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持有人: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

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 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试验筛:10.0、5.0、2.5mm的圆孔筛和1.25、0.63、0.315、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摇筛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

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5、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精确至0.01):

μf = β2+β3+β4+β5+β6

100 - β1

式中:β1

、β2、β3、β4、β5、β6——分别为5、2.5、1.25、0.63、0.315、0.16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5)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6)按0.63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及前表,确定砂所属的区域。

(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表观密度。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容量瓶:500ml

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烧杯:500ml

3、试样制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4、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试样300g,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第(1)、(2)款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

5、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0kg/m3):

ρ=([m0/ m0+ m2- m1]- a t)×1000(kg/m3)

式中:m0——试样的烘干重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m2——水及容量瓶总重,g;

a 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温度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三)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堆积密度。

2、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案秤:称量5000g,感量5g

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底厚5mm

漏斗或铝制料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直尺、浅盘等

3、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样品约3L ,在温度为100~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再用5mm 孔径的筛子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4、试验步骤: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 )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

5、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100V

1

21?-=

m m ρ 式中:m 1——容量筒的重量,kg ; m 2——容量筒和砂总重,kg ; V ——容量筒容积;L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四)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中的含泥量。 2、试验应采用的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00g ,感量1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3)筛:孔径为0.08mm 、1.25mm 各一个 (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3、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 ,

置于温度为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 的试样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取烘干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 充分拌均匀后浸泡2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 及0.08mm 的套筛上(1.25mm 筛放置上面),滤去小于0.08mm 的颗粒。试验前筛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mm 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以充分洗除小于0.08mm 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在筛上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

5、砂的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000

1

0?-=

m m m C ω 式中:m 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g ; m 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 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五)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中泥块含量。

2、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天平:称量2000g ,感量2g (2) 烘箱:温度控制在100~110℃

(3) 试验筛:孔径为0.63mm 及1.25mm 各一个 (4) 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3、试样制备: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四分法缩分至约3000g ,置于温度为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25mm 筛筛分,到筛上的砂400g 分为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称取试样200g 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 mm 。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mm 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0~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

5、砂中泥块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001

2

11,?-=

m m m C ω 式中::ωC ,l ——泥块含量。%;

m 1——试验前的干燥试样重量。G ; m 2——试验后的干燥试样重量,g 。

取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4%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六)砂中有机物含量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近似地测定天然砂中的有机物含量是否达到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程度。

2、本试验应采有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0g,感量0.01g;感量500g;感量0.5g各一台(2)量筒:2500ml,100ml,10ml

(3)烧杯,玻璃棒和孔径为5mm的筛

(4)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与蒸馏水之重量比为3:97

(5)鞣酸、酒精等

3、试样制备:筛去样品中5mm以上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约500g,风干备用。

4、试验步骤:向250ml量筒中倒入试样至130ml刻度处,再注入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至200ml刻度处,剧烈摇动后静置24h;比较试样上部溶液和新配制标准溶液的颜色,盛装标准溶液与装试样的重量容积应一致。

注: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取2g鞣酸粉溶解于98ml的10%酒精溶液中,即得所需的鞣酸溶液后取该溶液2.5ml注入97.5ml,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塞后剧烈摇动,静置24h,即得标准溶液.

5、结果评定:

(1)若试样上部的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的颜色,则试样的有机质含量鉴定合格。如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则应将该试样(包括上部溶液)倒入烧杯中放在温度为60~70℃的水浴锅中加热2~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色。

(2)如溶液的颜色深于标准色,则应按下法进一步试验:

取试样一份,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杂物,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至试样用比色法试验时溶液的颜色颜色浅于标准色,然后用洗除有机质的末洗除的试样分别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试

验方法》配制两种水泥砂浆,测定28天的抗压强度,如未经洗除的砂的砂浆强度与洗除有机质后的砂的砂浆强度比,一低于0.95时,则此砂可以采用。

(五)试验结束后,应检查水源、电源是否关闭;应极时清理试验用具及试验现场。

(六)整理试验数据。经审核员初审无误后出具试验报告。

(七)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常规试验周期为4天。试验后的残样留置7天(从试验报告出具完毕后算起)。

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JGJ 52-2006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

试样。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1中最少取样重量,需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三)技术指标

1、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

以下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数量(kg)表1-1

2、

(四)常规试验步骤: (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一、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试验筛:100、80、63、50、40、31.5、25、20、16、10、5和

2.5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4)浅盘。

3、试样制备: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本试验所规定

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4、试验步骤:将试样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过

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到每分钟的筛出

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

(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

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5、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2)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二、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径

超过40mm的碎石或卵石。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2)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3)试验筛:孔径为5mm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5)毛巾、刷子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

缩分至不少于2000g,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4、表观密度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表2-1

5、试验步骤:(1)按表2-1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2)将试样浸水饱

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量;(3)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0~11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4)将瓶洗净,得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称重。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0kg/m3):

ρ=([m0/ m0+ m2- m1]- a t)×1000(kg/m3)

式中:m0:试样的烘干重量;(g)

m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g);

m2:水、瓶和玻璃片总重(g);

a 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不同水温下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温度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结果之差超过20kg/m3时,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三、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的碎石或卵石堆积密度。

2、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案秤:称量50kg,感量50g,及称量100kg,感量100g各一台(2)容量筒:金属制,其规格见表3-1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4)平头铁锹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表3-1

3、试样制备:试验前,取重量约等于表1-1所规定的试样放入浅

盘,在100~110℃的烘箱中烘干,也可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

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

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

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

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

和容量筒共重。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l=(m2-m1)/V×1000 (kg/m3)

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和试样总重(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四、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

2、试验应采用的仪器设备:

(1)案秤:称量10kg,感量10g。对最大粒径小于15mm的碎石或卵石应用称量为5kg感量为5g的天平;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3)试验筛:孔径为1.25mm及0.08mm筛各一个;

(4)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金属盒;

(5)浅盘。

3、试样制备:试验前,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表4-1所规

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0~110℃

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4-1

4、试验步骤:取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摊平,注入饮用水,

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约150mm;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

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

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 1.25mm及

级配砂石回填施工方案[1]

级配砂石回填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1)施工前进行回填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 2)做好标高的抄测和厚度标定工作。 3)施工前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同时做好分项工程的验收评定工作等。 4)HQ达到强度要求且检验合格。 2、材料准备 1)人工级配砂石: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碎(卵)石等。 5)、砂石材料中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小于5%。 6)、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石子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小于5%。 3、主要机具 本工程使用的主要机具有:打夯机、平板振动器、手推车、铁锹、铁耙、人工夯、环刀、水准仪、塔尺、钢尺、量斗、筛子、喷水用胶管、2m 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施工要点

1、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环墙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检查环墙周围基坑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2、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为:检验砂石质量→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找平验收。1)、本工程砂石垫层采用机械拌和、机械铲运、机械压实、人工配合的施工方法施工。 2)、砂石级配搅拌和运输回填: (1)根据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选定材料进场后,在施工场地内平整、宽阔位置,将砂子和石子进行分类堆放。 (2)根据设计的砂石级配要求(砂:石子体积比为4:6),提前进行拌合堆放。砂石搅拌时,用搅拌机将现场的砂、石按比例掺在一起,将拌合均匀的砂石料,单独堆放至另外场地,不得与未级配搅拌的砂、石放在一起,以方便回填使用。 (3)对搅拌好的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其质量和配比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4)砂石回填时,采用装载机将已拌合均匀的砂石料运输到基坑内,根据已经超测好的标高点控制铺筑厚度,采用平行推进法进行铺筑。从而保护天然地基不受破坏,同时也对以填好的砂石垫层起到碾压密实的作用。 3、铺筑砂石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后砂石垫层的厚度为200mm,实际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得大于0.9,由此计算砂石的虚铺厚度不小于

(技术规范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 1总则 1.0.1 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侯、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 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制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承受预期的荷载作用,并 同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 2.1.2 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 concrete pavement 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2.1.3 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5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 复合式路面composite pavement 面层由两层不同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 block pavement 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2.1.8 碾压混凝土roller compected concrete 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 2.1.9 贫混凝土lean concrete 水泥用量较低的水泥混凝土。 2.1.10 设计基准期限design reference period 计算路面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度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2.1.11 安全等级safety classes 根据路面结构的重要性和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2.1.12 可靠度reliability 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13 目标可靠度objective reliability 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度。 2.1.14 可靠指标reliability index 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

建设工程用砂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200002 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含泥量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量 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颗粒的含量。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

《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砂》 类别 适用范围 Ⅰ 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 宜用于强度等级C60~C3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 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②《混凝土用砂石》 类别 适用范围 Ⅰ 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 Ⅱ 宜用于强度等级C55~C30的混凝土。 Ⅲ 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C25的混凝土。 《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

砂夹石回填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5) 三、施工准备 (5) 四、操作工艺 (8) 五、质量标准 (9) 六、成品保护 (10)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0) 八、安全措施 (11) 九、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措施 (11)

一、工程概况: 太合科技园厂区建设工程项目位于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丽景南街西侧西位路南侧规划一号路的西侧,北临雪花啤酒厂。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45778.6㎡,总建筑面积148242㎡,建筑总基底面积73400㎡,整个厂区平面布局呈矩形布置。本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我项目部综合施工中的各项因素且在保证工程工期及质量的前提下,针对填方区下卧层的地质,编制本砂夹石级配回填施工方案。本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具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同等效应。 一、自然条件 银川市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漫长,夏热较短且无酷暑。银川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8.5℃。银川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33mm,降水量不稳定、季节性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冬季(11月至来年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基本风压0.65kN/m2,基本雪压0.2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标准冻深1.03米,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度。 二、场地条件

1.水源: 现场水源由施工方打深井抽水到指定区域。 2.电源: 现场电源由甲方提供的变压器→一级箱→二级箱→三级箱。 3.施工现场条件: 拟建地区为空旷规划地带,施工条件良好。 三、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混凝土环境类别:±0.00以上为一类,±0.00以下为二类b 四、地下管线、障碍物及周边建筑物 1.地下管线和障碍物 根据现场及业主提供的资料显示,施工区内无地下管线。 2.周边建筑物 厂区北侧为雪花啤酒厂,南侧和东侧为空旷区域,西侧为塘来渠。 五、基坑回填深度及宽度 办公楼A-1#、A-2#基坑深度:-4.3m;砂夹石回填高度2.2m,每层实铺厚度为300㎜分层碾压;垫层底面的宽度应满足每边出基础垫层外缘不小于1.3米。 D-1#智能马桶盖基坑深度:-4.3m;砂夹石回填高度2.2m,每层实铺厚度300㎜分层碾压;垫层底面的宽度应满足每边出基础垫层外缘不小于1.3米。 D-5#电装车间基坑深度:-4.3m;砂夹石回填高度2.2m,每层

砂夹石回填及要求

砂夹石回填及要求 2、砂和砂石地基回填工程2-1、工艺流程2-2、质量标准(一)依据标准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二)基本要求1.工程所用的砂、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质量标准;2.砂:选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砂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用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mm 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5%; 3.铺设砂石垫层前应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4.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5.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 6.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的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 (三)允许偏差项目1.卷材搭接宽度-10mm2.局部积水深度<5mm3-3、质量控制点1.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及砂、石拌合均匀程度;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室及砂石低级的承载力;4.砂及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载荷试验或按规定方法检查主控项目(2)配合比设计要求拌合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3)压实系数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砂石料有机质含量≤5%焙烧法一般项目(2)砂石料含泥量≤5%水洗法(3)石料粒径≤100mm筛选法(4)

基础持力层砂夹石换回填施工方案

南郑县黄官镇集镇移民安置点一期工程砂夹石换、回填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陕西建工第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郑县黄官镇集镇移民安置点一期工程项目部 二0一六年四月二日 目录 一、基础开挖状况资料及要求 (4) 二、基础坑换填,材料、机械准备,劳动力组合安排 (4) 三、砂夹石换填施工办法及质量控制 (5) 四、换填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6)

基础持力层砂夹石换、回填施工方案 根据图纸设计基础开挖说明及施工现场地质勘察报告第八项地层状况实勘,下部耕土层沼泽地沉积淤泥层,杂填土层较深,全部挖掉至圆砾石层④后,与设计底标高相差较大,每幢楼基础换填回填砂夹石量较大,与图纸及原清单描述铺设300mm厚砂夹石相差慎远,具体换填方案如下:

一、基础开挖状况资料及要求 1.项目部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各幢号开挖基础平面图说明“必须挖到圆砾层”的要求,对圆砾层以上粉质粘土全部进行清除,严禁将淤泥及粉质粘土堆放在基坑边缘。 2.基础开挖每幢工号应划好记录图,把淤泥加深段、问题坑段在记录图上进行明确标识。与蓝图标高存在差异的部分应在记录图上标注清楚,详尽准确。经过监理及建设单位复查、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项目部根据实际丈量的回填量,向运输队下达材料运输量计划及运输时间安排,现场确定倒卸位置,为回填做好准备工作。 4.基槽回填前必须经过地勘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五方共同验槽、验收认可后,进行砂夹石的换、回填施工。 二、基础坑换填,材料、机械准备,劳动力组合安排 1.根据结施基础开挖平面图说明,超挖部分采用级配砂夹石回填。按招标清单描述,为天然级配砂夹石。项目部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共同对砂夹石供料渠道进行考察,根据周边流域位置及材料质量,确定选用濂水河上游河滩天然砂夹石材料。 2.对于加深处理的问题段、问题坑部分采用与圆砾层级配相符的砂石材料进行换填。对设计基底标高以上部分,根据砂夹石回填的材料要求,砂夹石中含石量30%,含泥量不大于5%,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石

夹砂石换填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称广元市儿童福利院,位于广元市利州区莲花村。东临规划环城路。总建筑面积为12037.08m2,1#、2#、3#楼均为四层。1#、2#楼先施工,3#楼待前两栋楼竣工后再行施工。 按设计要求,该工程的独立柱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设计承载力特征值 f ak=230KPa。基坑开挖后,经过残积土、粉质粘土(图7-0)。 在挖至粉质粘土层后,对基坑进行夹砂卵石换填,并分层夯实。厚度控制在砂卵石换填最薄处为13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二、夹砂换填施工原则 砂和砂石地基是采用砂、鹅卵石和泥土的混合物,经分层夯(压)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实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 由于砂颗粒大,可防止地下水因毛细作用上升,地基不受冻结的影响;能在施工期间完成沉陷;用机械或人工都可使地基密实,施工工艺简单,可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等

特点。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地基。 三、施工要求 1.材料要求 (1)砂 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0~50mm的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 (2)砂石 用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mm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5%。 2.构造要求 垫层的构造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 (1)垫层的厚度 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标准值)与附加压力(设计值)之和大于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图7-1),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p z+p cz≤f az(7-2)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 法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2011年05月13日 人工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一些人将人 工砂混凝土的大用水量归咎于石粉,认为石粉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其实这是错 误的。人工砂尖锐的颗粒形状对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强 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很差,而适量石粉的存在便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应该改进对石粉的认识,更好地利用其配制良好的混凝土和砂浆。 石粉的定义标准石粉的定义是:加工前经除土处理,加工后形成粒径 小于75μm,其矿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物质。GB/T14648-1993将0.08mm以下颗粒含量划分为“泥”,这一方法用于天然砂尚可,石粉 的粒径虽然小于0.08mm,但是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 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天然砂中的泥土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害的,必须控制其含量,而适量的石粉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利的,人工砂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 各种因素或多或少会掺入泥土,而这又是目测和传统含泥量检测所不能区分的,国外许多国家都用亚甲蓝实验评定黏土成分含量,我国新标准中也特别规定了 测人工砂石粉含量必须先进行亚甲蓝MB值的检验或快速检验,这样就避免了因人工砂石粉泥土含量过高而给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带来的负作用。干法机制砂中石粉的作用机理混凝土中若存在大量的孔隙,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抗冻、抗渗等方面是不利的。石粉不具有活性,但是石粉的粒径一般在75μm以下, 从而具有微集料填充效果。在人工砂混凝土中,石粉填充了其中的孔隙,可以 较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特征,改善浆——集料界面结构。资料表明,石粉在 水泥水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晶核作用,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加速水泥水化,并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并阻止钙矾石向单硫型的水 化硫铝酸钙转化。而粒径在0.08mm以下的石粉可以与水泥熟料生成水化碳铝酸钙,从而导致混凝土晶相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高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化程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对比分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1年04月04日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建筑用砂》 人工砂 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 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人工砂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 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 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 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 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含泥量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原粒径大于 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量 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颗粒的 含量。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砂》 类别 适用范围 Ⅰ 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 宜用于强度等级C60~C3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 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②《混凝土用砂石》 类别 适用范围 Ⅰ 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

整理砂夹石回填施工方案

精品文档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5) 三、施工准备 (5) 四、操作工艺 (7) 五、质量标准 (8) 六、成品保护 (9)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9) 八、安全措施 (10) 九、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措施 (1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工程概况: 太合科技园厂区建设工程项目位于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丽景南街西侧西位路南侧规划一号路的西侧,北临雪花啤酒厂。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45778.6㎡,总建筑面积148242㎡,建筑总基底面积73400㎡,整个厂区平面布局呈矩形布置。本工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我项目部综合施工中的各项因素且在保证工程工期及质量的前提下,针对填方区下卧层的地质,编制本砂夹石级配回填施工方案。本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具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同等效应。 一、自然条件 银川市属温带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漫长,夏热较短且无酷暑。

银川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8.5℃。银川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33mm,降水量不稳定、季节性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冬季(11月至来年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基本风压0.65kN/m2,基本雪压0.2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标准冻深1.03米,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度。 二、场地条件 1.水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现场水源由施工方打深井抽水到指定区域。 2.电源: 现场电源由甲方提供的变压器→一级箱→二级箱→三级箱。 3.施工现场条件: 拟建地区为空旷规划地带,施工条件良好。 三、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混凝土环境类别:±0.00以上为一类,±0.00以下为二类b 四、地下管线、障碍物及周边建筑物 1.地下管线和障碍物 根据现场及业主提供的资料显示,施工区内无地下管线。 2.周边建筑物 厂区北侧为雪花啤酒厂,南侧和东侧为空旷区域,西侧为塘来渠。

(整理)QC课题机制砂混凝土在隧道二衬中的应用成果报告

机制砂混凝土在隧道二衬中的应用 成果报告 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方俊杰QC小组 二0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QC小组简介 (2) 三、选择课题 (3) 四、设定目标 (4) 五、提出各种方案并提出最最佳方案 (4) 六、制定对策 (6) 七、对策实施 (6) 八、效果检查 (15) 九、巩固措施和标准化 (17) 十、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17)

机制砂混凝土在隧道二衬中的应用 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方俊杰QC小组发表人:龙继冬一、工程概况 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32合同段路线全长9.35km,共计隧道2座(左线全长3150m,右线全长3125m),双洞合计长度6275m。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混凝土方量约为71055m3,隧道工程造价2亿余元,占本标段合同价46.4%,是本项目主要工程。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为碎石土、角砺、强~弱风化泥板岩,由于岩体极破碎,雨水下渗,本地大气降水较丰富,隧道防排水措施极其重要,做好隧道防排水控制是本项目实现质量与经济效益目标的关键。 二、小组简介 小组名称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方俊杰QC小组 成立时间2011年5月1日 课题名称机制砂混凝土在隧道二衬中的应用 小组类型创新型组长方俊杰 活动时间2011年5月至12月注册时间2011年5月10日课题组注册ZJTQC2011-3-4 小组注册号QC2011-3-4 活动频次3次/月出勤率96% 小组人数9人 制表:王奇2011年5月10日 本QC小组曾获得的荣誉: 1、获得2004年交通部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2、获得2006年交通部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3、获得2008年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二等奖。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5155499404

目录 主要符号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施工准备 (2) 第三章基层与垫层 (3)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板施工 (5) 第一节材料 (5)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 (8) 第三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和运输 (10) 第四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 (11) 第五节钢筋设置 (13) 第六节接缝施工 (14) 第七节混凝土板养护 (17) 第八节冬节施工和夏季施工 (18) 第九节旧混凝土板加厚 (20)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 (21) 第一节质量检查 (21) 第二节竣工验收 (23) 第六章安全生产 (28) 附录一混凝土配合比算例 (29) 附录二混凝土板真空吸水工艺 (32) 附录三混凝土板切缝机具及施工工艺 (33) 附录四混凝土板接缝填缝料 (34) 附录五混凝土板塑料薄膜养护工艺 (36) 附录六混凝土抗压、抗折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38) 附录七计量单位的换算 (44) 附录八本规范用词说明 (46) 附加说明 (47)

附:条文说明 (49)

主 要 符 号 σS ——混凝土计算抗折强度(MPa ); σC ——混凝土圆柱劈裂强度(MPa ); σb ——混凝土小梁抗折强度(MPa ); C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MPa ); C e ——水泥标号抗压强度(MPa ); 0e C ——水泥实际抗压强度(MPa ); K C ——水泥标号富余系数; M C ——混凝土灰水比; C t ——混凝土试配强度; σ——混凝土强度均方差; E t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 ); E s ——基层顶面计算回弹模量(MPa ); E o ——土基的回弹模量(MPa ); ιo ——黄河JN -150汽车测得的计算回弹弯沉值(mm ); P ——试件破坏最大荷载(N ); A ——试件受压面积(cm 2)。

砂夹石回填现场施工方法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准备 (3) 四、操作工艺 (4) 五、质量标准 (5) 六、成品保护 (6)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 八、安全措施 (7) 九、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措施 (7) 十、应急预案 (8)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质量标准:要求达到国家GB50300-2012《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各项合格等级。 4、工期要求:施工总工期****日历天。 5、建设规模:建筑总面积******㎡,建筑层数地下**层地上**层,裙房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m。 6、地质情况:依据钻探资料,地基土在勘察深度内大致分为4层,至上而下分别为: ①杂填土(Q42ml)、②黄土状粉质粘土(Q42al+pl)、③卵石(Q3al+pl)、③-1中粗砂(Q32al+pl)、④粗砾砂(N2al+pl)。本场地位于清姜河右岸Ⅰ级阶地地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

地周边无断裂不良地质构造分布,场地平坦,从勘察结果看,地基土分布稳定,厚度大,工程性能良好,无不良地质存在。 7、水文情况:该场地在勘察时地下水位埋深12.00~12.60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含水层在③卵石层。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清姜河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和向清姜河渗流,地下水流向自东南向西北,该区域地下水变化幅度为1.00M。 8、换填部位:本工程主楼基础地基标高均为****米,裙房基础地基标高均为***米,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处理方案,本工程采用换土垫层法对地基湿陷性进行处理,主楼需将第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和局部存在的-1中砂层全部挖处至卵石层顶面,换填材料采用级配砂夹石,换填后保证主楼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320KPa。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2、*********岩土勘察报告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三、施工准备 土方开挖完毕后,将存在湿陷性的第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和局部存在的-1中砂层全部挖处至卵石层顶面,方可进行级配砂夹石的换填。砂夹石回填量大,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场地内换填、运输相互交叉施工,难度大,需精心施工。 材料及主要机具: 1)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颗粒级配应良好。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含泥量不宜超

机制砂生产(干法)及机制砂混凝土技术指南

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 机制砂生产(干法)及机制砂混凝土技术指南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次 前言................................................................................ I II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机制砂的料源选择 (4) 5 机制砂的生产设备 (5) 5.1 一般规定 (5) 5.2 生产设备配置 (5) 6 机制砂的生产工艺 (7) 6.1 一般规定 (7) 6.2 生产工艺 (7) 6.3 环境保护 (10) 7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11) 7.1 规格与类别 (11) 7.2 技术要求 (11) 7.3 质量检验 (13) 8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4) 8.1 原材料选择 (14) 8.2 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 (15) 8.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5) 8.4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6) 8.5 试验室试配与调整 (17) 8.6 配合比现场验证 (19) 8.7 工艺性试验验证 (19) 9 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20) 9.1 一般规定 (20) 9.2 混凝土施工和易性控制 (20) 9.3 混凝土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21) 9.4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22) 9.5 混凝土结构表面质量控制 (22) 9.6 混凝土结构力学与耐久性能控制 (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制砂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快速试验方法 (2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机制砂生产(干法)常用生产设备技术参数 (2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机制砂生产规模及相应配置(干法) (27) 附录D(资料性附录)机制砂生产参考设备配置及工艺流程图 (28) 附录E(资料性附录)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案例 (33)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面层验收规范及检验标准

水泥混凝土面层 1 原材料 1.1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泥》GB 13693。 10.1.2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并应符合表1.2-1的规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次干路、支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Ⅰ级。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砾石不宜大于19.0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0mm。 1.3 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 2 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

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 4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一级砂和二级砂。 5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1.4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为6~8。 1.5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加剂宜使用无氯盐类的防冻剂、引气剂、减水剂等。 2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有关规定,并应有合格证。 3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1.6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品种、规格、成份,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应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 2钢筋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 3钢筋应按类型、直径、钢号、批号等分别堆放,并应避免油污、锈蚀。 1.7用于混凝土路面的钢纤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MPa。 2 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得超过±10%。 3 宜使用经防蚀处理的钢纤维,严禁使用带尖刺的钢纤维。 4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的有关要求。 1.8传力杆(拉杆)、滑动套材质、规格应符合规定。可用镀锌铁皮管、硬塑料管等制作滑动套。 1.9胀缝板宜采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 1.10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混凝土面层的配合比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持有人: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 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 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试验筛:10.0、5.0、2.5mm的圆孔筛和1.25、0.63、0.315、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摇筛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45 T 1621-2017)宣贯讲稿.doc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45 T 1621-2017)宣贯讲稿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韩韩玉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2018年6月15日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内容汇报讲解 讲解提纲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二、规范主要内容讲解三、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的典型案例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机制砂现状全区混凝土及砂的用量与日剧增,但在河砂资源短缺、价格上涨、材料运输和环境保护限制的压力下,天然砂的供给量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使用机制砂替代天然河沙已势在必行,函需开发机制砂资源和加快推广机制砂的应用。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机制砂现状机制砂需要解决的行业问题:?颗粒形状(长条状、针片状的改善);?颗粒级配(连续性、各级级配百分比合理性改善);?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FM可调、可控)。?环境友好(零排放,粉尘的回收利用)。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机制砂混凝土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制砂行业生产水平低下,机制砂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对机制砂与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的认识;?缺乏针对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对石粉在混凝土中作用研究不充分,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制过严。石粉含量限值过低所带来的问题?增加机制砂的生产难度?提高机制砂的生产成本?浪费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破坏了机制砂的自然级配,配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差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1 起草背景目前国内关于机制砂的专项标准已有《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但因各省市机制砂原材料存在较大差异,广西区内机制砂尚缺乏相关地方标准。指导--机制砂生产及机制砂混凝土施工确保--机制砂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广西区公路工程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科研 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编制适合广西地区交通、自然条件与使用目的的机制砂及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2 任务来源本规范由自治区交通厅提出,自治区质监局批准立项,列入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桂质监函〔2014〕238号),项目编号为2014-0246,由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工作。 一、本规范基本情况简介1.3 起草单位起草单位: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广西新

砂夹石回填现场施工方法

砂夹石回填现场施工方法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目录 一、 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质量标准:要求达到国家GB50300-2012《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各项合格等级。 4、工期要求:施工总工期****日历天。 5、建设规模:建筑总面积******㎡,建筑层数地下**层地上**层,裙房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m 。 6、地质情况:依据钻探资料,地基土在勘察深度内大致分为4层,至上而下分别为:①杂填土(Q 42ml )、②黄土状粉质粘土(Q 42al+pl )、③卵石(Q 3al+pl )、③-1中粗砂(Q 32al+pl )、④粗砾砂(N 2al+pl )。本场地位于清姜河右岸Ⅰ级阶地地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周 边无断裂不良地质构造分布,场地平坦,从勘察结果看,地基土分布稳定,厚度大,工程性能良好,无不良地质存在。 7、水文情况:该场地在勘察时地下水位埋深12.00~12.60M ,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含水层在③卵石层。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清姜河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和向清姜河渗流,地下水流向自东南向西北,该区域地下水变化幅度为1.00M 。 8、换填部位:本工程主楼基础地基标高均为****米,裙房基础地基标高均为***米,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处理方案,本工程采用换土垫层法对地基湿陷性进行处理,主楼需将第层黄土状粉质粘土和局部存在的-1中砂层全部挖处至卵石层顶面,换填材料采用级配砂夹石,换填后保证主楼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320KPa 。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

ICS 91.100.30 Q 13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XXXXX—2017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anufactured-sand for concret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17年6 月26日

2017- XX- XX发布2017- XX- XX实施

目次 前言. .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5机制砂的技术要求 5.1规格、类别与用途 (2) 5.2技术指标 (3) 6机制砂的生产 (4) 6.1生产准备 (4) 6.2母岩 (4) 6.3生产设备选型 (5) 6.4生产控制 (5) 7机制砂的检验 (5) 7.1检验分类 (5) 7.2检验规则 (5) 7.3检验方法 (6)

8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6) 8.1一般规定 (6) 8.2配合比设计 (6) 9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及验收 (7) 9.1 一般规定 (7) 9.2拌制 (7) 9.3运输 (8) 9.4浇筑 (8) 9.5养护 (9) 9.6质量验收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型式检验. (10)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标准由广西 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新恒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玉、王建军、梅世龙、周文、庞博新、李彩霞、付宇文、罗岩枫、何涌、蒋正武、冯智、冯春萌、罗吉智、陈光辉、蓝日彦、钱海洋、胡文学、林增海、苏萍、谭华、黄文秋、张坤球、蒙立和、秦大燕、林峰、青志刚、邓家喜、谭海晖、赵月青、姚青 云。 混凝土用机制砂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除水泥混凝土路面外的公路工程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与验收规范标准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G B J 97-87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道)面(以下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以促进交通建设和运输的发展,特制订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和民航机场道面等就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及验收。 注:民航机场道面指跑道、停机坪、滑行道。 1.0.3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必须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及水文、地质、气象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1.0.4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选用,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1.0.5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采用机械操作,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1.0.6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主要符号: σ3---混凝土计算抗折强度(MPa);σc---混凝土圆柱劈裂强度(MPa);σb---混凝土小梁抗折强度(MPa);C---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MPa); C e ---水泥标号(抗压强度)(MPa); C o e---水泥实际抗压强度(MPa); K c---水泥标号富余系数; C/W---混凝土灰水比; C t---混凝土试配强度; σ---混凝土强度均方差;E t---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 E s---基层顶面计算回弹模量(MPa); E o---土基的回弹模量(MPa); L o---黄河JN-150汽车测得的计算回弹弯沉值(mm); P---试件破坏最大荷载(N); A---试件受压面积(cm2)。

第二章施工准备 2.0.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0.2 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料场地,办公生活用房、工棚仓库和消防等设施。 2.0.3 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灌溉渠道和地下管线等,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2.0.4 施工前必须对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分析,并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数据。 2.0.5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据以定出路面中心、路面宽度和纵横高程等样桩。控制桩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三章基层与垫层 3.0.1 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路基的高度、宽度、纵横坡度和边坡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路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三、路基应坚实、稳定,压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对现有路基加宽,应使新旧路基结合良好,压实度应符合要求。 3.0.2 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宜采用板体性好、强度高的石灰稳定土、工业废渣类、级配碎(砾)石掺灰和水泥稳定沙砾(包括砾石土)等半刚性基层,及泥灰结碎(砾)石基层。 3.0.3 混凝土路面基层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应做到土块粉碎,石灰合格,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控制最佳含水量,压密实。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石灰稳定土基层不宜在雨天施工;二、对煤渣、粉煤灰、金矿渣等工业废渣类基层,应按其化学成分和颗粒组成,掺入一定数量石灰土或石渣组成混合料,加水拌和压实,洒水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施工,并应在冻结前达到规定强度; 三、泥灰结碎(砾)石基层,应严格控制泥灰的含量。泥灰的总含量不宜大于总混合料的20%,石灰含量宜占土的8~12%,土的塑性指数宜为10-14。施工可采用灌浆法或拌和法,采用拌和法时,应先拌匀灰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