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摩尔纹的产生原理与消除方法

摩尔纹的产生原理与消除方法

摩尔纹的产生原理与消除方法
摩尔纹的产生原理与消除方法

行政管理原理与方法(补专)

行政管理原理与方法(补专) 一、单项选择题(按每题首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排列) B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2.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B)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C 1.传统的行政学或静态行政学时期,也被称为(A) A.科学管理时期 B.行为科学时期 C.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D.新公共管理时期 2.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个(D) A.组织效率 B.管理效率 C.工作效率 D.沟通效率 D 1.对监督对象发生的重大违法案件或带有普遍性的违法行为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的专门调查,被称为(C) A.工作报告 B.检查 C.专案调查 D.审查 2.对行政法律文件、行政命令、措施及财政预算、决算、账册、报表等进行审阅核对的行为,被称为(D) A.工作报告 B.检查 C.专案调查 D.审查 F 1.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包括(D) A.品格因素 B.能力因素 C.专业因素 D.资历因素 G 1.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这是指(A) A.委员会制 B.内阁制 C.总统制 D.半总统制 2.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是指(D) A.委员会制 B.首长制 C.层级制 D.机能制 3.公共组织的中间管理层所表现出的效率是(B) A.组织效率 B.管理效率 C.工作效率 D.沟通效率 4.公共财政的职能不包括(D) A.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稳定经济增长职能 D.推动国际经济往来职能 5.公共体制的激励机制是( B ) A核心战略B后果战略C顾客战略D控制战略 H 1、会议管理的核心问题是(C) A.会议主题 B.会议准备 C.会议效率 D.会议结果 J 1.机关行政的特点不包括(D) A.服务性 B.复杂性 C.时效性 D.单一性 2.机关行政现代化的内容不包括(A) A.行政网络化 B.机关行政观念现代化 C.规章制度人性化 D.办公自动化 3.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是指(C) A.个人决策 B.理性决策 C.科学决策 D.直觉决策 4.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

LCD面板水波纹产生的几个因素

LCD面板水波纹产生的几个因素 1.电源干扰;开关电源没有50HZ干扰,可减少水波纹。 2.地没分好;模拟和数字信号共地。 3.高压板没隔离,可用电阻和大电感来隔离。 4.屏没接高压板的地。 5.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一般的作法是星型布局。加磁环和0.1U小电容来减小电磁干闹。 6.RGB OUT 输出要远离干强信号,最好是包电(模拟地或初级地)。 7.采取NTSC方式要比PAL干挠要小。 8.亮度信号串连色度率波器。 用开关电源避免了50HZ的工频干扰,但会有高频干扰,对是否产生水波纹有影响吗?2模拟和数字地要分开是不是针对TFT的驱动板?还是指前级的信号源?3高压板要隔离,是不是指隔离地(但用大电阻隔离地说不过去),还是说与驱动板留足间隔距离?4屏一定要接高压板的地吗?接电源输入部分的地行不行?5“加磁环”是不是就是串接磁珠,“0.1U小电容”是对地滤波是吗?6“RGB OUT最好包电”是不是指用RGB信号线要用地线铜皮与其它信号走线隔开?7“NTSC方式要比PAL干挠要小”能讲一下原因吗?8“色度率波器”的典型电路是怎样的?晶振要接地,PLL的地要与其他分开,RGB的地线也要分开,INVERTOR的开关频率也有关系,电源对IC的供电除了好的滤波还要考虑功率及数字和模拟的问题等等,LAYOUT就不用说了。 所谓Flicker的现象,就是当你看液晶显示器的画面上时,画面会有闪烁的感觉。它并不是故意让显示画面一亮一灭来做出闪烁的视觉效果,而是因为显示的画面灰阶在每次更新画面时,会有些微的变动,让人眼感受到画面在闪烁。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使用frame inversion 的极性变换方式,因为frame inversion整个画面都是同一极性,当这次画面是正极性时,下次整个画面就都变成了是负极性。假若使用common电压固定的方式来驱动,而common 电压又有了一点误差, 这时候正负极性的同一灰阶电压便会有差别,当然灰阶的感觉也就不一样。在不停切换画面的情况下,由于正负极性画面交替出现,就会感觉到Flicker的存在。而其它面板的极性变换方式虽然也会有此flicker的现象,但由于不像frame inversion是同时整个画面一齐变换极性,只有一行或是一列,甚至是一个点变化极性而已,以人眼的感觉来说,比较不明显。 至于crosstalk的现象,就是相邻的点之间要显示的资料会影响到对方,以致于显示的画面会有不正确的状况。虽然crosstalk的现象成因有很多种,只要相邻点的极性不一样,便可以减低此一现象的发生。综合这些特性可知,为何大多数人都使用dot inversion了。 面板极性变换方式,对于耗电也有不同的影响。不过它在耗电上需要考量其搭配的common 电极驱动方式。一般来说,common电极电压若是固定,其驱动common电极的耗电会比较小。但是由于搭配common电压固定方式的source driver其所需的电压比较高,反而在source driver的耗电会比较大。但如果使用相同的common电极驱动方式,source driver的耗电就要考量其输出电压的变动频率与变动电压大小。在此种情形下,source driver的耗电会有dot inversion>row inversion>column inversion>frame inversion的状况。不过现今由于dot inversion的source driver多是使用PN型的OP,而不是像row inversion是使用rail to rail OP,在source driver中OP的耗电就会比较小。也就是说由于source driver在结构及电路上的改进,虽然先天上它的输出电压变动频率最高也最大(变动电压最大接近10伏特,而row inversion面板由于多是使用common电极电压变动的方式,其source driver的变动电压最大只有5伏特,耗电上会比较小),但dot inversion面板的整体耗电已经减低很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器都是使用dot inversion的方式。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

地基处理常规方法介绍及设计、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对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地基(包括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如软粘土、冲填土、杂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岩溶等)进行改造,以增加其强度、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消除液化性。经过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不同的地基土有不同的工程特性,不同建筑物对地基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处理的目的和处理方法是有别的。 地基处理按处理原理和作法大致可分为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置换及拌入法和加筋法四大类。 二、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十三类,见下表。 类型处理方法适用范围 换填垫层法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工业及民用废渣垫层厚度不超过3m的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暗沟 预压法堆载及真空预压、降水预压、联合预压大厚度淤泥、淤泥质土及 饱和的冲填土 强夯、强夯置换法动力固结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 与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 振冲法 振冲挤密与置换振冲置换适用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杂填土,振冲挤密适用于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 砂石桩法振动或锤击成桩松散砂土、粉土、素填土、杂填土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振动沉管灌注,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 素填土、淤泥质土 夯实水泥土桩法冲击、沉管、螺旋钻探及人工洛阳铲成孔地下水位以上的 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处理深度小于10m 水泥土搅拌法用水泥或其它固化剂、外渗剂进行深层搅拌成桩,分干、湿两类方法处理深度不大于15m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 高压喷射注浆法用单管法、双重管法、三重管法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水泥或化学浆液)高强度、高变形要求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黄土的地基处理或托换、纠偏工程

【医疗药品管理】“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事管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3010411 课程名称:药事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内容简介: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管理学科,是现代 药学科学和药学实践的重要基础,是药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是国家执 业药师考试的主要课目。 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药学事业科学化、规范 化、法制化的管理,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方面(药品研制、生产、经 营、价格、广告、使用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现已发展成为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它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学生必修专业课程。它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目的是通过其学习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教学任务是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为执业药师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药事、药事管理及药事管理学科的概念、性质、定义等, 药事管理研究性质、特征、过程和步骤等。 【基本要求】 掌握药事、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学科的含义及区分; 熟悉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学科体系及近20年学科发展主要方面; 了解药事管理学科研究方法。 第二章药品、药学与药师 【基本内容】 药品的定义、分类、质量特性、商品特性; 药品监督管理概述; 药学的社会功能和任务; 药师的定义、类别、功能,执业药师法律和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掌握药品和药品分类管理; 掌握药品监督管理的特征和主要职能; 熟悉药学的社会功能; 熟悉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主要内容; 了解药师职业道德基本方面。 第三章药事组织 【基本内容】 药事组织概述; 药品监督管理组织; 药品生产经营组织及行业管理; 药学教育、科研组织和社会团体; 国外药事管理体制。 【基本要求】 掌握药事组织、药事管理体制的定义;

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加强机关内部科学管理,促进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大家的服务意识、纪律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是强化机关管理科学化,促进干部队伍正规化的需要。如何强化机关内部的科学管理?笔者就当前机关内部管理特点,提出一些科学管理上的思考。 一、机关内部管理的深刻内涵 机关内部管理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内部管理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内部管理的职能;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内部管理的过程。“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结合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机关内部管理和普通后勤工作是不同的。机关内部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机关各项工作。而后勤工作只是其中一个运作过程。因此,机关内部管理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

二、机关内部管理的基本特点 机关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政府机关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机关内部管理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担负着部门的财务、车辆、统计、办公用品、会务、督办、通讯、安全、综治、卫生、水电、绿化和全年目标考核项目及公共关系等20多项管理、服务职责,离开了机关内部管理,行政工作很难开展。 (二)服务性。保障服务是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固有属性和永恒的主题,机关内部管理的机构一般都设置部门的办公室。机关内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科学地组织后勤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人员组合、最短的时间占用、最低的物力消耗和财力支出,最大限度地完成和体现服务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办公室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工作到哪里,办公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部服务。机关人员是履行工作职能的主体,为了让全体机关干部全心身地投入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分工协作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地基处理的资料。 【关键词】 序言、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序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药事管理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药事管理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每一位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论在药学工作的哪一个岗位都需要了解药品相关 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药事管理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药事管理学的学习心得体会篇1 大三第一个学期,根据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我所在的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了《GMP与药事法规》课程,这门课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目的是通过对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药品管理的体制、机构以及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为执业药师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和执业中药师都必考的科目之一《药师管理与法规》的主要内容,占执业药师和执业中药师考试总分的比重为25%。其在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这门课程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性质和内容,

包括这门学科在我国药事管理的发展情况,了解了我国国家药物政策及其监管;在课堂中蒋老师还教导我们药师和药学其他职业的相关情况、法规,以及作为一名药师和药学从业者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并对各种药事组织做了简单的介绍,包括药品监管组织、药学教育科研组织和社会团体、国外要是管理体制和结构;而且,我们还学到了我国药品管理立法的相关细则和药品管理的一些 规定,包括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管理、特殊药品管理、中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制药工业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市场营销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并且老师还对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做了系统的讲解,包括药品专利保护、药品商标保护、还有文学习《药事法规》的体会与收获献著作权的保护。 蒋老师特别在课上强调了这门课在执业药师资格证的考试 中占的比重很大,并为我们介绍了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所应准备的科目和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信息,这为我们以后毕业之后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下了基础,是我们更有目的的去准备,而不是盲目的涉猎知识。 在课堂授课中,蒋老师还精心的穿插了许多中药知识进去,为我们讲解中医望、闻、问、切的学问,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并为我们系统的揭示了中医与西医、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和联系;还对目前我国中医的发展情况做了简要概括,指出我国重视国粹中医,并力争发扬光大的政策。这让我们对中医、中药在国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 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换填地基法 常用方法: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接槎位置不正确,接槎处不密实。 预防措施: 接槎位置应按规范规定位置留设;分段分层施工应作成台阶形,上下两层接缝应错开0.5米以上,每层虚铺应从接槎处往前延伸0.5米,夯实时夯达0.3米以上,接槎时再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常见质量问题2:不按规定进行压实系数及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换填垫层地基竣工验收应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其承载力,原则上每300平方米一个检验点,每个单位工程检验点数量不宜少于3点。 2.对于局部的换填垫层,由设计单位确定其检验方法。 3.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划分安全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和一般不太重要的、小型、轻型或对沉降要求不高的工程,地基竣工验收时可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但当设计有要求或垫层厚度大于2m时,仍应按第1条要求做载荷试验来检验其承载力。 4.对于厚度小于1250mm,起“褥垫”作用的换填处理,地基竣工验收时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即可。 5.换填垫层地基除应按要求做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层的压实系数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处。检验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平方米不应少于1个

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 个检验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 二、夯实地基 常用方法:重锤夯实地基、强夯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夯实过程中无法达到试夯时确定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击不密实。 预防措施: 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水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0.5~2.0米厚的砂石,才进行强夯;或适当降低夯击能量,再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 常见质量问题2:强夯后,实际加固深度局部或大部分未达到要求的影响深度,加固后的地基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1.强夯前,应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在砂卵石夹层的可适当提高夯击能量,遇障碍物应清除掉;锤重、落距、夯击遍数、锤击数、间距等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过试夯、测试确定;两遍强夯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或冲积土,一般为3周,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 2.实际施工中当强夯影响深度不足时,可采取增加夯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小,一般增大锤击功(如提高落距),可使土的密实度有显著增加。 常见质量问题3:不按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承载力原位测试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载荷试验检验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905

第一章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 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 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人本原理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LCD面板水波纹产生的几个因素

LCD面板水波纹产生的几个因素 1?电源干扰;开关电源没有50HZ干扰,可减少水波纹。 2. 地没分好;模拟和数字信号共地。 3. 高压板没隔离,可用电阻和大电感来隔离。 4. 屏没接高压板的地。 5?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一般的作法是星型布局。加磁环和0.1U小电容来减 小电磁干闹。 6. R GB OUT输出要远离干强信号,最好是包电(模拟地或初级地)。 7. 采取NTSC方式要比PAL干挠要小。 8. 亮度信号串连色度率波器。 用开关电源避免了50HZ的工频干扰,但会有高频干扰,对是否产生水波纹有影响吗? 2 模拟和数字地要分开是不是针对TFT 的驱动板?还是指前级的信号源?3 高压板要隔离,是不是指隔离地(但用大电阻隔离地说不过去),还是说与驱动板留足间隔距离? 4 屏一定要接高压板的地吗?接电源输入部分的地行不行?5加磁环”是不是就是串接磁珠,“O.1UJ、电容”是对地滤波是吗? 6 “RGB OUT最好包电”是不是指用RGB信号线要用地线铜皮与其它信号走线隔开?7 “ NTC方式要比PAL 干挠要小”能讲一下原因吗?8色度率波器”的典型电路是怎样的?晶振要接地,PLL的地要与其他分开,RGB的地线也要分开,INVERTOR 的开关频率也有关系,电源对IC的供电除了好的滤波还要考虑功率及数字和模拟的问题等等,LAY OUT就不用说了。 所谓Flicker的现象,就是当你看液晶显示器的画面上时,画面会有闪烁的感觉。它并不是故意让显示画面一亮一灭来做出闪烁的视觉效果,而是因为显示的画面灰阶在每次更新画面时,会有些微的变动,让人眼感受到画面在闪烁。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使用frame inversion 的极性变换方式,因为frame inversion 整个画面都是同一极性,当这次画面是正极性时,下次整个画面就都变成了是负极性。假若使用common 电压固定的方式来驱动,而common 电压又有了一点误差,这时候正负极性的同一灰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1-1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原理、作用、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1 分类处理方法原理及作用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 换 土 垫 层 法 机械 碾压法挖除浅层软弱图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 它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和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简易可行,但仅限于浅层处理,一般不大于3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大于5m; 如遇地下水,对于重要工程,需有附加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 它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 重锤 夯实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以及分层填土地基 平板 振动法适用于处理非饱和无粘性土或粘粒含量少和透水性好的杂填土地基强夯 挤淤法采用边强夯、边填碎石、边挤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 它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实验才能确定其适用性 爆破法由于振动而使土体产生液化和变形,从而达到较大密实度,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适用于饱和净砂,非饱和但经常灌水饱和的砂、粉土和湿陷性黄土 深层密实法 强夯法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深层土液化和动力固结,使土体密实,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消除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和液化性强夯置换是指将厚度小于8m的软弱土层,边夯边填碎石,形成深度为3~6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柱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基础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素填土、杂填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和湿陷性黄土 强夯置换适用于软弱土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经处理后土性质较为均匀,造价经济,适用于处理大面积场地施工时对周围有很大振动和噪音,不宜在闹市区施工需要有一套强夯设备(重锤、起重机)

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设计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各种设计活动,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被合理化和组织化。另外,设计管理还要负责处理设计与其它管理功能的关系,并负责有效地使用设计师。 在设计管理的过程中,设计管理者扮演了组织者、协作者、整合者、同中求异者、传达沟通者及媒介者等诸多角色。本章在管理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1节设计管理的基本原理 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设计管理原理是对设计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原理,除具有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一、系统原理是指将产品创新设计的整个过程视为一个开放式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设计要素、设计组织、设计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设计管理系统的最优功能,以实现企业产品的整体优化和产品创新的总体目的。 在一项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在这一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也存在着这种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种关系处理不好,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设计管理系统的正常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设计管理者必须坚持系统理论和方法论,通盘考虑,全面权衡,综合处理它们之间的各种问题。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内诸要素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其性质必然满足系统存在的一切条件。一方面,系统的整体目标规定着要素的根本性质及其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要素又随着管理系统是开放而同外部环境以及其它系统发生着各种形式的“输入和输出”,表现为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相关图景。设计管理强调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管理对象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系统管理和综合,以实现设计管理的最优化目标。 为了正确贯彻设计管理系统的原理,必须掌握它的三个主要观点: 1、目的性观点 设计管理意义上的“目的”一词,是指设计管理系统存在的依据和最终目标。没有目的的设计管理系统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系统;目的不明确或混淆了不同的目的,都必然会造成设计管理系统的紊乱。一般讲,设计管理对象在未经管理之前呈无序状态。设计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

(全新整理)10月机关管理全国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关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5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针对意外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的计划称作() A .进入计划B.应急计划 C.执行计划D.中期计划 2.机关管理的主要职能是() A .决策与计划B.效率与质量 C.制度与程序D.改革与创新 3.社会风气是指社会活动中积淀而形成的() A .风尚与习惯B.风尚与民风 C.风尚与礼仪D.风尚与习俗 4.以效率为中心的机关管理理论的核心是() A .强调体制创新B.强调以人为本 C.强调完整统一D.强调激励机制 5.在机关中对领导者提供咨询服务,发挥参谋作用的机构是() A .辅助机构B.执行机构 C.顾问机构D.服务机构 6.用来规范各方行为,促其按章办事统一行为的有效协调方法是() A .信息协调B.中介协调 C.相机协调D.文件协调 7.机关管理制度产生的基础是() A .机关管理的法律B.机关管理的实践 C.机关管理的目标D.机关管理的环境 8.机关管理程序设计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 .共同准则B.时间限度 C.空间范围D.上级精神 1

9.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控制机关人员的数额,防止() A .权责分离B.人员缺额 C.人浮于事D.人才流失 10.信息的收集是整个信息工作的() A .结束程序B.发端程序 C.中间环节D.过渡环节 11.中期计划针对的期限一般为() A .一年以上五年以下B.三至五年 C.五年以上十年以下D.十至十五年 12.机关管理统一指挥原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A .机关的层次性B.机关的复杂性 C.机关的行政性D.机关的整体性 13.党政机关在管理制度、权责划分上表现出的效率是() A .组织效率B.行政效率 C.工作效率D.管理效率 14.调查研究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是指对事物要进行() A .定量分析B.定性分析 C.全面分析D.预测分析 15.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奖励的办法是()A .给予嘉奖B.记三等功 C.授予荣誉称号D.记二等功 16.机关改革遇到组成人员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传统观念的影响B.干群关系紧张 C.思想工作脆弱D.既得利益受到冲击17.党政机关信息编辑的主要成果和载体是() A .信息文稿B.信息汇集 C.信息刊物D.信息摘录 18.管理程序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管理规律的() A .具体反映B.宏观体现 C.基本说明D.整体阐释 2

基于MFC的雨滴水纹动画模拟

Micr ocomputer Applica tions V ol.27,No.8,2011开发应用微型电脑应用2011年第27卷第8期文章编号:1007-757X(2011)08-0042-03 基于MFC的雨滴水纹动画模拟 郭瑾,高伟,刘德山,白萧涵 摘要:基于MFC的框架结构仿真实现雨滴三维水纹动画效果。提出利用MFC框架结构和8像素方法实现三维水纹的仿真。首先通过MFC的框架结构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其次通过采用8像素方法建立水波数学模型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最后通过偏微分方程绘制模拟圆形扩散水纹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减少了计算工作量,降低了编程难度又形象逼真的模拟了水纹动画仿真效果,对于在线实时游戏场景、影视动画制作中的雨滴水纹扩散效果的仿真模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MFC;8像素;水纹;仿真模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自然景物的模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关于山、水、云、烟、火焰等自然景物的模拟,在计算机动画与游戏、影视艺术、广告设计等各种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其中,动态流水效果的场景仿真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应用、计算机游戏、数字电影和动画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场景中;基于此,水纹的计算机动画仿真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对于水纹的模拟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几何模型的方法,主要采用正余弦函数与二次函数线形叠加来模拟水流曲面的方法[1][4],该方法可以满足视觉上的逼真效果,但缺点是不能反映水流的规律以及雨滴圆形水纹的扩散效果。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以流体物体基本方程Navier Stokes(N-S方程)为基础[2][3],将数值计算和计算机图形学结合在一起,模拟出接近真实的水流动画,缺点是计算量及大,不易保证时性。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粒子系统的方法,使用大量的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微小粒子来模拟水流的效果[5],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模拟瀑布、喷泉和雪的效果,缺点是不能模拟作为一个整体的水波,并且需要不停的刷新粒子的属性,改变其运行状态,才能达到特定的目的。 本文提出了利用MFC框架结构和八像素方法实现三维水纹的模拟,该方法即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又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真实感。 1基本原理 本文采用八象素的方法建立水波数学模型,利用MFC 的框架结构,编程实现水滴的水纹圆形一圈圈的扩散效果,非常的生动、形象。 1.1建立八像素法的水波数学模型 八像素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水平面看成一个建立在水面上的二维平面坐标系,水面上任意点(x,y)的坐标和其周围八个点的坐标都是息息相关的,其中任何一点坐标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四周。由于需要尽可能简便的模拟出水纹波动效果,故仅考虑点(x,y)将被(x-1,y-1)、(x-1,y)、(x-1,y+1)、(x,y+1)、(x+1,y+1)、(x+1,y)、(x+1,y-1)、(x,y-1)影响,从而推导出水波振幅的公式。记当前点(x,y)坐标的水波振幅为F(x,y),下一刻的振幅F′(x,y)将由F(x,y)、F(x-1,y-1)、F(x-1,y)、F(x-1,y+1)、F(x,y+1)、F(x+1,y+1)、F(x+1,y)、F(x+1,y-1)和F(x,y-1)决定,那么设水波振幅公式为: F′(x,y)=a(F(x-1,y-1)+F(x-1,y)+F(x-1,y+1)+ F(x,y+1)+F(x+1,y+1)+F(x+1,y)+F(x+1,y-1)+F(x,y-1))+bF(x ,y)其中a、b为待定系数。(1)这里假设水的阻力为0,并处于理想状态下。其次,计算机模拟水波效果仅仅考虑某个瞬间状态,如果瞬间状态取得足够好,瞬间状态动能总和为0。在这种理想条件下,水波的总势能保持不变,即所有这些点的振幅的和保持不变,即满足下面的公式: F′(0,0)+F′(0,1)+F′(1,0)+…+F′(n,n)=F(0,0)+ F(0,1)+F(1,0)+…+F(n,n)(2)理想状态下,若n取无限大,把(1)式代入(2)式,可得到: (8a+b)F(0,0)+…+(8a+b)F(n,n)= F(0,0)+…+F(n,n)(3) 任何满足上式的a和b都是式(3)的解。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实验,得出取a=1/4,b=-1时效果最佳,那么 ——————————— 作者简介:郭瑾(1974-)女,辽宁大连,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软件工程,辽宁,116081高伟(1972-)男,满族,沈阳,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辽宁,116081 刘德山(1970-)男,沈阳,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及网络,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辽宁,116081白潇晗,(1981-)男,沈阳,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计算机应用及网络,辽宁,116029 42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 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等方法。 (1)换土垫层法 1)灰土垫层: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软弱土层挖除,然后用强度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并经分层夯实至密实,作为地基的持力

层,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 (2)夯实地基法 1)重锤夯实法: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2)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3)挤密桩施工法 1)灰土挤密桩: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 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2)砂石桩: 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起到挤密周围土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4)深层密实法 1)振冲法: 振冲桩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砂土地基。 2)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 MPa的饱和粘土和软粘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素质学分数2 1.课程名称(中文)药事管理学 (英文)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Science √□ 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 特殊素质教育 2.课程类别√□ 必修□ 选修□自修; □核心素质教育√□ 非核心素质教育 3.课程学时 总学时: 36理论教学学时: 36实践教学学时: 0及其分配 4.适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 、专业 5. 先修课程预 《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化工过备知识程与设备》《化工原理》《仪器分析》 二、本门课程的意义、作用及教学目的、要求 1、本门课程的意义、作用 意义:药事管理是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药学事业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管理的总称。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与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等 学科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药事管理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个方面及 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价格、广告、使用等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现已发展 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现代药 学实践中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原理、方法;明确管理与药品安全有效的关系规律; 熟悉药事组织和药品质量管理;掌握药事法律、法规和药师行为准则。是药学专业医 药事业管理方向、国际医药贸易方向的专业必修课。 作用: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使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 基本知识分析药学实践活动,以奠定实际工作基础。 2、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 【专业素质】 知识目标: (1)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2)使学生在掌握药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药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