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 学 部 人文学部 学科门类 法学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 号 2009476009 姓 名 郭姣姣 指导教师 汪远忠

2013年4月26日

线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参政方式。网络政治参与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信息鸿沟,网络环境下的参政混乱与无政府状态等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出发,简述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和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来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以期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特点;影响;对策建议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th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BSTRACT

Interne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participation.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the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democratic politics, network as important channels of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ocial lif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one hand, the network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means of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roadening the channels of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romote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me of the information gap,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politics continuously emerging problems such as chaos and anarchy.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double-edged sword, network theo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Key words:Internet;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affairs;characteristic;affect;advice

目录

1 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 (1)

2 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1)

3 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2)

3.1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2)

3.1.1 网络开拓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2)

3.1.2 网络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 (3)

3.1.3 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政治环境的和谐发展 (3)

3.1.4 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信息的集权状态 (3)

3.2网络环境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4)

3.2.1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 (4)

3.2.2 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4)

3.2.3易出现无序状态 (5)

3.2.4 易导致信息鸿沟的出现 (5)

4 促进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5)

4.1.1完善各项网络法规制度,规范网络参政的秩序 (6)

4.1.2普及网络教育,提高网民素质 (6)

4.1.3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 (6)

4.1.4发展电子政务,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网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起初,是没有明确的政治韵味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日趋进入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给政治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事关现代政治文明,因此对网络政治参与进行研究是很必要的。

一、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

公民作为一种政治身份最早是出现在希腊城邦政治结构之中。公民身份的最主要标志则是他们享有政治权利。亚里士多德认为,完整意义上的公民是指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而公民身份就意味着参政权利。公民独享的政治自由指的是在公共生活或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自主与自治。并且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的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在托马斯对“公民资格”解释中,公民身份是对平等的描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一定程度之内保持平衡,且这一平等主要是程序性的。从公民资格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出,公民的概念就是要求平等权利的产物,其蕴含着民主的价值,它是权利和义务的共同体。[1]

法学家们将公民的政治权力定义为:“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以及在政治中表达个人见解和意见的权利。”[2]政治学家对政治权利定义为:“参与政府管理与影响公共政策之权利”[3]或“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资格”。[4]即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从而得以享受其在政治生活领域作为自决、自主的存在的权利。就其形式而言,公民政治权利就是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的权利。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一般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政治系统内的社会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在该政治系统认可的程序和规范内,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式选择政治领导人、影响政治决策、监督决策等而实施的政治运行过程。”

如今,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政治参与的载体,也逐渐向纵深发展。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来自于一般意义上政治参与的延伸,即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进行舆论监督,参与公共管理,行使民主权利。公民政治参与在高科技基础上,是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顾名思义,是指在网络时代,发生在网络空间,目标指向现实的社会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行为。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网络上的政治参与”、或“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网络被用于政治参与”,或者简言之“网络参政”。

二、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网络政治参与以网络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政治参与,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政治参与显示出更加鲜明的特点。

1 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更加广泛。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任何公民个人、各种公民群体和公民团体,而不应该只是局限在任何一个范围的利益群体之中。其实质应该是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公民个人、群体和团体所共同享有的并最终能实现维护他们自身利益的一项权利。在互联网下,那些传统“公民”转变为身份内涵复杂的“网民”,众多网民聚集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

2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更加具有直接性、平等性、匿名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

在互联网上,公民可以直接进行政治参与,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公民政治参与突破以往的信息沟通方式、信息获取途径的局限和传统的地理局限,公民能够直接的参政议政。在网络世界里,公民能够摆脱现实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干扰,具有平等的话语权,沟通交流也能够平等地进行,政治参与机会都是平等的。同传统的公民参与相比较,互联网还多了一项功能,即再造和遮蔽的功能,能够对网民的真实身份进行修饰、涂抹,使网民可以完全掩饰自己真实身份。这就给网民以“隐形人”身份在网上进行政治参与提供可能。网络政治参与呈现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开放性,从前公民只是被动、单向地接受政府发布的信息。现在公民不再只是被动的、单向地,他还能自由地创制和发布信息,自主的与政府进行交流,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加便捷。

3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参与。

我国的社会权力结构大体上是自上而下的集权模式。在政府的实际运作中,信息是自下而上逐级上报的。网络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传播方式,它不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而且畅通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渠道,。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应用恰恰符合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是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一种良好的工具。网络的每个终端用户都可以成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源。任何用户的意愿、要求都可以随时在网络上发送。当政府将其服务以电子方式延伸至各机构、公众和所有服务对象时,相关的服务对象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将信息反馈给政府,这种互动的方式通过网络这一特殊的传播媒介,使得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参与,较传统那种依靠政党、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参与有很大的进步。

4 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政治参与。

在网络这一新传播媒介下,公民的政治参与不仅仅局限于“决策”,更是增加在了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虚拟空间的“政治生活”。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强调的是一种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的政治参与。这里所提的政治生活,是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并存的概念。具体来说,我国公民的政治活动,主要包括各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等,也就是说,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客体也是相当广泛的,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政府政策的制定、政治权力体系的运行等方面。

三、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1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1.1网络开拓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强大的平台载体。拿美国做例,通过民意测验大多数美国人的兴趣从报纸转向电视,又由电视转向网络,他们能从网络中得到大部分新闻,然后通过这些信息来参政议政,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有利的条件。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仅于此,它还能将全国甚至是全球联系为一体,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同一时间迅速的知道同一

件事,所以网络的政治作用不能忽视。正像道格拉斯·卡特曾说:“新闻媒介是政府的第四大部门,可以监督立法、行政、司法三权。”普通大众正在慢慢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治参与热情越来越强,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变大,已成为政治参与的主力军。[5]如今网络媒体已成为公民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媒体及时、快速、便捷的特点给网络民众参与政治生活带来便捷,成为公民主动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1.2网络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

互联网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强,在网络上也越来越自由,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利用网络媒体行使权利。而网络也正是能给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工具,正是网络的发展,公民的权利在不断增加,网络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在网络环境下,公民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更为可能,公民有更多的权利去行使,民意在政府活动中的地位增加。例如我国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形式主要是通过信访,对话,社会协商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公民能够将自己的权利意愿、利益要求经网络传达给政府有关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治参与的结构与模式。网络环境下,有多种的媒体形式加强公众之间和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政治沟通,改变了以往政府和公民需要中介环节进行沟通的模式,公民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利益要求。而政府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准确、及时的发布信息,为公民查询和访问等权利的实现带来了方便。

1.3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政治环境的和谐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使对政治环境的监督逐渐向纵深发展。政治环境中传递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润滑剂。传递政治信息的实质是“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的交流与沟通。网络让国家政策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解释,也让公众的愿望得以及时而全面的反映,两者上下互通,思维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政治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支持,政治环境才能和谐发展。网络能够向政治系统输送强大的社会动力,而传递政治信息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于政治环境的发展。当前,诸如失业、环境、教育和医疗等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政策又往往难以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难以保持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平衡,因此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群众有一个理解和承受的过程。[6]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医疗改革和价格改革中,网络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网络以通俗生动的方式提出问题,借助具体的“形象”,阐明问题的背景,发表意见、评论或分析,帮助群众认清问题,启发他们适应医疗和价格改革,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网络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每天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同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联系密切。这样既便于公民对政府、社会的行为方式及方针政策等进行监督,也有利于一个公正、公开的社会形态的和政治环境的和谐发展。

1.4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信息的集权状态

网络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权力,自其问世之日起,无论它掌握在谁的手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发挥作用,它都能成为政治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网络对打破信息垄断和信息集权具有潜在的颠覆作用。网络提供的信息具有及时性和共

时性的特点,同时,网络提供的文字、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信息,刺激公众的情感,使手中能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事的切身感受。网络给公民提供一个快捷的渠道,让公民及时了解政府的工作,公众能最贴近地了解到政府的工作过程,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透明化。网络顺畅通达的电子访问打破了身份的限制,削弱了等级观念,为自由平等的交流提供可能,使公民与政府官员的对话成为可能,打破了信息只掌握在上级手中的状态。网络不仅有利于公众得到信息,也使政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各种意见,获得信息反馈,这样就避免了多层过滤造成的信息失真。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交换信息、知识和经验,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公民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地就能查找出自己想要知晓的信息,不管是经济方面的还是文化娱乐方面的或者是政治方面的信息,只需从网络资讯中一搜,就能很轻松的获得。由此可以加强网络政治参与民众沟通的能力。因此,信息成网络扩状散,不仅使公民可以同不同群体、阶层交流,使公民可以在政府可知可控的电子论坛上提出政治要求,而且也可以监督政府对其政策和行政行为加以修正,这充分显示出公民具有政治表达的自由,打破信息的集权状态。

[7]

2网络环境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政治参与可以有诸如上述的正面价值,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个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也有些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2.1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

传统的政治参与制度有人大代表选举制、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这些制度在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效参与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发展和完善。例如选举代表时很可能发生买卖选票、形式主义和随大流的现象,有的选民对候选人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投票,对代表是否能反映选民意图会持怀疑态度。再如政协制度,政协制度缺少完备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一些民主党派人士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充分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其次,政治参与制度的效果和影响是有限的,比如近几年来,更多的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岗前公示制度、听证会制度来进行政治参与,但是这些参与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参与制度的缺陷,却有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和走形式等诸多问题,很多公民没有机会享受到应有的政治权利,从而限制了这些制度所应发挥的绩效。无论是人代会、政协,还是公示制、听证会等都需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制度的不健全也是造成公民无序参与、非法参与、暴力参与等不良政治参与的一个主要原因。

2.2 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公共事务知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公民政治参与受到自身这方面能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权利和义务所知甚少。有些公民甚至不知道如何获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更不了解应该通过采用何种渠道、何种方式实现政治参与。具体的来说,处于社会中上层和新兴社会阶层的社会群体,他们占有更多的经济、文化和组织等资源,如国家社会管理者阶层、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办事人员阶层、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等等,他们是积极从事政治参与活动的主力军,而占有绝对比重的工农

阶层中,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得不到很好的鼓励与支持,这部分人的参与主动性不高,参与强度还有待提高。从地域上看,在大中城市中,公民政治参与活动发展比较好,这些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组织工作相对完善,参与者的积极性较高;而广大山区、部分乡镇中,从参与人数、参与者的热情、组织工作到公民的参与期望、参与效果都无法与大中城市的发展相提并论。所以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公民的参与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对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更是不高,也有相当数量的公民即使参与了某些政治生活,仍达不到该有的效果,因为有此部分人是抱有被动参与和消极参与的心态,走过场、流于形式参与的。

2.3易出现无序状态。

网络推动了政治参与发展,但其引起的无序化网络政治参与也不容忽视。这种无序化状态的第一个表现是政治参与的非法化。网络的隐匿和再造的功能使网络虚拟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不受限制的自由世界,给那些对现实不满的组织和个人进行非法政治参与提供可乘之机。如有的参与者到论坛上变名发帖,恶意攻击诽谤政府的行为,有的盗取用户个人信息以散发垃圾邮件等等,这些非法政治参与的行为扭曲原本的意思,破坏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常秩序。无序化状态的第二个表现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有情绪化。有时网上的言论表达脱离理性思考,提供的信息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而将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散布在网上,加剧了政治参与的情绪化倾向。也有时人们在解读信息时根据自己的偏好和不全面的信息得出带有情绪性的结论,又将这种带有情绪性的结论迅速传播到网络上,这种情绪化结论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情绪化的参与民意,给政治系统带来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利于政治环境的和谐发展。例如,一些人网上号召抵制日货,把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反对中日正常贸易,甚至号召串联采取更激烈的抗议行动,这种情绪化的参与活动,干扰了国家正常的政策和路线执行。第三个表现是政治参与带有欺骗性。有些人在网上使用欺骗和误导的手段,故意制造虚假信息,虚假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虚假的信息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致使执政党和政府无法从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及时提炼出真正属于大多数人的真实意愿和想法,或者会造成党的政策不能及时得到受信息蒙蔽或信息缺失影响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使政府政策的实施和贯彻执行也难以顺利进行。[8]

2.4 易导致信息鸿沟的出现。

信息鸿沟是信息技术在普及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极不平衡的扩张状态,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差距,政治参与中是由于公民政治参与机会的不均等导致社会分层,而产生“信息鸿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我国某些欠发达地区的公民很少有具备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能力。获取和支配信息的平等性必然导致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反差,从而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公平性。现在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的是排除那些不具备网络知识、不懂得网络操作的人员,活跃者为那些所谓的知识精英们,他们本身所具有的信息的强度不同,所以才会有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平等,才有网络政治参与的信息偏差。网络政治参与式偏好于擅长网络的人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而不偏好上网的人对于网络中信息的控制权就很少,信息鸿沟也由此出现,出现的信息鸿沟最终也会威胁到民主。

四、促进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言论表达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所有的主体都可以就自己对关系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自由地发表意见。但是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新兴的政治参与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还需继续努力优化网络政治参与方式。

1 完善各项网络法规制度,规范网络参政的秩序。

我国网络技术发展较晚,制度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起规范和引导作用的法律和法规还是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加快网络立法,规范有关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制定促进因特网安全使用、规范网上行为的法律法规等,对政治行政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人员管理、数据管理、实体及网络管理、安全稽查和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相关方面的制度和法律。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观测和宣传平等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理念,对那些散布虚假信息、丑化攻击诽谤政府的行为采取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其管制和惩处,引导网民以积极向上态度进行政治参与,通过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个人或组织为自己付出的不良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安全。[9]其次改进信息发布制度,树立政府信息源权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网民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时,往往难以鉴别真伪,再加上一些人处于不良情绪发布的大量虚假信息,有时会造成情绪冲动直接危害到社会稳定。政府是社会各界中最大的信息资源的占有者,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以及其它政策信息,因此政府应该在各种信息源中树立信息源权威。政府应该及时、准确、详细的在网上公布有关信息,确保公众掌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以抑制虚假信息的影响和泛滥。政府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以媒体的形象力来关注公民、关心普通公民,避免无序化政治参与。再次建立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督机制也是必要的。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有法律上的保障、伦理上和道德上的保障,为此应该确立相关的立法制度来加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督。有了立法上的监督制约之外,还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对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监督制约,注重宣传,开展网络伦理教育,使得公众从他律走向自律。

2.普及网络教育,提高网民素质。

对缺乏网络知识的人进行培训,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使他们对公共事务有更为丰富的了解,争取消除“信息鸿沟”。为此应该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政府在加强信息设施的建设时应同时重视信息分配的均衡的问题。通过对信息弱势群体的扶助,让贫困人口同样行使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权利,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福利和政治权利,进一步解决信息分配不均等问题。针对我国网络发展呈现的“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农村慢”的不平衡态势,政府应加大力度,对信息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加大投入,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同时也要提高除去这些地方的其他民众的网络素质,唤醒公民的自由、平等的政治参与意识,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普及贫困地区的教育很重要,提升网民的素质同样重要。公民是网络政治参与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影响着网络政治参与的效力的发挥,不注意提升自己的素质则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组织或者个人所利用来从事非法的政治参与活动,对政治系统、政府和国家造成危害。所以公民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了解国家、社会的方针政策,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违法、违反道德的行为,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用严格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有

序参与网络政治。

3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

最近屡见不鲜的政府信任和“民主赤字”问题逐渐加深,这些问题证明公民冷漠现象也逐渐增加,公民冷漠现象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我国的公民冷漠程度大大高于西方工业化民主国家,我国更应该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的氛围,降低公民参与公共政治活动心理“攻关”的难度。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培养和强化公民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公民通过网络积极地向政府献言献策。应该注意强化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因为权利意识和公民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强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关注,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关注促使公民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我们应该对公民进行更广泛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教育,让公民在确立自己权利、了解自己的权利的同时更好地投入到参政议政的环境中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公民参与式人民民主的实质性内容。[1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其政治参与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大。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和社会的政治稳定,因此在强化公民参与意识的时应该同时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畅通和拓宽公民的利益表达渠道首先要加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其在民意代表上的作用,使公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真正能够“上情下达”,能够为决策者所知,使人民代表真正的代表人民,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另外加快司法制度的改革也是必须的,在立法过程中,只有各个利益主体充分参与博弈,才能真正的以法律形式维护公民利益,真正落实法律在调节社会秩序上的权威作用,法律才能真正成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工具;加快信访制度的发展,理顺信访工作关系,提高各级信访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信访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标准。

4发展电子政务,完善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要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表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友好合作,这表明,首先政府必须要通过推行电子政务等方式来主动加大与社会民众的交流。因为公民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如果能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将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着莫大的帮助。为推动电子政务的深入实施,应大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统一规划,统一的标准下以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最关键的是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公民了解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促进网络环境下公民的政治参与。[11]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电子政务,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制定电子政府是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保障,一个高效的电子政府会为民众参与政治提供强有力的工具。而政府上网使得组织信息结构由科层制向扁平化发展,能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公民的政治参与机会,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发展,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6页

[2] 许崇德.《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第788页

[3] 林嘉诚、朱浓源.《政治学辞典》.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90年:第279页

[4]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4页

[5] 李娜,李游.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J].理论探索2010第10卷,第68页

[6] 余波.网络社会中网络的政治功能以及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的影响[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27卷.第2期,第48页.

[7] 黄蜺.郝亚芬.网络政治参与价值分析[J].理论导刊,2010年07期.

[8] 程远娟. 论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M].苏州大学2009年09期.

[9] 齐百建. 民主执政视角内的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9年02期,第61页

[10] 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57页

[11] 周炜.从“科层制”到“一站式”--泗阳县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策略选择[M].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02月07日

[12]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汪远忠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论文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