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9
生物工程中的基因组测序方法指南基因组测序是生物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在基因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生物工程中的基因组测序方法指南,包括测序技术原理、常用测序方法以及其应用。
1. 基因组测序技术原理基因组测序是指将生物体DNA或RNA的序列信息解读出来的过程。
它基于离子、荧光或磁珠等不同的原理,通过测定核酸分子中的碱基序列来确定基因组的组织和结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制备:将生物样品(如细胞、组织等)中的DNA或RNA提取出来,并进行纯化、浓缩等处理,以保证后续测序的准确性。
(2) 文库构建:将提取出的DNA或RNA进行剪切、连接等处理,构建成符合测序平台要求的文库。
(3) 测序:将文库引物与测序平台上的模板DNA或RNA结合,通过扩增、合成等过程进行测序。
根据不同的测序方法,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读段信息。
(4) 数据处理:将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质控、去除低质量序列、比对和拼接等步骤,生成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2. 常用的基因组测序方法2.1 Sanger测序Sanger测序是最早发展的测序技术,可以得到较长的连续读段。
它基于DNA 链延伸过程中加入的二进制反应体(ddNTP),通过分析不同长度的碱基链来决定序列。
虽然Sanger测序准确可靠,但速度相对较慢,费用较高。
因此,在大规模测序项目中很少使用。
2.2 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下一代测序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组测序技术。
它通过并行测序的方式,同时分析多个DNA模板,大幅提高了测序速度和数据产量。
常见的NGS平台包括Illumina HiSeq和Pacific Biosciences等。
NGS技术可以根据测序原理的不同分为:(1) Illumina测序:采用桥式PCR技术,将DNA模板扩增成簇,然后逐个测序。
优点是高通量、准确性高,适用于常规测序和单细胞测序。
二代测序基因组拼接和短序列比对二代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组测序,它可以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短序列。
然而,由于短序列的长度限制,对于较大的基因组,需要进行拼接和短序列比对来重建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基因组拼接是将测序得到的短序列片段按照它们的重叠区域进行拼接,以恢复原始的基因组序列。
这个过程涉及到数据处理、序列比对和重建等步骤。
通常,基因组拼接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策略:重叠图策略和重铺策略。
重叠图策略是通过将短序列片段之间的重叠关系可视化为一个图形,然后使用图算法来寻找最长的路径,从而确定序列的重叠顺序。
这样,就可以将短序列片段逐步拼接成较长的连续序列,最终得到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短序列比对。
在这种方法中,短序列片段与已知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和顺序。
通过将多个短序列片段按照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可以逐步填补基因组的空白区域,最终重建出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无论是基于重叠图策略还是短序列比对,基因组拼接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进行复杂的算法计算。
此外,由于测序过程中可能存在错误和噪音,拼接和比对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纠错和过滤掉低质量的序列片段。
总结来说,二代测序产生的短序列需要通过基因组拼接和短序列比对的方法来重建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这些方法涉及到数据
处理、序列比对和重建等步骤,以实现对较大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
基因组测序、组装与分析总结PublicLibraryofBioinformatics文章目录• 1.1 获取基因组大小• 1.2 杂合度估计• 1.3 是否有遗传图谱可用• 1.4 生物学问题的调研• 4.1 组装相关综述:• 4.2 纠错软件:• 4.3 组装软件比较• 4.4 组装质量评估1. 测序前的准备搜集物种相关信息,比如基因组大小,杂合度,1.1 获取基因组大小基因组大小的获取关系到对以后组装结果的大小的正确与否判断;基因组太大(>10Gb),超出了目前denovo组装基因组软件的对机器内存的要求,从客观条件上讲是无法实现组装的。
一般物种的基因组大小可以从(/ )这个数据库查到。
如果没有搜录,需要考虑通过实验(流式细胞仪)获得基因组大小。
1.1.1 流式细胞仪估计基因组大小的例子:Yoshida, S., J. K. Ishida, et al. (2010). "A full-length enriched cDNA library and expressed sequence tag analysis of the parasitic weed, Striga hermonthica." BMC Plant Biol 10: 55.1.1.2 基于福尔根染色估计基因组大小的描述:这本书比较经典,重点推荐:Gregory, T. (2005). The evolution of the genome, Academic Press.1.1.3 定量pcr估计基因组大小的例子:Wilhelm, J., A. Pingoud, et al. (2003). "Real-time PCR-based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genome sizes." Nucleic Acids Res31(10): e56.Jeyaprakash, A. and M. A. Hoy (2009). "The nuclear genome of the phytoseiid Metaseiulus occidentalis (Acari: Phytoseiidae) is among the smallest known in arthropods." Exp Appl Acarol 47(4): 263-273.1.1.4 Kmer估计基因组大小的例子:Kim, E. B., X. Fang, et al. (2011).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insights into physiology and longevity of the naked mole rat." Nature 479(7372): 223-227.1.2 杂合度估计杂合度对基因组组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能合并姊妹染色体,杂合度高的区域,会把两条姊妹染色单体都组装出来,从而造成组装的基因组偏大于实际的基因组大小。
序列组装的过程
序列组装是将从高通量测序仪中得到的短序列片段(reads)通过计算方法拼接成原始DNA或RNA序列的过程。
以下是序列组装的一般过程:
1. 数据预处理:对从测序仪获得的短序列片段进行质量控制和去除低质量的reads,同时还需要去除适配体序列、重复序列和污染序列等。
2. 序列比对:将清洗后的reads与参考基因组或已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
这可以通过多种算法和工具实现,如Burrows-Wheeler Transform (BWT) 算法、BLAST、Bowtie等。
比对的目的是找到reads在参考序列上的位置,从而为后续的组装提供依据。
3. 碎片组装:根据比对结果,将相互之间有重叠区域的reads拼接在一起形成碎片(contig)。
这个过程就是使用图论算法和启发式策略来将reads进行拼接,生成可能的序列碎片。
4. 空隙填补:在组装过程中,有些区域可能由于读长不够而无法拼接,或者有未知序列导致无法组装。
通过采用测序技术或者利用长读长的第三代测序技术进行填补,获得更完整的序列。
5. 错误校正:根据reads的拼接位置和质量信息来修复一些可能存在的错误。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使用参考序列进行校正、利用更长的reads校正等。
6. 组装验证和评估:对组装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检查组装序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常会与参考基因组或已知序列进行比较,使用统计学方法评估组装质量。
以上是序列组装的一般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组装策略和算法中,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和额外的步骤。
同时,对于大规模基因组的组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手段和高级算法来提高组装质量和效率。
2014年成都理工大学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论文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摘要: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全基因组的从头测序的组装问题。
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测序技术及测序策略,认真分析了基因系列拼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比如reads数据海量、可能出现的个别碱基对识别错误、基因组中存在重复片段等复杂情况,探讨了当前基因组序列拼接所采用的主要策略,即OLC(Overlap/Layout/Consensus)方法、de Bruijn图方法,且深入探讨了de Bruijn图方法。
其次,针对题中问题,以一条reads为基本单位,分为reads拼接和contig组装两个阶段,其中contig是由reads拼接生成的长序列片段。
Reads的拼接阶段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de-Bruijn 图、contig构建等,而contig的组装阶段主要包括序列的相对位置的确定以及重叠部分overlap的检测,用序列比对的方法来提高拼接的精度。
最后,进行了算法的验证与性能的评价,并且针对问题2,进行了组装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得到的拼接基因组序列在小范围内与原基因组序列大致吻合。
关键词:基因组系列拼接; reads;de Bruijn图;contig组装;k-mer片段;一.问题重述基因组组装快速和准确地获取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每个生物体来说,基因组包含了整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通常由组成基因组的DNA或R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所决定。
获得目标生物基因组的序列信息,进而比较全面地揭示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确定基因组碱基对序列的过程称为测序(sequencing)。
测序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突飞猛进。
从第一代到现在普遍应用的第二代,以及近年来正在兴起的第三代,测序技术正向着高通量、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尽管如此,目前能直接读取的碱基对序列长度远小于基因组序列长度,因此需要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测序得到的短片段序列组装成更长的序列。
二代基因组组装流程一、序列预处理在进行基因组组装之前,需要对原始的二代测序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个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去除低质量的序列:低质量的序列可能会对组装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通常使用TrimGalore等工具进行质量控制,设置参数如质量分数低于一定阈值或长度低于一定阈值等,来去除低质量的序列。
2.去除PCR重复序列:PCR重复序列是指通过PCR扩增产生的相同序列的多个拷贝,这些拷贝序列在组装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问题,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通常使用工具如Sickle等,根据序列的重复特征进行去除。
二、基因组组装经过预处理后的序列就可以进行基因组组装了。
这个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使用组装软件进行组装:常用的组装软件有GATK、SPAdes、Velvet等。
这些软件采用了不同的算法和参数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软件进行组装。
2.评估组装质量:对于组装后的基因组,需要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组装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QUAST、Scythe等。
三、组装后修正经过评估后,如果发现组装结果存在问题,就需要进行修正。
这个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使用GATK等工具进行修正:GATK等工具提供了多种基因组修正的功能,如Indel填充、杂合位点修正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修正。
2.手动修正: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手动进行修正。
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生物学背景和经验。
四、基因注释经过修正后的基因组就可以进行基因注释了。
这个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使用注释软件进行注释:常用的注释软件有GeneMark、Glimmer等。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已知的基因组注释信息,对新的基因组进行注释。
2.评估注释质量:对于注释后的基因组,需要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注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BLAT、BLAST等。
基因组测序基本原理分解基因组测序是指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序列的组成和顺序。
基因组是生物体中的所有基因的集合,基因序列决定了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
基因组测序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准备、DNA提取、测序文库构建、测序仪测序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首先,进行基因组测序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
样品可以是来自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的DNA。
首先,需要将样品中的其他物质如蛋白质、RNA等去除,以纯化DNA。
这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离心技术和酶反应等进行。
接下来,需要进行DNA提取。
DNA提取的目标是分离出目标DNA,以进行后续的测序。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和硅胶纯化法。
其中,有机溶剂提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DNA从其他分子中分离出来;硅胶纯化法则利用物理吸附分离DNA。
然后,需要构建测序文库。
测序文库是DNA测序的核心。
文库构建过程包括DNA片段的剪切、适配体的连接、文库的放大等步骤。
首先,将目标DNA样本剪切成长度为数百碱基对的片段,这可以通过酶切或机械破碎等方法实现。
然后,在DNA片段的两端连接适配体,适配体上含有用于序列分析的引物序列。
接下来,将连接好的DNA片段扩增,使其数量倍增。
随后,进行测序仪测序。
目前常用的测序技术有Sanger测序、Illumina测序、454测序和Ion Torrent测序等。
其中,Sanger测序是传统的测序方法,通过DNA聚合酶在DNA链延伸的过程中加入dNTPs和ddNTPs,使DNA链不断终止,从而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这些DNA片段经过电泳分离后,就可以得到DNA序列。
而Illumina测序、454测序和Ion Torrent测序则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同时测序大量的DNA。
这些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不同的原理,将DNA片段固定到固相平台上,然后通过循环序列反应,不断加入碱基,并记录下每次反应的信号强度,最终得到DNA的序列。
最后,对产生的序列数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