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

2009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介绍

导读

教育部于2009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经申报推荐、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最终产生了50所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此次全国共有163家高校申报就业经验材料,由教育部、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90个指标进行衡量。衡量一所学校的就业工作经验是否具有典型性,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满意度占70%的比重,学校的自我评价占30%。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与学校的自我评价之间呈正相关。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北京大学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国情社情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蕴含的发展机遇;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出台专门文件,开通咨询热线,推出“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榜样系列报道;邀请基层工作优秀校友座谈;聘请校内外专家为基层西部就业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帮助树立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就业观。

2、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①本科教育:一是按院系或学科大类招生,加强通选课建设,实现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双学位和辅修制度,设立暑期学校,开展海外交流、联合培养项目,探索以宽厚培养为特点的元培模式,加强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等,形成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良好格局。②研究生教育:调整学制,按学术型、应用型和专业学位分类培养;重点资助建设一批学位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国家-学校-学院-导师”多层次国际学术交流机制,通过联合培养、英文项目、国际会议资助等多渠道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水平,推进全国优博推荐工作,提升研究生人才整体质量。

3、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利用学校、政府、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力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如开展“青年创业大讲堂”和“多元化创业新路线”等系列讲座、沙龙;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解析和实务指导”讲座;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设立创业基金每年为5支团队提供约10万人民币的资助;连续10年举办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成果孵化帮助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教育和活动,学生创业领域和方向日趋多元化,创业热情不断高涨。

4、以教育客观规律为出发点,实现育人机制的科学发展。①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理论研究等方式初步建立健全专业化、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②重点指导与帮扶。一是对党员骨干、家庭经济困难、有就业障碍、少数民族以及意向去西部、城乡基层、自主创业的重点人群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库。二是为特殊群体提供“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提供一次就业信息、实施一次组织推荐、报销一次求职费用”等帮扶措施。③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学生职业发展导师、生涯发展辅导师和职业发展志愿者三支力量,通过一对一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学业、职业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5、以就业调查研究为突破口,推进育人机制的创新改革。针对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京津塘等地区展开就业调研,拓展就业市场;建立用人单位、校友和在校生三方需求和评价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定期通过座谈、电话、问卷等形式了解社会需求变化和对人才培养的意见,注意将研究成果反馈到招生、教学、培养环节,实现各环节良性互动。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清华大学

工作特色:引导毕业生勇于担当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1、清华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培养优秀人才,为基本办学理念和根本育人使命。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环节,祖国至上、人民为先、事业为重,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成为清华毕业生坚定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勇于担当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清华的主流就业文化和自觉就业选择。

2、学校提出的“就业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育人是全体教师的共同神圣使命”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专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职就业工作队伍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就业工作、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相互反馈、相互推动,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开展就业工作的大就业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3、学校建立了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使毕业生具有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以“平常人心态,承担不平凡社会责任”的意志品质。

4、学校将信息化作为加强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学校就业信息网成为集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就业管理工作平台、职业辅导资源平台和就业工作交流平台为一体的高校就业信息系统。学校牢记国家重点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立足本校,服务全国,将信息网面向全社会公开,使得就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中国人民大学

1、将办学传统、学科特色融入人才培养与就业中。

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方案,增加选课自由度,设立科研学分,鼓励学生知行合一。

2、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提供良好的创业孵化条件。

2009年,建立学生创业园,并设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通过项目评估的毕业生创业企业提供“零成本”创业孵化服务。包括:提供孵化服务专员;免费提供400多平方米的写字间集中办公;配套公共设施服

务;提供公共前台、公共财务等软服务项目;提供各项扶持资金的申报,开通多项资金融通渠道等。2009

年举办首届学生“创业之星”大赛。33支参赛团队中有9支获准进驻学生创业园。

3、高度重视,创新思路,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

①举措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专门出台文件,通过开展政策咨询周、举办基层单位及村官座谈会、基层就业活动月、实地考察基层工作等活动以及承诺考研加分、给予物质奖励等政策优惠,引导学生就业观念由追求“三高三大”向“行行建功、处处立业”转变。09年有299人到西部、基层就业。

②构建与用人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创立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工作联谊会制度,开拓并巩固良好的就业市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③建立就业调查体系,实时追踪就业动态。理论研究成果颇丰。编纂《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状况白皮书》。建立较完备的就业调查体系,开展“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就业中期调查”、“新生职业规划调查”等十多项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充分掌握学生动态,适时调整政策。

④提供困难学生帮扶与援助。设立“华民慈善基金会”就业援助项目,为品学兼优的贫困毕业生每人提供5000元就业补助。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北京交通大学

一是建立完善就业与培养、招生联动机制,将就业纳入质量工程,围绕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

①把握历史机遇,发挥学科优势,恢复五大轨道交通特色专业,及时调整招生计划,修订培养方案,更新教材内容,为国家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输送大批紧缺人才。②确定拔尖创新型、工程型、复合型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把职业环境引入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③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学实验室通过实验内容、实践内容、科研训练、能力培养、学科竞赛等模式向学生全面开放,每年受益学生千余人次。

二是积极落实“彩虹助力”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计划,采取摸查登记、专项训练、全面辅导、个体咨询、专项资助、特殊推荐等六项措施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求职费用;对于交流与协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组织参加素质拓展、职业能力训练营等活动;对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加强实验室教学和实习环节,强化专业操作能力训练;对于学习综合排名后10%的学生,加强班主任、导师督导工作,帮助顺利完成学业。2009届共有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930人,917人落实就业,就业率98.60%;登记零就业家庭毕业生8人,残疾毕业生2人,来自地震灾区的41人,均全部落实就业。特殊群体就业比率高于学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水平。

三是采取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项目、资金与政策“三个结合”,以“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中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为契机,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育。通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方案评估和创业项目扶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2008年9月制定《北京交通大学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暂行办法》;2009年4月,最先与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海淀分局共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中心;5月成功举办了北京交通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拔大赛,28名2009届毕业生申报了18

个创业项目;10月正式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帮助项目成熟的毕业生成立自己的企业,在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已有在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5家学生企业入驻创业园。

四是以“一网两平台三系统”为载体,建设交互式数字化多媒体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信息全天候、无缝隙、高效率传播,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把网络、手机、多媒体等信息手段融入就业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丰富完善自主开发的就业资讯网,推进签约管理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就业指导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鼠标就业”加“手机就业”。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作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人才培养创新。

工作特色解释:

1、学校紧密贴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防科技工业“同风雨,共发展”,持续输送大批高素质毕业生到航空、航天等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建功立业,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国防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氛围。

2、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环境,优化专业设置,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践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创业教育活动,“双实双业”基地理念先进,保障到位,实效明显。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北京化工大学

1、以行业需求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①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与企业合作培养工程类研究生,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之后到企业从事工程研究。调整应用型研究生的评价标准,编写符合工程实际的专业课教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②强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组织协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训练。在化工、材料、机电、自动化等优势学科试办订单式培养的工程人才班,制定专门培养计划。

2、依托学校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创业教育。

①完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将学生创业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实践环节、创业竞赛、创业咨询辅导等环节,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第一、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

②建立科技创新基地,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1-2年免费场所;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

③学校科技园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创业风险资金,提供创业资金保障。

3、实行本科专业“末位淘汰制”,根据就业状况适当调整专业。

对于生源质量差、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低、科研水平不高、不是学科整体架构必需的专业,采取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直至停止招生等措施。

4、全员化就业工作与科研相结合。

根据科研工作特点,动员和引导导师紧密贴近社会需求,合理调整学生培养方向,将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

5、注重困难群体帮扶。

设立专项就业帮扶助学金;建立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推进“四个一”计划,即一个学期、一名教授必须为一名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提供一次就业机会;引导贫困学生建立回馈社会的观念,加强德育。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工作特色:适应中国开放型经济需求,造就大批国际化精英人才。

工作特色解释:

1、学校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经济规则,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从事国际经济事务,能够参与和赢得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2、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加大国际化的实习实践活动、国际文化交流等元素,加大国际化的学生来源及中外学生交流融合等,通过第一、二、三课堂的整体设计、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使学生构建起国际化的知识结构,具备和生成国际化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形成了在人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3、全校教职员工对就业工作充满激情,扎扎实实的投入感情开展工作。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结合石油石化行业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学生部分培养环节和选修课程,企业资助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并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25家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本科生673名,研究生75名。

②“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生产和科研的需要,选派已完成课程学习的研究生进入工作站两年,在企校双导师指导下参加企业科研攻关项目并完成自身的学位论文,在站科研成果产权归企方所有。已在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大庆油田等企业组建企业工作站50个,进站研究生450余人。

③企校联合培养“国际石油合作型”模式:以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为平台,由中石油、中石化出资将学生送至俄罗斯古勃金和乌法大学进行合作培养。目前企校联合培养合作型人才136名,已毕业98名。

2、以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教育和引导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把就业工作当作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校领导每年带队走访几十家石油石化企业,亲自主持重要的招聘宣讲会并联合三大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大型企业领导成立教育与就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招聘事宜。

学校联系石油企业出资设立3千多万奖学金,并联系13家企业出资选择教室打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企业育才厅”,作为全天候宣传企业的窗口。

3、建立就业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明确细则,全员动员力促就业。

如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规定:学院教师通过介绍信息、推荐工作,帮助学生就业,记5个工作量/学生;引进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记20-40个教师工作量;帮助学院联系并签约就业见习和实践基地,一次性记50个教师工作量等。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是社会主义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以“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协调发展”为原则,遵循“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市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工作特色:服务国家、适应市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学校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紧跟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更新步伐,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反馈实时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2、学校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拓展人才培养途径,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与市场接轨,符合市场和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求。

实践证明,学校紧跟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更新步伐,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市场和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求。近几年我校就业形势逐年看好,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几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93%以上,特别是传统就业率始终保持高水平。

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并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天津大学

1、就业工作理念创新,重点引导。①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在服务国家过程中深化就业工作。②将提升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引导方向,以“在充分就业基础上的重点引导”为总原则,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2009年拨出专款设立“求是奖”,奖励赴西部、基层、艰苦行业、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毕业生。2009届毕业生到西部就业246人,到艰苦行业就业163人,到部队78人,到基层工作11人,选调生12人,村官3人。到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人数占签约总人数的近五成。

2、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全面发展。以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紧密围绕滨海新区战略需要建立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平台,构建和完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①以实体化“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中心”为建设目标,成立“求是学部”,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按照技术科学型和工程专业型等不同模式分类培养,注重设计和动手能力。②制定“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按照工程创新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三维度的基本要求,构建以“素质提升系统(QS)”、“能力强化系统(AS)”、“知识优化系统(KS)”为主体,以“工程创新环境支撑平台(EIE)”为保障的EI-QAKE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发展。③启动“滨海工业研究院”建设,通过“订单式”培养,为天津和滨海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个性化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服务,与企业合作培养工程硕士2200多名,涉及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支柱性产业,培养MBA、MPA等高级专门管理人才1100多名。

3、指导服务体系创新,全程覆盖。①整合专业队伍、思想政治系列教师、社会资源力量,将创业教育、诚信教育作为新的增长点,与时俱进地纳入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引导与就业服务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立体化全程化全覆盖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全国较早实现课程全覆盖。②建立“学校统筹、学院推动、三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多维就业工作机制体制,整合各类资源,优化专职教师与兼职学生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老师重点引导与学生自主服务相结合的就业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确保学校整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依托传统办学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办学与社会需求结合“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和校系两级管理,全员参与抓就业的办学与就业工作特色。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多途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企业新技术、企业工程师进校园进课堂;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形成了“两进两出”的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依托学校优势,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创建行业急需的新专业。

结合学校特色优势,根据社会、行业发展趋势,创建行业急需、特色鲜明的新专业。如:根据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结合学校纺织材料学科的优势,在全国率先申报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目录外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根据企业需求,创建了“3+1”的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深受企业欢迎。再如,根据LED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天津工业大学在该领域的科研优势,率

先在全国成功申报了“光源与照明”目录外本科专业,建立了有61个企业加入的联盟,并建立了教育部在该领域的全国第一个重点实验室,发展势头强劲。

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学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体现企业行业需求,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明确设置专业方向,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纺织、轻化工程、服装、非织造工程等专业与山东、浙江、广东的企业广泛合作;机械、电子、通信、自动化在滨海新区形成依托;软件及信息服务类专业在天津华苑产业园形成依托,传媒、动画类专业与京津地区企业广泛合作,经管类专业与天津开发区、空港物流区逐渐展开合作。这种合作优势互补、校企共赢,企业可获得紧缺适用人才,学生增加了就业机会,学校实现了针对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

3、校企联合建立高水平实验室,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学校与企业共建多个高水平实验室。如:与飞思卡尔公司共建的“嵌入式设计及应用实验室”、与国内规模最大的财经资讯供应商“世华财讯”共建的“财会金融信息实验中心”等。这些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共同特点是都代表了该领域现代企业技术,企业提供设备与技术,学校提供场地、经费支持、配备专任教师,使这些实验室成为校企联合研发,学生自主实践的基地。更新了教学方法和试验手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

4、校企联合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学校有意识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注重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1)全校所有专业均成立专业社团,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或资金支持,创业教育培训,校企合作实验室对外开放等措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2)学校以项目为载体,借助企业技术和资金支持,设计组织“盛群杯”、“华苑杯” 、“用友杯”等开放式竞赛,用相对完整的具体任务驱动学生,使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更加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5、在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和就业相结合的“第二校园”,建立有效的校外实习教学全新模式

学校利用滨海新区企业密集的特点,在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适应学生上岗实习、企业选人用人的就业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校园”。这种由企业提出实习规定任务和时间安排为主,学校组织协调多专业学生参加,更广泛更灵活的校企联合组织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学生真刀真枪训练,企业选人用人和研发提供了有效途径。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企业为主,校企联合培养,学校、企业、毕业生利益三方共赢的效果。学校现建设了76个“第二校园”,每年有2000多名学生通过“第二校园”走向社会,有三成以上的毕业生在实习企业就业。

二、校系两级管理,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1、提出大就业理念。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就业工作“三到位”和“四化”要求,形成了“校领导统筹全局,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逐层落实”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全员化工作机制。

2、学校坚持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共赢,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中心,以研发中心为纽带,学校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进修提高;而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的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环境、指导教师和生活条件。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形成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就业与企业全方位的合作机制。

3、坚持就业考评与分配制度挂钩。学校将就业工作列入学校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并重的重点工作,并将就业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初目标任务分解和年终目标任务考评,使就业工作的效果与各单位、各专业、每位任课教师的考核与利益相挂钩,建立了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并根据就业形势适时调整招生计划,形成了学校抓宏观看就业,专业抓落实盯企业,教师瞄准企业核心技术抓课程改革的良性局面,进而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天津工业大学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和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受到了良好成效,在全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性大学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河北大学

一、办学与社会需求的“三个融通”。

1.专业设置、招生与社会需求相融通。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与改造专业、确定招生规模。“十五”以来,新增本科专业37个,其中36个为社会急需专业,对13个市场不畅的专业进行了调整,隔年招、减招或停招。2003年该校根据社会需求创建动漫设计专业,目前已成为新闻出版署、国家文化部重点研究基地,动漫产品多次在全国和河北省获奖,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专业培养与就业相融通。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参照岗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3+1培养模式,使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将生产实际和企业运行模式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从事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通。努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做人与做事统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以及共性发展和个性打造等方向协调发展,实现两大课堂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006年以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和高水平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共获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近100项。

二、滴灌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艰苦创业。

1.思想教育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施探讨式教学,平等化交流,双向式互动,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2.从入学一开始,四年不断线,实施全方位滴灌和全程化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规划人生,让“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每天进步一点点”和“带着目标学习,带着作品就业”这些理念成为青年学生追求的主旋律,稳定队伍、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3.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基地”,培养国家职业指导师91人,同时聘请149名企业家组成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刻探讨工作规律,对学生人生规划和长远发展提供精细化指导。有效地思想教育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引导了大量的毕业生投身基层。2009年,毕业生到层就业1316人,约占全校毕业生的40%,表现出当代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初显成效。

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创业学院和创业园,建立校院两级创业工作体制,初步形成了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平台和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就业实验基地”的优势,2004年承办了首期全国部分院校创业师资培训班,大量培养KAB、SYB创业培训师,同时积极聘请企业届人士指导学生创业活动,目前已培养创业指导教师20名,外聘企业家34名。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基础上,整合全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了以《创业管理学》为核心的创业基础课程体系,以《沙盘创业》为核心的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体系与相关技能平台、实践平台的相互支撑。

3、创业教育实施“项目规划、项目孵化、项目实化”的三级跳

一是开拓创业实训基地。在校内设立1200平米的就业与创业展厅、动漫基地、ERP实验室等创业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创业实践基地41个,帮助创业团队规划创业项目。二是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和软创中心,向学生初创企业提供经营场地、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等服务,营造“在创业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业”的氛围,扶持学生实践创业。三是扶持创业项目向实体化转变。06级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赵瑞阳将“基于网络协议的多路视频监控系统”转让于沧州海能海特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7级通信专业学生唐明月将“抗氧化电感线圈的开发技术”转让于北京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7级自动化专业学生李英豪将“AC/DC整流电源数字控制技术”转让于保定红日电气有限公司。近年来,已有100余项学生自主研发项目在企业实际产品开发中得到应用。

4、组建创业团队

学校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先后组建170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三年来,学生在科技、文化竞赛中共获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在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校以团体总分240分的优异成绩与北京大学等兄弟院校并列全国参赛高校第12位,为河北省大学生获得第一个“优胜杯”和第一个“挑战杯”社科类项目一等奖。2009年“绿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在全球社会创业大赛中,最终获得中国区决赛第四名,并荣获中国区决赛唯一一项“最佳策划奖”。

5.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

2008年9月,该校学生谷更新成立的139.ME创业团队,通过为“苹果”手机编写应用程序,每天可实现1000美元的收入。学校学生已注册企业11家,注册资金共300万元,正在准备注册的达61家。2009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校。

综上所述,河北大学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省部共建学校,坚持办学与社会需求的“三个融通”,滴灌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连续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在90%左右,2009年获得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全国高校特别是河北高校具有典型示范和推广意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报道学生工作76次。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就业工作能够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确立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在全国高校特别是山西省高校中具有先进性和典型性,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以服务山西煤炭、电力、化工、机械、材料等支柱产业为宗旨,形成了就业工作的鲜明特色。

1.学校党政领导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就业工作,注重突出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坚持学校办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支柱产业服务的办学定位与方向,全校上下形成了全员关心和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2.学校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工程为契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学科和特色专业,提高服务山西支柱产业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学校现有8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中,分别有4个和3个直接服务于支柱产业的学科和专业,其余也都为相关学科专业。

3.学校招生规模和就业导向能够主动适应山西重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全校招生规模超过40%面向山西支柱产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直接服务于山西地方支柱产业的比例达到70%以上。

4.学校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就业教育,使学生就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学校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低年级学生就能够进入学校创新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创新成果多次在全国获奖。学校聘请社会精英、优秀校友组成辅导专家团为学生现身说法,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回报社会,成效明显。

5.学校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山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学校评选了“首届10佳创业明星”和30位杰出校友,其中服务于山西支柱产业的分别有8人和22人。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包头钢铁学院。建校50多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文化精神,立足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强基固本,学用结合,不断创新和改革培养模式,面向生产一线,培养出大批“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该校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处于内蒙古高校领先水平,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牢牢把握适应行业发展,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特色人才的办学思路,立足学校的行业办学传统,促进面向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着力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新型实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在主要服务全国冶金和煤炭两大行业的同时,全面覆盖了内蒙古的六大经济支柱产业,成为内蒙古“构建经济发展技术支撑平台”的高校。

该校领导率先垂范,亲自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巩固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近年来,学校领导带领招就处、有关部门和学院走访了22个省区市的上百家用人单位和部分人才市场,进一步加强了与这些单位的联系。该校领导班子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位校领导外出开会,只要时间允许,都要看望当地的校友,并且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及时了解用人信息和人才培养需求。

为了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双向选择”平台,该校每年都要举办1-2次校级双选洽谈会,并根据用人单位需要组织近200场专场招聘会。各学院还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小型洽谈会,开辟基层就业市场。从事就业的同志在长期的实践中树立了很强的责任心,他们以学生就业为情怀,把学生就业当作校企双方共同事业来做,一方面大力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同时,也为来校招聘毕业生的单位代表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用人单位代表。代表们说:“来到内蒙古科技大学有回家一样的感觉”,“内科大的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的学生”。连续十几年来校招聘毕业生的抚钢人力资源负责人朱启祥说:“内科大服务热情周到,毕业生务实、好用,我每年必来,并且还主动向其他企业推荐” 因此,这些年来,以宝钢、首钢、包钢、二冶、二十二冶为代表的全国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和冶金建设公司以及神华驻内蒙、宁夏的煤炭企业每年都派代表参加该校毕业生双选会或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在冶金、煤炭行业内就业比例达50%以上。同时,其他行业的单位也纷纷来校招聘毕业生,这几年,来校招聘毕业生的单位数量和签约数量逐年递增。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大连民族学院

学校立足沿海开放地区,抓住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民族院校办学特色,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就业根本。多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专业结构和学科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服务上下工夫,在就业市场上求创新,在就业指导体系上求实效,探索出了一条以创新和服务为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之路。学校连续九年就业率超过90%,位居国家民委所属院校第一位和辽宁省高校前列。近年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及地方新闻单位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就业创业及创新教育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也对学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和服务民族作了新闻报道。

专家组认为,这是一所值得重视和尊敬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所作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希望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高度给予学校更多支持。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具有明显的特点

该校围绕市场、社会和行业需求,深入学习贯彻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西部及辽西北的大政方针,同时坚持按照往届毕业生对专业需求的反馈,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特点。立足国情、立足省情,立足校情,立足行业培养具有太阳石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07年出台了培养方案,不断根据实际修改培养方案,进行了8个专业39门课的研究式教学试点。

2、四年倾心全方位不间断就业指导服务有特色

该校四年不间断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具有明显特色。该校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是艰苦行业,该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从毕业后工作现场入手,以该校文化传统为依托,从大一到大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培养学生从艰苦观到发展观的认识。立足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有力保障。一年级开展“就业形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风、学位意思教育”,二年级开展“就业观念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开展“择业技巧”教育,四年级开展“就业政策”教育。

3、保障措施有特色

1.以评促建,充分调动各二级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体制;

3.建立了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毕业生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4.实现了“一校一策”“一院系一策”“一专业一策”。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一、推进“三个结合”,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

具有辽宁交专特色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培养与职工培训相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五级捆绑”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形成了以五级“捆绑”为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责任体系。各系书记与系主任“捆绑”,为各系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与教学工作办公室捆绑,为就业指导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专业主任与专业“捆绑”,为专业就业市场开发的第一责任人;学生导师与学生捆绑,为专业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与学生捆绑,为就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五级捆绑”的实施,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网络格局。

三、就业指导的“实境教育”

实现以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为主导进行的、与真实择业过程相一致的就业“实境教育”。学校在辽宁省率先建立了校系两级就业指导委员会,开通了省毕业办、交通厅、企业和学校联手打造的就业指导服务新渠道。学校聘请了22名企业德育辅导员,通过举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等素质拓展和模拟招聘、模拟就业等实践性活动,把企业评价作为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依据。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东北师范大学

1、责任之心更新观念:东北高师协作,联合东北28所高师院校成立东北高师就业协作体,每年共同召开东北高师毕业生联合供需洽谈会。本着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创的原则,协作体成功做大了东北区域性、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实现了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区域性教师品牌市场建设目标。东北教育人才集散地,极大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这个大市场,28所协作院校“借船出海”,有效地拉动了东北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

2、市场之心占领高地:2008年,东北师大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网上做市场”的理念,全力推进网上教育人才大市场建设,初步实现了“有形”与“无形”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拓展了就业空间。在2009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东北高师网上教育人才大市场中的毕业生资源每年稳定在10万名,常年使用“联盟网”招聘的用人单位达1万余家,年度发布就业岗位15万多个,举办视频洽谈200多场,信息日点击量10万余次并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网上教育人才集散地。东北高师10万名毕业生的95%以上通过“联盟网”获取第一手招聘信息,东北高师院校的供需比例提升20个百分点。

3、学术之心研究探析:形成“人性、务实、高效、特色”的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体系,启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援助”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切实提高指导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一是开设贯穿学业、就业、职业、创业全程关注的专题式就业指导课程,全年开设8个课堂的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发展公共选修课,讲授15个与学生学业、就业、职业、创业息息相关的专题报告。二是编辑出版案例式系列就业指导教材《临飞》、《冉起》、《流金》,出版专题式教材《东师就业十三讲》。三是开展一对一市场分区指导,全年指导近2000人次。四是将全年市场实地走访获取的10000多条市场信息进行逐一整理,编成《2009届毕业生求职指南》。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长春工业大学

1、坚持“三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

“三结合”,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一、二、三课堂相结合;以德育为首位,德与才相结合。

2、拓展三个市场,为学生争取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

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壮大省内市场。学校一方面不断扩大省外招生规模,运用人才流动的属地性内在规律扩大省外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每年派出几十名教师分赴全国各地开发就业市场。通过扩大校友总会的规模,开展校友联谊等活动,加强校友与学校的联系,挖掘隐性市场。

3、搭建三个直接就业服务指导的平台,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①就业指导服务: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够、求职择业能力不强、实践经验缺乏等特点,多维度的就业创业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②特殊群体服务: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帮”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开展了“一帮一”学习结对子、“爱心万里行”困难生走访、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组织“双困生”同学参加各类就业培训和岗位锻炼,从大一至大四进行全程化的心理援助、经济资助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③全员参与和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全员参与和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成立创业实践部、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组建“就业形象大使”等群众团体,发挥国防生、党员干部和就业创业典型的作用,实施领导责任制、导师负责制和“三联系、两挂钩”机制。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鸡西大学

1.构建“成功素质训练”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引导大学生面向社会需求提升成功素质和职业素养的理论、模式、内容与方法。该训练通过有氧训练、激励训练、拓展训练、理念交流、感悟研讨、延伸指导等方式将大学生的自信提升、忠孝引导、生涯规划、目标实施、习惯养成、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演讲才能、适应能力、协作能力、行动效率等成功素质和职业能力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品行培养和习惯养成中,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就业观的引导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得到了学生、高校、社会及政府的高度认可。

2.“三学期制”,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实行“三学期制”。实行周六天教学制,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压缩出12周时间作为实践学期,实践学期要求一年级的实践重点是认识社会,感悟社会环境,了解社会需求,开阔视野,学会多角度理解知识和看待问题;二年级实践的重点是认识专业,了解所学专业的市场前景及岗位需求,进而提升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前进入到职业生涯的成长阶段;三年级实践的重点是认识职业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达到定岗就业的目的。学生经过三个学期近一年时间的社会实践,确保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同济大学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为一体的联动体系。2009年7月,建立“同济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出口与进口连接成环。坚持按专业大类招生,在专业调整、招生计划编制中纳入就业数据作为重要参数,加强报考、招生、就业的关联性。在人才培养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国际视野、合作教育、复合式培养,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具有质量指标、师资建设、资源配置和过程管理四大环节的本科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控。在研究生培养中,采取大力资助博士生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学院(系、所)搭建特色学术交流平台特别是跨学科交流平台、建立“博思”论坛、积极承办各类学术论坛和鼓励研究生参与校外学术交流活动等措施培养专业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09年,学校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专门设立就业专题,经认真调研、反复研讨,制定了以学生就业工作为主线,涉及招生、培养、就业各环节的“促进就业系列行动计划”,为学生就业工作的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开拓思路、大力扶持,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在校园文化、课堂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生社团建设、讲座沙龙活动、推进实践见习、搭建服务平台、落实扶持政策等形式和方法,在大学生中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鼓励创业实践。近三年,同济大学学生在参加全国

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两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和9个三等奖;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银奖各一个、铜奖两个;连续两届获团中央光华基金“诺基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大学生创业见习”项目中,137位大学生或研究生找到创业见习岗位;至2009年12月31日,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同济分基金资金规模为1500万元,分六批受理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171项,立项项目46个,立项资金为710.4万元,已经注册公司37个,注册资金2103.1万元,带动就业270多人。大学生科技园创业服务平台投资资助1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资金共227.4万元;已有3家共获980万元商业贷款;推荐4家申请50~200万元小额信托基金贷款。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上海交通大学

围绕学校的办学使命和发展占略,体现“使命意识”、“引领意识”和“布局意识”。使命意识:在就业工作中,通过走访、电话和信函等形式,学校主动联系国家重点单位,为他们开辟校园招聘绿色通道,提供全天候服务,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毕业生到985高校、重要科研院所就业,到创新型企业就业和开展自主创业,到公务员体系就业和到基层锻炼磨练。引领意识:不断创新招聘形式,举办新能源、航天、航空等专场招聘会,引导毕业生到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信息和纳米等新兴科技和产业领域就业。布局意识:近几年来,积极推动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学校每年通过科研项目、奖学金项目、商业比赛项目、中介机构、政府资助和境外大学联系等渠道,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世卫组织、日本富士等国际合作组织、非营利组织、跨国企业等推荐推荐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引导毕业生着眼未来,到影响国际社会变革的国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就业。

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打通人才培养工作链。学校成立信安学院、媒设学院,对接信息安全和性媒体等产业;成立软件学院,知名企业深度介入人才培养;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航天航空学院,采取本科生转专业、定制班等超常规措施,加快人才培养。

与科研合作和地方服务紧密结合,实现和科研拓展、地方合作齐头并进。学校推进产学研结合,与上海大电气、商用飞机、华锐风电、新华社等代表性单位进行深度科研合作,建立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实验室,设立校外科研基地,实现校企科研合作与人才输送双赢。与上海市闵行区共同建立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校就业工作紧紧跟上,开拓和巩固新兴就业市场。

持续十年实施毕业生就业引导工程,深入开展以“祖国强盛,我的责任”毕业生就业教育活动。以就业服务为基础,以生涯规划为支撑,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全程渗透。近年来,“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已成为凝结在交大学子血液中的一种精神;“志存高远”已经成为交大学子职业发展的就业文化。2009年到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人数占派遣人数的41%。

持续十四年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充分发挥了历届校友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学校先后组织800多人次,累计走访用人单位近1000家,调查毕业生人数近5000人次,专访校友近1400位。校就业指导中心随校领导出访,开拓市场,了解校友和用人单位意见。每年形成调查分析报告,编撰《就业年鉴》和《统计年鉴》,为学校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意见,推动学校就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华东理工大学

1.就业反馈招生培养。该校突出源头参与、过程互动,把招生与就业相挂钩,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体现了社会需求在“招生—培养—就业”、“培养方案制定—执行—评估”两大过程中的源头参与。

2、推行“全面工程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倡导“全过程、全包容、全民”工程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导入过程工业特色,指导各专业学生筑造复合型知识能力结构,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具备鲜明的“华东理工大学特色”。

3.产学结合,学研互动。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成立产学研教育合作委员会,设计了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联合实验室、实施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建设,3项成果获评中国高校-企业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4推进教育质量工程

支持优质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海内外教育交流合作,强化教师授课的考核准入环节控制,实施新教师工程能力拓展训练计划,严控教学质量。教育质量工程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为毕业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专业基础。

5、探索CSSO创业教育模式。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率先提出的“基于CSSO(构思-策划-模拟-运作)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实验区项目

6、推出“1-2-4-8-10”就业工程,即坚持一个中心(促进学生满意就业); 巩固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强化“市场”、“指导”、“信息”、“服务”4大基本功能板块建设; 落实8项特别举措;突出10个工作亮点。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上海财经大学

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建立招生、培养与就业“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

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生源质量。自2002年以来,保持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研究生略有上升。在此基础上,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此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有效带动招生工作,招来优质生源。

坚持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并举,探索符合财经管理类人才培养规律的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并抓好各类“基地”建设,相继建立了国家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时,以上海市为主体,建立十多个遍布长三角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实施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项目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人文、应用数学、公共经济与管理等基础学科实行轮换招生;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实行低年级宽口径培养,高年级专业发展;有针对性提高外语、数学、经济学等基础科目培养要求,重点发展应用型学位研究生,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水平。通过以上举措,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专业基础好,社会竞争力强的现代财经人才。

二、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阶梯

辅导模式阶梯化。依据大学生成长历程和大学生教育的基本特点,建立具有核心项目、全程辅导、全面参与,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阶梯,从新生入学家长会、参考资料,大学期间

课程、实习、辅导,到大学毕业就业阶段的培训指导甚至毕业离校典礼和晚会,就业指导环环相扣层层落实。

辅导手段和途径多样化。在依托“一个网络、一个项目、一个社团、一本杂志、一个暑假”开展就业辅导的同时,还通过选修课程、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沪港交流、竞赛等多种途径开展就业辅导。

辅导理念人性化。在职业发展教育及日常工作中,就业工作团队坚持“交流、平等、公正、开放”的工作理念,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发展创造平台,注重学生能力和和品格培养,融教育于各种活动中和师生情谊之中。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上海大学

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临门一脚”,前面的“传带球”是关键,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学校对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两手一起抓”,使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一、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就业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在管理体制上结合

学校招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就业三项工作专属一个校领导分管,使社会需求很快能够反馈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招生工作上。

2、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和就业能力水平结合

请专业的调查公司(中介机构)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反馈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整改。

3、就业工作与招生额度结合

专业招生规模和就业情况相挂钩,专业减招人数最多会达到100多人。

4、就业工作与教育经费投入结合

就业工作情况直接影响学院资金投入规模,最多会减少投入的15%

5、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工作结合

学校根据基地类型进行A、B、C分类,目前已建立包括参与学校教学教育改革,学生共同培养、科研、就业与实习等全方面合作的A类基地25家。

6、教育质量评估与就业工作结合

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纳入教学质量评估,把人才培养予以量化,编制《教育教学质量白皮书》。

二、学校就业工作创新

1、形成了由学院“一把手”组成的专家顾问队伍,成为就业工作的“智囊团”。学校成立了由8位院长、书记组成的就业工作专家顾问队伍并颁发证书,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出谋划策。并把学校作为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试点单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主人”

编写《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培养学生就业主人翁意识。《手册》包括应知应会篇和锦上添花篇20个项目,手册中开展的活动和内容全部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和选择、自主参与和完成,学校为学生提供平台和资源,使学生真正能够实现“我的大学我做主、我的工作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做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

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需求调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每年让大一、大二学生利用实践学期,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用人单位和校友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需求调研”,增进对社会的了解,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践行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理念,始创研究生助管员队伍。

3、全面开发国内外资源,开拓就业与实习基地

积极拓展全国实习和就业基地,目前已签约的基地共221家,校级重点基地62家,校院两级就业与实习基地159家。其中12家作为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基地并签约挂牌。

开拓海外实习和就业基地,种类和所涉及的国家也逐渐增多,欧美澳等地已经建立13个海外实训基地,4年共有500多名学生赴海外实习。

积极搭建校—区—企“三联动”合作服务平台。由政府牵线,学校加强与区县人事局、行业协会、职介中心等社会团体的联系。目前已与宝山、闸北、虹口、侨知联等建立就业与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实践和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全面合作,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例如宝山区在上海大学挂牌成立辅导站,每周派老师前来授课指导。已在一年半时间内不间断授课。

4、建立全方位的就业信息跟踪体系,提高信息利用。

全员动员,将专业课教师纳入就业工作队伍体系,千方百计提供就业信息。全面发动学校和学院各层面力量,通过就业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108个。

专人负责就业信息落实和跟踪体系。对日常就业信息和招聘会信息,分别通过“收到信息—发布信息—收集简历—追踪回访—指导学生”和“召开招聘会—学生进场刷卡—用人单位反馈表—电话跟踪—调研报告”的跟踪流程,了解学院和企业的联系情况以及学生投递简历、面试等就业中间环节,加强学生签约的落实和学生的后续推荐。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中国矿大在紧密联系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推进矿大学生贴近生产第一线的锻炼、培养能力的同时,强调要练好内功。从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情商的提升,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职业进步与发展有可持续性。矿大的特色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学生和谐性就业和发展性就业。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江苏大学

近年来,江苏大学坚持“以修身为基础、以学业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工作理念,将科技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工作有机融合,锁定社会需求,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培养质量保障就业、创业教育带动就业、多方合力促进就业的生动局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呈现“双高”。

江苏大学提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专业设置,构筑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明确创业教育的基本定位,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独立思维的培养,营造创业型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课程教学、教育培训、实践训练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在中央大力支持人民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今天,该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多年来,江苏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75%以上,总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已连续五年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遴选为全国6家工作典型,应邀在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08年获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9年又首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工作优秀协作单位”以及“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每年江苏大学的就业工作都广受社会好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2009年市级以上媒体报道学校就业工作达37次,其中《中国教育报》5次大篇幅报道就业工作新举措、新经验。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能够依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内在要求,主动调整培养计划,优化教学内容,将就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之中。同时强化实践环节,与华为、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联合开发实训,把企业实训项目和企业产品直接引用到学校,学生看到的、操作的、维护的都是工作是要面对的同样项目和产品。所以用人单位评价该校学生上手快、稳定性好。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是一所由安徽新华集团投资兴办,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以“新华教育,兴教报国”为宗旨,发挥“集团投资,专家治校”的优势,确立了“教育为民,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厘清思路,明确定位,锐意改革,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民办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作为检验学院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成果的根本标准。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水平,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就业工作模式”的指导思想,在就业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优化就业保

大学生就业讲座心得3篇

大学生就业讲座心得3篇 就业指导课对帮助学生就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就业讲座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讲座心得范文1 现在的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的人数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使得就业非常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中的诸多问题,就这方面来说就业指导课是非常必要的,正所谓:正心,正行,方能正天下。讲座培养学生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要与个体特点,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在国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就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推销自己,最终实现就业。 为此,我们需要在大学阶段做好就业准备 1.(目标的确定)心理预期度的准备 即期望自己能有个什么样的工作,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很多单位反应,大学生的冲劲很足,但往往不够踏实。大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有一个适应过程,应尽快认清自己的实力,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种说法

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而且,我们应从思想上认清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端正求职态度。在就业处于严冬时刻,工作相当难找,所以先不管对工作有多少要求,能取得人生第一张工作证是首要目标。先做好,一定会得到提升,然后就能摆脱这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了,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 2.知识技能的准备 金融危机下,企业招聘职位严重压缩,然而应聘的优秀大学生却有增无减,企业挑选的余地也就比往年更大,所以,如何能在优秀的人才中脱颖而出,最终还是一定程度上依靠你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走到哪里都有用。我们要时刻遵循“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同时,作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我们还应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3.经验锻炼的准备 通过在网上做的调研,超过90%的公司会更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实习经历。也许和你同去应聘的人其他方面都和你实力相当甚至没你有优势,但他大学四年有很多实习经验,或者说相关工作经验丰富,你可能就因此被淘汰。因为招聘有经验的人才,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培训费用,哪个企业会拒绝呢?

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篇一:社区典型材料立足于民服务于心 立足于民服务于心 ——保康街道东风社区典型材料 科左中旗保康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居委会,是科左 中旗最早成立的社区之一,在20XX年10月之前,一直隶属于科左中旗保康镇,在20XX年10月,旗委成立了保康街道办事处,现在东风社区居委会隶属于保康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东起铁东粮库,西至幸福路,南邻科尔沁大街北段,北与保康实验初中接壤,占地面积0.69平方公里,总户数1367户,共5281人。辖区单位6个,学校1所,个体工商户93家。社区处于城关镇的老城区,辖区面积大,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居民和老年居民多,多年来,东风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急社区群众之难,解社区居民之苦,围绕“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力争做到立足于民,服务于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社区党建,打造优秀党员、干部队伍 东风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116人,其中离退党员67名,下岗失业党员48名,流动党员1名。社区现共有7名工作人员,其中在编人员1人,聘用村官一名,聘用社区工作人员5人,其中有三名党员。东风社区第一个建立的“家庭党校”,并且有效的发挥“家

庭党校”这个平台,把社区党员的心聚在一起,而且“家庭党校”这一社区党建模式在全区广泛推广。 特别是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来,更是把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社区党委在保康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东风社区党建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要求,紧紧围绕社区群众所需,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在20XX年社区组建了由25名党员组成的自愿者服务队,配合各个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和宣传。他们“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最后社区协调“解百家难”,这支队伍,不但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更推进了社区的服务,努力做到聚党员之心为群众谋福这一理念。 能够为群众着想,热心为居民办事,首先要有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区基层组织。社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工作的相互协调,指导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东风社区的工作人员历来总是把社区的团结和提高思想素质放到首位,因为她们知道没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难以为群众服务。在工作中,从来没有一人偷懒躲避,推诿扯皮,工作时都是争先恐后。通过加强社区队伍的建设,社区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干部队伍。 二、以人为本,为群众扶危救困 就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社区党员干部队伍,才有了为居民群众服务的精神和动力。因为东风社区三多,就是下岗失业人员多,老年人多,困

【精品】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 【篇一 标题 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 一、选题范围 在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 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案由 即对案例提供内容的高度概括, 2.案情 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案件焦点 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1.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

问题等。 4.争议与分歧意见 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5.研究结论 应当明确表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a) 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i. ii. 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本行业情况,本公司概况)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iii. 公司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相关文献理论(即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现拟采取解决措施) iv. v.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xxxx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方案》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为工作起点,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工作重点,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提倡毕业生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毕业生工作一直是我院学生工作的重心,早在xxxx年6月,我院就已经出台了针对毕业生工作的《xxxx系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文件,xxxx年8月,我院又成立了以xxxx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助,带领全院教职工共同努力,开创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为确保xxxx届毕业生工作顺利进行,在《xxxx学院xxxx 年工作要点》文件中,学院领导已经明确地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工作重要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学院领导经常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开展就业工作调研。根据学校就业工作总体安排,我院制定了xxxx/xxxx学年毕

业生就业工作计划,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长期的制度保证。xxxx年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针对毕业生工作讨论问题、部署工作已有10次。 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学院领导班子利用各种机会、场合,调动全院教职员工,尤其是学院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在相关专业、行业的影响力,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与建设力度。对于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教职工,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奖励。 经常召开毕业生专题会议,加强对毕业生择业的合理引导,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邀请黄委会对他们进行就业观、应聘技巧等指导,邀请往届毕业生与他们交流就业经验等;教育毕业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专业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到目前为止,xxxx年安排毕业生专题讲座8次。 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创造各种有利的学习、生活条件,鼓励广大毕业生继续求学深造。 为了有利于学生考研,我院在第七学期,专门安排了《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三门选修课。为了考研学生读研后的顺利就业,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跨专业读研。 邀请外语系魏新强副教授为考研的同学作英语阅读理

2020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心得体会

2020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心得体会20xx年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大学生还应当自觉培养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人格境界,为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办事,廉洁奉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心得体会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不断深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进,现在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的办法,因此,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

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制系统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并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预备求职。 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高校学生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将来面临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萌动的、安闲状态的求职期看,上升为实在的、自为状态的择业行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县和乡的基层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公道配置。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各部分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分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指导毕业生把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求职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第一步,面对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来完成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

《充分就业社区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充分就业社区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一、确定目标夯实工作责任 1、开展就业与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做到。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底数清。通过入户调查和一站式服务大厅窗口登记全社区登记就业人员1367人,失业人员45人,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上都实现了充分就业;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状况清。在就业与失业人员调查中,弘北社区将各类人员的技能状况分类登记,突出就业能力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实现就业提供了一手材料;三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愿望清。每登记一户,都弄清他们就业愿望和求职意向。做到为有针对地开展职业介绍,做好基础性工作,解决了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方向性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开发适合辖区特点的就业岗位提出了决策依据。 2、整合社会资源,为及时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洽谈提供了联系保障。一是将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通讯号码编制成册,自制了求职用工通讯录。二是实行了定期信息发布制度。每月的第二个周四为用工信息发布日,把一个月以来筛选的实用就业信息统一发布给下岗失业人员,并帮助他们进行洽谈对接。 3、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在开展好就业与失业人员调查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各种信息台帐,实行微机化管理;坚持定期走访,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做到下岗失业人员遇到困难时,就马上服务到位,指导到位,对接介绍到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就业服务制度,社区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的贴心

人。 二、努力开发就业岗位,解决有人无业就的问题 就业岗位在哪里,弘北社区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实践。一是与家政公司联合对辖区的就业岗位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搜集到了一批有岗缺人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有相应就业愿望的人员,使45人实现了就业;使47人实现了学习性创业就业;帮助一些有一定资金能力的人申请小额贷款,协调工商部门审批开店,有6人当上了小老板。二是结合辖区实际,呈报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个,主要是环境保洁10人,社区管理5人。三是在为社区民营企业,介绍下岗失业人员17人实现了再就业。(我辖区的民营企业松浦电器开关有限公司录用有专业特长的下岗职工6人,天都火锅城录用4人,威尼斯商务会馆录用7人。) 三、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解决有业无人就的问题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偏重于条件好、工资高的倾向性问题,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艰苦创业典型做报告,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向艰苦工种要岗位,介绍苦脏累工种就业46人;二是指导一些没有文化、没有资金人员干起一些社区脏差工种,如修下水、建筑力工等;三是协商企业改进劳动条件,提高劳动保护水平,使一批人在进发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 四、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灵活就业,解决好促进就业的政策效能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

经典劳动争议案例分析报告

经典劳动争议案例分析 案例一法定代表人主用人单位拖欠巨额薪资,应全面提举相应证据 【裁判要义】 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及职权有别于一般劳动者。企业法定代表人仅持加盖公司公章的巨额欠薪证明,在无其他证据相佐证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相应证明力。 【案情概要】 青云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21日,某自公司成立时起便担任法定代表人,并任总经理职务。某主青云公司2013年2月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且长期拖欠其薪酬共计234万元。经协商无果后,某通过诉讼程序要求青云公司支付其2005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工资差额共计234万元。 案件审理过程中,青云公司经法院公告传唤,无法定理由未到庭应诉。某为证明其请求,向法院提供了加盖有青云公司公章的《证明》。该《证明》的容为“兹证明先生自2005年1月21日起到现在为青云公司工作,月工资肆万元人民币整。中间除个别月份外没有支付其工资,未发工资数为贰佰叁拾肆万元”,除此之外,某未就欠薪事宜向法院提举其他证据。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某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身份有别于一般职工,其劳动报酬和解聘事项均应由公司董事会决定,如未设立董事会的,则应由股东会决定或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某提交的《证明》中涉及到公司对拖欠某劳动报酬的自认,并且数额巨大。上述文件中虽加盖有青云公司的公章,但基于某职务与职权的特殊性,其对公司印章的使用具有决定权和管理权。因此,上述证据不宜单独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依据。某针对于拖欠工资及解聘事宜,并未提交董事会决议或者股东会决议等证据来佐证《证明》的真实性,故法院判决驳回了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释法】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行事,通常负责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掌握与管理公司公章。司法实践中,公司“易主”时,前任法定代表人与公司易发生纠纷。鉴于法定代表人上述身份的特定性、职权的特殊性,针对法定代表人向公司主权利时提举的证据,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进行审核,根据法律规定,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大小进行判断。对于存有疑点的证据,在没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案例二高管营私舞弊,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2018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总结

2018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总结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要保证毕业生充分高质量的就业,不断的加强学校原有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总结,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一、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基本情况 我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有包装工程、印刷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本科毕业生共379人。包装工程专业163人,印刷工程专业143人,高分子材料专业73人,我院毕业生男230人,女149人。 我院待就业毕业生中,有考研意向的毕业生共21人,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同学2人,自主创业意向1人,26人有就业意向,1人就业意向不明确。 截止12月31日,我院应届毕业生已确定签约人数115人,有意向签约企业人数为106人,两项共计221人,占应届毕业生54%。针对没有签约、就业困难和没有就业目标企业的同学,我院在学工办及就业办公室不定期约谈该部分同学,了解其就业困难根本原因,针对其不同情况给其解决方案及措施。 二、确保四个“到位”,加强就业组织领导 1、指导思想到位: 包材学院一直以“前景激励,管理推进,文化熏陶,活动提升”为学生工作理念,努力营造“正气、灵气、大气、雅气”的氛围,鼓励学生争做“严谨好学,和谐发展”的大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同步发

展。要求每一名学生一进校门就能将个人学习发展与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找准未来的方向,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学院从领导到每个系的老师都把学生的就业工作看成是关系到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2、领导组织到位: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系主任、班主任、辅导员任小组成员。下设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办公室,就业专干担任办公室主任,就业工作领导成员分工及责任制度明确。在团学会中特别设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增强了就业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明确就业工作领导成员分工及责任制度。建立了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3、条件保障到位:就业工作办公室1间、就业洽谈室3间、多媒体宣讲教室1间;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高清DV等设施配备齐全;就业工作经费有保障,经费使用台帐清楚。学院实验室经常加班加点面向企业开放参观,宣传学院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以增强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信任。 4.日常管理到位:2018届毕业生379人的毕业生就业材料、资格审查、就业率统计等工作,都经过几轮严格审核把关,做到了无一错漏,电子文本数据准确无误。就业方案上报工作准确、规范、及时。各项材料的领取、下发、收集、总结均按质按量完成。 三、注重四条“途径”,拓宽学生就业市场 为拓展就业资源,开拓就业市场,我院制定了年度就业市场开拓计划。一年来,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拓展稳定就业市场。

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政策落实 不断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一、2013年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基本情况 2013年,在省厅正确指导下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就业和失业保险政策,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目标,多措并举,多策并施,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各项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4万人,完成任务的319.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完成任务的145%;困难人员再就业4813人,完成任务的152.8%;农村转移劳动力6.8万人,完成任务的111%;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088万元,其中个人小额担保贷款15683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164.7%和15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8%;创业培训4064人,完成任务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16万人,完成任务100.8%。 (一)加强指导,畅通工作落实通道。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工作状况等,对就业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目标责任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灵璧等部分县区把就业重要工作指标纳入政府民生工程。二是细化工作部署。制定《2013年就业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争取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并设立奖励资金,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就业资金信息系统操作的通

知》,部署就业信息化建设。三是督查通报。对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情况和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情况按月通报到县区政府。对于工作进度慢的项目和县区,分管市长每月在全市重点工作调度会上点评。为推进工作进度,分管局长多次带队对县区各项就业工作进行实地督查,查找问题和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 (二)强化服务,畅通就业供求通道。一是夯实服务基础。积极开展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创建工作,评选出31个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开展“一网五点”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上线运行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等新模块;开展了100家企业和园区春节用工情况、小额担保贷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2012年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工作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及工资变化、全民创业情况等调查调研,及时研判分析就业形势;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企业用工宣传发布、培训用工对接、稳定企业用工、目标责任管理五项制度,采取开展专项活动招聘、园区或重点群体专场招聘、日常招聘、乡镇招聘、乡企对接招聘、校园招聘相结合,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供求平台。全年开展600多场次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免费提供各类就业服务80万多人次;全年为3.2万人开展了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发放培训补贴近2000万元。三是实施就业援助。把就业援助对象作为重点服务群体,细化帮扶计划内容,优先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认定、就业创业服务、培训、政策享受等服务,健全完善就业援助对象帮扶机制。2013年为符合条件就业援助对象发放了社会保险补贴2000多万,发放组织起来就业补助200多万元,为我市对技工院校在校的435名困难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四) 2010年05月11日 16:56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江西财经大学: 一、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工作“固本疏源,重基求新”。“固本”就是抓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个根本,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疏源”就是与社会用人单位广泛联系,取得社会用人单位的了解和信任,扩大毕业生就业的源头。“重基”就是重视就业的根本规律,了解人才市场的基本行情和社会用人的基本要求,将其反馈到人才培养实践和就业准备工作中。“求新”就是在毕业生就业推荐中,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用人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营销策略,经常找新路、出新招;在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与不同年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引导。 二、建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创业教育过程“一条龙”。建立“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的机制,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一条龙”。第一课堂重视“学思统一”,夯实创业知识和技能。开设创业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强化课程实验,培养创业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培育创业素质。第二课堂重视“素质拓展”,突出创新创业实训。突出专业实训,进行创业模拟;支持学科竞赛,激励创新精神;鼓励科学研究,培养创业潜能。第三课堂重视“知行合一”,丰富创业经历和体验。积极支持在校生开展创业实践;鼓励学生社团校外行动,丰富创新创业体验。 三、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就业指导与市场培育“两手抓”。在就业工作体系建设上,坚持“二手抓,二手都要硬”,一手抓就业市场培育和开拓、一手抓就业指导与服务。精心培育校内校外就业市场,努力拓展就业领域。09年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200余场;在20余个城市开拓就业市场;签署就业基地合作协议企业100多家。推行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人性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五化”工程,完善就业工作体系。金融危机非常时期“八管齐下”,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实施“一把手”工程,发展定位明确,各项措施得力,就业、招生和人才培养工作良性互动、环环相扣。努力实现“一个确保、两个提高”,大力加强“三个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了就业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培养结构转变,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创业教育成绩显著。 1.学校重视办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就业链条良性互动,环环相扣。 ①招生看就业,就业促招生。就业率低于全校平均数的15%的专业,要停招、限招、隔年招。招生计划体现地区需求。同时在招生中宣传高就业率,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现代文阅读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现代文阅读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一、记叙文《看自行车的女人》 2014中考记叙文阅读有四道小题,较往年减少一道,分值16分。 这四道题分别从概括、赏析、写作思路、和主旨理解等四个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往年常考的题型来看有新的变化。今年增加了分析写作思路这类试题,这种题型以前河南省没有出过,很多考生不知从何下手。最后一个小题,看似开放性试题,但是属于理解主旨类,如果不注意主旨理解的话,可能也会出偏差。 其他题目难度不大,都是常见常练题型。 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次考试的案例进行分析。 第7题: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分)全市平均分3.49 从这道题的题干来看,这种概括题的主语(主要人物)已经确定,其实就是把几件事概括出来就行了,比概括全文的难度要小得多。从全市的平均分3.49分来看,考生记叙文的概括能力还算是不错。 失误分析: 1.答非所问,对象表述错误(搞错对象)。本题问写了看车女人哪几件事,但不少学生概括成了“我”怎样。例:“我因为没有零钱,欠了她两毛钱”,“我又去商场付她钱”等。 2.理解错误。例:“她帮我看车一直等我出来,把东西交给我”。 3.表述时重点不当。例:“一位同事让我写表扬信。” 例:我去商场没买到合适的东西,没有零钱,所以没有给她存车的钱。(0分,重点失当) 4.概括不全面,少事件。 例:1.她的包被胖女人抢走。(1分);她不收我的停车费。(1分)她帮别人看自行车。(0分,不属具体事件) 5.不会分点表述,得分点不清晰。 建议:在做一类概括题时要注意,首先要分清几件事的起止段落或地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概括几件事要稍微简单些,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做简要概括即可。

学院就业工作总结3篇

学院就业工作总结3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学院就业工作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学院就业工作总结1 一、2021年辖区各类失业人员:100人,其中:“4050”人员13人,应历届大中专技校毕业生22人,其他城镇失业人员65人。截止目前,已实现就业人数92人,安置就业率达92%。其中“4050”人员、大中专毕业就业率达到100%,今年无零就业家庭登记,消除率达100%。在保持和巩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通过建立社区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小平台”。并采用“开展、引导、帮扶”三项具体措施,引导失业者走上工作岗位。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以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工作专项活动为契机,为50余名失业者进行就业政策职业指导应知应会培训,采取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召开再就业援助座谈会、签订再就业援助服务协议书等一系列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开辟宣传专栏等有效形式。为保持和巩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板报、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并通过“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深入宣传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 四、依托劳动保障平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积极开展了就业援助服务。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走访了解其就业情况,建立社区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档案。积极开展以再就业招聘会为“平台”,组织参加召开大型招聘会4次,到会15余人次。通过走访,使用工单位称心,录用人员放心。使“小平台”发挥了“大窗口”的作用。 五、开展社区再就业援助,采用以“开展、引导、帮扶”三项具体措施扩大就业,引导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今年2月份社区专门组织召开了“再就业援助”座谈培训会,并与1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再就业援助服务协议书,定期走访帮扶。社区有1间活动板房,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人就业。同时积极为10人推荐公益性岗位已全部上岗。开展了“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活动宣传等,为符合条件的5人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成功放贷人数5人。为自主创业人员24人申请了社会保险补贴,享受了优惠扶持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开展特色活动,开展技能培训及创业指导,使一些有特长、有胆识的失业人员实现了自主创业,通过上门走访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座谈会、就业政策应知应会的培训,宣讲政策,

全国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 来源:2010年5月1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北京大学: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国情社情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蕴含的发展机遇;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出台专门文件,开通咨询热线,推出“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榜样系列报道;邀请基层工作优秀校友座谈;聘请校内外专家为基层西部就业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帮助树立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就业观。 2、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①本科教育:一是按院系或学科大类招生,加强通选课建设,实现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双学位和辅修制度,设立暑期学校,开展海外交流、联合培养项目,探索以宽厚培养为特点的元培模式,加强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等,形成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良好格局。②研究生教育:调整学制,按学术型、应用型和专业学位分类培养;重点资助建设一批学位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国家-学校-学院-导师”多层次国际学术交流机制,通过联合培养、英文项目、国际会议资助等多渠道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水平,推进全国优博推荐工作,提升研究生人才整体质量。 3、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利用学校、政府、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力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如开展“青年创业大讲堂”和“多元化创业新路线”等系列讲座、沙龙;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解析和实务指导”讲座;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设立创业基金每年为5支团队提供约10万人民币的资助;连续10年举办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成果孵化帮助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教育和活动,学生创业领域和方向日趋多元化,创业热情不断高涨。 4、以教育客观规律为出发点,实现育人机制的科学发展。①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理论研究等方式初步建立健全专业化、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②重点指导与帮扶。一是对党员骨干、家庭经济困难、有就业障碍、少数民族以及意向去西部、城乡基层、自主创业的重点人群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库。二是为特殊群体提供“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提供一次就业信息、实施一次组织推荐、报销一次求职费用”等帮扶措施。③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学生职业发展导师、生涯发展辅导师和职业发展志愿者三支力量,通过一对一咨询帮助学生

事迹材料: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2017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一 长虹社区党支部成立于____年5月,共有党员34名。近年来,长虹社区党支部在柳市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新机制,搭建新平台,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社区建设的有序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在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长虹社区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骨干,有效的促进了社区全面建设,发挥社区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夯实党的基础,着力抓好班子建设 坚持一个核心,二个建设,提高三个能力,争做四个表率,做到五个一: 1. 坚持一个核心。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各项工作领导核心,重大问题必须经党支部讨论。 2. 二个建设。班子自身建设,班子廉政建设: a. 班子建设做到三气、三有、三个不断。三气即工作有勇气,克服困难有志气,争先创优有底气;三有即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目标;三个不断即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b. 班子廉政建设做到廉政自律,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3. 三个能力: a. 掌握全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b. 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 c. 与时俱进的工作,创新创业,共创和谐的能力。 4. 争做四个表率。抓好第一要务,做埋头苦干的表率;提高素质,做热爱学习的表率;保持艰苦朴素作风,做廉洁奉公的表率;真情系民,做群众信赖的表。 5. 做到五个一。即为社区尽一份责任,为社区居民解决一个困难,为社区奉献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带好一班人。 ●二、创建社区党建,着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建立党员组织与教育管理载体,接受发展党员,几时编入支部人员花名册,及时开展教育。在各党员中发放党员联系卡,方便党员间的日常联系与沟通。 ●三、创新党建工作特色,增强党员队伍活力 在创新争优活动中,大家紧紧围绕以党建为核心,以服务聚民心,以和谐为中心,以稳定安民心,以文化乐民心,以环境顺民心,以计生优民心的社区工作特色,把突出创新党建工作特色,增强党员队伍活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把认真开展五比五看和五个争做作为这次活动的载体。五比五看即比破解难题的能力,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比三有一化的推进,看社区为民服务的提升;比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看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巩固;比党员在入党时期的表现,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五个争做即:一是争做解放思想的先锋。二是争做善于学习的表率。三是争做真抓实干的榜样。四是争做遵纪守法的标杆。五是争做为民服务的模范。进一步推动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意识,要和学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一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20**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部署了20**年的工作。周慕尧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府副秘书长王荣华出席了会议。周慕尧要求有关部门和高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周慕尧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入世后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并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取得新发展。会议透露,20**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旺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形势好于往年。截至11月30日,上海高校毕业生20**年总体就业率为867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713,本科生就业率为9258,专科生就业率为8159。同时,根据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随着高校扩招和明年上海市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20**年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63478人,其中毕业研究生8205人,占总人数的129;本科毕业生34534人,占544;专科含高职毕业生20739人,占327。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38129人,占总人数的548。会议指出,

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20**上海年要继续按照敞开城门,筑高门槛的原则,做好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高校毕业生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沪创业或去外省市工作的办法,推动人才柔性流动。高校就业工作总结二×××学校就业工作遵循从行业需求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办学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在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通力合作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就业工作任务,使得学校的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考研率达,就业率、考研率均位居地区学校前列。现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学校本年度毕业生构成情况。分学历、分专业、分性别进行图表统计总体上看,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有所下降,能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就业观念较以前有所转变,去基层、相对偏远地区工作的学生较前几年增多,学生主动签约到煤矿企业以及偏远中小城市就业。 2、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逐年升高,×××学校往届考研毕业生主动为应届考研的学生搜集复习资料,联系导师,形成一届带一届的良好氛围。 3、毕业生就业区域性广,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华东、华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19个省市自治区。二、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助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了由主管行政领导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

社区典型事迹材料

名镇社区党支部典型事迹材料 名镇社区党支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支部书记冷慧敏及支部委员带领21名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放在首位,围绕社区党委的中心工作,把关心、帮助、服务党员作为重点,以争创优秀社区党组织为目标,带领党员开拓创新,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在2017年一年里社区党支部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满足各类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生活上扶贫,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就业上扶技为具体内容,开展了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社区建设呈现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良好发展趋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重视支部自身建设 认真制定支部党建工作规划。做到目标、责任、措施“三落实”,确保支部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坚持理论学习与支部建设相结合。每季度有的放矢的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保证了每月一次的正常学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成员每季度召开一次生活会,通过谈心、交心活动,互帮互学,营造出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具体

措施,确保支部班子成员廉洁自律,通过签定党风廉政承诺书,观看廉政教育宣传片,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培养正派作风,激励奋发向上的斗志,永葆党的先进性。(二) 注重党员教育管理 认真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积极培养和考查社区优秀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储备党的后备力量,积极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保持党员队伍的新旺发达。一年来已吸收发展了1名新党员。加强外来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通过建立党员信息采集表,做好党内统计工作,支部对所属党员进行造册登记和个人资料输入电脑,实现了党员信息的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结合上党课,学先进事迹,看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丰富党的组织生活内涵,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开展“党员活动日”的实践活动,巩固了党员为民服务的决心。 (三) 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党支部学习日、党员固定活动日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并进的方法,专题辅导、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并通过举办学习培训会、上党课、观看电教片等方式,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组织观看《杨善洲》,两委班子成员参加学习十八大专题报告。本年度开展服务型党组织活动23次,参与群众1300人次,在职党员进社区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