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简单理解

对“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简单理解

对“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简单理解
对“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简单理解

“集成供应链管理”,应该是最早起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后来被不断地发扬光大。现在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张口闭口谈ISC(集成供应链)。但坦白地讲,真正明白ISC是怎么回事的人并不是很多,包括那些花了很多钱,下了很大的力气去实施ISC的公司的人。

这是摘自百度百科的一个关于ISC的定义: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作业回路);由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策略回路);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性能评价回路)。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展开,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这段话反反复复地讲,ISC其实是个“回路”。但其实我相信,很少有几个人会明白这个“回路”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尤其是那些没有多少经验的人。我个人对ISC的理解是这样的,其实还是围绕着3个P的集成:

第一个P:Process-流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端到端的概念,即end to end(E2E),所以有人也叫ISCM为DSCM (DemandSupplyChainManage-ment)。所以,供应链的管理一定是从需求的管理开始的。没有需求管理的供应链其实就是个采购或者纯粹的物流管理,那不是供应链管理,更谈不上集成供应链管理了。需求的管理主要是对销售预测的分析、客户订单管理与履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最后形成的MPS-主生产计划的管理;然后是MRP-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仓储、物流等管理,一路走到底,直到给客户完成补货或者配送。

从流程角度,ISCM在很多公司面临的焦点争论问题就是到底是谁去控制销售补货?

传统管理模式下,这个问题不需要争论,一定是销售说了算。销售要多少,你给多少就完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个摆设,说好听点就是个没脑子的采购与生产的执行。这不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本意。

集成供应链管理条件下,这个补货问题一定是由供应链管理部门去解决的。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销售只是负责打市场、拿单子,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供应链去做:你有单

子我就保证给你及时出货;你没有单子(销售预测不是单子),你就闭嘴。我要准备多少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我要给你的代理商、客户怎么补货,这些都是供应链管理的事情。

当然,销售部门还有个重要的责任就是预测,预测未来的市场或者客户需求,而且必须定期更新。至于准确与否,这是另外一回事,有毛儿就不算秃,但必须得有。

从流程角度,还有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就是生产计划与控制。因为在很多公司生产计划是归生产部管的,他们自己给自己下生产计划,自己考核自己,想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也是完全错误的。生产计划是MPS的一个输出,而MPS是整个需求管理的输出,同时MPS又是链接整个需求与供应的核心,它与产能、原材料供应、成品、半成品库存策略都有直接的关系。生产计划如果被生产部门控制了,那么整个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变成了生产部的附属。

这里的流程的集成当然也包括信息系统的集成,IT是SCM(供应链管理)的Enabler(能动者),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不再赘述。

第二个P:People-人与组织结构

这个很容易理解,既然供应链管理的流程是集成的,那么,组织结构也必须是集成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销售补货问题,这个是由供应链管理部门的需求管理或者需求计划部来完成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则是由供应链里面的计划部来完成的,没有什么可过多讨论的。只是关于生产计划员这块,很多公司的运营或者制造中心的老总可能会说,你供应链的人怎么能懂生产呢?只有生产部的人才懂得生产工艺之类的,然后才好排产嘛!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很简单,把生产部的人拿到供应链部门就可以了。当然,要搞清楚的是,生产计划管理可不仅仅是个排产的问题,还有产能的计划、ECO的执行、ERP的维护(如工单关闭、主数据准确性)等等。

第三个P:Performance-业绩考核

业绩考核问题也就是KPI。既然流程是集成的,组织是集成的,KPI也必须是集成的。

库存周转率是不可以分段考核的,这也是当时我审核那个客户(做汽车的)的流程的时候发现的问题。他们的销售部门负责成品仓库的管理,并负责成品的周转率;采购部负责原材料库存,并被考核原材料库存周转率,而生产部则是负责在制库存。这样考核的结果就是,销售部到了季

度、年度底可能会拼命地发货,压货到渠道,他们的KPI很容易完成;采购部则是拼命地往供应链那里压货、退货,他们的KPI也容易做到;而生产部呢,他们也有招啊,就是到了月底或者季度底,为了减少在制,干脆不生产了!

各个部门的KPI都达到了,公司的老板却哭了。

有人可能会问,那怎么办啊?总得把各个部门的责任分清吧?

回答是,当然要分清,但具体怎么分,则是学问了。

从集成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

第一,销售部要考核的主要KPI是他的年有效销售额,而不是他的出货量。第二,预测数据的准确性既然谁都搞不定,那就不要去勉强。要考核,但不是主要考核指标。第三,成品库存的多少不仅仅取决于销售预测准还是不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供应链的补货管理水平问题,简单的道理就是,我销售卖不出去,你干嘛还要生产那么多成品呢?第四,原材料库存其实与采购没有多大的关系,前提是只要采购按照你的计划做了该做的事情。采购关注的焦点是原材料的及时到货率跟原材料供应商的交付灵活度,而不是原材料库存。道理同样很简单,你计划下多了,人家是照着你计划买的,回过头来你又考核人家说你买多了,这不是胡来么?

所以,库存周转率不能分段考核,这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事情,甚至是整个公司的事情。它考核的是你从销售到供应链一条龙的管理水平,而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问题,这是集成供应链管

理的要点。

至于有些公司甚至把库存周转率的指标放到仓储管理部门的考核上,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由以上论述,大家可以看出,所谓集成供应链管理,它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需要你在流程上、组织上、KPI考核上实实在在地去那么做。这其实不是由哪个专家、哪个公司,如IBM 等说了算的东西。这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市场经济玩的就是需求的多样性、不确定性。而供应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去满足这种特性,谁满足的好,谁的相对(满足)成本更低,谁就更有竞争力,如此而已。

【文章转载自:E-Works】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供应链指的是由仓库、配送中心、制造商、供应商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企业对供应链进行管理能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公司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专辑主要介绍了供应链管理,主要有海尔、汽车、戴尔、华为、家乐福、小洋人、IBM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了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分析、管理模式、分析报告等资料,为企业制定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提供参考。 戴尔公司是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的,经过20年的努力,该公司已经从最初1000美元起家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雇员46000名、年营业额达410多亿美元的全球性大企业。2002年,戴尔公司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5.2%,已经成为该行业世界第二大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厂商不同,戴尔公司并不生产任何计算机配件,只从事个性化的整机组装。然而它却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众多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戴尔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戴尔公司所创造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直销模式。其含义是:公司直接通过网站和电话接受客户订单,然后按

单生产,并以最快速度直接将产品寄送到客户手中。按单装配、产品直销、低成本、高效率,这就是戴尔独创的“戴尔模式”的精要。 戴尔公司概况及发展历程 戴尔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主要负责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地区业务,此外还在以下地点设有地区总部:英格兰Bracknell,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新加坡,负责亚太区业务,包括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产计算机系统的地点主要分布如下: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田纳西州Nashville、巴西Eldorado do Sul(美洲)、爱尔兰Limerick (欧洲、中东和非洲)、马来西亚槟城(亚太区及日本)以及中国厦门(中国)。 戴尔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戴尔PowerEdgeTM 网络服务器、戴尔PowerVaultTM 及Dell | EMC、戴尔服务、戴尔OptiPlexTM 台式计算机、戴尔LatitudeTM 笔记本电脑、戴尔PrecisionTM 工作站、戴尔InspironTM 笔记本电脑、戴尔DimensionTM 台式计算机、戴尔PowerConnectTM 网

浅析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浅析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合多样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 在经济全球化得背景下,横向思维正成为国际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和新的追求,供应链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供应链管理是新的管理哲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新的管理哲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的影响。现行的企业系统在设计时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本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2、供应、生产、销售系统没有形成“链”。供应、生产、销售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但是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3、存在着部门主义障碍。激励体制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被扭曲、变形。

4、信息系统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 5、库存管理系统满足不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传统企业中库存管理是静态的、单级的,库存控制决策没有与供应商联系起来,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资源。 6、没有建立有效地市场响应、用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7、系统协调性差。企业和各个供应商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每个部门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最优。 8、没有建立对不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 9、与供应商河经营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 市场形势不好时又企图将损失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企业一下子很难从传统的纵向发展管理模式转到供应链管理模式上来。现代企业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优秀的企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并与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非关键业务

对“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简单理解

“集成供应链管理”,应该是最早起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后来被不断地发扬光大。现在在国内,也有很多人张口闭口谈ISC(集成供应链)。但坦白地讲,真正明白ISC是怎么回事的人并不是很多,包括那些花了很多钱,下了很大的力气去实施ISC的公司的人。 这是摘自百度百科的一个关于ISC的定义: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作业回路);由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策略回路);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性能评价回路)。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展开,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这段话反反复复地讲,ISC其实是个“回路”。但其实我相信,很少有几个人会明白这个“回路”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尤其是那些没有多少经验的人。我个人对ISC的理解是这样的,其实还是围绕着3个P的集成: 第一个P:Process-流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端到端的概念,即end to end(E2E),所以有人也叫ISCM为DSCM (DemandSupplyChainManage-ment)。所以,供应链的管理一定是从需求的管理开始的。没有需求管理的供应链其实就是个采购或者纯粹的物流管理,那不是供应链管理,更谈不上集成供应链管理了。需求的管理主要是对销售预测的分析、客户订单管理与履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最后形成的MPS-主生产计划的管理;然后是MRP-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仓储、物流等管理,一路走到底,直到给客户完成补货或者配送。

从流程角度,ISCM在很多公司面临的焦点争论问题就是到底是谁去控制销售补货? 传统管理模式下,这个问题不需要争论,一定是销售说了算。销售要多少,你给多少就完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个摆设,说好听点就是个没脑子的采购与生产的执行。这不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本意。 集成供应链管理条件下,这个补货问题一定是由供应链管理部门去解决的。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销售只是负责打市场、拿单子,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供应链去做:你有单 子我就保证给你及时出货;你没有单子(销售预测不是单子),你就闭嘴。我要准备多少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我要给你的代理商、客户怎么补货,这些都是供应链管理的事情。 当然,销售部门还有个重要的责任就是预测,预测未来的市场或者客户需求,而且必须定期更新。至于准确与否,这是另外一回事,有毛儿就不算秃,但必须得有。 从流程角度,还有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就是生产计划与控制。因为在很多公司生产计划是归生产部管的,他们自己给自己下生产计划,自己考核自己,想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也是完全错误的。生产计划是MPS的一个输出,而MPS是整个需求管理的输出,同时MPS又是链接整个需求与供应的核心,它与产能、原材料供应、成品、半成品库存策略都有直接的关系。生产计划如果被生产部门控制了,那么整个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变成了生产部的附属。

电商供应链管理浅谈

电商供应链管理浅谈

电商供应链管理浅谈

电商供应链管理浅谈 北京网络营销机构|北京网络营销方案|张金炜|肖将秋北京网络营销分析大数据时代,供应链协同大数据将起到市场升级的核心驱动作用。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大数据驱动供应链,缔造极致用户体验,成为攻占电商高地的核心装备。 大数据协同供应链管理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战略资产,如:市场趋势数据、用户行为数据、流量数据、订单数据、采购数据、库存数据等。电商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随时随地、持续大量地收集数据,为业务提供及时的、可视化的供应链数据,提升各流程环节绩效,实时优化流程、优化算法,并使未来销量计划及库存等可预测、可跟踪、可量化,从而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同时企业也会抓取其它领域数据,包括微信、微博等社交数据,通过跨领域数据的融合产生乘法效应,发挥出最大商业价值。 北京网络营销课程了解到电商智能供应链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基础,应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驱动,具体包括销量预测与自动补货系统、促销预测系统、动态定价系统、智能选品系统、库存健康系统、采购管理平台、供应商协同平台等智能系统,覆盖零售平台,从选品、采购、补货、定价、结算各个供应链环节,为业务提供全供应链的智能解决方案,为库存周转负责。 三大维度驱动市场升级 供应链协同大数据将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拓展未来电商价值空间。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企业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并且已从后台转入与用户接触的前台,直接决定着用户体验。构建以客户为中心、大数据驱动下的智慧供应链是电商企业的战略目标。以京东为例,在数千万种sku(在售商品)、118个仓库、2045个配送站、数亿名用户的背后,正是精准、强大的供应链管理支撑体系,这是京东的生命线。 北京网络营销培训分析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后的第三个利润增长源泉,地位举足轻重。 北京网络营销公司盘点典型自营b2c电商供应链主要三大维度: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它在供应商与买家间架设了端到端的“高速通道”,可提升运营效率,驱动消费升级。 供应商管理:传统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基础管理、供应商评估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等。电商供应商管理则不同于传统供应商管理,利用开放的“平台思路”来与供应商协同是供应商管理的重点,也是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周转的关键;在与供应商协同方面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为协同目标,并在计划、协同与补货方面进行深入的业务和技术融合,这样才可以形成真正意义的供应链。 采购管理:采销一体化是采购管理模型的核心,采购管理是覆盖了商品寻源、供应商管理、选品与定价、采购计划、采购管理、仓库管理(调拨、内配、库存等)、支付与结算、配送与售后的采销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从采到销的“一条龙”服务同时给采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用有限的人员和精力管理大量的sku采销成为高效管理的关键所在。如京东的图书采销需要一个人管理8万

浅析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应用

浅析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及应用,我国企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信息技术使得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地区和区域而是整个世界,企业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就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落后,就会被淘汰。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者投入到供应链管理创新当中来,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智慧。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联网;供应链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普及使用计算机以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信息技术应用又开辟了新的领域—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其实只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他的应用有所扩展而已。但这一改变却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率,提高信息流和物流的速率,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过去的几十年来,信息技术一直主导着我们的生活,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网络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的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等等。世界一时一刻都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物联网的应用前景更为我们展现了IT 技术新的应用领域。 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 供应链管理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但很多企业受限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还没有开始使用供应链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使得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下,企业的综合效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落后,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很多人对供应链管理甚至还很默生。对企业来说,应用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的配置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供应链管理的普及时代,这项技术已不只是少数大型企业的贵族式消费,而是更广泛企业的(包括中小企业)的大众化应用。供应链的广泛应用和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20%左右甚至更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将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0%~3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5%以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我国目前在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所以导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极其缺乏。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管理的软件用户较少,所以软件的平均成本较高,这也影响了软件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我们要进一步推广应用供应链管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培养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软实力。二是进一步降低软件的应用成本,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用得起,用得好供应链管理软件。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一目标一定会实现。 2.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影响

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 【摘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树立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观念、提高供应链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优化库存控制的实施方法、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等措施,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优化,达到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库存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无国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之下,供应链管理方式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顾客服务等内容。在供应链上,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每个环节都存在库存,以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供应链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供应链网络上各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其中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左右供应链效益的关键。因此,研究供应链库存管理对于帮助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市场反应速度,实现低成本的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1.供应链管理概述 1.1基本概念 库存是指企业用于未来的生产、服务或销售但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储存物品或商品。库存的形态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产品等三大类。对企业来说,库存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占有了资金,减少了企业利润,甚至导致竞争性亏损;另一方面它能改善客户服务,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有时甚至还有投机功能,为企业盈利。 库存管理: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定货,即为库存。 供应链库存管理:就是依据企业生产计划的要求和库存状况制定采购计划,并负责制定库存控制策略及计划的执行与反馈修改,以达到合理地确定库存量以及合理地运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增加销售额的目的。库存管理的目标有四个:一是降低库存成本,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

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器材中心管理 占亿民费桂泉丁润宝南京电视台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大规模的HFC网络改造和nT—MN网络建设带来了大量物料采购、供应需求。其中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一方面为生产建设部门提供及时的物料供应,为决策部门和领导提供全面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另一方面又通过减少库存资金占用,降低采购成本等方法,节约了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鉴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的重要性,南京电视台将原技术部下属仓库改名为技术部器材中心,并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由于物流管理等管理方法在国内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 建立逐步提出和发展的,对于我们来说,它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为此,我们专门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结合我台实际情况和器材中心的职责,进行了实际应用探索。 1 供应链管理 1.1 供应链管理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合理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它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使物流费用、数据处理费用和组织费用达到最小,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

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这种管理方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条码、扫描技术、POS系统、EDI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价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1.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1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物流发展的最高级形式。虽然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且动态、多变,但众多企业已经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当前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时间与速度 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时间与速度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在IT行业,国内外大多数PC制造商都使用Intel的CPU,因此,如何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安装Intel最新推出的CPU就成为各PC制造商获得竞争力的自然之选。总之,在供应链环境下,时间与速度已被看作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个环节的拖沓往往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它们之间物流、信息流的紧密连接,以达到对最终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减少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2、质量与资产生产率 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就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

销商仓储的数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评价。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信奉物流质量创新正在演变为一种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制造商越来越关心它的资产生产率。改进资产生产率不仅仅是注重减少企业内部的存货,更重要的是减少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趋势要求企业开展合作与数据共享以减少在整个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 3、组织精简 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供应链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减少物流供应商的数量,并且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与迅速。比如,跨国公司客户更愿意将它们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外包给少数几家,理想情况下最好是一家物流供应商。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统一的标准服务,更好地显示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整套优势。 4、客户服务方面 越来越多的供应链成员开始真正地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传统的量度是以“订单交货周期”、“完整订单的百分比”等来衡量的,而目前更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服务水平的量度也以它为标

浅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煤炭企业基于云技术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探索 煤炭物流企业“制度+科技”的管理创新探索 煤炭集团物资供应系统运用云技术优化管理研究 哈达刘贵友朱建湘 内容摘要:龙煤集团作为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也就是有着数十年开采历史的传统老企,近年来在强化物资供应管理、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过程中,注重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为指导,有力助推了企业物资管理升级与物流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本文在对供应链管理概念、发展趋势与龙煤集团探索应用进行分述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物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并确定了下步发展方向与措施。 关键词:云技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RFID发展应用状况 国内外多领域应用状况。煤炭行业应用状况 二、龙煤集团物资供应管理现状 1、龙煤集团简介。供应系统简介。管理体系现状。管理结构与模式。信息化状况。 2、物资供应管理现状。

3、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存在问题 管理手段与方法落后。材料价格成本控制难。安全生产保障不到位。物资监管系统不完备。 三、应用云技术对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的优化 1、系统优化原则与条件 2、系统优化管理的范畴 3、运用云技术优化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 构建总体管理系统模块。建立总体管理系统功能。 四、保障性措施 实施的前期工作。加强领导力与控制力。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强化科技人才的培养。推进制度与科技融合。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实施步骤与推进措施 引言 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中物流与信息流的设计,控制与优化,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适当的地点,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对供应链上多个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供应链无缝联接的集成管理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领域同时出现了覆盖的范围不同,功能层次不同的信息系统。它们既有覆盖,又有区别,而为了达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内以及不同环节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供应链内地信息壁垒,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就显得十分必要。

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 杨慧业 摘要: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经营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新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面临着此种压力,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该加强供应商环节的管理,以此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本文主要就现下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为企业在实践中提供借鉴,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商管理选择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战略性合作 一、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管理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业务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及控制。[1]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要的正确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并使总成本达到最佳化。而供应商管理是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性管理工作的总称。[2]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衡量供应链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是决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经营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新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面临着此种压力,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该加强供应商环节的管理,以此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本文主要就现下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为企业在实践中提供借鉴,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对供应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企业供应链是否牢靠、是否顺畅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很多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缺乏明确的供应商选择机制 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内部环境、长期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建立供应商的选择机制,并在选择的过程中,根据供应商的价格、质量、提前交货量、交货准时性等因素进行最优选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存在局限性。首先,现阶段企业选择供应商大多依靠研究所定型,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8.供应链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 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 10.推—拉结合的供应链系统:拉动式(效率型,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推动式(响应型,供应链上游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 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1.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⑴供应链环境下的运作组织与管理;⑵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⑶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 2.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①简洁性原则;②集优(互补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⑤创新性原则;⑥战略性原则;⑦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供应链管理发展过程与趋势

供应链管理发展过程与趋势 陈克松,张若云 (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上海200237) 【 摘要】供应链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大型公司的一种普遍的运营实践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文章通过整理部分文献对供应链概念及管理理论进行概括,揭示这些思想和理论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 关键词】价值链;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124;F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1-0030-022006年第1期(总第71期) 沿海企业与科技 COASTALENTERPRISESANDSCIENCE&TECHNOLOGY No.1,2006 (CumulativelyNo.71)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供应链管理(SCM)最早的出处是源于Michael.Porter在1980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书中关于“ 价值链”的概念。KraljicPeter和ShapiroRoyD于1983年和1984年在《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供应管理这个说法,但并没有给其明确的定义,其后,SCM的概念、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在美国迅速发展。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在CLM的定义中,将供应链管理视为物流管理的一种形式,可能是由于物流管理也是企业的一个功能模块,它也有关于资源和信息流管理的广义的定义,这些都和供应链交互着。美国WillianC.Copacino在1997年发表的文章中将SCM定义为管理从物料供应者一直到产品消费之间的物料和产品的流动技术,在这个定义中明确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技术。企业往往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业务流程内各个环节的改进上,但是SCM强调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从物料供应一直到产品交付的整个业务流程的流动和相互连接上。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 1996年成立于美国的供应链协会认为SCM是为了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包括从供应商到顾客的一切努力。而在1998年10月CLM也宣布重新定义物流的概念。CLM明确地表示物流管理是SCM的一部分,定义如下:物流是供应链中的一部 分,它是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整个过程流程的计划、实施和监控,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这两个定义首先让人们清楚物流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也明晰了各自的发展方向。1998年日本学术团体SCM研究会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定义供应链管理如下:将整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业务看作一个完整的、集成的流程,以抬高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为目标,跨越企业边界所使用的流程整体优化的管理方法的总称。这里给出的一个更全面更广泛的定义是在全球供应链管理论坛上提出来的:供应链管理是对从最终用户到上游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提供者,一切能为消费者和股东创造价值的关键流程的整合,从这点我们可以明确供应链管理主要有由供应、制造、分销和客户组成的网路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供应链的结构设计、重构与实施是一个研究的集中点, DouglasM.Lambert和MarthaC.Cooper指出对于SCM结构的 设计没有指导性的方法思想,大多数企业都是随波逐流。他们认为SCM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一种理论,开发出标准化的工具和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对研究人员和管理者都有参考意义的标准化模式。1994和1997年HauL.Lee与MarshallL. Fisher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供应链设计思想,他们都认为应 该围绕市场产品需求设计供应链,设计目标应该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1993年DavidHole提出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 占据领导地位或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领导市场变化、参与产品开发,这样就需要重构供应链。DenisR.Towill(1996)、 MargueritaM.Sasser(1997)和G.N.Evans(1995)等提出了各自的重构模型。 1992年HauL.Lee指出高质量、实时的双向的涉及需求 和供应的信息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当涉及到供应链中信息传递问题时就不能不提Bullwhip效应,具体是指供应链中的零售商向供应商的定货量与其实际的销售量不一致。一般地,发给供应商的定货量,其方差大于销售给买方的(即需求扭曲),这种扭曲会以放大的趋势向供应链的上游蔓延,这一效应是Forrseter于1996年提出来的,所以也称为 Forrseter效应。产生这一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对 市场需求新的分析和处理、理性对策、批量定货、价格波动。而最直接的原因是SCM理性成员所运用的优化行为的结果,由 于成员间信息不能共享或传递失真,使得各成员的优化行为相对整个SCM来说不是最优的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中信息的传送也得到不断的优化,AndreaVinelli(1996)和CiprianoForza(1997)在其提出的快速反应策略中强调了IT的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快速反应是美国著名咨询公司KSA在1985年提出的一种关于流通领域快速反应的一种策略,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点也表明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1994年Klaus与Muller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概念、功能做出了定义和前面CLM的定义基本相同,同时Alan与Martin还提出了精益物流技术以适应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1992年HauL.Lee等人对供应链中的物流成本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总成本法来计算成本,很多学者都强调供应链中财物和成本问题的重要性。 在整个供应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供应链成员之间 【收稿日期】2005-09-24 【 作者简介】陈克松(1983-),男,江西人,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30--

浅析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浅析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好的企业管理方式会犹如助推器一般,不断为企业增添新的动力,甚至能带动整个行业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当中,随着资源的逐渐匮乏,工程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需要适宜的管理,推动企业及行业转型升级。这其中就要提到一直为各行业专家所推崇的供应链管理了。本文将从何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力的建议三个方面对建筑器材租赁企业链文化进行浅析。 标签:建供应链;节点企业;管理效力 1、供应链管理介绍 供应链管理即通过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个企业看作为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只不过同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在发生变化。 1.1供应链管理七项原则 1.1.1 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客户群细分,这是因为客户的需求、欲望、及购买行为是多元的,所以需求往往会显现出差异性的状况。并且,由于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任何一个企业单凭自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是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的所有需求,而且这也不是最佳效益的行为。因此,企业应该分辨出最能吸引客户的优势来细分市场,集中企业资源,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以取得和增强竞争优势。 1.1.2 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 这也就是在客户群细分之后,企业综合整个供应链的优劣势,协调企业内外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在保障双方共贏的前提下,提供最有利的供应链服务。 1.1.3 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 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销售和后期运营时时刻检测整个运营链,以便及时发现需求变化的早期警报,时刻安排和调整计划,设计更贴近客户的产品; 1.1.4 时间延迟 这是由于市场需求波动巨大,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预留足够的变动时间,以防客户需求的临时变动。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姓名:宋玉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吴力文 20050601

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2004年度交叉立项项目“基于协调的供应链物流及作业计划问题研究”。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一个较薪的研究领域,没有统一的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概念,从而造成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内涵不够清晰,尤其是将各企业绩效评价纳入集 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范畴。造成评价范围的扩大化; ·缺乏简单、有效的评价框架及其指标体系; 针对上述缺陷,本文主要进行如下研究工作: 第一,明确了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本内涵。 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明确界定了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需求主体、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原则等基本内涵。 第二,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框架及其指标体系。 通过对集成化供应链关键绩效的分析,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续效评价框架。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均值/方差分析、AHP(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进行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设计,并应用此软件进行案例研究。 对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结构设计、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并借助此软件工具的支持,进行案例研究。 本文所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紧密结合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反映了其绩效评价的一般要求,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集成化供应链;供应链绩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系统

Abstract Thisresearchispartoflargerandongoing2003overlappingprojectofconstructionOllnationalimportantdiscipline(belongstoProject211『卜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TheRemamhonSupplyChainLogisticsandOperatingScheme”at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 Integratedsupplychain(ISC)havebeenturningintonewcompetingsubjectsinthemarketplace.DespitethesignificantattentionforSCM,ISCperformancemeasurement(ISCPM)appearstobelimited.To—date,theISCPMdesignprocesseshasnotbeenexaminedtoanysignificantextent. CombiningthetraditionalenterpriseperformancemeasurementtheorywiththenatureandcharacteristicsofISCmanagement,thispaperdeterminesthescope,content,subjectsandprinciplesoflSCPMwork. Inlinewiththeindividualenterpriseperformancemeasurementtheory,ISCPMsystemshouldreflectthestrategyof1SCanditsachievement.AccordingtothelayeruponlayerstrategicobjectsofISC,fivekeyperformanceaspect(finance,businessprocesses,customer,environment,c.01tenterpriseability)atefound。ThesefivekeyperformancefieldsaresignificantfortheformationandimprovementofISCandconstructtheframeworkofISCPMsystem.Meanwhilechoosingandfixcapablelowerindictorstomeasurethesefiveperformancefields. Forapplyingabove-mentionedISCPMsystemtopmct.ce,systemstructuredesigning,modeldesigning,anddatabasedesigningareperformed.Furthermore, usingthiscomputer-basedISCPMinformation systemtom,'目asureaactualISC performanceandtestifyingthereasonableandapplicableoftheISCPMsetupinthePat’el-. Keywords:IntogratedSuppIyChain: SuppIYChainPerformance Measuremnt EnterprisePerformanceMeasurement: PerformanceMeasuremernSystem

浅谈对供应链的认识

浅谈对供应链的认识 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华化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发展方向的思路由原来的纵向一体化变为横向一体化。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它们以企业集团等形式在进行着经营。企业再大,它也只不过是一个供应链下的某个环节,他不能概括全局。所以要从原材料的供应、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产品到用户手里的整个过程来全面研究。那么就有必要去研究供应链了。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业务流程,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牛鞭效应 咱不先高谈阔论了。先说说我自己对本学期学过的牛鞭效应是怎么通俗理解的。 牛鞭效应从它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是什么东西在越来越放大。那就是需求的逐级放大。这是供应链各层之间自由博弈的一种结果。讲到博弈,举个典型例子吧。

两个嫌疑犯的故事。 解决牛鞭效应的办法无非就是信息共享。好比是例子中的两个犯人相互沟通,使得两个犯人同时选择不招。这么一来,波动就变小了,甚至可以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它能带来库存成本降低、减少资源浪费等好处,大大提高此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下的企业互相合作,才能让供应链牛起来;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牛了,企业也就牛了。 供应链管理的案例 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强化供应链管理打造精益企业 ●小洋人集团召开了2009年上半年营销大会,与以往营销大会不同的是,这次营销大 会增加了一项颇具看点的内容—供应商穿心展示说会,这让很多供应商感到给小洋人供货的门槛更高、更严了。小洋人集团董事长陈世勇说,只有强化供应链管理,才能打造精益企业。 ●化“重”为“轻”,将难点变拐点 ●乳制品行业具有上下游链条长的特点,这让食品安全管控的难度增大。特别是“三 鹿奶粉”事件之后,使得供应链条的食品安全分量显得更重了。供应链长期游离于企业质量管控之外,势必会增加产品的质量风险,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供应链管理,势必会增加企业成本。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小洋人集团董事长陈世勇经过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