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杨丽霞论文关键词:兴趣实验教学策略多媒体

论文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1.有效教学的意蕴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指:

1.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牛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1.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1.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1.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1.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2.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2.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偏差,使“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状态,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2.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

3.1兴趣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①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②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沦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⑧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④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3信息化教学策略。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①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

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③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3.4探究性教学策略。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注意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要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化学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

郑淼伊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环境教育,体现“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的原则,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是教育为本战略思想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环境科学的结合点多、相容性大,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环保教育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初中化学课本介绍了我国淡水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127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严重不均,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讲氢气的性质时,让学生认识到氢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分析至今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将来攻破这些技术难关,为人类研发出更好更多的新能源。

中学化学教材中某些环保教育内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结合二氧化碳的产生讲述“温室效应”;结合钢铁的冶炼讲述“发展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些知识充满着“从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相互联系”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各种垃圾和污染正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努力掌握知识,预防和消除污染,树立起治理好环境的信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教师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保护环境高尚,破坏、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

2.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水”这一节课时,老师往往觉得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可讲,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将环境知识渗透进去以后,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讲“甲烷”时,让学生了解到甲烷俗称沼气,是由农业废弃物经发酵产生的,建沼气池不但为农民提供了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还可避免因焚烧秸杆而污染空气,使学生感到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就是财富。

3.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污染物,象含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的教学与相关的环境知识结合,就可获得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管理手段等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学习,分析酸雨的成因、危害,学会其治理方法。结合中和反应的学习,学会酸性或碱性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等等。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1.立足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环保教育

要完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任务,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熟悉化学学科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结合部”、“结合点”,牢牢抓住这些“结合部”、“结合点”,通过每章每节化学知识的传授,恰如其分地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在讲授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时,带领学生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及时指出水资源是有

限的,水的污染带有普遍性。通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在实验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实验技能的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某些污染物的测试原理及治理方法。如在学习有毒药品的取用,有毒气体尾气的吸收,易造成污染的实验的改进等内容时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在习题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化学知识的应用中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激发环保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延续、扩展和补充,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结合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实际的生产流程,其中对废水、废渣、废料的处理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工厂中对“三废”的处理实质上就是保护环境。通过学生参观,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组织学生实地考查。让学生独立分析水的质量、土壤的成分。如,测定河水、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查找污染原因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用心分析,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

(3)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本地区的污染问题。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知识讲座,补充有关环保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和环境保护的兴趣。如在校内黑板报开辟专栏,介绍“臭氧空调”、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等,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街上去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减少或消除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的今天,环境污染影响到每们公民的生存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全民族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化学教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化学教学应成为宣传、学习环保知识的前沿阵地。

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李元忠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成了“背书”、“做题”和“考试”的代名词,学生主动的参与性很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关系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新课标下就是要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全新的课标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的创设教学问题情景进行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景的设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作为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情景设计的角度和适合程度,情景设计恰当,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好问题情景呢?我觉得应注意从这几方面入手。

1.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出发来创设问题情景

我们知道,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学生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探索情景中。

案例1 原电池原理的教学

创设情景1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先后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观察现象;然后将铜片抵在稀硫酸中的锌片上,观察铜片表面的现象;在插入稀硫酸中的铜片和锌片之间接上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创设情景2在苹果上分别插入铜线和铁线,再接上灵敏电流计,学生惊喜地发现:一只诱人的苹果居然也能产生电流,趁学生兴奋和疑惑时,教师可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惑。

提出问题铜片表面为什么有气体产生?

这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什么样的装置会产生电流呢?

类似装置是否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叫什么呢?

要能产生电流这装置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这种装置产生电流的原理是什么呢?

假说验证引导学生分析锌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提出铜片和锌片之间有电流产生的假说,并按教材中的原电池装置检验电流。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同时也就把问题变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了,这样也就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2. 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创设问题情景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探究的空间都很大,角度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案例2 盐类水解的教学

在讲盐类水解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时间和教学大纲等限制,在教学中先把盐类水解细分为四个小目标:1)盐类水解的含义 2)盐类水解的实质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4)盐类水解的应用;四个小目标层层推进,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如下:

创设情景 NaCl 、NH 4Cl 、CH 3COONa 溶液是否都呈中性?

实验: 用pH 试纸测试NaCl 、NH 4Cl 、CH 3COONa 溶液的酸碱性

产生疑惑 释疑:a.溶液酸碱性的原因

b.此水溶液中存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c.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导出概念 归纳: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并与中和反应做比

发现规律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水解?

总结:能发生水解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影响因素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

2CO

3

、CH

3

COONa溶液的pH,比

较碱性强弱

分析:比较阴离子对应的酸酸性强弱

内因:越弱越水解

外因分析:联系影响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的因素

应用问题:溶液配制、浓缩与蒸干、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等

3.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

案例3: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教学

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取出一瓶啤酒,打开瓶盖,酒瓶内立即泛起大量泡沫,于是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泡沫产生?接着,我把啤酒分别倒入一个常温的玻璃杯和冰镇过的玻璃杯,并提问:为什么看到在常温的玻璃杯中泡沫更多?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对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压强、温度)的认识和应用。最后,我又取出一瓶啤酒,经过剧烈振荡后打开瓶盖,迅速地喷出大量的泡沫,经过对这个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们又加深了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

这类学习情景不仅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还可以使学生尝试参与和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

4.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课具有得天独厚的创设实验情景的条件。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更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探究,强调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并形成能力。

案例4《硫酸》的教学

创设情景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并膨胀形成黑色“面包”,而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在学生感到化学的神奇之处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提出问题

1.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在蔗糖中滴加几滴水?(操作类问题)

2.含有少量水的蔗糖中加入浓硫酸之后蔗糖的颜色加深直至变成

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3.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的实质是什么?蔗糖属于哪一类物质?

浓硫酸还能使哪些物质发生脱水?

4.为什么黑色的物质会快速膨胀形成黑色“面包”?实验过程中

感觉到有某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是什么气体?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过程?

对于多数实验拓展性问题的设置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的,本实验就至少能够从操作和现象两个角度入手设置问题。教师在对实验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设置,力求从多角度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课堂教学情景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和优化教学情景,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发表时间:2013-05-14T14:02:43.2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4月供稿作者:宋娜[导读]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河北武邑中学(053400)宋娜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尤其在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像的概念的学习中,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胶体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中学化学的学习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他们认为中学化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解题,会不会用他们传授的“经验”进行解题。学生也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化学书本很容易学。书本上的概念很少,内容也不多,要识记的概念很少,要识记的笔记却有很多。对于解题,只有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是所谓的理解概念,即从概念的定义语言中讲清概念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语言信息进行讲解,是从语言的角度构建概念的意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实质是语言学习,而非真正的概念意义的构建。 1 教师需要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依据 根据同化理论的教学原则,概念的形成主要依据同化机制,根据同化的两个前提(新学习的概念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前位概念)组织教学。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通道。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就已经学习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那紧紧只是从物质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初中化学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从“物质得氧或失氧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角度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心理障碍。概念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如学习“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概念时,老师可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也使学生清楚掌握每个概念的关键之处。此外,对一些难以用具体实物或实验来表达的概念,可借助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具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3 化学概念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因素 对高中学生而言,从注意特征来说,有意注意已经成为主要记忆方式,但又很不稳定,极易受到学科局限、学习环境、个人好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移。脆弱的心理因素,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胶体、原子轨道、杂化等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个人认识,核心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实验或“不一致事件”等多种途径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概念。创设情景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这样的问题才更能引起学生的个人认识。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简短的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由所谓的“常识”问题提出,如萃取、反应热、沉淀溶解平衡等,甚至在课题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在分析感性材料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感知到的现象与物质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变化等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换句话说,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实验直观、语言直观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注意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要指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概念;注意概念教学的层次性,不断深化和发展概念。 最后,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笔者提出如下教学策略:①灵活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材料知识;②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③前后衔接,温故知新,实现概念同化;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原有概念,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⑤突出强化对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⑥横向联系,纵向梳理,建立概念知识网络;⑦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教学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他们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牢固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综合地运用化学概念,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讲话稿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 平遥二中 高二化学课题组

自从去年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成功就在前方。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现将二年来的实施有效教学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开始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为此,我们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十讲》,沈毅、崔允郭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山东省教研室主编的《化学教学研究与指导》等理论书籍,同时到兄弟学校太谷二中进行了观摩学习,为我们有效教学的研究带来了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之余,我们还组织教师从网上查阅资料,认真学习,认真书写读书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我们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的必要性,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引导学生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即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②不再以知识数量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③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二、不断探索,寻找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初步确定了“学案导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介绍 汇集集体智慧,认真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汇集集体备课的智慧,才能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达成实践课堂导学案模式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课时都有主要负责人,至少经过三个人的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授课前两周完成),然后集体备课来讨论补充完善。可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每节课后我们都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电子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再加

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将生活实践与化学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效联系,有效运用生活中的相关信息,以化学知识分析生活谚语,富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有效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得以培养,并且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由此,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作用,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准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促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实现对学生生活习惯、思维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可得到锻炼与提高。本文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生活化框架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生活化框架;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我国出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学家曾说过:“生活的一方面就是教育”。教育的价值是通?^生活得以体现的,唯有在生活中能够产生作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中将生活化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化学在人们的生

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化学有紧密的联系。接下来本文将对生活化框架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如下所示: 一、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多种科学现象,很多科学现象中都蕴含了化学知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增强生活实践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更好的感知化学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其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知到化学现象,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如在学习臭氧性质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相关现象的回顾来引入课题,比如在雷雨过后,空气会格外新鲜。分析其愿意,一是由于空气中的灰尘被雨水冲掉了,实现了空气的净化;二是由于在雷电的作用下,部分氮气发生了反应形成了臭氧,臭氧自身具备的杀菌作用对空气进行了净化。这是雷雨后空气清新的化学成因。 二、有效运用生活中的相关信息 当前社会属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能够科技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而在海量的信息中,许多都与高中化学知识相关。将这些现代信息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有效的联系起来,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化学知识的传授外,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参考。比方说怎样才能将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并且怎样通过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社会中去。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 题。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 题。 一、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锢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 例如: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或看演示实验时,会问教师:“实验操作考不考”、“实验考不考”,学生中也时有冒出“考试只要求笔答,又不考操作”等言语。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可做可不做,到考试时背背记记就会考得出的。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健康的大脑机能基础上,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影响,而轻视化学实验的问题是违背了学生科学认识的原则,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为人材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也造成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削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设课外实验,例如:无土栽培花草用的植物营养液的配制,测定大气中固态沉降物含量,快速测定血液中CO含量等的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可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让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实验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优势,只有在用化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实验,使化学知识经验不断地内化,才能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学习起到良好的心理作用,再则,要淡化对分数的追求,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拉回到素质教育的轨 道上来。 抗拒性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在做固态物溶于水的搅拌操作时,会故意用玻棒把烧坏敲得叮当响;有的在用固态物制气体实验中,故意将已冷凝在试管口的水滴回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至使试管破裂;有的故意用鼻直接嗅闻气体,也有的不愿做规定实验,却要做其他实验等等.这是学生在化学 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拒性逆反心理, 抗拒性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因素与其从事的活动产生困扰时,心理倾向活动会产生反向作用,导致行为向着事物要求的反面行事.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倾向尤为突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倾向活动往往会造成实验失败、仪器破损,或者实 验环境受到影响.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和变化,灵活地运用逆反心理的潜在心理术,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来一个180’大转弯.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经常用直接嗅闻试剂气味的力?法区别试剂,还理由实足地说,体检时就是直接嗅闻气味.在一次课外实验中,我们将这些学生带到通风橱边,让他们用嗅闻气味的方法做区别物质的实验,井告诉他们使用通风橱的方法.结果这些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本文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新课程策略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 method initially searches Li Suibao 【Abstract】Present’s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ts educational model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central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mostly low, the student studies the initiative obtains the display with difficulty,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cannot have the enhanceme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valid teaching strategy. 【Key words】Transforms the idea; Chemistry classroom; Effective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strategy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1 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谈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谈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创新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20世纪初期西方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教育的科学性,即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时代,有效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2.教学活动的进行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 3.进行有效性教学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4.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传统化学教学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沦为空话。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其地位是高高在上不容动摇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发言权。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一些个性活泼张扬的学生受到压制,学习积极性受挫,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只学到基本的化学知识,无法实现全面发展;没有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经历,学习效果低下。 2.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不够。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课堂多数是教师的知识输出和学生知识输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单向的。这种单向化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忽略了对于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是死板的、枯燥的。 3.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提高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质疑解惑法、化学竞赛法、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等。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复杂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学以致用。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谷旺强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谷旺强 发表时间:2018-12-26T16:55:30.27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作者:谷旺强[导读] 学校和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有益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其教学。 谷旺强(四川省武胜县烈面中学校四川武胜 638400)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其教学,实现高效的化学教学。学校和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利用一些有益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其教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学能具有一点意义。 关键词:优化;高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2-002-01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 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2 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3 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对教材上一带而过的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化学的学习“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绍杰.浅谈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育实践与科研,2012(2) [2]宋玉芳.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 的唯一标准。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 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给学生独立 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 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 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 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 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 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 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 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 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 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 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1-10-08T15:03:51.6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樊淑芳[导读]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樊淑芳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中学,山西繁峙 034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64-01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我们要遵循研究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促进学情、认真负责的上好课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起来,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打折扣地落实教学任务。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学实践印证;研究大纲;了解学生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面对一些情况,如何教好这门课,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学好高中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较为困难的事情。 我自任教以来经过多年的细心总结,摸索出一些教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经验,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印证,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主要的经验和方法做一些粗浅的介绍: 一、仔细研究大纲,“吃透”教材 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等内容。我在教学以前认真研究了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偏离大纲。其次应“吃透”教材,不论教材是什么层次、版本,它都是编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可避免带有个人色彩和知识的局限性,作为教师首先应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了解编者意图,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理清教材脉络,全面掌握教材体系,对教材内容理出一条主线,然后顺着主线展开、补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施教,教学成绩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二、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备好每节课,讲好每堂课 上课前,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本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因此,在认真学习课本、吃透教材的同时,我还参考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已扩展思路和知识面。遇到教材上模棱两可或者不太理解的内容时,我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查找或者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努力在课前完全掌握要上课的内容。上课我一般提前10分针到教师,做好有关方面准备和板书设计,以使自己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头绪清晰。上课时,努力做到板书工整,用普通话授课,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讲授知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化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思想上,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的旧模式,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科学知识实际,而且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更重要的要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人翁态度。这首先要求老师吧学生置于主人的地位,尊重他们、依靠他们。有时候我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要调动和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某些组织措施是不够的。刚开始,同学们学习起来都兴致勃勃,但到学习元素化合物部分,有的就说,元素部分好懂不好记,上课明白课后糊涂,还有人反映进度太快、内容太多的问题。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因为元素部分要求记忆的东西多,一时之间难以掌握,最后问题越积越多,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改进教法,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性,以旧引新、讲新复旧。讲新概念、新知识时,利用新旧对比法和前后联系法,寻求它们间的共性和内在联系,找出它们间的个性和区别,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网络里,既便于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 (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非金属的四大章学完后,我们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将前面各章的知识综合对比、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理清脉络、揭示规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记得牢,用的着。 (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用亲身感受讲了坚持预习、及时复习,就可事半功倍,变恶性循环为良心循环的道理,现在大部分同学都会在课前抽出时间预习,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只要研究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樊淑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砂河中学连续五年“先进工作者”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29T16:27:35.28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中杰[导读] 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李中杰(邯郸县一中河北邯郸 056100)为了很好适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取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为此,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建有效教学的框架;学生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 用,采取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对教师有效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现就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作一简单探讨。 提高教师课前备课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前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进行有效备课。其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在确定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备教材,即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了解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课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板书及教具的提前构思和准备,确定板书及教具的书写和使用,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有效教学要注重多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课题导入要注重有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例如,高二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课题的导入,可从伏特发明电池的经过开始,从伏特用青蛙做实验,找到“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秘密所在,再以伏特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在自己的舌头上做实验、体味口中的滋味的事例为例证,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题,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这样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相,然后引导学生:原子核能威力强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之后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再用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最后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性;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讲授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实验功能的发挥;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盐的水解”时,首先安排学生做了在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酸和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有些盐为何也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继续探索新问题。 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在对教师“教”的有效性认识和策略有所理解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要学会在研究中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册附加了5-6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用品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的检验、化学肥料的鉴别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亲自设计实验过程,再通过自己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得直接知识和情感经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探索;现行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编排中增加了“家庭小实验”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小实验的设计非常简单,实验材料也非常简单,学生在家里就很容易找到原材料而设计好每个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锻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求知欲很容易满足,这样更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去做更多的类似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收稿日期:2012-03-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