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项)

1、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2、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3、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

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

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

宫牛黄丸、至宝丹。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虚汤合参蛤散6阳虚水泛:温阳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白芍)

6、肺痨1肺阴亏虚:滋阴润肺-月华丸(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阿胶、山药、茯苓、桑叶、菊花、獭肝百部、三七、川贝母)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芍药、桔梗、贝母、甘草)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枣仁、远志、芍药、山药、茯苓、枸杞、熟地、紫河车、龟板、鹿角)

7、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当归、赤勺、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甘草)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3、痰浊闭肺:通阳泻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瓜萎、薤白、半夏、白酒)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5、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汤合炙甘草汤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麦冬、黄芪、白术、茯苓、陈皮、桂心、地黄、当归、白勺、远志、五味子、甘草)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人参、附子、肉桂、熟地、枣皮、枸杞子、杜仲、山药、甘草)

8、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龙齿、琥珀、磁石、朱砂、茯神、菖蒲、远志、人参)2、心血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陈皮、生姜、竹茹、枳实、大枣、甘草)

9、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高良姜、香附、紫苏茎叶、陈皮、甘草)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法半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砂仁、甘草)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法半夏、甘草、玄胡、郁金)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黄连、栀子、半夏、茯苓、陈皮、草豆蔻、甘草)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关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白芍、甘草)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10、泄泻:暴泻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桔皮、甘草、生姜、大枣)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甘草)3、暑湿泻泄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仆、半夏、陈皮、茯苓、泽泻)4、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法半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砂仁、甘草)久泻 1、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甘草)2、肾阳虚衰: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11、痢疾: 1、湿热痢:清热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大黄、黄芩、黄连、当归、赤芍、甘草、木香、肉桂、槟榔)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胃苓汤(苍术、厚朴、桂枝、白术、

茯苓、猪苓、泽泻、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或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当归、干姜)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赤石脂、干姜、粳米、肉桂、当归、白芍、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党参、白术、木香)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黄连、甘草、茯苓)

12、腹痛: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高良姜、紫苏、香附、乌药、陈皮、甘草) 2、湿热壅滞: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甘草)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当归、川芎、赤芍药、生蒲黄、五灵脂、玄胡、小茴香、干姜) 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桂枝、饴糖、生姜、大枣、白芍、甘草)

13、胁痛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见12-4)2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腑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3肝胆湿热: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黄芩、栀子)4肝络失养:滋阴柔肝-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14、黄疸: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茵陈嵩、山栀、大黄)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茵陈嵩、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花生、黄芩、石菖蒲、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壳、白芍、大海、生姜、大枣)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阴黄

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健中汤(黄芪、桂枝、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生姜)黄疸消退1、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2、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汤(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白术)

3、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见12-4)或归芍六君子汤

15、鼓胀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除湿散满-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苍术、陈皮、厚朴)2寒湿困脾:温阳散寒,化湿醒睥-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行气利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7鼓胀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8鼓胀神昏:清心开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16、积聚聚证1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甘草、薄荷、煨姜)合木香顺气散(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2食浊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沉香、木香、台乌药、大黄、槟榔、枳实)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见12-4)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2淤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合六君子汤(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生姜、大枣)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淤-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生姜、大枣)合化积丸(三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

17、水肿:阳水 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白术)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甘草、生姜、大枣)3、水湿浸渍: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甘草、白术、茯苓、苍术、厚朴、猪苓、泽、肉桂) 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商陆、槟榔)阴水 1、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干姜、附子、草果、白术、茯苓、炙甘草、大腹皮、木瓜、木香、厚朴)2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汤合真武汤(熟地、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白术、白芍、生姜)3淤水互结:活血化淤,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和五灵散(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熟地、川芎、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18、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大黄、山栀、甘草)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石苇、车前子、冬葵子、瞿麦、滑石)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沉香、橘皮、当归、白芍、甘草、石韦、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菖蒲、藕节、山栀、滑石、通草、当归、生甘草梢)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萆薢、菖蒲、黄柏、车前子、白术、茯苓、莲子心、丹参) 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山药、茯苓、泽泻、熟地、山萸肉、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赤石脂)

19、消渴: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天花粉、黄连、生地、藕汁、乳汁、姜汁) 2、中消 [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生地、生石膏、知母、麦冬、川牛膝)加黄连??栀子。[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3、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

20、瘿病1气滞:理气解郁-逍遥散加减。气郁日久积聚成形,或与外来或内生致病因素,合邪为病,即可导致瘿病的发生,如气瘿2血瘀:活血祛瘀-桃红四物汤加减。气滞日久必致血瘀,形成徵结肿块,如石瘿3痰凝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各种因素致使气机阻滞,津液积聚为痰,痰凝成核,如肉瘿4痰火郁结:清热化痰-柴胡清肝汤加减5冲任失调:调摄冲任-右归饮加减。

21、眩晕: 1、肾精不足: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2、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3、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

22、头痛:外感: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川芎、薄荷、防风、香附、羌活、白芷、甘草、荆芥)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内伤: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见21-2)。2、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蔓荆子、川芎、黄芩、菊花、炙甘草)3、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炙甘草)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

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见21-5)23、中风:中经络 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川乌、全蝎、木香、枳壳)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见21-2)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龙骨、牡蛎、代赭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生大黄、桃仁、桂枝、甘草、芒硝)[2]痰火瘀闭:熄风清豁痰开窍-羚羊角汤加服安宫牛黄丸[3]痰浊瘀闭(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石菖蒲)或苏合香丸。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恢复期

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

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行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24、痹证: 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防风、麻黄、秦艽、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甘草、生姜、大枣)[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川乌、生麻黄、生黄氏、生白芍、甘草、苍术、白术、羌活、姜黄、当归)[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薏苡仁、半夏、蚕砂、赤小豆皮、栀子)3、痰瘀痹阻:化痰行淤、蠲痹通络-双合汤(桃仁、红花、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芥子、鲜竹沥、生姜叶)4、肝肾两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菟丝子、五味子)

25、不寐: 1、肝火扰心:清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2、痰热内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法半夏、陈皮、茯苓、黄连、生姜、竹茹、枳实、大枣、甘草)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见21-3)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熟地、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萸肉、黄连、肉桂)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人参、茯苓、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酸枣仁、知母、川芎)26、血证:鼻衄1、热邪犯肺:清泻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见2-2)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见21-3)

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生地、丹皮、水牛角、黄连、连翘、当归、甘草、黄芩、大黄)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山药、丹皮、泽泻、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桑叶、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甘草、青黛)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贝母、甘草)。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黄芩、黄连、大黄、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3、气虚血溢: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茜草、栀子、黄芩、黄连、茯苓、槐角、防风、止咳、当归)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灶心土、白术、父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3、脾不统血:温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熟地、山药、山茱萸、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大黄)。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大黄)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27、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芍药、甘草)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白芍、当归、柴胡、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甘草)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香附、枳壳、甘草)4、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生地黄、朱砂、熟地、山药、丹皮、泽泻、山萸肉)

28、呕吐:实证:1、外邪犯胃:解表疏邪、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大枣、生姜)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生姜、半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甘草)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3、胃阴不足: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麦门冬汤(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

29、便秘: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大黄、麻仁、杏仁、芍药、枳实、厚朴)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木香、乌药、沉香、大海、槟榔、知识)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附子、人参、大黄、干姜、半夏、硫磺、甘草)虚秘:1、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2、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生地、当归、麻仁、桃仁、枳壳) 3、阴虚:滋阴通便-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4、阳虚:温阳通便-济川煎(肉苁蓉、牛膝、当归、泽泻、枳壳、升麻)

30、腰痛 1、寒湿: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干姜、茯苓、白术、甘草)2、湿热: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苍术、黄柏、苡米、牛膝) 3、瘀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牛膝、香附、没药、秦艽、甘草、五灵脂、羌活、地龙)4、肾虚:[1]偏阳虚:补肾壮阳、温经通脉-右归丸(熟地、淮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当归、附子、肉桂、鹿角胶)[2]偏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熟地、淮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31、虚劳气虚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资源、桑白皮)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甘草、远志、杏仁)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芩、白扁豆)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血虚1心血虚:养血宁心-养心汤(黄芩、茯苓、茯神、当归、川芎、炙甘草、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2

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生地黄、朱砂)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3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酸枣仁、木瓜、炙甘草)4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见40-1)阳虚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见40-2)

32、有机磷农药中毒1、毒邪犯脑、肝风痰浊证:熄风涤痰,镇惊解毒-涤痰汤(姜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杭菊花、天麻、郁金、石菖蒲、胆南星、僵蚕、地龙)2、毒热炽盛、肌肤失养证:清热凉血解毒-银黄解毒汤(金银花、蒲公英、生大黄、丹皮、赤芍、生甘草、车前草)3、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杞菊地黄丸(熟地黄、怀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白菊花、丹参、煅龙牡、地龙、钩藤)4、脾胃气虚证:益气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党参、炒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砂仁、白扁豆、薏苡仁、煅龙牡、甘草、竹茹、稆豆衣)

33、肠痈1、瘀滞: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红藤、地丁草、乳香、没药、连翘、甘草、玄胡、金银花)2、湿热:通腑泻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柴胡、大黄、牡丹皮、黄芩、枳壳、川楝子、甘草、白芍、玄胡、木香、蒲公英)3、热毒: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大黄、牡丹皮、冬瓜仁、桃仁、芒硝、当归、生黄芪、炒山甲、川芎、皂角刺)

34、颈椎病 1、风寒湿: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桂枝附子汤 2、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舒筋汤(当归、陈皮、羌活、骨碎补、五加皮、木瓜、伸筋草、桑寄生) 3、痰湿阻络:除湿化瘀、温通经络-温胆汤(枳实、竹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4、肝肾不足: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气血亏虚:补益气血-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芩、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35、痄腮:常证: 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柴胡、天花粉、葛根、黄芩、桔梗、连翘、牛蒡子、石膏、甘草、升麻) 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牛蒡子、板蓝根、马勃、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变证: 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36、急惊风??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银翘散??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温败毒饮?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

37、小儿泄泻:常证: 1、伤食:消食化积-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2、风寒: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藿香、苏叶、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3、湿热:清热利湿-葛根黄连黄芩汤4、脾虚: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薏仁、桔梗、山药、扁豆、莲子肉、砂仁、大枣)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变证: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胶)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人参、附子、龙骨、牡蛎)

38、疳症1疳气: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人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肉、薏仁、杀人、桔梗、藿香、橘红、黄连、泽泻、芡实、山楂、麦芽、白豆蔻)2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麦芽、胡黄连、人参、白术、茯苓、黄连、使君子、神曲、炒山楂、炙甘草、芦荟)3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4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5口疳:清心泻火-泻心导赤汤(生地、木通、黄连、甘草梢)6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已黄芪汤(防己、甘草、白术、黄芪、生姜、大枣)

40种常见病症饮食禁忌

40种常见病症饮食禁忌 一、咳嗽 1.忌烟、酒及一切辛辣刺激品; 2.忌肥甘油腻、粘滞、海腥等食物,如肥肉、油煎炙炒等; 3.忌食物过咸。 二、哮喘 1.忌烟、酒等辛辣刺激物; 2.忌海腥、油腻食物,如虾(尤其是油爆虾、醉虾)、螃蟹、桂鱼、黄鱼、带鱼、鲥鱼、肥肉、鸡蛋等; 3.忌食雪里蕻、芥菜、黄瓜、米糟、酒酿等发物,调味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中; 4.忌食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土豆、汽水等,产气易致腹胀,上顶及胸腔,加重喘促; 5.寒喘忌食生冷瓜果。 三、失音 1.忌烟、酒熏蒸; 2.忌辛辣、油炙、肥甘厚腻之品。 四、头痛 1.忌烟、酒、茶等刺激物; 2.忌肥甘厚腻; 3.忌公鸡、螃蟹、虾、鹅肉、羊肉、狗肉等食物。 五、发热 1.忌油腻、煎炸食物及生冷、硬固、不易消化食物; 2.忌食物过量; 3.忌烟、酒及辛辣有刺激的食物。 六、胸痛 1.忌肥腻类食物,如肥肉、海鲜等;

七、黄疸 1.忌酒; 2.忌油腻、辛辣、海鲜不易消化食物,如鱼、虾、肥肉、煎蛋、葱、蒜及生冷瓜果。 八、腹胀 1.忌过咸食物,如咸鱼、腐乳、咸肉等; 2.忌油腻荤腥、油炸坚硬食物,如肥猪肉、羊肉、狗肉等,但动物内脏可吃,如猪肝、猪肺、猪肾、猪心及瘦肉等,但忌多吃; 3.忌海鲜、发物、寒凉生冷食物以及含水量多的食物,如海鱼、蟹、虾、公鸡、菠萝、醋等; 4.忌食过饱。 九、水肿 1.忌过咸食物,限制水分摄入; 2.忌烟、酒及醋等刺激性食物,忌葱、蒜、姜等辛辣食物; 3.忌油腻、海腥、生冷水果,如虾、蟹、海鱼、南瓜、雪里蕻等。 十、牙龈出血 1.忌食油煎炙炒、辛辣刺激、生硬的食品,以免动火出血,如大椒、生姜、洋葱、韭菜、胡椒之类以及酸醋腌过的食物; 2.忌烟、酒,以免助长火热之势,生热动火,加重出血; 3.忌食海腥等发物,以免动血,加重病情,如虾、蟹、海鱼等。 十一、鼻出血 1.忌食辛辣刺激动火食品,如辣椒、生姜、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煎炒炸、海鲜等发物。 十二、便血 1.大量出血时禁食。小量出血时亦忌食鸡汤、肉汤、甜羹; 2.忌烟、酒、葱、蒜、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3.忌油煎、炙炒食物。

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精)

急诊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1、高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 ,P ,R 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醇浴,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热型及出汗情况,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每日用朵贝氏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4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2、休克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种急测工作。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变,并作好记录。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特别注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温. 3、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吸氧.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 或苯海拉明40MG 肌注。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项) 1、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2、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3、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 4、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肝气郁痹;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人参、黄芪、麦冬、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磺、川楝子、葫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 5、肺胀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半夏、甘草、大枣)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常见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 胁痛 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 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

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 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中医常见病症40种(中国中医药版)

中医常见病症40种 感冒 风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3、哮病: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

各科常见病精深中医护理_常规

中医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3 )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预防院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艾灸常见病症及对应穴位

艾灸常见病症及对应穴位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俞,至阳,厥阴俞,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俞,内关,太渊,厥阴俞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上热下寒:关元、神阙、足三里、血海、曲池、太溪,每天灸一两个,或者选两个长期坚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热:大椎 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太阳,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中医药,科学还是巫术? 1、学术界一般认定中国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医”和“巫”分离,其标志是()提出的“六不治”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正确答案:扁鹊 2、中医认为人体脏属阴,腑属阳,某些脏腑呈阴阳表里对应关系,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肝与胆相表里 B.心与小肠相表里 C.肺与膀胱相表里 D.肾与大肠相表里 正确答案:肺与膀胱相表里; 肾与大肠相表里 3、“科学”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 A.理性客观 B.普遍必然性 C.可证伪 D.存在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理性客观; 普遍必然性; 可证伪 ;

存在适用范围 4、以下被认为是伪科学的有() A.人类遗传学 B.无产阶级遗传学 C.星占学 D.经济学 正确答案:无产阶级遗传学; 星占学 5、现代科学体系包括()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形式科学 D.伪科学 正确答案: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形式科学 见面课:怎样才能学好《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1、被尊称为中医医祖的是哪位名医?() A.伏羲 B.黄帝 C.扁鹊 D.神农

正确答案:扁鹊 2、被称为医祖的主要理由是() A.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B.正史记载其为发明针灸疗法第一人 C.正史记载其为切脉诊断第一人 D.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哲学”分开的第一人 正确答案: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3、下列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正确的有() A.肯定是神农本人所撰写的 B.假托神农所著 C.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D.否认中药有毒 正确答案:假托神农所著 ; 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4、以下哪些医疗活动不属于中医学范畴( ) A.刮痧 B.测量体温 C.观察舌象 D.检查血象 正确答案:测量体温 ; 检查血象 5、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可以适度调节人体情志过度,以下哪些说法符合该原理()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医之别 西醫是科學;中醫既是哲學,又是科學。 西醫是形而下;中醫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合一。 西醫只見“人”,不見“天”,中醫是“天人合一”。 西醫把人看成一台機器;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 西醫認為人只有生理病,中醫認為好多生理病源於心理病。 西醫僅僅是治療;中醫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西醫治療是“圍堵、抗擊”,中醫治療是調理、和諧。 ……中医药学有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原科技部长徐冠华) ……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坎贝尔博士谈世界科技发展)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 “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 “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21世纪“健康”理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承、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内容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基本理论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

●和谐平衡 ●预防为主 ●天人合一 ●辩证论治 ●阴阳、八纲、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 ●个性化治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岳:泰、衡、嵩、华、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宫:青龙、朱雀、拱极、白虎、玄武?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 ?五音:宫、商、角、徵、羽 ?福娃:贝贝、妮妮、晶晶、欢欢、迎迎 ●和谐平衡 ●秩序创造和谐 ●热力学?进化论 ●耗散结构理论 ●吐故纳新 ●预防为主 ●上医上品攻心 ●中医中品外交 ●下医下品攻城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尊重、认识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细菌和病毒的寄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中医常见病症40种

中医常见病症40种 中医常见病症(40项)一、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厚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哈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

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7、肺阴亏耗: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三、哮病: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夏、橘红)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半夏、陈皮、甘草)四、喘证: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和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 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 (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2.风热感冒: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风热犯表证 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中医常见病症

中医常见病症 1.感冒 / 上呼吸道感染 【病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内侵。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三证。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咳嗽 / 急(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 + 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桑甘沙天麦扁玉 3.哮病 / 支气管哮喘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痰。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宣肺清热,化痰定喘—定喘汤 3)寒包热: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 + 石膏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酌坎脐;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6)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四君子+陈皮半夏 7)肺肾气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 4.喘证 / 慢性支气管炎 【病机】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外邪或它脏侵袭,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 华盖散=陈麻人荆防白借书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化痰热,宣肺平喘—桑白皮汤=皮二母亲射前龙(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 +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乌郎只是木沉香(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沉香) 6)肺气亏耗: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生脉散(党国五芪虫)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人参+蛤蚧) 5.肺痨 / 肺结核 【病机】从“痨虫”侵犯的病变而言,则主要在肺。肺功能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二冬二百沙玉及(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步)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术芪,归芍山药远志随,枣仁杞子紫河车,龟鹿茯苓大熟地

常见病症-中药配方

中医 【中】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蜜麻黄5 g、 川射干10 g、 紫苏子10 g、 细辛3 g、 陈皮6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法半夏10 g、 五味子6 g 【中】风寒感冒 柴胡6 g、 葛根15 g、 荆芥10 g、 白芷6 g、 川芎6 g、 防风10 g、 羌活10 g、 生姜6 g 【中】风热感冒 桑叶10 g、 菊花10 g、 荆芥10 g、 桔梗10 g、 甘草3 g、 炒牛蒡子10 g、 连翘10 g、 大青叶15 g、 前胡10 g 【中】慢性扁桃腺炎 桔梗10 g、 甘草6 g、 玄参20 g、 枇杷叶9 g、 金银花20 g、

【中】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10 g、 麸炒白术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法半夏10 g、 山药10 g、 盐补骨脂10 g、 丹参10 g、 紫苏子10 g、 黄芩10 g、 桔梗10 g、 枳壳10 g 【中】暑热 荷叶10 g、 建曲10 g、 青蒿10 g、 茵陈15 g、 滑石10 g、 甘草3 g 【中】厌食 建曲10 g、 茯苓10 g、 陈皮6 g、 苍术10 g、 山楂10 g、 炒鸡内金3 g、 炒麦芽15 g、 砂仁6 g、 甘草3 g 【中】尿频 黄芪10 g、 党参10 g、 白术10 g、 陈皮6 g、 升麻6 g、 柴胡6 g、 益智仁1 g、 肉桂3 g、

【中】反流性食管炎 柴胡6 g、 白芍10 g、 枳壳10 g、 桔梗10 g、 蒲公英10 g、 夏枯草10 g、 厚朴6 g、 代赭石15 g、 海螵蛸20 g、 煅瓦楞子15 g、 甘草3 g 【中】小儿痴呆 紫河车3 g、 人参(直条)5 g、 山药10 g、 枸杞子10 g、 益智仁10 g、 石菖蒲6 g 【中】遗尿 山茱萸10 g、 盐菟丝子10 g、 山药10 g、 益智仁10 g、 金樱子10 g 【中】慢性胃炎 醋延胡索10 g、 白芍10 g、 炒川楝子10 g、 海螵蛸10 g、 蒲公英10 g、 沉香3 g、 乌药10 g、 甘草3 g 【中】疳积 木香6 g、 砂仁6 g、 人参(直条)5 g、

32种常见慢病42种特殊疾病、25种大病

吉林省健康扶贫32种常见慢病、 42种特殊疾病、25种大病名称及报销政策 42种特病:(报销政策:德惠市人民医院门诊享受90%报销) 1、恶性肿瘤放化疗; 2、白血病;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4、血友病; 5、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脑瘫; 7、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 8、血管支架植入术后; 9、心脏换瓣膜术后;10、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1、胃息肉内镜治疗; 12、痔疮门诊手术治疗;13、肾、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14、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药物治疗);15、乳腺癌(内分泌治疗);16、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17、病毒性肝炎;18、肝豆状核变性;19、肝硬化;20、肺结核(免费项目除外);21、外阴白斑;22、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23、肾病综合症;24、血吸虫病;25、克山病;26、囊虫病;27、大骨节病;28、再生障碍性贫血;29、布鲁氏菌病;30、手足口病;31、帕金森式病;32、癫痫;33、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34、重性精神病;35、强直性脊柱炎;36、银屑病;37、大肠(直肠)息肉内镜治疗;38、重症肌无力;39、白癜风;40、系统性红斑狼疮;41、艾滋病;42、儿童苯丙酮尿症。 25种大病:(白内障去红星医院免费救治、心脏病去吉林省心脏病医院免费救治,限扶贫人员且真实患有疾病) 1、儿童先心病; 2、儿童白血病; 3、胃癌; 4、食道癌; 5、结肠癌; 6、直肠癌; 7、终末期肾病;8、肺癌;9、肝癌;10、乳腺癌;11、宫颈癌;12、急性心肌梗死;13、白内障;14、尘肺;15、神经母细胞瘤;16、儿童淋巴瘤;17、骨肉瘤;18、血友病;19、地中海贫血;20、唇腭裂;21、尿道下裂;22、耐多药结核病(新增);23、脑卒中(新增);2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新增);25、艾滋病机会感染(新增)。 32种慢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断,建立慢病手册,门诊开药享受80%报销,慢病复印件交给患者家中存放) 1、慢性支气管炎; 2、肺纤维化; 3、慢性阻塞性肺病; 4、哮喘;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高血压(2,3期); 7、慢性缺血性心脏病; 8、风湿性心脏病; 9、心力衰竭(心功能2,3级);10、心内膜炎;11、慢性心包炎;12、心律失常(限房颤);13、慢性胃炎;14、胃溃疡;15、慢性肠炎;16、溃疡性结肠炎;17、慢性胆囊炎;18、慢性胰腺炎;19、脑动脉供血不足;20、慢性腹泻;21、慢性鼻(咽)炎;22、慢性鼻窦炎;23、糖尿病(饮食控制无效);24、痛风;25、脑出血(恢复期);26、脑梗塞(恢复期);27、高脂血症;28、子宫内膜异位症; 29、中耳炎;30、慢性肾炎;31、脊柱退行性病变;32、恶性肿瘤镇痛治疗。 健康扶贫政策:服务111,看病120 服务111:一人一份居民健康档案,一户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贫困患者一人一策, 看病120:定点医院(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住院报销90%,自付不超过10%;卫生院慢病门诊报销80%,自付不超过20%;贫困患者住院0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