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知识点大全

物理必修1

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A

(1)什么是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2)在什么情况下能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3)练习:

①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

B.研究用20cm长的细线拴着的一个直径为10cm的小球摆动时

C.研究一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动作时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转时

2.参考系 A

(1)什么是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练习:①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3.路程和位移 A

(1)什么是路程?路程是标量还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2)什么是位移?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3)在什么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练习:①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有关它们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三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同B.沿三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同

A Ⅰ

C .沿路径运动Ⅲ的位移最大

D .沿路径Ⅱ运动的路程最大

②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

大高度为2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的B 点,则小球在这一运

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A .25m ,25m

B .65m ,25m

C .25m ,-25m

D .65m ,-25m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1)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速度的公式?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方向呢?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什么是平均速度?如何求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公式v =Δx /Δt 求。

(3)什么是瞬时速度?方向呢?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4)练习:

①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

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110m栏项目中,以12.91s 的骄人成绩力

压群雄,一举夺得金牌,并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假定他在起跑后10m处的速度是8.0m/s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9.6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8.0m/s

B .9.6m/s

C .8.8m/s

D .8.5m/s

③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

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运

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则……………………………………( )

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不能确定

5.匀速直线运动

A

v 0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方向呢?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

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初速度、末速度的方向无关。

(2)练习:

①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有恒定的速率时,其加速度仍有可能变化

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其速度有可能为零

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也一定不断变小

②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右上图所示,质点在0~1s 内

做 ▲ 运动,加速度为 ▲ m/s 2;在1~13s 内做 ▲ 运动,

加速度为 ▲ m/s 2;在3~4s 内做 ▲ 运动,加速度为 ▲ m/s 2。

7.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A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6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为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

个点。

(2)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电火花计时

器在纸带上打点

的是电火花和墨粉,使用时,墨粉盘套在纸盘轴上,纸带穿过限位孔。

(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

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 、50Hz 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

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 对齐。①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

数点AB 、BC 、CD 、DE 、EF 间的距离x 1、x 2、x 3、x 4、x 5,它们依次为___▲ cm 、_▲ ___cm 、___▲ __cm 、___▲ ___cm 、___▲ ___cm 。 ②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 、C 、D 、

E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 B、v C、v D、v E依次是____▲ __m/s、___▲ ___m/s、___▲ ___m/s、___▲ ___m/s。③根据以上结果,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

(①1.00,1.40,1.84,2.26,2.67;②0.120,0.162,0.205,0.247;③0.42m/s2)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1)基本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两个推论:

①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②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2︰3︰…n

②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1︰4︰9︰…n2 ;

③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位移之比为: 1︰3︰5︰…(2n-1) 。(3)练习:

①当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一秒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3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速度大3m/s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m/s

②飞机着陆后以 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时速度为60m/s,求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

③一辆值勤警车停在公路旁,当警员发现他身边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立即去追赶,警车经过2.5s的发动时间,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a.警车从启动后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赶上违章货车?

b.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最大距离是多少?

④一宇宙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发动机推力恒定,探测器升到某一高度时,突然关闭发动机,整个过程是先匀加速上升,再匀减速上升,达到最高点后匀加速下落,

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a.升空后几秒钟探测器达到最高点?

b.求探测器离星球表面的最大高度。

c.计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即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64

9.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x-t 图像和v-t 图像 A

(1)x-t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 ;

②表示物体做 ▲ ;

③表示物体做 ▲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2)v -t 图像:见下面知识点。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 ; ②表示物体做 ▲ ; ③表示物体做 ▲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 ▲ ;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练习: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s 前甲比乙运动的快

B .在第2s 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C .第3s 末,甲落后于乙

D .在第2s 末,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

11.自由落体运动 A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3)规律:v t = ▲ ; h= ▲ ;v t 2

= ▲ 。

(4)练习: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 m 2,分别从高度为h 和2h 的地方自由

下落,它们的运动时间分别用t 1和t 2表示,它们落地时的速度分别用v 1和v 2表示,

则………………………………………………………………………………………( )

A.t1︰t2=1︰2 B.t1︰t2=2︰1 C.v1︰v2=1︰2 D.v1︰v2=1︰2 1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A

(1)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否认:▲。(2)伽利略的科学假说:▲。(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4)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和▲(包括数学推演)和谐的结合起来,他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检验推论→对假说进▲和▲。(5)练习:①伽利略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观点。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 ) A.数学推演 B.实验验证

C.猜想与假说 D.逻辑推理

②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判定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 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3.力 A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矢量。

(3)力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4)练习:①以下关于物体受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离开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

B.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未施加力的作用C.“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力也存在

D.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②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B.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

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D.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14.重力 A

(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5)练习:①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体运动时,物体受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的重力

B.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是怎么运动,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

②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改变……………………………()A.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到水中B.把它从赤道移到北极

C.在同一地点,把它放到密闭的容器里D.在同一地点,让它由静止变到运动15.形变与弹力 A

(1)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F ,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5)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kx

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

(6)练习:①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路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 .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C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先发生了形变,后地面也发生了形变造成的

D .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②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与弹簧受的拉力有关

B .与弹簧发生的形变有关

C .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D .与弹簧本身特征、所受拉力大小、形变的大小都有关 ③如右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 和弹力F 大小的关系,

试由图线确定:

a.弹簧的原长;

b.弹簧的劲度系数;

c.弹簧长为0.2m 时弹力的大小。

16.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A

(1)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

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

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uN f =,N 为正压力,u 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

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5)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

它的阻碍作用。

(6)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趋势。

(7)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

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8)大小:max 0f f ≤?

(9)练习:①用手握啤酒瓶,越握越紧,则摩擦力……………………………(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L/cm

20 15 10 5

A . 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B .摩擦力方向与弹力方向始终垂直

C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比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③重为15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与此同时物

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5N ,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0

B .30N ,水平向左

C .15N ,水平向右

D .15N ,水平向左

④物体的重力为200N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8,与地面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是80N 。

a .用50N 水平方向的力推物体,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少?

b .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才能把物体推动?

c .物体运动起来以后,若使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应在水平方向加多少牛顿的推力?

d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把水平推力增加到80N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

e .此后若把推力减小到50N ,直到静止前,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

17.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B

(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

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

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范围

2121F F F F F -≥≥+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3)力的分解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可以

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

定。

(4)在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是唯一的?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求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5)练习:①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

B .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

C .合力的大小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大也有可能比每一个分力都小

D .合力的大小不可能与两个分力的大小相等

②如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角的皮带传送机,把质量为m的物体以

速度v匀速向上传送。皮带作用于物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支持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③如图所示,重为500N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N

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

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18.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A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注意事项: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它的测量范围。

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校正(无法校正时记录

下零误差)。还需要用钩码检查是否存在示值误差,若存在,应加以矫正。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⑤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⑥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

图示稍大一些。

(6)实验误差:▲。

(7)练习: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A.使弹簧测力计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B.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C.使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两次橡皮条与两绳套的结点都与O点重合

1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A

(1)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

衡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建立以下两个方程(F合x=0和F合y=0)。

(4)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一般步骤:

①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②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画受力示意图;

③根据物体的受力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

④列出方程,求解方程,并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合理。

20.牛顿第一定律 A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①“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②“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4)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5)练习:

①门窗紧闭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内一人竖直跳起后仍落回原处,这是()A.因为人起跳后,车厢底板仍然对他有向前的推力

B.因为人起跳后,车厢中的空气对他有向前的推力

C.因为人起跳后,在火车运动方向上仍具有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D.因为人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②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物体做匀速运动,一定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加速度的改变

D.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

2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B

(1)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①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看不同的外力与

由此外力产生的加速度的比值有何关系。

②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

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

(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

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

移之差Δx=aT 2

求出加速度。

②提供并且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

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

练习:①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加速度后,用拉力F 为横坐

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描绘a —F 图象,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 a F ;用m 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描绘a —m 图象,则图象是一条 ▲ (选填

“直线或曲线); 用

m 1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描绘a —m

1图象,若图象 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说明a ▲ m 1。

②某两个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图中A 为小车,B 为带

滑轮的长木板,C 为水平桌面),分别在《探究加速度与

外力间的关系》实验中,各自得到的图象如图2中甲和乙

所示,则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甲是 ▲ ,

乙是 ▲ .

③在保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间关系的实验中(使用

图1所示的装置),小车质量M 和砝码质量m 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 . M =500g ,m 分别为50g 、70g 、100g 、125g

B .M =500g ,m 分别为20g 、30g 、40g 、50g

C .M =200g ,m 分别为50g 、75g 、100g 、125g

D .M =200g ,m 分别为30g 、40g 、50g 、60g

若其它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 ▲ 组值测

量时所画出的图线较准确。在选用此组值,m 取 ▲ 时实验误差较大。

甲 乙 图2

打点计时器

④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a .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

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或不正确的

是…………………………………………( )

A .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 .实验中应先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

C .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 .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b .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 -F 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可能是…………………………………………………………………………………( )

A . 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 .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 .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 .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⑤在探究a 与F 、m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一组实验数据:

(1)在下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a-F 图线。

(2)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是什么?

22.牛顿第二定律 B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及其数学表达式: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

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 合=ma 。

(2)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加速度: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

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沿同一直线且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也随时间变化。

②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③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关系。

④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存在时所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3)练习:①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怎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是用较小的力去推地面上很重的物体时,物体仍静止,这是因为………………………()A.推力比静摩擦力小

B.物体有加速度,但太小,不易被察觉

C.物体所受推力比物体的重力小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仍为零

②一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其中一个向东的力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方向一定向东,且逐渐增大B.方向一定向西,且逐渐增大

C.方向一定向西,且逐渐减小D.方向一定向东,且逐渐减小

③水平地面上放一物体,用4N的水平力可使物体获得1.5m/s2的水平加速度;用5N的水平力可使该物体获得2m/s2水平加速度.求:(1)用6N的水平拉力可以使该物体获得多大的水平加速度?(2)此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大?(取g=10m/s2)

④一物体在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 在5s内下落75m,物体受到的阻力恒为4N,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少?(g=10m/s2)

23.牛顿第三定律 A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3)练习:①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②手托着一木块,由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手对木块的支持力应该…………()A.小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B.等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C.大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D.小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③在一根细线下挂着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剪断细线的瞬时………………………()A.物体同时具有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关于力和运动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有以下两种情形:(1)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加速度,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解答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由物体的速度和位移、运动时间等物理量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列出方程求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2)将研究对象提取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画受力示意图,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并画运动过程简图。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通常用正交分解法:建立正交坐标,并

将有关矢量进行分解。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题中各物理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

同时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4)列出方程并求解,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合理。

5.练习:(1)用7N 的水平力拉一物体沿水平面运动,物体可获得2m/s 2

的加速度,若用

9N 的水平力拉动可使它获得3m/s 2的加速度,那么用15N 的水平力拉物体沿原水平面运动

时,可获得的加速度为多少?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牛?

(2)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v =4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 =4kg 的行李无

初速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传送带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

擦因数μ=0.1,AB 间距离L=12m ,(g 取10m/s 2

)。

①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②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能较快地传送到B 处,求行李从A 处传到B 处的最短

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1.超重与失重

(1)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

种现象叫超重。F=m (g+a )

(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

种现象叫失重。F=m (g-a )

(3)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

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4)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练习:(1

)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中的一切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仪器在人造卫星中能正常使用的是…………………………………………………………( )

A .水银气压计

B .电子秤

C.天平 D.水银温度计

(2)已知物体在 F1、F2、F3三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若F1=20 N,F2=28 N,那么F3的大小可能是…………………………………………………………………………()A.40 N B.70N

C.100 N D.6 N

(3)容器内盛有部分水,现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设容器在上抛过程中不发生翻转,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逐渐增大

B.下降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逐渐减小

C.在最高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

D.整个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都没有压力

(4)如图所示粗糙的斜坡倾角θ=30°,有一物体从点A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运动,经过2s到达点B速度恰好为零,然后又从点B返回点A,已知点A、B间距离为16m,求从点B返回到点A所需的时间(g取10m/s2)。

24.力学单位制 A

(1)国际单位制(SI)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2)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

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国际符号m;质量的单位千克,国际符号㎏;时间的单位秒,国际符号s。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国际符号A;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国际符号mol;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国际符号K;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国际符号cd。

(3)力学中除了三个基本单位外,用这三个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如:力的单位——牛顿F=ma 1N=1㎏m/s2

功的单位——焦耳W=FS 1J=1Nm=1㎏m2/s2

功率的单位——瓦特P=W/t 1W=1㎏m2/s3

(4)练习:①测量“国际单位制选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可用下列哪一组仪器?()

A.米尺、弹簧秤、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②下列四组力学单位中,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 A.N、kg、m B.N、m、s

C.kg、m、s D.kg、N、m

物理必修2

一、机械能和能源

25.功 A

(1)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2)公式:W=Fxcosα,其中α为F与位移s的夹角,F是力的大小,x是位移大小。(3)单位:焦耳(J),1J=1N·m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正功并不大于负功。

(ⅰ)当0≤α<90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

(ⅱ)当α=90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

(ⅲ)当900<α≤180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5)总功的计算

(ⅰ)先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外力,再根据W=F合xcosα计算功;

(ⅱ)先分别求出各个外力做的功,再把各个外力的功代数相加。

(6)练习:①两个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通过一段位移,力F1和F2对物体做的功分别是6J和8J,则力F1和F2的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多少焦耳?

②质量为150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37°角斜向上的拉力500N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5m,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00N。求各力对物体做的功及总功。26.功率 A

(1)概念:P=W/t=FV(F与V方向相同)单位:瓦特(W)

(2)理解:平均功率P=W/t=F

_

V,瞬时功率P=FV t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练习:①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做功的时间长,功率一定小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②汽车上坡时,司机必须换挡,其目的是…………………………………………()A.减小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B.增大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C.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D.减大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③设飞机飞行中所受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若飞机以速度v飞行,其发动机功率为P,则飞机以2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A.2P B.4P

C.8P D.无法确定

④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试求:(1)前3秒的平均功率;

(2)3秒末的重力的瞬时功率。

27.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1)概念:重力势能EP=mgh

重力做功WG=mg(h1-h2)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Ep=mgh2-mgh1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Ep=-WG

(2)理解: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3)练习:①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力决定 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在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重力势能实际上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②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为………………………………………………………………………………………()A.mgh,减少mg(H-h) B.mgh,增加mg(H+h)

C.-mgh,增加mg(H-h) D.-mgh,减少mg(H+h)

28.弹性势能 A

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29.动能 A

(1)概念:动能:EK =2

1m v 2 (2)练习:①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4,速度之比为4:1,则这两个物体的动能之比

为 。

30.探究、实验: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A

(1)实验目的: ▲ 。

(2)实验原理: ▲ 。

(3)实验器材: ▲ 。

(4)实验步骤:五步。

(5)注意事项:①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小车要受到木板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

功,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为了排除摩擦力的影响可将木板一端垫高,以小车不受其他

力时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为准,就能消除摩擦力的影响,这种方法就叫平衡摩擦力。

②当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

拉伸的长度都保持和第1次一致,以保持第2次、第3次……橡皮筋的功是2W 、3W ……

③在用纸带确定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速度时,应该是橡皮筋恢复形变以后小车的

速度,所以在纸带上应选用那些间距较大,且相对均匀的点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6)数据处理:通过试探与分析,确定W 与v 的关系。因为图像上的直线关系最容易判

断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所以可分别试探画出W 与v 、W 与v 2、W 与v 3、W 与V 间关系的

图像,找出哪一组的图像是直线,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最终关系。

(7)练习:①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 .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 .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②某同学利用教材图7.6-1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得到了下表的数据: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题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卷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全体考生必答,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 A.大江东去 B.轻舟已过万重山 C.夕阳西下 D.飞花两岸照船红 2.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模型”,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模型之一。下列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地球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3.在长为50m的标准泳池举行200m的游泳比赛,参赛运动员从出发至比赛终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 m,50 m B.50 m,100 m C.100 m,50 m D.0 m,200 m 4.火车从广州东站开往北京站,下列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列车在16时10分由广州东站发车 B.列车于16时10分在武昌站停车 C.列车约在凌晨3点15分到达武昌站 D.列车从广州东站到北京站运行约22小时 5.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每经过1 秒,物体的速度增加1倍 B.每经过l 秒,物体的速度增加2m/s C.物体运动的最小速度是2m/s D.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是2m/s 6.右图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信 息所得到的纸带。为便于测量和计算,每 5 个点取一 个计数点.已知s1<s2<s3<s4<s5。对于纸带上2 、3 、4 这三个计数点,相应的瞬时速度关系为 A.计数点2 的速度最大B.计数点3 的速度最大 C.计数点4 的速度最大D.三个计数点的速度都相等 7.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零时刻的速度大小为3m/s ,经过1s 后速度大小为4m/s, 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A.1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某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时间是4 s,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g 取10 m/s2,则下列计算瀑布高度结果大约正确的是 A. 10m B.80m C.100m D.500m 9.下列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关于弹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和桌均不发生形变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

物理知识点公式汇总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A )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注意:不能以物体的绝对大小作为判断质点的依据) 2.参考系(A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描述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情况时,可假设参考系是“不动”的 3.路程和位移(A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t x v ??=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5.匀速直线运动(A ) 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A )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 a 的方向与△v 的方 向一致,是矢量。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v 、速度的变化x ?v 均无必然关系。(怎 样理解?)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 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注意:对aT x =?要正确理解: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差...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高中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v=s/t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 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 00 t v v v a t t t -?==?-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 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 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中理科物理知识点全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三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1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 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 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