之南》,大家掌声欢迎! 王: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南疆的碧波到北国的胡杨,从东海的渔火到雪域的高原,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五十六族兄弟携手并肩

对我国民歌演唱特点的思考

对我国民歌演唱特点的思考 [摘要]民歌是中华艺术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地方语言、民间文学密切结合所产生的歌唱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民歌的演唱除了演唱者必须具备娴熟的声音技巧外,更要注重民族风格和地方语言特色。 [关键词]民歌语言特色地方特色民族声乐演唱技巧 和世界各国的民歌一样,中国民歌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集体加工而渐渐发展起来的。民歌是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它同方言一样,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不同。 一、注重声乐技巧的运用 民歌的演唱中确实存在许多多年磨练、积累的声乐技巧。比如民歌中最常见的高腔、花腔、断腔唱法,以及在民歌中出现的颤音、滑音和衬字唱法。一般说来,民歌演唱会运用以下一些特殊技巧。 1.各种唱腔运用 高腔唱法:主要是指假声的运用。要使声音嘹亮传得远必须向高声区发展,曲调富于夸张和戏剧性效果,充分体现了民间音乐诙谐、风趣的风格特点。它主要出现在我国的湘、川等地的山歌中。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先生在《洞庭鱼米乡》的演唱中运用了湖南山歌的高腔唱法,使歌曲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花腔唱法:民歌中带有许多花腔色彩的曲调,在演唱技巧上具有一定难度,也是民歌表现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腔要唱得轻巧、流畅。初学时要特别注意音准和节奏。把握前后乐句的连贯性、灵活、跳跃。花腔乐段的演唱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花腔的演唱富于戏剧性。如吴碧霞演唱的《苗岭的早晨》和江南民歌《啥鸟飞来节节高》中的片段。 断腔唱法:在我国北方民歌中运用较多。有“南曲之唱,以连为主;北曲之唱,以断为主”之说。断腔的作用主要是在表现歌曲的精神上,这是演唱北方民歌的重要环节。明代沈宠绥著的《度曲须知》中讲得很清楚,“顿腔者,一落腔

谈中国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谈中国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提要: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人们日益忽视了它。为了使民族文化的瑰宝再次复兴,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且利用教育的手段唤起人们对民歌的热爱,乃至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提炼而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 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它有3个基本特征: (1)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编唱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感 情,美化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 (2)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创作是在演唱、流传过程中进行的。一首民歌经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几代人的传唱加工,日积月累,有的脱胎为新的 民歌;有的经历了千锤百炼,变得更美、更完善。如此不断发展、繁衍,使民 歌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3)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干,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在它的形式中积淀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自然的艺术美。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都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歌曾经的广为流传是和它的特点分不开的,通过民歌,劳动人民可以抒发感情,记录生活。它沉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民歌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世界总是符合多数人意愿的,总是体现人民大众的需求的。民歌的没落说明了我们的人民大众已经脱离了用民歌来抒发感情的生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批劳动人民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脱离了传统的种田放牧的生活方式。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人们的地域性特征被逐渐淡化,民歌就失去了发展的沃土。还有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至于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而青年人在还没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各种文化,致使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这些现象都说明以前的适于民歌生存发展的条件已经没有了。所以民歌逐渐走向了没落,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民歌,使这些艺术瑰宝能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呢?我觉得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其实民歌的命运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命运是相同的,我们的国粹京剧,我们的儒家思想,我们的文言文,我们的地方戏曲不都一样在没落吗?民歌的没落就是传统文化的没落。而传统文化没落的解决方法,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在教育。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一旦青年人对我们的民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就能热爱这个民族的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而我们的民族文化又使我们更加团结,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教育改革是我们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的根本途径,同样也是中国民歌得以继承和发扬的根本途径。

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小调 即小令。与中调、长调对言。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於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简介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

手法丰富多样。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小调分为抒情歌、诙谐歌、儿歌和风俗歌四类。 特点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除七字句外,也有长短句式,除二句,四句常见外,也常有非对偶的三句、五句等结构;加上衬词的丰富多变和格律化,使小调的曲式结构较之号子、山歌更为成熟且富于变化。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内容摘要:文章将汉族民歌演唱的主要节奏形态归类为上板唱、散板唱、垛唱和急唱,并通过对具体演唱实例的分析提出了演唱要领。关键词:民歌节奏演唱民歌节奏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语音节律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而来,语音本身的律动美是民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二是由于受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劳动、舞蹈、行进等活动本身的节奏特点形成部分民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类型的民歌的旋律节奏形态有不同的特点。如号子的节奏与所从事的劳动有关,节奏规整,节奏型的顿逗,适合劳动的气息运用,节奏重音突出;山歌的节奏大多自由、灵活,以散腔居多,即使板眼较规整,也常运用延长音记号,使歌手自由发挥,乐句的节奏型大多前短后长,句末有充分的长音是山歌节奏的显著特点;小调的节奏、节拍既规整又灵活多变。民歌旋律总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节奏驱动下,体现丰富的表现力。论文百事通演唱者了解民歌节奏的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旋律节奏的长短、疏密、连断等变化,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1.上板唱 上板唱的作品的节拍形态是规整的,演唱速度基本一致。号子、小调、舞歌大多属于此类节拍。其中多数为偶数拍,如2/4、4/4等,节奏的律动特点稳定,强弱对比性较大。上板唱中,小调和号子的节奏处理方式有很大区别。由于号子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音乐中总带有有关劳动方式的节奏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切吻合,节拍规则整齐,律动感强,出现有规律的、效果突出的强音。其演唱应着重体现音乐紧凑、曲调方整、有较强的推动力的特点,还常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加入了气息声和叹息声。上海码头工人的《杠棒快步号子》是一首歌腔化的劳动呼号,其演唱与自然劳动呼号很相近,起腔和落腔都用很强的气息和大滑音,演唱者要按劳动的节奏调整呼吸,同时在用腔时把气息顶上去,借此来调动全身的力量。作品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甲、乙二人唱腔交接的地方,起腔者大幅度上滑,落腔者大幅度下滑,演唱上都用很强的气流,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和强烈的气氛。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是用以切分音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与调整呼吸和精力的实用性功用要求有密切的联系。演唱时,第一拍的后半拍加重音,与脚步节奏错开,第二拍休止处换气。小调也有上板唱,但不像号子那样有明显的律动性,节拍感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小调的演唱虽然也受规整节奏的制约,但演唱上更着重体现音乐的流畅性,多使用圆滑的连音唱法,节奏重音则不宜过分强调。如江苏扬州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歌词的节奏很规整,歌曲中4/4拍的节拍重音与歌词的词拍重音相一致,前三句都是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四句由于最后一个字的拖腔的运用扩展了一小节。演唱时节奏很平稳,着重体现乐句整体的流畅感,并不刻意强调节奏重音。云南的《扬调》是一首云南花灯中舞霸王用鞭时常用的曲牌,旋律在平行、级进的基础上多用跳进,由于受舞蹈表演因素的作用,音乐的速度较快,节奏十分活跃,2/4拍的强弱布局突出,演唱时要注意随舞蹈的律动感来突出小节重音。上板唱中,有时也有多种节拍混合的形式。浙江民歌《青丝鸟》是2/4、3/4两种节拍的混合,歌曲中倾诉了传统妇女生活中的悲苦,音乐与口语很接近,装饰较少,但地方特点鲜明,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天真幼稚、初涉人世的农村姑娘的性格。由于歌词词拍不很规整,所以音乐采用了两种节拍的混合与之相适应。虽有一定的节拍规律,但总体上有一种不稳定感,演唱时要着重体现这种疏密相间、不同节拍重音交错的特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班级:12楼宇姓名:季梦寒学号:123030911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流行只是一种趋势,只是说明了某个特定的时代、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所广为传唱的歌曲。 具体到不同的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说高山流水、广陵散这类古曲是绝对民族的音乐,也在当时的皇室以及群众中非常流行。 再看近点的,比如红灯记、沙家浜这些样板戏都是戏曲形式吧?纯种的民歌,也曾经是纯种的流行歌曲。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文化渐渐丰富起来,不断融入了各种文化的元素,比如美国的黑人音乐、乡村音乐,南美的拉丁风情,非洲原著民的手鼓等等,我们的流行歌曲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单一的丝竹或者戏曲。 80年代末在广东福建一带最先流行起来的一种通俗歌曲叫做岭南乐派,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虽然融入了欧美文化的一些配乐方法,但是只要是中国人便能理解,因为其中最大的元素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再看看如今,周杰伦、陶哲、王力宏等一批年轻的音乐人,更是认识到了歌曲民族性的重要,即时是一些说唱、摇滚之类的形式,内容却还是有民族特征的。 因此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民歌只是一种被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而现在的社会,只有在民族的东西里融入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

素,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毕竟音乐也是有强烈时代特征的艺术。 一、流行歌曲:一种新的声乐文化 1.美声、民族与流行声乐的区别 流行歌曲的形态风格极其多样,但音乐形式简单,内容贴近时代和世俗生活,演唱生活化,有着强烈的参与性,应该是大多数流行歌曲都具有的特点。 对歌曲美声、民族、流行的区分主要体现在演唱风格上。所以同样一首歌曲,配器也大致相同,却可以是不同形态之间游走。比如《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宋小明词),刘欢演唱的版本可划分在流行歌曲里,戴玉强版又成了美声歌曲。其他如多明戈等大歌唱家都曾用美声风格演绎过流行歌曲。 美声歌曲注重演唱技巧,演唱风格如同歌唱家所穿的礼服,在全世界都有大致相同的样式,有着高度的规范。它追求嗓音的丰美,即便表达痛不欲生,也是一种优美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已经器乐化,对嗓音的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运用混声,音域宽广,声区统一;有高、中、低声部的划分(这是美声唱法最大的个性区别所在);讲究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纯净、富含金属质感,声音丰满,高音通透,低音结实;为了声音融合、远距离传播而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我国民歌小调有哪些种和特点? 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小调;(3)劳动歌曲。山歌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类别。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劳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民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内容以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的音乐极富地方特色,是民歌中风格性最强的品种。山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南方有“客家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江浙山歌”、“弥渡山歌”等;北方有“信天游”、“山曲”、“花儿”、“慢赶牛”、“爬山调”等;少数民族地区有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飞歌”,藏族的“哩噜”,壮族的“欢”、“加”、“伦”以及彝、瑶族、黎族、畲族的各种山歌等。草原的“牧歌”,水乡的“渔歌”,平川的“田歌”或“田秧歌”,都与山歌的性质相类似。山歌的风格有的悠扬秀丽,有的豪放粗犷。各地山歌都有一些代代相传的曲调,歌者即在这些曲调上即兴编词歌唱。其曲调的节奏较自由,有字密、腔长的特点。乐段结构常见的有2乐句乐段、4乐句乐段,多为单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反复。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有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简单乐段结构,如《小白菜》、《都山小调》;有三个或五个乐句构成的奇数乐段结构,如《爱二娃》;有在四句的简单乐段后加衬词连接句,再将尾句加以重复构成的六句乐段。这是河北民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如《献花》、《三杯酒》等;有比较复杂的两段体结构,如同《荣莉花》;也有多对上下句组成的多句体结构,甚至有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构成的大型套曲,《王婆骂鸡》。此外,还有许多因内容而异,较为自由或独立的调结构形式。小调在河北各地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但是,各地的风格不同,例如在大行山一带,由于与山西地理上的接近,这里的小调风格就与山西民歌相似。承德地区东部和唐山地区北部的小调,则近似东北民歌风味。河北东南部的卫运河与漳河流域流行的小调,又与山东民歌、河南民歌互为影响。河北小调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外族侵略的激昂悲壮的战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较强的歌曲,还有多种多样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如张家口地区的,“二人”,就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民歌、小调为素村或利用民歌填词,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民歌,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周总理来到俺们村》等等。劳动歌曲:人们在劳作场合演唱的歌曲。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回答者:冷眼看结果 - 助理二级 11-16 23:19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 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字和“ 哇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 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 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 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 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 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 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 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 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 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中较多见。

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内容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也包括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各民族的唱法在风格、演唱特点上也各有区别,民族声乐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各少数民族结合本民族语言、民歌音调特点,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发声方法(俗称用嗓方法)。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歌手的演唱风格,要求老师要根据歌手各自的嗓音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去发展他们的个人演唱风格。 关键词:民族风格用嗓方法演唱风格 云南省地处富饶美丽的边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民歌,被人们称为民歌的海洋,是一个汇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聚宝盆。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歌的多样性风格,使云南民歌百花园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丰富的民族元素也为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与发展积淀 了厚重的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演唱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高亢明亮的真声唱法;2.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假声唱法; 3.表现力强、感情丰富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与传统的

民族唱法相比较,戏曲、曲艺、民歌都是以真假声演唱方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一种演唱方法,现已成为中国主流民族声乐流派的代表。而云南少数民族唱法,在不脱离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下面笔者着重把这26年来在教学实践与教研交流中所掌握的几种云南独具特色的 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方法一一介绍。 一、云南省红河北岸江内彝族“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白话)的演唱 1.江内彝族因与汉族杂居,有些曲式结构受到汉族民歌的许多影响。最有特点的用嗓方法就是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技巧,要求歌者在演唱整首歌中,真假声转换要娴熟自如,不能让观众听到换声时出现的一点瑕疵,真假声的交替要天衣无缝。彝族“四腔”演唱技巧在长期的传承中早就自成一种套曲模式,有特定的演唱技巧,歌词格式具体到哪一腔唱几个字都有明确的规定,演唱时用汉语演唱。据彝族歌手白秀珍所讲,演唱海菜腔(四大腔之一)的第一腔时,首先是对气息的要求很高,要气沉丹田,第一腔整个乐句中不能换气,要一气呵成,并且第一腔在唱“ei”和“a”母音时都是用真声唱,用口腔共鸣居多,音色朴实而清脆,才能表现出“海菜腔”独有的爽朗流畅的特点。接着唱“i”音时突转假声,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由于各区域,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风格在色彩上相距甚远。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俗淳朴而民风剽悍,加之茫茫草原,高山大川对民族性格和乡土文化的直接影响,因此大部分西北民歌粗诳,豪放、极富阳刚之气,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残酷和艰难,西北民歌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嘎达梅林 1=F 4 4 蒙古族民歌 南 方 飞 来 的 小 鸿 雁 啊, 不 落 长 江 不 呀 不 起 飞 , 天 上 的 鸿 雁 从 南 到北飞,为 了 追 求 太 阳的温 暖, 要 说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土 地。 造 反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 的 幸 福。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是每一位蒙古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有三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他们的歌声中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饱含苍凉的悠长。这悠长的歌声,就象是奔驰的马群,漫步的羊群,滚滚的流动。 牧歌 1=G 4 2 蒙古族民歌

蓝 蓝 的 天 空 上 飘 着 那 白 云, 白 羊 群 好 象 是 斑 斑 的 白 银, 撒 云 的 下 面 盖 着 雪 白 的 羊 群。 在 草 原 上 多 么 爱 煞 人。 在整个西北,新疆的民间音乐,是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从1000多年唐代开始,新疆地区就是中外音乐交融的前站。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与中国音乐体系,也有一些俄罗斯的韵味。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大型套曲意思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它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维吾尔音乐史诗性的作品,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送我一支玫瑰花 1=C 4 2 维吾尔族民歌 你 送 我 一 支 玫 瑰 花, 我 要 诚 恳 地 你 要 骄 傲 轻 视 我, 你 就 瞧 瞧 谢 谢 你, 那 怕 你 把 自 己 看 做 傻 子, 我的 本 领, 我要是 选 上 一 个 更 好 的 小 伙, 我 还 是 照 样 看 得 上 你。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 音乐师范专用 考试例题答案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境北山(位于凤翔、耀县、韩城一线)以北广大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它按体裁主要分号子、小调、山歌和儿歌四大类。陕北民歌中最常见、最典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音调,是在五声(或七声) 徵、商、羽调式基础上,由调式主音及其上、下方五度音构成的双四度叠置音调,即是sol、do、re、sol、re、sol、la、re。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 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 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

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 字和" 哇" 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③以假声为主的甩腔演唱 陕北人在叫人或在平常的说话中有拉长音的习惯,而且在呼喊较远的人时,往往在长音后面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一个重音。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

谈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

谈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 【内容摘要】 民歌是世界各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反映着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区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特色,从而成为该地区音乐特征的标志。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本文简略地就我国南方,西北,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作一下介绍。 【关键词】中国民歌风格特征比较 民歌作为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它自身就发源于社会底层,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风格特色和生动的艺术语言,所以民歌能充分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理查德·哈特说过:“研究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必须由文化特征入手。个性差异明显的中国民歌文化,最鲜明之处也正表现在其地域的风格差异上。这地域风格差异,源自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源自中国复杂丰富的地理环境;源自中国数千年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更直接的源自于各地的方言、风俗文化。” 南北民歌的对比:一,在语言特点上,北方民歌的字多、南方民歌的字少,北方咬字棱角分明、南方咬字细巧柔和;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二,在节奏特点上,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凑、南方民歌速度慢而从容,北方民歌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南方民歌乐句长而气息需深沉稳定;三,在润腔特点上,北方民歌断处多,南方民歌以连为主;四,在传情特点上,北方民歌字情多、南方民歌声情多,北方民歌用声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假声成分稍多些。 而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是西北民歌。区别于当前歌坛孱弱无力、浮泛绮靡的流行风气,能让你感觉到心灵深处的震撼的,能让你闻声落泪、血脉贲张的,那就是西北民歌。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 太行山以西山西高原、黄土高原、青海高原统称西北高原。西北山歌是指流行于此一地区的山歌体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晋西北的山曲、烂席片、内蒙古的爬山调、陜北的信天游、和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音乐特性:苍茫、凄然。 对于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大多数为小调,中原民歌多数为大调,形成原因同上。小调的色彩比较柔和凄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况普遍是比较落后和贫穷的生活也比较艰难,所以他们一般用小调来表达他们的内心。大调色彩光明,中原生活相对比较稳定,丰衣足食,所以一般用大调来表达他们的内心。 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关:如: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对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2、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与方言有关: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3、民歌地方风格的形成还与该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生活方式都因素有关。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 成因 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发表论文。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在这种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川江号子,便成为劳动号子中极富感染力的一种。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保持了号子的基本特点,即一领众和。领唱者即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者通过多样化的领唱,来指挥和协调船夫们的动作。不仅透出浓郁的川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乐观、开朗、顽强、坚毅的性格,及与大自然抗争的豪迈气概。第二,黄土高原的“信天游”。黄土高原的民歌,作为“黄土地的歌”,有“信天游”、“山曲”、“顺天游”、“爬山调”、“花儿”等,节奏大多舒缓而自由,音调悠长而飘逸,具有即兴演唱的特点。如;《蓝花花》这首歌中唱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采”,这种极富地方风情的语言与浓郁的陕北音调紧密相连,充分展示了这首民歌的独特的声韵、节奏和语调的美。第三,青藏高原民歌。青藏高原绵延千里,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区的山歌辽阔舒展,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歌曲《青藏高原》虽然是一首新创作的歌曲,但它却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特点,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青藏高原民歌的风格。这首歌曲旋律深情优美,跌宕起伏,宽广豪放,犹如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牵动着人们情感的波澜。歌曲一开始用很强的力度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