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真珠:即珠帘。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词,词中女子手卷珍珠帘,给帘挂上玉钩的时候,仍然是春恨绵绵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更加映衬了愁思的深广和渺无尽头。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表达其深重的愁恨与感慨。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诗人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小知识:

词调名有加“摊破”二字的,意思是将某一个曲调,摊破一二句,增字衍声,另外变成一个新的曲调,但仍用原有调名,而加上“摊破”二字,以为区别。“摊破”是兼文字和音乐而言,如果单从文字方面说,“摊破”就是“添字”。“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在原“浣溪沙”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5《荆轲刺秦王》练习

一、预习自测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义)

燕王拜送于庭(通义)

秦王还柱而走(通义)

卒起不意(通义)

图穷而匕首见(通义)

2、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

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货币)

诸郎中

..执兵(古义:今义:称中医医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今义:垂手拿着)

左右

..乃曰:“王负剑!”(古义: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个方面)3、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使使以闻.大王()

群臣怪.之 ( )

箕.踞以骂曰 ( )

4、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燕王拜送于庭 (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

见燕使者咸阳宫 ( )

群臣侍殿上者 ( )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 拔剑,剑长,操其室。(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5.写出下列固定句式的翻译。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

②将奈何?/为之奈何?(奈何:)

③岂可得哉(岂------哉:)

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所以:)

⑤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

⑥以故荆轲逐秦王(以故:)

⑦将军岂有意乎?(岂-----乎:)

⑧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何如:)

6.解释下面的成语。

切齿拊心:

发上指冠:

图穷匕见:

悲歌击筑:

变徵之声:

二、当堂检测

1.选出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A、常痛于骨髓

B、嘉为先言于秦王

C、燕王拜送于庭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图穷.而匕首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举.头望明月

3.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善.遇之素善.留侯张良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不如因善遇.之

C、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恐惧不敢自陈.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箕.踞以骂

D、群臣怪.之

5.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将王翦破.赵拔剑撞而破.之

B、孰与君少.长愿大王少.假借之

C、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D、剑坚,故不可立.拔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译文:

同学们,高考作文在一股概念化表面化腔调化务虚化套装化非人文化的考场作文风行下,惯看春月秋风的读者阅者判者已经知觉视觉心觉疲惫不堪了.细节,此时此刻如一缕和畅惠风吹来,读者会有一种全新爽心悦目的感觉.精彩的细节描写将给你的考场作文带来意想不到的高分.细节描写精彩片断呈现给同学们弟子们以参考学习.祝你悟在心,行于笔,成在文,胜于试.

细节描写精彩片段

例1:赠日本女郎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例2:来看一朵花的盛开吧!那棵不知姓名的花就住在门口的小园里,因为它刻意地从铁门中探出了脑袋,我便不得不对它多了些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青涩的骨朵,一层厚重的绿叶包裹着它,显得痛苦而艰难,我真的很多次想帮它剥开厚重的绿“壳”。不过幸好没有,我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到了花的盛开,它真的一叶一叶地开始舒张,最神奇的是里面的蕊,它们紧紧地被束在一起,一点一点微微颤动,忽然,“啪”的一声,一根蕊弹开,就这样弹开,从一种束缚中挣脱开来,满是成熟的自信与美丽,就这样一根、又一根……整个过程大约是一两个小时,我全然忘记,而那种震动和欣喜却使人难以忘记。天

啊,若让她一早就获得自由,那平静地散开至脱落的过程,将会何等黯然!原来生命的灿烂与绚丽正源于这样的一次次自我突破!

例3:《父亲与酒》中的一个片段:

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妹妹把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月底借钱总是难的,何况是我们这样穷的人家。

我们觉得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太阳落下去了,昏黄的灯泡照出我和妹妹失望的身影。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我和妹妹一声不吭。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扑簌簌掉在碗里。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更汹涌地哗哗落下。

父亲是怎么解决学费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后来才知那天父亲去镇上卖了血。血水远比酒浓,那次醉酒可能是父亲一生最后一次醉酒……

例4:《寒风中,两个人靠在一起就是温暖》中写的一个细节:

(候车室里)因为一天没吃饭的缘故,我从包里取出水果、面包和火腿,自顾吃了起来。

对面的那个男人隔一会儿瞅我两眼,手缩在袖子里。我抬头看他时,他就嘿嘿笑一下。反复几次以后,他一个人朝门外走去了。我快要吃完时,他回来了,手里拿了一个烤熟的地瓜,还冒着白白的热气。他碰了一下旁边瘦弱的女人,就将热乎乎的地瓜塞进女人手里,并顺势抱过女人手里的孩子。

女人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她男人,脸上荡漾出了红润。她大概是惊讶: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吗?男人平时是舍不得花钱的。女人开始吃地瓜,很幸福,速度很快,显然是饿了。她苍白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女人吃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冲着男人

说:“你吃吧,我吃饱了。”男人说:“叫你吃你就吃!”女人不吃。女人说:“你没吃,你嘴唇还干巴着呢。”他俩推来推去你让我吃我让你吃。最后还是女人强行将半块地瓜塞进男人手中。

男人吃完,又抱着孩子缩成一团……

例5:一位同学写自己的房东,突出地描写了三个细节。

其一,一天中午,“我”到水龙头旁大洗一通,又猛灌凉水,正感到痛快淋漓的时候,房东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劝“我”不要这样,说会生病的。“我”误会她是怕多交水费,瞟了她一眼,又继续自己的“凉水计划”。

其二,那天晚上,“我”上吐下泻,一连跑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时候,房东推门进来了,“我”没好气地怪她不敲门。她木在那里,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才伸了出来,拿出一包药,说是治拉肚子的,然后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其三,一天课间回来取东西,发现房东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我”误认为她在偷东西,大喝一声,吓得她丢掉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她爬起来,扑打着身上的灰,告诉“我”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通通风,并再次站上砖头为“我”开窗。

例6:课堂上。他如坐针毡,低着头,用手使劲揉着鼻子。一个喷嚏在他鼻腔里憋了很久了。要是课余时间,他非要仰起头来,打个痛快不可。可这时他不敢,也不愿意打出来--他知道,打出来非出事不可。

他是个差生,在老师眼中似乎是“坏”的代名词--尽管他平时很守纪律,也很关心集体。前天,只有他一个人在班里,他看见有一条板凳腿散了,就去拾起来,想把它重新装好。正在这时,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你干什么?好端端的一条板凳,被你弄成这个样子……”老师非常恼火。他也有点气愤--“不,不是……”话到了嘴边,只好硬咽下去。

现在,他顾不得想这些了。“真见鬼,怎么这么难憋?”他使劲揉着鼻子,头又向下压低了些--越想憋住,越觉得难受。“啊--嚏!”他终于憋不住了。笑声,似山洪般暴发。

“站起来!滚出去!”平地一声炸雷,好响,好狠,他怎么不心惊肉

跳?!他出去了--尽管他很想继续听课。

室外,也不十分明亮,有一块乌云,遮住了又大又圆的太阳。

“不好,还有!”凭直觉,他知道第二次山洪又要暴发。

对,应该打,打个干净,打个痛快,这样才舒服。

于是,他仰起头,等待即将冲出乌云的太阳……

这里有一段学生习作,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请对它进行修改,把叙述变成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真实。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提示:我是怎样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或心情?黄老师的目光是怎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样“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嗯”一声的语调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来描绘刻画的。)

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7.追赶

蕲春一中高一(10)班孙婵

我一直都很任性。

我喜欢由着自己的心情,支配着自己的肢体和语言。

那一次,我的任性再一次毫无节制的发作出来。那一次的任性也成为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清楚得记得,那天,母亲很早就把我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只因那天要赶去学校。我揉着睡意朦胧着眼睛,极不情愿的走出卧室,踏着懒散的脚步走下楼去。我朦胧的双眼似乎看见客厅的桌子上,有一双手在纸上涂鸦着……

“那是……我的……试卷”,“我的试卷?试卷,天啊!我的试卷……”,我大喊着,大步向弟弟“杀”去。弟弟闻风想要逃去,他虽逃窜得及时,但是却是在留下我五个指印之后。

母亲闻着弟弟的哭声而来。在我的观念里,母亲似乎一直是贪偏爱弟弟的。所以在她还没有杀过来之前,我就先开口了:“我没心情,早饭我不吃了。”我拽过身边的书包,手里拿着那张有着涂鸦的试卷,冲出了家门。

我头也不回的向前奔跑着,一直到喘不气来才放慢了脚步,隐约的听到身后不远处有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我回过头,是母亲!我似乎看到那张乌云密布、爬满黑线的脸。我边跑过望向被我甩在身后的母亲;她跑一会儿,停一会儿,大喘着粗气,用手擦着额头的汗,双脚半蹲着,枯槁的手半倚在膝盖上,凌乱的头发在风中狂舞……

我得意的笑了,可一转瞬竟涌起一种苦涩的感觉。

母亲似乎没有想要停下来的样子,我又不由自主地跑了起来。

于是,在日出的光环下,呈现了一幅画面:一对母女,在凹凸不平的小路上奔跑追赶着,母亲一脸黑线,头发湿湿的黏在额头上,几根白发格外醒目……女儿赌气似的将母亲远远的抛在身后,而母亲则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不停的追赶着……

终于,母亲停了下来,双手倚在腰间,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向我大声喊到:“马上到……街上了,我真的很……想让你的同学看见我……你觉得……怎么样?”我飞快的脚步在听到这句话后,便“唰”的一下来了个紧急刹车。

母亲知道我爱面子,而且还知道我一直不想破坏在别人心中“乖乖女”的形象。谁让她是我的母亲呢谁让她那么了解我呢,谁让我又是那么的爱面子呢!

无奈我只好乖乖的束手就擒。

我极不情愿地转过身,想着母亲那布满黑线的脸,我的手脚不由得颤抖起来,此刻的我如同是刑场上等待判决的犯人,想到这儿,我闭上了眼,闭上眼等待母亲的判决。

我在心中暗自想:这一刻,母亲该出手了,弟弟的那一掌要还给我了……

1秒,2秒,3秒……我没有听到那声“清脆”的“啪嚓”。我壮着胆子睁开眼,却发现母亲正拉着我的手,准备往回走。她脸上的乌云早已散去,她用命令的语气说:“走,回去吃饭!”我没有回答,只是任由她这样拉着,拉着,紧紧的拉着……

那天,母亲就那样紧紧的拉着我,什么都没说。我跟在她的身后,看着母亲那被汗侵略了的背,紧紧的贴着衣服隐约看到了她黄铜色的皮肤;我跟在她的身后,看着母亲那头乌黑的发丝之间,几根白发刺痛了我的眼……

那种莫名的苦涩再次漫上的我的心头……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我母亲拉着我回到了家,她并没有打我,只是一直站在我的身旁看着我,看着我,直到我将饭一粒不剩的吞进肚子里,才放我离开。

母亲,在我的记忆中并不温柔,更谈不上柔情似水,但是她的那一次追赶,的的确确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画面。

几十年后,如果可以,那么我想一直被母亲追赶着,在那条乡间小路上。只不过,那时我会放慢速度……(全文约1330字)

【点评】笔力集中,情节单纯而情意饱满。

2.感动

蕲春一中高一(11)班张一中

我家养了一只狗。它在我家生活了七年。

它是一只母狗,一共大约生过三四十只小狗崽,早生的已经死了,小的还在吃奶。它在我家的舞台上,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辛酸。

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前面一户人家从我这儿捉了一只小狗,很快,狗长大了,很惹人喜爱,我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逗它玩。但狗就是狗,一天夜里,小狗狗性大发,将那户人家的十几只鸡咬得一只不剩。早晨打开门一看,地上到处是沾了血的鸡毛,而那只小狗正悠闲地舔着鸡骨头。于是乎,那家人就把小狗的两条腿打断了,它只能用前腿爬行,那户人家还觉得不解恨,就把那条狗打死了。我满心伤痛,不仅仅因为少了一个玩伴。这种伤痛一直到持续到下一窝小狗崽的出生。

又一窝小狗崽出生了。那一个月,大狗变得异常凶狠,见到生人就咬,使得别人不敢轻易迈进我的家门。

刚出生的小狗崽,毛茸茸地可爱极了,整天在厅屋里打闹。你一伸手,它们会伸出粉红色的绵软温热的舌头,痒痒的舔在你手上。那时我已经放暑假了。那个假期里,我的暑期作业没有按时做完,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随着小狗们一天天地长大,家里人已经不打算再把它们都养家里了。扔小狗的那天,我把母狗引到旁边,它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始终不肯离去,一直盯着我。从它的眼里,我看到了哀怨甚至愤怒,它哼哼直叫,鼻翼翕动。它多么希望我们把小狗留下来,可是我们还是把它的子女送走了。它跟着我们一路追赶。看着它失魂落魄的惨状,我感到愧疚,鼻子一阵发酸……

它回家后,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失去了往日做母亲时的活力。我想,它此刻应该非常难受。一个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该是一种多么大的悲痛啊!

绝食后的第五天,它走了,那一夜少了狗叫声。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想;她此刻应该去找她的孩子们去了,在遥远的地方,在一块无人的草坪上……

我忠诚的朋友,我儿时的玩伴,不止一次的到梦中来看望我。我和它,和它的孩子们一起,奔跑在广袤的原野上。天空中飞过一群白鸽,远处一片祥和。

我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它那张欢快的脸和悲愤的脸,它健壮的身体和瘦骨嶙峋的身体……(全文850字)【点评】细腻,真切,深情。结尾虚幻性的梦境描写尤其引人情思。

3.感动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班级:授课教师: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学习、掌握几种记叙的视角。

3、探讨文章写作的角度(切入点)。

(二)情感与态度

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过程与方法

体味、感悟、模仿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选取最佳记叙角度,完成课堂作文。

2、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课时划分 2课时

【课前预习】阅读例文,思考问题。

1、读【范文俱乐部】中的文章,思考不同视角的作用和效果,探讨文章写作的角度(切入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几种记叙的角度。

2、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选取最佳记叙角度,完成课堂作文。

3、学习、掌握几种记叙的视角,探讨文章写作的角度(切入点)。

一、认识记叙视角的妙处

【学生活动】学生依据范文,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集体讨论,合作探究,互相交流。

1、记叙视角: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效果: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范文: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

我自愧没有生花妙笔,不能倾吐胸中的柔情,我时而痴情焦虑,时而热烈希望,时而又心中悚然,若有所畏惧。让这张素笺来证明你的美貌在我心中燃起的爱火是

多纯洁、多炽热吧!话虽如此,但是我的爱情是无法传达的,我的胸臆是语言所不能表述的。你的美貌使我心中充满了惊奇之感,你的通达事理使我倾倒,你的善良使我膜拜。情欲使我颠倒,疑虑使我迷惘,急躁的心情使我受尽折磨。

——[英]斯末莱特《蓝登传》

2、记叙视角: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效果: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范文:

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惊诧的目光在瞧他……

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糕。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

——路遥《平凡的世界》

烙印除掉之后,海丝特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从这一声叹息中,耻辱和苦闷的重荷,从她的精神上离开了。啊!多么怡然轻松!在她没有感觉到自由以前,她是不晓得它有多么重!由于另一种冲动,她取掉那束着头发的一般规格的帽子,于是浓密乌黑的发落在她的双肩上,在丰茂中即刻现出光与影,而且使她的容貌增添了柔和的美。仿佛从女性内心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灿烂温柔的微笑,戏舞在她学嘴边,并从她的双眼里发射着光芒。在她那久已苍白的颊上,烧起一片红潮。少女的希望和前所未有的幸福,就都一起聚集在此刻的幻术圈里。

——[美]霍桑《红字》

3、记叙视角:第二人称。

范文:《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⑴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⑵ 你的欣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⑶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了。“假如下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⑷ 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好一阵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在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着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他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⑸ 好,让我试着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⑹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⑺ 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冰雪无情地封冻了一切,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爱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⑻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⑼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降临。为了万物肃杀时你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吗?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瓷瓶或者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⑽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淡忘冷落,你能么?

⑾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日子你才被世人注目。即便是你盛开之时,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儿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枝叶扶衬着竞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⑿ 假如你要问我:你们何必要开花呢?我要这样回答你们: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

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

⒀ 哦,我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敲打着我的窗棂,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选自《赵丽宏散文选》)

补充:

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

【教师活动】指导归纳明确

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二、记叙的角度(切入点):

1、重读范文《肥公正传》,思考它在“记叙角度的选择”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教师:“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教材在这点上混淆了视角与角度这两个概念。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答案:

①选择“肥公”最与众不同的细节,突出夫子的与众不同。

②选择“肥公”作为教师最平凡最普通的一面,

③避开了思维定势,没有写成“优秀教师风采录”。等等

教师总结:选择“切入点”的基本原则:新,奇,小、深。做到这几点,就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的佳作。请同学想一想,要写出老师的个性,还有那些“角度”或“切入点”可供选择?

三、课堂练习:

1、片段作文:以“老师”为记叙对象,找准切入点,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描写片段。

要求: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分小组完成,第一、第三、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2、整体作文: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课前预习】阅读例文,思考问题。

读完【范文俱乐部】中的文章,思考不同视角的作用和效果,探讨文章写作的角度(切入点)。

【范文俱乐部】

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

尤奋林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班主任的那一天,教室里54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4颗心各有各的担心。你讲话了,讲得那样风趣:“我姓王名晚生。名字是父母赐给我的爱心。我是一个小晚孩子,父亲38岁时才捡得的。我今年已经44岁……”你没有笑,我们也没有笑,可谁都觉得怪,互相看着暗暗地笑:这把年纪的人,还这样冲动、真诚、坦率!

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班是个有名的“差班”,你却满有信心地说:“我这个人既往不咎,一切从现在开始,过去的让它永远过去。人类生活的进程就是这样。相信你们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同学们觉得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或许,因为你给生活以“诗”的总结,揭示出层层哲理。你说你的教学方针是:十二字对联──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横批是──实打实。

上早操时,总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躲躲藏藏。你说为了积攒“革命的本钱”,应当出来跑跑。

那一天,你“噔噔噔”跑到男寝室,大声喊:“再不快点,我们要丢大人了。”同学们也争气,“噌噌噌”一阵紧张,开操时我们班还是满数。

渐渐地,我们都积极地上操,你鼓励我们生活就要这样紧凑,一个劲努力!

你是教化学的发挥了最好的催化活性,我们也一道与你的化学药品积极反应。

义务劳动,“你推我让”,老大一阵子还是那几个“积极分子”,你抓过家什急急地干了起来。回到教室,你再次把扫帚、筐子摆整齐,同学们看得心热,你画龙点睛地说了一句:“我把我们班当成我的家,我们都来爱护我们这个家。”

年轻人喜欢雷厉风行,干脆利索。于是班会上你的讲话就压缩在三分钟内,三五句话,生动而严肃,幽默而深刻。班会竟成了同学们打开心结的时候。

少男少女在一起,免不了会产生感情共鸣,冒险地撞击爱情堡垒。你却说:“青年人该不该谈恋爱呢?该!青春年少嘛!但是,从历史赋于我们的学习任务看,不能谈;从成功率的分析看,不能谈。同学们一定要互帮互助,真诚友爱。”

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你就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休息时一定休息,该学习时拼命学。”你说你很欣赏武绍祖的话:要超过人家,按部就班当然不行,只能凭借百倍的汗水。你说:“学如硎上钢刀,不见其损,但日有所减;学如春之新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在你的教育和管理下,我们班大见成效,由“差班”转变成了优秀班。

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有那印象深刻的一次。那是周末的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你见了。我抱歉地笑笑,放下。你却不高兴地说:“咋把我看得那么低,这样好的书不读完,放下去能甘心吗?”我又笑笑,即刻拿了出来。接着,你道出了好多学习语文的道理,鼓励我不要放弃文学爱好,我又一次深深折服。

就是这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你的心和我的心贴在了一起。

确实,我想起你,就是因为你解除了我们的困惑,彷徨。你教给我们知识,塑造我们灵魂。我想到的不唯是你,由于你,我想起了教师群体:缔造人类文明的佼佼者。

【赏

析】:

肥公正传

新学期伊始,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历史老师Mr.程,将会成为我们的新头!众人一片哗然,文质彬彬,身材肥胖的肥公——Mr.程怎能管得住我们这群野马呢?从此江湖多事了!没想到半个学期下来,肥公竟然平添了许多神通,高招不尽,众人难以招架,只得个个俯首称臣。

究竟这肥公有何能耐,居然如此“霸道”呢?只因这肥公身怀四宝。众看官别心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法宝一:请君入瓷法

走马上任后,肥公就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手腕”和“美式公选法”,选出班上最有威信的“野马”,开了个研究会,研究如何搞好班上的纪律。于是乎,找缺点的找缺点,表决心的表决心,研究会成了检讨会、宣誓会。而后肥公就趁热打铁,任命他们为“钦差大臣”,分管班上的纪律,“野马”变了身份,肥公又迫不及待地亮出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二:污点记录法

大概班主任的心理学都学得比较好的缘故吧,肥公抓住我们太爱面子的弱点,在教室后贴了一张大白纸,谁违纪就给谁记个大黑点,称之为污点。哪个能容忍自己的名字后面排上一大串黑点呢?这一法宝让平时那些胆大者都心怯三分。但毕竟是新生事物,怀疑者颇多。大白纸刚贴出,就有几个同学糊里糊涂地榜上有“点”了,大有存心和肥公对着干之势。于是肥公又出人意料地用上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三:欲擒故纵法

中午,几位榜上有“点”的同学果然被叫到肥公的办公室。出来时,他们竟个个带着笑容,几时见过“特别接见”的同学能笑着走出办公室?放虎归山,必有后患。有个别同学为肥公暗暗担心。不出所料,第二天,那几个同学名字后的黑线又长了一些。不用说,自然又得去见肥公了,但这回出来时,他们面上再没有笑容了。我们想,这回肥公终于开骂戒,但一问,却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了——肥公两次接见他们都只询问了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对老师的意见之类的话。也怪,打这以后,那几个名字后的黑点再也不见长了。

法宝四:感情投入法

肥公的和蔼是折腾我们的又一原因。和他攀谈,没有紧张,没有拘谨,有的只是和朋友之间聊天一样的畅快。肥公常说:“什么都是这样,真是狗屎。”肥公的那句“狗屎”的口头禅,班上更是无人不晓。语言上拉近距离不算,肥公还善用“大音稀声”法宝。一次,面对班上的“课堂风暴”,他就以许久的沉默为对策,迫使众“野马”慑服于“非暴力不合作”的仁慈与威严之下。经过这一遭,我们从心底里敬畏起他来。

肥公的法宝不断,班上成绩明显提高。我们不由得感叹:肥公真不简单!

【赏

析】:

爱哭鼻子的班主任(学生导学案上没有)

上小学的时候,第一个班主任印象最为深刻,大概是她爱哭鼻子的关系。教我们的那年她刚拿到教师资格证,是所有班主任中最年轻的一个。又或者是她的小辫子,显得她很孩子气,也让我们这个本来孩子气的班级更加孩子气。

班主任爱哭鼻子,但翻脸比翻书还快。第一次见她哭鼻子是在课间,听说是因为她的妈妈在家生病没人照顾,我去办公室交作业,她只是静静趴在桌子上抽泣,谁都不搭理。到了上课,她居然摆着一张笑意盎然的脸来上课,谁还会相信她刚才还哭得淅沥哗啦的。但不一会,那些晶莹的宝珠要滑落下来了。还一边擦一边解释“这隐形眼镜真不舒服”。却引起我们的发笑,拜托,你什么时候带过眼镜。

班主任爱哭鼻子,多管闲事地哭。运动会的时候,我们的小A拔河把手磨破了,她夸张的亲自涂红药水,还免不了掉几滴眼泪。“叫你小心点,留疤多难看”。其实人家小A都没怎么伤心,她已经快泪流成河了。

班主任爱哭鼻子,要哭得有人陪她一起哭。我们一次的自然常识课,课上除了漫天飞舞的纸条,就是惊天动地的嬉闹声,活活把自然常识课的老师气得愤然离开。

“玩!就知道玩!你们……”一边说,豆大般的水珠从班主任的大眼睛里溢出,“要是养成习惯,那可怎么办……”受到她的感染,我们没人再闹了,刚开始只有一个人跟着哭,紧接着全班都哭了,搞得隔壁班以为我们开了一个小型追悼会。结果是一人一份检讨和对该课老师的道歉,自作孽不可活啊。此后我们迎来了每一周的流动红旗。

峄山碑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维是发语词,不翻。嗣世,一代代,继承。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就叫上荐高号。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溥惠,尃惠。溥就是普。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应该是这样子才对。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泰成,就是大成。完成了统一大业。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寴车巛,就是亲巡。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功战就是攻战。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阤yi3及五帝,莫能禁止 (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阤,延续。)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如今统一了,不再打仗了。)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黔首,就是百姓。)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诵略,因为皇帝的功德是说不完的,所以,大臣说的,只是大略。是为诵略。经纪,就是法度,秩序。) 以上内容,是始皇帝的刻辞。下面,是秦二世的内容。上面的是四言诗。下面的,是散文了。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含答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五四运动早已载(zài)入史册,后 人对其进行纪念,从中汲取能量,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梦而奋斗。 B.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 浅阅读正成为趋势,阅读容易走向浅尝辄(zé)止、断章取意的误区。 C.缂(gè)丝这种中国传统技艺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能自由变幻色彩,因 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 D.黄家庄藏有美酒的消息不胫而走,据那些喝过的人说,那酒澄( (chéng)清 透亮,醇厚绵长,入口生香,实乃琼浆玉液,令人回味无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我们的英雄未必是无所不为的超级英雄, 每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和行动都有可能使之成为英雄。 B.好的文艺作品应该用别开生面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 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C.元旦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 店购货满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D.《左传》并不简单描写流亡者的不幸,而是通过血腥与动荡的非凡经历,让 流亡者与众不同,产生了与一般士大夫迥然有别的思想锋芒和精神性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海藻的大小相差悬殊:小的成体只有几厘米长,如小石花菜、小杉藻等;大

峄山碑 释文

峄山碑释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 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称王,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 我们作战的对象,是乱逆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 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溥惠, 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功战就是攻战。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 阤,延续。 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如今统壹了,不再打仗了。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黔首,就是百姓。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经纪,就是法度,秩序。

诵略,因为皇帝的功德是说不完的,所以,大臣说的,只是大略。是为诵略。以上内容,是始皇帝的刻辞。 下面,是秦二世的内容。 上面的是四言诗。 下面的,是散文了。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这是李斯。 臣去疾,此人据说是姓杜。 御史大夫臣德,此人史传无载。 左丞相,右丞相,御史大夫, 是政府首脑。 当时的官制,这三位均是宰相。 当时的制度,是宰相负责制。 可以开府。 就是可以自己组成一个行政班子。 人员由宰相任命。不通过皇帝。 当时的宰相,权利是很大的。 皇帝基本就是个国家象征。 秦始皇很厉害,所以他能管事儿。 到了二世,就不管事了。事全交给宰相处理。 汉朝的皇帝,其实也是不太过问事情的。 政务交给宰相处理。 皇权,相权,在中国历史上, 是皇权越来越大, 相权越来越小。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制曰,可。这是皇帝说的。 皇帝说,可以。 昧死言,就是冒着因冒犯皇帝而可能被处死的危险,来进言。 这是一种大臣上书的格式。 因为皇帝总是对的,皇帝即是圣人。 你对他说话,可能就是错的。 这个峄山刻石就讲完了。 简单的,跟现代汉语没什么区别的词就不用讲了。 其实在战国后期,所有的人, 不论是哪国的百姓, 都是希望统一的。 春秋战国之际的所有思想家,其思想都是要求统一的。 无论是儒,墨,老庄,都要求统一。 社会整体的愿望就是统一,结束战争。 所以,如果不是秦国政治比较急功近利, 他完全可以是一个好的帝国。

李璟摊破浣溪沙赏析

摊破浣溪沙(题目自己改) 说最真挚的话、做最自由的事、写最纯粹的词,这便是中主李璟的生命。 可怜才子做帝王,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儿子,都是用舞文弄墨的手来指点江山,都是用风花雪月的心来主宰王朝,书生自然儒雅,帝王从来霸气,书生做帝王,本来就是一种悲剧。于其身,悲其命运的捉弄,于天下,更是天大的捉弄。 几个简单的景物,几笔似有似无的勾勒,便是一副拥有感情的画面。菡萏香销翠叶残,用菡萏指荷花,自然展现了脱俗的高贵;叶残本身就是一种遗憾,再加上是正在生命最旺盛的翠叶残,就更加令人不得为之心痛。情为景生,自然为景而动,见西风起,见波浪起,自然西风愁起绿波间。是只为景而愁吗,还是愁的不只是景吗?触景生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就像人的年华一样憔悴实在不忍心看呀。 中国的古诗词从来讲求意境,讲求意会,就如同本词一样,我们不知道这愁到底是因何而起,也不知道是为谁而愁。是为了残破的荷叶,还是为了逝去的年华,还是作者为了那痴情的女子的愁苦,抑或是作者自己心中的愁苦?这些我们都只能够去猜测,只能够去体会。 情自景生,我们在看见荷叶的残破时自然想到的了自己的人生。的确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多少人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碌碌无为,迷迷糊糊、平平淡淡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许多人在年华悄然逝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早已错过的精彩的世界。多少年华不再,多少时光不再,多少青春已然不再。这是一种怎样的凄凉,当看见自己的韶光如荷叶般残败不堪,当自己已不忍心去看。 我们当然可以这样的想象当时的岁月,烽火、战乱,妻离子散,多少黑发人转眼之间已成白发,多少妻子在家中枯度年华,多少再见就成了再也不见,多少离别终究成了诀别。 所以相见只能在梦中见,所以思念飞得比远方还要远,所以细雨中、梦便远,遥远的边塞也阻挡不了一直的思念。 然而词到此处,精彩之处凸显,小楼吹彻玉笙寒。地点在小楼,小楼是登高望远之所,玉笙之精美,但却是寒意逼人。我们可以想象,多少妻子在小楼上望眼欲穿,多少思念早已深入骨髓。纵使玉笙再美,总是小楼再舒适,也抵不过那相依相守的温暖,也抵不过那相聚相见的意愿。 寒,一个人始终不会温暖,当思念随着一个人远走天涯,自己也仿佛是飘零无家。只有永远不尽的思念,只有永远流不尽的相思泪,只有心中难以言说的伤痛。 恨,无限。恨连年的征战,恨心中人为何远在天涯,恨为何不能厮守,恨此刻无人在身边,恨此刻为何没有温暖,恨他为何要沙场征战…… 然而恨又如何,然而泪又如何,然而一切的一切又能怎么样?只不过是一场空空的思念,只不过是自己心中的痛,只不过是是自己的年华在西风中如荷叶般残败。然而她又能怎样?为什么还是不停的思念,为什么还是不停的流泪,为什么还是不住的希望自己能梦到远方的人,为什么还是不由自主地倚靠在阑干之上,为什么心中还是一直在想: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我会看见他回来。 言已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诗词永远留给世人的无限想象。我们不知道到底谁在等,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思念谁。然而我们却都为此而感动,我们感动痴情的人,我们感动这样感人的词。我们会想象着这样一个令人心痛、令人感动的倚栏杆的画面。为她的苦苦等候,为她的痴痴守望,为她的一片痴情,我们会在这样的世界里找到自己渴望的世界。 小楼吹彻玉笙寒,我们多么希望这小楼里生活着幸福的两个人,没有战争的侵扰,没有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江城子秦观阅读答案

江城子秦观阅读答案 : 篇一:2015年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叶嘉莹) 2. “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 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大学】 4.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对】 5. 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6.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错】 7.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 8.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 9.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对】 10.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对】 11.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 12.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雅乐】 13.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当时传唱度低】 14.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对】 15.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对】 16. 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发型】 17. “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赏弄,观赏】 18.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诗经】 19.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对】 20. 《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

【错】21. 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 22.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 24. 25. 26. 27. 28. 29. 30. 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对】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错】《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的描述。【屈原】词学家刘永济在晚年的号是【知秋翁】对石声汉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去世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一年】小词都是写的怨妇和思妇。【对】《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是指预见、遭遇。【对】 31. 《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位词人的作品。【18.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错】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对】《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0】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韦庄】《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对】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

《例外的惭愧》阅读答案

《例外的惭愧》阅读答案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 溪沙》意思|赏析 出自南宋人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

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维是发语词,不翻。嗣世,一代代,继承。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就叫上荐高号。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溥惠,尃惠。溥就是普。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应该是这样子才对。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泰成,就是大成。完成了统一大业。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寴车巛,就是亲巡。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功战就是攻战。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阤yi3及五帝,莫能禁止 (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阤,延续。)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

11. 诗词鉴赏。(6分,每小题3分)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 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 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①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和______。(3分,每空1分) ②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3分)答: 答案: 11.(6分) ①比喻、颜色、叶子(3分,每空1分,如果学生进一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 ②”来形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

求。(3分,答出“对比”或“反衬”1分,答出桂花清雅不俗,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答出词人的情感得1分) 12. 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10分,每空1分) ①锦江春色来天 地,。 (杜甫《登楼》) ②,燕然未勒归无 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李煜《相见欢》)④浮云游子 意,。 (李白《送友人》) ⑤,青山独归 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⑥问今是何 世,,。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⑦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 答案: 12.(10分,每空1分) ①玉垒浮云变古今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④落日故人情⑤荷笠带斜 阳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⑦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⑧古道西风瘦马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5篇,附答案)

一、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宏伟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格,陌生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出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 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分外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练一练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摊破 浣溪沙》意思|赏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赏析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

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

宋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 2011年12月

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 【词】 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译】 曾几何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凌波出尘,幽幽溢冷香。 却如今满目红消翠减,苒苒物华休。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风乍起,漾漾涟漪,渌波轻蹙。 白驹过隙,又怎奈衣带渐宽,与菡萏韶光患难与共,不忍入目。 烟雨濛濛,南柯梦回,角声远远悠悠。 江畔阁楼中,牵牵绊绊欲理还乱,冰寒的玉笙在素手中呜咽,彻夜未眠。 独倚江楼,妆泪阑干,滴滴哀愁、点点心忧,又如何酿一壶相思将你守候。 【知人论事】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真挚的心,纯粹的词,自由的灵魂,却被迫指点天下。造化弄人,人就捉弄了天下,愁,也就从此而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十三中称此词“乃古今独赏”: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这首词,将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抒发得淋漓尽致,充满感伤哀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离别给妇女带来的莫大痛苦。全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奇巧,自然天成。充分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下面进行逐句具体赏析: “菡萏香销翠叶残”: 词作开篇第一句,遣词造句上便已传达出深微细腻的感受。“菡萏”出尘脱俗,“翠叶”盎然生机。然如此菡萏却香消玉殒,如此翠叶却繁华不复,将最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是鲁迅先生心中难掩的悲剧;在其灼灼光华时扼断呼吸,亲眼见证那一寸一寸撕裂般的凋零,

姜夔《续书谱》原文、译文2

【原文】用笔 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欧阳率更结体太拘,而用笔特备众美,虽小楷而翰墨洒落,追踵钟、王,来者不能及也。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魏、晋之风规,则扫地矣。然柳氏大字,偏旁清劲可喜,更为奇妙,近世亦有仿效之者,则浊俗不除,不足观。故知与其太肥,不若瘦硬也。 【译文】用笔不要太肥,太肥了字形就浑浊;也不要太瘦,太瘦了字形就憔悴;不要多露锋芒,锋芒太露,字就不稳重;不要深藏棱角,不见棱角,字就没有精神;不要上面大,下面小;不要左边高,右边低;不要先占地位多,后占地位少。欧阳询的书法,结体虽太拘束,但用笔独具众美,就是小楷,笔墨也潇洒利落,上追钟王,后来人是谁也及不上他的。颜柳结体,既与古人不同,用笔又陷于偏执。我说这两家书派是书法的变体,几百年来,人们争相效学,固然其笔画的刚劲高明,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能说毫无帮助,可是魏晋人的风格规模,究已扫地无遗。至柳氏的大字偏旁,清劲可喜,更为奇妙,近代也有效学的,那就免不了俗和浊,变得毫不可观,所以说字与其写得肥,还不如写得瘦些好。 【解读】这一段主要讨论书法用笔的肥瘦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古代书家多有讨论。所谓“古肥而今瘦”,常与“古质而今妍”对举。诗圣杜甫关于开元之前书法“书贵瘦硬”的判断,常被人误解为所有的书法都应该以瘦硬为上。杜甫在其论书诗《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写到: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在杜甫看来,使用枣木传刻《峄山碑》而使其点画丰肥,坏了风气,书风不古。诗中对仓颉石鼓文、秦相李斯、东汉蔡邕书法的赞叹,对李潮“小篆逼秦相”的赞叹和对当时著名书家张旭“草书非古”的贬斥都反映出杜甫崇尚“瘦硬”的观念。杜甫的这种观念在论及初唐褚薛书风的时候更为突出,如《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云:“学并卢王敏,书偕禇薛能。”《发潭州》赞曰:“贾傅才未有,禇公书绝伦。”杜甫书贵瘦硬说,主要是就初唐书风而言。“书贵瘦硬”在作为他自己的审美概括的同时,也是初唐书风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初唐欧、虞、褚、薛四家、盛中唐颜真卿书风、中晚唐柳公权书风代表了唐楷演变三阶段。正如康有为所说: 唐世书凡三变,唐初,欧、虞、褚、薛、王、陆,并辔叠轨,皆尚爽健。开元御宇,天下平乐,明皇极丰肥,故李北海、颜平原、苏灵芝辈并驱时主之好,皆宗肥厚。元和后沈传师柳公权出,矫肥厚之病,专尚清劲,然骨存肉削,天下病矣。 从此角度来说,唐代书法史似乎可以看作肥瘦的演变史。这与姜夔的看法基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四年级第二学期暑期语文阅读训练卷 (一)盲道 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1、请你用“”画出文中表现人心里惭愧、内疚的句子。 2、给下列字注音: 瞻()磕()绊()硌() 3、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此时 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4、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5、请你写一写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雪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摊破·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 ①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③豆蔻:药物名,其性能行气、化湿、温中、和胃……豆蔻连梢:语见于张良臣《西江月》:“蛮江豆蔻影连梢。”熟:《天籁轩词选》、《历代诗余》作“热”。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每次用七个足矣。不可多用,多则香浊。”《百草正义》则说:“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赏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赏析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

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

中华诗词之美2015末考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在词中,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叫做()。
A、间调 B、中奏
? C、连曲 ? D、过门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
A、诗之比兴 B、乐府之音 C、变风之义 D、骚人之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下列选项中,不在佛经“六根”之列的是()。
? A、眼耳 ? B、手口 ? C、身意 ? D、鼻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西方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 A、明喻

? B、转喻 ? C、起兴 ? D、象征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恐美人之迟暮”中屈原用美人指代:
? A、外表飘亮的女子 ? B、内心美的女子 ? C、才德贤能的人 ? D、聪慧的女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实际上是:
? A、山屏 ? B、眉 ? C、枕头 ? D、发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
? A、雅乐 ? B、清乐 ? C、宴乐 ? D、胡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新帖绣罗襦”一句中的“襦”是指?
? A、长裙 ? B、衬裙 ? C、围嘴 ? D、短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
? A、《文心雕龙》 ? B、《诗品》 ? C、《昭明文选》 ? D、《文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王国维的观点是()。
? A、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 B、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D、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花间集》中共收录了()首词。
? A、100 ? B、300 ? C、500

歪儿冯骥才阅读答案

歪儿冯骥才阅读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来可思思之有悟——冯骥才《歪儿》美点赏读指要 一 一, 读来可思 —— 思之有悟 冯骥才《歪儿》美点赏读指要 口胡涛海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著名民间文学艺术家、作其 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民

间故 儿》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 起到了烘托环境气氛、画人物刻性格和揭示主旨的作用如写歪 动地写出了歪儿被同伴捉弄时 的狼狈样。歪S)《L刻画“ ” 我也非常老道.身高腿长.“ 跑起来真像 事见长。其作品选材视角新颖.善用多变的艺术手法.致深入细的描写,掘生活的底蕴.嚼开咀人生的况味.当代文学领域独在 树一帜歪儿》回忆少年生活足

儿的善良.忽见窗子一点点开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 启.着一个东西.下来这东跟扔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 么悦耳.么刺激.来正是歪那原 儿那长长的罐儿写的是一个、” 电掣”精确地写出“ ” 高力.我人大的特点这些传神的描写为后文的故事推进作了很好的预设 与铺垫,、 的叙事散文.美点多多.得其值 品味 细节.折射的是歪儿的心理:

听 美点四:蕴精美。散文的意 得出来,有长铁罐儿,家玩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没大 文字的精炼和优美.而更在个 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 美点一:思精巧。《儿》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构歪 一 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同男孩 伴们一起玩.妈妈不许呢可、不

子们玩游戏时的一场风波.章文以“ 罐” 戏为线索.踢游串连起了 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 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特殊的意蕴。读《儿》篇散歪这 去.他们玩得开心点吧.儿让.歪 文.用心去捕捉文章中蕴含着 的主旨要义也就是在感知、梳 的心地善良就展现出来这一个细节所传递出的宽容、感动.更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一名"山花子"。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璟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等。 【作者】: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内容】: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 彦辅:即东晋·乐广,字彦辅。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 梅蕊:指梅花的花蕊。 丁香千结:南唐·李煜《摊破浣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毛文锡《更漏子》:“庭下丁香千结”。 苦粗生:苦,这里指厌苦,嫌。生,形容词后之词尾,传指李白嘲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 【赏析】: 此词是咏桂花的。赞美桂花金黄的色泽,轻而小的花朵,层层的碧叶,沁人心脾的芳香。金花玉叶,黄绿辉映,旖旎动

书法的故事|秦始皇用他的字统一了中国文字!

书法的故事|秦始皇用他的字统一了中国文字! 书法的故事秦代刻石统一规范的小篆书法小篆的形成 及其特点李斯小篆是秦代产生的规范篆书,与大篆(古文、籀文等)相对而言,也叫秦篆。在小篆这种新型字体形成的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历史人物是李斯。李斯(?—前208),楚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书法家。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载,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上奏章说:“上古时所创制的大篆,在社会上还很通行,但这些大篆字体毕竟是远古时期的产物,很多人不认识。现在删略大篆中繁琐的笔画,选取复合字体中的一部分,加工改造,变成小篆。”他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恩准。于是,李斯等人以西周以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并以新造的小篆作为学童启蒙的识字课本和推广应用的楷模,从此与先秦大篆相对而言的小篆就成了秦代的通行书体。李斯擅长书法,宦官赵高以下的官员,都佩服李斯创造小篆的才华。当时刻在名山、碑碣、印玺、铜人上的文字,都出自李斯的手笔。他在书秦望山记功石时,竟然说:“我死后五百三十年,当会有一个人接替我的书迹。”可见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小篆有什么特点呢?与大篆相比,小篆的特点表现为:线条圆匀,结构统一定型,字形呈纵势长方。秦始皇留下的六处七篇刻石秦峄山刻石(五

代徐铉摹刻本)从书法发展上看,秦代以小篆光耀史册。而小篆又以秦始皇在位十二年间留下的六处七篇记功刻石文 字最值得称道。这六处七篇刻石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刻于之罘)、碣石刻石、会稽刻石。《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三年(前219)即率大臣,浩浩荡荡东巡,宣扬其威德盛治,到峄山、泰山、琅琊山等处刻石,以歌颂其功业。第四年再东巡,在之罘山留下之罘刻石、东观刻石。过了三年再东巡至碣石,面对苍茫大海,他喜气洋洋不可一世,又立石颂德。第十年(前210),始皇南巡,至会稽,再刻石彪炳其伟业,愿江山千秋永固。这四次巡游,刻石六处,文章七篇。二世皇帝即位后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在始皇帝所刻石上加刻一段文字,说明这是始皇帝所刻,使后世不疑。六处七篇刻石,据说都出自李斯手笔。其中东观刻石、碣石刻石,历代都无著录。之罘一刻,原石也早已散佚,欧阳修所得拓本,是二世皇帝加刻的诏书21字,原文付阙(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传世仅见久已失真的宋代《汝帖》本13字,风格与其他刻本差别很大。因此宋代流传的秦始皇刻石拓本仅峄山、泰山、琅琊、会稽四种,称为“秦四山刻石”。秦峄山刻石拓本局部放大《峄山刻石》,又名《峄山碑》,为始皇东巡第一刻。其前段是秦始皇颂赞文,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后段是秦二世诏书,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