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式传动机设计

带式传动机设计

带式传动机设计
带式传动机设计

带式传动机设计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计算说明 (3)

2.1.1传动方案拟定 (3)

2.1.2电动机的选择 (3)

2.1.3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5)

2.1.4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设计 (5)

2.2普通V带的设计 (7)

2.3齿轮传动的设计 (11)

2.4 传动轴的设计 (14)

2.5箱体的设计 (21)

2.6 键连接的设计 (23)

2.7 滚动轴承的设计 (24)

2.8 润滑和密封的设计 (25)

2.9联轴器的选择 (25)

第三章轴的数控加工与编程 (27)

3.1.1轴的加工参数及工艺分析........................................ (27)

3.1.2 加工程序的编制 (28)

设计小结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程序) (34)

一、前言

当今的减速器是向着大功率、大传动比、小体积、高机械效率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方向发展。减速器与电动机的连体结构,也是大力开拓的形式,并已生产多种结构形式和多种功率型号的产品。近十几年来,由于近代计算机技术与数控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推动了机械传动产品的多样化,整机配套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造型设计艺术化,使产品更加精致,美观化。

在21世纪成套机械装备中,齿轮仍然是机械传动的基本部件。CNC机床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械传动结构的飞速发展。在传动系统设计中的电子控制、液压传动、齿轮、带链的混合传动,将成为变速箱设计中优化传动组合的方向。在传动设计中的学科交叉,将成为新型传动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字:减速器轴承齿轮机械传动

二、计算说明

2.1.1传动方案拟定

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一级带传动

1、工作条件:使用年限10年,工作为两班工作制,载荷平稳,环境为室内清洁,最高温度40度;一般机械厂制造,中批量生产。

2、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F=2500N;

带速V=1.5m/s;

滚筒直径D=400mm;

方案拟定:

采用V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的组合,即可满足传动比要求,同时由于带传动具有良好的缓冲,吸振性能,适应大起动转矩工况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

1.电动机

2.V带传动

3.圆柱齿轮减速器

4.连轴器

5.滚筒

6.运输带

2.1.2电动机选择

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的选择:选择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此系列电动

机属于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电动机,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廉,

维护方便,适用于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特殊要求的机械。

2、电动机容量选择:

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

式(1):Pd=PW/ηa (kw)

由式(2):PW=FV/1000 (KW)

因此 Pd=FV/1000ηa (KW)

由电动机至运输带的传动总效率为:

η

总=η

×η23×η

×η

×η5

式中:η

1、η

2、η

3

、η

4

、η

5

分别为带传动、轴承、齿轮传动、联轴

器和卷筒的传动效率。

取η

1=0.96,η2=0.98,η

3=0.97,

η

4=0.97

则:η

=0.96×0.983×0.97×0.99×0.96

=0.83

所以:电机所需的工作功率:

Pd = FV/1000η

=(2500×1.5)/(1000×0.83)

= 4.52(kw)

3、确定电动机转速

卷筒工作转速为:

n卷筒=60×1000·V/(π·D)

=(60×1000×1.5)/(400·π)

=71.66 r/min

根据手册P7表1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一级减速器传动比范围I’=3~6。

取V带传动比I1’=2~4。则总传动比理论范围为:Ia’=16~24。

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为

N’d=I’a×n卷筒

=(16~24)×71.66

=1146.5~1719.7 r/min

则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960r/min和1500r/min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相关手册查出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如下表)

方案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电动机转速(r/min) 电动机重量 N 参考价格传动装置传动比同步转速满载转速总传动比 V带传动减速器

1 Y132S-4 5.5 1500 1440 650 1200 18.6 3.5 5.32

2 Y132M2-6 5.5 1000 960 800 1500 12.42 2.8 4.44

3 Y160M2-8 5.5 750 720 1240 2100 9.31 2.5 3.72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传动比,可见第2方案比较适合。因此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2-6。

2.1.3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级传动比: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m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

1、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ia=nm/n=nm/n卷筒=960/71.66=13.40

总传动比等于各传动比的乘积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ia=i0×i (式中i0、i分别为带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2、分配各级传动装置传动比:

根据指导书P7表1,取i0=2.8(普通V带 i=2~4)

因为: ia=i0×i

所以: i=ia/i0

=13.40/2.8

=4.78

2.1.4、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设计:

将传动装置各轴由高速至低速依次定为Ⅰ轴,Ⅱ轴,......以及

i0,i1,......为相邻两轴间的传动比

η01,η12,......为相邻两轴的传动效率

PⅠ,PⅡ,......为各轴的输入功率(KW)

TⅠ,TⅡ,......为各轴的输入转矩(N·m)

nⅠ,nⅡ,......为各轴的输入转矩(r/min)

可按电动机轴至工作运动传递路线推算,得到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的计算

1)计算各轴的转数:

Ⅰ轴:nⅠ=nm/ i0

=960/2.8=342.86 (r/min)

Ⅱ轴:nⅡ= nⅠ/ i1

=324.86/4.78=67.96 r/min

卷筒轴:nⅢ= nⅡ

2)计算各轴的功率:

Ⅰ轴: PⅠ=Pd×η01 =Pd×η1

=4.52×0.96=4.34(KW)

Ⅱ轴: PⅡ= PⅠ×η12= PⅠ×η2×η3

=4.34×0.98×0.97

=4.12KW)

卷筒轴: PⅢ= PⅡ·η23= PⅡ·η2·η4

=4.12×0.98×0.99=4(KW)计算各轴的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输出转矩为:

Td=9550·Pd/nm=9550×4.52/960

=44.96 N·m

Ⅰ轴: TⅠ= Td·i0·η01= Td·i0·η1

=44.96×2.8×0.96=120.86N·m

Ⅱ轴: TⅡ= TⅠ·i1·η12= TⅠ·i1·η2·η4

=120.86×3.59×0.98×0.99=420.97 N·m 卷筒轴输入轴转矩:T Ⅲ= TⅡ·η2·η4

=410.87 N·m

计算各轴的输出功率:

由于Ⅰ~Ⅱ轴的输出功率分别为输入功率乘以轴承效率:故: P’Ⅰ=PⅠ×η轴承=4.34×0.98=4.25 KW

P’Ⅱ= PⅡ×η轴承=4.12×0.98=4.04 KW 计算各轴的输出转矩:

由于Ⅰ~Ⅱ轴的输出功率分别为输入功率乘以轴承效率:则: T’Ⅰ= TⅠ×η轴承

=120.86×0.98=118.44 N·m

T’Ⅱ= TⅡ×η轴承=420.97×0.98=412.55 N·m

2.2、 V带的设计

1)选择普通V带型号

由PC=KA·P=1.1×5.5=6.05( KW)

根据课本P134表9-7得知其交点在A、B型交界线处,故A、B型两方案待定:

方案1:取A型V带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则取小带轮 d1=100mm

d2=n1·d1·(1-ε)/n2=i·d1·(1-ε)

=2.8×100×(1-0.02)=274.4mm

由表9-2取d2=274mm (虽使n2略有减少,但其误差小于5%,故允许) 带速验算: V=n1·d1·π/(1000×60) =960×100·π/(1000×60) =5.024 m/s

介于5~25m/s范围内,故合适

确定带长和中心距a:

0.7·(d1+d2)≤a0≤2·(d1+d2)

0.7×(100+274)≤a0≤2×(100+274)

262.08 ≤a0≤748.8

初定中心距a0=500 ,则带长为

L0=2·a0+π·(d1+d2)+(d2-d1)2/(4·a0)

=2×500+π·(100+274)/2+(274-100)2/(4×500)

=1602.32 mm

由表9-3选用Ld=1400 mm的实际中心距

a=a0+(Ld-L0)/2=500+(1400-1602.32)/2=398.84 mm

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α1

α1=180-(d2-d1)×57.3/a

=180-(274-100)×57.3/398.84=155.01>120 合适

确定带的根数

Z=PC/((P0+△P0)·KL·Kα)

=6.05/((0.95+0.11)×0.96×0.95)

= 6.26

故要取7根A型V带

计算轴上的压力

由书9-18的初拉力公式有

F0=500·PC·(2.5/Kα-1)/z· c+q· v2

=500×6.05×(2.5/0.95-1)/(7×5.02)+0.17×5.022

=144.74 N

由课本9-19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FQ=2·z·F0·sin(α/2)

=2×7×242.42×sin(155.01/2)=1978.32 N

方案二:取B型V带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则取小带轮 d1=140mm

d2=n1·d1·(1-ε)/n2=i·d1·(1-ε)

=2.8×140×(1-0.02)=384.16mm

由表9-2取d2=384mm (虽使n2略有减少,但其误差小于5%,故允许) 带速验算: V=n1·d1·π/(1000×60)

=960×140·π/(1000×60)

=7.03 m/s

介于5~25m/s范围内,故合适

确定带长和中心距a:

0.7·(d1+d2)≤a0≤2·(d1+d2)

0.7×(140+384)≤a0≤2×(140+384)

366.8≤a0≤1048

初定中心距a0=700 ,则带长为

L0=2·a0+π·(d1+d2)+(d2-d1)2/(4·a0)

=2×700+π·(140+384)/2+(384-140)2/(4×700) =2244.2 mm

由表9-3选用Ld=2244 mm的实际中心距

a=a0+(Ld-L0)/2=700+(2244-2244.2)/2=697.9mm 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α1

α1=180-(d2-d1)×57.3/a

=180-(384-140)×57.3/697.9=160.0>120 合适确定带的根数

Z=PC/((P0+△P0)·KL·Kα)

=6.05/((2.08+0.30)×1.00×0.95)

= 2.68

故取3根B型V带

计算轴上的压力

由书9-18的初拉力公式有

F0=500·PC·(2.5/Kα-1)/z· c+q· v2

=500×6.05×(2.5/0.95-1)/(3×7.03)+0.17×7.032 =242.42 N

由课本9-19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FQ=2·z·F0·sin(α/2)

=2×3×242.42×sin(160.0/2)

=1432.42 N

综合各项数据比较得出方案二更适合带速验算: V=n1·d1·π/(1000×60) =960×140·π/(1000×60)

=7.03 m/s

介于5~25m/s范围内,故合适

确定带长和中心距a:

0.7·(d1+d2)≤a0≤2·(d1+d2)

0.7×(140+384)≤a0≤2×(140+384)

366.8≤a0≤1048

初定中心距a0=700 ,则带长为

L0=2·a0+π·(d1+d2)+(d2-d1)2/(4·a0)

=2×700+π·(140+384)/2+(384-140)2/(4×700)

=2244.2 mm

由表9-3选用Ld=2244 mm的实际中心距

a=a0+(Ld-L0)/2=700+(2244-2244.2)/2=697.9mm

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α1

α1=180-(d2-d1)×57.3/a

=180-(384-140)×57.3/697.9=160.0>120 合适

确定带的根数

Z=PC/((P0+△P0)·KL·Kα)

=6.05/((2.08+0.30)×1.00×0.95)

= 2.68

故取3根B型V带

计算轴上的压力

由书9-18的初拉力公式有

F0=500·PC·(2.5/Kα-1)/z· c+q· v2

=500×6.05×(2.5/0.95-1)/(3×7.03)+0.17×7.032

=242.42 N

由课本9-19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FQ=2·z·F0·sin(α/2)

=2×3×242.42×sin(160.0/2)

=1432.42 N

综合各项数据比较得出方案二更适合

2.3、齿轮传动的设计:

(1)、选定齿轮传动类型、材料、热处理方式、精度等级。

小齿轮选硬齿面,大齿轮选软齿面,小齿轮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齿面硬度为250HBS,大齿轮选用45号钢正火,齿面硬度为200HBS。

齿轮精度初选8级

(2)、初选主要参数

Z1=20 ,u=4.5

Z2=Z1·u=20×4.5=90

取ψa=0.3,则ψd=0.5·(i+1)·=0.675

(3)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1≥

2

1

1

2

3??

?

?

?

?

+

[σ

Ψ

ε

H

H

E

Z

Z

Z

u

u

d

kT

确定各参数值

1 载荷系数 查9.55×106

×4.23/342.86课本表6-6 取K=1.2 ○

2 小齿轮名义转矩 T1=9.55×106×P/n 1=

=1.18×105 N ·mm ○3 材料弹性影响系数

由课本表6-7 ZE=189.8MPa ○

4 区域系数 ZH=2.

5 ○

5 重合度系数 εt=1.88-3.2·(1/Z1+1/Z2)

=1.88-3.2×(1/20+1/90)=1.69 Z ε=

77.03

69

.1434=-=-t

ε ○6 许用应力 查课本图6-21(a )

MPa H 6101lim =][σ MPa H 5602lim =][σ 查表6-8 按一般可靠要求取SH=1 则 MPa S H H H 6101

lim 1==

σ][σ MPa S H

H H 5602

lim 2==

σ][σ 取两式计算中的较小值,即[σH ]=560Mpa

于是 d1≥ 2

1123???

?

??+][σΨεH H E Z Z Z u u d kT =2

556077.05.28.1895.415.411018.12.123??

?

????+???

=52.82 mm (4)确定模数

m=d1/Z1≥52.82/20=2.641

取标准模数值 m=3

(5)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计算 ][σσεF FS F Y Y m

bd KT ≤

=

11

2 校核 式中 ○1小轮分度圆直径d1=m ·Z=3×20=60mm

2齿轮啮合宽度b=Ψd ·d1 =1.0×60=60mm ○

3复合齿轮系数 YFS1=4.38 YFS2=3.95 ○

4重合度系数Y ε=0.25+0.75/εt

=0.25+0.75/1.69=0.6938 ○

5许用应力 查图6-22(a ) σFlim1=245MPa σFlim2=220Mpa 查表6-8 ,取SF=1.25 则 a F F F MP S 19625.1245

1lim 1===

σ][σ a F F F MP S 17625

.1220

2lim 2===

σ][σ ○6计算大小齿轮的

F

FS

Y σ并进行比较 02234.019638.411==][σF FS Y 02244.017695.32

2==][σF FS Y

11][σF FS Y <22]

[σF FS Y

取较大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则有

6938.095.33

60601018.12.1225

2112

???????==εσY Y m bd KT FS F =71.86<[σF ]2

故满足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要求

(6)几何尺寸计算d

=m·Z1=3×90=270 mm

2

a=m ·(Z1+Z2)=3×(20+90)/2=165 mm

b=60 mm b2=60

取小齿轮宽度 b1=65 mm

(7)验算初选精度等级是否合适

齿轮圆周速度 v=π·d1·n1/(60×1000)

=3.14×60×342.86/(60×1000)

=1.08 m/s

对照表6-5可知选择8级精度合适。

此处省略NNNNNNNN字

需要完整版请联系QQ九九八七二一八四。

3、车槽的方法

(1)车轴肩沟槽采用等于槽宽的车槽刀,沿着轴肩将槽车出,直到符合图样要求为止。

(2)车非轴肩沟槽车非轴肩沟槽时,需确定沟槽的位置。确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钢直尺测量槽刀的工作位置,车刀纵向移动,使左侧的刀头与钢直尺上所需的长度对齐;另一种是利用床鞍或小滑板的刻度盘控制车槽的正确位置。车削方法与车轴肩沟槽基本相同。

(3)车宽矩形槽首先确定沟槽的正确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刻线痕法和钢直尺测量法。沟槽位置确定后,可分粗精车将沟槽车至尺寸。粗车一般要分几刀将槽车出,槽的两侧和槽底要各留0.5mm的精车余量。车最后一刀的同时应在槽底纵向进给一次,将槽底车平整。精车时,应先车沟槽的位置尺寸,然后再车槽宽尺寸,直至符合图样要求为止。

加工路线的确定

最短的切削进给路线

切削进给路线最短,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刀具损耗。安排最短切削进

给路线时,同时还要保证工件的刚性和加工工艺性等要求。因本次加工的材料是圆棒料,所以经综合考虑选择矩形进给路线。

程序编制方法的确定[13]

程序编制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

1.手动编程:整个编程过程由人工完成。对编程人员的要求高(不仅要熟悉数控代码和编程规则,而且还必须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和数值计算能力)手工编程适用于: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

2.自动编程:编程人员只要根据零件图纸的要求,按照某个自动编程系统的规定,将零件的加工信息用较简便的方式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程序的编制,编程系统能自动打印出程序单和制备控制介质。自动编程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虽不复杂但编程工作量很大的零件(如有数千个孔的零件)、虽不复杂但计算工作量大的零件(如轮廓加工时,非圆曲线的计算)。

根据以上各种程序编制的特点,对轴的加工程序的编制进行以下选择:由于轴的几何形状不太复杂,因此对其外圆表面的加工,选择手工编程;其轴上键槽的加工采用自动编程。

数控指令简介及加工程序

1、数控指令

数控程序的指令由一系列的程序字组成,而程序字通常由地址(address)和数值(number)两部分组成,地址通常是某个大写字母。数控程序中的地址代码意义如表5-1所示。

2、主要的加工程序见附录

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类专业学生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环节。

(1) 通过这次设计,综合运用了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原理和过程。

(3) 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数据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昆,何小柏,汪信远主编,1995年12月第一版;

[2]《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濮良贵,纪名刚主编,2001年7月第七版;

[3]《简明机械设计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洪钟德主编,2002年5月第一版;

[4]《减速器选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周明衡主编,2002年6月第一版;

[5]《工程机械构造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刘希平主编

[6]《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朝儒,彭福荫,高治一编,2001年8月第四版;

[7]《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中国计量出版社,廖念钊,古莹庵,莫雨松,李硕根,杨兴骏编,2001年1月第四版[8]《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陈立德主编,牛玉丽副主编,2004年7月第二版。

[9]装卸机械技术性能手册.交通部海洋运输管理局主编.港口装卸杂志.1987年11月.

[10]机械零件.吴宗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11]润滑油应用及设备润滑.张晨辉.林亮智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

附录:

以工件右端面作为粗基准

粗车左端

O0001

N010 G50 X100 Z100;

N020 M03 S500;

N030 M08;

N040 T0101;

N050 G00 X50 Z2;

N060 G01 Z-265;

N070 G00 X55;

N080 Z2;

N090 X46;

N100 G01 Z-215;

N110 X50;

N120 G00 Z2

N130 X41;

N140 G01 Z-215;

N150 X45;

N160 G00 Z2;

N170 X36;

N180 G01 Z-126;

N190 X41;

N200 G00 Z2

N210 X33;

N220 G01 Z-103.5;

N230 G02 X36 Z-105 R1.5;N240 G00 Z2;

N250 X29;

N260 G01 Z-53.5;

N270 G02 X33 Z-55 R1.5;N280 G00 X100 Z100 T0100;N290 M09;

N300 M05;

N310 M30;

以左端面和¢41的外圆为定位基准

粗车右端O0002

N010 G50 X100 Z100;

N020 M03 S500;

N030 M08;

N040 T0101;

N050 G00 X50 Z2;

N060 G01 Z-38 F0.5;

N070 X54;

N080 G00 Z2;

N090 X45;

N100 G01 Z-33;

N110 X50;

N120 G00 Z2;

N130 X41;

N140 G01 Z-33;

N150 X45;

N160G00 Z2;

N170 X36;

N180 G01 Z-17;

N190 X41;

N200 G00 X100 Z100 T0100;

N210 M09;

N220 M05;

N230 M30;

以左端面和¢48.833的外圆作定位基准

精车左端

O0003

N010 G50 X100 Z100;

N020 M03 S1200;

N030 M08;

N040 T0101;

N050 G00 X24 Z2;

N060 G01 X27.7 Z-2 F0.2;N070 Z-53.5;

N080 G02 X31.7 Z-55 R1.5;N090 G01 Z-103.5;N100 G02 X34.7 Z-105 R1.5;N110 G01 Z-126;

N120 X40;

N130 Z-215;

N140 X46.833;

N150 X48.833 Z-217;

N160 G00 X100 Z100 T0100;N170 M09;

N180 M05;

N190 M30;

精车右端O0004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整理者:电子商务专业张帆学号:2011050693 需要层次理论 提出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 提出时间:1943年 论文名称:《人类激励理论》 内容: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指出,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同时,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它就不在具有激励作用了。换句话说,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主导需要。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评价: ●积极因素: 1.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进行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 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他认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消极因素: 1.马斯洛过分地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的潜能,而 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的自然成熟过程,社会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个人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了遗传的影响,忽视了社会生活条件对先天潜能的制约作用。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一方面,他提出了人类需要发展的一 般趋势。另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需要层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改变需要层次的主次关系。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 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X理论和Y理论 提出人物: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提出时间:1957年 论文名称:《企业的人性方面》

动机理论概述

动机理论概述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最后一种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成长需要,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而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因缺失性需要已得到相当的满足,所以他们的行为是由不同类型的成长需要所决定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临床和咨询心理产生了影响,并成为其动机理论的基础。 四、成就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社区中的案例 1.一群富裕的高中运动员将一个弱智的邻家女孩拖入家中对其进行性侵犯 2.县政府——发展经济为由——将带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引进到了饮用水的源头。因此,十年间当地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而周边的县市却环境较好 3.一个年轻人放弃了买汽车的打算,转而将这笔钱投入到有意义的事业中 4.一个高中生用三年的时间来设计一门和平研讨课(为了学分) 5.一个7岁的小孩子为孤儿收集了一千个箱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提着他们的家当在垃圾箱周围转悠了 6.一个商人将在其生意转手后所得1千万中的一部分分给了原来的雇员(他们在新雇主手下仍保留原有职位) 是什么促使人们有这样的行为呢?动机理论认为动机可以塑造吗?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理论中吸取哪些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激励或制止以上哪些行为呢? 系统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现实建构 社会交换理论和权力组织关系理论 冲突理论动机理论 生态理论 批判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混沌理论

动机理论概述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最后一种需要即自我实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 动机与学习动机 2.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 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 强化论 2. 需要层次说 3. 自我效能感理论 4. 成就动机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 内部条件 2. 外部条件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理论》 简介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理论》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

透彻的了解,是难于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从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接着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的测量技术,最后介绍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章、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机作用(motivation)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学习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习兴趣亦被为求知欲,是特殊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 学习能力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也有人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其反面为"无力感"。它影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坚持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成就归因指的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人们经常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这样两个维度将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类原因。将学习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变化,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等。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当机体达到了某种目标,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指的是:个体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其前提条件是这种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尽管一般而言动机指的是个体为了达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但我们这里专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因为我们关注的是与工作相关的行为。在动机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努力要素是强度或内驱动力指标。一个受到激励的个体会更勤奋地工作。但是,如果这种努力不指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则高努力水平未必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工作业绩。因此,对于努力因素我们不仅要考虑它的强度还要考虑它的质量,那些指向组织目标并与组织目标始终保持一致的努力才是我们所希望的。最后,动机可以看作是一个需要获得满足的过程。 需要指的是一种内部状态,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感,进而激发了个体的驱动力,这种内驱动力会导致个体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如果最终目标实现,则需要得以满足,紧张得以解除。 可以这样说,受到刺激的员工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之中,为了缓解紧张,他们会努力工作。紧张程度越大,员工的努力程度越高。如果这种努力能够带来需要的满足,则紧张状态得以解除,当然,我们感兴趣的是工作行为,因此这种解除紧张的努力也必须是指向组织目标的。所以,在动机的定义中包括了个体需要必须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含义。如果两者不匹配,个体可能表现出与组织利益相悖的努力行为。顺便提一句,这可不是什么少见的特例情况。一些员工常在上班时间与朋友长时间聊天,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这虽然也是高努力行为,但对组织来说却毫无意义。 2.早期的动机理论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动机方面,马斯洛指出,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同时,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后,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了。换一句话说,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个层次就会成为主导需要。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学习动机理论的相关解释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动机定义为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和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引诱(如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具体地说,我们把内在需求、外在引诱和自我调节之间的作用理解为一种动机过程。如图2-1所示。如此引起新的需要,形成一系列螺旋式循环动机行为。 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 2.4.1强化理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学习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从学校来说,强化手段有正强化手段和负强化手段。一般 来说,正强化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奖赏、竞赛等便是正强化手段;负强

化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惩罚、考试不及格等便是负强化手段。在学习中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减少负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后果。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又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中职生往往由于考试失败而受到教师、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而逐渐产生对学习、考试的恐惧心理,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求知欲望不断遭到削弱。 2.4.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rray (A.H.Maslow)提出的。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动机 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而各种需要之 间,又有先后顺序高低层次之分。其理论要点如 下: (1)按性质由低到高,需要层次可分为七个 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与爱的的 需要、自尊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各需要层次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次需要满足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产生。(3)马斯洛又将七层需要分为两大类:前四层称为之为基本需要,由于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缺乏而造成的,故又称为缺失需要;后三层称为生长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厌学的分析如下:部分中职生因学业的挫折或别人的轻视等,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缺失需要得不到满足),不安全感是低自尊和消极行为的源头,自卑感与日俱增。因此,建立在缺失需要层次上的生长需求之一—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学习),就无从寻求,学生对上课、考试采取无所谓、麻木不仁的心态,在学习上自暴自弃,旷课、逃学等“厌学”现象肆虐,有的甚至发展到犯罪等恶劣后果。可见,先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是尤为必要的。所以,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以亲切感、归属感和自尊感, 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 2.4.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人在从事有价值的工作乐意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社

动机理论

●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Drive Theory in In Freudian psychoanalysis)Freud,1915 弗洛伊德提出人类体验到的驱力来源于生的本能(包括性欲),他称之为利比多(libido),和死的本能(包括敌对行为)他称之为塔纳托斯(Thanatos)。他认为本能的冲动指引心理能量去满足身体的需要,如果这种能量没有得到释放的话,就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驱使人们朝向减少和消除紧张的活动或事物。弗洛伊德认为生与死的本能是在潜意识水平下起作用的。然而它们对有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是很深的,因为本能驱动人们做出重要的生活选择。 ●驱力与诱因(Drive and Incentive)Hull,1943 ●内驱力降低理论(Drive-reduction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提出了内驱力降低理论。他认为最重要的行为是由内驱力而激发的。驱力(drive)是一种内部的状态,它是对动物的生理需要做出的反应。生物体就其本身条件来说如体温和能量供应等,会寻求维持一种平衡状态,或者说动态平衡(homeostasis)。当某种需要破坏了平衡或产生了某种心理上的紧张,驱力就会被唤醒。这些驱力反过来促使生物体采取消除紧张的行为;当这些驱力得到满足或消除时——即动态平衡又得到恢复——生物体就会停止这种行为。 ●诱因理论(Incentive Theory) 消除紧张无法解释所有被激励的行为。例如,吃饱了的动物在看到另一个动物在进食,将会重新吃食物。因此行为不仅仅是由内部驱力所激发的,还由诱因(incentive)所驱使,即外部的刺激和奖励,他们与生理上的需要并无直接联系。诱因理论强调了外部刺激引起动机的重要作用,认为诱因能够唤起行为并指导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Festinger,1957 费斯廷格对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即与我们通常的(一般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相违背的行为所导致的不适感展开了精确的研究。研究发现认知失调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主要动力之一。认知失调总是会引起不适,因此我们必须去减少这种不适,这种过程与驱力类似,不同的是降低认知失调的方法并不总是那样简单和明显,有以下三种方法来减少这种不适感: ◆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使之与不一致的认知达到一致。 ◆通过改变不一致的认知,使我们的行为合理化。 ◆通过增加新的认知,使我们的行为合理化。 ●需求理论(Needs Theory)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Maslow,1943 马斯洛认为基本的动机形成了需要层次(hierarchy of needs),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支配着人们的动机;只有当它得到适当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食物、水、氧气、休息的需要,性欲表达的需 要,消除紧张的需要。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安全、舒适、宁静、不害怕的需要。 ◆归属于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融入别人中间的需要,与他人 建立关系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esteem needs)自信的需要,价值和能力感的需要,自尊和受别人 尊重的需要。

基于需要动机理论浅谈我的个性培养和行为塑造

基于需要动机理论浅谈我的个性培养和行为塑造 摘要: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人为了自身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会对客观世界中的某些东西产生需求。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驱力只有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 关键字:需要、动机、激励、欲望 一、需要概述 所谓需要,就是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简单地说,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人为了自身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会对客观世界中的某些东西产生需求,例如,衣、食、住、行、安全等,这种需求反映在个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需要。需要能够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活动。需要被人体会得越强烈,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有效。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需要的观点与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完全对立。生物决定论把人的需要作为本能的活动,社会决定论把人的需要看成是对社会环境的简单“投射”,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人的需要是在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人的积极活动中产生的。 人的需要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总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每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接着高一级的需要就要求满足。由于各人的动机结构的发展情况不同,这五种需要在个体内所形成的优势动机也不相同。当然,这并不是说当需要发展到高层次之后,低层次的需要就消失了;恰恰相反,低层次的需要仍将继续存在,有时甚至还是十分强烈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需要层次,可以具体说明如下: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等方面的生理要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如果不能满足,人类就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推动人们行为活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例如,人们要求摆脱失业的威胁,解除对年老、生病、职业危害、意外事故等的担心,以及希望摆脱严酷的监督和避免不公正的待遇等等。 3.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以及对友谊、情感和爱的需要。社会需要也叫联系动机,是说一个人在前面两种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会需要便开始成为强烈的动机。人们一般都有社会交往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保持友谊与忠诚,希望得到信任和爱情等。另外,人们在归属感的支配下,希望自己隶属于某个集团或群体,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关心和照顾,从而使自己不至于感到孤独。“社会需要”是一种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细致、更难以捉摸的需要,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受教育程度,所隶属的国家和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4.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例如,人们总是对个人的名誉、地位、人格、成就和利益抱有一定的欲望,并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类需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内部需要。就是个体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总是希望自己有实力、能独立自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成就充满自豪和自信;(2)外部需要。就是一个人希望自己有权力、地位和威望,希望别人和社会看得起,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一、动机的理论 (一)动机的本能理论 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 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 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 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 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 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3.4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予以强化。 3.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四)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完整word版)动机理论-工商管理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时间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 2、内容 (一)人类的需要分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以及其他方面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同时能保证生理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需要。 (3)社交需要:包括爱情,归属,接纳,友谊的需要。 (4)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 (5)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二)、五种需要的关系 (1)马斯洛指出,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 (2)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为高级需要。 (3)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3、评价 (一)马斯洛理论具有直观的逻辑性,易于理解,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二)马斯洛理论缺乏实验证据。Douglas T Hall和Khalil Nougaim 曾做过5年的相关研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需求是有层次的,而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需求层次的提高,是职位上升的结果,而不是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换句话说,需求没什么层次之分。 4、个人观点 就我个人认为,需要层次并不是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一个的,它可能是多个同时存在,而只有其中的一个占有控制地位。 而有,当人的文化程度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人的不的需要层次。 二、麦格雷尔的X理论与Y理论 1、时间 麦格雷尔的X理论与Y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 2、内容 (一)X理论:代表一种消极的人性观念,它认为工人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为了保证工作必须要严格监控。 (二)Y理论:提供一种积极的人性观念,它认为工人可以自我指导,他们接受甚至主动寻求工作责任,他们把工作视为一项自然而然的活动。

马斯洛 人类动机理论

人类动机理论 Abraham H. Maslow 布鲁克林大学 【作者简介】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生于纽约,曾在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34年起历任威斯康辛、哥伦比亚和布罗克林大学教授,曾在布兰迪斯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1967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Maslow的其它主要著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一、绪言 在前一篇文章[13]中,我介绍了所有被认为是权威的人类动机理论中的各种命题。这些结论可概述如下: 1. 动机理论的基础之一必定是生物体的综合完整性。 2. 饥饿动力(或其它任何生理动力)不能作为明确的动机理论的中心点或中心模型。任何基于或定位于肉身的动力都是非典型的人类动机。 3. 该理论应强调并聚焦于最终的或基本的目标上,而不是局部的或表面的目标上。应聚焦于结果而不是达成结果的手段上。这就强调以无意识而不是有意识的动机为中心。 4.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存在多条文化途径达到同一目标。因此,在动机理论中,有意识的、具体的和局部文化的愿望就不如更为基本的、无意识的目标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5. 任何有动机的行为,无论是准备实施的或者已经圆满完成的,都应被理解为许多基本需要能得以同时表达或满足的一种途径。一般来说,一个行动包含不止一个动机。 6. 事实上,一切生物体的状态都应理解为受动机支配的,或是起动机作用的。 7. 人类的需要是按照优势需要的等级自动排列的。也就是说,一个需要的出现往往是在另一更占优势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是一种需要无止境的动物。同时,需要或动力也不能被视作孤立的或离散的——每一动力都与其它动力的满足或不满足情况相联系。 8. 因为各种理论的和实践的原因,罗列各种动力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对动机作任何分类都必须解决动机的特殊性或一般性的等级问题。 9. 动机的分类必须以目标为基础,而不是以触发的动力或有动机的行为为基础。 10. 动机理论必须以人类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 11. 必须考虑生物体作出反应时所处的情境或场景,但场景很少单独作为行为的唯一解释。而且场景本身必须根据生物体的情况来解释,因此,场景理论不能替代动机理论。 12. 不但要考虑生物体的综合性,而且要考虑出现孤立的、具体的、局部的或者部分反应的可能性。因此,今后有必要将这些作为另一命题。 13. 动机理论并不等同于行为理论。动机只是行为的某一类决定因素。尽管任何行为几乎都是有动机的,但行为同时也差不多总是由生物的、文化的和情境的因素所决定。 原文发表于Psychological Review,1943, 50: 370-396. 本文由熊立翻译,倪旭东校对。 本文尝试阐明一个积极的动机理论,它将同时符合以上各项理论要求,以及在临床、观察和实验中的已知事实。然而,该理论更多的是直接源于临床经验。我认为,该理论遵从James和Deway的功能主义传统,融合Wertheimer[19]、Goldstein[6]和完形心理学的整体论,还有Freud[4]和Adler[1]的动力论。这种融合或综合或许可称为“一般-动力”理论。 对动机理论的各方面进行认识和批评远比对其修补容易。这主要是因为该领域极其缺乏可靠的数据。我认为这种缺少主要是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动机理论。本文提出的理论值得推荐作为未来研究的一种程序或框架,而且必须被证明是不是好的理论。本理论与其说是基于既有事实或证据,不如说是

动机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动机一概念所作的理论性与系统的解释

动机理论是指心理学家对动机一概念所作的理论性与系统的解释。用以解释行为动机的本质及其产生机制的理论和学说。早期的动机理论,实质上都是关于人性论的引申。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强化理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强化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学习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从学校来说,强化手段有正强化手段和负强化手段。 优点:一般来说,正强化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奖赏、竞赛等便是正强化手段; 缺点:负强化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惩罚、考试不及格等便是负强化手段。在学习中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减少负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后果。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又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适用范围:要建立一个目标体系;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使奖酬成为真正的因素;因人制宜采取不同强化因素;奖惩结合,以奖为主,少用以至不用惩罚。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而各种需要之间,又有先后顺序高低层次之分。 优点:部分中职生因学业的挫折或别人的轻生长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缺点:从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视等,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缺失需要得不到满足),不安全感是低自尊和消极行为的源头,自卑感与日俱增。因此,建立在缺失需要层次上的生长需求之一—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学习,就无从寻求,学生对上课、考试采取无所谓、麻木不仁的心态,在学习上自暴自弃,旷课、逃学等“厌学”现象肆虐,有的甚至发展到犯罪等恶劣后果。 适用范围:可见,先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是尤为必要的。所以,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以亲切感、归属感和自尊感, 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人在从事有价值的工作乐意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社会活动中,成就动机乃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由两种不同因素或相反倾向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种称为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这两种动机和倾向可视为它们的个性特征。 优点:学习的成就动机是由认知的内驱力(为了“了解和理解知识”而学习)、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为了赢得名次、等级、或自尊与地位而学习)和依附的内驱力(为了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而学习)三个方面组成。前两者属于内部动机,后者属于外部动机。 缺点:由于中职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明显的强于内部学习动机,一旦外部缺乏有利的引诱因素,就无法自觉的完成任务。 适用范围:这些中职学生一般都有较长的学习挫折经历,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对学习困难难以逾越,畏难厌学心理便渐渐产生了。因此,教师必须考虑中职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动机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以后又分解为八因素,将此三维度”和“八因素”结合起来,即组成“三维度模式”。 优点:大量的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是,教师教会学生把失败原因归结于努力不够和策略无效,并且使他们明白怎样付出更大的努力,使用哪些更有效的策略。 缺点:如果中职生把成败归于自己的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学习动机就高。而当中职生将成败归于运气、任务难度、有影响力的他人、固有的能力时,总是归因于学校、教师及其他外部因素,没有认真分析失败的内部因素,没有坚持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较低,因为这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内部或外部因素。 适用范围:需要的地方 2013级会计四班尹林20131600

专业人士必看的经典理论: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

专业人士必看的经典理论: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 当我们测评潜力的时候,必须探寻人才的动机。它好像一个国家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储备一样,是一个巨大的“动力能量”源头,是人才最宝贵的潜力。 人才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 有的说:需要;有的说:兴趣,有的说:压力,有的说:动机,等等。 也许不同的词汇的内涵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专家们都试图用最严谨的体系解释行为背后的逻辑。 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是一个极具理论性又具操作性的体系,他很好地解释了在【管理工作】中人才的绩效会如何受到不同动机的影响。 先来再理解一下“工作动机”这个词 工作动机,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动机,会激发一系列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 工作动机强,可以为工作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动机不足则可能需要施以外力。 工作动机的测量对企业了解人才的内部动力系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等具有重大意义。

麦克利兰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进入管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相当多,麦克利兰就是其中十分杰出的一位。他在心理学领域耕耘达57年之久,其研究涉及到需要和动机、权力和领导、激励和成就等多个方面。他的许多观点,至今还在管理现实中振聋发聩。作为成就动机理论的集大成者,麦克利兰与马斯洛、斯金纳等人齐名,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于1987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1998 1、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的特色之一,摆脱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局限性 在麦克利兰之前,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动机进行过不同的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他们用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等方法来研究动机,将人们的行为动机归结于性和本能。这种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可重复性较差,并且难以得出有代表性的确切结论,也难以测量出动机的强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