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 2 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 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一一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2. 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提问:你们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学生:米和厘米

2 、关于米和厘米你们都了解那些知识呢?

3 、你能用手比划1 米、1 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还知道其它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新的长度单位。

(一)分米的认识:

1 、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

(1)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度为1 分米的吸管。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根塑料管有多长?

(2)那么大家估计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验证一下。

2 、体验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长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为1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 分米,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10 厘米和1 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板书:1分米=10厘米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那

么谁能推算出“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1 米=10 分米

(3)体验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毫米的认识:

(1)体验毫米的作用: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

师:经过大家的总结才知道,我们可以使用这么的方法对长度

单位进行研究。现在我们就利用自己刚才学到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

单位,大家合作一起来研究关于毫米的知识好不好。

(2)用硬币体验一毫米的长度:

(3)总结归纳:1 厘米=10毫米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单位?

三、总结

1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2 、再次用手比划4个长度单位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1 、同座之间互量从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长?

2 、课本第四页“做一做”的习题。

3 、完成游戏:请四名学生戴好师提前做好的头饰,分别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说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再让学生通过实际地操作获得了新知。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

认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加深了对分米、毫米的认识。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

学的乐趣。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

1 米=100 厘米 1 米=10 分米

1 厘米1 分米=10 厘米

=10毫米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数学教学来源于生

活,使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更好地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任何一种学习离不开勤学,多练,但教师如何能让学生有兴趣,并敢于发言,这是教学的关键。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交流中来,靠自己动手实践总结得出结论,完成教学目标。

分米和毫米一课重点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

建立1 分米、1 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能比划出1 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 分米=10厘米、1 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大部分学生也能正确利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我们的课余生活汇编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1、体验康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欢乐,感受与同学生活的欢乐。2、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用,有礼貌,守秩序。尝试制定计划,学习合理的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 3、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学习合理消费。 4、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有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主题一多彩的课间生活 你说我说“十分钟” 活动目标:1、知道选择合适的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并乐于参加课间活动。 2、知道课间先处理上厕所、喝水等事情,在去活动。 3、学习用讨论、做统计的方法研究问题。 4、能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 活动准备:1、教师应进行学生情况分析,了解目前本班学生课间休息的基本情况,使活动有的放矢。2、教师准备歌曲《课间十分钟》录音带和有关课间活动游戏的录像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我的十分钟1、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演唱歌曲《课间十分钟》。 2、教师引导:歌中的课间十分钟是这么丰富多彩,这么受同学们喜爱,你们大凡怎样安排你们的课间活动呢?(说一说,做一做) 3、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间活动。 4、师:看来同学们在课间的活动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里休息;一种是到操场上活动,哪种方法更好呢? 二、我们的十分钟 1、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 2、在班级看个小小辩论会,两种意见都要说清晰自己的理由。 3、通过辩论做个小统计:户外和室内活动各自的好处。

优点室内活动 不受天气影响,活动量小,不会使人 太困乏……户外活动 空气新鲜,空间大,游戏内容多,消除久坐带来的困乏…… 4、教师小结:室内外活动各有好处,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但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提倡做户外活动。 三、十分钟里注意的问题 结合自身经验,给同学们提个醒,课间应注意什么。(先上厕所,注意安全,不能迟到…… 四、欣赏资料,拓展视野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课间玩的游戏,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的资料,我们一起看看。(欣赏图片或影响资料。) 五、做调查的前期准备1、其他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在课间玩各种游戏,他们都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2、在调查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分组、明确任务、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3、在调查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有礼貌、尽量打扰别人游戏、做好记录。)4、下次活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调查报告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看看那个小组的收获最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美术教案全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1 水墨游戏教学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教学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教具: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三、作业要求: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 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Unit2 Let’s learn Let’s do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事物的颜色,掌握相关的单词:red 、yellow、green、blue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和句型What colour is it ? It is…I see…并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组织对话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水平,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表达事物的颜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和参与,主动来学习事物的颜色。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性好动、活泼,喜欢直观形象的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学生学英语时间短,对知识掌握不是太理想,课堂上要以表扬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 教具准备:课件. 单词卡片. 颜色卡纸。 学具准备:彩色蜡笔。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 up 1) Sing songs : “Hello’’and“A B C song” 2)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 Ss: Nice to meet you , too. 分别与个别学生对话:Hello!\What is your name ?\How are you ? Step 2 Introduce T: Today, we learn Unit2 Colours 教师板书课题。 Step 3 Presentation 1、利用课件Learn the new words : red 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T;Look at screen . What’s this? S:It”an apple.T:What colour is it? S:Red.(师教读:Red 并写在四线三格里) 2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3.反复教读8个颜色单词 4. 利用课件操练句型I see…(1)课件出示红色铅笔,T:what can you see? S:I see pencil. T:What colour is it? S:Red T:Read after me. I see red pencil. 5.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I see yellow pen 和I see green ruler.l 6.讲解I see含义..练习用I see…说五个句子. 当通过操练,学生对八种颜色初步掌握的同时,引出句子I see ….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 Step 4 Practice 1、完成Let’s do 2、教师说一个颜色,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含有此颜色的物品。包括物品和学生的服装。 3、用red 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复习单词。学生适当跟读这一开放式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反应能力,还对前一步骤的单词、句子进行了巩固。游戏过程中多鼓励、表扬,这种形成性评价,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以后的活动增强了参与意识。 在进行颜色的巩固时,利用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生的兴致极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这一游戏主要检查学生熟练分辨颜色单词能力,把听力训练与智能发展相结合,把单调的词汇操练游戏化、兴趣化。本环节能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师生互动,把两个句型合成对话形式,为下一步的生生互动做铺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安全(一)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校园安全 第一课时校园安全警示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了解校园的安全隐患的种类以及具体内容。 3、观察校园,记录下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开展“看一看”、“答一答”、“拍一拍”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了解校园安全隐患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一听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宜兴某学校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化名叫李小毛。2002 年9 月的一天午后,二年级的李小毛同学跟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上学。就在离学校大门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他碰到了几位坐在小汽车里的陌生人。他们假惺惺地向李小毛问路,热情而天真的李小毛没有多加思索,就跨上了陌生人的汽车。可谁知,他这一上车,就再也没有回来,他被歹徒绑架勒索了,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母因此悲痛欲绝,几乎发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同学们,这件事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5 课《校园安全警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故事娓娓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在受到强烈的震撼的同时,初设计意图] 步明白确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二)、看一看 1、过渡:这件绑架勒索案发生以后,我们宜兴市各个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引起了足够重视,如今,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但百密还有一疏的时候,不信,同学们请看课本第24 页的“观察在线”,请你也观察一下这些现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对于这些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学生观察图后自由发言) 2、归纳:你知道吗,校园安全隐患有20多种,请看大屏幕。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我是生活小主人教案

第2课我是生活小主人 课题:《我是生活小主人》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刘雅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做生活小主人的乐趣,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 2、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了解画面构图的主次关系与遮挡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记忆和想象,把自己做生活小主人的情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学生作品中画面组织、色彩搭配的启发和引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色彩工具,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领着大家去小朋友明明家做客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可是明明家乱糟糟的,瞧,衣服,袜子随处可见,书包也没有整理,

同学们,咱们来帮帮明明吧! 学生:好! 教师:那我们来进行一场生活自理比赛,请一位男孩子叠衣服,一位女孩子 整理书包。看谁又快又好的完成比赛。谁愿意参赛 (学生喊加油,让大家来当当小评委) 教师:这些同学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老师看到咱们同学这么懂事,真高兴,我真想给你们竖大拇指,你们真棒,你们是生活的小主人,(揭题板书——我是生活小主人) (让学生用最响亮最自豪的语气齐读) 二、情感认知走进生活 教师:在同学的帮助下明明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他不仅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还帮妈妈做家务呢,同学们,去瞧瞧他做了什么吧。 (播放视频:不再麻烦好妈妈) 学生:明明帮妈妈叠被子,穿衣服,叠被子。。。。。。 教师:明明变得真能干呢,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帮妈妈做了哪些家务呢 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擦玻璃,炒菜,洗袜子。。。。。。 (学生做动作) 教师:如果把刚才咱们同学所说所表演的场景画在纸上,该如何画呢同学间讨论一下,指名谈想法。刚才有位同学说周末在家帮助妈妈扫地,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教版)

三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1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四、具体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案19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所有课时详案共199页) 第1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第二课时 教案

小学英语PEP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Unit 2 Colours教案 Unit 2 Colour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打招呼及用This is……向别人介绍身边的人。 2 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准确运用以上句型。 3 培养学生正确、自然的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教学重点:This is ……句型的学习。 教学难点: 1、This is ……的得体运用。 2、This is …… 句型字母i 及th的发音不容易到位。 教具准备: 1、本课Let's talk/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歌曲"Hello"“Good morning”的录音带。 3、Mr. Jones, Miss White, Miss Green 的头饰。 4、小星星的贴贴。 教学过程: Step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歌曲Good morning,让学生跟唱,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游戏Do a game. "SIMON SAYS" 指令是第一单元B.Let's do的内容。(3)师生同唱歌曲"Hello"。教师可以边唱边用手势示意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改为同班同学的名字。 (4)教师用头饰介绍人物。例如:教师举起Miss White的头饰说:This is Miss white 然后戴上Miss white的头饰说: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Miss white (5)请三个学生扮演Mr. Jones, Miss White, Miss Green ,用唱歌的形式互相问候。"Hello" Step2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师生观看教学课件。课件内容为Let's talk/A 的内容。教师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既了解了句型的含义,又了解句型运用的情景。 (2)再次观看课件,教师提问:T: What are they doing? (3)教师演示Let's talk/A 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话。方法为:教师戴上Miss White 的头饰,左手举起Mr. Jones的头饰,右手举起Miss Green 的头时,用不同声调引出对话内容。在此次演示活动中,教师强调This is……。 (4)教师提问:Miss White 是如何介绍Miss Green 给Mr. Jones的?Miss Green 和Mr. Jones是怎样用英语打招呼的。 (5)听本课时Let's talk/A 教学配套的录音带,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教师注意带读不易掌握的读音,如:This is……一句中的元音字"i" 的读音是[i] ,提示学生要读得短促些。而this一词中的th 在发音时,要让舍尖顶住上齿,教师可以夸大口型,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教师要适当纠正,切不可一味的纠正发音,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6)分组练习。每三个学生一组进行练习Good morning ,this is ……,给表现好的小组奖励小星星贴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经典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安全一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课校园安全 第一课时校园安全警示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了解校园的安全隐患的种类以及具体内容。 3、观察校园,记录下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开展“看一看”、“答一答”、“拍一拍”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了解校园安全隐患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一听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宜兴某学校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化名叫李小毛。2002 年9 月的一天午后,二年级的李小毛同学跟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上学。就在离学校大门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他碰到了几位坐在小汽车里的陌生人。他们假惺惺地向李小毛问路,热情而天真的李小毛没有多加思索,就跨上了陌生人的汽车。可谁知,他这一上车,就再也没有回来,他被歹徒绑架勒索了,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母因此悲痛欲绝,几乎发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同学们,这件

事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 课《校园安全警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故事娓娓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在受到强烈的震撼的同时,初设计意图] 步明白确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二)、看一看 1、过渡:这件绑架勒索案发生以后,我们宜兴市各个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引起了足够重视,如今,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但百密还有一疏的时候,不信,同学们请看课本第24 页的“观察在线”,请你也观察一下这些现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对于这些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学生观察图后自由发言) 2、归纳:你知道吗,校园安全隐患有20多种,请看大屏幕。 校园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骑车不走非机动车道…… ●饮食卫生安全:喝生水、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暴饮暴食…… ●运动安全:摔伤、擦伤、不做准备运动而造成的拉伤韧带、扭伤脚踝(huái)…… ●用电、用气安全:随意触摸开关、不拧紧煤气筏门…… ●网络安全:上网随便交友…… ●游泳安全:溺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归纳总结,得到了对校园安全隐患种设计意图] 类以及内容的感性认识。3、观察校园,看看有哪些安全隐患,记录下来,向校方提出建议。(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教案

2.吹肥皂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自由发言)好,同学们的爱好还真广泛。那么老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呢?(泡泡、小女孩在吹泡泡)。你们看,这些泡泡好不好看啊?(好看)嗯,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游戏了。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肥皂泡的,好吗?(板书课题《吹肥皂泡》) 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多媒体出示文中的生字:肥、皂、类、剩、弄、若、扇、或。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 (2)多媒体出示生字的形近字,对比识记生字。 肥、皂、类、剩、弄、若、扇、或 把、白、粪、乘、卉、苦、篇、式 ①指名对比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

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边读边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4)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种类破裂和弄四散纷飞光影零乱 飘游扇子或者渡过天河飘过大海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5)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哪位同学来说说看?)(学生自愿回答) 提示:先介绍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怎样吹泡泡及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最后写喜欢吹肥皂泡。 三、作业布置。 经过对课文初步的理解,我们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现在老师交给大家两个小任务: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玩“吹肥皂泡”游戏的美。 2. 感悟冰心奶奶玩“吹肥皂泡”童真与梦幻,感受童年的乐趣,拉近学生与冰心奶奶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基本内容,现在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 1. 指名朗读。(大家说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2. 全班评议。(掌声送给他/她)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大家先自己读一下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把相关的内容画出来。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小时候是怎样玩吹泡泡的?并把相关内容画出来。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画的很仔细。那么谁要来说说看呢? 2.用自己的话说说玩吹泡泡的过程。(提问: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很高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 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 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 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我们的课余生活

找教案https://www.doczj.com/doc/1b9781392.html,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生活的乐趣。2、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用,有礼貌,守秩序。尝试制定计划,学习合理的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合理消费。 4、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有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主题一多彩的课间生活 你说我说“十分钟” 活动目标:1、知道选择适当的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并乐于参加课间活动。2、知道课间先处理上厕所、喝水等事情,在去活动。3、学习用讨论、做统计的方法研究问题。4、能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 活动准备:1、教师应进行学生情况分析,了解目前本班学生课间休息的基本情况,使活动有的放矢。2、教师准备歌曲《课间十分钟》录音带和有关课间活动游戏的录像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我的十分钟1、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演唱歌曲《课间十分钟》。2、教师引导:歌中的课间十分钟是这么丰富多彩,这么受同学们喜爱,你们一般怎样安排你们的课间活动呢?(说一说,做一做)3、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间活动。4、师:看来同学们在课间的活动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里休息;一种是到操场上活动,哪种方法更好呢? 二、我们的十分钟 1、请学生在组内讨论一下。 2、在班级看个小小辩论会,两种意见都要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下,提倡做户外活动。 三、十分钟里注意的问题 结合自身经验,给同学们提个醒,课间应注意什么。(先上厕所,注意安全,不能迟到…… 四、欣赏资料,拓展视野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课间玩的游戏,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的资料,我们一起看看。(欣赏图片或影响资料。) 五、做调查的前期准备1、其他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在课间玩各种游戏,他们都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2、在调查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分组、明确任务、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3、在调查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有礼貌、尽量打扰别人游戏、做好记录。)4、下次活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调查报告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看看那个小组的收获最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篇一:201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使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和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