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葫芦岛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二级考核样题

葫芦岛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二级考核样题

葫芦岛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二级考核样题

模块一教师实践反思

模块二学科知识与技能(二)

一、填空题

1.从课程目标看,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的课程。

2.因为课文内容都体现着教材目标。所以要把课本作为()、()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

3.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课程教学资源的()性。

4.从功能特点看,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性资源和()性资源。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为核心,这也是本课程的方向。

6.“内容标准”实际上就是课程目标的()化和()化。

7.品德与社会课有“()”、“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几个方面的分目标,这几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8.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每个单元前面的前言,既是对上一单元进行(),又是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加以点拨,进行总体介绍,起到承上启下、概括全貌的作用。

9.课堂的生活化,意味着课堂具有与儿童其他方面的生活的“( )性”。

10.从课程的类型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性。

二、选择题

1.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的作用,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

A导读 B开阔思路 C激发兴趣 D提醒

2.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 )的联系。

A 课外活动 B社会发展变化 C学校要求 D家长要求

3.课程资源必须具有( )性,能够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A知识 B趣味 C教育 D活动

4.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是要开发出以( )为本的课程资源。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学校

5.()是课程资源的重要鉴别者、开发者和利用者。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学校

三、判断题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仅表现在课程目标部分。()

2.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课程价值上虽然具有多元性,但主导价值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

3.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标准”是按照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呈现的。()

4.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教学的素材或直接来源,是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又分为可预设和不可预设的。()

5.单元的结尾有一个“概括与思考”,目的是对本单元的学习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且给学生提供鼓励和思考的空间。()

6.教材只是范例,所以可用可不用。()

7.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

8.品德与社会课程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教学,也不能脱离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抽象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9.新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是文字量减少,插图(照片)增加而显得版面活泼,可看性强。()

10.课程和教材的编制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儿童生活。()

四、简答题

1.应该如何来加强目标意识?

2.如何深入、透彻地解读教材

3.辽师大版教材所留空间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4.回归生活世界包括哪两方面的内涵?

五、操作题

举例说明教师落实目标方面主要存在哪几个问题?根据教材,任选一主题,设计活动目标。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

一、填空题

1.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的、。

2.学习者的特征涉及和两个方面。

3.的矛盾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

4.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5.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和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二、单项选择题

1.()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

A、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

B、教学策略的制定

C、教学方法的选择

D、教学模式的选择

2.()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A、教学目标

B、教学设计

C、教学方法地

D、教学环境

3.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是()

A、知识基础

B、兴趣

C、认知能力

D、认知结构变量

4.肯普模式把()置于中心位置,说明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环节均应围绕它来进行设计。

A、选择课题与任务

B、阐明教学目标

C、实施教学活动

D、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

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

A、预备能力的分析

B、目标技能的分析

C、认知结构分析

D、学习态度分析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答案)

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

A、学习者

B、目标

C、策略

D、评价

2.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是主要因素,而()是主要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A、教师

B、教材

C、策略

D、学生

3.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A、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

B、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

C、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程序

D、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方法。

4.教学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A、现代教学理论

B、教学的实际需要

C、学生的特点

D、教师的教学经验

5.教学设计的意义()

A、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C、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四判断题

1.教学目标所把握的是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2.学习风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它就像一个签名那样有个性。()

3.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

4.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教师,因此教学目标阐述时要出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

什么。()

5.只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一定能找到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的最优教学策略。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学习者分析包括哪几方面?

3.教学设计的共同特征要素应包括哪些?

4.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有有哪些方面?

5.教学目标标准评价有哪些方面?

6.教学设计方案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7.教学设计的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论述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环节有哪些?

2.教学目标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试述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模块四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模块五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之二三维目标

一、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

2.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只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弊端,本次课改确立了“()”的核心理念。

3.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的反映。

4.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

5. ()、()、(),是一条促进小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有效途径。

6.《品德与社会》是将品德、行为规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人文)地理环境等教育有机融合。

7.()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方式,三维目标的落实都是在学生的()下完成的。

8.()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

9.“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目标是基础和载体,“( )”目标是核心和灵魂,“()”目标是纽带和推进器。

二、选择题

1. 《品德与社会》的分目标,在总目标的统领下,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核心,分为哪几个层面。()

A.“情感、态度、价值观”

B.“能力”

C.“知识”

D.过程与方法

2.对三维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三维的目标是一个整体

B. 三维目标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C.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D. 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3.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真的教育,正确的是()。

A.倡导真诚的身教

B.重视真实的体验

C.激发真挚的情感

D.实现真正的内化

4.《品德与社会》是将下面哪些方面的教育有机融合。()

A. 品德

B. 行为规则、法制 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D.国情、历史与文化、(人文)地理环境

5.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的方法目标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是()。

A.小组式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

6.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育人的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A.关注教师个人的素养和魅力

B.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 关注每一位学生。

三、判断题

1.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现在才有,过去就客观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强调就是。()

2.倡导三维目标,批评“双基”教学并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

3.无论从学科本身而言,抑或是从学习过程而言,过程、方法在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种类型,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

5.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三维",有自己的“三维"的特质、特点。各科"三维"虽有联系,但互不雷同更不等同。()

6. 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它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7. 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

四、简答题

1.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质上彰显哪五个对话过程?

2. 简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

3.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中实现哪三种学习方式?

4. 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三维目标表述为哪四个方面?

5.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五、论述题

1.试论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

2.结合实践分析三维目标的离散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3.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及实施。

模块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之一

一、填空题

1.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和()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2.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和()的总和。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4.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习惯。

5.自主学习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讨论解疑法。

6.品德课就是以()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7.()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8.探究性学习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9.引导学生学会()、()、()、(),这样的学习才是探究性的学习。

10.()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的总和。

(1)学习情绪(2)学习态度(3)学习环境(4)学习倾向

2.()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

3.()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相应的评价,往往使教师无所适从。

(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学习教学模式(3)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4.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探究性学习。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2)鼓励学生共同合作(3)分析问题

5.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出进性互动、个人责任和小组自评。

(1)体现教师主导地位(2)开放课堂教学(3)异质分组(4)生成学习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视了()。

(1)主动性(2)能动性(3)坚持性(4)独立性

2.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包括()。

(1)组内成员自评(2)组内成员互评(3)小组自评(4)组间互评(5)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6)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的评价

3.实施自主学习的基本操作程序()。

(1)情景教学法(2)目标导学法(3)自学质疑法(4)讨论解疑法

三、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2.品德课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3.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基础之上的。()

4.师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和学生同时进入学习者的角色,切忌让学生围着自己转。()

5.学习方式不存在着差异性,也无优劣之分。()

四、简答题

1.新课程为什么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简要回答自主学习的特点。

3.掌握合作学习的含义、要素、特征和方式。

4.简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的几点建议。

5.什么是探究学习?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品德与生活》学科关于实施自主学习的的活动建议。

2.在学科教学中你是如何实施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葫芦岛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二级考核样题答案模块一教师实践反思

模块二学科知识与技能(二)

一、填空

1. 良好品德社会性

2. 范例话题

3. 开放

4. 素材条件

5. 学习做人

6. 具体内容

7. 情感、态度、价值观

8. 简单概括

9. 同质

10. 综合

二、选择

1.B

2.B

3.C

4.B

5.A

三、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

1.应该如何来加强目标意识?

结合教学,有以下五点要求:(1)了解课标,建立课标理念。(2)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弄清单元目标的落脚点。(3)备课的时候,可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预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确定为教学目标。(4)教学中的活动首先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5)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问题,老师要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这样,既可以把生成的新问题及时解决,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总之,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2.如何深入、透彻地解读教材?

(1)准确解读,合理利用教材。

(2)领会教材的言外之意。

(3)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4)相机调整教学时间。

3.辽师大版教材所留空间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教材还给我们留有空间,它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提问、句子省略以及要求学生直接动手写写画画的内容。

4.回归生活世界包括哪两方面的内涵?

(1)课程和教材的编制要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

(2)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

五、操作:

举例说明老师在落实目标方面主要存在哪几个问题?

1.是目标落实不到位;

2.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随意性强。

根据教材,任选一主题,设计活动目标。(略)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

二、填空题

1.教学目标,程序、方法、形式,媒体

2.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3.教与学

4.四个基本要素,三个主要问题,十个教学环节

5.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C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答案)

1.ABCD 2.AD 3.ABC 4.ABCD 5.ABCD

四、判断题

1.A√ 2.√ 3.√ 4.× 5.C×

五、简答题

1.答: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2.答:(1)学习者特征分析(2)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3)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

3.答:(1)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2)教学内容的分析。(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6)教学评价的设计。

4.答:首先是对教学目标制定情况的评价,即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着眼于学生全面地发展,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是否体现了知识体系的特征,是否具体、明确等。为实现教学任务中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态度、情感价值的目标,则需要正确地应用学习原理和教学原理。其次是评价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是否正确地体现了相应的学习原理和教学原理。即各类不同的知识教学中的方法是否体现了各类知识获得的方式,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等。再有教学设计的第三项评价内容是所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否得到顺利实施,是否与设计思想一致,是否有效的实现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5.答:教学目标标准评价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⑴是否清晰地反映了某类知识的特定领域和层次

⑵是否在进行某一具体目标的学习中兼顾了其他领域或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

⑶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要求,即难易、复杂程度与学生的认知风格,一般特性的关系。

⑷是否具备专门的学习内容(教材或活动)来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6.答:评价教学设计方案是否有效,应首先考虑教学设计是否充分分析了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基础,教学实施步骤是否清晰、明确,使学生有能力参与相应的活动,同时又有一定的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发展能力的空间。同时应考虑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应具有充分的针对性。其次,应考察教学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对教学方案的评论从本质上说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其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在于是否保证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7.答:(1)指导性。(2)统整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

五、论述题

1.论述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环节有哪些?

(1)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

在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收集相关的教学材料,分析和

研究教学内容,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选择和确定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况,摸清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再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教学资料。

(2)感知阶段的教学设计

感知是理解的起点,感知即通过感官接触教学内容,形成表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在感知阶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确定感知对象,要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把物体的直观与符号的直观结合起来,并且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知这些对象,设计如何帮助学生注重在观察活动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了使学生获得事物的清晰表象,要注意设计如何指导学生周密地进行观察,区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如何教会他们在感知过程中发现事物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3)理解阶段的教学设计

理解就是要初步地、较为概括地了解现象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了

解它们内在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等。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对事物完整的、科学的理性认识。理解既可建立在原有感知内容上,也可以建立在自己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在理解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知识学习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思维形式或方式,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活动,设计学生同步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的翅膀,有效地促进学生真正形成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要考虑和设计如何激发与调动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品质,并开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4)巩固阶段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巩固,即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和练习活动,把所

学知识比较牢固地记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和认知状态。对教学过程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预分析,设计巩固训练的主要方式和练习的基本内容,分析学生在理解与掌握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训练和练习的方式与内容,以达到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认知状态。

(5)运用阶段的教学设计

运用即“学以致用”,这是教学过程的最高阶段,它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知识的实践活动,拓宽、延伸和涤化已掌握的教学内容。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巩固的效果,而且可以把知识运用于学生和生活的实践中,最终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指导学生的生活。

在运用阶段的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条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应用知识目标,为学生独立和灵活地运用知识设计多种多样的方式,如: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操作性及实践性活动等。在运用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体验与经验;在内容、类型、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上,要注意避免一味地简单重复和机械模仿地练习,教学设计要努力体现灵活多样的特点,努力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灵活性、创造性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6)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是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进行和获得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包括检查、测量与评价活动设计等方面。教学效果的检查与测量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巩固练习、研究讲座、实践性操作等方式进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问题或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的反馈信息,有时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要注意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要关注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自觉调控学习过程,不断强化学习动机,逐步增强学习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认识自己和教育自己的一种教育方式。

以上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的设计,一般情况下,这六个基本环节是各个学科教学设计过程中都应当考

虑的,那么,我们学科也应该同样重视。但是,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这些环节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时,应当因时、因地、因课、因人等条件的不同,产生多种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因此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然而在实践中,在目标编写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目标对象的错误定位,很多教师常常将学习目标描述为教师应做什么或是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设计的描述,如:“通过对环境污染危害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借助网络课件,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上述两个目标都是描述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拟采取什么方法或活动,而不是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样的目标既无法达到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也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编写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在学习目标的编写上,一般要求目标的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可以观察和测量,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描述。教学/学习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学习的策略。但有很多教师常常用一些很笼统的、模糊的术语来描述学生具体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学习目标,特别是在情感学习目标的表述上,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在知识目标的描述上,一些教师常常用“学习…….”,“掌握……”等行为术语描述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学习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掌握生活中的规则”这样的目标过于笼统,难以把握和测量。在技能的描述方面,常常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灵活运用……”等术语描述具体的技能目标,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等;在情感目标的描述上,最常用的描述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等,例如“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由于热爱集体的态度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我们必须列举几方面的个体行为,通过对具体的行为观察,来判定学生是否热爱集体。如: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维护集体荣誉。由于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因此,在不同的课时里,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的目标要求应有所不同。上述目标描述使我们无法确定在一堂课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理解、模仿还是简单运用或是综合运用?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对当前的学习主题表现出了兴趣和积极性?无论是认知类、技能类或情感态度类学习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学习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层次应有所不同,相应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的重点也不一样。笼统的、模糊的目标描述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偏离学习目标,课堂教学重点不明,也会使课堂教学评价无据可依或是脱离目标进行评价。(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允许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在智能。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能力和天赋是不同的,对

学习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习内容,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加深或扩展的学习内容,提出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而不是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达到同一学习目标,在部分教学设计中,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之间的目标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每一节课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基本相同,目标设计上缺乏层次性,在这样目标设计导引下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评价设计同样难以呈现丰富性、多样性,难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不能真正落实“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3.试述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1)教学目标分析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3)学习情境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

(5)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6)协作学习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合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这一步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模块四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模块五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之二三维目标

六、填空。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以学生发展为本。

3.学科本位论。

4.人的发展。

5.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角色扮演。

6.法制、国情、历史与文化。

7.活动化教学、自主活动。

8.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9.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选择。

1.ABC

2.ACD

3.ABCD

4. ABCD

5. BCD

6. BCD

八、判断。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正确。

7.错误。

九、简答。

1.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质上彰显哪五个对话过程?

(1)师生之间的对话。(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4)学生与生活的对话。(5)学生与自我对话。

2. 简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知识中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动力。

(2)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的桥梁。

(3)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

3.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中实现哪三种学习方式?

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让学生合作学习。三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4. 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三维目标表述为哪四个方面?

(一)情感与态度(二)行为与习惯(三)知识与技能(四)过程与方法

5.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在学科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要以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依托和中介,脱离了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都将失去根基而游离不定,也就是说,在学科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根”扎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之中。因此,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决不意味着对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弱化,而是体现了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理解、多维体认和融会贯通。

十、论述。

1. 试论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

答案要点:

一、三维的目标是一个整体。二、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三、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2. 结合实践分析三维目标的离散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要点:

离散现象——第一,知识技能目标操作失度。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原因分析——1.没有理清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2.当前的评价模式单一影响。3.一些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发生偏差,片面追求教学方法或情感体验的标新立异,弱化了知识和能力目标。

3.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及实施。

答案要点:

一、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教学知识与技能,不拘限于知识与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拘泥于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不囿于情感、态度。”

二、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1.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做到三个重视。2.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3.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模块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之一

一、填空题

1.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2.学习策略、学习倾向

3.自主、探究、合作

4.会听、勤思、敢问、善问

5.情景教学法、目标导学法、自学设疑法

6.儿童的生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7.探究性学习

8.问题性、过程性

9.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0.合作学习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4)学习倾向

2.(1)自主学习

3.(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4.(3)分析问题

5.(3)异质分组

(二)多项选择题

1.(1)主动性(2)能动性(4)独立性

2.(1)组内成员自评(2)组内成员互评(3)小组自评(4)组间互评(5)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6)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的评价

3.(1)情景教学法(2)目标导学法(3)自学质疑法(4)讨论解疑法

三、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 2.∨ 3.× 4.∨ 5.×

四、简答题

6.新课程为什么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1)是为了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就要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就必须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更多的关注和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对“课堂上的收获”不能狭隘的理解。

我们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理由还在于,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如概念、定义、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该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

7.简要回答自主学习的特点。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不是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这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即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谁的责任,只有当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为了培养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的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8.掌握合作学习的含义、要素、特征和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异质分组、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合作思想贯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开放课堂教学,综合生成学习内容;学生成功机会均等等。

合作学习的方式:

(1)帮助他们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

(2)帮助学生建立合作中的秩序。

(3)教给学生合作中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4)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

(5)师生合作时,教师“不要显得比学生聪明”。

9.简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的几点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强调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能够提问题,哪怕提出的问题很稚嫩,都要让学生进行尝试。小学低年级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尝试提一些小问题,慢慢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出具有研究价值和思考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2)注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信息资料的收集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剪报、广播、电视、上网查询等都是获取住处的重要性来源,应当从小进行培养,使之成为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比较好的处理信息就需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分析和检索,避免不必要的堆砌和重复,鼓励学生恰当地整理资料。

(3)展示学生探究的结果

探究学习不是图形式、走过场,要脚踏实地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开始,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论证中的弱点,进行质疑,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不遵循常规、不依附权威,围绕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与讨论,实现真正意义的探究学习。

10.什么是探究学习?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问题性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

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围绕问题展开,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2)过程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五、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品德与生活》学科关于实施自主学习的的活动建议。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取消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锻炼的机会,把学生参与的数量,学生活动的多样化和新颖性,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活动的效果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评选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斗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异想多智星等称号。

(2)让学生在自读质疑中学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自读质疑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读,把读懂的讲给大家听,把不懂的问题大胆提出来,让学生驰骋于质疑问难的天地里,再引导学习切磋探讨,对课堂教学无疑具有“共振激活”的功能。如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课文内容所讲的几点要求学生一看就懂,但一旦联系实际,学生对有些交通规则却不很明确,所以又提出地下通道、立交桥等处如何行走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播和学生的交流,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课堂质疑也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乱问,教师应当把激励学生提问当作教学的一个特色环节,精心设计,因为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创造的开始。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向课题发问,还要倡导学生敢于驳问。

(3)在讨论交流中学习。

在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中进行探讨、交流,是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转为主动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边收集来自学生的信息,边努力寻找各方面的情感对应点,激活学生的心境;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要满腔热情地、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排除学生的知识障碍、心里障碍和情感障碍,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如教学《虚心好问》一课时,教师出示一道题目:小名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他想也没想就去问同学,同学批评他,小名还蛮有理地说:“我这是虚心好问。”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时机,点拨引导,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虚心好问的确切含义,明白了在不经过独立思考下的问是懒惰的行为,从而形成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4)让学生在游戏表演中学习。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因此,思品课教学常采用小品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如教学《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由课文内容改编的录像片,当播放到年轻人骗王涛说爸爸要给他买学习机,让他赶快跟着走时让画面暂停,让学生想象故事发展的结局,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角色表演,续编故事结尾,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教师按了解到的情况,有目地的安排2-3组同学到台前表演,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再相机因势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5)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个字“读、思、问、议、练、评、改”。读时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不认识的字自己会查字典,会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准确表达语气。思是指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问是指对不理解的地方能质疑。议指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自圆其说。练指每节课都要有相应的习题。评指学会倾听和评价,能够正确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改指随时改正错误,落实在书面上。

( 6)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问、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讲,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或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7)让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自学时,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设计者、咨询者;展示时:老师的角色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评价者、调控者、交流者;练习时:老师的角色是总结者、发展者、提升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学习者、探索者、管理者、反思者、实践者、创新者。

2.在学科教学中你是如何实施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结合案例进行说明。(略)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培育新一代的园丁。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效教学的质量。为了积极响应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精神,进一步丰富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具备如下的素养: 一、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素养,首先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每个学段的内容都是螺旋上升的,老师要对小学所有知识了解,才能将本年段的教材把握好。新课改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旧教材知识面更广,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要有全面把握数学学科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使自己对素质教育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正确认识,并付诸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二、要具备文化业务素质 要认真学好教育理论,要用科学的态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学工作。要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生动、简练富有逻辑性。要熟练地掌握和正确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具、学具。能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教具,指导学生制作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日期:

浅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一、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教师的认知结构应该基本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包括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应该具有的实践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教师教育,不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养成。教师应多读书,广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读什么书,多长时间读一本书,都应该好好规划规划。读书后应好好记录感受并试着点评。教师应将这三种知识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则的整合,以便教学对象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普通文化知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熟练的专业技能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计划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计划 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形式,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现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不断发展自己”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非常重要,特为自己定以下素养提升计划: 首先认真学习政治法律。政治道德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做基础。因此,我要高标准、严要求。此外,我觉得还应该认真学习各项法规,用法来保护孩子的各项权利掌握各项规程、纲要,及时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和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其次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和学科教育两个方面的专家。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要有学术的前沿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教师应把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积累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运用性,以及语文学科“语言交际”的学科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进度的实施。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自己在工作中曾得到学多教师的帮助,与每位教师团结一心,体现教师师德,互帮互助。深化课改,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生活化、情境话”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三) 加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师表,所以,在专业方面不断充实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抽出业余时间,在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上训练自己,争取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四)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力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总结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总结 一学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今天我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心态,回头看自己在本年度里于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方面的点滴努力,对自己在个人专业成长做以下归结: 一、提高综合专业知识 1.结合课题研究认真学好尝试教学理论,以科学的态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以研究学生、钻研教材为重中之重。在本年度里对现行教材1—6年级上下册教材进行了研读,对今后教学中学生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2.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 做为小学教师,教师的语言、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精炼的语言和高尚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与做人做事起着示范作用。因此在本年度里我不断加强自身的基本功,做了如下努力: (1)日常教学中注重修炼个人语言能力,使自身课堂教学中语言准确、生动、简练并富有逻辑性,真正做到“落地有声”。 (2)为提高教学效果,课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制作教具、学具,指导学生制作和运用学具。 二、学习xx版新课标变化,为新一轮课改导航。

作为一名与上一轮课改共同成长的教师,在学习新颁布课标中,我将新课标与原实验稿课标进行了对比,发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原《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总体目标都有所修改,更加简洁明了,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课改实践经验和自己对新修订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在关注变化中,我同时明确了自己于下一轮课改中将以“回归理性,提倡务实”作为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本年度的自我学习提升中,我感受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我们不断奋斗才能得以实现的。下一轮新课程改革即将启程,对于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我们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已的专业化成长,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始终相信:要想我们的学生走得远,做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看得更远,只有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专业知识才会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之门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研讨交流会发言稿 奋斗小学王美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为精彩的人生加油”。 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心中就要充满炽热的阳光。我认为这个阳光就是指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整齐漂亮的板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等教学功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取得满足感,在职业人生的路上有所收获,让工作不再充满懈怠与困惑,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奋斗小学在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2.继续坚持校本研修的活动制度。制定教师自我修炼项目,以研促学、以测代培、培研结合、强调实践。 3.坚持开展以教师学科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4.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措施: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1年,学校紧紧围绕“教师学科素养”这一主题,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计划启动“学科素养提升”六大工程。 (一)夯基工程

学校倡导教师大练基本功,夯实基本功。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学校每天安排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语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在班内练习,其他学科老师在办公室进行练字。学校不定期由书法老师进行书法培训,并在研修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书法测试,以加强教师练字的兴趣,提高教师书写水平。 (二)读书工程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老师们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从而激发起教师的读书热情。本学期学校推荐教师要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并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记录读书体会,推荐喜欢书籍;教师网上阅读,摘记学习笔记;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由教导处每两周推荐一篇文章,教师利用周五大阅读时间自读。 (三)梯队建设工程 在梯队建设中,我校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管理运行机制,,从专业提高、课堂引领、课题研究、团队协作、校本研修、特殊贡献等六个方面分层培养、管理、评定各梯队教师,实施梯队晋级制度,第一二梯队教师享受学期津贴;第三四梯队考核为优的教师颁发奖金,自动晋级。我校围绕“梯队建设”将开展名师工作室、校际交流,青蓝工程、校本研修、教研组活动等。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九月初,学校举行了第一、二梯队教师的学科素养第一季教学竞赛活动,期中考试后还将举行第三、四梯队教师的第二次教学竞赛活动。 (四)校本培训工程 本着满足教师多方位需求,为梯队名师提供展示平台的原则,我校开展多种类型校本培训活动。除积极争取外出培训之外,通过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考察代培、以活动代培等多种培训途径,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方位需求。在培训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

小学品德教师素养提升说题解题与学科技能训练题

小学品德教师素养提升说题解题与学科技能训练题(一) 一、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12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仅表现在课程目标部分。() 3.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课价值上虽然具有多元性,但主导价值是促进学生良 好品德形成。() 4.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标准”是按照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呈现的。()5.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教学的素材或直接来源,是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 的对象,又分为可预设和不可预设的。() 6.《品德与社会》每册教材单元的开关有一个主题和提示语,目的是对本 单元的学习内容给予提示与思考。() 7.教材只是范例,所以可用可不用。() 8.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 9.品德与社会课程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教学,也不能脱离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抽象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0.新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是文字量减少,插图(照片)增加而显得版面活 泼,可看性强。() 11.课程和教材的编制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儿童生 活。() 12.教学目标所把握的是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13.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 14.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教师,因此教学目标阐述时要指出教师应 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 15.只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一定能找到适用 于一切教学活动的最优教学策略。() 16. .学习方式不存在着差异性,也无优劣之分。() 17. 落实三维目标,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读书以增加知识储备 1.教科书。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凭据,教科书需要读懂、读熟、读透。 2.专业书。专业书包括专业理论书、专业知识书、专业工具书。如《陶行知教育文集》、《古今中外教育教学名言》…… 3.资料书。教育教学类知识(包括教育家、心理学家的专著),文学常识类书籍(包括重要作家作品),语言文学应用知识。这些资料书需要记得住、会应用。 4.文化书。经典的诸子百家书,古今中外的哲学书,修身养性励志书,丰富生活内容的情感书。 5.资讯书。报刊、杂志……现代信息。 (二)怎样读呢? 好读书——真心喜欢读,手不释卷 多读书——博览群书,渐成系统 会读书——读得快,记得清 学以致用——把读书获得的知识,不断应用在课堂上

另外,注意休闲性阅读与学习性阅读合理搭配,精读、略读合理搭配,读书要留下痕迹,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提升课堂技能技巧 (一)端正的教学态度 提升课堂技能技巧,真诚的态度是核心,要始终如一,真心真意地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 (二)娴熟的教学操作 1.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 《学记》中“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意思是要求教师的语言简约通达,比喻少而意思明了。 对于课堂的语言表达要文雅,有教师的儒雅之气。吐字清晰而有弹性,语态平稳,语感亲切,语速适中,富于表达,手势、表情恰当适度。 (2)规整流畅的板书。 (3)像口语那样自然的朗读。 一般的课文采用朗读,而不用诵读,诵读主要适用于古诗词的教学。朗读技巧包括停延、轻重、快慢,朗读中,字词要连成串,抱成团,一个层次一个单元,确定好制高点,在制高点处大声读。 诵读更加注重“吐字归音”,嘴巴要使劲,嘴巴要紧,字头、字腹、字尾,交代必须清楚。速度较朗读放慢一倍,注意诗词节奏点的平仄。 2.课堂流程的调控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 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你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资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一名教师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 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联系实际谈谈在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么的职业 素质?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苍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较换,教师必须按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鳖;由"知识的掇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情感人格特点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激励作用越大。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现实绩效。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正由支配作用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方向转变,师生关系成为平等的、民主的、伙伴的关系。 (2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乃至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教育和课程改革成败。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3)教师的能力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不但要求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呼唤教师的新能力,如: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培养课程整合能力;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4)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对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迫切需要做

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https://www.doczj.com/doc/1614448817.html,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作为教师应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学生身上,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2)热爱学生。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 (3)热爱学校。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之间要谦虚礼让,团结协作。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等习惯,为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习惯、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劳动成果、人才培养依赖于教师群体的长期努力,教师个人的劳动常被隐没在群体的成功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喜,为集体获得成功而乐。 (4)热爱所教学科。 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为了胜任所教学科,教师还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成果,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二)文化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包括哪些呢? (1)数学专业知识。 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总的来说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总的来说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精通; ②对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牢固; ③熟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熟悉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认为体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关爱每一位学生。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4.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时代精神。 二、渊博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合格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扎实的教育理论和较高身体素质。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3.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三、全面的基本体育素养: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师的体育素养具体表现为: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体育伦理道德、基本的体育知识、熟练的体育技能。 四、较强的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是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它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2.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3.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体育教师具备以上学科专业素养,还需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方能成为跨世纪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体育教师。

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学科素养考试初中语文试卷

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学科素养考试试卷 初中语文 一、名句默写(10分) 1.按要求默写下面的诗文名句。(10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2),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4),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7)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 ,。 (9)陈胜在贫穷时就渴望改变现状,却不被人理解,他叹息道:“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刘磊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和痛惜。缺少容忍,你的心胸就会狭隘,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自己生闷气,又何必呢?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我们这个以宽容为美德而著称的神州大地上,容忍就像串串美妙的音符,把人生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这让我们清醒地知道了一个真理:“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 也许你觉得容忍是懦弱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回顾历史,那些不能容忍的人,往往落下自取灭亡的下场。蜀帝刘备因为关羽、张飞之死,失去了一向宽容的美德,而与昔日盟友吴国反目成仇,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命丧白帝城;庞涓因不能容忍孙膑的才智比自己略高一筹,而狠下毒计,但最后自己被孙膑杀得大败,拔剑自刎。可见容忍并不是丑弱,相反,如果你拥有容忍,说明你心胸开阔,不会斤斤计较,能够顾全大局。历史上也不乏其人:赵国的蔺相如与廉颇,原先是“仇人”,廉颇觉得自己功劳比蔺相如大,官却比他小,因此心中不平,而蔺相如处处容忍,以大局为重,最终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蔺相如化敌为友,于是历史上又多出了“将相如”和美谈;韩信,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他辅佐刘邦创下霸业的辉煌,但又

小学语文教师最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最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丰厚的文化。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比如,以前,在小学任职的教师,一般是从初中再到师范,师范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高中的还不一样,比较重视教师的特长发展,如果不是对文学特别爱好的话,对语文的学习也就是一带而过。这样等他们参加工作以后,面临着再学习的问题,虽然小学语文比中学简单,可是基础的东西还是很广泛的,尤其是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意味着教师文化的再生产。从我的经历来看,课改前觉得语文没有什么,无非是学字、解词、背课文、分段、归纳中心,并且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教起来很顺手,几乎你不用认真备课,也能教语文。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师摸不着了边际。最近几年,我们还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就使教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其实,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师的职责。我看到一个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会语文也能教语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现象,也确实,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由于主张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想怎么学就可以怎么学了,教师除了方法的组织,其他也没什么可做的了。教师似乎成了多余的人。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是对新课程的玷污,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精美的语言。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我见到许多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记得以前,我们很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特别对年轻教师,每年都要验收与考核,可是,近几年这样的活动少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语文课谁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有极大模仿倾向。我看到一个孩子,说话总带个尾音,问其家长,家长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后来换个班主任教师,就变这样了,很难纠正。据了解,那个老师说话很不注意,这个孩子觉得好玩,也就模仿了,后来成了语言习惯。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多么的重要。 燃烧的激情。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个“味”是什么呢,我认为“激情”是语文味之一。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

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同名48937)

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同名48937)

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绥德县远竹中学王巧元 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呈现出高度复杂化和“心智”活动含量高的态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教师的工作已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征和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和时代特征。在教师职业或教学日益被看作是一种专业的今天,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或取得教师任职资格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持续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一般而言,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

力和专业实践。 一、教师的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应具有的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等基本理性价值取向,是指导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教师的专业精神具体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和师德。 1.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教育观念和理性信念。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显现出个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教师基本的教育判断能力。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对自己所从事教育职业的理念,往往是判断专业与非专业人员的一个重要依据。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应树立科学教育意识和人文教育情怀,形成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价值取向;适应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在确定教育教学任务时要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强调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优秀教学呼唤着教师获取内心世界中丰富资源,树立个人的教育理想,以此重获专业精神。

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通过学习,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 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可塑性强,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老师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知识上对青少年都具有启蒙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教师还应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理解学生的心。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只是学习上,而且从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要信任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展现自我的空间。 二、其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转变或更新观念。 三、再次,科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包含: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学生的想法也是千奇百怪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另外,科学教师还应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四、科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与素养 科学教师要具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的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及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理想的教学方案。随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增强了教学过程预见性的难度,教师还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和调控能力。此外,科学实验能力是科学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不仅要会做课堂和实验室的实验,还能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科学教师还要善于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作出恰当的、积极的评价。在课后要对教学适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新课程的也不断推进和深入,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 (一)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 从对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深入认识到小学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基于这种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整体化的教育观念等。这中间,还特别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树立科学的少年儿童观。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现代及未来的少年儿童?根据未来教育应具备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及全球观念的看法和要求,科学的少年儿童观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少年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同样具有人权。第二,少年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人。他们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而且存在发展的个别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其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第三,少年儿童是独立的人。他们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的充分权利和机会。第四,少年儿童是完整的人。他们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科学地认识少年儿童,才能正确对待他们,使他们真正得到健康成长。 (二)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 从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最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它对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置于核心的地位。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基本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历史性超越。“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素养。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考试题

有志者()破釜沉舟有志者()破釜沉舟 半壁山学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考试试题 学校:姓名:分数: 语文知识部分(40分) 一、填空题(15分)(前9题每格0.5分,第10题1.5分) 1、用下列拼音拼写出本学区内的二个地名(每个字母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a a o o i i u n t h d g ( )( ) 2、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木雕鬼斧神工,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不玲珑剔透( ),精美jué lún(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用下列偏旁组成一个成语(每个偏旁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夂各亡足刀钅雨衤丰艹() 4、成语接龙:扬眉吐()味相()机取()立明()不暇()二连()言两()重心()嘘短叹。 5、填歇后语后面部分:王婆卖瓜——()。千年铁树开了花——()。 6、填警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下笔如有神。 7、填古诗:众鸟高飞尽,()。相看两不厌,()。——李白 8、写出带“风”的两句古诗:(),()。 (),()。 9、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卖火柴的小女孩》——()《朝花夕拾》——()《岳阳楼记》——()《林海》《草原》——() 10、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 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的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吱的一声,老太太也应声倒下。当我跳下车抱起老太太时,她已昏迷过去。怎么办?我发现此时四周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一个想法便闪入我脑海中:跑!可怎么也迈不开腿,一个声音也在耳边响:你还算人吗?眼前要是你的母亲你也这样吗?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容不得多想,立即将老太太送向附近医院。在医生抢救下,老太太很快苏醒了过来。还算走运,老太太只断了一条腿,别的地方什么事也没有。

当前小学教师的素养现状

小学教师素质现状 一、总体素质现状 (一)教育观念陈旧 农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淡薄,缺乏 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上课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片面追求分数等现象比比皆是。如陈至立 同志所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二)教学手段滞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存在气氛沉闷、方法呆板、手段落后、组织松散、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现状,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或不善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是沿袭“一幅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有些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形同虚设。 (三)科研能力薄弱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量违背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仍在流行,教法改革实验往往“一窝蜂”、“一阵风”。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科研能力差,对教学规律缺乏理性思考,缺乏研究, 对引进的教法只取其形,难得其神,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四)心理素质不容乐观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条件待遇相对较差,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农村教师的身心负担。随着社会对教育及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学校管 理中的严格考核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深入,上岗、评优、晋级、提职等方面的公开竞争日趋激烈……这些 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造成激烈的冲突,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断凸现,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二、中小学素质现状分析一、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一般情况(一)中小学教师供求情况分析新中国 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素质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据统计,我国在1949年时有小学教师84.9万人,普通中学教师10.4万人。而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达到了1000多万名,成为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并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全国有小学 专任教师586万人,其中,大学专、本科以上学历者约有95万人,约占16.2%;中专、高中毕业的约有467万,约占79.7%;高中以下学历者24万人,占4.10%。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5.9%。在全体小学专任教师中,有290.97万人是女性,约占49.65%。初级中学教师总数接近31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39万余人,约占12.4%,大学专科学历者230万人,约占73.1%;学历合格率为85.5%。高中专任教师69万余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者近46万人,学历合格率为65.9%。普通中学 女专任教师总计155万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0.4%。另据教育部发布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 展统计公报》,到2000年,我国有小学民办专任教师27.72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1.94万人;民办教师 占教师总数的比重为4.73%,比上年下降3.74个百分点;有初中专任民办教师2.49万人。小学教师学 历合格率达到96.9%;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87%;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68.43%。截至2005 年底,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5%、83.5%,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35.3%,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达到1.2%,本专科学历的教师成为新增教师的主体。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