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复习笔记与习题详解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复习笔记与习题详解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复习笔记与习题详解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复习笔记与习题详解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复习笔记与习题详解(2010-10-24 17:52:52)转载标签:美国竞争对手目标管理核心能力进行杂谈分类:管理学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复习笔记

1.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

愿景和使命陈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核心意识形态和远大的愿景。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宏伟、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核心意识形态包括:(1)核心价值观;(2)核心目标。

远大的远景包括:(1)10~30年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2)生动逼真的描述。

2.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对外部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和顾客的分析。

(1)外部一般环境

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其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2)行业环境

公司环境最关键的部分是公司投人竞争的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环境。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研究,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公司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使公司在行业内进行恰当定位,从而最有效地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并影响它们朝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包括:①现有企业问的竞争研究。②入侵者研究。

③替代品生产商研究。④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⑤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3)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可以从以下的群体中辨识出来:不在本行业但可以克服进入壁垒进入本行业的企业;进人本行业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的企业;由其战略实施而自然进人本行业的企业;那些通过后向或前向一体化进人本行业的买方或供方。

(4)企业自身

根据价值链分析法,每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按价值活动的工艺

顺序,

(5)顾客(目标市场)

企业顾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产品定位。

3.战略类型

(1)基本战略姿态

企业基本战略揭示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波特认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顾客所能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取相对低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而有余。一种基本战略姿态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一种战略形式可以为多种基本略姿态服务。

(2)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战略

美国学者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五项检验:①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②不是物理性资产。③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④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即使不是独具的,也必须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筹。⑤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企业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式在企业内扩张,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3)防御性战略

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经常需要采取一些防御性战略。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从而使企业更加健康地成长。常采用的防御性战略有收缩、剥离和清算等方式。

4.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我国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法,并取得较好成效。

(1)目标管理基本思想。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

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目标的性质

目标具有如下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和伴随信息反馈性。

①目标的层次性。组织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的组织战略性目标到特定的个人目标。这个体系的顶层是组织的愿景和使命陈述,第二层次是组织的任务。目标体系的基层是分公司的目标、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个人目标等。

②目标网络。目标网络是从某一具体目标实施规划的整体协调方面来进行考察。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各种规划的执行、时间上要协调。

③目标的多样性。任务和企业的主要目标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在目标层次体系中的每个层次的具体目标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主管人员不可能有效地追求更多的目标,以2~5个为宜。在考虑追求多个目标的同时,必须对各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区分。

④目标的可考核性。要让目标可以考核就要将目标量化。目标定量化对组织活动的控制、成员的奖惩会带来很多方便。

⑤目标的可接受性。

⑥目标的挑战性。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如果一项工作完成所达的目的对接受者没有多大意义的话,接受者是没有动力去完成该项工作的。目标的可接受性和挑战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⑦伴随信息反馈性。信息反馈是把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置、目标实施情况不断地反馈给目标设置和实施的参与者。如果建立了目标再加上反馈,就能更进一步加强员工工作表现。

(3)目标管理的过程

①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分目标。总体目标是组织在未来从事活动要达到的状况和水平,其实现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为了协调这些成员在不同时空的努力,各个部门的各个成员都要建立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分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组织总体目标为中心的一贯到底的目标体系。

②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应有某一个人的明确责任。然而,几乎不可能去建立一个完美的组织结构以致每一特定的目标都成为某个个人的责任。

⑧执行目标。组织中各层次、各部门的成员为完成分目标,必须从事一定的活动,活动中必须利用一定的资源。为了保证他们有条件组织目标活动的开展,必须授予相应的权力,

使之有能力调动和利用必要的资源。

④评价成果。成果评价既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评价,也包括下级对上级、同级关系部门相互之间以及各层次组织成员对自我的评价。

⑤实行奖惩。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是以上述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公平合理的奖惩有利于维持和调动组织成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奖惩有失公正,则会影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⑥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成果评价与成员行为奖惩,既是对某一阶段组织活动效果以及组织成员贡献的总结,也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组织成员及各个层次、部门制定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即展开目标管理的新一轮循环。

5.滚动计划法

滚动汁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1)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2)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滚动计划方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最突出的优点是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这就保证了即使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各期计划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节,从而基本保持一致。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6.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

(1)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2)网络图

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任务都可分解成许多工作,根据这些工作在时

间上的衔接关系,用箭线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这个箭线图就称作网络图。比较各路线的路长,可以找出一条或几条最长的路线,这种路线被称为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的工序被称为关键工序。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时间。关键路线上各工序完工时问提前或推迟直接影响整个活动能否按时完工。确定关键路线,据此合理地安排各种资源,对各工序活动进行进度控制,是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要目的。

(3)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①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④便于组织与控制。⑤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课后习题详解

1.举例说明企业愿景和使命陈述的主要内容。

答:愿景和使命陈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核心意识形态和远大的愿景。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宏伟、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核心意识形态包括:

(1)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它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不能把它与具体的生产或经营做法混为一谈,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或短期的好处而放弃它。目光远大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外在的理由,它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

(2)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有效的核心目标反映了为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它不仅描述公司的产出或目标顾客,而且表达了公司的灵魂。

远大的愿景包括:

(1)10~30年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

目光远大的公司经常利用大胆的目标作为促进进步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一个有效的BHAG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它非常明确,能够使人受到鼓舞;它一目了然,几乎无须任何解释。

例如前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公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概括性的、明确的语言确定公司的目标。通用电气公司的目标是:“不断提高竞争力,争取在所有我们参加的市场中名列前茅;彻底改革我们的公司,使公司像小公司一样行动快捷、灵敏。”

(2)生动逼真的描述

当确立了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以及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后,想使它们发挥激励鼓舞作用,必须要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他们表达出来。

2.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美国学者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公司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在于使公司在行业内进行恰当定位,从而最有效地抗击五种竞争作用力并影响它们朝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这五种竞争力是: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现有企业问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产业增长速度;③固定或库存成本;④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⑤生产能力增加状况;⑥竞争对手类型;⑦战略利益相关性;⑧退出成本。

(2)入侵者。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进人障碍。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主要有:①规模经济;②产品差别化;③转移购买成本;④资本需求;⑤在位优势;⑥政府政策。

(3)替代品生产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判断哪些产品是替代品;判断哪些替代品可能对本企业经营构成威胁。

(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②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③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④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的大小;⑤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入;⑥买方是否有“后向一体化”的策略;⑦买方行业获利状况;⑧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

(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②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③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④要素是否为该企业的主要投人资源;⑤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其转移成本是否低;⑥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的威胁。

3.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答:潜在竞争者进人行业,变成显在的竞争者,由于它的新的业务能力和充裕的资源,将导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其结果是产品价格可能被压低或从业者的经营成本上升,从而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某一行业被入侵的威胁大小取决于行业进入障碍、行业产品价格水平、

行业对入侵者的报复能力以及入侵者对报复的估计。

影响行业进人障碍的因素主要有: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2)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化意味着现有的公司由于过去的广告、顾客服务、产品特点或由于第一个进入该行业而获得的商标及顾客信誉上的优势。

(3)转移成本。转移成本指买方从向某一供应商购买产品转移到向另一供应商购买产品时所遇到的一次性成本。

(4)资本需求。

(5)在位优势。在位优势指行业已在位的厂商由于一段时间经营而积累起来的优势。

(6)政府政策。政府往往限制甚至封锁、也往往会鼓励或补贴对某行业的进人。

4.影响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1)买方是否大批量或集中购买;(2)买方这一业务在其购买额中的份额大小;(3)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价格合理的替代品;(4)买方面临的购买转移成本大小;(5)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是买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投人;(6)买方是否采取“后向一体化”;(7)买方行业获利状况;(8)买方对产品是否具有充分信息。买方在两个方面影响着行业内企业的经营:第一,买方对产品的总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市场潜力,从而影响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发展边界。第二,不同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之间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5.影响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因为企业生产所需的许多要素是从外部获得的,从而提供这些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也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第一,供应商能否根据企业的需要按时、按质、按量地提供所需生产要素,影响着企业生产规模的维持和扩大。第二,供应商提供货物时所要求的价格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水平。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1)要素供应方行业的集中化程度;(2)要素替代品行业的发展状况;(3)本行业是否是供方集团的主要客户;(4)要素是否该企业的主要投人资源;(5)要素是否存在差别化或转移成本是否低;(6)要素供应者是否采取“前向一体化”。

6.竞争对手如何研究?

答:竞争对手研究的第一步是识别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分析必须回答:“在行业中,我们与谁展开竞争以及我们应采取何种行动”;“竞争对手的战略行动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如

何对付”;“我们应该规避哪些领域,因为在这些领域中竞争对手将采取情绪化的和拼死的行动”。

波特的研究给出了竞争对手分析的基本框架,它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竞争对手的反应:(1)未来目标研究。主要考察竞争对手的远景和使命陈述,进一步可以考察对手不同层级的目标陈述;(2)假设研究。主要考察竞争对手在本行业中经营的历史、在其他行业中经营的历史、对本行业经营传统的认识、管理层结构和个人历史背景,以及企业的顾问单位或个人的背景;(3)现行战略研究。主要考察对手现行的基本战略姿态、各职能战略和发展战略;

(4)能力研究。主要考察竞争对手强弱之所在。

7.简述价值链分析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价值链分析法,每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按价值活动的工艺顺序,基本活动由五个部分构成:(1)内部后勤包括与接收、存储和分配相关的各种活动;(2)生产作业包括与将投人转化为最终产品形式相关的各种活动;(3)外部后勤包括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4)市场营销和销售包括与传递信息、引导和巩固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5)服务包括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每种基本活动可以进一步细分或组合,有助于企业内部分析。

辅助活动主要包括:(1)企业基础设施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信息系统等价值活动。(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各级员工的招聘、培训、开发和激励等价值活动。(3)技术开发包括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媒介研究、工艺与装备设计等价值活动。(4)采购指购买用于企业价值链的各种投入的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以及诸如机器、设备、建筑设施等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投入品采购等价值活动。

8.简述目标市场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目标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产品定位。

(1)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的主要特征可用市场容量和市场交易便利程度两个指标描述。市场容量决定企业发展的可能边界,市场交易便利程度或市场交易成本反映市场交易的可实现程度。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容量分析和市场便利程度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就是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主要任务是确定细分变量并细分市场,以及描述分结果。

(3)目标市场确定。主要任务是评价各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企业可从以下三个主要指标来评价细分市场:细分市场规模及其成长状况、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企业的目标和资源状况。

(4)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等。主要任务是为各细分市场确定可能的定位概念和产品定位选择。

9.理解各种战略类型的内涵。

答:战略类型包括基本战略姿态,成长战略和防御性战略。

(1)基本战略姿态:企业基本战略揭示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一种基本战略姿态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多元化和一体化战略都可以是成本领先或特色优势战略姿态。同样,一种战略形式可以为多种基本姿态服务,比如,多元化战略既可以实现成本领先的战略姿态,又可以实现特色优势的战略姿态。

(2)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战略:企业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式在企业内扩张;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3)防御性战略: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经常采取一些防御性战略。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以使企业更加健康地成长。常采用的防御性战略有收缩、剥离和清算等方式。

10.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答:(1)目标管理的内涵

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凡是在工作成就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的每个部门中,目标都是必需的,并且期望于经理取得的成就必须是从企业的目标中引申出来的,他的成果必须用他对企业的成就有多大的贡献来衡量。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到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一个管理人员的职务应该以达到公司目标所要完成的工作为依据;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2)目标管理的特点

目标具有如下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和伴随信息反馈性。

①目标的层次性。组织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的组织战略性目标到特定的个人目标。这个体系的顶层是组织的愿景和使命陈述,第二层次是组织的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组织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组织的总目标和战略,总目标和战略更多地指向组织较远的未来,并且为组织的未来提供行动框架。这些行动框架必须进一步细化为更多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在目标体系的基层是分公司的目标、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个人目标等。

②目标网络。目标网络是从某一具体目标实施规划的整体协调方面来进行考察。目标与计划方案,通常均形成所希望的结果和结局的一种网络。目标网络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点: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各种规划的执行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组织制定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③目标的多样性。任务和企业的主要目标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在目标层次体系中的每个层次的具体目标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主管人员不可能有效地追求更多的目标,以2~5个为宜。在考虑追求多个目标的同时,必须对各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区分。

④目标的可考核性。要让目标可以考核就要将目标量化。目标定量化可能会损失组织运行的些效率,但是对组织活动的控制、成员的奖惩会带来很多方便。有时要用可考核的措辞来说明结果会有更多的困难,对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尤其如此。但原则是:我们只可能规定明确的、可考核的目标。

⑤目标的可接受性。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其中效价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已带来的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计。因此,如果一个目标要对其接受者产生激发作用,那么对于接受者来说,这个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对一个目标接受接受者来说,如果目标超过其能力所及的范围,则该目标对其是没有激励作用的。

⑥目标的挑战性。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如果一项工作完成所达的目的对接受者没有多大意义的话,接受者是没有动力去完成该项工作的;如果完成一项工作,对接受者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件,那么接受者也没有动力去完成该项工作。目标的可接受性和挑战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它们统一起来。

⑦伴随信息反馈性。信息反馈是把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置、目标实施情况不断地反馈给目标设置和实施的参与者,让他们时时知道组织对自己的要求及自己的贡献情况。如果建立了目标再加上反馈,就能更进一步加强员工工作表现。

(3)目标管理的实施。①制定目标;②明确组织的作用;③执行目标;④评价成果;⑤实行奖惩;⑥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11.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该技术被广泛采用在于其有一系列优点:

(1)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因此,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可以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又不失重点。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可以进行重点管理。

(2)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调动非关键路线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关键作业,进行综合平衡。这既可节省资源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3)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该技术指出了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困难点以及这些困难点对整个任务产生的影响,准备好应急措施,从而减少完不成任务的风险。

(4)便于组织与控制。管理者可以将工程,特别是复杂的大项目,分成许多支持系统来分别组织实施与控制,这种既化整为零又聚零为整的管理方法,可以达到局部和整体的协调一致。

(5)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12.滚动方式计划有何基本特点?

答: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在计划期的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外部与内部有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特点:滚动计划方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其优点十分明显。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由于人们无法对未来的环境变化作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所以计划针对的时期越长,不准确性就越大,其实施难度也越大。滚动计划相对来说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计划的准确和可操作性,从而是战略性计划实施的有效方法。其次,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这就保证了即使由于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节,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第三,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生产运作管理笔记整理

Chapter 1 概述 一、基本概念:生产与生产管理 二、生产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内容 1.1生产概念的扩展 1.2生产的分类 1.3生产管理 1.1生产概念的扩展: 过去:把原材料转化成有形产品的过程 现在:生产的概念扩大到非制造领域,把提供服务的过程也称为生产表现(服务业兴起、苹果产品捆绑服务、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生产:与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直接关联的一组活动,包括产品制造过程和提供服务的过程。 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其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生产的地位:1?生产是人类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2?社会财富是制造出来的 3?生产是社会组织三大基本职能之一:生产、理财、营销 (理财:为社会组织筹集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的过程。融资、投资、合理利用 营销:发现发掘顾客需求,让顾客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将产品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三项基本职能相互依存,生产管理是最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每个组织的核 心职能之一。 社会组织其他职能:会计、采购、公共关系、维修、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 生产系统:人和设施构成的,达到生产目标的系统 狭义的生产系统:企业内部的生产运作系统广义的生产系统:由合作企业组成的系统 1.2生产的分类制造型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流程式生产(工艺过程连续:造纸、食品、冶金)特点 加工装配式生产(工艺过程离散:计算机、汽车)特点 按满足需求的方式:备货型生产MTS (家用电器) 订货型生产MTO (船舶、大型锅炉)两者比较提前期 按生产的重复程度: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特点比较 提高效率的方法:减少零件变化:推行三花: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零部件通用化 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数控机床、成组技术服务型生产:生产过程中存在客户投入的针对已知客户需求量身定做的无形活动分类 Ps (任何组织提供的产品实际上都是产品+服务,只不过比例不同) 服务型生产与制造型生产的比较1.3生产管理:对生产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计划:需求预测确定品种和产量设置交货期编制生产计划 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 组织:空间组织 时间组织 合理组织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资源

经营管理学笔记

运营管理概论 第一节:运营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生产:(1)有形产品的制造;(2)对无形产品--服务的提供,指将生产要素投入转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产出,通过创造效用而增加附加价值的过程。(3)观念、思想等指导下的社会行为。 运营管理: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企业面临的压力: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改进服务以及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等方面。 运营管理的作用:(1)生产与运营管理是一切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三个主要职能之一(企业的三个主要职能分别是营销、财务和运营,这三项基本活动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2)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方面的花费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最高;(3)运营管理是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生产是制造产品与提供服务的过程,运营管理是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 (4)运营管理的水平是营销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面; (5)运营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也被广泛用于企业其他职能领域。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需要做计划、都需要控制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方法均可以从运营管理中获得。 第二节运营管理的历史 (1)从发展渊源上看,管理科学是科学管理的继续和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反对仅凭经验、直觉和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采

用科学方法探求最优的工作方案,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实现最大的效益。不过,管理科学以现代科技成果为手段,运用计量模型,突破操作方法的研究局限,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做定量分析,以优化规划和决策。 (2)基于供应链的生产运营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是将继承系统理论用于从原材料供应商、经过加工工厂和储存仓库,直到最终用户所构成的供应链上由信息、物料和服务组成的流程。其关键在于优化调整核心活动,尽量最快地响应顾客的需求变化。 第二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过程 一、“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换为能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产品的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这个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转换形式:形态转换、时间转换、场所转换) 不管是制造行业,还是服务行业,其生产系统都存在着把投入的运营资源转换成产出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输出,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无形的产品--服务。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其他过程则称为辅助过程。

如何怎样做好主生产计划排程管理

如何怎样做好主生产计划排程管理 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地点:2010年9月3-4日北京;9月10-11日上海课程价格:2880元/人(含授课费,合影费、资料费,茶点、会务费,两天午餐费) 培训目标: ·了解和掌握生产管理系统原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合理的生产预测与生产计划,协调内外部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生产组织 ·优化排产体系和流程,改善物流管理与车间现场控制,提高生产系统的快速、柔性和敏捷化响应能力 ·平衡外部顾客满意和内部成本控制,提高制造资源(人、机、物)利用效率 课程背景: “计划又要改!你们计划怎么搞的”—车间主管怨声载道:要么忙得要死:制造部门天天救火!!产能不够!人力不够!材料告急!!客户催货!!要么闲得要死:设备闲置,工人放假!生产停线!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工厂品种不断增多,批量不断减少,生产计划不但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个性化的要求来确定,还要根据企业制造资源的实际能力和库存、生产进度的动态变化来调整,制造过程的优化和监控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回避的环节。 如何做好需求管理,获得较为准确的预测?如何做好主生产计划?以应对不准确的预测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当内部能力发生变化时如何进行主生产计划排程与调整?如何妥善安排进度,既保证生产指标的实现,又保证企业生产秩序与生产线的相对稳定? 针对以上难题,课程《柔性生产计划与排程》,旨在帮助企业理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计划的柔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内容系统完整、实务剖析、注重实战与操作技巧,将是本次培训的最大特色! 课程大纲: 一、柔性生产系统分析 ·常见的市场压力及内外部约束环境 ·生产计划管理策略分析 --基本计划矩阵图 ·生产计划管理精益化分析 --动态计划分析图(价值流图) 二、柔性生产计划系统实务 ·年度计划策略管理 --如何确定生产量及生产计划量 --计划订单中,详细数据手法 ·月度计划管理 --主生产计划平衡对象 --主生产计划的重排与修订 1

高效生产管理精要读书笔记

高效生产管理精要读书笔记 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 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J ust in Time 第一篇生产管理常见问题及改善思路 一、生产企业常见问题 企业是一个动态的组织,企业问题的发生就如人的身体发生健康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对待问题的心态,如果我们熟视无睹,自身不加以预防、又不去看医生,这样放任自流的结果肯定是不理想。 管理上有个共识:“发生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所在”。 以下是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常见问题: 1)生产混乱,客户天天催货,计划部门频频更改出货计划; 2)生产部门时而待料,时而通宵加班; 3)品质上不去,时常发生客户退货; 4)生产效率低,总是赶不出货; 5)生产计划没有权威性,计划变化无常。 6)经常性停工待料,生产上一顿饱来下一顿饥。 7)物料计划不准,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来一大堆,生产不顺畅,及时出货成了泡影。 8)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用。 9)对销售计划预测不准、对产能分析不准,不能对产能进行合理安排,没有预留空间,生产计划的机动性不足,计划变动频繁。

10)经常性出现急单、插单,制造部门日常性的准备工作经常被打破,品种转换太频繁,浪费时间和产能。 11)生产经常紊乱,品质时常失控,造成经常性的返工,经常性返工又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造成恶性循环。 12)企业没有一个共同执行的生产周期,计划、资材、设计、制造执行的工作日程表随意性大,难以协调。 13)制造现场脏、乱、差,物品摆放没有规定,比较随意。 14)生产问题出现后,各个部门推卸责任,也没有一个能仲裁问题和推进问题改善的人。 15)生产流程的能力配备不均衡,造成严重的瓶颈工序。 16)问题发生在现场,制造部门得不到其他部门的帮助,最后挨批评的是制造部门,制造部门很是不甘心。 17)人员流动大,生产能力、品质得不到保障。 18)生产设备经常出现故障,设备技术人员却是不紧不慢,没有一点压力;技术人员自由散漫不服管。 19)各部门管理人员本位主义严重,互不买账,部门协作性差,企业动作不顺畅,员工士气低落。 20)企业内部没有目标要求,做好做坏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生产效率低下。 21)物料消耗没有监督和没有标准,材料需要多少就领多少,生产完成后到底用了多少,谁也不清楚。 22)品质标准一致性差,今天认为不可以的,明天又说行,或者以前说可以的,今天又说不行。 23)设计人员的设计要求脱离实际,没有办法保证技术要求。 24)设计时没有认真征求顾客的意见,由设计、试验、小批量到正式量产的流程不严谨,时常生产设计变更。 25)企业人员业务培训不规范,新人来了都要一切从头摸索,没有标准程序,没有合理的体系。

运营管理课堂笔记

运营管理基础课堂笔记目录 (1) 组员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讲运营管理绪论() (2) 第二讲运营战略与企业竞争力() (3) 第三讲常见战略分析方法() (6) 第四讲新产品新服务开发() (8) 第五讲运营流程的绩效衡量与分析() (11) 第六讲运营流程的绩效衡量与分析() (13) 第七讲:选址与能力规划() (17) 第八讲质量管理() (19) 第九讲排队管理() (22) 第十讲作业计划() (27) 第十一讲() (31) 第十二讲综合计划() (33)

第十三讲独立库存() (35) 第十四讲库存管理 () (39) 第十五讲准时制生产 JIT() (41) 第十六讲运营管理中技术的角色() (43) 第一讲运营管理绪论() 1.1 运营管理 ①运营管理可以从组织观和运营观两方面定义: 组织观:对产品的制造和服务的提供以及其对所需的直接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管理; 运营观:主要是通过将投入资源转换为有形产品和服务的产出过程实现附加价值的增加。 “三分天下必有其一” ②运营管理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 : 1.一个区域全球化

2.基于价格:质量竞争时间竞争 3.竞争竞合 4.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虚拟化(网络化) 5.标准化个性化 6.零库存零时间,更重视速度的快慢 7.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实行可持续发展 8.重视社会责任 第二讲运营战略与企业竞争力() 案例 土豆西红柿 Souism 馊主意 企业运营的实质是什么? (盈利手段:创造价值)实现客户增值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租来,笼统的说竞争力有大大有小,产品不可替代,能力不能模仿。

读书笔记-《管理十律》刘澜

读书笔记-《管理十律》刘澜 这里讲的管理十律,属于“临床管理学”——帮助组织中的经理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学。这十条法则很重要,所以我称为管理的黄金法则。它们可以分为四组: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组织、领导力。 一、管理自己 第一律:做自己的CEO。 管理者首先要管理自己。而且,管理者还不仅仅是管理自己的鸡毛蒜皮,而是要像CEO 经营一家企业一样,认认真真、高瞻远瞩地经营自己。 第二律:既要计划,又要梦想。 管理企业要计划,管理自己也要计划。但是只有计划还不行,还要有梦想。计划是地图,梦想是指南针。计划让我们脚踏实地,梦想让我们仰望星空。没有计划可能走不动,没有梦想肯定走不远。梦想加上计划,人生才能成功。 第三律:学而时习之。 学习力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管理者在学习上要避免落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学而不习。习是实践,管理者必须践行自己学到的东西。另一个是学而乱习。有些管理者喜欢乱实践,在外面学会了用锤子,回家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 二、管理他人 第四律:用人之长。 用人的真理就是四个字——用人之长。用人之长有三个要点:见人之长,识人之异,育人之才。见人之长,是肯定每个人都有才;识人之异,是发现每个人的独特的才;育人之才,则是说每个人的长处都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

第五律:管理你的上司。 过于天真的经理人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行,过于世故的经理人认为只要拍好马屁就灵,这都是对管理上司的误读。管理上司的三个要点是:见上司之长,识上司之异,急上司之急。这样做能够帮助上司更好地创造业绩,并且帮助上司更好地帮助你创造业绩。 三、管理组织 第六律:别把顾客当上帝。 这有两层含义:第一,你要重视顾客,要把顾客当回事儿;第二,不要过分重视顾客,别把顾客当上帝。营销的最高境界是驱动市场,而非被市场驱动。要驱动市场,就要走在顾客前面,而非被顾客牵着鼻子走。 第七律:把员工当人。 员工不是人力资源,也不是人力资本,更不是人力成本,而是人。如果把员工当成本,动词就该是节约;如果把员工当资源,动词就该是利用;如果把员工当资本,动词就该是增值。如果把员工当人,动词应该是激励、尊重、培养和关心。 第八律:超越利润。 企业没有利润就不能生存,但是利润不是企业的目的;就像人不吃饭不能生存,但是吃饭不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伟大的企业都有超越利润的目的,而且不以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往往更能创造利润。 四、领导力 第九律:动员群众解决难题。

运营管理-第一OperationsandProductivity运营管理笔记

Transparency Masters to accompany Heizer/Render –Principles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5e,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7e ?2004 by Prentice 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07458 1-1 Operations Management Operations and Productivity Chapter 1

Transparency Masters to accompany Heizer/Render –Principles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5e,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7e ?2004 by Prentice 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07458 1-2 Outline ?PROFILE: HARD ROCK CAFE ?WHAT IS OPERATIONS MANAGEMENT??ORGANIZING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WHY STUDY OM? ?WHAT OPERATIONS MANAGERS DO ?How This Book Is Organized ?WHERE ARE THE OM JOBS?

Transparency Masters to accompany Heizer/Render –Principles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5e,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7e ?2004 by Prentice 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J. 07458 1-3 Outline -Continued ?THE HERITAGE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OPERATIONS IN THE SERVICE SECTOR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s and Services ?Growth of Services ?Service Pay ?EXCITING NEW TRENDS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

(++++)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调度管理制度 QG/YTGF32.1002-2011 通过强化生产过程调度管理,确保公司生产计划按期、按量、按质、均衡全面完成,满足生产订单按期交付。 1.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对生产计划实施监控与现场计划调度管理。 2.职责 2.1生产运行部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生产调度管理制度》,负责编制公司月度生产 计划并实施生产调度控制,是公司生产调度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2.2生产车间(部)严格贯彻执行公司生产作业计划,服从生产运行部的生产调度指 挥,作好本部门的生产计划安排及调度控制工作。 3.工作程序 3.1生产调度工作内容 3.1.1对生产现场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生产工作安全正常运行。 3.1.2对生产进度和在制品流转及有效存量进行控制。 3.1.3督促有关部门作好生产准备和生产现场服务工作。 3.1.4协调生产过程的采购物资供应和资源配置。 3.1.5监督设备运转和动能供应。 3.1.6合理调配生产班次。 3.1.7调配厂内运输车辆。 3.1.8组织调度会议,监督有关部门贯彻执行调度会议决议。

3.1.9作好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 3.1.10对生产计划的完成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提出考核意见。 3.2生产调度现场管理 3.2.1计划调度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按时上岗,对总装线及各车间的重点岗位、 设备进行巡查,对上一班遗留的问题应首先处理,保证生产工作的持续、有效、正常进行。 3.2.2根据生产计划交接进度,督促各部门作好生产准备工作。 3.2.3工作期间发现问题应及时协调解决,影响总装进度或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 时报告主管领导。 3.2.4组织急缺件的生产协调,当班能处理的问题当班处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3.2.5加强生产计划的日常检查,对产出量和工序完工情况进行记录,利用台帐、 图表等形式核实生产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 3.2.6了解和掌握车间在制品储备量、成品库存量及资金占用情况,控制在制品资 金占用的规定范围,满足生产需要。 3.2.7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艺、工装、设备、质量等问题,应首先向计划 调度员反映情况,计划调度员有权协调安排主管部门及时予以解决。严重影响生产进度或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计划调度员应及时向生产运行部部长和主管领导反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3.2.8对生产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计划调度员有权召开临时生产调度会议。 3.2.9计划调度员应坚持生产调度日志制度 3.2.9.1每天下班前将当班生产情况、上级指示、注意事项、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 填写在调度日志上记录在案,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说明问题,重要情 况

如何做一个可执行的生产计划排程

一、做出详细生产作业计划需要哪些条件? 在许多生产管理者眼中,生产作业计划是不重要的,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小加工作坊的规模,大脑就能把一个月的订单、物料、资源记得清清楚楚,那么生产计划排程的必要性确实不太大,但事实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人脑已经不可能完成如此大数据量的存储功能,这时就到了生产管理的Excel时代,许多生产管理人员对Excel使用非常熟悉,并乐在其中,但如果要问他计划的详细信息,计划的优劣以及可执行性问题,这就遇到了困难,道理很简单,Excel只是将数据的存储从大脑移到了电脑,增大了容量,却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但Excel的存储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生产计划排程数据准备的重要手段,但Excel相对于文本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方便操作的表格,并没有严格的二维数据关系,这时就到了生产管理的ERP/MES时代。 这些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所有产品结构信息。 即生产管理中BOM管理,有了产品结构才能方便的进行订单分解,分解成实际生产的任务。 (2)所有产品的制造工艺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要能知道任何一个制造任务(如一个零件)可以分解为几步以及每一步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步用到哪些物料、需要哪种设备、需要哪些辅助工具,即是生产管理中常说的工艺流程。 (3)所有使用的资源信息。 资源是必备的生产主体,没有资源,生产无从谈起,所以需要对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进行管理,这里所说的资源包含物料、设备、工具等。对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对资源能力和成本的管理。 资源的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单位能力,即一个资源能同时加工的工序数,比如说有些设备只能加工一道工序,而有的设备能同时加工两道同样的工序,那么,这两台设备的

如何做一个可执行的生产计划排程

一、做出详细生产作业计划需要哪些条件? 在许多生产管理者眼中,生产作业计划是不重要的,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小加工作坊的规模,大脑就能把一个月的订单、物料、资源记得清清楚楚,那么生产计划排程的必要性确实不太大,但事实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人脑已经不可能完成如此大数据量的存储功能,这时就到了生产管理的Excel时代,许多生产管理人员对Excel使用非常熟悉,并乐在其中,但如果要问他计划的详细信息,计划的优劣以及可执行性问题,这就遇到了困难,道理很简单,Excel只是将数据的存储从大脑移到了电脑,增大了容量,却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但Excel的存储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生产计划排程数据准备的重要手段,但Excel相对于文本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方便操作的表格,并没有严格的二维数据关系,这时就到了生产管理的ERP/MES时代。 这些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所有产品结构信息。 即生产管理中BOM管理,有了产品结构才能方便的进行订单分解,分解成实际生产的任务。 (2)所有产品的制造工艺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要能知道任何一个制造任务(如一个零件)可以分解为几步以及每一步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步用到哪些物料、需要哪种设备、需要哪些辅助工具,即是生产管理中常说的工艺流程。 (3)所有使用的资源信息。 资源是必备的生产主体,没有资源,生产无从谈起,所以需要对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进行管理,这里所说的资源包含物料、设备、工具等。对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对资源能力和成本的管理。

资源的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单位能力,即一个资源能同时加工的工序数,比如说有些设备只能加工一道工序,而有的设备能同时加工两道同样的工序,那么,这两台设备的单位能力是不同的,能力的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数量,如果一种设备有同样的五台,另一种设备只有一台,如果它们的单位能力都是相同的话,那么显然,五台的设备能力大于一台的能力。这就是生产管理中常说的设备能力,比如有些数控设备是多主轴,可以同时加工多个零件,这就是设备的单位能力,另一方面资源的数量就是指资源库存了。资源拥有生产的能力,使用能力则必定产生成本,成本的定义根据资源的类型决定,非消耗性的资源用时间定义成本,使用的时间越长,消耗的成本越大,消耗性资源则用消耗的数量进行定义,消耗的数量越多,消耗的成本越大。 (4)其它信息,包括订单,日历等信息。 订单是生产计划排程的源头,所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订单主要信息包括数量,交货期等;日历是生产制造正常进行的规则,所以也是必须的数据。 上面所列出的数据需要完备性,缺少任意一种均不能进行有限资源能力的排程,同时所有数据也需要准确性,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决定着计划排程的可执行性。 二、如何做一个可执行的生产计划排程与排程? 在具备了生产计划排程的数据条件之后,如何能制定出一个可执行的计划,成为生产计划排程人员头痛的问题,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工序逻辑关系,面对有限能力的资源竞争,再聪明、再有丰富经验的生产计划排程人员也无法准确的计算出每道工序的工作时间。 这时,生产计划排程人员总是靠经验找出负荷最重的瓶颈设备,再结合优先级按照工艺流程的逻辑顺序将瓶颈设备上的工序先进行排程,再安排其它上设备上的工序,这样制定出

计划清单运营管理系统笔记

房地产高级管理--- 计划运营管理 笔记: 计划运营管理主要围绕二级计划、三级计划、专项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展开,拟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计划运营管理工作: 1、计划编制; 2、计划管控; 3、会议管理; 4、成果管理; 5、计划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1、计划编制; 计划编制是计划运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工程管理部计划组将在以后工作中牢牢掌握计划编制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具体举措如下:(1)在与区域计划管控体系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根据公司项目实际运营情况提前组织各项目部、各业务部门编制全景节点计划、三级计划、专项计划等;

(2)组织召开公司计划评审会审核以上计划,确保计划编制科学、严谨,并以公司领导签字确认版作为计划考核依据; (3)审核总包上报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4)当运营计划因外部不可抗力或者公司运营需要进行调整时,及时组织各项目、各部门进行调整并重新上会评审。 2、计划管控; 项目进度计划管控作为计划运营管理的常态重点工作,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确保管控工作全面、有力、有效: 进度计划监控: (1)定期准确发布各类报表:项目进度计划周报、督办事项周通报、施工总进度计划周报、专项计划日报(双日报/周报/双周报等);(2)各项目群在每周计划例会汇报各专业进度计划进展,每月经营会工程管理部计划组做公司项目运营计划执行情况专题分析报告;(3)完善公司预警机制,明确预警责任人,预警时间点及各部门对于预警节点的主要职责等; (4)发挥工程管理部计划组的监督职能,重点监控各项目设计、招采、成本等职能计划执行情况; (5)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把控节点完成质量,拟由工程管理部作为节点完成与否的最终确认部门。 运营问题协调解决: 计划运营管理不是仅仅反映节点完成情况,还需要牵头配合项目部找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规定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规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1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的内容、方法及相关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系统各部门、车间(分厂)。 2 职责 2.1 制造部 负责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工作。 3 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生产计划管理 3.1.1 根据公司年、季计划要求,制造部每月28日下达次月生产计划。 3.1.2 车间(分厂)、部(室)要严格按制造部下达的打字计划或专项生产计划进度要求组织生产,保证生产指标完成。尤其对用户急件、重点生产项目,应确保生产进度。临时性生产计划,车间(分厂)应按制造部调整计划执行。 3.1.3 对在制性生产项目,有关单位应搞好衔接,产品毛坯在中间库或车间滞留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3.1.4 产出计划完成情况由公司办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奖罚。 3.2 生产调度管理 3.2.1 各车间(分厂)要认真对待制造部调度人员的工作检查,及时提供生产进度和反映存在问题,确保生产计划完成。各部(室)要适应现场生产需要,随叫随到,做到小问题当班处理,重大问题处理不超过24小时。

3.2.2 对于非标成台专项的生产进度,车间生产人员要接受制造部生产调度员定期和不定期的生产进度检查,并及时提供生产进度情况。 3.2.3 各生产单位有对本单位产品贴有标识和保护产品标识的责任,制造部调度员对产品标识有权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督促各单位及时依照通知进行整改。 3.2.4 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和生产副主任、主体车间技术副主任,应按时参加公司生产调度会,有事提前履行请假手续。与会人员应自觉遵守会议纪律,对会上提出的生产问题和生产进度要求,要及时给予落实,制造部负责检查。 3.3 重点机台(生产能力)管理 3.3.1 制造部每月20日前下达次月预支生产计划,机加工车间要在25日前编制下月重点机台、工装制具、常备刀具所需计划;热加工车间编制材料计划,在25日前报制造部审核。 3.3.2 重点机台加工产品,严格执行计划进度,若机台发生冲突,车间应及时将信息反馈制造部,调配解决。 3.3.3 重点机台干外协活,车间(分厂)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制造部,制造部应根据生产情况签署意见报生产副总经理,同意后车间方可实施。若车间擅自占用重点机台生产外协件,制造部一经发现应立即制止,拒不改者,应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责任考核。 3.3.4 热加工分厂外协件与公司产品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先确保公司产品。若遇特急外协件,经制造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用公司供料和占用主要生产能力生产外协件。制造部一经发现应立即制止,拒不改者,应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责任考核。

运营管理读书报告

阅读罗杰·施罗德的《施罗德运营管理》的感想《施罗德运营管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施罗德运营管理》共分为五部分,包括导论、流程设计、质量、产能和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五大部分。《施罗德运营管理》涵盖了运营管理领域传统的及最新的理论,包括全球化运营、供应链管理、网站运营、服务蓝图、基于能力的战略、六西格玛、精益系统及大规模定制、流程设计、服务系统、质量管理、ERP、库存管理及排序等内容。 罗杰·施罗德,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运营管理的教席教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了工业工程学学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了工业工程学硕士学位;在西北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到明尼苏达大学任教之前,施罗德教授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的美国海军研究院任教,并在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办公室任分析员。他是卡尔森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运营与管理科学系教授,约瑟夫·朱兰质量领导中心主任助理。施罗德教授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及美国生产和库存管理协会的资助。他现在的研究兴趣包括质量管理、运营战略以及世界级制造;他在运营管理领域发表的文章被广泛引用。他被选为明尼苏达大学优秀教师组织的成员,是杰出教学奖摩尔斯一阿菲柯奖的获得者。施罗德教授获得了管理学会运营管理领域的终生成就奖,并且还是决策科学协会及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会的会员。施罗德教授曾为很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包括3M、霍尼韦尔、通用磨坊食品、摩托罗拉、黄金谷食品及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 在当今复杂且国际化的商业世界中,运营管理是一个有趣且极重要的领域。特别地,对于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来说,为了获得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为了实现更多的基业长青企业,创建稳固的运营执行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迫切的事情。这本关于运营管理的书籍指出了运营决策对公司的影响,并强调了跨职能决策的制定,为商学院及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有趣且实用的材料。通过强调跨职能决策的制定,本书还为所有的在校学生及商业人士提供了一个有关运营管理的独特的商业视角。通过把决策分为流程、质量、产能及库存4个类型,用一个统一的决策框架把有关运营管理的材料做了 一个有机的整合。 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运营管理是把投入的资源(生产要素)按照特定要求转换为 产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因而是一切组织的最基本职能之一。”主要观点,可以看

媒介经营与管理笔记

一、媒介工作人员实绩考核131102班1311324003 尹志 定义:指对媒介人员的政治觉悟、工作成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学识、品行、性格及健康状况等所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意义:①考核时对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②考核时总结经验教训的有效手段; ③是发展和选用人才的客观依据;④是调动媒介人才积极的有效措施。 二、媒介与媒介的经验与管理 媒介的概念: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 媒介的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媒介为达到自身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付出努力、有系统的行动就是媒介的经营与管理。 三、媒介经营管理的构成与框架 1、媒介利益与责任 2、媒介经营管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3、媒介经营与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4、媒介经营与管理有自身的特性 四、我国媒介经营管理的职能 ①计划职能,②组织职能,③指挥职能,④协调职能,⑤控制职能,⑥革新职能 五、媒介管理与智能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互动性原则(领导与普通工作人员之间沟通,记者与百姓之间的沟通) 4、民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尊重民主) 5、法制性原则(新闻业务中——新闻业务符合法律,经营发展中——纳税) 六、媒介产业的双重性 一、媒介产业的公益性 1、从信息的特点分析 ①社会共器②真实性(真实呈现新闻事件)③新鲜性④有用性(可以给我们 带来一定的利益和享受) 2、从传播功能看媒介特点 ①政治功能②教育功能③文化功能④经济功能 二、媒介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 七、媒介产业的特点 一、两个生产阶段(信息生产阶段与媒介生产阶段) 二、两种主题:受众与广告商 三、有形传播与无形传播 八、媒介的市场经济特性 1、市场性 2、竞争性 3、开放性 4、调控性 九、市场经济对媒介的推动作用 1、配置与组合作用 2、推动与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通过读者) 4、调整与反应 十、媒介组织与设计 一、媒介组织的概念:媒介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 单位或社会群体。 二、媒介组织的设计特点:1、小型化(媒介组织内部)2、独立化(媒介组织采

生产运作管理读书笔记

一、生产运作战略的含义 生产运作战略是指在企业(或任何其它形式的组织)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它根据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与运作管理以及运作系统有关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确定总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决策原则。 生产运作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生产运作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必须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并且保证有一个合理、高效的运作系统来进行一系列的变换过程,以便在投入一定,或者说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能达到最大或尽量大。再具体地说,运作活动应该保证能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满足他们质量要求的产品。 为了达到这详的目标,做为一个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哪些产品、为了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如何组织资源、竞争重点应该放在何处等等。在思考这样的基本问题时,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经营战略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指导性的原则。 二、运作战略 所谓运作战略,是指利用生产与运作资源所制定的各项生产与运作的决策和计划。 企业战略层次可以分为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运作战略是属于企业总体战略下的职能级战略,在企业战略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生产与企业整体发展方面看,运作战略是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2)从生产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来看,运作战略对其他职能战略起着中心协调作用。 制定运作战略应考虑的关键因素:(1)企业战略、(2)市场需求、(3)技术因素、(4)产品的生命周期。 运作战略的制定过程:(1)确定企业当前的运作总之和目标,(2)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3)识别运作的特殊能力,(4)重新评价企业的运作宗旨和目标,(5)运作战略的形成,(6)运作战略实施。 三、设施选址 制造与服务企业运作过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一、宏观因素. 1、国家和地区对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劳动力资源的供应条件. 3、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的供应条件.

生产计划排程管理办法

计划排程管理办法 一、目的 确保出货日期,正确掌握原材进厂时间及作为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准备、仓库备料发料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新接订单、代工等之计划排程 三、职责 厂长:负责产销协调及计划的排订 采购:依双周计划修正各项主、副料到厂日期并进行追踪 仓库:依日程计划备料、发料 生产车间:依日程计划进行领料、生产 设备:依计划制作工装模具 四、作业办法 1.主生产计划 1.1负荷分析 1.1.1厂长考虑业务部门的交货日期进行主生产计划作业 1.1.2主生产排程以日为单位,将各货号所需之交货量,依工艺流程将 各工序所需之每件「生产工时」投入各相关部门的负荷内,以进 行产能负荷分析 1.1.3前述之每件「生产工时」,应考虑实际生产时的各项等待时间, 如品质不良的处理、停工待料、调机、机器故障、换模时间占总 生产时间之比例…等,以核算其生产效率,再将原标准工时除以 生产效率,即为投入产能负荷分析用的实际生产工时 1.1.4本项负荷分析,以各产品、各工序的每件「生产工时」乘以生产 量,并依机加工、电解、抛光、清洗、装配等分别计算其所需的 产能(附件一) 1.1.5在所需生产的数量中,除新订单外,另现有订单在各工序尚未完 成的数量亦需涵盖进去 1.1.6进行负荷分析时,宜考虑各相关分析单位的设备、现有人数、每 日上班工时及本月上班天数等,以计算所能提供的产能 1.1.7各工序在投入产能负荷时,如发现负荷已满,表示该工序无法应

付所需生产的量,需考虑是否外包或加班,如无法解决,应减少 计划生产数 1.2主生产计划的决定 1.2.1负荷分析完成且各工序都能满足负荷需求后(负荷不足的部份如 已取得外协或加班的解决方案,可视为满足负荷),即可依据在 后段所投入的各项产品及数量进行主排程计划 1.2.2主排程只排定后段工序,其余工序不排 1.2.3主排程排定时,应先计算各产品在后段的每日产量,本产量可由 「每日上班工时」÷「生产工时」而取得 1.2.4前条之「生产工时」考虑要项与 1.1.3同 1.2.5将每日计划量投入后段的「负荷计划」内,当「所需负荷」超过 当日所能提供的产能时,即需顺延至第二天继续排定(附件二) 1.2.6「所需负荷」之计算方式为当日所投入各产品的计划生产量除以 各产品在后段的「日标准量」 1.2.7依所拟定的「负荷计划」转换为主生产计划(附件三) 1.2.8主生产计划除自行留存外,另应分发仓库、设备与生产部门 1.3交期的确认与产销协调 1.3.1各工序之产能负荷分析完成后,如现有产能得以满足订单需求, 即表示可如期出货;如无法满足需求,生管需核算不足的产能所 需要的时间,以便和业务部门协商交货期 1.4主生产计划修正 1.4.1依据新接订单或每月未完成的订单计算各工序之负荷,并重新进 行负荷分析、负荷计划及主生产排程 1.5物料需求计划 1.5.1厂长依据主生产计划,藉由材料清单(BOM)的展开,并设定参数, 以计算所需的材料规格、数量及交货期等,做为采购部门进行采 购作业、催料的依据 2.周生产计划 2.1周负荷计划 2.1.1厂长依据主生产计划及目前各产品在各工序之生产状况,将尚未 完成的订单,就各工序进行周产能负荷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同), 每次进行一周 2.1.2周产能负荷应以日为计算单位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2、理解: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3、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X理论和Y理论。 第一节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注意是仁义的意思)。 儒家管理手段和途径都强调“为政以德”(注重用道德感化臣民)。 注意:儒家虽然重道德,但是并不否认法治(碰到冥顽不灵者仍要用法制手段)。 2、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它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真题链接:中国古代认为管理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是(B)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012.4/2014.4选择) 3、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哲学以“法”为中心,强调法律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韩非子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的观点(往年多次考过的一个知识点) 4、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以“谋略”为中心,重视组织和编制的作用 厉以宁的观点→高层要道家,中层要儒家,基层要法家(2010.4选择)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不同的阶层和代表人物。 1、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管理思想 林则徐最早意识到中国有不如西方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洋人的技术来抵制洋人) 2、农民阶级的管理思想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撼动了清朝的统治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实现,但却体现了良好的愿望 3、无产阶级的管理思想 共产党人认为:要民主集中、要走群众路线、要集体领导 这些思想成为我党治军治国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 背景介绍: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2014.4填空)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是如何论述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2011.4简答) 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②劳动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③劳动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完整word版《管理常识》读书笔记.docx

《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一、管理的定义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我:管理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误区:管人理事,把人管好了,事情就处理好了,反例: 客观: 1、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是“管事” ,而不是“管人” ; 4、衡量管理水平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要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6、管理是一种职责分配,只有分配责任,人才才会真正被培养起来; 7、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绩效部门>职能部门) 二、组织定义 组织为目标而存在,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是一个“家”。正式组织:是指挥运用权力、责任和目标来联结人群的集合。家庭 组织:是指用情感、兴趣和爱好来联结人群的集合。反例: 2、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 3、组织中人人公平而非平等。 4、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 三、组织结构 (一)企业发展阶段 1、创业阶段:关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2、成长阶段:关注销售网络建设、规模的扩张以及品牌的积累——专业人士引入,专业能 力的竟争。(职能型结构) 3、发展阶段:关注高层经理人团队的建设、企业快速成长的安排、企业系统能力的提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家退到董事会层面,管理交给职业经理人,沟通战略,提供资源,达成共识。 4、持续发展阶段:文化价值认同和理念理念认同——共同决策,保证谨慎决策,部分所有 权和经营权再度结合。 (二)形式化的程度: 1、公司称呼习惯,直称呼名字,不带头衔的好处——容易合作 2、职能部门和绩效部门——职能部门头衔要小,绩效部门头衔要大,使职能部门服务于 绩效部门。 (三)常用组织结构 1、职能型结构:实现追求规模的目标,减少资源重复和浪费。适合成长阶段的公司。缺点: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的内容、方法及相关要求。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系统各部门、车间(分厂)。 2职责 2.1 制造部 负责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工作。 3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生产计划管理 3.1.1 根据公司年、季计划要求,制造部每月28日下达次月生产计划。 3.1.2 车间(分厂)、部(室)要严格按制造部下达的打字计划或专项生产计划进度要求组织生产, 保证生产指标完成。尤其对用户急件、重点生产项目,应确保生产进度。临时性生产计划,车间(分厂)应按制造部调整计划执行。 3.1.3 对在制性生产项目,有关单位应搞好衔接,产品毛坯在中间库或车间滞留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3.1.4 产出计划完成情况由公司办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奖罚。 3.2 生产调度管理 3.2.1 各车间(分厂)要认真对待制造部调度人员的工作检查,及时提供生产进度和反映存在问题,确保 生产计划完成。各部(室)要适应现场生产需要,随叫随到,做到小问题当班处理,重大问题处理不超 过24小时。 3.2.2 对于非标成台专项的生产进度,车间生产人员要接受制造部生产调度员定期和不定期的生产进度检查,并及时提供生产进度情况。 3.2.3 各生产单位有对本单位产品贴有标识和保护产品标识的责任,制造部调度员对产品标识有权进 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督促各单位及时依照通知进行整改。 3.2.4 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和生产副主任、主体车间技术副主任,应按时参加公司生产调度会,有事提 前履行请假手续。与会人员应自觉遵守会议纪律,对会上提出的生产问题和生产进度要求,要及时给予落实,制造部负责检查。 3.3 重点机台(生产能力)管理 3.3.1 制造部每月20日前下达次月预支生产计划,机加工车间要在25日前编制下月重点机台、工装 制具、常备刀具所需计划;热加工车间编制材料计划,在25日前报制造部审核。 3.3.2 重点机台加工产品,严格执行计划进度,若机台发生冲突,车间应及时将信息反馈制造部,调配解决。 3.3.3 重点机台干外协活,车间(分厂)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制造部,制造部应根据生产情况签署意 见报生产副总经理,同意后车间方可实施。若车间擅自占用重点机台生产外协件,制造部一经发现应立 即制止,拒不改者,应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责任考核。 3.3.4 热加工分厂外协件与公司产品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先确保公司产品。若遇特急外协件,经制造 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用公司供料和占用主要生产能力生产外协件。制造部一经发现应立即制止,拒不改者,应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责任考核。 3.4 产品返工、返修管理 3.4.1 产品生产中间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加快产品现场流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