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城市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无锡城市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无锡城市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无锡城市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无锡城市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十一五”期间,是无锡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奋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加快城市品牌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无锡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关于“十一五”期间无锡要在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十届九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无锡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现实基础

城市品牌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的综合象征,城市的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经济和人文,构成了城市品牌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城市品牌的价值。当前,我市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加快城市品牌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无锡作为江南历史名城,从商末泰伯到梅里建立句吴国算起,已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顾恺之、李绅、倪云林、徐霞客、顾宪成、徐悲鸿、周培源、钱钟书、陈翰笙、孙冶方、薛暮桥、荣德生、华彦钧(阿炳)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出自无锡;无锡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之乡、泥人之乡、紫砂之乡、书画之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无锡城市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历史和人文基础。

2、经济发达,工商繁荣

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源远流长的工商文化传统,为无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率先发展乡镇工业,成为我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筑外资高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构建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工业设计业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5年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无锡排行第二,无锡工商名城形象日益显现。

3、风光秀美,景观众多

无锡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集江、河、湖、泉、洞之美于一体,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胜地形象闻名中外,休闲产业具有先发优势,城市旅游休闲品牌建设有着优越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4、企业创新能力强,著名品牌多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居全省第一。无锡是我国最早启动,也是目前唯一建有国家工业设计园的城市,工业设计水平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无锡国际工业设计节、中国工业设计周暨无锡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一批知名企业、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享誉国内外,展示出强大的创新、创造活力,荣获“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的殊荣。

5、重视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品牌塑造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市围绕城市形象建设和品牌塑造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实施“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战略,打造城市品牌;提炼形成了“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承办了第十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等国内外品牌文化和经贸活动;成功举办了三届太湖博览会,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品牌;各行各业开展的各种会展、节庆等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目前,我市已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城市品牌塑造初见成效。

6、重视培育发展城市个性,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取得新

的突破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功能的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已形成了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努力打造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和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城市品牌定位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特别是省委十分重视无锡的发展,对无锡“十一五”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城市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省委李源潮书记对无锡“十一五”发展提出了“六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即无锡要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上走在前列;在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建设工商名城上走在前列;在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设计名城上走在前列;在节约利用能源、集约利用土地,拓展发展空间上走在前列;在保护环境,建设山水名城、生态城市上走在前列;在加强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上走在前列,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塑造城市品牌,是无锡增创新优势、提升竞争力、再创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宜人新无锡的战略举措。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努力提升和不断完善自己的城市形象和品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并以特有的“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体现出无锡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

二、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城市品牌建设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遵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城市品牌定位的原则,着力形成个性特色鲜明、与城市发展规划相配套、与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城市品牌。

1、城市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通过实施城市品牌战略,整合城市经济、环境、历史、人文等优势和资源,着力塑造富有城市个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品牌,不断丰富和提升城市品牌的内涵和品质,加大城市品牌的推介力度,更好地向国内外展示无锡的良好城市形象和发展活力,增强全体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无锡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全面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构建和谐宜人新无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城市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整体发展。城市品牌的打造和经营,要依据区域发展规划、城市发展定位,从整体考虑,扬长避短,精心打造,科学运作。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塑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作为塑造现代人的过程,在提升城市品位中提升人的素质;作为造福人民、服务人民的过程,在塑造城市品牌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城市品牌的塑造要追求经济、政治、科学、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城市品牌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必须突出重点,不断充实城市品牌内涵,完善品牌形象,并按照品牌客观规律进行运作。

3、城市品牌定位的基本要求

一是体现城市品牌的地域性。确定无锡城市的品牌,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无锡的真实市情和客观存在,获得市内外公众的认可。

二是体现城市品牌的独特性。无锡城市品牌要以高度凝练的形式,集中城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创造之精华,充分反映城市的个性。

三是体现城市品牌的时代性。城市品牌是与时俱进的,无锡城市品牌的内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是体现城市品牌的导向性。城市品牌的确定,要对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提升。

4、城市品牌的目标定位

根据省委、市委关于无锡新一轮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无锡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神,遵循国内外城市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依据我市的地理特征、人文特色和城市发展战略,无锡城市的总体形象定位为:“太湖明珠?中国无锡”。

根据无锡城市的总体形象定位,重点建设好以下5个城市品牌系列: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文化名城。

三、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

2006年——2010年,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塑造好“太湖明珠?中国无锡”的总体城市形象,打造好“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文化名城”五个城市品牌。

(一)打造工商名城品牌,塑造国内外具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形象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以源远流长的工商文化资源为依托,发挥我市经济发达、创造力强的优势,传承无锡工商文化精神,树立现代经济发展理念,以培育名企业、名品牌和名商标为重点,以重大经贸活动为载体,展示无锡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现代经济活力城市的风采。

1、加快无锡工商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加强工商文化的发掘、研究,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提炼新时期无锡的工商理念和精神。2010年前,建成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乡镇企业博物馆,传承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的独特工商文化,展示无锡现代工商名城的创业、创新形象。

2、加强无锡品牌经济的建设和保护

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和商标,形成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群体。强势推出一批中国著名企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优秀企业家。到2010年,全市培育出销售达100亿美元的龙

头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销售超50亿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中国名牌产品32个以上。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企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加强对市区商业中心、商业特色街、“老字号”品牌的建设和保护,彰显无锡工商名城的底蕴和特色。

3、精心打造无锡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良好形象

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优先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等支柱产业和环保、新能源、生物等先导产业的名牌产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无锡“硅谷”、“液晶

谷”、“药谷”优势,全面展示我市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风采。

4、打造重大经贸品牌活动

精心打造太湖(国际经贸)博览会,充实工商文化内涵;精心策划组织2006年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交流会。积极举办各类重大经贸活动,引入一些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经贸活动,提高办节办会的规格,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中央媒体参与主办,扩大影响力,展示经济活力城市、工商名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5、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象,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强投资环境的建设、宣传,打造“日资高地”、“韩资板块”,积极拓展欧美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无锡的城市形象,展示无锡的经济优势,宣传无锡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6、塑造民营企业最佳成长区的良好形象

积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总结、展示民营经济的创业、创新形象,从2006年起,有计划宣传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每年举办民营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以多种方式引进国际著名院校、研究院所参与,使之逐步成为国际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和交流平台。

7、积极展示现代服务业良好形象

宣传无锡的城市化进程和地区比较优势,倡导现代服务理念,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动漫创意产业和现代旅游及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以世界城市服务业联盟机构落户无锡为契机,建立无锡服务业互动合作平台,不断推进无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打造设计名城品牌,塑造国内一流的工业设计创意中心形象

以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为依托,发挥我市工业设计创意建设的先发优势,运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平台建设、知识保护等手段,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影响力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抢占行业制高点,塑造行业形象,扩大影响力,在国内确立设计名城的地位,带动无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展示无锡城市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创新创造形象。

1、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园

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设计研发园区,形成集研发、设计、展示、培训、交流、服务、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名城核心区域。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设计研发创新中心、孵化培育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十一五”期末,园区内工业设计企业总数超300家,其中国内外知名公司1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200亿元。

2、全面提高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形成以公共平台建设为核心、设计中心为支撑的创新、创意和创业服务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模具及精密机械设计、平面设计、汽车工装设计、IC及动漫设计和自控系统设计等五大设计中心。“十一五”期末,集聚各类专业设计人才2000名,每年产生创新设计成果超过1500项。3、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提升产品档次、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

的作用

围绕家电、通讯、机械、包装等行业,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100个重点产品形成品牌优势,促进和带动无锡制造业的发展。

4、加强无锡设计名城形象的展示

精心策划举办无锡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确立无锡在工业设计与创意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打造山水名城品牌,塑造和谐宜人的现代生态城市形象以和谐宜人为目标,以我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依托,发挥我市名湖、名河、名山、名泉、名人、名景闻名中外的优势,大力推进山水名城的基础性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大力丰富山水名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营造和谐宜人的山水和人文环境;树立城市的独特形象,全方位推广、展示和树立现代山水名城的品牌形象。

1、加快城市规划建设,形成山水名城的城市形态

大力实施“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城建行动,按照“靓山、亲水、扬名、筑城”的总体要求,突出搞好名山、名水、名街、名镇、名村、名居建设,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积极创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建具有无锡山水特色、文化底蕴、现代风貌和国际形象的城市品牌。

2、建设城市识别系统,推出城市品牌的形象

紧扣“太湖明珠?中国无锡”的整体形象,建设城市理念、视觉和标志性识别系统。一是构建城市理念识别系统。以“太湖明珠?中国无

锡”为核心理念,抓紧无锡城市商标注册。同时,对城市发展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等进行全面设计,于2007年前分步推出。二是构建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在现有市歌、市花、市树的基础上,确定城市市标、

市徽、市曲、吉祥物等城市象征性标志,2007年前形成完整系统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三是构建城市标志性识别系统。加快城市自然景观、建筑景观等特别是标志性建筑和雕塑规划建设,到2010年,建成1-2座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城市建筑和雕塑。

3、展示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抓紧规划建设“太湖明珠”实景演艺广场;结合城市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精心打造一台“太湖明珠”主题实景晚会,以实景文艺演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美景,形成品牌效应。抓紧筹办和开放规划展示馆。二是包装宣传具有山水名城特色的文艺作品。以市歌《太湖美》和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等反映无锡风采的经典作品为重点,进行全新设计包装,并在大型节庆活动、境外招商活动和国内外主流媒体中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扩大影响,形成城市名片。三是制作反映山水名城特色的专题系列宣传片,制作“太湖明珠?中国无锡”的城市形象广告宣传片,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上高频率、大强度地持续宣传。

4、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国内外人士感受无锡山水名城的风采

积极主办和承办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节庆、会展和文化活动,向国内外展示无锡山水名城的风采。

(四)打造休闲名城品牌,塑造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形象

以建设最适宜人们休闲的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无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休闲集约化、国际化、品牌化、优质化战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调整结构、聚集要素,大力发展城市休闲产业体系,优化城市旅游休闲环境,提升城市旅游休闲整体功能。加强品牌规划和联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旅游品牌,拓展现代休闲功能,实现从观光旅游目的地到国内外著名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战略转变,塑造宜居、宜游的休闲胜地形象。

1、加快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休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建设,优化旅游休闲环境,抓好蠡湖环湖景观带、惠山古镇、灵山景区、古运河景观带等一批代表无锡品牌的旅游休闲要素聚集区域建设;开发以农旅结合、商旅结合、工旅结合、体旅结合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旅游休闲品牌。优化城市旅游休闲环境和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现代休闲业

加强现代休闲文化的研究,从现代休闲文化的多元性、高雅性、宽松性、娱乐性、消费性等特点出发,大力开发休闲产品,提升观光类休闲产品,开发城郊类休闲产品,优化度假类休闲产品,发展商务类休闲产品,完善文化类休闲产品,推进体育类休闲产品,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城市休闲产业体系。

3、积极开展旅游休闲活动

精心举办阳山桃花节、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灵山胜会等重大旅游休闲节庆活动,不断充实时代旅游休闲内涵,面向中外游客,展示无锡休闲名城特色。组织开展“四季休闲丰富多彩”的生态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美食休闲、购物休闲、园林休闲、会展休闲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城市休闲文化氛围。

4、加强休闲名城品牌的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现代休闲网络、新闻媒介、推广活动和旅游节会等多种形式,加大休闲名城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大力宣传推介“太湖牌”、“运河牌”、“二泉牌”、“吴文化牌”、“马山牌”、“霞客牌”、“陶都牌”等特色品牌体系,全面展示旅游胜地、休闲名城的形象。

(五)打造文化名城品牌,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形象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吴文化发祥地为依托,发挥无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积极挖掘、保护以吴文化为重点的历史文化遗存,传承和弘扬吴地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展

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为载体,展示无锡良好的文化形象,加快文化无锡建设,加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力度,在国内外塑造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名城的形象。

1、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修复、保护

以吴文化遗存的修复、保护为重点,加快彭祖墩、高城墩、伯渎港、阖闾城、骆驼墩等大型文化遗址的修复、保护;加快建设国家级的鸿山大遗址保护工程和鸿山专题博物馆;加快惠山古镇、清名桥古运河水弄堂、荣巷、小娄巷、严家桥、荡口、礼舍等历史街区古镇古村的修复;加快阿炳、顾宪成、孙冶方、薛暮桥、荣德生等名人故居的修复。加强对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等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到2010年,力争国家级文保单位增至10处,省级文保单位增至70处。通过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修复、保护和利用,彰显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宣传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调查,摸清底数,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筹建锡剧博物馆、吴歌演艺馆、江南丝竹博物馆、泥人博物馆。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2007年前,编撰出版大型地方文献和《无锡文化丛书》等历史文化专著;2010年前,组织惠山泥人、宜兴紫砂、梁祝文化等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挖掘无锡历代山水画家的画风画格,打造“太湖画派”;通过开展专题学术活动、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无锡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成无锡博物馆、科技馆、太湖艺术中心、惠山泥人博物馆、灵山艺术殿堂和名人园等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2010年前,完成吴文化博物馆、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乡镇企业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推进布码头、米码头和教育、卫生、体育等一批行业博物馆建设,鼓励兰印花布

等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打造城市系列博物馆品牌。积极筹建档案馆新馆、美术馆、报业新闻大楼和广电传媒大厦、无锡歌舞剧院,加强无锡音乐厅、中国美协无锡展览中心等的功能建设,展示无锡城市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

4、积极推进文化艺术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

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突出抓好戏剧、影视剧、歌曲、文艺图书等门类作品的创作生产;全面推进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曲艺、摄影等门类作品的创作生产。以吴地文化、工商文化等无锡本土题材为重点,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剧目;扶持锡剧艺术和宜兴紫砂、惠山泥人等无锡特色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传媒业、文化旅游业等,不断繁荣无锡文化市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竞争力。

5、加强城市文化的宣传和展示

从2006年起,精心策划举办中国(无锡)吴文化节,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吴地风韵大型展、紫砂陶艺展、“阿福”泥人展、“二泉映月”民乐展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继续办好无锡广电文化活动周,不断扩大影响力。加大无锡历史名人及其人文精神的宣传力度,出版《无锡名人丛书》,拍摄无锡名人系列专题电视片,展示无锡的人文历史底蕴。

四、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对策措施

城市品牌建设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渐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创造性工程。因此,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加快城市品牌建设,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我市城市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统筹全社会的力量,整合社会优势资源,采取有力举措,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1、强化领导,形成创建工作合力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城市品牌建设,把城市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二是成立无锡市城市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市委宣传部、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牵头,市经贸委、发改委、工商联、科技局、规划局、建设局、旅游局、文化局、文化艺术管理中心、财政局、工商局等部门参加,主要承担城市品牌创建的规划、组织、调控、监督等职能,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确保城市品牌创建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三是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按照城市品牌创建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城市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城市品牌创建日常工作,市经贸委、发改委、工商联负责工商名城品牌创建,市科技局负责设计名城品牌创建,市规划局、建设局负责山水名城品牌创建,市旅游局负责休闲名城品牌创建,市文化局、文化艺术管理中心负责文化名城品牌创建,其它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协助,加强配合,形成同创共建无锡城市品牌的合力。

2、科学策划,精心打造城市品牌

要整合我市自然、经济、文化、社会、行政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科学规划。要高度重视规划论证工作,坚持“建设未动、规划先行”的原则,切实加强我市城市品牌建设规划的论证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市城市品牌的目标定位、支撑项目等内容,通过广泛座谈研讨、邀请专家论证、组织市民“大家谈”、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包括海内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高城市品牌规划决策和项目设计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制定政策,建立创建保障机制

要抓紧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明确责任,创新方式,规范制度,为城市品牌创建活动的有序推进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服务。要针对品牌建设的支撑项目,认真研究现实基础条件,从项目实际需求出发,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投融资、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加快项目的启动、开工和建设。市财政要设立城市品牌创建专项资金,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城市品牌创建、宣传和扶持重点品牌项目工程建设,奖励品牌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4、重视营销,扩大城市品牌效应

要牢固确立城市品牌营销意识,善于运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使城市品牌在市场化、社会化经营中提升价值增值空间,不断做强做优,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要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对所有能招标的城市品牌建设项目,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社会招投标,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资和外资,投资城市品牌项目,参与城市品牌建设,加快城市品牌的社会化、市场化步伐,为城市品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5、强势宣传,推介传播城市品牌

要制定无锡城市品牌宣传中长期规划,组织本市主流媒体,借助国内外强势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长跨度、高频率地宣传无锡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要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制作电视专题片等方式推介城市品牌。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旅游景点等在进行形象宣传时,与城市整体形象和城市品牌宣传联动,实行捆绑式宣传。在城市重点部位、交通要道,设立一批以塑造城市品牌,提升无锡形象的大型景观式宣传牌和大型显示屏,并逐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重要区域,设立无锡城市品牌广告牌,扩大无锡的对外影响。要围绕无锡城市品牌塑造的内容要求,加强政府公关和国际合作,积极申办或参加相关的国内、国际知名的展览会、节庆文化等活动,积极引进和承办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会议、论坛、高层研讨会,借助国际品牌,借助名人、名节、名会的巨大效应,打造和推广无锡城市品牌,提高无锡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6、提升素质,全民共建城市品牌

市民的行为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品牌意识,多层次、全方位地参与城市品牌的规划、设计、创建、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品牌塑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新市民”行为规范的引导,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使每个市民自觉成为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者、体现者

和传播者。

7、加强管理,维护城市品牌的形象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城市品牌的内涵、提升品位,使无锡城市形象和品牌不断完善。要建立城市品牌管理系统,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推介、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系统管理,推进城市品牌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要重视维护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知识产权,加快注册城市品牌商标,并对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其它专利、产权等进行有效的监管,避免知识产权流失。

来源:无锡市政府网站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子的统计学研究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子的统计学研究--以全国十五个中心城市为例 摘要:中国的十五个中心城市正在成为中国科技、经济、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是国名经济的支撑点。因此,分析评价全国十五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不管是对城市本身的发展,还是对周边城市的进步,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意义。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全国十五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估。 关键字:十五个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危机之后,世界整个经济都在收缩,我国城市经济也不例外。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外贸对经济的贡献是三分之一,现在这三分之一基本上没有了,这是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从内部来说,城市经济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一个结构转型。进行了二三十年的工业化,到2010年、2012年的时候,基本上到了一个顶峰。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开始,我们基本上经历了四次大的周期,两次上升,两次下降。这是经济周期本身的规律,没有一个城市可以避免这个经济周期。我国的经济变动还是蛮剧烈的。过去的周期基本上是大口径,算起来是一个周期七年,从2012年开始,我们下次的这个周期才开始。所以,2016年,会成为这一轮经济调整最困难的一年。 1.1.2 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发展的突破 处于区域中心位置、具有带动区域发展功能的首位城市被称为是中心城市。一般来说,中心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有协调、主导、服务示范等功能。协调与服务是最主要的功能,城市越大,这种作用就越明显。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强化中心城市实力,构建有机的区域性、全国的经济协调和运作系统,从而带动周边城市或者更大区域,促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提回经济增长质量。因此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发展的重大突破。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中的创新之处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设特色文化大市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文化大市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的魄力之举,必将开启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的新篇章。天水作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核心区域,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按照“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主打三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区,打造三条文化旅游长廊,做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努力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实现大的作为。 主打三大特色文化品牌: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积淀深厚、相映生辉,构成了天水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体系。在这众多的文化品牌中,我们要着力打造提升最为独特、最具优势、最有影响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天水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一是主打羲皇故里和伏羲文化品牌。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画八卦、兴嫁娶、正姓氏,开启了人类文明之源。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题词“羲皇故里”。这是天水最宝贵的资源、最有价值的品牌。我们要依托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中心,筹建陇东南始祖文化研究院,加强与海内外始祖文化研究组织的联系交流,

进一步加大对始祖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始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二是主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天水古称“秦州”,有史可稽的建置史2700多年,境内历史街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名木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众多,199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古城天水的灵魂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名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协调推进的有效路子,充分彰显名城古韵特色。三是主打国家5A级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品牌。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自然融为一体,南秀北雄兼而有之,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5A级景区。景区内的麦积山石窟素有“东方雕塑馆”之美誉,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着眼永续利用,深度开发麦积山景区,加快创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把天水建成甘肃东翼连接周边省区的旅游集散中心。 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区:一是规划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区,打造全球华人祭祖圣地。以伏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为主线,将秦州区西关及北山片区和麦积区三阳川卦台山整体规划,联动开发,积极推进华夏始祖文化区建设。伏羲庙片区重点实施北山伏羲祭祖园建设、伏羲祭祀广场拓建、伏羲城保护维修等项目,以开展公祭伏羲大典、伏羲文化研究等活动为主;三阳川卦台山片区重点实施一城(伏羲文化城)、五园(卦台朝圣园、祭祀圣坛园、功绩展示园、姓氏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

第一章前言 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2002年,为适应城市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无锡市适时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城市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地区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创建“最安全城市”的重要保障,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自1998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对于完善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火灾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对城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城市预防和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建立无锡市消防安全体系,确保消防安全发展目标和措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创造最安全的人居环境,依据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新一轮《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由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规划院及有关区局等部门联合重新组织编制《无锡市城市消防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及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创造一个良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东经119°33′至120°38′,北纬31°7′至32°2′之间,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座古城,东接苏州,距上海128公里,西连常州,离南京183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交界,北依长江,与靖江等苏北地区隔江相望。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048.0毫米,年平均雨日127天,全年无霜期239天,年平均日照数2019.0小时,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2.5℃。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现状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资源潜力也相当有限。 二、社会经济概况 1、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工商传统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代人才辈出。同时,无锡久富经商务工的传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孕育之地,又是现代乡镇企业的摇篮。 2、人口素质较高,科技水平位居前列 无锡每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及科技人才均高于全国、江苏省平均水平。2002年,无锡有十一项科技指标获得全省第一。从科技产业状况看,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新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2020年)

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2017年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17〕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3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发挥质量标准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湖政办发〔2017〕38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湖州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率先发展,以市委“四新”主题实践为载体,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深入挖掘湖州农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推动湖州农业品牌建设向更高品质、更高水平迈进。 二、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品牌发展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市场监管,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品牌定位、

形象塑造和传播推介。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主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充分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宣传引导,讲好湖州农业品牌故事,培养消费者品牌情感,树立消费信心,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建设,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专业有效的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以提升湖州农业整体形象为目标,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合作联创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为主体,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品牌培育、发展、宣传、保护体系,形成优势农产品品牌集群效应,创建农业品牌强市。 1.农业品牌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做大一批传统农业品牌,整合做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农业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到2020年,培育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3个,其中“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新增40个省级以上农业品牌,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200件;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示展销活动60个。 2.品牌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讲解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 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涉及的范围广。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现在多数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对比,对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类比分析,这样虽对第三产业各单项指标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很难从综合性的角度给出一个满意的评价结论。本文尝试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第三产业进行综合评判,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测和分析。 一、评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其中服务部门又可以分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以此为基础,在确立第三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指标体系的设置能全面反映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导向性原则。即指标的确立,应围绕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三是替换性原则。由于有些指标很难直接获得(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可通过其他直接可测的指标(如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等)进行替代。四是客观性原则。指标设置时应尽量采用量化指标,但考虑到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则按比较客观和公认的准则处理(如政策体制变量等),以提高评估的可信度。 依据上述原则,经过分析,选出了20个指标构成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即是:1人口(POP);2国内生产总值(GDP);3第三产业增加值(TRP);4货运总量(FT);5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SPWT);6外贸收购总额(TPC);7年末银行贷款余额(LBB);8社会零售物价指数(RPI);9实际利用外资额(FCA);10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科技人员数(NST);11旅游外汇收入(TR);12三产就业比重(TRET);13邮电业务总量(PTS);14职工人均工资(AS);15人均居住面积(PCLS);16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PUWH);17城市煤气普及率(PUGH);18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PCRA);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PCGA);20政策体制变量(P)。 在这20个指标中,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明了城市的总体经济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三产就业比重指标反映了城市第三产业产值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高度;货运总量是一个城市公路运输量、铁路运输量、海运量和内河运输量4个统计指标之和;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市场容量和消费规模;外贸收购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反映了城市对外贸易的水平,也即表示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年末银行贷款余额表明资金供给量;社会零售物价指数标志着地区货币的稳定程度;旅游外汇收入代表了一个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吸引程度;邮电业务总量反映了城市的信息通迅能力;人均工资、每万名职工所拥有科技人员数分别表明了劳动力的价格和质量(即科技含量);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煤气普及率、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则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政策体制变量代表一个地区享有的经济自主权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这里我们按东、中和西部地区来划分,即对于东部城市,属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的城市,取值为4,其余取值3,位于中、西部的城市政策体制变量分别取值2和1。

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展望篇 第三章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区域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从经济硬实力竞争走向文化软实力竞争。一座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个性形象与国内外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和标志。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要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于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更高目标,大力加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第一节加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早在20世纪中期,国外的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这一新的城市竞争战略。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刚刚获得独立的新加坡既无自然资源、又无劳动力素质优势,为解决这一发展困境,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出首先要彻底改变了新加坡的城市形象,将它由原来四处沼泽的不毛之地改造为花园城市国家。经多年努力,新加坡以全新的城市形象吸引外资,使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富国。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综合发展给人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反映和评价。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它反映着城市自然地理形态、历史文化的“文脉延伸”、产业结构特点、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色。一座城市,当它依据自身的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基础、文化内涵文脉发展,就会形成自身的个性与特色。这样的个性与特色才能给人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形象的优劣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之间人才、资金、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可以看作是城市形象的竞争。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注意力资源”,它不仅本身就是生产力,而且是新城市经济资源的整合器。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就不可能引起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 要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就要大力打造高品位、广影响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并得到社会认可的核心概念。具体是指地理名称在某一空间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所传递信息的总和,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感知、认知与联想,是城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人及城市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品牌的综合。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evin Lane 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人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城市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力,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农产品品牌分类 按面向市场不同,可分为出口型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国家战略安全型农产品品牌和内销型农产品品牌。;按照品牌知名等级不同,可以分为地方级农产品品牌、地区级农产品品牌、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国际级农产品品牌和世界级农产品品牌。 按照品牌拥有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区分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而设计的名称、标记、符号及其组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简称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许可使用、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 发展特点:从地区来看,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分布基本呈现东部地区最多、“三品一标”发展最快,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其次,西部农产品品牌数量相对较少,发展最慢的状态;从农产品品牌的种类来看,我国现有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农产品(瓜果蔬、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和初加工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二次增值的产品,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从农产品品牌的主体结构看,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主体中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机构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10%-20%,而在其他产业中,该比例还不到2%。 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与经营 (一)品牌定位、形象塑造与传播 品牌定位可从产品特征、文化理念和竞争导向三个方面进行 (二)质量提升与优势创新 (三)品牌整合与规模扩张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类型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所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评价,是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例如: 传承地方传统加工工艺。地方传统加工工艺是人类智慧的创造,经过这些加工工艺加工的农产品变成了经年流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比如,我国的金华火腿、西湖龙井、山西老陈醋等等。 开发历史文化民俗资源。一些地区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民俗,利用历史名人、文化特色、民俗故事等构成品牌的特殊价值。 扩大传统产地声誉。一些地区的区域公用品牌则利用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产地声誉,进一步扩大声誉优势。比如,福州茉莉花茶,萧山萝卜干等。 创建新兴产业集群。如涪陵榨菜,借助产业集群,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下的子品牌集群,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以黄石市为例 09资环胡伟 0914021031 一、引言 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什么竞争力越来越引起我们的注意力呢? 是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日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什么又是国家区别于国家,城市区别于城市的重要标志呢?是品牌!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的 象征,成为最好的宣传手段。作为国家部分的城市,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又应该怎 样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文化呢?于是,我们又引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品牌?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这是我们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说明 黄石城市品牌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比黄石市的品牌文化建设和其他类品牌文化的建设,希望对黄石市的品牌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二、摘要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地区发展 和民族进步振兴的强大力量。而品牌是用来识别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分的用文字、符号、标识、图案、颜色等要素构成的事物或是他们的组合体。从广义上说,品牌是住、智慧与精神的载体,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个人或一件普通的商品,在各自的活动领域 中都有他们的主张,品牌就是用来区别和展示这些主张的特有的名称和标记。以城市为载体,将文化寓于品牌打造和宣传之中,于是就构成了城市品牌文化。城市品牌文化是一个城市内 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味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黄石素有“矿冶之乡”“青铜古都”的美誉,青铜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有一辉煌的过去,但在今天的城市文化 品牌打造上令人堪忧,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关键字: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品牌黄石 四、正文 黄石市,地处我国东南部,矿冶资源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黄石依托其丰富的 矿冶资源禀赋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矿冶文化。这种矿冶文化不仅像一根红线贯穿了黄石数 千年产业发展的历史,也为黄石今天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这一矿产资源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挑战。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区西南的大冶湖边,北距长江不远,并且又水道相通。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最早可以早到西周以前)、延续时间最长(到战国以后)、规模 最大(仅炼渣就有50万吨)的一处最古老的矿冶遗址。其最古老的矿井距今已有三千一百 多年。大冶是世界著名的铜铁产地,我国目前最大的粗铜基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在这里,铜绿山是他的主要矿区。夏商青铜文化与大冶铜有着密切的关系。曾有史记载“帝孜孜以求 江南铜矿”。公元前2070年,禹之子启建立夏朝,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最重要的是青铜工业。从铜绿山的古矿遗址的发掘考古资料来看,远在殷小乙时期,中华先民就致力于铜矿的采掘 及冶炼。从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到西汉,前后延续千余年的时间,大冶地区的劳动人民 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大冶,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置青山院,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置县,区“大兴冶炉”之意,得名大冶。大冶铁矿,露天开采含铁富集品质优良。据史书记载,公元226年,孙权在鄂州大兴冶炉,开采铜铁制刀剑,并将采铁之山定名 为“铁山”。南宋朝廷于1180年在铁山设置铁山寨。1374年,朱元璋置兴国冶,铁山成为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农业品牌建设完整版

农业品牌建设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农业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应该渗透到生产、研发、营销等各个环节中,甚至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因此,要有效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必须合理品牌定位、树立品牌形象、调整品牌结构、弘扬品牌文化,具体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品牌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商标意识,进一步完善农业品牌战略,大力开展树品牌、创名牌活动,不断培育出有名气的名牌农产品。对现有的品牌农产品,要搭好宣传平台,通过举办外宣活动、参加各级农博会等措施,不断扩大影响面。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广告投入力度,扩大辐射范围,千方百计提高知名度,并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是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尤其是品牌的竞争。所以,推出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名牌,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对农业和农产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培植载体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要加强营销平台建设,组织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培育壮大各种农产品营销合作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创立自己的品牌,要树立创立农产品品牌就是为自身合作组织发展的需要,品牌战略要成为农业经营者的自主行为。

(三)实施有序管理。实施品牌战略,并非是指品牌越多越好,农产品品种很多,但没有必要每个农产品都注册商标,更不要一个产品注册数个商标,对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实施有序管理,以突出优势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实现名牌战略构想。 (四)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广。品牌的出路在标准。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使之成长为名牌的技术基础。因此,要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与示范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发展名、优、特、新产品结合起来。把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作为示范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由点及面开展起来,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无公害种养殖基地,加快发展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水平。要充分调动农业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形成县、乡(镇)、村、龙头企业及农户等各级组织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新格局。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市场标准。同时,选择一批重点产品,引导一批相关企业,积极申报“三品”认证,培育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11756141.html, 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分析 作者:张开宇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分析经济 发展的各个因素已经越来越重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取能近似且具有综合性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因子成份,并据此对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比较和综合评价。 关键词: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因子分析;中国各省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46-02 一、绪论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城市作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教育文化发展中心已经成为经济循环的主角,而决定每个城市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发展事态的主要因素是它们各自拥有的综合经济实力。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概念,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应该包括地区生产总值、拥有的交通运输能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本文选择11项通用的社会经济指标,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2009年(由于2010年某些指标的数据不全)的统计资料,以中国31省市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为样本,来综合评价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指标的选择如下:GDP、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净收入、货运量、客运量。本文主要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描述中国各省份综合经济实力的各种指标进行各种分析,一方面找出用来衡量中国各省份综合经济实力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找出各省份综合经济实力的差异,以求发现其差距所在的原因,方便各省市扬长避短,提高各自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二、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基本原理:因子分析法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认要分析的原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第二步,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