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说课稿2.丁香结(说课稿)

优质说课稿2.丁香结(说课稿)

优质说课稿2.丁香结(说课稿)
优质说课稿2.丁香结(说课稿)

《丁香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三、说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

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字词: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

的人生认识。

4.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四)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A.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

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

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B.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

鸟不传云外信,丁香

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

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

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五、说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丁香结人生才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丁香结》教后反思

公开课教后反思 《丁香结》是冯友兰之女宗璞的一篇散文,《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这篇散文的蕴意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而人们对这篇文章也有较好的评价。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

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宗璞喜欢丁香花,更喜欢“丁香结”。在她居住的房子外面,有三颗白丁香。每到春天,白丁香一齐开放,窗外便像堆满了积雪,并且散发着香气。这洁白馨香的丁香花,透发着她的心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涌泉。宗璞曾由于丁香花联想到古人的诗词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她对“丁香结”一词的具体感受一直不太深刻。有一年,一场春雨之后,她伫立窗前,凝神观察丁香之上的花蕾。她看到那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真像衣襟上的盘花扣,顿时明白了古人称丁香花蕾为“丁香结”的缘由。宗璞因丁香结又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她联想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正因这样生活才不致平淡无趣。宗璞有感于此,欣然命笔,写下了散文《丁香结·未解的结》。宗璞因为喜欢这富有诗意和哲理韵味的丁香结,所以在1987年编订她的散文集是,将《丁香结·未解的结》收入其中,并以《丁香结》作为集子的名称。 这篇文章与学生的距离较远,象征手法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写作手法,这堂课的一个关键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学会赏析文章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在读写结合中学会

《二次根式》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3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二次根式 课题 二次根式 授课时间 课型 复习 二次修改意见 课时 1 授课人 科目 数学 主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会讨论式子 b ax+(b a,是已知数且0 ≠ a)中字x的取值范围; 2、理解和应用二次根式的性质()()0 2 ≥ =a a a 过程与方法探究、归纳. 情感态度价 值观 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 材分析重难点 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其性质 求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想教法三主互位导学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幻灯片 课堂设计 目标展示 1.计算的结果是() A.﹣3 B.3 C.﹣9 D.9 2.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A.x≥2 B.x≠2 C.x>2 D.x=2 3.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A. B. C. D. 预习检测 4.下列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6 C.÷=4 D.﹣= 6.计算的结果为()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

《丁香结》教学设计

《丁香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体会作者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摹景物的写作方法。 3.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品味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多角度描摹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丁香花图片,戴望舒《雨巷》导入。 在戴望舒的《雨巷》里,丁香是一个哀婉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宗璞的《丁香结》里,作者又赋予丁香什么样的意义呢?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 ),原名冯钟璞,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红豆》《三生石》等,散文集《丁香结》。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 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二、初读课文 1、指明接龙朗读课文,同学们圈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 朗读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2、思考: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她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 格?(在这里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作者多角度描摹景物的写作方法) 明确:第一段视觉:颜色形状第二段嗅觉:气味 赋予了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芬芳可爱的品格 3、文章除了写丁香花,还写了什么?(学生回答,交流,生成答案)

根据问答,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 1—3 丁香花 4—6 丁香结 三、再读课文 1、课文1—3段三次写到了丁香,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 这样安排顺序? 明确:三次写丁香,地点、特点、感受都不相同。 第1段在城里街旁,重点写丁香的颜色、姿态美。 第2段在校园,突出丁香的颜色美,味道香幽。 这两次作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欣赏丁香。 第3段写斗室外的丁香,除了颜色美,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丁香在我生活与写作中,对我的陪伴与激励,突出丁香于我意义非凡。 三段各有侧重,综合起来,则体现了作者对丁香的认识和表达情感的逐步深入。 2、作者为什么称丁香花为丁香结? 明确:(1)丁香的花苞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追问:在作者心目中,丁香花也是哀婉和愁怨吗?说说你的理由。 丁香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哀怨的象征,常用来渲染一种忧郁,凄凉,绝望的情绪或气氛,在这篇文章里,丁香褪去了怨妇的愁容,展现出纯粹的花的魅力,宛若与作者相知相遇的知音。从“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句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丁香的喜爱,对人生磨难以平常心看待的豁达。 3、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 由“赏花”到“悟花”,借物抒情,将自己对生活的小体会、大感悟融入眼前的丁香花中,深化主题。

二次根式公开课教案

4.1.1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会判断一个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是否有意义及有意 义的条件。 2、会根据公式2) (a=a(a≥0) 及2a=∣a∣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的定义,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判断一个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是否有意义及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会根据公式2) (a=a(a≥0) 及2a=∣a∣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4的平方根是?4的算术平方根是? 2、0的平方根是?0的算术平方根是? 3、2的平方根是?2的算术平方根是? 4、-7有没有平方根?-7有没有算术平方根? 对于每一个正实数a有且只有个平方根,记作,其中一个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记作,另一个平方根是。 0的平方根记作,即。 二、探索新知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简称根号,根号下的数叫做被开方的数。 由于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只能取非负值,因此二次根式要有意义就必须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从形式上看,二次根式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1 ) 必须有二次根号; ( 2 ) 被开方数不能小于0 。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32; (2)6; (3)12- ; (4)m -(m ≤0); (5)xy (x y 异号) (6)12+a ; (7)38 解:二次根式有:(1)32; (2)m -(m ≤0); (3)12+a ; 例2当x 是多少时,二次根式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x-1≥0,得:x ≥1 当x ≥1时,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3计算: 讨论:如果将上题中的数字换成字母,你发现2)(a 与 2a 有何异同呢? 三、巩固练习:见学案 四、课堂小结: 1、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的性质。 五、布置作业: P 131T 1、2、3。 ==2222251))(())((()=?22225 =?248 ()()()???<-≥=≥=0)0(.20.122a a a a a a a a ()()22 0a a a =≥时,当

2《丁香结》教学实录

2丁香结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体会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丁香特点的写法(教学重点) 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丁香的呢? 生:“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在这句中,作者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突出了丁香花颜色雪白的特点。 师:丁香花的颜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丁香花的姿态写得惟妙惟肖,写出了丁香花的可爱之处。如“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把丁香花比喻成小星星,说明丁香花很多。“探出”“窥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丁香花的可爱之处写得活灵活现。 师:你关注了作者使用的修辞方法。修辞方法使描写的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生:“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句话写得多妙哇!作者巧妙运用“潇洒”“朦胧”等词语把丁香的姿态写得很生动、形象。 生:“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作者描写了丁香的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突出了丁香气味的特点。 师:你找到了描写丁香气味的句子。 师:作者不仅从多个角度描写了丁香花,还写了丁香花对作者的影响。你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 生:“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既写出了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又写出了丁香花对作者的鼓舞。 师:是呀!因为喜欢,所以作者从多角度去描写;因为喜欢,所以融入了作者的万般情感。也正因为如此,这丁香花对作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在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多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句子。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学习从不同方面来描写植物。在感悟花对人的影响这一方面时,教师做了引导,引导学生抓住“照耀”一词来体会花对人的影响。在小结与评价中,

《丁香结》课堂教学实录(最新)

《丁香结》课堂教学实录 师: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寓意或品格(P课件出示:图片)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那丁香花呢?(生沉默)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现代诗《雨巷》(课件出示) P播放《雨巷》朗读音频。 师:戴望舒在这首诗里选择丁香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无尽忧愁和迷茫。作家宗噗与窗外三棵白丁香朝夕相伴,它诱发作者的什么情思?带给作者哪些人生感悟呢?带着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读懂这花中所蕴含的情思和感悟。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字(音) 师:这是一篇散文,文章篇幅不长,谁能概括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生答)(课件出示)P作者对今年盛开的丁香花进行细腻的描写,进而写到近三十年来陪伴自己的三棵白丁香,并展开对丁香的思考和感悟,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出作者豁达、洒脱的人生观。 师:把长文都短,这是一项难能可贵的能力。(课件出示) P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将描写丁香结的句子划下来,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划,师巡视) 师:快速提取信息,拼的不仅仅是手速更是思考的速度。谁愿意先来分享?(生答,师引导) (课件出示) P文中描写“丁香结”的句子。 师: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分组读、齐读)读得不错!既要把句子读通,读懂,更要把句子读懂!你们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些句子主要分布在最后三段)

师:既然4-6段都是写丁香结,那1-3段都是写什么呢?(丁香花) 师:难度再升级下!既然本文都是围绕着花来写,那请你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全文的内容(生答,师引导)(课件出示) P赏花悟花 师:如果赏花属于状物,悟花属于什么(说理)。本文侧重于状物还是说理呢(说理)其实,作者写丁香花就是为了引出丁香结,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什么感悟呢?(结,是解不完的……)(课件出示)(齐读) P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既然,重点是悟理,为何作者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告诉我们道理,岂不爽快!(通过事物来揭示道理,更深刻)借事物来揭示道理,从写法上来讲叫做什么(借物喻理)(B板书:借物喻理) 师:散文,形散,神不散。本文运用借物喻理的手法,紧扣两个关键词来写(师指板书)--赏花,悟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他的“花花世界“,感受他的“花言花语“。(课件出示) P品读1-3自然段,边读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赏花”?划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生读,师巡视) 师: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好的!谁来告诉我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课件随机出示)P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B板书: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 师:先来说说丁香花的生长环境,丁香花长在哪呢?(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颜色有几种(白色、紫色),气味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形状呢?(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丁香结》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丁香结》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 上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

二次根式的性质 公开课获奖教案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 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发现过程,体验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重点) 2.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运用其进行有关计算.(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a 2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出对应的a 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22=4=2;(-2)2=4=2; 32=9=3;(-3)2=9=3;… 你能概括一下a 2的值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性质 【类型一】行计算 化简: (1)(5)2;(2)52;(3)(-5)2;(4)(-5)2.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解:(1)( 5)2=5;(2) 52=5; (3)(-5)2=5;(4)( -5)2=5. 方法总结:利用a 2=|a |进行计算与化简,幂的运算法则仍然适用,同时要注意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要为非负数. 【类型二】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a 2-13;(2)4a 2-5;(3)x 4-4x 2+4. 解析:由于任意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利用这个即可将以上几个式子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解:(1)a 2-13=a 2-(13)2=(a +13)(a -13); (2)4a 2-5=(2a )2-(5)2=(2a +5)(2a -5); (3)x 4- 4x 2+4=(x 2-2)2=[(x +2)(x -2)]2=(x +2)2(x -2)2. 方法总结:一些式子在有理数的范围内 无法分解因式,可是在实数范围内就可以继续分解因式.这就需要把一个非负数表示成 平方的形式.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性质的综合应用 【类型一】 结合数轴利用二次根式的 性质求值或化简 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 图所示,化简:(a +1)2+2(b -1)2-|a -b |. 解析:根据数轴确定a 和b 的取值范围,进而确定a +1、b -1和a -b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意义化简求解. 解:从数轴上a ,b 的位置关系可知-2<a <-1,1<b <2,且b >a ,故a +1<0,b -1>0,a -b <0.原式=|a +1|+2|b -1|- |a -b |=-(a +1)+2(b -1)+(a -b )=b -3. 方法总结:结合数轴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值或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数轴判断字母的取值范围和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类型二】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综合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2-(b +c -a )2+(c -b -a )2.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 +c >a ,b +a >c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含有绝对值的式子,最后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即可. 解:∵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b +c >a ,b +a >c ,∴原式=|a +b +c |-|b +c -a |+|c -b -a |=a +b +c -(b +c -a )+(b +a -c )=a +b +c -b -c +a +b +a -c =3a +b -c .

《丁香结》教案设计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 丁香结教案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 2、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优美的语言,领悟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的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同学们能不能再举出几个象征意义的花草例子?比如,丁香花象征着—— 请同学们在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中试着寻找答案。

二、作者介绍:宗璞,原名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省唐河县,生于,著名哲学家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注音: 宗璞(pú)笨拙(zhuō)斗室(dǒu shì) 朦胧 (méng l óng) 搁置(gē) 缀满(zhuì) 窥着(kuī) 参差(cēn cī) 妩媚 (wǔ mè i) 纷嚣(xiāo) 2、释义: 纷嚣:纷乱喧嚣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 恍然:突然,忽然。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四、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思考: 1、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 明确:丁香花 2、丁香结主要出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明确:后三段。 3、前三段写什么?后三段可以概括为什么? 明确:

《丁香结》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丁香结》优秀教学设计(两课时)(部编 本六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

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词语: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 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 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1)

当我们在日常办 公时,经常会遇到一 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 的资料。这些资料因 为用的比较少,所以 在全网范围内,都不 易被找到。您看到的 资料,制作于2021 年,是根据最新版课 本编辑而成。我们集 合了衡中、洋思、毛 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 位名师,进行集体创 作,将日常教学中的 一些珍贵资料,融合 以后进行再制作,形 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 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 作经验,经过创作、 审核、优化、发布等 环节,最终形成了本 作品。本作品为珍贵 资源,如果您现在不 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 的机会不多哦! 课题 1.1二次根式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二次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 2.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3.理解二次根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会在简单情况下求根号 内所有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4.会求二次根式的值 教学设想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的第(2)(3)题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一、 知识回顾: 1、什么叫做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2、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正数的正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根。 用()0≥a a 表示 讨论并解释:为什么a ≥0 ? 二、 新课教学 做一做:课本P 4 的填空 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象 这样表示的算术平方根,且根号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如2 1 3 解:(1)由a+1≥0 得,a ≥-1 ∴字母a 的取值范围是大于或等于-1的实数 (2)由 a 211->0,得 1-2a >0。即a<2 1, ∴字母a 的取值范围是小于21的实数 (3)因为无论a 取何值,都有(a-3)2 ≥0,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说明:求字母的取值范围实质是:转化为解不等式(组) 练习: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 的取值范围: ()11;a +()12;12a -()23(3). a -24a +3 b -2s 24a +3b -2s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a 的取值范围:

二次根式 公开课教案 教师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公开课教案 教师

课题: 二次根式的加减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会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数学思考:通过整式加减法运算与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体会类比思想. 解决问题:通过加减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运算 难点: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和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学案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图,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_________km ,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距离为____________km ,那么从小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是__________ km (通过变换 不同的三组数据【3与8,3x 与8x ,2823与】,让学生从中感受总结规律特点:) 小明家 学校 图书馆

【活动方略】教师通过PPT 放映,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数据的变化,找寻其中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2112823=+ 3x+8x=11x 3113833=+ 5115853=+ 【活动方略】教师出示PPT 幻灯片,学生观察,小结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变换不同的x 值,更直观的感受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可以合并这一特点 教师小结: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可以进行合并---(黑板板书) 三、跟踪练习(抢答题) 35371+)( 57-5122)( 66-3+)( 3124+)( 【活动方略】教师出题,学生用眼动脑 【设计意图】巩固小结知识内容,加深理解记忆,抛出新问题 四、互动小游戏 通过直观互动游戏方式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知识点 游戏规则:每个组根据你手中拿到的卡片设计一道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计算题(不超过三项加减),随机抽取部分组上黑板展示本组的题目,再由其他组(只要不是出题组)上黑板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由出题组做点评......

《丁香结》-教案

人教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积累“幽雅、妩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3.品读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借景抒情的写法。 4.结合课后古诗词,体会丁香结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的情怀,培养自己的豁达胸怀。 教学重点: 1.会写11个生字;积累“幽雅、妩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教学难点: 1.品读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借景抒情的写法。 2.结合课后古诗词,体会丁香结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的情怀,培养自己的豁达胸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出示一些丁香花的图片。 2.谈话引入:我们学习了落花生的默默无闻,白杨树的伟岸高洁,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丁香花……看看作者赋予了它什么? 3.作者介绍: 预设: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词: 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 参差眼帘单薄耀眼文思 梦想迷蒙模糊花蕾衣襟 恍然愁怨顺心平淡 1.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词语。 3.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喜欢的地方。 2.同学们,请你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美丽的丁香花,淡雅的清香,盘扣一样的姿态,一起走近它,欣赏它,感悟它…… 预设:本文通过写丁香的美,并回忆古人的诗句,感叹如果没有任何困难,反而平淡无味。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质。 4.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预设: 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颜色:紫色白色 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5.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描写丁香花的形状的句子体会。 预设: 朗读时想象丁香花繁密、雪白的姿态,用欢快的语气读出花的灵动可爱。

二次根式及其化简 公开课教案 教案

2.7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及其化简 1.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最简二次根式;(重点) 2.运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决相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1)如图,在Rt △ABC 中,AC =3,BC =2,∠C =90°,那么AB 边的长是多少?(2)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3)要修建一个面积为6.28平方米的圆形水池,它的半径是多少米?(π取3.14) 上述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 【类型一】 二次根式的定义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2;(2)4;(3)3 3;(4)1x +y ; (5)x +y (x≥0,y ≥0);(6)3a 2 +8; (7)-x 2 -12. 解:(1)(2)(5)(6)是;(3)(4)(7)不是. 方法总结:在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二次根式时,应该在原始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不能先化简再作判断,如本题4=2,4是二次根式,但2不是二次根式. 【类型二】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当x________,x +3+ 1 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析:要使x +3+1 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被开方数x +3≥0和分母 x +1≠0,解得x ≥-3且x≠-1. 方法总结:使一个代数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通常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分母不

为零,二是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三是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化简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48;(2)8a3b(a≥0,b≥0); (3)(-36)×169×(-9).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 ab=a·b(a≥0,b≥0)及a2=a(a≥0)进行化简.解:(1)48=16×3=16×3=43; (2)8a3b=22·a2·2ab=(2a)2·2ab=2a2ab; (3)(-36)×169×(-9)=36×169×9=6×13×3=234. 方法总结:(1)若被开方数中含有负因数,则应先化成正因数,如(3)题.(2)将二次根式尽量化简,使被开方数(式)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因式),即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面学到). 探究点三:最简二次根式 在二次根式8a, c 9 ,a2+b2,a2 中,最简二次根式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8a中有因数4; c 9 中有分母9;a3中有因式a2.故最简二次根式只有a2+b2.故选A. 方法总结:只需检验被开方数是否还有分母,是否还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三、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 ?? ? ??定义???形如a(a≥0)的式子 有意义的条件:a≥0 性质:(a)2=a(a≥0),a2=a(a≥0) 最简二次根式 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 4.4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 公开课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只阅读不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

《丁香结》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联想到了丁香结的来历,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就是“结”,得到了生命需要“结”的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本文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当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幽雅、浑浊、笨拙、参差、愁怨”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4.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仔细观看,交流感受,进入本课的学习。 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丁香结) 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

二次根式教案(公开课)

第16章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教学目标】 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出发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电视塔越高,从塔顶发射的电磁波传得越远,从而能收看到电视节目的区域越广,电视塔高h(单位:km)与电视节目信号的传 播半径r(单位:km )之间存在近似关系r=,其中地球半径 R≈6 400 km.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 km、h2 km,那么它们 你能化简这个式子吗? 式子 公式中 r=中的 表示什么意义? 2.问题: (1)面积为3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1)中式子你是怎么得到?得到的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 倍,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m. (2)中得到的式子有什么意义?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 =5t2,如果用含有h 的 式子表示t ,则 .

(3)中当h 的值分别为0,10,15,20,25时,得到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5 h 表示的数怎样变化? 二.合作探究 形成知识 上面问题中,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65, 5 h s (1)这些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别表示3,S ,65,5h 的算术平方根 这些式子的共同特征是: 都表示一个非负数(包括字母或式子表示的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根据你的理解,请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 把形如3,,65, 5 h s , 用来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我们把形如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三.初步应用 巩固知识 练习2 二次根式和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根式都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带有根号的算术平方根是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