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部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课内外阅读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

礼物

①他推着那辆崭新的“安琪儿”慢慢走着,想着女儿看到这辆自行车时将有的雀跃欢呼,他为自己选择的礼物不由自主地笑了,他知道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②女儿很不幸,他总是这么认为,在她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失去了母亲。当时,他就暗暗发誓,今后,他会将此生所有的爱都交给自己的女儿,女儿就是他的唯一,是他所有的财富,他定会让女儿享受到别人能享受的全部的爱。

③但是他只是一家小工厂的工人,每月那点可怜的收入,除去父女俩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别的孩子一年四季总有新衣服穿,女儿却一年到头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了的校服;别的孩子可将大把大把的钱扔进电子游戏室,而女儿仅有的娱乐就是帮那个几年前花一块五毛钱买的洋娃娃梳梳头;别的孩子都是每天坐在饭桌前等着开饭,女儿却差不多负担了所有的家务……这一切,使他对女儿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女儿弱小的双肩本不该承受这一切啊!

④“没妈的孩子真可怜。”一听到邻里这样的议论,他的心就像被针扎着一样疼。

⑤女儿是非常优秀的。每一次的考试,每一次的学科竟赛,女儿总是第一。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他不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自豪感,是怎样来庆祝的,他能做的,就是让女儿吃上一顿她爱吃的莱。

⑥女儿快十五岁了。一天,他说:“等你再拿一个第一,爸爸买辆自行车给你。”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暗淡了下来:“不,爸爸,我真的不需要。”虽然女儿这样说,但他明白,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⑦上小学时,别的孩子有车接送,他却只能每天牵着女儿的小手陪她走到学校。现在女儿上了中学,不用他送了,可他知道,学校离家更远了,别的孩子都骑自行车,可女儿……每当刮风下雨,女儿回来总是一身泥水,一脸疲惫,他见了不知道多心疼。他也曾每天给女儿几元钱,让她乘公共汽车,女儿收下后,却在他生日那天送了他一双不很名贵却足以让他珍惜一辈子的皮鞋。女儿也知道,他太需要一双皮鞋了。女儿真的很乖,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

这次考试后,他发现女儿沉默了许多,考试成绩也迟迟没有告诉他,他隐隐猜出几分,却什么也没问。他决定无论如何,一定会在女儿生日那天实现自己的承诺。

⑨今天,就是女儿十五岁的生日,一大早,女儿出乎意料地主动给他看了成绩;

那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一次考试都低很多的分数。“没关系的,要相信自己。”他擦干女儿眼角的泪,对她说。

①尽管女儿没得到第一,他仍旧去了商店,挑来挑去,最终,他选了一辆“安琪儿”,红色的——红色代表希望,女儿一定喜欢。

①回到家,女儿已将饭做好了。“来,看看爸爸给你买的生日礼物。”他拉着女儿的手说。

②女儿诧异地跟着他出了家门,mò

地,女儿惊异了。一滴,又一滴厖女儿的泪正一滴一滴往下落。

“喜欢吗?”他问女儿。

④半晌,女儿才抬起头说:“爸爸,对不起。”

⑤“傻孩子。都十五岁了,还尽说傻话。”他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又轻轻擦去女儿脸上的泪水。

①“你长大了。”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女儿眼里竟又蓄满了泪水。

①“怎么了,你哪不舒服?”他焦急地问。

⑧女儿慢慢抬起头,轻轻地说:“其实,爸爸,这次我仍是第一。”

1.写出第②自然段的注音字。

mò地

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3.第⑥自然段中女儿的眼睛为什么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了下来?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B.表现了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

C.表现了父女相互关爱的深情。

D.重点表现女儿的成熟、懂事。

5.读完本文,你更喜欢文中的谁?请分析其性格谈谈理由。

1.蓦

2.对比

将女儿与别的孩子作比较,以别的孩子生活的享受和任性反衬出女儿生活的贫苦和她的勤劳懂事。

3.女儿的眼神亮了一下是因为爸爸要给她买她非常需要和渴求的自行车,随即又黯淡下来是因为她想到自己家生活的拮据,她宁愿自己辛苦些也不想爸爸破费。

4.C

5.示例一:我更喜欢父亲。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慈爱的父亲。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对女儿奉献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对她拥有无私而汹涌的爱。示例二:我更喜欢女儿。文中的女儿勤劳、懂事、成绩优异。在清贫的生活中,她始终刻苦学习,并帮助父亲分担家务。她十分理解父亲,宁可自己辛苦走路上学,也不愿意父亲破费操劳,懂事而成熟。

2.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太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诚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仔细品味文中画””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4.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小时候被拐来的孩子燕红,为了找到家乡,毅然放弃基础很好的文化课坚持学习美术,并最终凭借一幅美术画,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了家乡。

2.因为燕红文化课考得很好,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而且美术老师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所以王老师高兴。而因为燕红在绘顺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好,所以分流后她不会专攻文化课了,所以王老师觉得可惜和失望。

3.王老师:关爱学生,为学生的长远负责,尊重学生的选择;燕红: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倔强,思念家乡。

4.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表达了燕红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已经极度汹涌,她非常渴望能够找到家乡。刻画了燕红倔强执着的人物性格和对家乡的殷切思念。

5.结构上:总结全文,服应题目。内容上:这一段写出了王老师不禁暗暗告诚自己的原因,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大家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思想和理念,揭示了文章的题目,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

孙子的麦收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 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啦!”孙子高兴的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子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的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啦,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颗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记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子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稞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佬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

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

,大老刘却高兴的笑了。 1.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

接到孙子电话时 →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 →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 →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

2. 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

3.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 ⑴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⑵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内涵。

呆住了:

脸红了:

4.读完本文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欣喜(惊喜、甜蜜)吃惊(担心、疑惑)痛心(伤心、郁闷)欣慰(高兴)

2.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乌云蔽日的雷雨天气,以景写情表达“大老刘”在听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的痛心和难过。

3.(1)神态描写(2)呆住了:孙子本以为收麦子一件“容易事”,但当他真正下田收麦子后,不仅体验到了麦子的艰辛,从而感悟到爷爷的不容易,所以,一下子“呆住了”。脸红了:爸爸妈妈看着儿子疲劳的样子,想到“大老刘”劳作艰辛,感到愧疚;爸爸妈妈为自己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而惭愧。

4.略(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4.

我和父亲的“战争”

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我讨厌!”

“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不行!”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我

心里盘算:坚持绝食,直到他答应为止。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我高兴极了。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

....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你眼里还有父母吗?这件事到此为止。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还有你。”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老弟嘴里嘟囔着。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接下来是填志愿。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我晕倒!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是时的。

我23岁,他47岁。

我刚刚遭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我最终失去了我的爱情。那段日子,我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交流。人瘦了一大圈。家里再也听不到我和他抬杠的争吵声。

有天深夜,我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他坐在床边,帮我把被子盖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看见你这样不吃不喝,我更难过。从小到大,我都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主的女孩子。”他顿了顿,接着说,“你知道我和你母亲是多么心疼你、担心你吗?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更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那声音明显苍老了很多,没了平时的霸道和强势。说完,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我感觉到他在抽泣。

那夜,我哭得好伤心。

第二天,我开始出现在饭桌上,依然和从前一样挑三栋四,但这回他没有指责我。我悄悄地瞥了他一眼,看见他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现在,虽然我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们的“战争”却依然持续着。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面对面,而是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战争”。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

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

....,一煲几个小时;喜欢在某个深夜发条信息给他,上面只有五个字:“老爸,我爱你。”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我一

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几次“战争”及其结果。

2.文中不同的故事所要讲述的父亲的爱是不同的,请你概括说明。

3.在“我”和父亲的“战争”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句子。

4.体会文中加点词,并回答问题。

(1)“我小心翼翼

....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句中的“小心翼翼”表现了“我”。

(2)“喜欢和他煲电话粥

....,一煲几个小时”中的“煲电话粥”一词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父爱深沉而浓烈,这种爱有时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改名字“我”胜利;择校之争“我”失败;填志愿之争“我”失败。

2.①改名字:父亲心疼“我”所以妥协。②择校之争:父亲关心“我”的前途,体现出强硬的态度。③填志愿:父亲爱得很有智慧。④失恋:父亲爱得柔软且宠溺。

3.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4.(1)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法时胆小害怕的心理,也写出了“我”的想法不合常理,为父亲发火埋下伏笔(2)比喻“我”和父亲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了父女感情的深厚

5.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5.

母亲的味道

钟秀华

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招脾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

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

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妹的期待。

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粿、饭包肉圆、薯圆、艾米粿等都百吃不厌。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于是,当红薯叶长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叶米粿的清香味。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咸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

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再后来,母亲又将安排一日三餐的重心转向了孙儿辈。红枣、莲子、排骨轮番上阵,将侄儿养得白白胖胖的。最难忘的,还是我患胃病的那几年。母亲到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

(选自《中国艺术报》,略有改动)1.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味道”的具体含义。

2.品读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谈一谈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②段:

第③段:

3.选文第⑤段中,“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4.作为结尾段,第⑥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朴实的母亲给“我”的踏踏实实的幸福。相信你也曾经体会过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能写一写你生活中平淡的幸福吗?

1.一语双关,既指母亲为家族成员所做的各种美食的味道,也指母亲对家族成员的关爱与付出的爱的味道。

2.第②段:动作描写,“盛”“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捏”等词语写出了母亲厨艺的娴熟,以及对子女的关爱。第③段:语言描写,通过父亲对母亲厨艺的赞美,侧面烘托母亲对家人的关心,以及父母亲之间的恩爱。

3.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用一辈子的付出,关爱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所以说是“天下最好的母亲”。母亲为了家,长年累月付出,而“我”却不知道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我”对母亲的关心不够,所以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作者通过对母亲、母爱的赞美和自我批评,含蓄地呼吁人们多关爱父母、关心老人。

4.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文章中心;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全文结构严谨。

5.略

6.

善良的孩子在成长

卢海娟

①住在乡下,最爱的,就是篱笆附近那些老瓜瓢。

②老瓜瓢是邻家孩子栽下的。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叫小伟,和7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在一起。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

③小伟的父母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儿,半夜三更也会打斗起来。终于,小伟8岁时,两人离了婚,却继续拿孩子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

④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古稀之年的太姥姥牵着的。也许是太姥姥见惯世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他()被父母遗弃,()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

⑤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他找来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在土里。

⑥不久,老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老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

⑦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春天,他会把老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老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种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舌头。

⑧夏日里,老瓜瓢开花了。小伟告诉我,那淡紫的花蕾也可以吃。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老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

⑨小伟的父母各自有了家,又各自有了另外的孩子。有时,小伟会和我说起他那两个妹妹,满含爱意,那种来自本性的纯真与善良,常常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

⑩我把对小伟的同情藏在内心深处——他是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达观,令我觉得同情倒是一种玷污。

?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发现小伟没去上学。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

相对无言。原来,他没钱交书费,老师责令他回家拿钱。

?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小伟很高兴,说父母拖欠的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好一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

?()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老瓜瓢细瘦的蔓上()结满了果实。果实越长越大,通体翠绿。等到寒霜降临,老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便变黄、开裂。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老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着白色种毛的小家伙,它们像蒲公英的小伞兵,在深秋的日子里快乐地飞舞。

?那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刻,他仰望天空,撮起嘴唇用力地吹那些细小的种子,让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或许,每一个小伞兵,都载着这个命运多舛(chuǎn)的少年飞天的梦想。

?只要有梦想,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收获。后来,太姥姥去世了,小伟也离开乡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

?再见到小伟时,他已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他仍然温厚、善良,对我当年的帮助念念不忘。那一天他专程来看望我,顺便看看乡下的老瓜瓢。他跟我说,老瓜瓢其实还有另外的名字,叫作上天梯——不错,善良不会因苦难而泯灭,厄运有时正是勇者登天的梯。

(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你如何理解句中的“痴长”?

3.文中的小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有人建议把文章标题改为《老瓜瓢》,和原题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

1.虽然……但是……尽管……仍然……

2.“痴长”是努力生长的意思,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老瓜瓢旺盛的生命力。老瓜瓢被掐了尖还在“痴长”,暗示小伟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在努力成长。

3.小伟遭遇不幸却从容达观、温厚善良、知恩图报,他有梦想、肯努力,终于成长为有为青年。

4.示例一:我喜欢原标题,因为原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简洁明了。示例二:我喜欢改后的标题。因为本文用老瓜瓢和老瓜瓢的生长过程,来象征小伟和他的成长历程。改后的标题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更含蓄,意味深长。

5.示例:人随时会遭遇不幸,但只要坚强、乐观、努力,就会不断成长,走出逆境,收获成功。如文中的小伟,虽然从小离开父母,生活在孤独和困苦中,但他自立自强,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

7.

天阶

赵恺

①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泉映月》。为朗诵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

②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和闵惠芬对坐,心弦和琴弦共振。

③与音乐有生死之约,自8岁始,一把胡琴伴随一生。

④二胡是东方乐器,亦是平民乐器。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

⑤她去过苏北高邮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⑥她去过甘肃煤矿,乘坐卡车跑了5个矿井,戈壁为剧场,车厢为舞台,她为矿工演出。获得上海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颁奖仪式,她请来甘肃镍矿矿工。从矿工手上接过荣誉证书,是她的最高荣誉。

⑦去过以干旱贫穷闻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老乡围着红柳沙墩听琴。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琴声一起,它站定不动,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却俯首不动。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这才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闵惠芬合影作别。

⑧曲终人不散,满坡响起大西北“花儿”。

⑨重病,医生从未见过的病。与死亡抗争了17年。如何手术?从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条七八寸长的口子。对于一位右手执弓的弦乐艺术家,这意味着什么?

⑩琴手惶恐发问:“手术后,我还能拉琴吗?”

?医生悲怆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准备。”

?问答之间,她们相拥而泣。

?三次手术,三次化疗,命运把闵惠芬推向地狱的门槛。眼睁不开,耳听不见,她进入混沌迷蒙。冥冥之中见一条蓝色云带,她向着缥缈云带飞去。就在那一刻,听见一段乐句。她知道,这是天籁。想记录天籁,可是举不起右臂。不能记录,天籁就不肯离去。盘旋、依偎、缠绕,乃至支撑、激励、召唤,直到她的体力渐渐恢复,直到她记下这段诞生在天堂的旋律。静卧病床,闵惠芬把这段乐句发展并结构成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为《音诗——心曲》,并委托弟子演奏。

?作品公演,闵惠芬去听了。

?她说:“音阶,天阶。历经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当是生死攀援。”

(摘自《读者》2013年第2期)1.围绕着“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2.画横线句“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中“恭敬虔诚”是对闵惠芬的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选文第⑦段详写“老牛听琴”的作用。

4.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闵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质的词语。

5.试分析本文以“天阶”为题的含义。

1.①为渔家孩子演奏;②为矿工演出;③坐在红柳沙墩上为众人拉琴。

2.神态闵惠芬对人民和艺术的无限热爱、尊重

3.从侧面衬托出闵惠芬二胡演奏技艺高超、精湛和她为人的率真、善良。

4.诚挚、率真、善良、热烈

5.把音阶比喻成天阶,生动形象地表现闵惠芬对二胡演奏无止境的生死攀援,也表达作者对闵惠芬的高度赞扬。

8.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

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给下列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苍劲.______ 昭.示______ 随即.______ 绾.头发______

惊诧.______ 歉.疚______ 得.体______ 怂恿

..______ ______

2.文章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3.文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1)“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这句话是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描写,形象地写出了。(2)“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通过_______描写,表达(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何会感到“歉疚与失落”。

6.你如何理解文题“一个走运的人”?

7.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1.jìng zhāo jí wǎn chà qiàn dé sǒng yǒng

2.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3.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热爱美、勤劳、懂得感恩的人。(结合具体内容略)

4.(1)神态“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感到非常意外、吃惊

(2)景物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

5.作者为没有注意到女店主是个不能行走的人,还怂恿她去爬黄山而感到歉疚;又因为或许今生也很难再相见而感到失落。

6.①文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②虽然女店主并不走运,但是她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此为标题是对她的赞美。

7.略

9.

天外财富

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发现路边站着个小姑娘,正淋着雨。“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她大概有十一二岁,胖胖的,眼睛好像一大一小,但是很美丽。她用小手拉住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我到了。”女孩的声音含着快慰。

“人在哪儿?”“人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这钱送给下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地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送给你。”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道:“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十万?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真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

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送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了树洞里。”

“这真悲惨。”“可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所以,你就试了?”我问。“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下,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但愿下个世纪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眼睛。

雨还在下,从雨丝里透出清香的空气。

“你没想过会失望吗?”我问。

“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她的手更紧地挽住我的胳膊。

“只是我没有财富。”女孩抱歉地说。

“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来到一个车站,我把女孩送上了车、她透过缓缓移动的车窗,大声说道:“我懂,不是钱,是财富,对吗?”从她的语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动。

我整整雨伞,继续向前。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我真希望,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

1.请从小女孩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厖

3.“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小姑娘没失望的原因是()

A.“我”收下了钱

B.真的有人给她在雨天打伞

C.有人在雨天和她同行

D.她把自己画的钱送出去了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你认为你的身边需要“财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1.(1)欣慰(2)给“我”财富(3)一个车站(4)感动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暖流,将细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细雨的柔和、温暖,表现了小女孩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我”对小女孩的喜爱。

3.B

4.“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我的身边需要这种财富,现在社会中,人们日趋冷漠,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信任,让世界更加美好。

10.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jū()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气chuǎn()如牛jū()了一躬西装革履.()衣袖.()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慷慨——()

3.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4.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5.文中的“我”对母亲让乞丐搬砖头这件事特别不理解,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1.喘鞠 lǚ xiù

2.低贱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如果“搬”等于把握一个机会,让他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劳动生活,唤醒他的自尊;如果“不搬”就会失掉一个认识自己,可以克服自身残疾的机会。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这里指给予别人不同寻常的,激励人自强、自立、自尊的特别的教育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期中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1-8每题2分,9、10两题每题3分,计22分) 1、在-9、+1.6、10、0、-4.5、+1000、-6这些数中,正数有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0.3 -0.2=□0 +0.1-0.2=□ 3、小红在银行存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200元表示_______________。 4、10月9日,新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与1975年公布的8848.13米相比,降低了3.7米。珠穆朗玛峰的现在海拔高度是()米,记作()米。 5、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2 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6、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_______,0.35里有_______________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将下面的能化简的小数化简。 1.80300 1.750 1.0020.0600 8、把下面的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9.528.1670.09 3.8215 9、用1、2、3和小数点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小数,请你把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10、找规律填空。 ☆☆★★☆☆★★☆☆★★☆☆★★……左起第20个是(),前30个图形中有☆()个,★()个。

二、判断。(4分) 1.小数比整数小。()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十0.1。()3.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3.5×0.3=0.72÷0.9=1-0.01=0.2÷0.01= 4.8+2=0.25×40= 6.5- 5.6= 1.25×8= 2.6÷2=0.24+0.6=7.5-0.5=4×2.5= 0.6+0.34=0.12×30=0×3.96=0.1×100= 3.6-1.6=1000÷100=0.45+0.6=48÷12=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分)。 10.9+7.32=100-21.35=28×2.05= 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3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6分) 拘束.(sùshù) 勾勒.(lělè) 迂.回(yūyú)浑.黄(hún hūn) 凹.陷(āoáo)矗.立(chùzhù) 逞.凶(chéng chěng) 即.使(jíjì) 二、拼音写字我最棒。(6分) jíchíxuàn rǎn xiūsa shuāi jiāo qīng xīlǐmào 三、用“____”标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按顺序将改正后的字写在横线上。(5分) w W w .X k b 1.c O m 1.“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________________ 2.草原上行车十分酒脱。________________ 3.群马急弛,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__________ 4.蒙汗情深何忍别,天崖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位身着戒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侯。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4分) 禁—()()帝—()() 句—()()无—()() 五、近、反义词我来写。(6分) 柔美——近()惊叹——近() 羞涩——近() 回味——近() 清晰——反()狰狞——反() 六、我填词语空,牢记在心中。(6分) 七()八()夜()()日()寝()食银()素() ()头()脸面目()() 栩栩()()不计()() 五彩()()()山()岭美()美()丰富()() 七、根据意思写词语。(3分) 1.形容水势广阔浩大或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2.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3.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八、词语搭配我能行。(6分) ()的阵势()的大军()的旗帜()的表演()的衣裳()的面目 九、我会填空。(10分) 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ttps://www.doczj.com/doc/1b7585442.html, 2.《浪淘沙》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诗的内容是: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十、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5分) A.拟人B.比喻C.设问D.反问E.对比 1.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建设者们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跨、踮、挤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B)。 A、感到辛苦 B、如饥似渴 C、很是无奈 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作者把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孜孜不倦、振振有词、彬彬有礼 舒舒服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随随便便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 chēng)暂时(zàn zhàn)智慧(zìzhì)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陌生)喜爱(厌恶) 2、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改为陈述句: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2)书是朋友。 扩句:丰富多彩的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3、在这个文段中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一个朋友和家。 4、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什么? 答: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到自己温暖而亲切的家。 四、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赞赏)忽略(忽视)思考(思索) 2、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让你不断进步的阶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测试试题大全

小数乘除法 月日姓名 一、填空题:(21分) 1、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10,积是()。 2、两个因数的积是,如果这两个因数分别都扩大10倍,积是()。 3、千克=()千克()克时=()分 3.8平方米=()平方分米0.56千米=()米 千米=()米560千克=()吨 4、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是,这个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5、扩大()倍是1568,缩小()倍是。 6、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7、……用简单便方法写出来是(),保留三位小数写作()。 8、李师傅小时做25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件需要()小时。 9、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分钟,锯成8段要(??)分钟。 10、一个数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后,比原数大,这个数是()。 11、在计算÷时,应将其看作()÷()来计算,运用的是()的性质。 12、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是,另一个因数是()。 13、…是一个()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 14、20÷3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15、在圆圈里填上“>”、“<”或“=”。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订正)(5分)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3、11×-=11×0=0。…………() 4、÷的商是3,余数是1。() 5、精确到百分位约是2。()

1、一台收割机7小时收割小麦公顷。平均收割每公顷小麦要多少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2、一个汽油桶最多能装汽油5.7千克,要装70千克汽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汽油桶? 3、每千克大豆元,李大妈带了104元,最多能买多少千克大豆? 4、3台同样的抽水机,4小时可以浇地2.4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 多少公顷? 5、玩具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个玩具熊需要1米,可以做720个。后来改进技术每个节约用布0.2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6、一间教室的面积是87.04平方米,用边长0.45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共需这种瓷砖多少块? 7、罗老师要用1000元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他先花元买了5个足球,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些蓝球,每个蓝球元,罗老师还可以买多少个蓝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观察物体》 一、知识园 5×12=32×3=4×16= 2×30=50×8=72÷8= 24×5=56+24=15×6= 26×2=20×8=29×3= 二、智慧园(按要求做) 1、2、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 的图形? ()面()面()面 ()面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 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 ()面

五年级第一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duànliàn huǎngrúbǎolěi chuīyān biāncè ()()()()()zhènfèn jīlìbáizhǐfǒurèn qìchē ()()()()() 二、比一比,组词。 幻()练()诲()坚()幼()炼()悔()艰()歇()庙()值()振()渴()奋()植()晨() 三、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 漫 A 水过满,向外流 B 到处都是 C 不受约束,随便 ① 她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原。() ②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③ 她抽出书来,漫不经心的翻了几页。() ④ 漫步街头,你会被也景之美陶醉。() 2 足 A 脚 B 满,充分 C 值得 ①我们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能画蛇添足。() ②哪怕只看一眼,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③ 这件事对我无足轻重。() 四、用斜线划去括号里的错别字。

有几(棵、颗)含羞草,那(矫、骄、娇)嫩(的、地)(区、躯)干上长着一对对小叶子,顶(喘、端、瑞)开着淡红色(的、地)小花,它虽然(挺、庭、廷、停)美,但与周围这仙(境、镜)般的花的海洋相比,(十、实、时)在太平常了。 五、仿写词语。 娓娓动听 (AABC) 恭恭敬敬(AABB) 歇歇脚(AAB) 深情厚谊 此起彼伏 六、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4)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单元所学课文中的哪个人留给你很深的印象?为什么能留给你很深的印象? 2、默写古诗《所见》。 3、课外阅读:写出你假期在课外阅读的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文章。 书名(或者文章名)是:你认为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4、带“风”的古诗句。(至少写两句)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伞花 酥油般的春雨牵去了街上的繁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躲起来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稀少了。这时街上却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上课内阅读

人教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 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 1 白鹭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这几段话的作者是()。 A 徐志摩 B 郭沫若 C 闻一多 2.用小标题分别概括这三段话分别是: 、、。 3.这三幅画面白鹭各是什么样子的?分别表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简单词语概括,填写在表格里。) 4.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几段话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没有白鹭优秀。 C“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句话说明村民对白鹭的一种恩惠。 D 这几段话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2 落花生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姐姐、哥哥、“我”各是怎样表述花生的好处的? 2.“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说明()。 A 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跟我们在一起。 B 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坏天气出门。 C 说明父亲平时工作很忙。 3.父亲把花生与、、作对比:花生是生长在 ,那些水果是高挂。从而赞美花生 、的品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口算.(另卷共6分) 二、填空题.(第7题4分,其余每空0.5分,共13分)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用( )计算比较简单.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4.032 0.8的积是()位小数, 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 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6、在里填上”>:”,”<”或者”=”. 4.7 1.02 4.7 3.4 4 3.4 2 7.6 12 76 1.2 0.48 0.9 0.48 0.25 1.01 0.25 75 0.13 0.13 7.5 7、根据,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4分) 4.4 2.1=( ) 0.44 0.21=( ) 0.924=()×()92.4=( )×( )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5分)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 4、0.7 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33分) 1、用竖式计算.(12分) 8 0.12= 1.9 3.5= 2.3 1.29= (验算) 0.401 0.3= 0.45 0.96= 0.17 0.7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一) 年级: 姓名: 成绩: 1、(14分)想一想,填一填. (1)2.7×5表示(),还可以表示(). (2)3.8×0.24表示求( )的( )是多少. (3)根据2.1×0.5=1.05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是( )和( ). (4)21.4÷0.2表示( ) (5)8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2、(4分)根据下面第一栏的结果,很快把下表填写完整. 3、(4分)给下面各竖式的积点上小数点. 二、计算天地 4、(12分)计算下面各题.(前面两小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后面两小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14× 3.6= 0.15×0.84= 2.07×4.8= 2.05÷11=

5、(12分)想一想,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04+5.83+16.96+ 4.17 1.25×32×25 3.25×1.6-0.6×3.25 0.88÷4÷0.25 6.(12分)解方程. 0.4χ÷0.32=10 5χ-6.8=3.2 4.8+12.5χ=20 2.5χ=16.5 三、动脑筋 7、(6分)不计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6.25×0.8○6.25 6.25×3.4○6.25 4.6÷0.3○4.6 8、(5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12.6×0.1=0.126 ()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积的小数点要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 (3)3.515151可以写作3.51. () (4)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 (5)比0.4大而比0.6小的数只有一个.() 四、实践活动 10、(9分)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1)用3.2与3.8的和去除5.6,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3.2倍是57.6,这个数的5.5倍是多少? (3)甲数是18.6,是乙数的1.5倍,乙数是多少? 11、(4分)五(1)班有学生50人,五(2)班学生人数是五(1)班的1.2倍.你能算出五(2)班有多少学生吗?

小学生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小学生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勇闯基础关 一、拼音世界(18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kuā yào fēn fùdé yì yáng yáng xiāng chítiào wàng ( ) ( ) ( ) ( ) ( ) wǔ rúmí huòbū jì qí shùliú huáng jìcè ( ) ( ) ( ) ( ) ( )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扫兴(sǎo shǎo)孙膑(bìn bīn)调换(diào tiáo) 碉堡(bǎo pǔ)岔口(chàcà)妨碍(ài hài) 3.一字多音(4分) yǐ()往()经()靠()子 jiān ()持()苦()锐()细 4.多音字组词(3分) sǎ()dà()rèn() 撒大任 sā()dài()rén() 5.查字典填空。(3分)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再查音节(),它是个()结构的字。(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画,读音(),组词()。 (3)“瑜”的读音是(),“喻”的读音是(),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二.词语天地(23分) 1.按要求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8分) 近义词:侮辱()相持()坚固()隐隐约约() 反义词:强盛()夺取()得意洋洋()不计其数()2.按要求写成语(9分) 表示人物神情的:洋洋得意()()() 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胸有成竹()()() 成语中有两个字是一对反义词的:转败为胜()()()3.下面的句子用三个成语概括,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3分) 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愿望期望盼望 我()到上海出差已三个月的爸爸早点儿回来。面对着我们正在成长的一代,老师们总是满情()。 你想做个科学家,但想过怎样去实现这个()吗? 三、句子沙龙(11分) 1.一点即通。(3分) (1)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你还不服气 (3)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孓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改成陈述句) (2)这件事你该去做。(改成反问句) 3.判断面的说法是否正确。(4分) (1)“爸爸手里拿着一把钱。”是把字句,能改成被字句。() (2)“叔叔像往常一样回来得很晚。”() (3)“我们怎么能忘记呢?”与“我们不能不忘记。”两句话意思相同。() (4)“即使你对同学有些意见,你就提出来。”这是个病句。() 加油站:今天的测试你的成绩还不错吧,回首一下自己前面的表现,迎接新的考验吧,相信你一定会把的精彩表现留在这里的! 勇闯积累关 四、记忆搜索(8分) 1.赤壁之占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的战例。《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节选于(),它的作者是(),这部书与《》、《》、《》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 2.楚王要侮辱晏子,是想(),他先后()次想侮辱晏子,具体事例是()。晏子用()维护了()国的尊严,从中看出他是个()的人。勇闯理解关 六.课外挑战 枯叶蝴蝶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hé)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会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部编版5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第二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主题百花园(39分) 一、主题达标。(21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5分) (1)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guān guàn)军。 (2)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shùshǔ)猎豹了。 (3)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 jià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石头。 (4)您要是强.(qiáng qiǎng jiàng)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 柱子上! (5)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dàdài)夫。 2.按要求写一写。(8分)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字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画线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8分) (1)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去请罪。() (2)赵王得了一件极珍贵的东西,叫和氏璧。() (3)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没法计算数目的地道,横的,竖的,直 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4)廉颇英勇善战,他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只要作战,没有不 取得胜利的。() 二、主题探究。(13分) 1.如何提高阅读效率?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圈画一些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快阅读速 度。() (3)要想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可以回读。() (4)如果遇到不懂的词语,但并不影响理解文章,我们可以先不管它, 继续往下读。() 2.按要求填空。(9分) (1)《将相和》是根据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中的《廉颇蔺 相如列传》改写的。本文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从前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人,从最后一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 (2)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测试卷 一、填一填。(22分) 3.图形是小华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个物体是由()块小方块组成的。 4.一组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它最少是用()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5.一个物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它一定是由()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6.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个小正方块。 7.一组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它最多是用( )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8.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个正方体木块。 二、选一选。(16分) 1.观察,从()观察到的图形是。A.正面 B.上面 C.左面

4.一组物体,从()看到的是。A.正面 B.上面 C.右面 5.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A. B. C. 6.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A.短 B.长 C.大 7.观察点不变,观察角度越(),观察的范围越大。A.小 B.大 C.长 8.图形,从()看到的是 A.正面 B.上面 C.左面 三、辨一辨。(8分 1.图形从右面看到的是。(). 2.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3.图形,是从正面拍摄的。()。 4.一个人越高,在太阳下的影子就越长。() 四、连一连。(18分)

1. 2. 3. 五、实践操作。(36分) 1.观察下面的物体,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12分 正面上面左面 2.请画出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 正面上面右面 3、画出图形的三视图(12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把0.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把5.9缩小到它的是()。 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 3.2×18=()0.32×0.18=() ()×18=0.576()×()=5.76 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5×0.99○3.57.1×0.54○7.1×5.4 4.25×1.1○4.25 0.83×3.02○3.02 5、6.9×4.5+3.1×4.5=(____+____)×4.5 0.25×7.8×4=7.8×(___×____) 6、两个数的积是6.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7、6个5.4是() 1.6的3.2倍是() 8.6的一半是()72的十分之三是() 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 3.6,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0分 1、16×9.8的简便算法是()。 A.16×10-16×2 B.16×(10-2) C.16×(10-0.2) 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A.0.5 B.0.05 C.0.005 3、()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A.5.4×0.9 B. 0.32×2 C.0.65×0 4、8.5小时就是8小时()分。 A.5 B.50 C.30 5、如果□×○=5.4,则(□×2)×(○÷2)=( )。 A.5.4 B.21.6 C.10.8 三、判断题。6分 ()1、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2、一个大于0的数的1.2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3、8.6×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0. ()4、1.25×0.97的积大于0.97而小于1.25. ()5、8.4-1.4×0.2=7×0.2=1.4。 ()6、17.4×9+17.4=17.4×10=174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0.8×0.5= 0.9×5= 8×0.06= 0.05×1.6= 0.75+0.4= 4.3+5.7= 0.27-0.2= 1.2-0.9= 100×0.7= 2.5×8= 1.06×7= 0.01×7.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分 2.3×2.5×0.40.29×102 1.2×2.5+0.8×2.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等级检测(一) 姓名:得分: 一、巧练基础(34%) (一)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10%) xuàn rǎn gōu lè dī yǐn xiū sè qīng xī ( )() ( ) ( ) ( ) fǔ mō jiè shào xīn jiāng shuāi jiāo xiàn rù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10%) 驼()毯()峨()戎()蹄() 鸵()毡()娥()戒()啼()(三)下列各组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A、严阵以待杯水车新精神饱满一碧千里 B、美轮美焕翠色欲流银装素裹费寝忘食 C、襟飘带舞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天高气爽 D、叮零叮零天崖碧草斗志高昂七零八落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 ()的戈壁()的驼铃声()的草原 ()的微笑()的主人()的大地 (五)默写一首你课外积累的,反映西部边塞风光的古诗。(5%) 二、快乐阅读。(36%)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 ,,,像一条。 2、车窗外是,没有山,没有水,,天和地的,都是,都是。 (二)读下面的句子,再填空。(12%)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6%) 这句话把比作,把比作,写出了。 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2%) 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3、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4%) 这句话把当作来写,写出了。(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1. 课内阅读。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俩人并排着走。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甩一甩______ ______ 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小路______的白桦树林______的空地 ______的小山______的树枝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种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树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老人种的那片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卜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全套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全套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 姓名: 分数 : 一、填空题。(20分) 1、 3.296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9.868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2、在计算4.9÷(8.2 - 4.7)时,应先算()法,再算()法,计算结果是(). 3、6.4÷0.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位上。 4、两数相除的商是3.51,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到原的1/10,商是()。 5、0.444…记作( ), 2.13535…记作( )。 6、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 )的小数点对齐。 7、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时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倍。 8、25÷36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9、在○里填上“>”、“<”、或“=” 2.4÷1.2○2.4 0.35÷0.99○0.35 0÷9.9○9.9 0÷9.9○0 1. 99÷1○1.99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大201,原的数是()。 11、在5.454,5.545 ,5.4,5. 456,5. 45这五个数中,有限小数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是()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1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4.4÷0.45=( )÷45 2.58÷0.12= ( ) ÷12 22÷8.8 = ( )÷88 9.12÷0.08= ( )÷8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在除数中,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2、0.25÷0.12的商一定小于0.25。 ( ) 3、1÷7的商是循环小数。 ( ) 4、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一定比保留两位小数小。 ( ) 5、1.47÷1.2的商是1.2,余数是3。() 6、3.818181是循环小数。() 7、9.993保留两位小数是10.00() 8、小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A、除数 B、商、被除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 一、计算: 1、用竖式计算: 0.46×3.5= 0.54×1.35= 0.86×1.4≈ 2.16×3.6≈ (保留两位小数) (数保留一位小数) 2、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0.05×3.2×40 3.78×0.5-0.65 3.8×41-3.8 3、列式计算: (1)比4.7的1.5倍多3.05的数是多少? (2) 32.5乘5.6与4.8的差,积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8千米,1.8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38.4千米,没修的是已修公路的1.5倍,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3、新华路小学平均每月节约用电20.5千瓦时,每千瓦时电费0.3元。照这样计算,全年节约电费多少元? 4、学校买白色粉笔和彩色粉笔各25盒,白色粉笔每盒0.48元,彩色粉笔每盒0.72元,学校一共付出多少元?

第一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 一、神机妙算我能行! 1、口算: 0.2×0.4= 8.2+1.8= 100-35.22= 0.8×50= 12.5×8= 2.5×0.4= 2.4×5= 0.9-0.52=3.99×1= 2、列竖式计算: 42×5.4 0.25×0.046 (保留两位小数) 验 算 3500×0.96 1.08×25 0.12×0.44 (保留到十分位) 3、怎么简便就怎么算.(18分)? 0.125×32 1.25×213×0.8 3.26×5.7-3.26×0.7 56.5×99+56.5 0.78×101 19.625-(4.716+9.625) 二、填空。 1、根据321×23=7383,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21×23=3.21×2.3= 32.1×2.3= 32.1×0.23= 3.21×0.23= 321×0.023= 2、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 23.2×0. 3.23.2×15.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0分) 一、看拼音,写字词。(8分) zhào jì nuò qiè()国妒()允()胆() zhài cáo màn yán 水()()操()子迟()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召(zhào zhāo)集胆怯(qiè què)诸(zhū zhū)位调(diào tiáo)度 立即(jí jì)廉颇(pō pǒ)削(xuē xiāo)弱折(shé zhé)本三、组词。(6分) 壁()拒()援()延()幔()挑tiǎo() 璧()矩()暖()廷()慢() tiāo()四、照样子,填合适的词(2分) 一(面)旗一()酒店一()熟牛肉一()红日一()榜文五、为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失:①丢②没有掌握住③错误;疏忽④改变常态 1、他失.足掉到了河里。() 2、人们见了他都大惊失.色。() 3、要是再不下去,你可要坐失.良机了。() 4、你不能把别人的功劳当过失.。() 六、句子训练营(4分) 1、缩句。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2、改为间接引语。 (1)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3、改为陈述句。 (1)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2)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8分) 1、《将相和》是根据《》改编。《史记》用为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等。作者是汉代的。《将相和》中的“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课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分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好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的精神。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这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等广为流传。 3、《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我最喜欢里面的人物、。 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中“、”“、”“”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说变就变 请再写两个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八、连线(4分) 及时雨林冲诸葛亮谨慎多疑 豹子头宋江曹操心胸狭窄 黑旋风张顺周瑜忠厚老实 浪里白条李逵鲁肃神机妙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他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10万枝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10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10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3天。”周瑜说:“军营里可不能开玩笑。”请葛亮说:“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3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500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

201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题3分,共9分) 1.把一个魔方放在桌子上,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都是()。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从左面看是,则这个立体图形是由()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的。 3.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二、判断。(每题3分,共9分) 1.由相同个数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的图形都是相同的。( ) 2.由3个拼成一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那么这3个只有2种摆法。( ) 3.一个物体从左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不一定是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 ()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它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新几何体与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原几何体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B.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C.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没有发生改变 D.从任何一面看到的图形都发生了改变 2. 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的是,从 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下面的

摆法中,()符合要求。 A. B. C. D. 3.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上 面看是,从右面看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A. B. C. D. 4.给左边的立体图形添一个,使得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摆法正确 的是()。 A B C D 5.一个立体图形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种不同的搭法。 A.3B.6 C.7 D.8

6.如图所示,是由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内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从前面看是 (),从右面看是()。 A B C D 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几个物体。(每空3分,共18分) 1.从正面和左面看都是的有()。 2.( )和()从上面看是。 3.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都是。 4.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和⑥一样,用5个正方体摆,摆成两行,有()种不同的摆法。 五、如图是由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所组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 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在下列方格图中画出从正面和 左面看到的图形。(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