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铁氧体材料发展及分类

1.铁氧体材料发展及分类

1.铁氧体材料发展及分类
1.铁氧体材料发展及分类

铁氧体

中文名称:铁氧体

英文名称:ferrite

定义:由以三价铁离子作为主要正离子成分的若干种氧化物

组成,并呈现亚铁磁性或反铁磁性的材料。

铁氧体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就电特性来说,铁氧体的电阻率比金属、合金磁性材料大得多,而且还有较高的介电性能。铁氧体的磁性能还表现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而,铁氧体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用途广泛的非金属磁性材料。由于铁氧体单位体积中储存的磁能较低,饱合磁化强度也较低(通常只有纯铁的1/3~1/5),因而限制了它在要求较高磁能密度的低频强电和大功率领域的应用。

简介

铁氧体(ferrites)是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它是由三氧化二铁和一种或几种其他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锰、氧化镁、氧化钡、氧化锶等)配制烧结而成。它的相对磁导率可高达几千,电阻率是金属的1011倍,涡流损耗小,适合于制作高频电磁器件。铁氧体有硬磁、软磁、矩磁、旋磁和压磁五类。 旧称铁淦氧磁物或铁淦氧,其生产过程和外观类似陶瓷,因而也称为磁性瓷。铁氧体是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适当的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性质属于半导体,通常作为磁性介质应用,铁

氧体磁性材料与金属或合金磁性材料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导

电性。通常前者的电阻率为102~108Ω·cm,而后者只有10-6~10-4Ω·cm。

发展历史

中国最早接触到的铁氧体是公元前 4世纪发现的天然铁氧体,即磁铁矿(Fe3O4),中国所发明的指南针就是利用这种天然磁铁矿制成的。到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迫切地要求高频损耗小的铁磁性材料。而四氧化三铁的电阻率很低,不能满足这一要求。1933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首先创制出含钴铁氧体的永磁材料,当时被称为OP磁石。30~40年代,法国、 日本、德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展了铁氧体的研究工作,其中荷兰菲利浦实验室物理学家J.L.斯诺克于1935年研究出各种具有优良性能尖晶石结构的含锌软磁铁氧体,于194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1952年,该室J.J.文特等人曾经研制成了以 BaFe12O19为主要成分的永磁性铁氧体。这种铁氧体与1956年该室的G.H.永克尔等人所研究的四种甚高频磁性铁氧体具有类似的六角结构。1956年E.F.贝尔托和 F.福拉又报道了亚铁磁性的Y3Fe5O12的研究结果。其中代换离子Y有Pm、Sm、Eu、Gd、Tb、Dy、Ho、Er、 Tm、Yb和Lu等稀土离子。由于这类磁性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天然矿物石榴石相同,故将其称之为石榴石结构铁氧体。迄今为止,除了1981年日本杉本光男采用超急冷法制得的非晶结构的铁氧体

材料以外,从结晶化学的观点看,均未超出上述三种类型的晶体构造。所做的工作多数是为了适合新的用途而进行改性和深入的研究。

分类

按照磁学性质和应用情况的不同,铁氧体可分为:软磁、永磁、旋磁、矩磁、压磁等五种类型。

一、软磁材料

这类材料在较弱的磁场下,易磁化也易退磁,如锌铬铁氧体和镍锌铁氧体等。软磁铁氧体是目前用途广,品种多,数量大,产值高的一种铁氧体材料。它主要用作各种电感元件,如滤波器磁芯、变压器磁芯、无线电磁芯,以及磁带录音和录像磁头等,也是磁记录元件的关键材料

二、永磁铁氧体

一种具有单轴各向异性的六角结构的化合物。主要是钡、锶、铅三种铁氧体及其复合的固溶体。有同性磁和异性磁之分。由于

这类铁氧体材料在外界磁化场消失以后,仍能长久地保留着较强的恒定剩磁性质,可以用于对外部空间产生恒稳的磁场。其应用很广泛,例如:在各类电表中、发电机、电话机、扬声器、电视机和微波器件中作为恒磁体使用。

三、硬磁材料

铁氧体硬磁材料磁化后不易退磁,因此,也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如钡铁氧体、钢铁氧体等。它主要用于电信器件中的录音器,拾音器、扬声器,各种仪表的磁芯等。

四、旋磁材料

磁性材料的旋磁性是指在两个互相垂直的稳恒磁场和电磁波磁场的作用下,平面偏振的电磁波在材料内部虽然按一定的方向传播,但其偏振面会不断地绕传播方向旋转的现象。金属、合金材料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旋磁性,但由于电阻率低、涡流损耗太大,电磁波不能深入其内部,所以无法利用。因此,铁氧体旋磁材料旋磁性的应用,就成为铁氧体独有的领域。旋磁材料大都与输送微波的波导管或传输线等组成各种微波器件。主要用于雷达、通信、导航、遥测等电子设备中。

五、矩磁材料

这是指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的铁氧体材料。它的特点是,当有较小的外磁场作用时,就能使之磁化,并达到饱和,去掉外磁场

后,磁性仍然保持与饱和时一样。如镁锰铁氧体,锂锰铁氧体等就是这样。这种铁氧体材料主要用于各种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磁芯等方面。

六、压磁材料

这类材料是指磁化时在磁场方向作机械伸长或缩短的铁氧体材料,如镍锌铁氧体,镍铜铁氧体和镍铬铁氧体等。压磁材料主要用作电磁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换能器,作磁致伸缩元件用于超声。

生产工艺

根据铁氧体结晶构造和形态,制备工艺大致分为:多晶铁氧体生产工艺;铁氧体化学工艺;单晶铁氧体制造工艺及其他特种工艺,如铁氧体多晶薄膜和非晶铁氧体等。

一、多晶铁氧体生产工艺

类似陶瓷工业中常用的烧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经固相反应形成铁氧体的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或其他化合物,在混合均匀之后,经球磨、干燥,压成特定的形状。在大约1000°C的温度下进行预烧后,再一次充分研磨和混合。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压成所要求的形状或者作为塑性物质挤压成管状、棒状或条状。然后在1200~1400°C温度下烧结,准确的温度取决于所需的铁氧体特性。在最后的烧结过程中,炉膛中的环境条件起有重要的作

用。

二、铁氧体化学工艺

亦称湿法工艺,有时还称为化学共沉淀法。专门制备较高性能铁氧体的工艺方法,又可分成中和法和氧化法。其过程是:先将制备铁氧体时所需的金属元素,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离子溶液,然后根据配方取适量溶液进行混合,通过中和或氧化等化学反应生成铁氧体粉末,其后工艺过程与前面介绍的相同。

三、单晶铁氧体制造工艺

与非金属单晶生长大致相同。Mn-Zn和Ni-Zn系铁氧体单晶生长一般是采用布里兹曼法,即把多晶铁氧体放入铂坩埚里熔融后,在适当的温度梯度电炉中使坩埚下降,从坩埚底部慢慢固化生成单晶。为了使熔融状态下形成的氧分压达到平衡,晶体生长时在炉膛内需要加几个乃至100个MPa的氧分压。

四、铁氧体多晶薄膜的制备

如垂直磁化的钡铁氧体薄膜,采用新型的对向靶溅射装置进行溅射。制备石榴石单晶薄膜,多采用在单晶基板上进行气相或液相外延法,其具体工艺过程同半导体单晶薄膜的外延方法极为相近。

五、非晶铁氧体的制备

目前是采用超急冷方法和溅射法,所谓超急冷法即把铁氧体原料和适量的类金属元素混合后,在高温熔融状态下,骤然施行大温度梯度的超急冷却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始,制品的性能还不甚理想。

软磁铁氧体

软磁铁氧体是以Fe2O3为主成分的亚铁磁性氧化物,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有Mn-Zn、Cu-Zn、Ni-Zn等几类,其中Mn-Zn铁氧体的产量和用量最大,Mn-Zn铁氧体的电阻率低,为1~10 欧姆/米,一般在100kHZ以下的频率使用。Cu-Zn、Ni-Zn 铁氧体的电阻率为102~104欧姆/米,在100kHz~10 兆赫的无线电频段的损耗小,多用在无线电用天线线圈、无线电中频变压器。磁芯形状种类丰富,有E、I、U、EC、ETD形、方形(RM、EP、PQ)、罐形(PC、RS、DS)及圆形等。在应用上很方便。由于软磁铁氧体不使用镍等稀缺材料也能得到高磁导率,粉末冶金方法又适宜于大批量生产,因此成本低,又因为是烧结物硬度大、对应力不敏感,在应用上很方便。而且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特性稳定,在150kHz以下基本保持不变。随着软磁铁氧体的出现,磁粉芯的生产大大减少了,很多原来使用磁粉芯的地方均被软磁铁氧体所代替。国内外铁氧体的生产厂家很多,在此仅以美国的Magnetics公司生产的Mn-Zn铁氧体为例介绍其应用状

况。分为三类基本材料:电信用基本材料、宽带及EMI材料、功率型材料。电信用铁氧体的磁导率从750~2300, 具有低损耗因子、高品质因素Q、稳定的磁导率随温度/时间关系, 是磁导率在工作中下降最慢的一种,约每10年下降3%~4%。广泛应用于高Q滤波器、调谐滤波器、负载线圈、阻抗匹配变压器、接近传感器。宽带铁氧体也就是常说的高导磁率铁氧体,磁导率分别有5000、10000、15000。其特性为具有低损耗因子、高磁导率、高阻抗/频率特性。广泛应用于共模滤波器、饱和电感、电流互感器、漏电保护器、绝缘变压器、信号及脉冲变压器,在宽带变压器和EMI上多用。功率铁氧体具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为4000~5000Gs。另外具有低损耗/频率关系和低损耗/温度关系。也就是说,随频率增大、损耗上升不大;随温度提高、损耗变化不大。广泛应用于功率扼流圈、并列式滤波器、开关电源变压器、开关电源电感、功率因素校正电路。

锰锌铁氧体

Mn-Zn ferrite

软磁铁氧体的一种。属尖晶石型结构。由铁、锰、锌的氧化物及其盐类,采用陶瓷工艺制成。它具有高的起始导磁率。一般在1千赫至10兆赫的频率范围内使用。可制作电感器、变压器、滤波器的磁芯、磁头及天线棒。

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

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 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武器的命中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给武器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武器的隐身势在必行。隐身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和突防能力,提高武器装备隐身能力,提高总体作战效能的有效手段,受到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与激光武器、巡航导弹被称为军事科学上最新的三大技术成就[1]。 1. 隐身技术及材料概述 现代隐身技术是指综合利用流体动力学、材料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从而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跟踪和攻击,减小目标被敌方信号探测设备发现概率的综合性技术。按目标特征分类,可分为可见光隐身技术、雷达或微波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和声波隐身技术,其中雷达隐身占60%以上[1],因而雷达波隐身技术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重点。 目前隐身技术主要依靠各种隐身涂料,散射或损耗雷达波以达到隐身的目的。按涂料隐身原理,雷达隐身涂料又可分为透波材料和吸波材料(Absorbing Material) [2],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特征。透波材料由一些非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组成,是一种对电磁波很少发生作用或不发生作用而对其保持透明状态的非金属类复合材料,其导电率要比金属材料低得多。因此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碰到复合材料时,难以感应生成电磁流和建立起电磁场,所以向雷达二次辐射能量少。 吸波材料则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目前用于材料隐身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应用较多的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导电高聚物、铁电吸波材料及纳米吸波材料。 2 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 把铁氧体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研究较多而且比较成熟的吸波材料。按晶体结构分主要有尖晶石型、磁铅石型和石榴石型三大类,目前,应用于吸波涂料的主要是前两类。其中又以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吸波材料的性

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罗衡102211013 摘要:铁氧体吸波材料是既具有磁吸收的磁介质又具有电吸收的电介质,是性能极佳的一类吸波材料。本文对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磁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辐射也越来越多的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空间,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如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在军事高科技领域,随着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军兵种军事目标的生存力,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的隐身技术,正逐渐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之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手段。 目前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利用电磁屏蔽材料的技术,来进行抗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设计,但是屏蔽材料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可能造成二次电磁辐射污染和干扰,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吸波材料技术,因为吸波材料可以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吸收,并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1-3]。 用于隐身技术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其中应用较广的几类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纳米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和铁电吸波材料等。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磁性吸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将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磁性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超细金属粉、多晶铁纤维等几类。其中金属吸收剂具有使用温度高、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损耗能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点:如频率展宽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其磁损耗不够大,磁导率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比较慢的缘故;化学稳定性差;耐腐蚀性能不如铁氧体等[4];而对于铁氧体来说,除了具有吸收强、吸收频带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外,还因为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其相对磁导率较大,而相对介电常较小),更适合制作匹配层,相对于高介电常数高磁导率的金属粉,在低频率拓宽频带方面,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8]。

主要软磁铁氧体材料厂商牌号对照表

厂商 Manufacturers 信艺电子HP30HP40/R2K3D HP44/R2K4D HP5H5K H7K H10K H12K H15K ACME P2P4P41P5/P51A05A07A10/A101A12/A121A151 AVX/TPC B1B2/F1F2F4A4/A5A3A2A1A0 COSMOFERRITES CF129CF138CF195CF197 DMEGC DMR30DMR40DMR44DMR50DMR6K DMR10K DMR12K DMR15K EPCOS (SIEMENS) N41N67/N87N97N49T35T37/T44T38T42T46 FAIR-RITE78797576 FDK6H106H206H407H102H062H072H102H15 FENGHUA PG232PG242PG152HS502HS702HS103HG123HG153 FERRITEINT (TSC) TSF-7099TSF-7060TSF-5099TSF-300TSF-010K TSF-012K TSF-015K FERROXCUBE (PHILIPS) 3C853C90/3C943C96/3F33F4/3F3.5 3.00E+043E25/3E273E5/3E55 3.00E+06 3.00E+07 HITACHI ML24D ML25D ML120MP70D MP10T MP15T HITACHI (NIPPON) SB-5S SB-7C SB-9C SB-1M GP7GP9GP11MT10T HPC HE4HE44HE5HL5HL7HL10HL12HL15 ISKRA25G45G/55G35G75G19G22G12G32G52G ISU PM-1PM-7PM-11FM-5HM2A HM3/HM3A HM5A HM7A JFE(KAWATETSU)MB3MB4MC2MA055MA070A MA100MA120MA150 JINNING JP3JP4/JP4A JP4B JP5JH5/JH5A JH7/JH7A JH10JH15 KASCHKE K2006K2008K2001K5000K8000K10000 KAWATETSU MB3MB4MA055MA070MA100MA120 KINGTECH KP3KP4KP4A KP5KH5/KH5A KH7/KH7A KH10A KH13KH15 KRAVSTINEL K82K86K87 LCCTHOMSON B2B4F1F2A5A3 MAGNE TICS P K J W H MMG-NEOSID F5A/F5C F44F45F47F9C/F10FT7F39 NCD LP2LP3LP3A LP5HP1/HP1F HP2/HP2F HP3/HP3F HP4 NEC/TOKIN BH2BH1B405000H7000H10000H12000H15000H NEOSID F827F830F860F938F942 NICERA NC-1M NC-2H2HM55M NC-5Y NC-7NC-10H NC-12H NC-15H SAMWHA PL-5PL-7PL-9PL-F1SM-50SM-70S SM-100SM-150 STEWARD32353740 TDG TP3TP4TP4A TP5TL5TL7TL10TL13TL15 TDK PC30PC40PC44PC50HS52HS72HS10H5D H5C3 TOKIN3100BH2BH1B405000H7000H12000H TOMITA 2.00E+06 2.00E+07 2.00E+082E3/2F12E7/2G12E2/2E2B2H22H1 TPC F1F2F4A4/A5A3A2 TRIDELTA MF198MF198A MF197MF199 川峰山口工厂(西海) SK-104G SK-108G SK-109GE SK-110G SK-12G 材料牌号 Material Brands 主要软磁铁氧体材料厂商牌号对照表 注:grc534原发

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的发展

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的发展 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例如:通信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汽车等。近年来,电子产品向轻、薄、短、小方向的发展,对软磁铁氧体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高磁导率锰锌材料是随着市场发展变化最快,市场前景最好的材料之一。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材料主要用于电子电路宽带变压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局域网(LAN)、宽域网(WAN)、背景照明等领域的脉冲变压器,抗电磁波滤波器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磁心基本上是在弱场下工作,这时材料的高磁导率就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材料的磁导率较高时,较少的线圈匝数就可以获得需求的电感量,进而有效地降低线圈的直流电阻及由其引起的损耗;其次,使用磁导率高的材料能明显减小变压器的体积,有利于器件和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这些特点顺应了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目前其产量已占全部软磁铁氧体总产量的25%以上。随着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市场需求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因此,国内外相关企业对高磁导率MnZn铁氧体的研究都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材料研究进展早期高导材料的发展只是片面追求高磁导率和一定的居里温度。然而,这种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应用市场大量的需求要求材料不仅要具有高的初始磁导率,同时必须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频率特性、低的损耗、高的阻抗和良好的叠加性能等。这就要求在提高磁导率的同时,兼顾其他性

能参数,使材料性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高磁导率领域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追求高磁导率方面转移到提高综合性能上来,这是当前高磁导率铁氧体的发展趋势,其市场需求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特征: 1.普遍的宽温要求目前,市场需求对许多材料性能都提出了宽温的要求。1)磁导率具有宽温特性。现代通信设备的户外设施,如中继器、增音机、微波接力站、海底电缆、光缆水下设备等,不仅要求耐高温,还要承受严寒,要求通信设备都能可靠稳定地工作。因而很多客户都要求材料在-40~+80°C,甚至到125°C的宽温范围,电感都能满足要求,这就要求材料从低温到高温都具有很高的磁导率。TDK公司的H5C4,是这类材料的典型代表。2)具有高居里点。这种材料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子中,由于汽车内的特殊条件,要求工作温度在-50~+150℃,一般高磁导率材料的居里温度很难达到这么高,西门子公司为填补这块空白,专门开发了T39等材料,居里温度大于160℃。3)阻抗具有宽温特性。对用于抗电磁干扰的器件共模扼流圈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元件指标是阻抗,一些客户要求材料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阻抗都能够满足要求。上面提到的T39就是这方面的材料之一。4)低谐波失真(THD)具有宽温特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xDSL调制解调变压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类材料的磁心要求具有低的THD。现在许多下游企业对磁心THD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在常温,往往要求材料在-20℃,甚至更宽的温度范围内的都能满足要求。5)高直流叠加具有宽温特性。TDK公司开发出的

高磁导率

DMR18K 高磁导率Mn-Zn铁氧体材料 特点: ·高起始磁导率 u i =18000±25% ·高居里温度 Tc≥120℃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 B S ≥400mT ·用在变压器中可以使器件小型化、轻型化, 可以减少线圈的匝数 参数测试条件DMR18K μ i25℃;10kHz 18000±25% 25℃;10kHz;1200A/m ≥400 mT B s 80℃;10kHz;1200A/m ≥320 mT 25℃;10kHz ≤3*10-6 tgδ/μ i 25℃;30kHz ≤10*10-6 η B 25℃;10kHz 1.5~3mT ≤0.3*10-3T-1 T C >120 ℃

20 40 60 80100120 10000 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2000240002600028000 P e r m e a b i l i t y μi Temperature(o C) DMR18K 10 100 1000 02000 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 P e r m e a b i l i t y μi Frequency(kHz) DMR18K i u i ~T 曲线

10 100 102030405060708090100 110120 R e l a t i v e l o s s t a n d /u i (X 10_6 ) Frequency(kHz) DMR18K 2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20 240260280300320340360380 400420 F l u x d e n s i t y B (m T )Magnetic field H(A/m) 80o C 25o C DMR18K S tan δ/u i ~f 曲线

【CN110194463A】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4436.X (22)申请日 2019.05.07 (71)申请人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地址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 路508号 (72)发明人 吕双双 徐传云 李春生 潘金德  吴小贤 潘方珍 陈玲霞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 林松海 (51)Int.Cl. C01B 33/40(2006.01) C01G 4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埃洛石分散于氯化铁、氯 化亚铁混合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对埃 洛石内壁进行酸蚀,扩大其内径;利用羧乙基两 性咪唑啉对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可溶性有机金属 络合物,有机金属络合物具有羧乙基两性咪唑啉 低表面能、润湿等特性,迅速在埃洛石内壁铺展 开来,煅烧处理,可得到铁氧体插层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制备的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利用了埃 洛石管状结构特点,将其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四 氧化三铁磁性颗粒,纳米管填充将粒子尺寸降至 纳米量级,使其具备不同于常规相的特殊磁性 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磁性液体、催化剂载 体、微波吸收材料、 磁记录材料等行业。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10194463 A 2019.09.03 C N 110194463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194463 A 1.一种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铁氧体插层埃洛石得到;埃洛石是一种天然铝硅酸盐管状粘土矿物,由高岭石片层在天然条件下卷曲而成;铁氧体磁性颗粒均匀分布于埃洛石层间。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埃洛石分散于氯化铁、氯化亚铁混合溶液中,加热条件促进金属离子水解,产生酸性环境,氢离子进入埃洛石内壁,与铝氧八面体层反应,酸化生成无定型铝氧化物以及铝离子,酸蚀扩大埃洛石管内径;利用羧乙基两性咪唑啉对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可溶性有机金属络合物,可溶性有机金属络合物在埃洛石内壁铺展开来,煅烧处理,得到铁氧体插层的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如下: 1) 取10g粒径分布为0.1~200μm的埃洛石,加入50~100mL 混合溶液,其中FeCl3浓度为3~5.67mol/L,FeCl2浓度为1.5~2.84 mol/L,80~120℃回流反应10~30h,反应完成后将混合体系过滤,取液相,记为液相①,取过滤后固体水洗三次,60℃真空干燥,记为固体①; 2)取1~3g羧乙基两性咪唑啉溶于50mL亚砜溶剂,边振荡边逐滴加入5~10mL液相①,超声20min,80℃磁力搅拌2~6h,记为液相②; 3)将液相②与固体①均匀混合,80~110℃磁力搅拌6~12h,随后将体系转移至坩埚,置于400~600℃马弗炉中煅烧1~3h,即得到埃洛石-铁氧体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砜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或癸基甲基亚砜,作为溶解和促渗体系。 2

1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材料科学前沿 题目: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学院:理学院 班级:Y130802 姓名:陈国红 学号:S1*******

摘要: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的应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研究和开发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磁性材料;铁氧体;制备;应用

铁氧体是从20世纪4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磁性材料。与金属磁性材料相比,铁氧体具有电阻率大、介电性能高、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氧体不仅在通讯广播、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和仪器仪表等电子工业部门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宇宙航行、卫星通讯、信息显示和污染处理等方面,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生产工艺上,铁氧体类似于一般的陶瓷工艺,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不像金属磁性材料那样要轧成薄片或制成细粉介质才能应用。由于铁氧体性能好、成本低、工艺简单、又能节约大量贵金属,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 l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铁氧体作为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是由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实用化的铁氧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晶体类刑 1.1尖晶石型铁氧体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化学分子式为MnFe 20 4 或M0Fe 2 3 ,M是指离子半径与二价 铁离子相近的二价金属离子(Mn2+、Zn2+、Cu2+、Ni2+、Mg2+、Co2+等)或平均化学价为 二价的多种金属离子组(如Li 0.5Fe 0.53 )。以M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 MnFe 20 4 称为锰铁氧体,以Z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ZnFe 2 4 称为锌铁氧体。 通过控制替代金属,可以达到控制材料磁特性的目的。由一种金属离子替代而成的铁氧体称为单组分铁氧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替代可以合成出双组 分铁氧体和多组分铁氧体。锰锌铁氧体(Mn—ZnFe 2O 4 )和镍锌铁氧体(Ni—ZnFe 2 4 ) 就是双组分铁氧体,而锰镁锌铁氧体(Mn—Mg—ZnFe 2O 4 )则是多组分铁氧体。 1.2磁铅石型铁氧体 磁铅石型铁氧体是与天然矿物——磁铅石Pb(Fe 7.5Mn 3.5 Al o.5 Ti 0.5 )0 19 有类似晶 体结构的铁氧体,属于六角晶系,分子式为MFe l20 19 或Bao·6Fe 2 3 ,M为二价金 属离子Ba2+、Sr2+、Pb2+等。通过控制替代金属,也可以获得性能改善的多组分铁氧体。 1.3石榴石型铁氧体 石榴石型铁氧体是指一种与天然石榴石(Fe,Mg) 3A1 2 (Si0 4 ) 3 有类似晶体结构

铁氧体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波材料 资料整理:夏益民 一、电磁辐射防护材料概述与分类 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可分为电磁波屏蔽材料和电磁波吸收材料。 电磁波屏蔽材料是指对入射电磁波有强反射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电磁屏蔽涂料、导电高聚物、纤维织物屏蔽材料。 将银、碳、铜、镍等导电微粒掺入到高聚物中可形成电磁波屏蔽涂料其具有工艺简单、可喷射、可刷涂等优点,成本也较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据调查,美国使用的屏蔽涂料占屏蔽材料的80%以上,镍系屏蔽涂料化学稳定性好,屏蔽效果好,是目前欧美等国家电磁屏蔽涂料的主流。 导电高聚物屏蔽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在高聚物表面贴金属箔、镀金属层等方法形成很薄的导电性很高的金属层,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另一类是由导电填料与合成树脂构成,导电填料主要有金属片、金属粉、金属纤维、金属合金、碳纤维、导电碳黑等。 金属纤维与纺织用纤维相互包覆可用来制备金属化织物!此类织物既保持了原有织物的特性!又具有电磁屏蔽效能。 电磁波吸收材料指能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由吸收剂、基体材料、黏结剂、辅料等复合而成,其中吸收剂起着将电磁波能量吸收衰减的主要作用,吸波材料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 传统的吸波材料按吸波原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 电阻型吸波材料的电磁波能量损耗在电阻上!吸收剂主要有碳纤维、碳化硅纤维、导电性石墨粉、导电高聚物等;金属短纤维、钛酸钡陶瓷等属于电介质型吸波材料;铁氧体、羰基铁粉、超细金属粉等属于磁介质型吸波材料,它们具有较高的磁损耗角正切,主要依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自然共振、后效损耗等极化机制衰减吸收电磁波,研究较多且比较成熟的是铁氧体吸波材料。 二、铁氧体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张凌燕 牛艳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E-mail:zhly@https://www.doczj.com/doc/1c10199115.html,或niuyanping2004@https://www.doczj.com/doc/1c10199115.html, 摘 要:本文从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各种制备方法及原理、优异性能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增韧;表面改性 1 前 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二相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100nm以下)的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指2种或2种以上的吉布斯固相至少在一个方向以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1]。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简称OINC)是以聚合物为基体(连续相)、无机物以纳米尺度(小于100nm)分散于基体中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2]。按照无机物纳米粒子形态结构,OINC可分为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无机纤维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片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制备OINC的无机物包括:粘土类如滑石粉、蒙脱土、云母、水辉石等,陶瓷如SiO2、TiO2、Al2O3、AlN、ZrO2、SiC、Si3N4等,聚硅氧烷,CaCO3,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如V2O5、MoO3、WO3等,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或硫代亚磷酸盐如MoS2、TiS2、TaS2、MPS3(M=Mn、Cd等),层状金属盐类化合物、双氢氧化物,以及碳黑、碳纤维等[3]。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由于纳米粒子带来的纳米效应和纳米粒子与基体间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于相同组分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性能,为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新一代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 2 无机纳米粒子的增韧机理及表面修饰 2.1 增韧机理 (1)在变形中,刚性无机粒子不会产生大的伸长变形,在大的拉应力作用下,基体和无机粒子的界面部分脱粘形成空穴,使裂纹钝化,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缝;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引发粒子周围的树脂基体屈服(空化、银纹、剪切带)。这种界面脱粘和屈服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起到增韧作用。 (2)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缺陷越多,粒子与高分子链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的机会越多,因而与基体接触面积增大,材料受冲击时,会产生更多的微开裂,吸收更多的冲击能[4]。 2.2 表面修饰 刚性无机粒子的粒径越小,与基体接触面积越大,若能均匀分布,增韧增强的效果就越 1

铁氧体磁环

一。下面的是行业标准 1.1 GB/T9637-88《磁学基本术语和定义》,等同采用IEC50-901,代替等同采用IEC205的SJ/T1258-77《磁性材料与器件术语及定义》。 1.2 JJG1013-89《磁学计量常用名词术语和定义》(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非等效采用IEC50-901制定的,和GB/T9677-88出自于一个文本,基本上都是一个翻译问题,内容基本一样,只是翻译成的中文表述不同。 1.3 SJ/T103213-91《铁氧体材料牌号与元件型号命名方法》,代替SJ/T1582-80。 本标准规定软磁铁氧体材料用R表示,如R20表示磁导率为20的软磁铁氧体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牌号已被等同采用IEC1332(1995)《软磁铁氧体材料分类》的电子行业标准SJ/T1766-97代替。 1.4 SJ/Z1766-81《软磁铁氧体材料系列及测试方法》 1.5 SJ/T1766-97《软磁铁氧体材料分类》电子行业标准等同采用IEC1332(1995) 1.6 GB/T9634-88《磁性氧化物外形缺陷极限规范的指南》等同采用IEC424(1973)制定 1.7 GB/T9632-88《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测量方法》本标准等同采用IEC367-1(1982)制定。 1.8 GB/T9635-88《天线棒测量方法》本标准等同采用IEC492(1975)制定。 1.9 SJ/T3175-88《磁性氧化物圆柱形磁芯、管形磁芯及螺纹磁芯的测量方法》本标准等同采用IEC732(1982)制定。 1.10 SJ/T10281-91《磁性零件有效参数的计算》等同采用IEC205(1966)、205AMD (1976)、205AMD2(1981)制定。 1.11 GB/T11439-89《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芯第二部分:性能规范起草导则》,等同采用IEC367-2(1974)、367-2AMD1(1983)、367-2A(1976)制定。GB/T11439-89在1995年国家标准消化整理以后,被转化为电子行业标准SJ/T11076-96。 1.12 SJ/T9072.3-97《变压器和电感器磁芯制造厂产品目录中有关铁氧体材料资料的导则》等同采用IEC401(1993,第二版),代替SJ/Z9072-3-87二。以下为搜集整理 2.1前景广阔的软磁铁氧体材料

综述(铁氧体材料)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吸波材料在军用及民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己经成为各国军事装备隐身和民用防电磁辐射等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1]。在众多的吸波材料中,以自然共振为主要吸波机制的铁氧体吸波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吸波剂,具有较好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因而是目前各国研究得比较多和比较成熟的吸波材料,己经成功地应用于隐身技术[2-3]。这些吸收剂,虽然在一定的频带范围内吸收雷达电磁波较强,但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密度太大,难以满足当前国家在军事隐身、军事通讯、电缆信号泄漏防护,民用电磁波辐射防护等方面对吸收电磁波宽频带、吸收强、重量轻的新型吸收剂需求[4]。 二、研究现状 目前开发研制的新型吸波剂达几十种之多,但大部分处于试验阶段,要达到真正的实用化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同时对一些比较成熟的吸波剂进行结构改造也是当前吸波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材料科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经济、有效地解决传统铁氧体吸波剂所存在的弊端是雷达吸波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铁氧体是目前研究较多且比较成熟的吸波剂,应用十分广泛。铁氧体既有亚铁磁性又有介电特性,对微波电磁场来说,其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特性均呈现复数形式,一般称为双复介质。它既能产生磁滞损耗又能产生电致损耗,吸波性能优良。它的吸波机理主要是畴壁共振和自然共振。按其微观结构的不同,铁氧体可以分为立方晶系尖

晶石型、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和稀土石榴石型三个主要系列,他们均可以作为吸波剂。 铁氧体吸波剂价格低廉,吸波性能优良,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至今仍是组成雷达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国内就铁氧体吸波剂也作了许多的研究。但是铁氧体作为吸波剂应用时存在比重大、吸收频带窄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各国正在研制开发新型的铁氧体。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途径:(1)把铁氧体制成超细粉末,从而大大降低其比重,改变其磁、电、光等物理化学性能,提高吸波能力。国内钱逸泰先生等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1];(2)制备含有大量游离电子的铁氧体或在铁氧体内加入少量放射性物质,在雷达波作用下,游离电子急剧循环运动,大量消耗电磁能,从而提高铁氧体吸波性能;(3)研究新型“铁球”吸波剂,在空心的玻璃微球表面涂上铁氧体粉或把铁氧体制成空心微球,这样制成的铁球吸波剂,比重比铁氧体轻得多,而吸波性能优于铁氧体。这是因为铁球吸波涂层不仅能吸波,还能偏转和散射雷达波。美国的F-117A隐形飞机和“海上阴影”号隐身舰艇都采用的是一种叫“铁球”的铁氧体吸波材料。除上述三个措施以外,将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反铁磁铁氧体通过改变铁氧体的化学成分、粒径、粒度分布、粒子形状、混合量和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铁氧体吸波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铁氧体空心粒子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功能材料复合粒子,具有质轻和内核折光指数远低于壳层物质等特点。由于这种空心粒子体密度小、其特有的电磁性能表现有可能克服现有的雷达吸收涂层材料

软磁铁氧体磁芯现下的市场形态

软磁铁氧体磁芯现下的市场形态 发布时间:2014-7-7 9:59:17 浏览次数:16 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和软磁铁氧体磁芯统称软磁铁氧体,长期以来软磁铁氧体产量的增长是建立在其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软磁铁氧体器件,如电感器、变压器、滤波器等不断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促进了软磁铁氧体的发展,如适应开关电源向高频化发展的高频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材料,适应光纤通信和数字技术发展的宽频带变压器和抗干扰扼流圈用的高磁导率与宽频带铁氧体材料,同时具有高μ与高Bs的材料(双高材料),适应高清晰度和大屏幕显示器发展的偏转线圈和回扫变压器用高频低损耗功率材料,以及适应表面贴装技术发展的平面电感器和变压器用低烧结温度和低热阻的铁氧体材料等等,就是生产和应用技术共同发展的最直接结果。 在开发和研究过程中,由于软磁铁氧体材料和磁芯的研究始终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由各种软磁铁氧体材料制成的各种形状的磁芯,所有这些材料及磁芯的不同组合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能、特点和用途,以满足各种需求。 软磁铁氧体磁芯材料是一种用途广、产量大、成本低的电子工业及机电工业和工厂产业的基础材料,是其重要的支柱产品之一,它的应用直接影响电子信息、家电工业、计算机与通讯、环保及节能技术的发展,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序的标志之一。 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磁性功能材料,也是铁氧体材料中发展最早的一类材料。自从1935年荷兰Philip实验室研究开发成功至今已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其性能也已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由于这类材料具有高的本征电阻率ρ,所以在交流条件下具有许多金属软磁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且价格低廉,并可制成各种形状的磁芯,因此,在高频区一般都使用软磁铁氧体材料。用这类材料制成的磁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自动控制、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设备及其它IT产业中来制作各种类型的电感器、变压器、扼流圈、抑制器和滤波器等器件。 目前由于软磁铁氧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预期的市场潜力,从而成为世界各国铁氧体公司开发和研究的重点。权威机构对全球软磁行业的评估认为,世界软磁铁氧体需求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在今后几年中将继续保持在10%~15%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可批量生产的综合性能好的软磁铁氧体材料并迅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公司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对软磁材料,特别是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指出了一些研究和开发人员在材料研究中普遍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一般地,从应用角度来分,软磁铁氧体材料主要分为功率材料和高磁导率材料两大类,为适应世界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两类铁氧体材料都已经得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分类参数

一.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1. 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 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 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 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磁化曲线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具有2个特点:磁饱和现象及磁滞现象。即当磁场强度H足够大时,磁化强度M达到一个确定的饱和值Ms,继续增大H,Ms保持不变;以及当材料的M值达到饱和后,外磁场H降低为零时,M并不恢复为零,而是沿MsMr曲线变化。材料的工作状态相当于M~H曲线或B~H曲线上的某一点,该点常称为工作点。 2. 软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参数 饱和磁感应强度Bs: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材料内部的磁化矢量整齐排列。 剩余磁感应强度Br:是磁滞回线上的特征参数,H回到0时的B值。 矩形比:Br∕Bs 矫顽力Hc:是表示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杂质、应力等)。 磁导率μ:是磁滞回线上任何点所对应的B与H的比值,与器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初始磁导率μi、最大磁导率μm、微分磁导率μd、振幅磁导率μa、有效磁导率μe、脉冲磁导率μp。 居里温度Tc:铁磁物质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达到某一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转变为顺磁性,该临界温度为居里温度。它确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温度。 损耗P:磁滞损耗Ph及涡流损耗Pe P = Ph + Pe = af + bf2+ c Pe ∝ f2 t2 / ,ρ降低,磁滞损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矫顽力Hc;降低涡流损耗Pe 的方法是减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 及提高材料的电阻率ρ。在自由静止空气中磁芯的损耗与磁芯的温升关系为: 总功率耗散(mW)/表面积(cm2)

多种材料的磁导率

非铁磁性物质的μ近似等于μ0。而铁磁性物质的磁导率很高,μ>>μ0。铁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μr=μ/μ0如铸铁为200~400;硅钢片为7000~10000;镍锌铁氧体为10~1000;镍铁合金为2000;锰锌铁氧体为300~5000;坡莫合金为20000~200000。空气的相对磁导率为;铂为;汞、银、铜、碳(金刚石)、铅等均为抗磁性物质,其相对磁导率都小于1,分别为、、、、。 铁粉心 磁导率10左右材料以优良的频率特性和阻抗特性良好的温度特性是雷 达和发射机滤波用电感器最佳材料; 磁导率33材料最适合在几十A到上百A的大电流逆变电感器,如果对体积和温升要求不高,可以使用其做频率底于 50KHz的开关电源输出电感器,APFC电感器; 磁导率75材料是做差模电感器和频率在20K左右的滤波电感器储能电感器的高性价比材料。 铁镍50 该材料最适合用做差模电感器但是价格很高,由于原来国内能做铁镍钼 的厂家做的铁镍钼性能很差,所以一些开关电源厂家和军工客户都使用 铁镍50材料做储能电感器,其实这是错误的选择,因为这种材料的损 耗仅好于铁粉心,是铁硅铝的2倍左右,是铁镍钼的三倍左右,但是该 材料同样磁导率下,直流叠加特性好于铁硅铝材料, 虽然它的Bs值达14000Gs,但是由于磁滞回线的形状不一样,所以它的 直流叠加特性并不好于铁镍钼材料(只是原来国内能做的厂家做的性能 较差)。 铁硅铝

高性价比材料,是铁粉心的替代品(不包括低磁导率铁粉心)。 铁镍钼 价格与铁镍50相当(我公司),损耗最低材料,频率特性最好的材料, 如果将您正在使用的国内公司的铁镍50材料换成我公司的铁镍钼材料 将大大提高您的模块效率。不信您可以索要样品适用。 四种金属磁粉心性能和价格对比 磁粉心类型项目 铁粉 心 铁硅 铝 铁镍 50 铁镍 钼 初始磁导率6~125 26、60、 75、90、 125 60、75、 90、125 60、75、 90、 125、 147、 160 饱和磁通密度Bs(mT)100010501400700尺寸(仅以环型为例,外径mm) φ~φ 102 φ~φφ~φφ~φ 损耗(100kHz,100mT,mW/cm2)5000 (磁导 率为 9001100700

磁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发现,材料是体现人类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每种重要的新型材料的应用,都会将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复合材料他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某些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从而最合理的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目前,关于功能性复合材料的研究有很多,如导电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耐火复合材料、耐高温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还有一些增强体纤维等等。 1.磁性复合材料简介 磁性复合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磁功能复合材料按组成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种,结构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强磁性的磁体;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以橡胶或塑料为粘合剂与磁性粉末混合粘结加工而制成的磁体。 磁性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密度小、耐冲击强度大,制品可进行切割、钻孔、焊接、层压和压花纹等加工,而且使用时不会发生碎裂。它可以采用一般塑料通用的加工方法(如注射、模压、挤出等)进行加工,易于加工成尺寸精度高、薄壁、复杂形状的制品,可成型带嵌件制品,对电磁设备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和高性能化的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基础功能材料。 磁性复合材料是以高聚物或软金属为基体与磁性功能体复合而成的一类材料。聚合物基磁性复合材料主要由强磁粉(功能体)、聚合物基体(黏结剂)和加工助剂三大部分组成。由于磁性材料有软磁和硬磁之分,因此也有相应的软磁和硬磁复合材料。典型的永磁材料包裹永磁铁氧体、铝镍钴以及稀土永磁材料。 1.1复合型磁性复合材料 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主要是由树脂及磁粉构成。其中树脂起粘结作用,磁粉是磁性的主要受体,目前用于填充的磁粉主要是铁氧体磁粉和稀土永磁粉。复合型功能复合材料特性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磁性粒子最大易磁化方向是杂乱无章排列的,称为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磁性能较低,一般有钡铁氧体类粘结磁体和Nd-Fe-B类稀土粘结磁体;另一类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外加磁场或机械力,使磁粉的最大易磁化方向顺序排列,称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使用较多的是锶铁氧体磁功能复合材料。在相同材料及配比条件下,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磁性能仅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1/2~1/3。 1.1.1铁氧体类磁性复合材料 制作各向异性功能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磁场取向法和机械取向法。磁场取向法是将特定的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合后,在混炼机中进行混炼、造粒,然后使用挤出机或注射剂成型,在成型的同时,外加一强磁场,使得磁粉发生旋转顺序排列,制成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制品。机械取向法是应用特定的片状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炼塑化后,用压延机使磁粉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发生顺序排列取向。 1.1.2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 填充稀土类磁粉制作的磁功能复合材料属于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稀土磁粉出现后,树脂粘结磁体飞速发展。作粘结剂的高分子主要是橡胶、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橡胶类粘结剂

软磁铁氧体基本磁特性

软磁铁氧体材料和磁心概述 软磁铁氧体材料和磁心概述 软磁铁氧体材料分类 铁氧体又称氧化物磁性材料,它是由铁和其它金属元素组成的复合氧化物。铁氧体采用陶瓷工艺,经高温烧结而制成各种形状的零件。实际上,所有在金属磁性材料中出现的磁现象,在铁氧体中也能观察到,但是有两个基本不同点:一是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远远低于金属磁性材料,通常为金属材料的一半到五分之一;二是铁氧体的电阻率比金属磁高一百万倍以上。由于这种区别,对于低频(1000 赫兹以下)高功率的磁心一般采用金属磁性材料,用于较高频率(1000 赫兹以上)磁心采用铁氧体材料。按照铁氧体的特性和用途,可把铁氧体分为永磁、软磁、矩磁、旋磁和压磁等五类;如果按照铁氧体的晶格类型来分,最重要的有尖晶石型、石榴石型和磁铅石型等三大类。高频变压器和电器中主要使用软磁铁氧体材料,因此下面主要叙述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大多数软磁铁氧体属尖晶石结构,一般化学表示式为MeFe 2O 4,这里 Me 表示二价金属元素,如:Mn、Ni、Mg、Cu、Zn等。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各种铁氧体材料中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一种。这类材料的主要特点是起始磁导率高和矫顽力低,即容易磁化也极易退磁,其磁滞回线呈细而长形状。软磁铁氧体材料可按化学成分、磁性能、应用来进行分类。若按化学成分来分类,则主要可分为 MnZn 系、NiZn系和 MgZn 系三大类。MnZn 系铁氧体具有高的起始磁导率,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在无线电中频或低频范围有低的损耗,它是,1兆赫兹以下频段范围磁性能最优良的铁氧体材料。常用的MnZn 系铁氧体,其起始磁导率μi=400~20000,饱和磁感应强度 BS=400~530mT。MnZn 系铁氧体广泛制作开关电源变压器、回扫变压器、宽带变压器、脉冲变压器、抗电磁波干扰滤波电感器及扼流圈等,是软磁铁氧体中产量最大的一种材料(按重量计约占 60%)。NiZn 系铁氧体使用频率 100kHz~100MHz,最高可使用到300MHz。这类材料磁导率较低,电阻率很高,一般为 105~107Ωcm。因此,高频涡流损耗小,是 1MHz 以上高频段磁性能最优良有材料。常用的 NiZn 系材料,磁导率μi=5~1500,广泛用于制作各种高频固定电感器,可调电感器,谐振回路线圈,线性调节线圈抗电磁波干扰线圈等。附加少量 CuO 的 NiCuZn 系材料,最近在表面安装片式电感器中得到广泛应用。NiZn 系材料制成的各类小型磁心产量很大(按数量计),但按重量计的约占软磁铁氧体材料的 10% 左右。MgZn 系铁氧体材料中附加小量 MnO 后制成 MgMnZn系材料,电阻率较高,广泛用于制作各种显象管或显示的偏转线圈磁心,数量很大,产量约占软磁铁氧体材料的30%(按重量计)左右。MgZn 系铁氧体在某些高频电感线圈及天线线圈中也得到应用。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摘要】铁氧体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分析了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展望了研究和开发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铁氧体磁性材料;研究进展;制备 铁氧体是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又称磁性陶瓷。人类研究铁氧体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早期有日本、荷兰等国对铁氧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有软磁铁氧体的商品问世;20世纪50年代是铁氧体蓬勃发展的时期。1952年磁铅石硬磁铁氧体研制成功;1956年又在此晶系中开发出平面型的超高频铁氧体,同时发现了含稀土元素的石石型铁氧体,从而形成了尖晶石型、磁铅石型和石榴石型三大晶系铁氧体材料体系,应该说铁氧体的问世是强磁学和磁性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至今铁氧体磁性材料已在众多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铁氧体磁性陶瓷材料的研究动态进行总结以及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1.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和改进磁性材料的同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其重点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铁氧体吸波材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武器的隐身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防信息泄露技术中,以及在生物学中的热效应方面,铁氧体作为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铁氧体吸波材料通常分为尖晶石型铁氧体与六角晶系铁氧体两种类型,其中尖晶石型铁氧体应用历史最长,但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电磁参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比较小,而且难以满足相对介单一铁氧体难以满足吸收频带宽、厚度薄和面密度小的要求,所以近年来研究者主要集中研究复合铁氧体材料以及纳米尺寸的铁氧体来控制其电磁参数[1]。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作为微波的吸收体,纳米级的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粗粉大3~4个数量级,吸收率高,一方面,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游离的分子或介质中其他分子通过成键方式连接在一起,造成各向异性的改变。另一方面,在微波场中,活性原子及电子运动加剧,促使磁化,最终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增加吸收体的吸波能力。在应用方面,铁氧体吸波材料可分为结构型(整体烧结成一定形状的器件)和涂敷型(用铁氧体颗粒的涂层作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