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教案

《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教案

《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教案
《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教案

实验一直流电动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2.掌握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的测定

保持U=U N和I f=I fN不变,测取n、T2、n=f(I a)及n=f(T2)。

2.调速特性的测定

(1)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保持U=U N、I f=I fN=常数,T2=常数,测取n=f(Ua)。

(2)改变励磁电流调速

保持U=U N,T2 =常数,R1 =0,测取n=f(I f)。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一)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的测定

1.什么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是指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电枢回路无外串电阻,励磁电流为额定励磁电流时,电动机的转速n、电磁转矩T EM效率η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即n、T2、n=f(I a)。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指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 EM与电动机的转速n之间的关系,即n=f(T em)。

2.实验接线

图1-1 直流他励电动机实验接线图

3.实验方法

(1)直流电机起动

将电枢回路电阻R1调至最大,励磁回路电阻R f调至最小,将MEL-13“转速控制”和“转矩控制”选择开关板向“转矩控制”,“转矩设定”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即使电动机轻载或空载起动。

(2)电动机转速方向

观察MEL-13上转速显示屏,看电动机是否正转。若电动机反转,应改变电枢电源电压的极性或改变励磁电源电压极性。

(3)工作特性曲线和机械特性曲线的测定

①电动机的额定状态的调试

直流电机正常起动后,将电枢串联电阻R1调至零,调节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输出至220V,再分别调节磁场调节电阻R f和“转矩设定”电位器,使电动机达到额定值:U=U N=220V,Ia=I N,n=n N=1600r/min,此时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I f=I fN(额定励磁电流)。

②工作特性曲线和机械特性曲线的测定

保持U=U N,I f=I fN不变的条件下,逐次减小电动机的负载,即逆时针调节“转矩设定”电位器,测取电动机电枢电流I a、转速n和转矩T2,共取数据7-8组。

(二)直流电动机调速特性的测定

1.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是什么?调速方法有哪些?

根据电动机的转速表达式n=(U-IR)/C eΦ,其中电枢电流I主要是由负载决定,因此只要改变该表达式中的参数U、R、Φ三个参数,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相应就有三种调速方法:降低电源电压调速、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和弱磁调速。

2.实验方法

(1)降低电源电压调速

按上述方法起动直流电机后,将电阻R1调至零,并同时调节负载,电枢电压和磁场调节电阻R f,使电机的U=U N,I a=0.5I N,I f=I fN,记录此时的T2。

保持T2不变,I f=I fN不变,逐次增加R1的阻值,即降低电枢两端的电压U a,R1从零调至最大值,每次测取电动机的端电压U a,转速n和电枢电流I a,共取7-8组数据。

(2)弱磁调速

直流电动机起动后,将电枢调节电阻和磁场调节电阻R f调至零,调节可调直流电源的输出为220V,调节“转矩设定”电位器,使电动机的U=U N,I a=0.5I N,记录此时的T2。

保持T2和U=U N不变,逐次增加磁场电阻R f阻值,直至n=1.3n N(或R f阻值最大),每次测取电动机的n、I f和I a,共取7-8组数据。

四.实验要求

1.由表1-1计算出 P 2和η,并绘出n 、T 2、η=f(I a )及n=f(T 2)的特性曲线。 电动机输出功率:P 2=0.105nT 2 电动机输入功率:P 1=UI

电动机效率:η=12P P

×100%

电动机输入电流:I =I a +I fN 由工作特性求出转速变化率:Δn=

N

N

O n n n ×100% 2.绘出他励电动机调速特性曲线n=f(U a )和n=f(I f )。分析在恒转矩负载时两种调速的电枢电流变化规律以及两种调速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二单相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二.实验内容

1.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 O=f(I O),P O=f(U O)。

2.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U K=f(I K),P K=f(I K)。

三.实验原理

所谓空载是指变压器的一个绕组加上交流电压,另一个绕组开路。从空载实验可以测定变压器的变比K、铁耗p Fe以及等效电路中的励磁阻抗Z m。空载实验在变压器的一次侧、二次侧都可以进行,通常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在低压侧进行。不过要将低压侧所测得的Z m标在高压侧的等效电路中,还必须归算到高压侧,即乘以变比K的平方。

所谓短路是指变压器的一个绕组加上交流电压,另一个绕组短路。为了便于测量,一般在高压侧加电压,低压侧开路。

四.实验步骤

(一)空载实验

断开电源,按实验线路图2-1接线

图2-1 单相变压器空载实验接线图

变压器T选用MEL-01三相组式变压器中的一只或单独的组式变压器。实验时,变压器低压线圈2U1(a)、2U2(x)接电源,高压线圈1U1(A)、1U2(X)开路。

A、V1、V2分别为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W为功率表。

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a.在三相交流电源断电的条件下,将调压器旋钮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并合理选

择各仪表量程。

变压器T额定容量P N=77W,U1N/U2N=220V/55V,I1N/I2N=0.35A/1.4A

b.合上交流电源总开关,即按下绿色“闭合”开关,顺时针调节调压器旋钮,使变压器空载电压U0=1.2U N

c.然后,逐次降低电源电压,在1.2~0.5U N的范围内;测取变压器的U0、I0、P0,共取6~7组数据,记录于表2-1中。其中U=U N的点必须测,并在该点附近测的点应密些。为了计算变压器的变化,在U N以下测取原方电压的同时测取副方电压,。

e.测量数据以后,断开三相电源,以便为下次实验作好准备。

(二)短路实验

断开电源,按实验线路图2-2接线

图2-2 单相变压器短路实验接线图

实验时,变压器T的高压线圈接电源,低压线圈直接短路。

A、V、W分别为交流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选择方法同空载实验。

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a.断开三相交流电源,将调压器旋钮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即使输出电压为零。

b.合上交流电源绿色“闭合”开关,接通交流电源,逐次增加输入电压,直到短路电流等于1.1I N为止。在0.5~1.1I N范围内测取变压器的U K、I K、P K,共取6~7组数据,其中I=I K的点必测。并记录实验时周围环境温度(℃)。

五.注意事项

1.在变压器实验中,应注意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的合理布置。

为了降低测量的误差,空载和短路实验中,各种仪表的接法不一样。因为空载实验时,二次侧开路,二次电流很小,使得一次电流也很小,为减小误差,安培表靠近绕组。在短路实验中,二次侧短路,电压很小,电压表靠近绕组。

2.短路实验操作要快,否则线圈发热会引起电阻变化。

3.短路实验时,因为二次侧短路,在一次侧加额定电压是不允许的,否则会导致一

次、二次电流过大,烧毁绕组。因而短路实验时,在一次侧所加的电压必须降低,通常使一次、二次电流达到额定值为止。这时一次侧所加的电压约为其额定电压的5﹪-10﹪。

六.实验报告要求

1.计算变比

由空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原、副方电压的三组数据,分别计算出变比,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压器的变比K 。

K=U 1U1.1U2/U 2U1.2U2

2.绘出空载特性曲线和计算励磁参数

(1)绘出空载特性曲线U O =f(I O ),P O =f(U O ),O ?cos =f(U O )。

式中:O

O O o I U P

=?cos

(2)计算励磁参数

从空载特性曲线上查出对应于Uo=U N 时的I O 和P O 值,并由下式算出激磁参数 2

o o m I P r =

o

o m I U Z = 2

2m m m r Z X -= 3.绘出短路特性曲线和计算短路参数

(1)绘出短路特性曲线U K =f(I K )、P K =f(I K )、K ?cos =f(I K )。 (2)计算短路参数。

从短路特性曲线上查出对应于短路电流I K =I N 时的U K 和P K 值,由下式算出实验环境 温度为θ(O

C )短路参数。

K

K K I U Z ='

2'K

K K I P r =

2

'2

''K

K r Z X K -=

折算到低压方

2

'K

Z Z K

K =

,

2

'

K r r K K =

,

2'K

X X K

K =

由于短路电阻r K 随温度而变化,因此,算出的短路电阻应按国家标准换算到基准工

作温度75O

C 时的阻值。

θ

θ

++=5.23475

5.23475K o r C K r 27575K

C K C

O K X r Z

O += 式中:234.5为铜导线的常数,若用铝导线常数应改为228。

阻抗电压

%10075?=

N

C

K N K U Z I U o

%10075?=

N

C

K N Kr U r I U o

%100?=

N

K

N KX U X I U I K = I N 时的短路损耗C K N

KN O r I p 752

= 4.利用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的参数,画出被试变压器折算到低压方的“Γ”型等效电路。

实验三三相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三相变压器的极性。

2.掌握用实验方法判别变压器的联接组。

二.实验项目

1.测定极性

2.连接并判定以下联接组

(1)Y/Y-12

(2)Y/Y-6

(3)Y/Δ-11

(4)Y/Δ-5

三.实验原理

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联结不仅仅是组成电路系统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变压器电磁量中的谐波问题,以及如并联运行等一些运行问题。对于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一般采用“时钟表示法”来判别,具体步骤:(1)在三相变压器的高低压绕组接线图上标出各相电动势和线电动势。(2)画出高压绕组的电动势相量图。(3)将A与a重合,根据同一接线柱上高低压绕组的相位关系,画出低压绕组电动势相量图。(4)根据线电动势E AB 和线电动势E ab的相位关系,采用“时钟表示法”来判别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

四.实验方法

1.测定原、副方极性

图3-1 测定原副方极性接线图

a .暂时标出三相低压绕组的标记2U1(a)、2V1(b)、2W1(c)、2U2(x)、2V2(y)、2W2(z),然后按照图3-1接线。原、副方中点用导线相连。

b .高压三相绕组施加约50%的额定电压,测出电压U 1U1.1U2 (U A .X ) 、U 1V1.1V2(U B .Y ) 、U 1W1.1W2(U C .Z ) 、U 2U1.2U2(U a .x )、U 2V1.2V2(U b .y )、U 2W1.2W2(U

c .z )、U 1U1.2U1(U A .a )、U 1V1.2V1(U B .b )、U 2W1.2W1(U C .c ),若U 1U1.2U1=U 1U1.1U2-U 2U1.2U2(U A .a =U A .X -U a .x ),则U 相高、低压绕组同柱,并且首端1U1(A)与2U1(a)点为同极性;U 1U1.2U1=U 1U1.1U2 +U 2U1.2U2(U A .a =U A .X +U a .x ),则1U1(A)与2U1(a)端点为异极性。

c .用同样的方法判别出1V1(B)、1W1(C)两相原、副方的极性。高低压三相绕组的极性确定后,根据要求连接出不同的联接组。

2.检验联接组

(1)Y /Y-12

按照图3-2接线。1U1(A)、2U1(a)两端点用导线联接,在高压方施加三相对称的电压(220V),测出U 1U1.1V1(U A .B )、U 2U1.2V1(U a .b )、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

图3-2 Y /Y-12联接组

根据Y /Y-12联接组的电动势相量图可知:

12.1212.1112.11)1(V U L W W V V U K U U -==;b a L c C b B U K U U ...)1(-==;

)1(212.1212.11+-=L L V U w V K K U U ;)1(2

..+-=L L b a c B K K U U ;

12.1211.11V U V U L U U K =

;b

a B A L U U

K ..=;

若用两式计算出的电压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的数值与实验测取的数值相同,则表示线图连接正常,属Y /Y-12联接组。

(2)Y /Y-6

将Y /Y-12联接组的副方绕组首、末端标记对调,1U1(A)、2U1(a)两点用导线相联,如图3-3所示。

按前面方法测出电压U 1U1.1V1(U A .B )、U 2U1.2V1(U a .b )、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 根据Y /Y-6联接组的电动势相量图可得

12.1212.1112.11)1(V U L W W V V U K U U +==;b a L c C b B U K U U ...)1(+==;

)1(212.1212.11++=L L V U W V K K U U ;)1(2

..++=L L b a c B K K U U ;

若由上两式计算出电压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的数值与实测相同,则线圈连接正确,属于Y /Y-6联接组。

图3-3 Y /Y-6联接组

(3)Y /Δ-11

按图3-4接线。1U1(A)、2U1(a)两端点用导线相连,高压方施加对称电压(220V),测取U 1U1.1V1(U A .B )、U 2U1.2V1(U a .b )、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 根据Y /Δ-11联接组的电动势相量可得

132

12.1212.1112.1112.11+-===L L V U W V W W V V K K U U U U ; 132..1..+-===L L b a c B c C b B K K U U U U ;

若由上式计算出的电压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的数值与实测值相同,则线圈连接正确,属Y /Δ-11联接组。

图3-4 Y /Δ-11联接组

(4)Y /Δ-5

将Y /Δ-11联接组的副方线圈首、末端的标记对调,如图3-5 所示。实验方法同前,测取U 1U1.1V1(U A .B )、U 2U1.2V1(U a .b )、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

根据Y /Δ-5联接组的电动势相量图可得

132

12.1212.1112.1112.11++===L L V U W V W W V V K K U U U U ; 132....++===L L b a c B c C b B K K U U U U ;

若由上式计算出的电压U 1V1.2V1(U B .b )、U 1W1.2W1(U C .c )及U 1V1.2W1(U B .c )的数值与实测值相同,则线圈联接正确,属于Y /Δ-5联接组。

图3-5 Y /Δ-5联接组

五.实验报告要求

1.计算出不同联接组时的U 1V1.2V1、U 1W1.2W1、U 1V1.2W1的数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判别绕组连接是否正确。

2.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三相不平衡时,实验结果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

3.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阐述其解决办法。

实验四三相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

一.实验目的

用本电机教学实验台的测功机转速闭环功能测绘各种异步电机的转矩~转差曲线,并加以比较。

二.实验项目

1.鼠笼式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测。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M-S曲线测绘。

三.实验原理

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的图6-1所示。

在某一转差率S m时,转矩有一最大值T m,称为异步电机的最大转矩,S m称为临界转差率。T m是异步电动机可能产生的最大转矩。如果负载转矩T z>T m,电动机将承担不了而停转。起动转矩T st是异步电动机接至电源开始起动时的电磁转矩,此时S=1(n=0)。对于绕线式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串联附加电阻,便能改变T st,从而可改变起动特性。

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可视为两部分组成,即当负载功率转矩T z≤T N时,机械特性近似为直线,称为机械特性的直线部分,又可称为工作部分,因电动机不论带何种负载均能稳定运行;当S≥S m时,机械特性为一曲线,称为机械特性的曲线部分,对恒转矩负载或恒功率负载而言,因为电动机这一特性段与这类负载转矩特性的配合,使电机不能稳定运行,而对于通风机负载,则在这一特性段上却能稳定工作。

在本实验系统中,通过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检测,动态调节施加于电机的转矩,产生随着电机转速的下降,转矩随之下降的负载,使电机稳定地运行了机械特性的曲线部分。通过读取不同转速下的转矩,可描绘出不同电机的M-S曲线。

图6-1 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图6-2 鼠笼式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接线图

四.实验方法

1.鼠笼式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

被试电机为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M04,Y接法。

G为涡流测功机,与M04电机同轴安装。

断开电源,按实验线路图6-2接线,其中电压表采用指针式或数字式均可,量程选用300V档,电流表采用数字式,可选0.75A量程档。

起动电机前,将三相调压器旋钮逆时针调到底,并将MEL-13中“转矩控制”和“转速控制”选择开关扳向“转速控制”,并将“转速设定”调节旋钮顺时针调到底。

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1)按下绿色“闭合”按钮开关,调节交流电源输出调节旋钮,使电压输出为220V,起动交流电机。观察电机的旋转方向,是之符合要求。

注:①异步电动机在起动过程中若发生一相断线,则电动机不能起动;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一相断线,则电动机就会旋转而不停止;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三相电源接线的正确性。

②若电机旋转方向不符合要求,应改变定子电源的相序,即任意调换三相中的两相接线,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向。

(2)逆时针缓慢调节“转速设定”电位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M04电机的负载将随之增加,其转速下降,继续调节该电位器旋钮电机由空载逐渐下降到200转/分左右(注意:转速低于200转/分时,有可能造成电机转速不稳定。)

(3)在空载转速至200转/分范围内,测取8-9组数据,其中在最大转矩附近多测几点,填入表6-1。

(4)当电机转速下降到200转/分时,顺时针回调“转速设定”旋钮,转速开始上升,直到升到空载转速为止,在这范围内,读出8-9组异步电机的转矩T,转速n,填入表6-2。

注:电动机的降速特性和升速特性曲线不重合,主要在于随着电动机长时间的工作,绕组的阻抗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缘故。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M-S曲线测绘

被试电机采用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09,Y接法。

断开电源,按实验线路图6-3接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选择同前,转子调节电阻采用MEL-04中两只90Ω电阻相并联(最大值为45Ω)。MEL-13的开关和旋钮的设置同前,调压器退至零位。

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1)绕线电机的转子调节电阻调到零(三只旋钮顺时针到底),顺时针调节调压器旋钮,使电压升至180V,电机开始起动至空载转速。逆时针调节“转速设定”旋钮,M09

图6-3 绕线式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接线图

的负载随之增加,电机转速开始下降,继续逆时针调节该旋钮,电机转速下降至200转/分左右。在空载转速至200转/分范围时,读取8-9组绕线电机转矩T、转速n记录于表6-3。

(2)绕线电机的转子调节电阻调到2Ω(断开电源,用万用表测量,三相需对称),重复以上步骤,记录相关数据。

(3)绕线电机的转子调节电阻调到5Ω(断开电源,用万用表测量,三相需对称),重复以上步骤,记录相关数据。

1.在方格纸上,逐点绘出各种电机的转矩、转速,并进行拟合,作出被试电机的M-S曲线。

2.对这些电机的特性作一比较和评价。

实验五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二.实验项目

1.测定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在电动运行状态和再生发电制功状态下机械特性。

2.测定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在反接制动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三.实验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有两种运行状态,即电动运行状态和制动运行状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与电动机转速n同向,称为电动运行状态,其特性曲线分布在Ⅰ、Ⅲ象限。电动机的电磁转矩T与电动机转速n反向,称为制动运行状态,其特性曲线分布在Ⅱ、Ⅳ象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有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三种。能耗制动方法是在制动时将电动机定子电源切除,并将一直流电源接入。反接制动又分为电源反接制动和倒拉反接制动两种,其中电源反接制动是制动时将三相电源任意两相反接,倒拉反接制动是在转子回路中串一较大电阻,保证制动曲线于负载转矩曲线交于第四相限的一点。回馈制动当电动机带位能性负载下降时可能出现,或当电动机变极调速或变频调速时出现。三种制动方法中反接制动很难保证准确停车,而回馈制动虽然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制动方法,但电动机都运行于转速高于同步转速的状态,能耗制动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能够实现准确停车。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实验线路如图5-1。

M为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G为直流并励电动机M03(作他励接法);

R S选用MEL-04上的三组90Ω电阻或D41上的90Ω三组电阻;

R1选用675Ω电阻(MEL-03中,450Ω电阻和225Ω电阻相串联),或选用D44上的180Ω加上D42上的四只900Ω串联加两只900Ω并联共4230Ω阻值;

R f选用3000Ω磁场调节电阻或D44上的1800Ω电阻;

V2、A2、mA分别为直流电压、电流、毫安表,V1、A1、W1、W2为交流、电压、电流、功率表;

S1选用是双刀双掷开关

1.测定三相绕线式异步电机电动及再发电制动机械特性

仪表量程及开关、电阻的选择:

(1)V2的量程为300V档,mA的量程为200mA档,A2的量程为2A档。

(2)R S阻值调至零,R1、R f阻值调至最大。

(3)开关S1合向“2”端。

(4)三相调压旋钮逆时针到底,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和220V直流稳压电源开关在断开位置。并且直流稳压电源调节旋扭逆时针到底,使电压输出最小。

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1)接下绿色“闭合”按钮开关,接通三相交流电源,调节三相交流电压输出为180V(注意观察电机转向是否符合要求),并在以后的实验中保持不变。

图5-1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测定接线图(2)接通直流电机励磁电源,调节R f阻值使I f=95mA并保持不变。接通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开关,在开关S1的“2”端测量电机G的输出电压极性,先使其极性与S1开关“1”端的电枢电源相反。在R1为最大值的条件下,将S1合向“1”端。

(3)调节直流稳压电源和R1的阻值(对于R1选用675Ω电阻,先调节R1中的450Ω电阻,当减到0时,用导线短接,再调节225Ω电阻,同时调节直流稳压电源),使电动机从堵转(约200转左右)到接近于空载状态,其间测取电机G的U a、I a、n及电动机M的交流电流表A、功率表P I、P II的读数。共取8-9组数据。

(4)当电动机M接近空载而转速不能调高时,将S1含向“2”位置,调换发电机G的电枢极性使其与“直流稳压电源”同极性。调节直流电源使其G的电压值接近相等,将S1合至“1”端,减小R1阻值直至为零(用导线短接900Ω相串联的电阻)。

(5)升高直流电源电压,使电动机M的转速上升,当电机转速为同步转速时,异

步电机功率接近于0,继续调高电枢电压,则异步电机从第一象限进入第二象限再生发电制动状态,直至异步电机M的电流接近额定值,测取电动机M的定子电流I1、功率P I、P II,转速n和发电机G的电枢电流I a,电压U a。

2.电动及反接制动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在断电的条件下,把R S的三只可调电阻调至90Ω,折除R1的短接导线,并调至最大2250欧,直流发电机G接到S1上的两个接线端对调,使直流发电机输出电压极性和“直流稳压电源”极性相反,开关S1合向“2”,逆时针调节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节旋钮到底。

(1)按下绿色“闭合”按钮开关,调节交流电源输出为200伏,合上励磁电源开关,调节R f的阻值,使I f=95mA。

(2)按下直流稳压电源的开关和复位按钮,起动直流电源,开关S1合向“1”,让异步电机M带上负载运行,减小R1阻值(先减小1800欧0.41A,当减至最小时,用导线短接,再接小450欧0.82A),使异步发电机转速下降,直至为零。

(3)继续减小R1阻值或调离电枢电压值,异步电机即进入反向运转状态,直至其电流接近额定值,测取发电机G的电枢电流I a、电压、Ua值和异步电动机M的定子电流I1、P1、P II、转速n,共取8-9组数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调节串并联电阻时,要按电流的大小而相应调节串联或并联电阻,防止电阻器过流引起烧坏。

七.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机运行在三种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实验心理学》作业

《实验心理学》作业 1. 有人为了研究光强对视敏度(视力)的影响,选取了两种强度的光,一种是弱光,一种是强光,结果发现两种光强下视敏度没有差异。于是该人得出结论,光强对视敏度没有影响。请问: a 该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什么? b 作出这个结论有无问题?为什么? a.自变量是光强,因变量是视敏度。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弱光和强光。 b.有问题。在选取被试上实验者没有说清楚,要在实验开始前选取视力相同的被试做实验。而且自变量是强光弱光的需要一段时间后才会有作用。 2. 某电视台编出一套历时两个月的适合儿童的科技节目。电视台想了解儿童看了节目后有关科技知识是否有明显提高。于是有人为电视台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组测验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验 如果后一次测验好于前一次测验,就说明收看科技节目对提高儿童的科技知识是有帮助的。请问该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在这两个月内不能肯定儿童的智力没有发展,而且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学到一些科技知识。所以,应该选两组年龄类似的儿童,一组实验组测试→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试,而另一组实验组测试→→实验组再测试,再来比较结果。 3.某项研究探讨学习遍数对记忆成绩的影响。随机选取一批被试,要求他们学习10个英语新单词。将这批被试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接受一种学习遍数(一遍、两遍或三遍,每遍30分钟)。测验表明,三组的回忆正确率都在95%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请问: a 因变量具体采用了什么指标? b 根据统计结果是否可以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为什么? a.因变量指标是单词回忆的正确率。 b.不能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因为十个单词每遍学习30分钟太长了,应该缩短每次的时间。 4. 在一项“疲劳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事先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的时间。结果表明从事某项体力运动的时间和记忆成绩没有什么关系。于是该研究者得出结论:疲劳是不影响人的记忆的。请问作出这种结论有没有问题?为什么? 有问题。在此问题中,“疲劳”是自变量,但是研究者自变量的定义有点问题,引起疲劳是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从事体力运动的时间共同确定的。不是某一种可以说明的,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 5.为了探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记忆的影响,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下学习。第一种方法是对单字死记硬背,第二种是把要学习的单字造句,第三种是对单字所代表的实物进行想象。 请问该方案是否合理?给出理由。 不合理,实验要求被试按随机的顺序在所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在学习,一,这样会因为学习效应第一次学过的对后面都有影响。二,不能统计,不好比较。应该将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然后分别按这三种方式学习,最后统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6. 某个心理学系的学生想验证一种新的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是否有效。他先贴出布告征得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D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 ______ 的基础之上。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的代表 ( B )4 、在控制的条件下, 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 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 是。 A. 结构主义 B. 精神分析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 B )6 、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 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 、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 、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 、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A )10 、由实验者操纵的, 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 皮肤觉的等) ,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 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结构主义 D 、精神分析 ( C )12 、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 显的普遍性, 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 、生理心理学 B 、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 、认知神经科学 ( A )13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 法是 _____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D 、相关法 ( A )14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若研究者希望了解两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则 应该选用 ___ 。 A 、相关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B )1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立关系的派别是 ____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完形主义 D 、人本主义 ( B )16 、詹姆 斯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 A )2 、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 .冯特 B .华生 ( C )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实验,是指通过______、________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____、_____、_____的科学方法。 2.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_____________,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_____________。 3.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相关研究法和观察法一样,是一种基于___________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它从理论上或也是无法确定 ____________的。 5.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 S. Pierce)指出,除科学方法外,还有另外三种确立信念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确立信念的科学方法,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_____________。 7.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 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___________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______________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____________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_____________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8. 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对于_____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更好地控制___________;实验可在其他实验室中_______________。 9. 心理学研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二、选择题 1.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C) 保密原则 (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2.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 1. 观察法 2. 相关法 3. 实验法 四、简单题 1、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 2、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3、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4、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5、试评观察法的优缺点。 6、试评相关法的优缺点。 7、简评实验法的优缺点。 五、分析题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该故事说明了什么心理现象?请参照心理学研究的整个程序(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概述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步骤。 六、论述题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制取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 性质实验的装置;装置中C、D 均为洗气瓶;E瓶中有干燥的红布条; F管中有铜丝,右端导管口处放有 脱脂棉;G瓶为集气瓶;H为尾气 吸收装置。试回答: (l)C中试剂是,作用是, D中试剂是,作用是。 (2)E中的现象是,F中的化学方程式为,现象是;脱脂棉的作用是, G中现象是。 (3)H中的试剂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氯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验证是高中化学实验的基础实验之一,结合所给的装置图Ⅰ、Ⅱ、Ⅲ,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取有毒气体时,通常使用“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处理”五部分装置。在图Ⅰ中E、F属于尾气处理装置,其中E的作用是。 (2)写出图Ⅰ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在F中,通常盛放的试剂为,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结合图Ⅱ,描述该实验的实验现象。 (4)将装有饱和氯水的烧瓶倒置于水槽中,放置在阳光直射处,如图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在室温下就能很快地制得氯气,由此可以比较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中氧化性较强的是 ,写出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回答有关氯气制备的几个问题: 实验室用浓盐酸、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并用氯气和Ca(OH)2制取少量漂白粉,现已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现有两个同学分别设计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 (1)写出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2)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甲乙两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作出评价,并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的序号填在表格中。 a.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c.有副反应发生;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

实验心理学考试选择及名解教学文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选择 及名解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B. 观察不总是可靠的 C. 研究者具有主观性 D. 实验法总是可靠的 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 B. 1862 C. 1879 D. 1917 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B. 《心理物理学纲要》 C. 《实验心理学纲要》 D. 《民族心理学》 4.“O”变量又称为()变量。 A. 无关变量 B. 额外变量 C. 干扰变量 D.机体变量 5.广义的实验心理学也叫做()。 A. 人文心理学 B. 科学心理学 C. 实验心理学 D. 实证心理学 6.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技术是核心技术。 A. 观察 B. 相关 C. 实验 D. 测量 7.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称为()。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额外变量 D. 机体变量 8.以温度、噪音、光线等作为自变量称为()自变量。 A. 刺激特点 B. 环境特点 C. 被试特点 D. 实验特点 9.从某种角度看,()研究正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应用价值的实验方法。 A. 真实验 B. 非实验 C. 实验室实验 D. 准实验

10.为了直接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或内外因素的因果关系,这叫做()。 A. 测验式实验 B. 相关型实验 C. 因素型实验 D. 生态化实验 1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方程式是()。 A. R=f(S) B. R=f(S,O) C. S=f(R) D. R=f(O) 12.关于实验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信度高,效度也高 B. 信度高,效度低 C. 效度低,信度也低 D. 效度高,信度也高 13.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的()。 A. 外部效度 B. 内部效度 C. 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 D. 学术价值 14.实验设计中主要应该根据()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来选择合适的被试。 A. 实验者的工作精力 B. 实验设备的台套数 C. 实验最终目的 D. 时间限制 15.实验要求的精确性越高,样本数要求()。 A. 越少 B. 越多 C. 尽可能小 D. 无所谓 16.在暗室或隔音室中进行心理实验,是采用了()控制额外变量。 A. 恒定法 B. 平衡法 C. 消除法 D. 匹配法 17.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实验组参加实验,控制组不参加实验 B.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 不接受 C.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控制组接受 D.控制组无关变量被控制,实 验组不控制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教案

课程名称实用心理学授课班级人力资源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015/03/15 课时 2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应变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及处理措施心理学的起源及相关代表人物 教学用具与器材无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讲解提问(45分钟) 清点人数,组织学生准备开始上课,填写工作手册新课导入: 心理学这个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在中国成了新奇的玩意。有人觉得它很神,几个问题就能窥探别人藏匿多年的秘密;有人觉得它很深奥,不是谁都能明白;有人觉得它很假,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瞎掰蒙人的;有人觉得它很远,只是那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它……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个学期,我就要和大家一起进入神秘的心理学世界。 讲授新课: 很显然,与科学知识的产生相比,人类对人性的了解要晚得多。在西方文明史中,最古老的论述心理学的著作却是荷马的诗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些故事讲述的是爱情和真诚、激情与战争,因此,它必然包含着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并间接第反映了最古老的民族心理学知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心理学的历史也就与哲学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哲学家对三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些问题世纪上也是心理学家要回答的问题。 提问:哲学家关注的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明确:一是关于灵魂的研究。二是认识论问题。三是人性与伦理的问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 法和时间分配 讨论法讲授法(25分钟) 提问:哲学家对这三个问题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举例说明。 明确: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联系贝克莱:存在即为感知)苏格拉底——美德与善行。柏拉图——《理想国》,灵魂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心理学是对灵魂的研究。 古希腊哲学中涉及心理学的人性思想还有很多,比如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学说,犬儒主义,以及受此影响的斯多葛主义;皮浪的怀疑论(联系休谟——世界不可知)等。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公元四世纪的时候,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思想被基督教的教义束缚起来。提问:中世纪有哪些心理学观念?请举例。 明确:第一,基督教哲学。古典哲学家和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认识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也依赖灵魂。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又抛弃了其中与教义冲突的观念。第二,大众心理观念。女性

实验心理学笔记(朱滢、焦书兰版)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托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补充几点: 1、自变量至少是两种水平存在的。 2、当把实验结果作图表示时,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自变量总是用横坐标表示,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画在图上, 3、交互作用反映在图中,表现为图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图中的线是平行的,就说明该实验不存在交互作用。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内容简介 基于目前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和国家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本书作者在近六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本书编写过程中,在保证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学习内容的易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增加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并将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操作的学习,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实验的基本要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变量控制、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与基本要求等,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心理实验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科学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六、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测验法 五、实验法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第四节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简介

第一章引论 一、实验心理学:定义、内容及简要历史回顾 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实验心理学作为教科书始于19世纪铁钦纳(Titchener, E. B.)的著作(《实验心理学》4卷,1901——1905),之后武德沃斯(Woodworth, R. S.)于1938年发表了《实验心理学》。 无论是古代对心理学思想的探讨,还是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讨的“内容”上都是基本相同的,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同。 早期:“思辩”——内省、推理和知觉; 现代:观察、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等科学方法。 二、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区别 普通心理学→注重结果 实验心理学→注重方法 认知心理学→注重理论 【举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教材》P317-318 ) 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无意义音节,他用两个辅音(consonant)字母和一个元音(vowel)字母形成一个无意义音节(CVC)。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的单位大致是相同的,这样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并且使学习少受个人有关经验的影响。 –节省法(重学法)。

三、实验方法与非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非实验方法的特点: –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自然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调查法(survey methods) 个案法(case study) 相关研究法(the correlational approach) 四、实验范式 实验方法在各种心理过程以及各个心理学分之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 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范式的另一种解释是哲学家T. S. 孔恩提出的,是指科学发展的某一时期,在一个领域内某一理论为大家所公认,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它指导着这一时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个理论便称为范式。 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在非随意学习中(incidental learning),要求被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 这个单字是用大写字母写的吗?(字型加工) 这个单字是否与另外一个单字押韵?(语音加工) 这个单字能否归为动物一类?(语义加工) 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 第一,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第二,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五、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变量(variable)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主试(experimenter):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subjec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刺激特点自变量 –环境特点自变量 –被试特点自变量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 ——主讲人wuyuzhang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工业制取氯气的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各装置的理解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复习回顾氯气的化学性质,达到激发兴趣和考察的目的。 ○2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3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样一节实验探究课,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氯气,还学会了如何制取氯气,特别是懂得了对氯气的净化、尾气处理等相关知识,为在生活中面对氯气泄露避免中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的选择确定 难点: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氯气的性质,为氯气的收集、尾气的处理打下基础。 2.同学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O2、H2、CO2等气体的制备,有助于学生对氯气的制取实验进行探究。 3.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较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仍然还需要教师引导。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引入→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习题巩固(开放式教学)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思维发散、能力提高、意识创新。 五教学用具:教学用PPT、教学用视频 六板书设计: 4.2.4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取: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氯碱工业):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通电2OH—+ Cl2↑+ H2↑ 2实验室制取: 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1) 药品选择 原理:浓盐酸、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 离子方程式:MnO2 +4H++2Cl—(浓)Mn2++Cl2↑+2H2O (2)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

心理学实验范式

Kerr和Zelazot简化了Bechara等人研究中的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从而设计了儿童博弈任务来测量热执行功能,它是热执行功能的研究方法中较复杂的一种。此任务运用了两副纸牌,一副纸牌的正面是竖条花纹,另一副的正面是圆点花纹。将两副纸牌翻过来都能看见它们的反面有开心的脸和悲哀的脸。但不同的是,正面是竖条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1张开心的脸,偶尔加上1张悲哀的脸;而正面是圆点花纹的纸牌的反面总是有2张开心的脸,但有时会出现好几张(如4、5、6张不等)悲哀的脸。开心的脸代表赢得糖果,其数量也代表赢得糖果的数量;悲哀的脸代表输掉糖果,其数量也同样代表输掉糖果的数量。每次试验只能选取一张纸牌。显然,选竖条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少,只有1颗,但平均起来,输的糖果也更少;相反,选圆点花纹的纸牌虽然每次赢的糖果更多,有2颗,但平均损失却大得多,一旦输,就会输掉4颗、5颗或是6颗。因此,从长远来看,选竖条花纹的纸牌有利,反之,则不利。实验中,研究者告诉儿童“游戏”结束时要赢得尽量多的糖果(比如50次选牌后,这点儿童事先不知)。开始的25次选择可以看作儿童对两种纸牌的尝试;后面的25次试验将被作为对情感决策的诊断。此实验的关键因变量为儿童在第26~50次试验中做出不利选择的比例。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对儿童情感决策的诊断,通过这种诊断可以推断出儿童的“热”执行功能发展与年龄有关的规律。它还考察儿童控制受即时愿望支配的动作的能力和预测他们的动作将会产生的后果的能力。它常用于学前儿童,但对学龄儿童也适用。 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1)实验范式 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研究者又改为当儿童选择另一事物B时给予奖励,即奖励的可能性发生了反向转变。可见,此研究首要的因变量就是儿童要了解到这种转变所需的试验次数。反向择物法测量的是对刺激的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进行灵活表征的能力,为研究人的消退行为(extinction)提供证据。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但也可用于婴儿和学龄儿童。 反向择物(Object Reversa1)实验范式 相对于儿童博弈任务来说,反向择物任务是研究热执行功能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它以Overman等人的研究为基础。每次试验,研究者都向儿童呈现同样两个事物(如事物A或B),并且当儿童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如A)时,总是给予儿童奖励。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研究者又改为当儿童选择另一事物B时给予奖励,即奖励的可能性发生了反向转变。可见,此研究首要的因变量就是儿童要了解到这种转变所需的试验次数。反向择物法测量的是对刺激的强化值(reinforcement value)进行灵活表征的能力,为研究人的消退行为(extinction)提供证据。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但也可用于婴儿和学龄儿童。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 -- 主讲人wuyuzhang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工业制取氯气的方法一一电解饱和食盐水法。 ②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各装置的理解使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创设情景复习回顾氯气的化学性质,达到激发兴趣和考察的目的。 ②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样一节实验探究课,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氯气,还学会了如何制取氯气, 特别是懂得了对氯气的净化、尾气处理等相关知识,为在生活中面对氯气泄露避免中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的选择确定 难点: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四教学用具:教学用PPT教学用视频 五板书设计: 424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取: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氯碱工业) :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I+2H2O通电2NaOH+Q f +H2 f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I —+2H2O通电2OH + CI 2? + H2 f 2实验室制取: 药品选择T发生装置T收集装置T尾气处理装置 (1)药品选择 原理:浓盐酸、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A 化学方程式:MnO +4HCI(浓) MnCI2 +CI2T +2H2O 一+—A 2+ 离子方程式:MnO +4H +2CI (浓)::::::::::::::. Mn +CI2T +2H2O (2)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 (3)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4 )尾气吸收装置:NaOH溶液 吸收原理:Cl 2+2NaOH==NaCI+NaCIO+ 2O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 (黑体二号加粗居中)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总学时:学时总学分:开课学期: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大纲执笔人: 参加人:审核人:编写时间:年月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年版(宋体五号,无缩进,段前段后0行,行距20) 一、本课程的类型、性质和任务(宋体四号加粗,无缩进,单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下标题同) 示例: 认知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是一门新兴学科,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以其崭新的理论和丰富的试验成果改变了心理学的整个 面貌,并给心理学的各个分支以巨大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 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宋体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0行,单倍行距)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示例: 认知心理学是应用心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目前心理学的多数分支都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被称为心理学“认知化”的倾向。该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素养、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加深对人类心理过程的认识。因此学好该门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将对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将来从事心理学专业工作产生很大帮助。 (宋体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0行,单倍行距)二、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示例: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宋体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0行,单倍行距)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示例: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科学研究是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科学具有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人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一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偏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第二节科学与实验 一、科学家的工作 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 (一)发现规则 规则是指人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建构理论 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则。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二、实验 实验就是精密地控制各种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干扰,探究有关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试题题库教学教材

实验心理学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3*8*1.3=32题) 1.心理物理学 2.刺激变量 3.机体变量 4.反应变量 5.自变量 6.因变量 7.额外变量 8.组间设计 9.组内设计 10.安慰剂效应 11.天花板效应 12.地板效应 13.霍桑效应 14.指示语效应 15.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16.重复实验设计 17.混合实验设计 18.交互效应 19.拉丁方实验设计 20.准实验设计 21.时间序列设计 22.感觉阈限 23.最小变化法 24.恒定刺激法 25.平均差误法 26.信号检测论 27.ROC曲线 28.反应时间 29.简单反应时间 30.辨别反应时间 31.选择反应时间 32.加因素实验 33.减法反应时间法 34.开窗实验 35.速度—准确性权衡 36.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37.听觉掩蔽 38.图形掩蔽 39.深度知觉 40.时间知觉

41.系列位置效应 42.部分报告实验 43.内隐记忆 44.概念形成 45.口语报告 二、单选题(15*8*1.3=156题) 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A.《定量分析手册》 B.《心理学大纲》 C.《实验心理学》 D.《心理物理学基础》 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 B. 1862 C. 1879 D. 1917 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 B. 《心理物理学纲要》 C. 《实验心理学纲要》 D. 《民族心理学》 4.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开始于()。 A. 古希腊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 5.从()开始,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了一些感知范围内的问题。 A. 17世纪中叶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 6.()年,赫尔姆霍兹用反应时间测量了神经传导的速度。 A. 1850 B. 1860 C. 1862 D. 1879 7.对于冯特来说,心理实验就是系统的()。 A. 观察 B. 测量 C. 实验 D. 自我观察 8.在冯特看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 A. 人的心理 B. 人的意识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9.冯特的实验法又称作()。 A. 观察法 B. 直接经验法 C. 间接经验法 D. 内省实验法 10.在实验心理学建立的阶段,实验中提出了()作系统的自我观察的计划。 A. 实验者 B. 被试者 C. 研究者 D. 冯特 11.冯特坚决反对用实验方法研究()。 A. 高级的心理过程 B. 低级的心理过程 C. 感知觉 D. 反应时间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1.费希纳德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 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①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 该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2.冯特 他是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为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开创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 冯特的《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和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常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73-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在其后的20年间完成巨著《民族心理学》 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实验室是真正意义上用于研究而非用于演示的实验室 3.艾宾浩斯 1885年出版《记忆》 1908年,出版《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漫长的过去”出于此书 贡献:①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②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创造性的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 ③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如节省法 ④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 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 1.非科学方法的特点: 确立信念的方式:①权威 ②注意凝聚 ③先验 2.科学方法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