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导言45-50

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1、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哪些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哪些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的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决定性部分。即一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是政治制度的形式。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等。

3、政治制度的形式:(1)政体,(2)政府制度,(3)国家结构,(4)政治体制

(1)政体: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具体内容是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如何组织、国家机关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

(2)政府制度: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3)国家结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最高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

(1)有助于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是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内政外交及其走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4)有助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1、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研究方法,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1、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经济因素并不是决定历史过程的唯一因素。(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却不相同。)

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政治制度,就应该看到,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情。

国情:所谓国情不仅包括经济制度,而且包括历史特点、文化传统、民族构成和民族习惯、国际环境、阶级力量的对比,甚至人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他要适合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一国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

2、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基本方法

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提出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后来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比较政治研究的取向:①国别研究;②跨国研究

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具体研究方法: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引进政治学研究而产生的一种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政治制度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认识,有助于揭示政治制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51-79

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一、城邦:(城邦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1、城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一种小型的城市国家,即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

2、代表性城邦: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叙拉古等。

3、城邦的社会结构

城邦人口划分的三个主要阶级:(1)奴隶、(1)外邦人、(3)公民

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根据出身而获得的。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力。

4、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①君主制政体;②贵族制政体;③民主制政体。

古希腊出现过多样的不同政体(政体类型):

(1)君主制政体:城邦最高统治权掌握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所谓一人统治。克里特岛最早出现。

(2)贵族制政体:由少数贤人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政体形式。

(3)民主制政体: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儹主制(叙拉古)是君主制的变态形式:具有个人独裁色彩的政体。

二、雅典的城邦民主制(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1、雅典的民主制的形成与发展(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雅典民主制:指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在荷马时代,古希腊的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在阶级分化、阶级对立过程中,雅典城邦产生了。早期的雅典城邦是由: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农民,三个等级组成。

(2)雅典民主制的发展:1)梭伦改革,2)克里斯梯尼改革。

1)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①经济改革:颁布了解除债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②社会结构改革:打破原有血亲组织;③政治改革:剥夺贵族对政治的垄断,规定按等级抽签选官。还创立了陪审法庭。

梭伦改革历史意义: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

2)克里斯梯尼改革:①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②政治制度上进行一系列改革,议事会规模扩大为500人。③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

克里斯梯尼改革历史意义:宣告了氏族社会的终结和国家的成熟,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出现了三个政治派别:①平原派(贵族后裔);②海岸派(商人和手工业者);③山地派(农民)。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内容:(1)公民大会;(2)议事会;(3)陪审法庭;(4)十将军委员会。

(1)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有权了解真实问题和情况,然后进行辩论和公议,决定城邦所有值得一论的事情和政策。

(2)议事会: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议事会负责筹备公民大会的召开,准备和起草公民大会讨论的所有议案,执行公民大会的决定,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

500人议事会(常设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权力由来自10个部落50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轮流行使。

(3)陪审法庭:是整个民主城邦制度的拱顶石,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不仅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审判机关,而且可以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控制方式有任前检查、任期结束检查、任期结束账目和公款检查。

(4)十将军委员会:十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军事机构。

在古希腊的雅典,唯一需要依据当选者的才能进行选举的职位是十将军。

3、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特征:(1)直接民主;(2)抽签选官;(3)轮番为治

(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三、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困境

1、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

(1)主权在民原则: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主权,为后世民主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主权在民的原型。

(2)法治原则: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和法治联系在一起的。宪法是城邦的最高法律准则。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困境

(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就其城邦人口总数而言,是少数人的民主。

(2)存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

(3)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的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

(4)频繁举行的大规模集会不可避免会导致民主质量的下降。

第二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

一、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1)王政时代,(2)共和时代,(3)帝国时代。

从罗马建城到末代国王于公元前510年被驱逐,构成罗马国家形成的王政时代

(1)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期。

罗马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10个氏族组成一个库里亚,10个库里亚组成一个部落,称特里布。

(2)共和时代。

罗马共和国:指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

罗马共和国的发展的两条主线: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②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和对外扩张。

罗马共和时代,平民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是由土地问题、债务问题造成的。

(3)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前27-192)和后期帝国(193-476)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2、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1)库利亚大会,(2)长老会议,(3)王(勒斯克)。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色彩。

(1)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主要解决罗马公社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组议事。

(2)长老会议:由300个氏族族长组成,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能操纵库里亚大会并对王施加决定性影响。

(3)王: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第六王塞维·图里乌进行了两项改革:①按财产把罗马公民划分成6个等级。②以财产和地域原则设立森杜里亚大会。图里乌改革,标志着罗马氏族社会向罗马国家的转变。

2、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1)人民大会,(2)元老院,(3)行政官员。

这时期的政治制度仍然以大地主占有为基础的新老贵族联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

(1)人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时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森杜里亚大会,即百人队大会,是公民参政性的最高类型的人民大会,其权力有立法权、决定战争与媾和问题的权力、选举权、司法权。二是特里布大会,这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又称平民大会。

(2)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时代最为重要的机构,由王政时代的长老会议发展而成,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在共和国的政制中,元老院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元老院一般由300人组成。

(3)行政官员:包括①执政官,②独裁官,③行政长官,④监察官,⑤保民官。

①执政官: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两人组成。

②独裁官: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由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职。享有最高军事权和民政权。

③行政长官:是负责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

④监察官:主要职权是审查元老院的名单、进行公民调查、管理公共财产和公共工程、监督公民道德等。

⑤保民官:保民官对其他官员的命令、元老院的决定有否决权

共和时代的高级官吏的共同特点:1)除独裁官等特殊职位,所有官吏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2)官吏没有报酬。3)任职都有期限。4)决定必须一致通过。5)除独裁官、监察官和保民官外,对任职期间行为负责。

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这时代的罗马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是一种君主专制体制。

(1)罗马帝国统治体制的三种类型:①元首体制, ②四帝共治体制,③君士坦丁体制。

元首体制:又叫奥古斯都体制,由屋大维(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创立的个人独裁体制。特点是保留共和制的形式,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

四帝共治体制:由戴克里先创立。把帝国划分为四部分,由四个统治者治理。

君士坦丁体制:所有军政高级官员全由皇帝指派,皇帝的意志成为唯一的法律。是彻底的君主专政。

★元首体制新机构的内容:1)元首的专员督办,2)元首的御前会议,3)元首的内务府

罗马元首体制时,作为元首顾问团的是御前会议。四帝共治体制由戴克里先创立。

(2)行省制度:指意大利境外那些必须向罗马国家纳贡的地区。

古罗马帝国时设有行省制,元老院会向每个行省委派的官员包括总督、副总督、财务官。

三、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罗马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在于其混合政体)

1、共和国的观念与制度形式为后世吸收,成为现代国家的一种重要形态;

2、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

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共和国: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体。

混合政体: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制度因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政体形式。

波里比阿(古希腊历史学家)认为混合政体把国家权力合理地分配于元老院、人民大会和执政官三个机构,使之造成既相互抵制又相互配合的分权制衡局面。

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由“市民法”和“万民法”组成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

1、封建采邑制:就是土地分封制。三个基本要素:采邑、领主与封臣。

封分土地的是领主,受封者是封臣,封出的土地是采邑。(领主与封臣之间是一种封建契约关系)封臣(大封建主)包括公爵、伯爵、大主教、修道院院长。领主权力有行政权、税收权、司法特权。

2、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政治经济特征:1)经济:封建土地占有制。2)政治:裂土而治。

二、中世纪封建时期的西欧政治制度:1、封建君主制,2、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3、基督教教会统治体系

1、封建君主制:1)贵族君主制,2)等级君主制,3)专制君主制

贵族君主制:又称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早期形态。国王只是形式上的一国君主,诸侯贵

族就是领地里的国王。国王和大封建主之间存在强化王权与限制王权的斗争。

等级君主制:又称等级代表君主制,国王为了加强王权,削弱大封建主势力,实行等级(议会)君主制,设立等级代表机关,由确定的等级选派代表组成。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专制君主制:是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专制君主制的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不受限制。

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2、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

自治城市:享有行政、司法、财产和军事大权,制定自己特有的城市法律,并组建行会进行自治管理。

英国和法国:自由市、自治市或公社城市;意大利:城市共和国;德国:直属皇帝的帝国城市。

(1)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

(2)自治城市的自治权表现形式:所谓自治有三方面内容:①人身自由、②司法自治、③行政自治。

①人身自由:城市市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②司法自治:城市摆脱领主司法权和传统法律的束缚。

③行政自治:城市通过自己的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成行政自治机构。

城市的司法机关主要是:法庭。最高行政机关:长老会议。

(3)中世纪自治城市的形成和特征:

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形成:商业的复兴导致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特征:最大特点是自治性,包括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两个方面内容;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3、基督教教会统治体系

(1)教会填补权力真空,从事社会管理的世俗事务。

(2)宗教裁判所:又称宗教法庭,旨在迫害和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3)王权与教权的联盟:各国国王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需要教会支持,教会因为国王的支持建立了在整个西欧的统治地位。

王权与教权的冲突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教权至上”与“君权神授”。

三、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

1、孕育出现了现代宪政主义:1)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形成;2)封建制度的多

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制度;3)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

2、自治城市的政治实践对西方立宪制度的影响:

城市市民自主的政治活动创造了一整套新的政治、行政与司法制度体系,尤其是城市市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机构时常通过颁布法规这样重大的发明来进行管理,几乎称得上是最早的宪法试验。

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

一、近代国家兴起的原因

(1)地方性和多元权力中心是封建社会两大景观,由此产生了普遍的战乱及对统一权威的社会需求。

(2)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者的主张包括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是由马了·路德及其后的加尔文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廷、提倡个人直接与上帝交流、不需教会作为中介的改革运动。实际上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领域的继续。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和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著书立说,激励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民主。

▽在欧洲独立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斯宾诺莎、密尔顿、霍布斯、洛克。人权是所有启蒙思想家普遍重视的基本问题。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自然权利中最首要的是生存权。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以社会契约作为国家和政治制度学说的核心。

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包括英国议会君主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西方政治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以人民主权为政治原则,以限制政府权力为内容的宪政制度。

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1)大宪章,(2)英国革命与短暂的共和政体,(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

(1)大宪章:1215年《大宪章》,确立了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特权,限制了国王权力,其最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英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1265年,西门国会,大议会由贵族会议发展成为等级代表会议。

(2)英国革命与短暂的共和政体:

内战,查理一世被废,建立共和政体——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查理二世复辟,共和制失败。

(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

1688光荣革命:荷兰执政的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废黜詹姆斯二世,提出权力宣言。不流血的政变。

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扭转了英国政治发展方向,奠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基础。

1689《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地位;规定英国国会议员实行“自由选举”。

在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英国国王的最高统治权只有在议会中才能体现出来。

2、美国总统共和制度的形成:(1)独立战争,(2)联邦条例,(3)1787年美国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制度是继承母国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并根据北美的特殊情况运用近代西方宪政理论的结果。

(1)独立战争(1775):《独立宣言》1776,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提出人人平等,具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以及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为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人民有权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职责的政府的政治原则。为美国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联邦条例: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1781年生效。规定13个国家各自享有主权。

(3)1787年美国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确立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

主要原则:1)分权和平衡原则,2)联邦制原则,3)权力有限的政府原则。

美国的议会总统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宪法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3、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法国大革命,(2)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波旁王朝复辟,(3)议会共和制确立(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革命的方式实现的)(1)法国大革命:1789.7.14,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人权宣言》: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2)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1799,雾月政变结束督政府统治;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战败,波旁王朝复辟;1830,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1848年,欧洲革命,工人起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

(3)议会共和制确立:

1870年普法战争,法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1875年宪法》标志着共和政体在法国的最终确立。

三、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1、政治民主化,2、行政集权化,3、多元共治,4、地方自治

1、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公民自治权利的扩大尤其是普选权的实现。

政治民主化表现为在一系列的运动作用下,资产阶级被迫接受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扩大了民众参与政治的各项权利,实现了普选制,这些运动包括工人运动、女权运动、少数民族争取公民权利运动。

2、行政集权化:议会民主开始走向衰弱,在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走向行政集权。具体表现就是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总理(首相)的权力扩张上。

帝王般的总统:总统对国会立法发挥领导和干预作用,甚至绕过国会的立法采取行动。

首相民主:内阁首相控制着国家预算和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超越一切其他国家机关之上,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主要表现:他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公布法律、发布命令、赦免和外交等职权,还可以不通过总理而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发布总统咨文。他有权要求议会就其通过的法案进行重新审议,有权绕过议会而将一切有关公共权力机构组织的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通过生效,甚至还权解散议会。

◇试论西方国家行政集权化的表现:(1)在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期。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制和干预,因而大大扩大了行政权力,政府机构也随之迅速膨胀,总统也因为越来越多地对国会立法发挥领导和干预作用甚至绕过国会的立法采取行动而被视为“帝王般的总统”;(2)在英国,政府权力的变化经历了由上院向下院再由下院向内阁转移的过程。内阁首相不仅控制着对政府中上百名大臣的任命和解职,控制着内阁的议事日程,并且通过控制本党的议员控制和操纵国会的立法,实际上控制着国家预算和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因而被人们称为“首相民主”;(3)在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对宪法的“监督”、“仲裁”和“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及遵守共同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地位,使总统超越一切其他国家机关之上,成为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以至于戴高乐把第五共和国比作是“选举的君主制”。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行政集权,行政集权化使得议会的权力相对削弱。

3、多元共治:也称治理,就是多元主体的协同公共管理过程。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就是多元共治。

在多元共治中,并非只存在一个唯一的管理主体,而是存在着多个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公民团体、个人。

统治型政治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①国家是处理公共事务的唯一权力主体。②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管理。③意味着国家合法地垄断公共权力,并垄断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治理型政府的重要特征:①治理是一个多主体间的管理活动。②治理是一个互动过程。③多元公治意味着社会自主管理。

权力依赖:①致力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②各个组织必须交换资源。③交换结果不仅取决于资源,也取决于游戏规则及交换环境。

4、地方自治:指国家在主权允许范围内,基于地区居民意愿,由作为法人而独立于国家的地域性公共团体的自治机关自主处理一定的地方性事务。(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是“团体自治”理论)地方自治制度的发展:①地方自治体正式成为获得公共授权的地方公共团体。②居民自治原则得以确立。③地方自治体与国家行政组织合二而一,成为国家行政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简述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制度:(1)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权具有委托性质,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有最终决定权。地方官员不论为中央直接任命或为地方居民选出,部同时兼具中央官员和地方自治机关官员的双重身份,中央政府有权随时撤换他们;(2)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机关的监督以行政监督为主,中央政府可随时向地方机关发出强制性指示,地方机关必须执行;否则,中央政府可采取强制性措施。

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80-108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在西方各国政治制度背后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追求目标。

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是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第一节主权在民原则

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国家被看做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而不属于君主。

一、主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国家主权—→君主主权—→议会主权—→人民主权)

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神法和自然法先于国家而存在,故高于国家和国家主权是主权论的哲学基础。

1、布丹的主权理论(国家主权)

布丹是是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确立“国家”与”主权“的联系,把主权视为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布丹提出主权学说实际上是为了论证君主制的至高无上性,张扬的是君主主权。

布丹:《国家论六卷》,明确将国家概念界定为主权者与臣民,将公民视为主权者的服从,主权则是指“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最高权力三个方面的涵义:绝对的、永恒的和不可转让的权力。

2、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

(1)霍布斯的君主主权(君主主权)

霍布斯是把主权理论用于论证君主主权的重要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主张把专横的主权限制在政治领域,而把经济领域作为自治的领域留给新生资产阶级的人。

霍布斯的《利维坦》:如果没有一种最高的主权权力存在,人类将生活在自然状态下。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2)洛克的议会主权(议会主权)(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制度的根本特征)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议会主权论的思想家。议会主权论的本义在于分割君权,限制君权。

洛克:主张自然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人民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

议会主权是指在政府权力内部确立立法权对执行权的最高地位,议会有权制定一切法律。

在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中,契约一经订立,自然状态立即转化为公民社会。

(3)卢梭的人民主权(人民主权)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直接来源于社会契约论,他提出了“公意”的概念,公意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他认为,人类为了自身的自由与幸福通过社会契约形式,建立某种政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国家。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这就是人民主权。

卢梭的观点,人民主权具有以下原则: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不能代表的。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而反对代议制。他坚持人民主权的绝对性、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

二、主权在民原则在西方各国的确立

1、最早把民主主权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2、《人权宣言》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显著特点有人民主权原则和分权原则。

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国家,构成英国宪法的主要是议会制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性判例和惯例。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确立英国的基本宪政,以此达到规范和限制权力的目的。

3、主权在民的评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虽然标榜主权在民原则,但人民事实上很难行使国家

主权,最高权力照例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少数财团及其代理人手中,广大民众始终处于无权地位。

三、主权在民原则与政治合法性(主权在民是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和关键)

1、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统治的正当性和对统治者的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政治合法性。

2、政治合法性的意义:1)政治合法性关系到公共权力的顺利行使。2)有助于减少统治和管理成本。

3、主权在民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主权在民是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关键和坚实基础。1)从理论上讲,人民主权理论是一种论证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本身就是一种论证政治合法性的理论。2)从实践上看,建立在人民主权原则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具有合法性的政治制度。①它宣称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之所在;统治者必须是从被统治者中自由选举产生。②选举是人民参与政治、表达政治意愿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③选举也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有力武器。只有在选举的时候,人民才担当起统治的角色。

政治权利的来源及其获得方式:1)宣称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是一切政治合法性所在。2)选举也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有力武器。

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的国家之一。

天赋人权论所揭示的人民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反抗权。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在人民权利中真正有意义的是财产权和自由权。财产权是解释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最具有直接性和实质性的因素。

第二节代议制原则

代议制:指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相对之直接民主制度,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间接民主制:也称代议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一、代议制的产生:(英国既是“议会之母”,也是代议制度的发源地)

1、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口和城市的扩大,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②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和民意基础。

代议制起源于英国,它的直接起源是《大宪章》开始的大议会,并经过了从贵族会议到等级会议再到议会的转变。

2、代议制被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制。

(2)现代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由于代议制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和民主的实现问题,代议制就成了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形式。

3、代议制的特点和性质(代议制议会与等级制议会的不同)

(1)等级制的议会是与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代议制的议会是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在功能上调节和平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关系,在本质上则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权力的工具。

(2)等级制的议会由不同等级派出的代表组成,他们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由他们代表生而平等的公民,而在名义上则是代表全体人民。

(3)等级制议会仍是主权在君。代议制议会的前提是主权在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一切,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议会则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性质:在本质上议会仍是财产所有者维护其财产权的工具,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限制政府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有关代议制的理论发展(代议民主制是以“议会主权”为基本特点)

1、中世纪代议制民主思想的孕育

普选制是代议制的基础,也是议会民主制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代议制。这是代议制和欧洲中世纪封建的三级代表会议的根本区别。人民参与国家最主要、最通行和最现实的途径是代议民主制。

◇普选制的历史意义:①普选制打破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②普选制改变了国家最高权力和最高首脑的产生机制,大大提高了公民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③普选制改变了西方国家权力产生的机制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发展。

◇普选制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中的作用:①资产阶级提出的普选制以及其他革命口号,对吸引绝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②普选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稳固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普选制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运作中处于重要地位。

◇既防止权力的专横.又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的重要的三大发明是代议制、法治、分权制衡。

2、近代思想家关于代议制的理论

(1)柏克的代议制政府理论,强调政府是由少数精英集团领导下的结构严密的工作机构。

现代议会政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党派利益的关系问题。

柏克主张,议会议员不是其选区代表,而是代表全国人民

(2)密尔(系统、全面论证代议制政府理论的思想家),《代议制政府》论述了代议制以下几个问题:1)理想上最好的与实际可行的政府形式。

好政府的标准:①政府的统治必须有助于增进被统治者的好的品质。②政府必须利用它本身存在的好的性质来实现正当的目的,要符合法律道德的标准。

2)代议制政府的本质规定:

①代议制政府是主权属于集体公民而不属于个人的政府。

②代议制政府是公民参与政治的平民政府而非贵族政府。

③代议制政府有两大基本职能:是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是国民教育机关,培育、倡导和维护一种公共精神,应是政府的首要职能。

3)代议制政府的两大弊端及建设方案

缺陷:①议会中的普遍无知无能。②可能受到和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的影响。

应对方案:①实行精英民主。②以比例代表制替代多数代表制。③保障少数代表在议会的对抗职能。

④主张扩大选举权。

精英民主:就是精英统治基本上的民主。

三、代议制通行的具体原则

代议制在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行中遵循的原则:

1、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

2、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

3、代议机关必须遵循严肃的议事规则:议事规则应符合的要求:1)议事规则必须是事先制定,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2)议事规则要体现平衡原则。3)所有决定都必须经过充分自由的辩论协商后才能做出。

4、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

5、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

◇西方代议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②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③体现”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的会议公开和政务公开原则。从理论上说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学说中最富于政治智慧的思想之一,从实践上说,代议制是民主共和制最好的政治形式。

第三节法治原则

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个最根本的宪法原则是法治原则。

一、西方法治思想的产生

1、法治的含义

法制:意为国家法律、法令、法规的一套设施和制度,其重点是落实在法的强制性、合法性、技术性。

法治:以法律为国家和公民的活动的基本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论、原则与方法治理国家。

法治的内涵:(1)法治与自由,(2)法治与自然法

(1)法治与自由

戴雪,《宪法精义》指出法治三个特征:1)正常的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2)法律面前的平等。3)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个人权利的结果。

(2)法治与自然法

自然法:格劳秀斯认为正确理性所下的命令,按其是否符合理性,指出一种行为本身具有道德根据或道义上的必然性。

自然法的内容:人是生而具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权利被称为自然权利,即依据自然法所享有的权利。

2、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最早主张法治的思想家之一。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西塞罗,比较系统地提出自然法理论。认为: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阿奎那认为:法律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事项的合理安排,由任何负有管理社会之责的人予以公布。

根据其神学世界观,阿奎那把法分成四种:1)永恒法,2)自然法,3)人法,4)神法

路德和加尔文把法律分为神圣法、自然法、实证法。

二、法治与宪政

1、法治与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被称为基本大法或根本大法。西方各国宪法分为①成文宪法②不成文宪法1)成文宪法:将国家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表达的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美国宪法

2)不成文宪法:没有专门的统一宪法典,而是由带有宪法性质的各种历史文件即各种宪章、含义宪法内容的议会制定法、含有宪法内容的法院判例及各种宪法惯例组成的。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英国

2、宪法与宪政(宪政即宪法政治)

宪政是指一种近代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以宪法为标志、以人民主权为合法性基础,以代议制民主为行使权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等一套制度结构。

现代宪政的本质内涵:限制政府权力,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政制度的根本问题是权利。

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在西方宪政制度的运行中,法治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宪政制度中洋溢着法治主义精神。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认为宪政就是对政府权力的宪法制约,但他同时也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力。

三、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1、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

法律的普遍性:①法律的适用性不是针对某些特定人群,而是所有的人和一系列相同的事务。②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

2、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力和政治权力

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不仅是法治的目的,也是法治的存在价值。近代宪政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调节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的冲突问题。法治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保障权利而限制权力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均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种族歧视政策废除,少数民族和有色人种开始享受有同白种人同等的政治权力;(3)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4)司法平等。

4、司法独立(主要内容:①法官独立审判案件②司法机关组织系统独立③保护法官地位和权力不受侵犯)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加以干涉。

第四节分权制衡原则

分权即权利分立:是指国家权利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民所执掌。

制衡:是指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利之间应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权利都不能独占优势。

分权制衡:就是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审判)三种由不同的机构来行使,相互牵制,相互协调。

一、近代分权制衡原则的理论基础

1、古代和中世纪的分权理论

亚里士多德:分权思想的萌芽。

波里比阿,《罗马史》认为罗马实行了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者并存的混合政体。波里比阿进一步得出了权力过大易导致政治腐败的结果。

2、近代以来的分权理论(近代分权学说发展)

(1)洛克的分权学说:《政府论》,将政府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他所划分三权实际上只有两权,立法和行政权。他强调立法权高于执行权。国王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动,否则将丧失其权力。

第一次以分权学说来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家进行经验总结并为以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

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服务于政治自由的目标。《论法的精神》完整科学地指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权三部分。并认为三部分必须分立,其中由人民代表所行使的立法权应是最重要的权力。

权力制衡关系的必要性:三权分立制衡主要表现为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与制衡。在立法权与行政权两种权力上,孟德斯鸠偏重行政权。

(3)杰斐逊、麦迪逊、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发展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发表《联邦党人文集》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分权学说的信奉者和践行者。以权力来制衡权力,以野心对抗野心是其分权理论核心。

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不仅把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应用于美国的宪政制度设计,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杰斐逊认为,要保障人民主权,防止暴政,仅仅在联邦政府层面实行三权分立是不够的,还需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纵向分权,层层分权。汉密尔顿的贡献在于强调司法独立。他主张法院和法官的独立,既不从属于议会,也不从属于政府,主张赋予司法机关更大的权力。

二、西方国家分权制衡的三种模式:1、美国模式,2、英国模式,3、法国模式

1、美国分权制衡模式:在美国,任何一种权力都可以找到制衡它的另一种权力,是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的国家。

(1)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分权制衡:国会法案只有总统签署后才能生效,总统对国会法案有否决权;国会也分享总统部分行政权。

美国国会的权力包括财政权、征兵权、立法权、拨款、设立邮局;美国总统的权力包括任命大使、任命内阁部长、统帅军队、特赦。

(2)总统与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总统有权任命法官,赦免罪犯,行政裁判权;法官一经任命终身任职,总统无法左右法院,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

(3)国会与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国会有权同意或不同意总统任命的法官,有权对法官进行弹劾,国会通过的法律一旦生效,除非违宪,法院必须执行;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一旦违宪,不再执行。

◇美国总统和国会两院在联邦立法过程中各自具有什么作用?

在联邦立法过程中,国会两院经过提出议案,委员会审议,全院辩论和表决,两院协商后等一系列程序后给总统签署,即成为法律,也可否决或搁置。首先,总统否决议案后,两院要以三分之二的多数才能否决无效。其次,总统可以通过咨政行使立法倡议权,事实上国会每年的立法工作,主要就是围绕总统的建议进行的。

◇美国的联邦法院可以对法律采取什么行动,这是一项什么权力?

美国的司法权在三权分立体制的权力最重,法官的地位最高。美国的联邦法院存在两个法院组织系统,每个州同事没有州法院和联邦法院,有些案件两种法院都可以受理,有些案件只能州法院才能受理,联邦法院的管辖权受联邦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联邦宪法赋予和由国会立法规定的联邦司法权力,被称为“立法性法院”具有立法权。

◇联邦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在美国联邦法院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权?

联邦地区法院在联邦司法系统的最低审级,联邦地区法院是初审管辖法院,但联邦地区法官审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这时他们也要应用有关州的法律。上诉法院又称联邦巡回法院,美国全国50州划分为11个司法巡回区,上诉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受理辖区内不服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最高法院是唯一由宪法直接规定设立的法院,也是联邦法院系统中的最高上诉法院。

2、英国分权制衡模式:

英国分权制衡模式的特点:行政与立法高度重合,分权不突出,制衡确实存在。

(1)议会与内阁间的相互制衡:1)内阁对议会负责;2)虽然立法权属于议会,但内阁可以通过议会授权分享部分立法权。3)议会主要是下院,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牵制:①质询,②辩论,③批准立法,④倒阁。

(2)议会主权与司法的相对独立:①律师可以竞选议员,但是一旦晋升为法官,不能再任议员。②所有的法官都由大法官和首相推荐,行政任命。法院可以对议会的立法作出解释。

英国议会的机构组成有:国王、上院、下院(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下院的权力逐步向政府转移表现在:政府控制决策;政府控制立法;政府控制财政立法;政府控制下院。

3、法国分权制衡模式:

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中分权制衡的不同特点:

(1)第三、第四共和国的权力失衡:第三、第四共和国的议会共和政体下,议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2)第五共和国的分权制衡:以总统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确认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前提下,提高了政府对议会的独立性。表现在:①严格限制议会对政府的倒阁动议。②取消可能导致对政府举行信任投票的质询。③限制议会权力,使议会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实行的是总统制。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都属于议会共和制。法兰西的第五共和国属于半总统半议会制。

法国第五共和国继承了第三、第四共和国政治体制的一般原则,如主权在民、代议政治、三权分立、人权法治等。

宪法委员会: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中比较重要的监督机构。

第五节人权原则

一、人权与人权思想的提出(系统阐述自然权利理论的学者是霍布斯、洛克。)

人权:人权主要表现为自然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法律权利。

◇自然权利的含义及内容:自然权利是指国家产生以前,人们依据自然法所享有的一系列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自然权利不是国家或政府赋予的,而是产生于政府产生以前,可以说是人生而有之的权力,是天赋的,不可转让的,不可剥夺的权力。近代人权的主要内容和来源是自然权利。

二、人权原则在主要西方国家的确立

1、英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大宪章》1215,宣告了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力。《权利请愿书》1628。

《人身保护法》1679,人身保护令除了可向政府发出外,也可以向私人发出。《权利法案》1689。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1)今后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迫人民承担或缴纳贡物,贷款、捐助赋税和

其他类似负担;(2)非根据国家法律和法庭判决,不得逮捕关押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3)政府军不得占据民宅;

(4)不得根据军事戒严令任意逮捕公民;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招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5)议员在议会内有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议员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庭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2、美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美国的人权原则主要体现在《弗吉尼亚宣言》、《独立宣言》和《权利法案》之中。

《独立宣言》1776,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种不可让渡的权利。(天赋人权)《权利法案》1791,是美国宪法关于人权与公民权利的主要规定。

3、法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人权宣言》1789,主要内容:①在权利方面,人们是生来是自由平等的。②主权属于国民。③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④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⑤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⑥财产时神圣不可侵犯的。

三、人权原则的发展

第一代人权形成于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相当于人权公约中的公民和政治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被说成是消极的权利。第一代人权确立了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必要基础。

第二代人权形成于俄国革命时期,基本上属于人权公约中所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被称为积极的权利。为公民政治权利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代人权涉及人类生存条件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加以解决,因而可成为“连带关系”的权利。维护和平、保护环境、促进发展。

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109-139

选举制度是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第一节西方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举制度的产生

1、选举:享有政治权利的本国公民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选择和推举公职人员的活动。

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选举制度是产生于奴隶制国家。(选举制度是使政府获得合法性最有利的途径)

2、中世纪选举市民代表的方法与近现代选举制度的差别:

(1)受地域、财产或身份等限制,选派代表名额非常少,而且最终结果必须由国王决定。

(2)享有选举权也不是公民权利的体现,而被认为是享有特权的象征。

3、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积极公民必须是法国人和年满25岁外,必须有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已缴纳了相当于3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等。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就是消极公民。

(区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标准在于是否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

二、普选制的确立(在西方各国,普选权的实现主要完成于20世纪中期)

(普选制被恩格斯称为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的标尺)

普选权:指一国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出身、财产等,一律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普选制:建立在普选权基础上的选举制度,公民普遍、平等地参加选举国家机关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制度。

普选权的具体化指的是平等原则。普选制是现代选举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

普选制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严格限制选举权;逐步放宽选举权;形式上确立普选权。

1、英国普选制的确立(英国最终确立普选制的标志是1949 年制定的《人民代表法》)

1832年改革,英国议会《英格兰与威尔士人民代表法》,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改革的新增选民主要是城市工业资产阶级。1837年,宪章运动,成年男子普选权为首要目标。

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过程:1)1918,《国民参政法》,年满30,有5英镑价值土地,或拥有住宅后丈夫具备以上条件者,享有选举权;2)1928,《男女选举平等法》取消年满30岁要求;3)1948,《人民代表法》,满21岁,在其选区居住满3个月;4)1969,《人民代表法》,年满18岁。

2、美国普选制的确立

1810,马里兰州,宪法修正案;1860,全部34个洲,白人男子;1837,肯塔基允许妇女参与选举;1920,第19条宪法修正案,妇女选举权确认。

美国实行选举权种族平等的过程:1870,宪法第15条修正案;1957和1960国会,设置联邦机构援助被剥夺选举登记权的黑人;1964,宪法第24条修正案;1965,《投票权法》暂停文化测试条件;1970,国会对该法案进行修正,黑人选举权得到全面实现。

对黑人选举权的限制:1)人头税,2)文化测试,3)祖父条款,4)白人预选制

3、法国普选制的确立

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区分;1795年宪法恢复了积极公民的制度;1848年宪法,法国成年男子普选权确立;1944,颁布法令,法国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74,将年龄限制降为18岁,

至此法国普选制度趋于成熟。

三、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选举的功能)

1、选举是实现人民主权和代议制民主的主要途径。(建议:看看书上的拓展部分内容,可能是新考点)

2、选举是政权合法性的基本来源

3、选举是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选举是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须以民意为依归,民主必须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得到保证。尽管民众只能通过自己所选出的代表治理国家而无法直接行使权力,但他们在选举中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可以撤换他们所不满意的代表而重新组成新的政权;可以影响参与选举的政党的未来公共政策取向,从而联结了选民的行为和政府的行动。另外,选举也起着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在选举期间,各政党与候选人,无不利用多种途径与选民沟通,传递其政治上的理念和诉求,以吸引选票。而选民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参与感和团结感,从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并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

第二节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

西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①普遍原则、②平等原则、③自由投票原则、④选举公开原则。

金权政治是西方选举制度中原则与实践矛盾的根源,金钱政治最为典型的国家是美国。

一、普遍原则:指一国之内,凡达到指定年龄且按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都拥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在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中,强调选举权范围的广泛性的是普遍原则。

◇简述普遍选举原则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1)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晚期,通常都以某种社会等级和身份(如贵族、僧侣或地主)作为选民资格的限制条件,实行等级选举制;(2)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初期,等级选举制被有产者选举制代替,以一定的纳税额或财产和收人作为获得选举权的标准,因而只有有产者有选举权;(3)随着财产资格标准降低直至取消,成年男性选民的普选权实现,但仍然存在性别、种族、教育程度等歧视性限制以及复票制等问题,因而是部分的普选制;(4)成年女性取得同男性公民平等的选举权,种族限制逐步被打破,文化测验等被废除,选民年龄标准降低,实现普遍的选举制。

二、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普选权的具体化,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一人一票,2、每票等值

西方国家不平等选举现象具体体现:1)复票制:在一次选举中,部分选民享有多次投票权。2)差别代表:不按平均人口划分选区,导致不同选区的选票不等值现象。

三、自由投票原则(在选举实践中,自由投票更多的表现为秘密投票)

自由投票原则指选民不受他人强制,根据个人的自由意志表达选举意愿。

强制投票:对无正当理由而放弃投票的选民处以法律制裁。

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是指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选票不署名,不向他人公开。秘密选票因首创于澳大利亚故也称“澳大利亚选票”。

公开投票即选举人投票时须公开表示其意向,从而使自己的选择为大家所共知。

公开投票方式主要有欢呼投票、唱名投票、举手投票和双记名投票。

◇简述决定自由选举的主要因素:从选举制度的角度来考虑,根据选举的实际经验,主要因素有:①秘密选举;②差额选举;③选民提出候选人的自由。

四、选举公开原则(为大众提供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是坚持公开选举)

选举公开原则是指选举规则、候选人、选举经过和选举结果都必须向全体公民公开。

选举公开的内容:1)候选人情况公开,2)选举过程公开,3)候选人能够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4)公布竞选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情况。

第三节选民、候选人和选区划分

一、选民资格(根据选举资格规定的方式,选举资格可分为肯定资格和否定资格)

1、选民:指依照一国宪法或选举法的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公民。

所有的选民都必须是公民,并非所有的公民都能成为选民。

2、选民资格:一国的公民,在符合法定标准的情况下才拥有选举权,这种法定标准就是选民资格。

总统候选人往往受年龄资格的限制,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年龄资格为35岁,德国、法国为40岁,意大利为50岁。美国参议员的最低年龄为30岁。

3、西方选民资格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而实质要件又分为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

积极要件:1)国籍条件,2)年龄限制,3)居住期限。

消极要件:1)不能患有精神病或其他无法正常表达意识的疾病。2)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

形式要件:选民登记(选民登记就是以编制选民名册的形式将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登记入册)。

二、候选人资格

候选人资格条件:①国籍资格②年龄资格③居住资格④职业限制⑤文化教育资格⑥选举保证金。

选举保证金制度:是指候选人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竞选保证金,如果选举中所得选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一定比例,则可发还,否则由国家没收。

三、选区划分

1、根据划分选举单位的方式不同,区分为:①职业代表制;②地域代表制(广泛采用)。

职业代表制:按职业划分选举单位,如工会、农会、商会、银行、保险等。(爱尔兰)

地域代表制:按地域把全国化为若干个选区,选民以选区为选举单位进行投票的制度。

地域代表制中的选区类型的划分方式主要有按现存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按人口数目进行划分两种。

2、选区划分的基本原则:①一人一票原则②根据人口变更不断改划选区原则③按照行政区划划分选区。

◇简述选区划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一人一票”的原则,即同等数量的代表或议员应该由同等数量的选民选举产生,每个选区每一代表或议员所代表的选民数基本一致。(2)根据人口的变更不断改划选区的原则,即在定期的人口普查后,根据人口变化的状况更新改划选区,以保持代表(议员)所代表的人口数量的准确性。(3)按照行政区划划分选区,如德国联邦议院的选区划分不得跨越州界,尽可能依据乡镇、县和自由市的疆界划分,选区应是一个完整的地域.不得有选区飞地。

3、选区划分的类型:①小选区;②大选区。

小选区:又称单名制选区,即每个选区只能选出一名议员或代表。小选区有利于大党控制议会。

大选区:又称多名制选区,每个选区可选出两名以上议员或代表。大选区有利于小党的生存发展采用大选区还是小选区,对不同政党的候选人能否当选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选区划分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地理、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派别斗争、行政边界。

4、选举地理学:西方政党利用政治权力人为的违背人口比例或自然界限,使选区划分对本党有利的方法。

(杰里蝾螈指的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不公正地划分选区)

◇论述小选区的优点与缺陷:在小选区下,由于每个选区只产生一名代表,选民只能在各党所提出的候选人中挑选一个,加之小选区通常采用相对多数的计票方法,即由候选人中得票最多者当选,这样小党的就很难在全国获得足够的议席从而在议会形成自己的声音,因此小选区有利于大党控制议会,减少政党的数量。此外,小选区由于比较容易产生胜利者,因此选举过程比较简单,花费也较少。但小选区也存在明显不足,在这种制度下,如果参选的候选人较多,选民投票比较分散时,由得票相对最多的候选人当选就会使得大多数选民的选票被忽略,选举结果无法代表该选区大多数选民的意愿。

◇选举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1)将本党占有较大势力的小片区域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选区,是使本党有可能获胜;

(2)将不支持本党的选民分散到各个选区,使他们在各个选区都不可能成为多数从而有助于本党在各选区获得相对多数的选票;

(3)将不支持本党的选民统统划入一个或少数几个选区,本党候选人虽然可能在这些选区落败,却保了重点,得以在其他选区获得较大的胜利。

第四节选举的过程与程序

一、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选举基本方式:(1)直接选举,(2)间接选举。(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国家是法国)直接选举: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间接选举: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选出的一个选举团体选举产生。

二、候选人提名

1、提名权:政党或一定数量的选民可以提出公职候选人。

2、提名竞选:也称预选,公职候选人要获得政党的提名,一般都要经过党内竞争。

公职候选人提名方式:(1)集权型提名方式(2)分权型提名方式。

集权型提名方式:候选人的提名是由政党的中央机构或领袖决定。(以色列)

分权型提名方式:公职候选人提名由选区的党组织决定。(英国)

3、美国的总统预选(美国的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

美国选举中广泛采用党内竞选的方式提名公职候选人,并在预选中由两党选民直接投票产生候选人。

两党选举代表的两种不同方式:(1)基层党团会议预选(2)直接预选。

规则不同,分为两种基本方式:(1)关门预选(2)开门预选。

关门预选:是一种严格的党内选举。

开门预选:允许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任何一个政党的预选中投票,但不得在一个以上的政党预选中投票。

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有两种情况:1)承诺代表或宣誓代表;2)未承诺代表,民主党称为超级代表。

三、竞选(在竞选过程中,候选人参与竞争的根本筹码是竞选纲领)

竞选是指西方国家在投票选举国会议员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之前,各候选人为使自己当选而展开得争夺选票得活动。

1、竞选机构

竞选机构主要包括:①由竞选咨询专家组成的竞选班子②由候选人的亲信、学者和实业家组成的政策顾问班子③由志愿人员组成的秘书班子④由党的各级骨干分子和志愿人员组成竞选组织网。

2、竞选资金

竞选资金的来源:①个人捐款②社会团体捐助③政党募集④候选人本人及其家族资产⑤政府资助。

竞选方式:①竞选旅行与演说②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③网络竞选④民意测验。

四、选票计算

西方国家选票计算方法主要有(1)多数代表制、(2)比例代表制、(3)混合代表制。

1、多数代表制:一个选区应选出的议员名额,为该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或个人完全占有。

多数代表制分为:1)相对多数代表制,2)绝对多数代表制

相对多数代表制:又称简单多数制,由获得一个选区内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当选。

绝对多数代表制:候选人或政党必须获得全部选票的过半数才能当选。

两轮多数投票制:称两轮多数制,即如果没有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过半数选票,则要对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投票,获得相对多数者可当选。

多轮投票的限制方法(加快投票进程减少投票成本):(1)淘汰制(2)集中制(3)转让选择投票多数代表制对政党格局的影响:多数代表制使选民能够较容易做出自己的选择,实行多数代表制的国家,形成比较稳定的两党或多党两翼联盟竞争的模式。

◇多数代表制的特色:多数代表制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将选民的多样性偏好简化成了多数和少数两种相互竞争的偏好,从而使得选民能够比较容易做出自已的选择。多数代表制下的候选人直接与选民见面和对话.从而增加了候选人个人与选民接触、便于认识和了解的机会。当选人也能够比较熟悉所在选区的选民和选民所关心的问题,以便于在当选后更好地将其表达出来。在实行多数代表制的国家,由于小党难以获得多数票而上台执政,因此通常形成比较稳定的两党或多党两翼联盟竞争的模式。

2、比例代表制:各政党按照自己所得选票总数的比例分配席位。(比例代表制只适用于大选区)

比例代表制最早出现于1855年丹麦议会选举。计票方法:(1)黑尔基数法(2)顿特公式。

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一般都规定了最低的比例控制线。

◇比例代表制的优点:与多数代表制相比,比例代表制的一个优点是它能更直接地反映各大政党的力量对比。由于各党只要能获得一定比例的选票就能获得一定数额的议席,从而在为小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民投票的平等性。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一般都采取多党制的政党制度和责任内阁制的政府形式,议会中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政党存在,因此内阁就有可能是多党联合执政。

3、混合代表制:是在选举中同时采用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选票计算方法,德国联邦议院和日本都采用混合代表制。

第五节选举的保障

一、选举监督(设置专门机构对选举进行监督的典型是法国)

选举监督是指依法检查选举活动中的行为是否公正合法,其目的在于防止违法与舞弊行为对选举活动的破坏。

1、选举监督的主体:①选举组织机构②专门的选举监督机构③选民和社会组织④大众传媒等。

2、选举监督的内容:①对竞选资金监督②对竞选行为的监督③对选民行为和选举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

二、竞选资金的控制:

①规范竞选资金来源和确定捐款限额;②公布竞选费用;③规定竞选资金的最高额度;④实行政府资助制度。

1、规范竞选资金来源和确定捐款限额。

美国选举活动中竞选资金分:①硬钱②软钱

硬钱:受联邦选举法披露规则、捐助限制和来源禁止的约束捐款,其来源与用途都较透明。

软钱:个人、团体和企业向州或地方一级的政党委员会提供的任意数额的捐款,该捐款并不指名直接捐助某一候选人。称为不受管理的钱或非联邦的钱。

根据1958年法国宪法的规定,负责对总统选举进行监督的机构是宪法委员会。

2、公布竞选费用。

3、规定竞选资金的最高额度。

4、实行政府资助制度。其目的是减少和削弱大垄断集团对竞选活动的影响。

三、选举诉讼

1、选举诉讼是指解决因选举而发生的各种纠纷的法律方式的总称。

2、选举诉讼和选举监督的联系与不同?

选举诉讼与选举监督密切联系而又有所不同。一方面,选举监督与选举诉讼前后连贯。就同一纠纷而言,一般先经选举监督机关加以解决,解决无效时则可以提起选举诉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选举的制度化与合法性。另一方面,选举诉讼与选举监督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1)就效力而言,选举诉讼具有的强制力高于选举监督。(2)从形式而言,选举监督侧重事前及事中的制止及纠正,选举诉讼是被动与

事后的。(3)从时序上看,先监督后审理,在之间上有先后之别。

3、选举诉讼的分类:(1)选举人资格诉讼(2)选举效力诉讼(3)当选诉讼

当选诉讼,引起当选诉讼的情况:①决定当选的机构违法②选票计算违法③当选人的资格认定违法④管理选举机关的负责人受到违法指控。

3、选举诉讼的管辖机关:

(1)代议机关,(2)普通法院,(3)宪法委员会,(4)选举委员会或选举法院等专设机关

4、选举诉讼的管辖模式:复合型管辖模式,即由多个机关对选举诉讼进行管辖。

纠纷发生的阶段来看:1)发生在选举进行过程中的诉讼:由普通法院管辖;2)发生在选举结果宣布后的诉讼:由代议机关、普通法院、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选举法院或委员会管辖。

纠纷发生的层面来看:1)在地方选举中,选举人资格诉讼基本上由地方选举管理机构处理;2)在全国选举中出现的争议与诉讼,由代议机关、普通法院、宪法法院或委员会等管辖。

第四章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140-166

第一节西方现代政党的产生

一、政党的概念及其特征

西方学者对政党的定义:1)是为选举而建立的政治组织;2)是有明确纲领和一定政治目标的;3)是一种政治组织。

马克思对政党的定义: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活动份子,基于共同的意志,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期取得或维持政权,影响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特征: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3)有明确的政治目标;4)有相应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5)有一定的纪律约束。

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是现代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最重要特征。政治纲领反映了政党的政治要求和战略策略。政党的政治纲领通常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标、任务、政策。一般用来统一全党的力量和行动的是政党纪律。

二、现代政党的起源(使用“政党”这一词汇始于17世纪~18世纪)

现代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定阶级或阶层中的活动分子,基于共同的意志,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期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印象政治权利的运作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1、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两种形式:1)议会内起源的政党;2)议会外起源的政党。

2、英国现代政党的产生: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中的托利党(保守党)和辉格党(自由党)是资产阶级政党的萌芽。英国是产生政党最早的国家。

3、政党产生的原因(起源)(条件):

(1)经济因素:是西方国家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展到工业经济的产物。

(2)政治因素:是西方国家代议民主制发展的结果。

(3)思想因素: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思想发展的现实体现。

三、现代政党的形成与发展

1、政党的发展(历史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是公开排斥时期,把政党视为政治生活中的有害之物。

(2)第二阶段是默认时期,政党随民主政治发展而壮大。

(3)第三阶段是法律承认时期,19世纪末西方国家在法律上承认政党。

2、西方各国政党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特点:

(1)议会内起源的政党:①英国②美国③法国

①英国政党的形成与发展: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中的托利党(保守党)和辉格党(自由党)是资产阶级政党的萌芽(最早创立两党制)。工党取代自由党,形成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格局。

②美国政党的形成与发展:共和党和民主党是两大主要政党。

③法国政党的形成与发展:左翼:法国社会党、法国共产党和绿党;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国民阵线。

一般把强调民权、社会平等、进步、革命、改革和福利国家等主张的称为左派力量;右翼力量一般是指反对激进改革或革命的政党或政治。“基层民主”原则和“非暴力”原则这两项原则是绿党理论和实践的支柱。

(2)议会外起源的政党:①德国②日本③意大利④西班牙

①德国政党:“两个半政党”体制以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为主体,分别吸收其他小政党组成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

②日本政党:民主党和自民党

“55体制”:自由党和民主党1955年合并成立自由民主党,此后连续单独执政。

四、现代西方国家政党的分类

1、以政党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1)资产阶级政党(2)无产阶级政党

2、根据政党与现行国家体制的关系及其在体制中作用:(1)体制内政党(2)体制外政党

体制内政党: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或具有重要影响的政党。

体制外政党:被排除在政党竞争行列之外的政党。

3、以政党的政治主张和倾向为标准:(1)左翼(2)右翼(3)中间党

极右冀的政党包括法国的国民阵线、英国的英国国家党、新纳粹主义的德国国家民主党。

4、从政党意识形态角度划分:(1)资本主义政党(2)社会民主主义政党(3)共产主义政党(4)民族主义政党

5、以政党与政权关系为标准:(1)执政党(2)反对党(在野党)

6、以政党活动范围为标准:(1)地方党(2)民族党(3)国家党

7、以政党组织体制:(1)组织严密型政党(2)组织松散型政党

合法政党:是被一个国家法律承认,事实能够公开参加政党政治的政党。

非法政党:被国家法律禁止,而转入地下活动的政党。

◇西方国家在法律上限制政党活动的两种方式:西方国家在法律上限制政党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是预防制,政党必须事先经过申请,经有关机关批准后才能合法地进行活动;②是追惩制,即对成立政党事先不做限制,但对政党超越法律允许范围的活动实行事后惩戒,直至对该政党予以解散或取缔。目前,西方国家都纷纷放弃了预防制,越来越多地采用追惩制。

第二节西方政党的功能

政党的结构危机:政党的机制、构成和功能已经无法实现其组织目标。

西方政党的功能:1)利益表达2)利益聚合3)组织选举4)政治录用5)政治社会化。

一、利益的表达:政治多元化,听取并表达人民的意愿,是政治参与的基本渠道;政党是选民可以用来表达、满足或促进自己利益的重要渠道。

二、利益的聚合:通过政党的活动将各种利益和愿望变成可操纵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选举:

西方国家,政党获得政权主要通过:(1)选举、(2)操纵议会、(3)控制政府三个环节

政党如何组织选举:(1)制定和提出竞选纲领(2)挑选和提出候选人(3)利用大众媒体,开动宣传机器(4)筹集竞选金费,大搞金元政治(5)操纵制定选举规则

四、政治录用:政党为国家和社会选拔、推荐政治领导人,是西方国家吸引政治人才,录用官员的重要社会机制和渠道。

五、政治社会化:人们通过社会政治生活或政治行动,逐步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塑造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通过政党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

第三节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及其运行

一、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含义与特点

1、政党政治:西方国家的政党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狭义: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政党为取得、运用和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

2、政党政治的特点:

(1)表达和聚合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见(2)是发生在不同政党之间的政治

(3)以夺取和执掌政权为目标。(4)反映了社会政治(5)主导国家政治

在西方政治制度中,任何一个政党要达到上台执政的最终目的,都必须遵守西方政治的博弈规则。在议会制下,双重身份合一的是政党领袖和行政首长。

二、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运行

1、政党政治运行的内容(环节):

(1)组建政党组织、宣传政党纲领和主张(2)拉拢选民,角逐竞选

(3)政党竞争,轮流执政(4)政党分肥,掌握重要职位,控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运作工程。

2、政党政治运行的意义:

(1)促进了政治与社会的双向交流(2)保证了西方国家政府机构之间的有机联系

(3)有利于加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

三、西方国家政党的组织机构:

(1)领袖(2)党的中央机构(3)党的地方分支和基层组织

(4)党的辅助机构和外围组织(5)党组织间的关系(6)党内派别

四、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1、两党制(英、美);2、多党制(法、意、日);3、一党制。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最为普遍和最直接阐述政党制度差异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以国家内部的执政党数目为划分标准。

1、两党制:资产阶级国家中两个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英国最早形成两党制)

英国的两党制特征:①两党活动主要围绕议会下院展开②两党都实行集中制,以纪律约束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

美国的两党制特征:①掌握了总统职位的党就是执政党②美国两党纪律松散,只在总统选举时体现一定程度的统一。

“悬浮议会”:议会中没有任何党获得组阁权力,这种没有多数党的议会称为悬浮议会。

◇◇英国两党制形成和演变大体经过的三个阶段?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辉格党与托利党交替执政时期。1 7世纪开始在英国出现了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党在议会中斗争,是英国现代政党的雏形,但此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两党制;第二阶段是l 9世纪30年代开始的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两党轮流执政的体制逐渐确立和完善起来。第三阶段是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英国的两党演变为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这一时期是英国两党制的成熟和完善时期,英同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运作稳定、其有本国特色的两党制。自那时以来,英国的两党轮流执政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2、多党制:资产阶级国家中存在三个或更多的政党争夺执政地位的政党制度。(法国是最早的多党制国家)

法国多党制的特点:“多党两极”(多个政党、两大联盟对峙的政治格局);“左右共治”。

意大利多党制:由某个大党轮流联合一个或几个中小政党组阁的局面。

日本多党制:民主党,自民党

3、一党制: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存在并执掌政权、且禁止其他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即法西斯的政党制度。

一党制特征:法西斯垄断政权,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团体;取消议会制度,实行元首制,集党和国家大权于一身。

第四节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的含义

利益集团:具有共同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

压力集团:为实现某种特殊利益而对政府施加政治影响和压力的集团。是参与政治的利益集团。

民主政治: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拥有实际的决定或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民主政治在体制上要求政治体系的决策民主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轮流担任政治领导职位等。

寡头政治:是指政治体系的运作受少数人掌权者的控制,公民对其无法行使有实际意义的约束。

金钱政治:鉴于金钱在这个政治生活中的突出影响,人民用“金钱政治”来形容现代政治。

二、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分类

1、利益集团的产生:

从经济看:西方工业革命后,社会化的大生产促成了社会巨大变革。

从政治看:西方各国政府的权力和职能范围扩大了。

2、利益集团的类型:

(1)特殊利益集团和公共利益集团(根据利益集团组织目标指向与受益的对象)

特殊利益集团:最求本集团的特殊利益。包括工商界利益集团、金融界利益集团、农业界利益集团、劳工组织。

公共利益集团:追求对社会有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包括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和平组织。

(2)体制化利益集团和结社性利益集团(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

体制化利益集团:那些被列入政治体制的利益群体,它们利用本身的强大组织,影响政治决策。

结社性利益集团:处于正式政体之外的组织。

美国的“军事—工业联合体”属于政治性利益集团。

(3)经济型利益集团和政治型利益集团

经济型利益集团:追求和维护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利益集团。

政治型利益集团:追求和维护政治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利益集团。

(4)压力集团:向政府和社会施加压力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

3、利益集团对政党政治的冲击(利益集团与政党政治相比所具有的自身优点)

(1)西方政党在传统上都是以阶级或集团利益为追求目标,而这种利益又比较抽象地表达为政治纲领和策略。而利益集团则是以鲜明而具体的利益主张,直接地赢得本团体的认同和支持。

(2)西方政党运用政党纲领和政策来吸引选民,凡基本拥护该党主张的公民就成为支持政党竞选的基础。利益集团的成员有明确的利益要求,人员范围相对比较明确,行动容易达到统一高效。

(3)西方政党都是通过控制公民选举来获得或维持国家政权的。而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方式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多元化倾向。

三、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的主要方式(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系统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是影响行政机关)

利益集团影响政策的方式:(1)直接向政府表达政治诉求,提出利益要求,直接影响政策。

(2)通过政党影响政策(3)通过大众传媒影响政策

四、利益集团政治(弥补了政党在意识形态、组织基础以及行为模式与现代政治运作脱节的是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政治对西方政治的影响:1)改变和丰富了西方传统政治决策的机制;2)扩展与深化了西方公民的政治参与;3)成为一种新的权利制约机制。

第五章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166-195

第一节议会的产生与发展

议会也称国会: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代议机构(民意代表机关)。

议会最早来源于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议会制度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和主要标志。西方民主制又可称作议会民主制或代议民主制。严格而论,现代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一、欧洲中世纪封建等级会议的发展

1、御前会议包括三部分人:①世俗贵族②教会贵族③王室官员集团。御前会议主要以大会议的形式活动。

大会议的特征:①对国王提交它的任何重大政治问题,可以自由讨论;②具有了一定立法功能;③充当了国家最高法庭,进行司法审判。

在英国,首先在职能上完成由封建机构向全国性政治机构(早期议会)转变的是大会议。

2、《大宪章》的内容:①宣告国王无权擅自征税;②国民有协商的权力;

③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④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力。

意义:①监督王权制衡王权;②为人权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3、西门国会,1265,标志着大会议的性质由贵族会议向等级制会议即等级代表会议的转变。

4、三级会议:高级僧侣(第一等级),世俗贵族(第二等级),城市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代表各自独立为一院,分别开会,意见不一致时,由三院一起投票决定,每院都只享有一票权利。首次会1302年召开。

二、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议会的产生

(传统议会向现代议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议会立法功能的完善)

(英国的平民院、美国的众议院和法国的国民会议都属于下议院)

1、英国议会的产生(英国资产阶级议会的雏形为等级代表会议)

《权力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

2、法国议会的产生(法国资产阶级议会的开端是国民议会)

1792年法国结束了君主立宪制,成立的国家类型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通过选举成立的立法机关指的是国民公会。

3、美国国会的产生(美国的共和政体包括两项原则:一是代议民主,二是宪政主义)

三、西方国家议会的发展(三个时期)

1、西方议会的建立时期(主要是在十八世纪)的特征:1)以夺取政治权力、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主要政治任务;2)重申启蒙时代所确立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基本政治原则;3)议会不断加强权力,完善内部各项制度和规则。

2、西方国家议会权力的全盛时期(主要是在十九世纪):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不仅制定和修改法律,还制定和修改宪法性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西方议会的功能调整时期(主要是在二十世纪)的特征:1)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受到挑战,传统立法功能削弱;2)政治生活和决策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3)其他功能日益突出。

第二节议员

一、议员产生方式

1、议员的任职资格:①国籍资格②居住资格③职业资格④保证金制度⑤提名限制⑥其他资格要求

2、议员的产生方式:①选举②任命③因特殊身份成为议员。

下议院:一般由选举产生;上议院的产生方式:多种,同上①②③。

3、议员的任期:大多4-6年

美国众议院议员:4年(到期全部改选);参议院议员:6年(不全部改选,每两年改选其中1/3);

在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职位都空缺时,继任总统职位的第一人选是众议院议长。可以兼任议长的人有副总统、大法官和国家元首任命的人。

日本众议院议员:4年(全部改选);参议院议员:6年,每三年改选半数;

法国国民议会议员:5年,到期全部改选;参议院议员:6年,每三年改选半数。

二、议员的权利与义务

1、议员的职权(议员的权利):

1)提案权(最基本的职权);2)质询权(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3)讨论和表决权(最日常的一项职务)。

2、议员的特权:1)人身保护权,2)言论免责权,3)生活保障权。

3、议员的义务:指法律规定或根据宪法惯例必须履行的责任或必要的行为约束。

向选民负责,必须出席议会会议,参加投票表决,同时必须遵守会议纪律,议事规则。议员兼职时要求分权制衡宪法原则的贯彻。

三、议员的政治活动

议员的政治活动:1)参加和应付定期举行的选举;2)“履职”即行使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权利和权力;3)要反映和表达民意;4)其他社会活动,包括一些礼仪上的公务活动。

进入20世纪,各国基本实现普选,现实生活需要政府的广泛干预,政府因其相对议会的效率优势而获得了超强议会的权力;议会在应对处理问题速度方面是无法和政府相提并论的,它的那一整套程序会使

整个决策过程缓慢下来;议会并非是橡皮图章,代表选民对政府进行对监督和制约的作用是其他机构无可替代的;议会在20世纪的衰落是一种必然现象,并不违反民主和进步的潮流。

第三节议会的体制和内部组织结构

一、议会的体制:1、一院制;2、两院制。

1、一院制:议会只拥有一个议院并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

一院制的优点:1)机构单一,利于行使权力;2)能提高立法效率,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3)便于对行政进行的监督。

主张议会的组织结构形式实行一院制的学者秉持了卢梭的公意理论。

2、两院制:是指议会设有两个议院并由两院共同行使议会职权的制度。

两院制的优点:1)两院制可以使议会代表不同的利益,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关系;2)两院制便于相互制衡,防止立法草率;3)两院制有利于平衡、缓和议会和行政机关的关系,健全国家权力体制。

主张议会的组织结构形式实行两院制的学者秉持了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属于“非平衡的两院制”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最为典型的国家是英国。

两院制的上院议员的产生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世袭制、任命制、当然制或同时采取以上几种制度。下议院又可称为平民院、众议院、国民议会。

二、议长与议会的组织领导

1、议长的地位:是议会的主持人和对外的代表人,是议会组织结构的核心要件。

2、议长的主要职权:(1)对内:主持会议活动;(2)对外代表议会;议长还享有一票裁决权。

议长对内职权:①召集和主持会议②主持议会辩论③主持议会表决④主持制定议会议事规则。

3、议长的作用:处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协调议会党团立场,决定议事程序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议会的领导机构:(1)个人;(2)集体两种类型。

个人型领导机构就是议长领导制。

集体型领导机构——①议会主席团(德国、丹麦、荷兰):由议长、副议长、议会秘书组成;

②议长会议(瑞典、芬兰):由议长、副议长或议会工作委员会主席、议会党团领袖组成。

两院制国家上院议长产生的方式有由上院选举产生、副总统兼任、大法官兼任、国家元首任命。

三、议会的委员会

1、议会中委员会的地位和活动方式

委员会的作用:委员会是现代议会的一项基本制度,成为议会工作的核心,是议会的耳目、手臂和中枢。

委员会的功能:对立法建议的详细审议;对财政预算和决算的讨论和修订。

行动中的议会:委员会的效率较高,审议后法案通过全体会议的可能性较大,目前西方国家的议会工作大部分在各种委员会中进行。

2、常设委员会:(1)专门委员会;(2)非专门委员会。

专门委员会:一般与相应的政府部门活动有关,工作范围同相应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力保持一致。

非专门委员会:无专门职责或职权的委员会。

美国众院中的委员会按其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三等。1)独占性委员会(拨款委员会、规程委员会)、2)半独占性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武装部队委员会)、3)非独占性委员会(哥伦比亚区委员会)

3、临时委员会:又称特别委员会,为处理某一具体问题而专门设立的委员会。

临时委员会分类:①在每次议会开会期间处理本届议会有关问题的委员会②处理临时发生的或专门性问题的委员会

4、联合委员会:只存在于两院制中,充当两院之间的媒介。

◇议会中委员会产生的原因:西方各国议会一般设有各类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议会审议法案;委员会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随着议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议事和决策方式日益捉襟见肘,不敷实用;②随着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议会立法的复杂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程度越来越强。议会的实际工作和正常运转不得不日益依赖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家。

四、议会党团(议会党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议会党团全体会议)

议会党团:是指为协调政党或政治倾向相同的议员在议会中行动的组织,并以该党名称命名或以几个政党的名字联合命名。

议会政治危机: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国家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职能的不断扩大,议会的传统权利和对政府的作用相对削弱,议会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的权威性下降的一种政治现象。

◇现代西方议会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是议会的地位的衰落和权力的虚化。议会的立法权已听命于政府。②是议会决策模式的固有缺陷与立法效能的萎缩。即现代议会的决策模式与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管理之间越来越缺乏相容性,议会也越来越不能有效地表达民意。③是行政权力的膨胀对议会权力的侵蚀。

1、议会党团的类型:1)由一个政党单独组成本党的议会党团;2)由两个以上的政党的议员组成一个议会党团;3)跨国议会党团。

2、议会党团的职责:

(1)协调本党议员或联盟党团议员在议会的行动和确定对其他党派提出的议案的态度;

(2)组织指挥本议会党团在议会及各委员会中的活动;(3)选择议会中的盟友和对手;

(4)观察和研究议会内政治的发展形势,并提对策;(5)参与、争夺对议会事务的领导。

第四节议会的权力

议会的权力:1)立法权;2)预算权;3)监督权。

一、立法权: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力,是西方国家议会的基本权力和最重要的权力。

是议会发挥立法功能的主要原因。立法权包括立法创议权、通过法案权和修正权。

二、预算权:即同意预算权,是西方国家议会传统权力。

包括:1)预算监督;2)财税监督。财税监督:议会最原始的权力,被称为“钱袋子权力”。

三、监督权:是议会监督政府的职权,即议会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

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方式:①质询;②听证;③调查;④倒阁(最重要的监督权);⑤弹劾。

1、质询:非总统制国家中议会对政府实行监督的一种权力。通常由议员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要求解释、说明和答辩。(世界上最早实现质询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2、听证:议会、议会常设委员会或议员为了了解某一情况,传唤或接受有关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和公民个人到议会或议会常设委员会作证。

3、调查权:是议会监督政府的固有权力。即有权对政府行为进行调查并有权得到证言和有关记录的权利。

调查范围包括:①围绕行使立法权进行的调查;②选举调查;③政治调查;④涉及有关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的调查;⑤对重大经济问题的调查。

4、倒阁:议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去留。(倒阁权存在于议会内阁制及半总统制国家)

议会倒阁的五种不同方式:①议会拒绝通过政府提出的某一重要政策的议案;②议会否决政府向议会提出的要求予以信任的议案;③通过谴责决议案;④议会通过内阁或政府中某一重要成员的不信任案;⑤议会通过一项反对政府提案的反提案。

5、弹劾:议会对违法、失职的政府首脑和高级行政官、高级法官进行控告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的一种司法程序。

弹劾的方式:①由两院中任何一院单独提出或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提出,再由宪法法院审判(德国);

②由下院提出,上院审判(美国);③由下院提出,普通法院审判(比利时);④由两院共同组成特别机构提出弹劾案并进行审判(日本);⑤由两院共同提出,特别高等法院审判(法国)。

第五节议会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

一、议会的立法工作程序:①提出法案;②审议法案;③通过法案;④公布法律。

1、提出法案

有权提出法案的主体:1)议员;2)政府;3)议会中的委员会;4)国家元首;5)一定数量的公民。

2、审议法案(有一读、二读、三读程序)(法国国民会议采用的议案审议方法是一读程序)

◇◇美国审议法案的三读程序:美国的三读程序与英国有所不同,法案审议的程序是:1)一读:在全院宣读法案的名称和法案的要点,表决若通过则列入该院议程,法案即由议长提交相关的常设委员会审议。2)委员会的审议:这是议案成败的关键阶段,委员会对送来的法案拥有近乎绝对的处理权,可以决定使其快速通过,或是搁置拖延,或是大幅度修改,或是干脆否决。3)二读:议长接到委员会的审议报告后,要向全院大会宣读经委员会修订的法案全文,这就是二读。二读如获通过,即将该议案编入相应的议程。4)全院辩论:议院按照议事规则,在议长或议长指定的议员主持下展开发言辩论。5)修正案表决:辩论结束后,先对法案的各种修正案进行表决。6)三读:在对法案进行最后的文字修改后向全员大会宣读,并进行最后表决。

3、通过法案:采用表决的形式使法案成为法律的一项立法程序。

议会对法案表决方式有公开和秘密两种。公开表决:1)呼声表决;2)起立表决;3)点票表决;4)唱名表决。秘密投票表决方式一般用于重大法案。

公民复决的方式:1)强制性或必要的公民复决;2)有条件的性公民复决;3)请求性的公民复决。

4、公布法律:指议会通过的法律在法定刊物上予以正式公布,使该法律正式生效。

二、议会的议事规则:①议会的会议与会期;②议会议事的法定人数;③会议公开;④一事不再议。

1、议会的会议与会期

议会的会议分为:1)常会(或称例行会议);2)非常会议。

常会:定期召开的议会会议。非常会议(包括临时会议、特别会议和紧急会议):在例行会议之外,遇有特殊或紧急情况而需召开的会议。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复习资料(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普遍选举权原则是指每个享有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人都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2、法治指正常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意味着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法律在被加以界定和实施时是个人权利的来源。 3、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社会成员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有组织的集团。 4、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主权,多党轮流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 5、多数代表制是指在一个选区中获得多数选民投票的候选人或候选人名单当选,而得票较少的候选人或政党落败。 6、弹劾是议会控告违法失职的政府首脑、高级行政官员或高级司法官员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司法程序。 7、司法公正原则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总原则,它既是司法独立、司法民主等原则的集中体现,又是它们的终极目标。 8、国家元首指主权国家形式上的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 9、法治指正常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意味着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法律在被加以界定和实施时是个人权利的来源。 10、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代议制民主,抑制和克服政党分赃制的弊端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11、共同参与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即有人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一种民主制度。 12、直接民主制:任何公民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13、总统制是指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一种政体形式。 14、人民代表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来代表全体人民的意愿,它附着于全体人民之上,依据人民的基本利益而运作的一种政治制度。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规范的规范。 16、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代议制民主,抑制和克服政党分赃制的弊端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17、竞选是选举人及其政党在选举过程中,为了赢得选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自己的政治领导能力、与其他的选举人形成一定的政治竞争。 18、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了实现政治目的,特别是取得政权、保持政权和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19、国家元首指主权国家形式上的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 20、内阁制是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为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 21、超级总统制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行政首脑,总统领导的政府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权力分离,相互制衡。 22、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两大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组织政府,行驶国家权力的一种政党制度。 23、三权分立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横的权力体制。 24、秘密投票原则指选民遵循有关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进行秘密投票,选票不向他人公开。 25、分权制衡原则是西方国家政治思想家就限制政府权力而建立的一种理论学说。 二、简答题 1、总统制政府的特点有哪些? 答:政府由在选举制获胜的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独揽行政大全;政府与国会完全分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前一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猛炒关于中国行政区域要重新划分,还有人说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设立50多个省州,并且还附有详细的图表,让人感觉此方案即将实施。他们所列出的理由是这样有效的实现管理,使得地区能够均衡的、平稳的发展,减小地区差距,有利于上令下达。行政区域的划分和采取何种国家管理形式不仅仅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与该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仅仅是看到中美两国地域面积大小相似,而将美国的今日发达兴盛归结于其州省的大小设置的合理,因而进一步要向美国学习,也要将中国划分为50多个省市,那观察和解决问题实在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翻开历史,新航线的发现之前,整个东西方的交往是极其有限的,虽然,17世纪以后存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战争的形式出现的,双方世界中几千年所沉积的文明受到对方影响的成份是有限的。一个国家,其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是与该国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和各自的地域环境内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政治制度是根基于以政治伦理和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儒教思想,其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中国的道德集权思想通过解释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明人性,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是单一的,相同的,但个人的行为则因人而异,是变化的。并且孔子提出人的相同本性是“仁”,认为仁是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孔子之后的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继承和发展人性善的理论,提出“仁政“的思想,进一步将一些社会行为作为人性。毛泽东关于人性的的理解开始于马克思的“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解释。他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而这种人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并且正是这种阶级关系决定了人性。在当今社会,没有所谓的人类的爱和很,只有阶级的爱和恨。毛泽东因而否定了人善论的理论,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比孔孟的人性论更社会化、更狭窄的观念。相比较西方的思想家大部分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的和法律的产生。古希腊伊壁鸠鲁属直观唯物主义,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归根结底由原子组成,人体中原子的运动及配置构成了人的自然条件并成为人性的决定因素。并且,人的自然条件是好的,所以人在肉体和精神上是快乐的。这就是说人天生趋于快乐或避开痛苦。因此,除了追求私人快乐的目的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的善、正义和友谊。所谓的善、正义和友谊都是和细心盘算过的个人利益一致的。国家和法律也只有在能保证尽可能多的私人快乐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霍布

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导言45-50 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1、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哪些阶级是占统治地位的,哪些阶级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的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决定性部分。即一个国家的国体决定的是政治制度的形式。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等。 3、政治制度的形式:(1)政体,(2)政府制度,(3)国家结构,(4)政治体制 (1)政体: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具体内容是设置哪些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如何组织、国家机关如何产生、权力如何划分、如何相互配合和牵制。 (2)政府制度: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3)国家结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代政治学划分政体的主要依据最高权力的构成(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产生方式和任期,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等,尤其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与国家元首和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 (1)有助于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是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内政外交及其走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 (4)有助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1、历史唯物主义,2、比较研究方法,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1、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经济因素并不是决定历史过程的唯一因素。(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却不相同。) 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政治制度,就应该看到,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情。 国情:所谓国情不仅包括经济制度,而且包括历史特点、文化传统、民族构成和民族习惯、国际环境、阶级力量的对比,甚至人口、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他要适合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一国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 2、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基本方法 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他提出了对政治制度进行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后来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比较政治研究的取向:①国别研究;②跨国研究 3、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具体研究方法: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引进政治学研究而产生的一种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政治制度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认识,有助于揭示政治制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51-79 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一、城邦:(城邦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1、城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一种小型的城市国家,即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 2、代表性城邦: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叙拉古等。 3、城邦的社会结构 城邦人口划分的三个主要阶级:(1)奴隶、(1)外邦人、(3)公民 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根据出身而获得的。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力。 4、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①君主制政体;②贵族制政体;③民主制政体。 古希腊出现过多样的不同政体(政体类型): (1)君主制政体:城邦最高统治权掌握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所谓一人统治。克里特岛最早出现。

2019年10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西方政治制度》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西方政治制度》 2019年10月份主观题解析 三、名词解释: 【题干】行省制度: 【答案】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政府地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行省”指意大利境外那些必须向罗马国家纳贡的属地。随着罗马国家的领土扩张,行省数目不断增长,遂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每建一个行省,都由元老院制定治理该行省的法规,确定该行省的区域范围、城镇数目及行省居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该行省应缴纳贡赋的品种与数量。【题干】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 【题干】悬浮议会: 【答案】所谓悬浮议会是指在英国式的两党制国家,任何政党都没有获得议会下院过半数议席,议会中没有任何政党能够单独组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两大政党就会谋求其他小党的支持,联合执政。 【考点】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 【题干】审检合署:

【答案】审检合署制:检察机关与各级法院对应,层级相同,级别对等,不单独设立,而是将检察机关设在法院内部,但独立行使职权,并受到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代表国家是法国。 【考点】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 【题干】相对多数代表制: 【答案】相对于多数代表制又称为简单多数制,即由获得一个选区内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当选。在这种规则下,即使只有一票之差,也可以决定胜负,因此也被称为“谁领先谁当选”。英国、加拿大、印度、新西兰等国家的下议院议员选举,美国国会两院及总统选举人的选举都是采用相对多数的代表制。 【考点】选举的过程与程序 四、简答题: 【题干】简述西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 【答案】①国籍资格;候选人必须是本国公民,外国人或无国籍的人不能被提名为候选人。②年龄资格;西方国家候选人的最低年龄资格一般高于选民的年龄资格。③居住资格;候选人特别是议员候选人必须在特定的选区内居住。④职业限制;从事某些职业者不得竞选议员或其他公职。⑤文化教育资格。⑥选举保证金;候选人必须交纳一定的选举保证金,如果选举时该候选所获选票达不到一定比例时,保证金予以没收。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设计人:谭俊秋 教学立意 从“公民”的前世今生看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本课分为“缘起·早期公民”、“孕育·市民”、“加冕·近现代公民”三个部分,将所学西方政治制度相关知识放在历史时空架构下,以期从“民”的角度谈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而理解国家制度具有差异性与延续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为:“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通过三个子目(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讲述了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作为选择性必修,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回扣初中所学以及《中外历史纲要(下)》西方政治体制部分,有助于学生纵向横向相结合深入理解这一重点内容。此外,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中国近现代政体有深刻影响,对学生学习第三课中国近现代政体有很大帮助。 本课有较多的抽象的政治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将主要从各个政治体制的特点方面加以区分,带领学生攻破这一难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世界史方面的内容接触非常有限,学生虽然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中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了解,但是对西方不同时期的各种政治体制的概念的掌握依然比较弱,不能准确把握其发展演变的历程。对于政体类型的具体划分以及相关概念,被置于具体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解释,学生想要清晰掌握,区别异同,梳理脉络,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微信群聊、表格、结构图、地图、时间轴以及文字史料等方式,以“公民”的前世今生为线索, 了解西方各国政治制度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强化时空观念。 2.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区的制度的学习,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具有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认识制度的延续、变迁与互相影响,提高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对西方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学习,明白不能脱离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传统来抽象评判各国 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优劣,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看待政体演变。

西方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西方政治制度(总结) 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意义:1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2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3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4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梭伦改革具体内容:1经济改革2社会结构改革3政治改革行政官员: 执政官独裁官监察官保民官行政长官 雅典城邦民主制内容1公民大会2议事会3陪审法庭4十将军委员会特征1直接民主2抽签选官3轮番为治 罗马帝国统治体制: 元首体制四帝共治体制君士坦丁体制 古罗马政治制度影响1共和国的观念.制度形式2古罗马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政治制度设计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最宝贵遗产之 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库里亚大会.长老会议.王共和时代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员帝国时代三种政治体制(元首体制.四帝共治.君士坦丁体制)行省制度中世纪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贵族君主制度.等级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影响1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2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 罗马帝国崩溃根本原因是罗马帝国赖以生存的古代奴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而不能自拔直接原因是日耳曼蛮族的大规模入侵 文艺复兴1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2提倡发扬人的个性3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4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民族教会”指的是建立德意志民族自己的教会.不受罗马天主教教廷的控制.独立自主.国家世俗权利高于教会神权.没收罗马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思想解

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变化1政治民主化2行政集权化3多元共治4地方自治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2代议制原则3法治原则4分权制衡原则5人权原则 代议制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制2现代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代议制政府两大弊端及建议方案1议会中的普遍无知和无能.智力条件不充分2可能受到和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的影响 建议方案1实行精英民主2以比例代表制替代多数代表制3保障少数代表在议会的对抗职能4主张扩大选举权5议会实行两院制 代议制通行具体原则1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2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3代议机关必须遵循严肃的议事规则4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5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 法治原则主要内容1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2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公民不分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公民投票权b人人享有同等的政治、社会经济权利.可以平等地竞争政府公职.担任公职任务c所有的人凡触犯法律皆绳之以法.任何人没有法外特权d所有的人均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4司法必须独立法治的含义法治与自由.法治与自然法 法律普遍性:1法律的使用不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群2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考纲要求]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 法。 考点一 古代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 一、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地理环境:多山,不适宜农耕,港湾众多,适宜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2.城邦制度??????? 含义: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 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若干村落。 兴起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主要政体:贵族制、民主制为主,还有君主制、 寡头制和僭主制。 作用:古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 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思维发散 自然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的摇篮。但希腊民主政 治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二、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 有利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为政体进一步向民 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走上轨道:梭伦改革,奠定了古代世界的新政体 ——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基础。 最终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 等,最终在雅典确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 2.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2)主要表现????? 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 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②五百人议事会: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 机构。③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图解识记] 雅典民主政治的运行方式

3.评价 (1)积极意义????? 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 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 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 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促 进文化深入发展。 (2)消极方面???? ? ①民主的范围:是男性公民的民主。②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专攻,是社会不公 的一种暴力机器。 史料一 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解读 史料中顾准的话强调了城邦制度与直接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 解读 史料强调雅典的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反映了雅典政治的民主性。 史料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解读 史料表明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 利。 史论1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①雅典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民主制。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为成年男性公民。 ②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雅典在国家结构上,实行公民大会制度和民众法庭制度,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表现为“轮番而治”。 (2)权力制约: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监督和制约。“陶片放逐法”是权力制约的民主形式。 (3)公民意识: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了。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史论2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高中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知识点梳理3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1)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重要性: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含义: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

自考 西方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单选、多选知识点 1、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3、早期的雅典城邦由以下三个等级组成:世袭贵族、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 4、梭伦改革为奴隶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5、古代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在雅典,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6、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包括: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7、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8、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9、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10、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是特里布大会。 12、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13、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如下内容: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吏。 14、罗马共和国的行政官吏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保民官。 15、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28年制定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它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16、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和王权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 17、在欧洲中世纪先后出现过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议会)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种封建君主制统治形式。等级(议会)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18、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19、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特征:自由、司法独立、有一部保障城市和平和安全的城市法。 20、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自治城市的最大特点是自治性,包括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两个方面内容。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21、在欧洲独立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2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斯宾诺莎、密尔顿、霍布斯、洛克。人权是所有启蒙思想家普遍重视的基本问题。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自然权利中最首要的是生存权。 23、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以社会契约作为国家和政治制度学说的核心。 24、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原则:王权有限,法律至上。 25、在议会与王权同兴共荣的时代,英国国王的最高统治权只有在议会中才能体现出来。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重要知识点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⒈克里特文明 ⑴时间:前2000——前1700年间,前1400年销声匿迹 ⑵表现:①克里特岛上产生了君主制国家②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⒉迈锡尼文明 ⑴时间:前1400年——前1100年 ⑵特点:新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⒊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此后300多年,被称为“黑暗时代”。二、古希腊城邦 ⒈兴起时间:前8世纪——前6世纪 ⒉概念: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⒊环境:多山,少耕地,三面环水,多港湾。 ⒋代表:雅典和斯巴达 ⒌特征:小国寡民和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⒍政体:贵族、民主、君主、寡头、僭主制,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 总结 ⒈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 ⑴原因:①希腊为多山地形,不宜农耕,粮食不能自给,必须殖民扩张; ②希腊海岸线很长,海岛密布,港口众多,交通便利,利于殖民扩张。 ⑵结果:地域的扩大促进了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也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⒉希腊的城邦特点怎样推动民主发展? ⑴面积小,使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⑵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⑶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发展历程 ⒈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⒉发展历程: ⑴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⑵公元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⑶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①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 ②国家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都可参加, 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的代表 民众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 ③确立新的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 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⑷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2011-2015年自考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试题答案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政治制度试卷 (课程代码 00316)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古希腊城邦中,最为典型且存在时间最长的僭主制政体出现在C A.斯巴达 B.雅典 C.叙拉古 D.克里特 2.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是B A.贵族君主制 B.专制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 D.等级君主制 3.第一个系统阐述议会主权理论的政治思想家是C A.布丹 B.霍布斯 C.洛克 D.柏克 4.英、美、法三国普选权最终实现于D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18世纪 D.20世纪中后期 5.下列西欧国家中,目前实行混合代表制的国家是C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瑞典 6.英国保守党的前身是C A.自由党 B.辉格党 C.托利党 D.共和党 7.在下列方式中,不属于政治请愿的是A A.议会游说 B. 示威 C. 抗议 D.游行 8.在下列美国总统中,属于共和党的是B A.罗斯福 B.布什 C.克林顿 D.奥巴马 9.美国众议院议员任期为A A.2年 B.3年 C.4年 D.6年 10.在下列国家中,议会实行一院制的是D A.法国 B.日本 C.英国 D.瑞典 11.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各委员会中,属于独占性委员会的是B A.哥伦比亚区委员会 B.拨款委员会 C.司法委员会 D.武装部队委员会 12.下列国家中,实行双元首制的国家是A A.安道尔 B.意大利 C.法国 D.日本 13.根据1701年《王位继承法》,英国王位的继承者只能是B A.天主教徒 B.新教徒 C. 东正教徒 D.清教徒 14.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始于C A.十八世纪末 B.十九世纪上半叶 C.十九世纪下半叶 D.二十世纪初15.下列四组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B A. 法国、意大利、日本 B.澳大利亚、瑞士、德国 C.法国、澳大利亚、瑞士 D.法国、瑞士、德国 16.下列地方政府,不属于一般地域型政府的是D A.英国的郡政府 B.法国的大区政府 C.美国的县政府 D.美国的水区政府17.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的政府组织形式是D A.市长议会制 B.议会一经理制 C.议会市长制 D.议会委员会制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C1022陈思琦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也正应为这制度的不同,才形成现在中西各个方面的不同。 从古代说起:我国与西方国家都以君权神授来取信于民,得以统治国家。但是,就中国而言中国式中央集权,有无比黑暗却也有光明的时候。可西方国家呢,行使的封建分权却导致中世纪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漫漫黑暗之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治、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遗址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无论是他满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代中国的历史,不过是记载王侯将相们的家族历史,而平民百姓却无足轻重,史书上却从无记载。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这里没有绝对一切的专制君主,更多的只是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与革命。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其中专制王权是整合社会的权力中心。旧中国的每一次朝代更替或走向统一,都是强有力的君王专制维系了帝国的统一与文明的延续。所以,尽管中国古代有频繁的朝代更替,但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而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制思想成为了催生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动力。进入近代,西方国家率先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关系和深刻的历史渊源。延引他人并综上所述总结:古代中国实行人治,一是重视皇权,没有民主人权可言。皇权对臣民施以严刑酷法,以强制百姓遵规守矩;二是中国重视家庭伦理纲常,家庭是皇权最坚实的社会支柱,严格受到血缘礼仪规范的限制。上有皇权,下有家庭,所以奖赏与治罪往往涉及家庭。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31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对元老院决定有否决权的行政官员是 A.执政官 B.保民官 C.监察官 D.行政长官 2.在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共和国,最高行政机关是 A.市长 B.长老会议 C.“100人会” D.小议会 3.著有《代议制政府》一书、系统阐述代议制理论的政治思想家是 A.托马斯·阿奎那 B.埃德蒙·伯克 C.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D.卢梭 4.法国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是在

A.七月王朝时期 B.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5.下列议会的选举中采用小选区与大选区相结合方法的是 A.美国参议院 B.英国下议院 C.法国国民议会 D.日本众议院 6.德国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其产生方式是 A.联邦议会议员选举产生 B.各州议会议员选举产生 C.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D.联邦大会选举产生 7.关于英国的两党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党活动主要围绕议会下院展开 B.在议会中议席居于第二位的党为“法定的反对党” C.反对党可以在上院建立“影子内阁” D.两大党都实行集中制 8.德国多党竞争的政党制度形成于 A.德意志帝国时期 B.魏玛共和国时期 C.第三帝国时期 D.联邦德国时期 9.下列利益集团中,属于公共利益集团的是 A.工会证明前刻造气测故高郑 B.商会 C.消费者利益协会 D.有色人种协会 10.英国光荣革命达成的最重要妥协是国王接受了议会提出的 A.《王位继承法》

西方政治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体会 这学期我选修了《当代西方政治学制度》这门课程,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方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这学期学校也安排《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门课程,因此在老师授课时,我们自觉地与之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使得我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规律,认识到其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也能结合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引发自己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不足之处的思考。 学习当代西方政治制度,首先我们必须要懂得政治制度概念范围,进而进入到对中西方政治制度学习了解的大们。而政治制度是为了规范政府、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政治活动而设计的行为规则, 目的是使政治活动有序有效运作, 使政治更好地发挥推动人类社会 进步发展的功能。可以说政治制度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政治制度,了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了解其运行状况,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培养起现代的公民意识,做到积极参政,为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以改革做出贡献。 对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它经历了三、四百年的历史发展, 是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包括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等,这些都是西方政治文明中比较典型的制度文明。在这里,我想先从西方的政党制度开始,从政党以及与政党密切相关的利益集团来谈谈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所谓的利益集团是具有特殊利益要求或政治主张、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策、法律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社会团体。西方社会的利益集团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19 世纪中叶,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大, 政府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都涉及到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利益, 于是,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每个利益群体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必然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或影响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于是各种利益集团也就迅速发展起来。而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某些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保持政权或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因而两者就相同的利益点儿联系起来。 在西方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党制度与利益集团,因为这两个方面直接的决定着西方政治的发展, 所有的政治家和政客都是围着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脱离了利益集团, 政党不能发展, 脱离了政党, 利益集团就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己的利益没有代言人。因此二者是紧密相关的。 西方利益集团的存在对与社会和政治都有较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一方面可以保护自身的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也是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表现。然而西方政党选举是典型的金钱游戏, 单个的个人是无法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党制度, 当然受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决定。西方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它必然反

全国2016年04月自学考试00316西方政治制度真题和答案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政治制度 (课程代码00316)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政府指的就是 A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国家元首 D.司法机关 2.在罗马帝国时期,创立了奥古斯都体制的是 B A.查士丁尼 B.屋大维 C.戴克里先 D.马克西米 3.威尼斯共和国的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是 C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大议会 D.长老会议 4.下列选项中,属于1781年生效的北美《邦联条例》规定的是 A A.13个国家各自享有主权 B.设立中央行政机关 C.邦联议会拥有课税权 D.设立独立的司法部门 5.最早主张法治且强调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 B A.西塞罗 B. 亚里士多德 C.阿奎那 D.格劳秀斯 6.下列国家中,国家元首由直接选举产生的国家是 A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美国 7.在英国普选制的确立过程中,最终完全实现成年公民普选权的是 D A.1918年《国民参政法》 B.1928年《男女选举平等法》 C.1948年《人民代表法》 D.1969年《人民代表法》 8.下列国家中,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是 B A.意大利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日本在1955年形成了“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其中“一党”指的是 B A.自由党 B.自民党 C.民主党 D.社会党 10.关于英国的两党制,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两党活动主要围绕议会下院展开 B.议会第二大党为“法定的反对党” C.两大党都实行集中制 D.两党之争被形象地称为“驴象之争” 11.在下列国家中,议会法案只能由议员提出的是 D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立法机关是 C A.三级会议 B.国民议会 C.国民公会 D.西门国会 13.瑞士的国家元首是 B A.总统 B.联邦委员会 C.联邦院议长 D.国民院议长 14.下列对看守内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临时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B.为即将举行的大选做筹备工作 C.不需要对议会负责 D.无权制定重大国防和外交等政策 15.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是 D A.查理二世 B.詹姆斯二世 C.威廉三世 D.乔治一世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是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