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测评网高邮市第二中学08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

100测评网高邮市第二中学08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

100测评网高邮市第二中学08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
100测评网高邮市第二中学08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

高邮市第二中学08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可以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简介其代表人物、内容特征以及特点。

答:(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

特点: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代表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特点: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以天赋人权进化论为武器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不仅学习技术,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3)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主张:民主与科学到社会主义

特点:学习西方的思想文明。前期以民权平等学说为指导思想。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社会主义。

2. (1) 试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

②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

③西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改造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⑵“孔孟之道”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仁、礼、仁政。

⑶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春秋战国——受冷落;秦朝——受打击;

汉朝——受推崇,取得正统地位;汉末——权威受削弱。

⑷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在儒学方面的具体做法?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朱熹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如何认识“理”和如何实现“理”这两方面有何差异?

认识理:朱熹——理是万物本源;陆王——心是万物本源。

(6)评述朱熹的政治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7)归纳明末清初思想活跃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新的特征?

反封建专制的意识(或反封建的民主意识)

4. (1)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答:①儒家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自然的探求与技术的总结;

②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③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

④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列举中国古代四项发明,并逐步概要说明其作用。

答:①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司南,应用于方向测定,对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传入欧洲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保证;

②汉代的造纸术,其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显著,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

界文化交流物一大贡献;

③火药的发明可用于战争,开山修路;

④宋代出现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3)如何认识科技关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技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科技的动力和物质基础。评价:只要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发展科技战略,重视教育,科技才能得以发展

(4)简要分析中国在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状态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⑴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①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

②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③清政府腐败,不重视近代科技和教育。

④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内市场狭小

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技术基本薄弱。

⑵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②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③新中国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

④长期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⑤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错误,修改中共“八大”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导致“左”的错误在60、70年代进一步发展。

⑶认识:①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

②认清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经济、科技的保证。

③要坚持发展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政策。

(5)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答:①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重分析;

③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④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6)..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两弹一星”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7)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答:封建社会处于发展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个民族融合,创造了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不断创新。(8)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 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印刷术成为传播新教的工具(印刷术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指南针为开辟新航线创造了条件。总之,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9)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科学技术能否发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5.扼要指出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这三股思想潮流的实践成果。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同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

答:维新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不同点:①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②维新思想主张维新改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

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进步: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 20世纪中国发展的三个台阶: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毛泽东的建国道路,邓小平的强国道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的主要救国思想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救国思想:“三民主义”。主要贡献: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是什么?

贡献: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理论的实质问题和精髓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确立的?

答:邓小平理论的实质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总结出来的。

⑷毛邓思想共同特点?

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5)这三大理论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邓小平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繁荣,试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原因:①以铁工具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推动经济繁荣;

②社会制度经历了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

③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④诸侯争霸中的民族融合。

影响:①各种哲学思想流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文学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巨大影响;

③冶铁、天文、地理、物理、医药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为后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古代

科技长期领先世界,起了重要的作用。

8.“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②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③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以这三位思想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片一《望风而起》图片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图片二《共和》

请回答:

(1)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或者1911年、1912年左右

(2)图片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你如何理解图片二的内容?(言之成理即给分)

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4)图片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

国家主权在民。

(5)上述宣传画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3)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并回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2)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答:(l)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男耕女织)、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3)时期: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②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③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⑤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4)20主要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极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讲》

材料二《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图》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

(3)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1)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似之处:先开放东南沿海,继续开放整个沿海地区,然后扩展到内地。(3)近代的开放是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他损害了国家主权;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材料三 2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比最贫穷的20个国家高出37倍。两者之间的差距比40年前增加了1倍。其中最贫穷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人均年收入仅有100美元;最富有的国家是瑞士,人均年收入高达3.84万美元。该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中又有12亿人的每天生活费还不足1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哪些因素?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

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请你评述这观点。

12、(1)主要因素: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通行为全球化提供流通渠道;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

物质条件。

(2)反映了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作用;发达

国家因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而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因工业落后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

致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

(3)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辨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发展中国家应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努力发展经济,发

展中国家间要团结起来,合作互助,并展开南北对话。(言之成理即可)

13.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面对全球化的挑战,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在这一趋势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措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WTO(世贸组织地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3)问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环境污染和科技落后,发展差距拉大等问题。措施:坚持对外开放;既要快速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关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问题,和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14、(1)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分析以上观点,结合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于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1)、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它的地位是如何得以确立的? 你是怎样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发展历程的?对于儒家思想的“独尊”现象,你作何理解?试简要分析。

(3)、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个思想流派的冲击,至北宋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在此进程中,儒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试结合相关内容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4)、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

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

(5)、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针对心学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言论,明清时期的进步的思想家进行了哪些批判?反映了哪些问题?

(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但明清之际儒学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质疑。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而在建立政权时起了重要作用的法家思想,已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发展后的变化。这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也使自“焚书坑儒”以来陷于困境的传统儒学在学术上得以发展。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适应了西汉大一统局势的需要,对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因此,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在西汉确立。(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汉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形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封建政治与儒学思想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4)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学术思想,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提示:儒学正统地位何以确立要从西汉统治的需要和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两个方面作答。

(3)、(1) 特点:①主要官办教育获得发展,如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②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相适应,如以神化皇权的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2)变化:①官办学校和私人书院都获得发展,尤其私人书院更为突出;②教学内容以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品行;③私人书院中学习方法比较灵活自由,风气活跃。(3)原因:①其变化是适应专制主义政治加强的需要,唐末五代以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混乱,原来神化皇权理论不再适应形势变化,因而统治者注重加强伦理教育,以巩固统治。②唐朝以来经济文化教育都获得了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为宋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与汉宋两代的教育政策结合起来。需熟知这两方面内容,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加以分析。

(4)、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提示:回答该问题,除要掌握传统儒学与新儒学的不同之处外,还要运用哲学观点加以辩证地分析。

(5)、①同:都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主张克服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异: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气”是第二位的;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反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理”,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是主观唯心主义。②李贽否定儒家经典与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是非”作为是非的评判标准。黄宗羲激烈批评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反对“人治”,主张“法治”。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王夫之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这些进步思想家的言论反映出理学走向极端,遭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随着工商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兴起。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提示:总体把握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不同流派的思想特征,从而加以比较研究;要结合时代特征回答。

(6)、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而哲学上宣扬天命的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取得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求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仕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求的变化不断的改变面目。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阳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也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无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第三,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纷争中发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

明末农民起义把朱明王朝打得落花流水,传说中的“君权神授”观念陷于崩溃,大大解放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已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使这些先进知识分子敏锐地感觉到封建度已陷于日暮穷途的境地。再加上清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使这些先进思想家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君主专制制度。

提示:要回答该问题,必须对儒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全面把握,从中选取有力的证据。

15、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衰落了?

(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15、发展原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

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

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

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中国古代科学家探

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衰落的原因: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

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明清时

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中国“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

科技发展;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16、简要说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1、(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17、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17、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封建主义并没有退出历

史舞台。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条件。同时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是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

一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曙光,但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

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确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和革命的力量。

18、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据此回答: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哪一历史时期形成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

(2)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于这三大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用的认识。

19、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和理论和实践意义。

20、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3)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的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奋斗”。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埋藏的重大典型事例,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权”“民生”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4)以这三位思想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18、(1)毛泽东思想:1942年中共七大会议上确定。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会议确定。背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色理论逐渐成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会议确定。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特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2)作用: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邓小平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三大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9、背景: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建设状况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和我们党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在新时期,只要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就一定会把党的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也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取得新的胜利。

提示:对本题的解答能够把历史与政治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会更好。

20、(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

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继承发展:①民族主义: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外,赶走了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对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平等。②民权主义: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民权为一般平居所共有”。③民生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实现了“平均地权”;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以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节制资本和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创举。

(4)“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旧中国体育运动落后,中国人被西方列强嘲笑为“东亚病夫”。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取

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中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简述我国从“东亚病夫”到

确立世界体育大国地位的历程。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写一篇以《北京2008》为题目的随感。

2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发展

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举重运动

员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的世界纪录为起点,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不断打破纪录,成为世界冠军。1973年,中国恢复在亚运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国重返奥运会,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至1998年,

中国已是81个国际体育组织,和42个亚洲体育组织的成员。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举重,

射击等项目在世界体坛居领先地位。2001年7月,北京申请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成功,标志着中国

已在世界确立起体育大国的地位。

22、(1)如何理解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进步潮流,并且影响深远。据此回答:

1.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源地或中心在哪里?

2.分析这两地成为思想解放潮流的发源地或中心的历史原因?

3.试举例说明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下的政治运动。

(3)、17、18世纪的欧洲的历史继承了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4-16世纪“巨大转折”的含义。

2.概括这些“巨大转折向着更为深广方向发展“在18世纪法国思想界的主要表现。

22、(1)智者,最初是用来表示在一切智能方面都内行的人。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产生了

反对旧的思想和传统的运动。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题目,这场代表新知识倾向的运动被成

为“智者“运动。

“智者“运动是和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随的;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了;个人主义得到成长,产生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1.中心:意大利;法国。

2.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更直接、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封建制度更加腐朽,思想界人才辈出。

3.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3)、:1.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

2.思想上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等,其思想主张分别为“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科学与民主”。

23、(1)物理学在近代取得那些突出的成就?

(2)、简述是哪些原因推动了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3)、近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那些重大成果?

(4)、简述进化论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3、(1)1.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英国科学家牛顿系统地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

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开创了经典力学体系。同时。他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2.量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在物理学中引入量子形成量子理论。在量子理

论的基础上展导致量子力学的建立。量子理论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整个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3.相对论的产生。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从而揭示了时间、空间、

质量同运动的内在联系。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指出了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1.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科学与科学家受到

尊重。

3.科学技术的继承与科技的融合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体现。科技发展是在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4.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

的保证

5.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

科学家的个人品质:科学家在极端专制黑暗的历史条件下的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必要的条件。

(3)、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成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哈维建立血液循环理论。

林耐运用观察和分类的方法,将植物进行分类。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耐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4)、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垄断西欧,宣扬上帝创造世界万物。进化论认识到自然发展的规律,以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进化论,系统阐述了生物接所以的动、植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计划来的规律。认为物种的演变看作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物种的“优胜劣汰”,认为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万物进化的根源。

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思想的“神创论”。对生物学是一次伟大综合,使生物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方法上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如科学领域,是人类的思想发生飞跃。恩格斯对达尔文进化论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同时,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进化论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对整个是世界都产生积极影响。

24、近代自然科学发明的过程给我们那些启示?

25、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6、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有何发展?

28、20世纪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征、和影响是什么?

29、19世纪上半叶,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各国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30、19世纪中叶,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怎样兴起的?

24、(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明都历经了长期的、曲折的复杂过程,是科学家们不断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晶。

(2)近代自然科学是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自然科学的成就反作用于生产,指导技术革命、开发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4)自然科学在反对封建神学和封建迷信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

25、德国和奥地利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贝多芬,代表作是:《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奥地利的代表人物是舒伯特,代表作品是《春之信念》、《野玫瑰》、《魔王》等;舒曼,代表作品是《幻想曲》等。

26、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代表人物是司汤达和巴尔扎克,代表作品分别是《红与黑》、《人间喜剧》;英国的代表人物:勃朗特姐妹、狄更斯《双城记》、《雾都孤儿》;俄国的代表人物是托斯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美国的代表人物是马克·吐温。

27、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其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中国的鲁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28、特征: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影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在经历了激烈的碰撞后,开始在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在继承各自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世界文化积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9、背景: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伦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②工业革命迅速向各国各地扩展;③世界的剧烈变革,使人们要强烈抒发个人情感。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德国,霍夫曼、亨利希、海涅;英国,拜伦的《唐璜》、济慈;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俄国,普希金。

30、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制度迅速活动了建立和巩固;②各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③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向外扩张;④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⑤亚、非、拉国家积极进行反帝、反殖的斗争;⑥浪漫主义的设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目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

①《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答案:原因: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②通过材料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丧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2)据材料二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答案: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解析:主要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回答。

答案: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3)造成中俄两国改革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俄国依靠沙皇专制政权强力推行;中国顽固势力强大,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3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结合历史,回答问题:

(1)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有着怎样的世界地位?

(2)汤因比写作这段文字时,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殖民霸主地位分别受到了哪两个国家的挑战?说明理由。

(3)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4)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答案:(1)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财富巨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美国、德国; 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德国推行争霸世界的新政策(世界政策),英德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英国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实施明治维新,摆脱危机,走上现代化道路;

(4)近代西方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思想等方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而且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侵略、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具有血腥的一面。

33.2006年俄罗斯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中国在俄罗斯举办“中国

年”。互办“国家年”是中俄元首为了确保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俄罗斯年”徽标图案为代表中国和俄罗斯的大熊猫和棕熊,图案上用中俄文书写“携手共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毛泽东

材料二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图和井冈山会师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异同?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异:俄国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原因: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队伍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材料三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募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中国大百科在线

1930年1月5日,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人民网资料

(2)在“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三中苏联的哪些做法?

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五年建设计划;成立农业合作社。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五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

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九条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

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

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3)材料四与材料五的中苏(俄)关系有哪些主要不同?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不同: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特点:建国初期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当前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4.【三农问题】

1、“勤政爱民,以人为本”是媒体对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概括;“国以民为本”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条重要的治国指导思想。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之为道业,无恒产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五亩之地,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业,百亩之天,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夜,老者衣帛食肉。利民不饥不寒,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摘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摘自《贞观政要》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材料三所谓公仆,即“为民谋事之人”。人民公仆,即“为民主攻和国家的服务人员” ——孙中山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江泽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胡锦涛

“我们政府一定要勇往直前,永不动摇,不畏艰险,为人民的利益献出我们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温家宝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点分析该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出现,孟子的思想体现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利益的要求。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初期的统治者在措施中是如何“存百姓”的?材料二《新唐书》所述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实行均田制。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3)孙中山在农民和土地制度方面土吃喝实行过那些政策和措施?作用如何?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信中国建立以后是怎样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1953年起,逐步使农民参加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1960年起,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2.思考: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为此,中国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都曾提出过相关的主张和构想,有些并付诸于实践。

⑴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面对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曾提出许多协调社会矛盾、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请列出其各自代表人物、主张及其积极意义。

老子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于调解、和谐人际关系;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反对“虐民、暴民”,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有利于人类利用自然变化规律为社会造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及公平的选拔任用人才;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有利于建立稳定有序的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

⑵在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的《大同书》和革命派孙中山的“平均地权”,都曾对“和谐世界”作出某些美好的构想。但他们的构想最终都没有真正实现。请结合他们的构想或主张,分析导致其不能实现的原因。从中你会的出什么历史结论。

原因: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均分土地及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且缺乏相对安定的环境;康有为的《大同书》则过份美化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并且整个改革只依靠无实权的皇帝来推行,不敢充分发动群众,由此决定了戊戌变法运动只能是“昙花一现”;孙中山的

“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导致辛亥革命不可能取得完全胜利。历史结论: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使中国人民走上独立与富强的道路。

⑶20世纪50年代,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特点即“一大二公”。“所谓公,即是将几十个、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试验两三年过渡到‘共产主义’。为此,提出‘八包’、‘十包’,宣传对社员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男婚女嫁所需费用都由公社供给”。请分析在此材料中,当时的党中央对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什么样的构想。其实践的结果怎样,由此我们会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构想:建立人民公社,甚至由此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实践结果:失败。;历史启示: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可超越当时的历史阶段。

⑷自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疾病等问题层出不穷。此外,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及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威胁着人类构建21世纪的“和谐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谈谈自己对解决此类问题的看法或建议。

建议与主张:经济方面主张把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治方面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并主张不同性质的国家抛开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分歧,联合起来,来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环境问题、、疾病问题和恐怖主义。

3、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治国思想:仁政。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

方案:民生主义。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地定量供应。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上述状况,党和政府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民生问题至关重要;从古代到近代都没有能力解决,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步找到解决之路。

4、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是什么?汉武帝时,为什么会采纳“独尊儒术”的主张?

(3)你认为儒学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占统治地位达2000多年的原因是什么?

(4)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儒学?

(1)核心内容:“仁”、“礼”、“仁政”

(2)①特征: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②原因: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