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以下内容及教材16-2 P271,思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能否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美国如何才能改善其贸易赤字?

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曼九,第六章开放的经济】P114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平衡贸易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世界利率上,投资I等于储蓄S,净出口NX等于零,让我们用我们的模型预测本国和外国政府政策的效应。

国内的财政政策首先考虑,如果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来扩大国内支出,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因为S=Y-C-G,G的增加减少了国民储蓄。在世界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保持不变。因此,储蓄降至投资以下,现在一些投资必须通过从国外借款来融资。由于NX=S-I,所以,S的下降意味着NX的下降。经济现在出现了贸易赤字。

【这里的S是国民储蓄,即私人储蓄+政府储蓄(或公共储蓄)】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税收的减少。减税降低了T,增加了可支配收入Y-T,刺激了消费,减少了国民储蓄。(即使部分减少的税收进入私人储蓄,但公共储蓄的减少量是全部的减税量;总体来看,储蓄减少。)由于NX=S-I,国民储蓄的减少又降低了NX。

图6-3说明了这些效应。一项增加了私人消费C或公共消费G的财政政策变动减少了国民储蓄(Y-C-G),因此,使代表储蓄的垂线从S1移动到S2。由于NX是在世界利率水平上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距离,所以,这一移动就减少了NX。因此,从平衡贸易出发,一项减少国民储蓄的财政政策变动引起了贸易赤字。

政府购买的增加或减税减少了国民储蓄,从而使储蓄曲线从S1向左移动到S2。结果是出现了贸易赤字。

国外的财政政策现在考虑当外国政府增加其政府购买时,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如果这些外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小部分,那么,它们的财政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这些外国占世界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们的政府购买增加就减少了世界储蓄。世界储蓄的减少引起世界利率上升,正像我们在封闭经济模型中看到的(记住,地球是一个封闭经济)。

世界利率上升提高了借贷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我们的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投资。由于国内储蓄没有变化,储蓄S现在大于投资I,我们的一部分储蓄开始流向国外。由于NX=S-I,所以,I减少也必然使NX增加。因此,国外储蓄的减少导致本国贸易盈余。

图6-4说明了一个从贸易平衡出发的小型开放经济如何对国外财政扩张作出反应。由于政策变动发生在国外,所以,国内储蓄与投资曲线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动是世界利率从r1*上升到r2*。贸易余额是储蓄和投资曲线之间的距离;因为r2*时的储蓄大于投资,所以,存在贸易盈余。因此,从贸易平衡开始,由于国外财政扩张引起的世界利率上升导致了贸易盈余。

一个大到足以影响世界储蓄和投资的国外经济的财政扩张使世界利率从r1*上升到r2*。较高的世界利率减少了这个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投资,造成贸易盈余。

投资需求的移动考虑如果小型开放经济的投资曲线向外移动——也就是说,如果每一利率水平下的投资品需求都增加,我们的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例如,如果政府通过提供投资税收抵免而改变税法和鼓励投资,就会出现这种需求的移动。图6-5说明了投资曲线移动的影响。在一个给定的世界利率,投资现在更多了。由于储蓄不变,一些投资现在必须通过从国外借贷来融资。由于资本流入经济为增加的投资融资,因此资产净流出是负的。换个说法,由于NX=S-I,I的增加意味着NX的减少。因此,从平衡的贸易开始,投资曲线向外移动引起贸易赤字。

投资曲线从I(r)1向外移动到I(r)2增加了世界利率为r*时的投资量。结果,现在投资大于储蓄,这意味着该经济要从国外借贷和出现贸易赤字。

·案例研究:美国的贸易赤字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美国经历了巨额的贸易赤字。图6-6(a)通过显示净出口占GDP的百分比记录了这段经历。贸易赤字的确切规模随时间波动,但在这30年中一直都很大。2013年,贸易赤字达4970亿美元,也就是GDP的3.0%。正如核算恒等式所要求的,这个贸易赤字不得不通过从外国借贷(或者,等价地,通过向国外出售美国的资产)来融资。在这一时期,美国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是什么引起了美国的贸易赤字?没有单一的解释。但为了理解一些起作用的因素,看看图6-6(b)所示的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是有用的。记住,贸易赤字是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

贸易赤字的开始与国民储蓄的下降恰好同时发生。20世纪80年代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解释这个巧合。在里根总统的支持下,国会1981年通过了在此后三年大幅度削减个人所

得税的立法。由于在减税的同时,政府支出并没有等量地削减,联邦预算出现了赤字。这些预算赤字是和平与繁荣时期所经历的最大赤字之一,而且在里根总统卸任后还持续了很长时间。根据我们的模型,这种政策应该减少国民储蓄,从而引起贸易赤字。事实上情况正是如此。由于政府预算和贸易余额大约同时出现赤字,这种情况被称为双赤字(twin deficits)。

20世纪90年代,当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井然有序时,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第一位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都签署了增税计划,同时国会也控制了支出。除了这些政策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快速增长的生产力提高了收入,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税收。这些发展使得美国联邦预算从赤字变为盈余,而这又引起国民储蓄上升。

与我们模型所预测的相反,国民储蓄的增加并不与贸易赤字的缩减并行发生,因为与此同时,国内投资也上升了。可能的解释是信息技术的繁荣引起了美国投资函数的扩张性移动。即使财政政策推动贸易赤字向盈余移动,但是,投资的繁荣是一种推动贸易平衡向赤字方向移动的更强劲的力量。

21世纪初,财政政策再次对国民储蓄产生向下的压力。随着第二位布什总统入主白宫,2001年和2003年减税计划被签署和变成法律,而反恐战争导致政府支出大幅度增加。联邦政府再次陷入预算赤字。国民储蓄下降到历史低点,贸易赤字达到历史高点。

几年后,随着经济经历了房价的大幅下降(第12章和第17章的案例研究将考察的一种现象),贸易赤字开始出现某种程度的缩减。更低的房价导致住房投资的大幅下降。贸易赤字从2006年高峰值时的占GDP的5.5%降到2013年的3.0%。

图(a)显示了贸易余额占GDP的百分比。正数表示盈余,负数表示赤字。图(b)显示了1960-2013年国

民储蓄和投资占GDP的百分比。贸易余额等于储蓄减去投资。

贸易政策的影响【曼九】P124

既然我们有了一个解释贸易余额和实际汇率的模型,我们就有了考察贸易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的工具。贸易政策的广义定义是设计用于直接影响产品与服务进口与出口数量的政策。贸易政策通常采取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形式——或者通过对外国进口品征税(关

税),或者通过限制可以进口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配额)。

作为一个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例子,考虑如果政府禁止外国汽车的进口,经济会发生什么情况。对于任何给定的实际汇率,进口将会更低,这意味着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将会更高。因此,净出口曲线向外移动,如图6-12所示。为了看出这种政策的影响,我们比较原来的均衡与新的均衡。在新的均衡,实际汇率更高,净出口则保持不变。尽管净出口曲线移动了,但净出口的均衡水平仍然相同,这是因为保护主义政策既没有改变储蓄,也没有改变投资。

这一分析表明,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并不影响贸易余额。在关于贸易政策的普遍争论中,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常常被忽略。由于贸易赤字反映了进口超过出口的部分,所以人们可能会猜测,减少进口——例如通过禁止外国汽车的进口——会减少贸易赤字。但我们的模型说明,保护主义政策只是导致实际汇率上升。国内产品价格相对于国外产品价格的上升往往通过刺激进口和抑制出口而减少净出口。这样,汇率升值抵消了由于贸易限制而直接增加的净出口。

虽然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没有改变贸易余额,但它们确实影响了贸易量。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由于实际汇率升值,我们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和对于国外产品与服务变得更昂贵了。因此,在新的均衡处,我们的出口更少了。由于净出口不变,我们的进口也必然减少了。(汇率升值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刺激了进口,但这仅仅部分抵消了由于贸易限制引起的进口减少。)因此,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既减少了进口量又减少了出口量。

总贸易量的这种下降是经济学家通常反对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通过允许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本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为每个国家提供更多品种的产品与服务,国际贸易使所有国家受益。保护主义政策减少了这些来自贸易的获益。虽然这些政策使社会内的某些群体获益——例如,禁止进口汽车有利于国内的汽车生产者,但当这些政策减少了国际贸易量时,平均而言,整个社会的状况恶化了。

一项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如禁止进口汽车,使净出口曲线从NX(ε)1移动到NX(ε)2,这使实际汇率从ε1上升到ε2。注意,尽管净出口曲线移动了,但均衡的净出口水平保持不变。

结论:美国作为一个大型开放经济【曼九】P130

在本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我们考察了为资本积累所用的资金的国际流动与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的决定因素。我们还考察了一国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我们的分析说明了各种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和汇率。

我们研究的经济是“小型的”,其含义是它的利率是由世界金融市场固定的。也就是说,我们假设这种经济不影响世界利率和该经济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量地借款或贷款。这一假设与我们在第3章中研究封闭经济时所作出的假设相反。在封闭经济中,国内利率使国内储蓄与国内投资达到均衡,这意味着,影响储蓄或投资的政策也会改变均衡利率。

我们应该运用这两种分析中的哪一种来分析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呢?回答是这两种分析都有可用的部分。美国既没有大到也没有孤立到不受国外发生的事情影响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的巨额贸易赤字说明了国际金融市场对为美国投资提供资金的重要性。因此,第3章关于封闭经济的分析本身无法完全解释各种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但是,美国经济也没有小到和开放到本章的分析完全适用的程度。首先,美国是一个大国,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其次,资本可能并非在各国间完全流动的。如果个体偏好以本国资产而不是外国资产的形式持有自己的财富,那么,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就不会自由流动而使所有国家的利率相等。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直接运用于美国。

当我们分析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的政策时,我们需要把第3章封闭经济的逻辑与本章的小型开放经济的逻辑结合起来。本章的附录建立了一个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经济的模型。在这种中间情况下,存在国际借贷,但利率不是由世界金融市场固定的。取而代之的是,该经济从国外借款越多,它必须向外国投资者提供的利率就越高。毫不奇怪,结果是我们已经考察过的两种极端情况的混合。

例如,考虑由于财政扩张引起的国民储蓄的减少。正如在封闭经济中一样,这种政策提高了实际利率并挤出了国内投资。正如在小型开放经济中一样,它也减少了资本净流出,导致贸易赤字和汇率升值。因此,尽管我们这里考察的小型开放模型没有准确地描述像美国这样的经济,但它确实对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和汇率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大致正确的答案。

附录大型开放经济【曼九】P132

当分析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的政策时,我们需要把第3章封闭经济的逻辑与本章小型开放经济的逻辑结合起来。本附录介绍了一个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经济——称为大型开放经济(large open economy)——的模型。

资本净流出

小型和大型开放经济之间的关键差别是资本净流出的行为。在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中,在一个固定的世界利率r*,资本自由地流入该经济或从该经济流出。大型开放经济模型对资本的国际流动作了一个不同的假设。为了理解这个假设,牢记资本净流出是国内投资者向国外贷款的量减国外投资者向国内贷款的量。

设想你是一个要决定把你的资金投在哪里的国内投资者——例如一个大学捐赠基金会的证券组合投资经理。你可以在国内投资(例如,通过贷款给美国公司),或者你也可以在国外投资(通过贷款给外国公司)。许多因素可以影响你的决策,但你可以赚到的利息肯定是其中之一。你在国内能赚到的利息越高,你会发现国外投资的吸引力越小。

国外投资者面临着类似的决策。他们要在投资于本国和向在美国的某个人提供贷款之间进行选择。美国的利率越高,外国人就越愿意贷款给美国公司和购买美国的资产。

这样,由于国内与国外投资者的行为。资本向其他国家的净流动——我们将其标记为CF——与国内实际利率r负相关。随着利率上升,我们的储蓄流到国外的越来越少,从其他国家流入的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把这写为:

CF=CF(r)

这个方程是说,资本净流出是国内利率的函数。图6-15说明了这种关系。注意CF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这取决于该经济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

更高的国内利率抑制国内投资者贷款给国外,鼓励国外投资者贷款给国内。因此,资本净流出CF与利率负相关。

为了看出这个CF函数如何与我们以前的模型相关,考虑图6-16。这幅图显示了两个特例:垂直的CF函数和水平的CF函数。

在图(a)所表示的封闭经济中,对于所有利率,资本净流出都为零。在图(b)所表示的具有完全资本流动性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在世界利率r*,资本净流出是完全有弹性的。

封闭经济是图6-16(a)中所表示的特例。在封闭经济中,没有国际借贷,利率调整使国内储蓄与投资达到平衡。这意味着,在所有利率水平,CF=0。如果国内与国外投资者无论收益如何都不愿意持有外国资产,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像一些政府所做的那样,政府禁止其公民在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具有完全资本流动性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是图6-16(b)所表示的特例。在这种情况下,在固定的世界利率r*,资本自由流入一个国家和从该国流出。如果国内与国外投资者购买收益最高的任何资产并且如果这个经济小到不影响世界利率,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该经济的利率将固定在世界金融市场现存的利率。

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大型开放经济的利率不由世界利率固定呢?原因有两个。第一,美国大到了足以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美国给国外的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贷款的供给就越大,全世界的利率就越低。美国从国外借贷越多(也就是说,CF负得越多),世界利率就越高。因为这个模型适用于一个大到足以影响世界利率的经济,所以我们给这个模型贴上了“大型开放经济”的标签。

但是,一个经济的利率可能不由世界利率所固定还有第二个原因:资本可能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也就是说,国内与国外投资者可能喜欢以国内资产而不是国外资产的形式持有自己的财富。由于对国外资产的不完全信息或由于政府对国际信贷的限制,这种对国内资产的偏好就产生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不能自由流动使所有国家的利率都相等。相反,资本净流出将取决于国内利率相对于国外利率的水平。只有当美国的利率相对较低时,美国投资者才给国外提供贷款;只有当美国利率相对较高时,外国投资者才给美国提供贷款。因此,如果资本不能自由流入一个小型经济和从该经济流出,那么,大型开放经济

模型甚至也会适用于这样的小型经济。

因此,无论是由于大型开放经济影响世界利率,还是由于资本不完全流动,或者也许是由于这两个原因,CF函数向右下方倾斜。除了这个新的斜率为负的CF函数之外,大型开放经济模型与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相似。在下一节里,我们把这些内容整合起来。

模型

为了理解大型开放经济如何运行,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关键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利率由此决定)和外汇市场(汇率由此决定),利率和汇率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两个价格。

可贷资金市场一个开放经济的储蓄S用于两个方面:为国内投资I筹资和为资本净流出CF筹资。我们可以写为:

S=I+CF

考虑这三个变量是如何决定的,国民储蓄由产出水平、财政政策和消费函数决定。投资和资本净流出都取决于国内实际利率。我们可以写为:

CF

I

S+

=

r

)

(

)

(r

图6-17表示可贷资金市场,可贷资金的供给是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是国内投资需求与国外投资需求(资本净流出)之和,利率调整到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在均衡利率处,来自储蓄S的可贷资金供给与来自国内投资I和国外资本投资CF的可贷资金需求达到平衡。

外汇市场接下来,我们考虑资本净流出与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账户恒等式告诉我们:

NX=S-I

由于NX是实际汇率的函数且CF=S-I,所以我们可以写出:

NX(ε)=CF

图6-18表示外汇市场的均衡。再一次地,实际汇率是使贸易余额与资本净流出达到平衡的价格。

在均衡汇率处,来自资本净流出CF的美元供给与来自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净出口NX的美元需求达到平衡。

我们应该考虑的最后一个变量是名义汇率。和以前一样,名义汇率是实际汇率乘以价格水平的比率:

e=ε×(P*/P)

实际汇率的决定如图6-18所示,价格水平是由国内与国外的货币政策决定的,正如我们在第5章中讨论的那样。使实际汇率或价格水平变动的力量也会使名义汇率变动。

大型开放经济中的政策

现在我们能够考虑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大型开放经济。图6-19显示了我们分析所需要的三幅图形。图(a)表示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图(b)表示均衡利率与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关系;图(c)表示外汇市场的均衡。

国内财政政策考虑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的影响。图6-20显示了所发生的变动。该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S,从而减少了可贷资金的供给并提高了均衡利率r。更高的利率减少了国内投资I和资本净流出CF。资本净流出的减少降低了需要换成外国通货的美元供给。汇率升值,净出口减少。

注意,这个模型中财政政策的影响是封闭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影响与小型开放经济中影响的结合。正如在封闭经济中一样,大型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扩张提高了利率并挤出了投资。正如在小型经济中一样,财政扩张引起贸易赤字和汇率升值,

图(a)表示可贷资金市场决定了均衡利率。图(b)表示利率决定了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出又决定了需要换成外国通货的美元的供给。图(c)表示实际汇率进行调整,使美元供给和来自净出口的对美元的需求达到平衡。

图(a)表示国民储蓄的减少降低了可贷资金的供给,均衡利率上升了。图(b)表示更高的利率减少了资本净流出。图(c)表示资本净流出的下降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的减少。美元供给的减少引起实际汇率升值和净出口下降。

一种理解这三种类型的经济如何相关的方法是考虑恒等式

S=I+NX

在所有这三种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都减少了国民储蓄S。在封闭经济中,S的减少伴随着I的等量减少,NX为常数0。在小型开放经济中,S的减少伴随着NX的等量减少,I 保持在由世界利率所固定的水平。大型开放经济是中间情况:I和NX都减少,每一项的减少都小于S的减少。

投资需求的移动假定投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这也许是由于国会通过了投资税收抵免规定,图6-21显示了它的影响。可贷资本需求增加了,这提高了均衡利率。更高的利率减少了资本净流出:美国人向国外贷款得更少,外国人向美国贷款得更多。资本净流出的减少降低了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汇率升值,净出口减少。

图(a)表示投资需求的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图(b)表示更高的利率减少了资本净流出。图(c)表示资本净流出的减少引起实际汇率升值和净出口下降。

贸易政策图6-22显示了贸易限制(如进口配额)的影响。在图(c)中,进口需求的减少

使净出口曲线向外移动。由于可贷资金市场没有发生变动,利率保持不变,这又意味着资本净流出保持不变。净出口曲线的移动引起汇率升值。汇率升值使美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更昂贵,这就抑制了出口并刺激了进口。结果,贸易限制没有影响贸易余额。

资本净流出的移动 CF曲线的移动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国外财政政策。例如,假定德国采用增加德国储蓄的财政政策,该政策降低了德国利率,更低的德国利率抑制了美国投资者贷款给德国,鼓励了德国投资者贷款给美国。对于任何给定的美国利率,美国的资本净流出减少了。

CF曲线可能移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外政治的不稳定性。假定在另一个国家爆发了战争或革命。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想从这个国家撤出他们的资产并在美国这样稳定的国家寻找一个“避风港”。结果是美国资本净流出减少。

进口限制增加了净出口需求,如图(c)所示。实际汇率升值,而均衡贸易余额保持不变。图(a)中所示的可贷资金市场和图(b)中所示的资本净流出都没有变化。

图6-23表示CF曲线向左移动的影响。可贷资金需求的减少使均衡利率下降。更低的利率往往会增加资本净流出,但是,由于这只是部分抵消了CF曲线移动带来的CF的减少,因此,CF仍然下降。资本净流出的减少降低了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汇率上升,净出口下降。

图(a)表示CF曲线向下移动减少了贷款需求,从而使均衡利率下降。图(b)表示资本净流出水平下降;图(c)表示实际汇率上升,净出口下降。

结论

大型与小型开放经济有什么不同呢?当然,政策会影响大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这与小型开放经济不同。但是,在其他方面,两个模型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大型和小型开放经济中,增加储蓄或减少投资的政策都导致贸易盈余。类似地,减少储蓄或增加投资的政策都导致贸易赤字。在这两种类型的经济中,保护主义贸易政策都引起汇率升值而并不影响贸易余额。由于结果如此相似,所以,对大多数问题,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即使所考察的经济实际上并不小。

宏观备忘录16-6 贸易保护主义能否扭转经常账户逆差【马丁森】16。有完整章本节一开始探讨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于一国经常账户的潜在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等式4的讨论中,并未涉及关税、配额、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在如何解决经常账户逆差问题的讨论中,贸易保护主义通常是无法回避的内容之一,因为在应对经常账户逆差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式4表明,只有当贸易保护主义以某种方式增加了私人部门净储蓄与政府财政盈余/赤宇之和时,经常账户状况才会得到改善。

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等式4的理解。假设你在巴西工作,此时该国的经常账户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大规模逆差。此外,巴西的政治家们将此归咎于阿根廷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向巴西出口产品(即倾销)。在该国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巴西政治家们认为,该国需要提高对阿根廷货物与服务的关税水平,使从阿根廷进口的货物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于是,巴西的进口下降,国内生产了更多产品,该国经常账户状况得到改善。

这一系列推理过程似乎完美无睱,然而,如果在等式4的框架内考虑该问题时,就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例如,若关税提高导致巴西对于阿根廷货物与服务的进口减少,同时对于阿根廷比索的需求也将下降,那么阿根廷比索相对于巴西的货币(即雷亚尔)的价值也会降低。比索的贬值将会增加(而非减少)巴西对于阿根廷产品的购买。结果,关税提高导致的进口减少很可能会被比索贬值导致的进口增加所抵消(部分或全部)。

此外,如果阿根廷对巴西的出口下降,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降低,导致阿根廷对于巴西的进口需求也降低。与前文一样,巴西征收关税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会被阿根廷收入水平下降带来的(从巴西)进口减少所抵消。

虽然贸易保护主义者的理论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其过于短视。某些单独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说法(例如“提高关税会减少本国进口”),在更高一层的视角下就不一定有效了。我们可以说,等式4是国际贸易理论最核心的基础之一,它揭示了非常重要的国际宏观经济关系,为分析一国经常账户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理论框架。

由等式4可知,除非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能够改变净私人储蓄与政府赤字/盈余之和,否则无法改变一国经常账户的状况。关税可能会起作用,例如,提高关税可能会降低某些产品的消费,因此提高一国国民储蓄。另外,关税收入增加可以降低政府预算赤字或提高政府预算盈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表述与关税倡导者们惯用的表述之间存在差异,同时还应注意到,该结论的前提是外国不会实施报复性关税。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学生姓名谢子龙 所在专业经济学 所在班级1093班 学号200911511329 评阅教师居占杰职称教授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量企业公司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大幅裁员,致使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较为低端的日用品、工业产品等,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大。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迫于国内企业的压力,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趋势日益增强,指责中国以不正当的价格或手段对美国进行产品倾销,导致美国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自2008年以来,美国数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实行惩罚性关税,以限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 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美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第二,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192 2012年10月 https://www.doczj.com/doc/1b5148444.html, 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浩鹏 摘 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全球贸易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同时各国的贸易经济也开始趋于不平衡状态。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中显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显然,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外企的发展,如何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避免最大的贸易障碍是我国外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征分析了其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 外贸企业 影响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92-02 自从贸易保护主义实行以来,一直也备受大家的热议。最近,一篇题为《中国制造被“群殴”,全球40%贸易保护针对中国》的报道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虽然被“群殴”说的比较难听,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事实。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制造”作为攻击的靶子。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也不断向中国制造“发难”。针对以上现象的发生,我国外贸企业如何能在国外残酷的保护主义下生存下去并做出合理决策已经是迫在眉睫。 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以及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别名为“超贸易保护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慢慢兴起,其指的是成员国在进行外贸活动中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站立脚跟,增强自己国家竞争力而限制其他产品进入本国的一些政策,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关税壁垒,另一种是非关税壁垒。第一种主要就是通过高额进口关税的征收对其他国家商品进行限制。另一种就是使用进口许可证制以及进口配额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国外商品进行限制。这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壮大国民经济力量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伴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便就此产生,相对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在表现形式上也略胜一筹。而且其隐蔽性具有“合理”特点。但是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披着“公平贸易”的外衣。从整个方向来看,在WTO 规则的约束下全球自由贸易着实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很多现行的贸易规则体制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瑕,能达到无懈可击的状态,所以很多通过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明确投资目标,从整体上协调投资资源和力量,并确保对外直接投资在战略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有利的政策降低对外投资的盲目性。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来有效管理对外投资风险。设置具有政府和私人身份的双重身份机构,在按照政府政策制定投资方针和计划的同时为投资企业解决与东道国的一系列问题。3.2 健全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在整体上还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现行的一些针对投资的法规由于颁布时间较早,对外投资法律的门类不够全面,迫切需要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并且与世界接轨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形成以对外投资法为主体、其他法律相互配套的投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更多法律保障。3.3 做好投资前期准备工作 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投资国产生的效益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前必须做好对东道国的考察分析工作,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和战略以及产品定位的东道国,并做好风险评估。投资企业要仔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以及稳定状况,确保企业投资行为能更好融入东道国并能获取长期受益。在投资前对多个东道国的考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风险最小而受益最大的投资项目。3.4 做好资金运作避险措施 为尽量降低因为外汇风险以及其它资金运作上的风险,除了 初期的原始投资外,投资企业在后期可以开拓多种渠道筹措运营 资金,尽量收进一些汇率呈上升趋势的货币,选择风险较小的币种。在汇率波动难以判定走向时,企业在投资中尽量选择多币种,分散汇率波动风险,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另外,对企业的投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正确划分投资和留用资金,从时间和空间上科学配置资金资源,降低由于资金配置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3.5 做好企业经营中的内部风险防范 首先,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包含营销、生产区域以及生产要素的多角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其次,加强技术研发,从整体上把握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做好关键技术和信息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好技术风险的防范;再次,构建直接投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与产业选择[J].商业时 代,2009(01). [2] 王风丽.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风险成因及对策[J].中国流通 经济,2009(03). [3] 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时代经贸,2007 (09). [4] 聂名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提高与防范研究[J]. 2009.

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目前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WTO虽然号称“经济的联合国”,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今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毕竟是少数发达国家,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进程也是在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它们通过WTO来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多种贸易、投资及经济运行规则,这决定了WTO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与问题,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必然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每个国家加入WTO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些规则的不公平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的伤害。因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就发生了。这就是即使具有约束力,还依然有争端的原因。 贸易自由化是指世贸组织各成员在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要逐步实现自由化,即各成员方保证履行世贸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乌拉圭回合和以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的协议与协定,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的准入度。 WTO是与LMF和WB齐名的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之一,它建立在深厚的经济、法律、体系组织和理论的基础之上,是不可代替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它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永葆青春。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领域的贸易战也日见频繁。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宗旨、目标、原则、规则、组织和机制方面的特点体现了WTO主体价值观和灵魂的集中表现。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方面,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世界贸易组织还存有一些弊端。 WTO此机构的目标原是为了监督新的全球秩序,确保其合法;然而WTO目前没有任何类似民主机 页脚内容1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 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一、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壁垒,即进口货物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向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贸易保护产生的原因 虽然国际贸易有各种好处,然而很多国家还是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贸易,制造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毫无疑问,自由贸易会让各国的福利总额变得更高。 三、贸易进出口国的得失 1、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出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出口使生产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出口使消费者总剩余减少了。因为国内商品价格偏低,导致国内商品数量减少,最终 使得国内价格赶上世界价格。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消费者状况变坏。 2、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进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进口使消费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进口使生产者剩余减小了。因为国内价格过高,使得消费者乐于接受进口商品,最终 拉下国内生产者的销售价格来。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状况变坏。 四、国际贸易的好处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以下内容及教材16-2 P271,思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能否改善美国贸易赤字?美国如何才能改善其贸易赤字? 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曼九,第六章开放的经济】P114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平衡贸易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世界利率上,投资I等于储蓄S,净出口NX等于零,让我们用我们的模型预测本国和外国政府政策的效应。 国内的财政政策首先考虑,如果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来扩大国内支出,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因为S=Y-C-G,G的增加减少了国民储蓄。在世界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保持不变。因此,储蓄降至投资以下,现在一些投资必须通过从国外借款来融资。由于NX=S-I,所以,S的下降意味着NX的下降。经济现在出现了贸易赤字。 【这里的S是国民储蓄,即私人储蓄+政府储蓄(或公共储蓄)】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税收的减少。减税降低了T,增加了可支配收入Y-T,刺激了消费,减少了国民储蓄。(即使部分减少的税收进入私人储蓄,但公共储蓄的减少量是全部的减税量;总体来看,储蓄减少。)由于NX=S-I,国民储蓄的减少又降低了NX。 图6-3说明了这些效应。一项增加了私人消费C或公共消费G的财政政策变动减少了国民储蓄(Y-C-G),因此,使代表储蓄的垂线从S1移动到S2。由于NX是在世界利率水平上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距离,所以,这一移动就减少了NX。因此,从平衡贸易出发,一项减少国民储蓄的财政政策变动引起了贸易赤字。 政府购买的增加或减税减少了国民储蓄,从而使储蓄曲线从S1向左移动到S2。结果是出现了贸易赤字。 国外的财政政策现在考虑当外国政府增加其政府购买时,小型开放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动。如果这些外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小部分,那么,它们的财政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这些外国占世界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们的政府购买增加就减少了世界储蓄。世界储蓄的减少引起世界利率上升,正像我们在封闭经济模型中看到的(记住,地球是一个封闭经济)。 世界利率上升提高了借贷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我们的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投资。由于国内储蓄没有变化,储蓄S现在大于投资I,我们的一部分储蓄开始流向国外。由于NX=S-I,所以,I减少也必然使NX增加。因此,国外储蓄的减少导致本国贸易盈余。 图6-4说明了一个从贸易平衡出发的小型开放经济如何对国外财政扩张作出反应。由于政策变动发生在国外,所以,国内储蓄与投资曲线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动是世界利率从r1*上升到r2*。贸易余额是储蓄和投资曲线之间的距离;因为r2*时的储蓄大于投资,所以,存在贸易盈余。因此,从贸易平衡开始,由于国外财政扩张引起的世界利率上升导致了贸易盈余。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文章的目的与意义: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而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经济自然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使美国从危机之中走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在此时重新抬头。从1996 年—2011 年的16 年间,美国是向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第二多的国家,共发起反倾销案件91 起,占到了中国遭受反倾销总量的14。自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表明美国政府明显是加强了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并且,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集中化,对中国制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2009 年10 月对中国钢绞线产品实施7.53%至12.06%的惩罚性关税、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的惩罚性关税后;2009 年11 月5 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2012 年 3 月22 日,单单一天时间美国就像中国的四种制造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时间之频繁更是前所未见。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试图从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入手,结合金融危机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社会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和其他隐蔽性壁垒方面的新变化,提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新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1、国外学者研究状况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在中国为何会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如此之多的国家的,“特殊照顾”已经连续16 年位列WTO 组织成员国中遭受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Wayne M. Morrison 的《China —U.S. Trade Issues》是写的比较不错一本论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著作。其中,作者的观点是美国一方面在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给美国公民带去福利的同时,很多制造类、销售类的企业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而濒临破产。作者认为,如果出于中国是人口大国而其制造业、销售业成本低廉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那么美国无权也不应该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如果中国企业在拥有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仍然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待遇,从而打压美国企业,此种做法将是美国政府所不能允许的。Henry 的《China’s Ascent in Global Trade Governance: From Rule Taker to Rule Shakerand Maybe Rule Maker 》的观点是,随着中国自从2001 年加入WTO 开始。中国已经逐渐从过去的WTO 的“规则听从者”变成了现在的“规则协商者”,而且凭借着起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在未来成为WTO 的规则制定者。而这又是美国长期所独有的特权,中美贸易的摩擦不断发生、不管发升级、不断多元化也是必然趋势。Mihir A. Desai 的《Securing Jobs or the New Protectionism: Taxing the Overseas Activities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Firms 》是比较客观的论述当前中美贸易问题。2008 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美国议员鼓动加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进口大国进行贸易制裁,从而达到支持美国国内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作者从实际案例分析,发现美国政府的很多举措,大大超越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程度,完全运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诸多手段制造贸易摩擦。2、国内学者研究状况与国外学者的论述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更加趋向于从中美贸易战入手从而引申到中美全面对抗中,中国应该如何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对策研究》是由李清,孙东升以及邓丽娜三人所写。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入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以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手段;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有关应对策略。《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由丘杉所著,讲述了贸易摩擦正不间断地

贸易保护主义

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去全球化”思潮泛起的原因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去全球化”思潮泛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而金融危机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反思。最近二十年来,“全球化”、“经济自由化”曾经是非常时髦的词汇,人们认为它们给世界经济带了了活力,把他们看作是世界经济未来的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马上就发现了它们的弊端。 首先,美国金融危机为什么会波及全世界?这次危机的源头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最终却通过“次级债”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这其中金融全球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金融全球化,美国的“次贷危机”就会被局限于美国的范围内,不会波及全球。 其次,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热钱未受约束的自由流动可以说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相关亚洲经济存在一定问题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规模巨大的国际热钱的自由跨境流动。如果没有后者,许多亚洲经济,尤其是经济状况较好的经济本来不会受到冲击,比如香港、台湾和新加坡。 第三,“全球化”被认为减少了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在发达国家看来,贸易的存在和扩张被认为挤压了本国同类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本国在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这些国家“夕阳行业”就业机会。而要素的自由流动被认为也有同样的效果。比如,对外投资的扩张导致本国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而这些资金如果投在本国,就会增加本国的生产能力,为本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实际上就是对本国就业的一种抑制,而有些对外投资甚至同时导致了产业转移,本来在本国生产的一些产品被转移到了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流动往往也会导致 外来劳动力对本国劳动力的替代;等等。 第四,“全球化”客观上使发达国家面临更为强烈的低生产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产业相应的转移,从而使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目前世界各国在宏观调控中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也就是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总需求却可能是对外国产品的总需求,从而使得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减小。比如说,如果政府减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就可能增加,但老百姓消费的可能是本国产品也可能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贸易保护主义

简谈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合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过程中相互依存,摩擦等不可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其中,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 rotectionism):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1

15-16世纪期间,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大发现的来临,各国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国际交换日益繁荣,分工也开始逐渐跨越国界。但是国际交换关系尚未形成确定的体系,世界经济正待萌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国际分工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一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它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等。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有: 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 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十九世纪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国有了统一对外的关税政策,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最初几年,关税同盟的政策是相当温和的。以棉花和毛纱为例,税率仅从6%上升到8%。到40年代初,“面对英国占压倒优势的工业力量,为了使德国日益兴起的工业获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加强保护是必要的。”因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发表以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843年棉纱进口税提高50%,1844年毛纺织品提高33% ,金属、皮革制成品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对机器和工业原料却尽量地减免关税。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英国竞争,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成了它(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不自觉地充当了推动德国社会转型的动力。以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时期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李斯特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从促进出口的重点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其政策措施的重点是鼓励出口,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剩余空间有限,尤其是遇到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重视起对本国进口市场的保护。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 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一是借助WTO规则,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直线上升,1998年37起;1999年和2000年各47起;2001年则高达74起;20002年共75起。二是恢复传统关税与配额手段,2002年5 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三是高筑技术壁垒,阻挡外国优势产品的进口。据WTO 统计,2002年上半年,仅仅因为技术壁垒,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分别下降了6%,而日本的进口下降幅度则超过10%。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在一个时期单独采用鼓励出口或保护进口的一种方式,而是两者结合使用。1980年,美国进口产品的大约1/8就属于保护范围,而到了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4。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为什么重新重视起进口限制?这依然发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汉森、萨缪尔森指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而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与就业的作用。凯恩斯理论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根据这一思想,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如实行配额制、要求生产国自动限制出口、规定最低进口价格等;同时采用经济手段,诸如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出口;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对外贸易法规来干预贸易活动从而达到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它既是特殊利益集团所导致的结果,也是一般公众对于变化感到忧虑的反应。伴随保护主义的是巨大的经济代价。而经济的变化直接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指导,利用WTO的相关协议和本国法规和贸易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和就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击,其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理论所关注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类本身.同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与部门的合作计划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比较优势,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护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它是由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地高等因素造成的。具体特点表现为:(1)绿色壁垒: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日益面临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世人的严重关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凭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并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一道绿色屏障,主要包括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环境成本等。(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的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则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令其难有作为,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和认证认可制度。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1、相对金融危机发生前几年而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进入一个高发期。一方面,金融危机后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显著抬头的一个时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快增速并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加之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无疑将成为其他经济体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最集中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企图从战略上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其中对华采取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 易的利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分析政策选择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门将对这两种贸易政策进行利弊的分析。 1.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演变 英国不仅是第一个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8世纪70年代,英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体系的发展急需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销售产品和满足原材料的供应。经过新型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长期斗争之后,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终于代替了高关税保护政策,在英国确立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②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③取消贸易垄断,下方贸易经营权;④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 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自由贸易的利弊 自由贸易的好处 首先,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自身所稀缺的商品或服务,使得本国可以从贸易创造中获得利益。而一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创造所引起的利益增加须抵消因贸易转移所引起的利益减少,从而使福利的增加量减少。 其次,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贸易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比较分析

关于历史上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比较分析 摘要:在人类漫长的贸易历史长河中,维护本国利益一直是核心。为了让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压力的排挤而受损害,各个国家都施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即贸易保护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本文主要从理论和现实案例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实际效益,来对这两种贸易模式进行一次比较分析。论文最后我将提出对当今世界的贸易政策的发展的思考与感想。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发展历程效益 引言:在自由贸易的大门打开之前,贸易保护主义就一直是各个国家在关键时刻保护本国产业的盾牌。纵观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它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重商主义阶段、保护幼稚工业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而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成论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十九世纪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又为自由贸易垫定了发展基石。这里尤其要提到英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机和大机器工业的时代,生产迅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以推销其工业品。而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障碍。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中,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用其经济霸主的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在世界市场上成功推行无限制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政策。对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争论,时至今日仍然持续着。 1 自由贸易的历史发展 古代的人们,由于科技、交通都不便,国家间贸易停留在小范围的边境贸易上。伴随着西方航海技术的成熟,海道大通,大海成为通向世界的大海。人们原本狭隘的视野骤然开阔起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展现在人们面前。商业活动日趋频繁,商业革命狂飙突起,以商立国似成潮流,向外扩张被奉为致富强邦的必由之路。西欧各国粉墨登场,展开了以争夺殖民地、海上及商业霸权为核心的商业战争,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很大程度上说自由贸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