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的后裔”与科学史

“神的后裔”与科学史

“神的后裔”与科学史
“神的后裔”与科学史

“神的后裔”与科学史

导读:早期近代赫尔墨斯主义与科学史的关系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一是事实性的:能否认为《赫尔墨斯文集》与卡巴拉等思想通过激励隐秘科学的发展而促成了新科学观念与态度的诞生,并且通过进入更加宽泛的宗教与政治语境而塑造了作为新科学产生背景的文化与思想;

二是概念性的:能否把“赫尔墨斯主义”看作一种可以明确界定的、有确定思想载体与传人的学说,以至于可以清晰明确地谈论一种“赫尔墨斯主义传统”。通过对过去赫尔墨斯主义编史思路的考察,本文认为,一方面“赫尔墨斯主义”这一概念的使用需要经过改造以适应科学史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应逐步将“赫尔墨斯主义传统”的历史叙事纳入对“秘传学说”这一更具包容性的概念的使用之下。高洋(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1957年,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在其《现代科学的起源》中谈到范·赫尔蒙特(van Helmont)时,对其作出了如下评论:(赫尔蒙特)作出了一两项有意义的发现,但是这些发现被埋藏于如此之多的幻想中(包括万物都可以化解为水这一观点),以至于二十世纪的范·赫尔蒙特评论者自己也都是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家伙,就连培根思想中最怪异的东西与之相比都显得理性和现代。在炼金术这一方面,事情的真实情况就更难被发现

了,因为专精于这一领域的历史学家有时似乎落入了上帝的愤怒之中;这是因为,就像那些讨论培根-莎士比亚之争或西班牙政治的人,他们有时似乎沾染上了他们试图描述的那种精神错乱。巴特菲尔德大概不会想到,整整二十年后,迪博斯(Allen Debus)的《化学论哲学》(The Chemical Philosophy)出版,并于1978年获得了美国科学史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普菲策奖(Pfizer Prize)。《化学论哲学》的副标题“十六及十七世纪的帕拉塞尔苏斯主义科学与医学”非常清楚地表明它所谈论的正是巴特菲尔德所说的“精神错乱”,而帕拉塞尔苏斯、弗拉德、塞内特(Daniel Sennert)及范·赫尔蒙特则成为了此书的主角。在科学史研究本身的历史上发生的这一转变,几乎如同科学革命在科学史中引起的转变一样,彻底改变了人们看待早期近代科学的方式。这一转变的核心词汇就是“赫尔墨斯主义”(hermetism/hermeticism)。弗兰西斯·耶茨(Frances Yates)于1964年出版的《乔尔达诺·布鲁诺与赫尔墨斯主义传统》(Giordano Bruno and the Hermetic Tradition)使这个词进入了科学革命研究的核心,她不仅将斐奇诺、皮科、阿格里帕、约翰·笛等人引入了科学史的叙事,而且鼓励学者重新将自然魔法、占星术及炼金术等“隐秘科学”(occult science)纳入科学史的正当研究范围,同时还迫使人们对哥白尼、培根、牛顿等科学革命中的传统人物作出新的思考与评价。对于耶茨来说,这一切都起

始于《赫尔墨斯文集》(Corpus Hermeticum),她相信这部著作及相关思潮的传播为早期近代科学思想的转变与形成提

供了关键的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科学史家已在耶茨开辟出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对“早期近代的赫尔墨斯主义”这一概念有了更多的认识与反思。对相关领域研究的考察将使我们发现,“赫尔墨斯主义”所提供的思想史资源并未枯竭,并且它将成为一个更加广泛的研究领域“秘传学说”(esotericism)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领域对于科学史研究富有启发意义。从“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到“赫尔墨斯主义传统” 1.谁是赫尔墨斯?赫尔墨斯主义所尊崇的核心人物“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是一位据信生活于远古时代的埃及智者,而实际上他来源于埃及的托特神(Thoth)与希腊本土信仰中的赫尔墨斯神(Hermes)的杂糅与融合。早在公元前5世纪,托特神与赫尔墨斯神就被混同为一,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称埃及流行托特神崇拜的城市为“赫尔墨波利斯”(Hermopolis),即赫尔墨斯之城[2]。托特神首先是埃及的月神,而月亮是“众星的统治者,区分着季节、月份和年岁”,因此他也自然成为了时间之神及个人命运的统治者。由于月相变化与埃及民众的生活节律息息相关,托特神又进一步成为宇宙秩序与宗教机构的创始者。据说他还是计数与书写的发明者,因而他又被尊崇为知识、语言及科学之神,且尤其

是一位伟大的术士(magician)。无疑,古希腊人看到了托特神与赫尔墨斯神的某些相似之处,如冥界引导者和神使的身份,以及某些技艺的发明者。在托勒密王朝时期,托特神被尊崇为世界的创造者,人们认为他用思想与言辞创作了世界;而在希腊哲学、尤其是斯多亚哲学中,赫尔墨斯逐渐被等同于逻各斯(Logos),“已生成、在生成和将要生成的万物的创造者(demiourgos)和阐释者(hermeneus)”。“三重伟大的”(trismegistos)这一称号被加于赫尔墨斯之上,最早见于公元2世纪晚期雅典那格拉斯(Athenagoras)的著作。学者相信,这个称号实际上来源于埃及语言中形容词最高级的表达方式以及希腊人对这种表达方式的误解:埃及语言将一形容词重复两至三次来表达其最高级的意义,如“伟大且伟大的(且伟大的)”即指“非常伟大的”或“最伟大的”。希腊人将其按字面方式译为“megas kai megas”,进而又转化为“megistos kai megistos”,最终缩写为现在的形式。在古代晚期的希腊罗马世界,“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已不再具有明显的神性,他的形象转变为一位拥有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丰富知识的智者,并且他还是一位能使灵魂与其神圣起源恢复和谐的精神导师。然而他仍然被当做神的后代,因此生活在极为遥远的古代:奥古斯丁认为“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是阿特拉斯神(Atlas)的后代,因而是摩西的孙辈,他远在希腊哲人之前就在埃及讲授哲学。一份日期不

明的、被归于埃及历史学家马内托(Manetho,约280 BC)名下的文本宣称托特神即是第一位赫尔墨斯,他将各种知识以埃及圣书体铭刻于石柱之上,大洪水过后,第二位赫尔墨斯(即“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发现了这些石柱,并将其中的知识译成希腊文保存于埃及神庙之中。因此,尽管有些基督教思想家并不认为被归于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的教义

是正确的(如奥古斯丁),但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他的存在,并且相信他具有古老和智慧的特征。 2.赫尔墨斯式的著作及学说由于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只是一个传奇性的

人物,一方面,从古代到中世纪有许多作品挂靠在他的名下传播,另一方面,这些著作的内容与品质也极其复杂多样。二十世纪研究赫尔墨斯式文献(hermetic texts)的两位重要学者斯科特(Walter Scott)与费斯图基埃(André-Jean Festugi ère)将其分为两类,即流行的/技术的(popular/technical)与哲学的/理论的(philosophical/theoretical)赫尔墨斯式文献。前者包括归于赫尔墨斯名下的魔法、占星术及炼金术等著作,后者的内容则较为确定,它包括一部由17篇长短不一的希腊文著作组成的文集、拉丁文著作《阿斯克莱皮乌斯》(Asclepius)、由斯托拜乌斯(Stobaeus)辑录的若干希腊文段,以及以科普特文和亚美尼亚文等保存的一些残篇。迄今为止,学者尚未将所有所谓的技术性文献整理为一部可靠的文集,但哲学性文献则已有诺克(Arthur Darby Nock)与费

斯图基埃所编辑的批判性文本,包括了所有已知的以希腊文与拉丁文形式保存下来的相关文献。哲学性文献普遍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其中混杂有柏拉图主义、斯多亚主义、犹太教、灵知主义及埃及本土思想等特征,它们并不是纯粹的哲学或宗教性著作,而更接近于神智学(theosophy)式的思辨与启示。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文献也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流传于15-17世纪西欧的也正是这同一批著作。尽管那时欧洲学者仍然普遍相信赫尔墨斯的古老性,现代研究则表明这些文本可能形成于公元1-3世纪,虽然在此之前其学说可能流传已久。就内容而言,两类赫尔墨斯式文献最为明显的共同特征在于,相信一种无法直接经验的、然而又普遍存在的“交感力”(sympathetic power)的存在,这种力量贯穿于一切现象、一切物质和精神的领域,并将其联系为一,而人可以借助隐秘知识(occult knowledge)使这种力量为己所用。技术性文献很少解释这种“交感”究竟是什么,而在哲学文献中,它被解释为由作为“一”的神所散发出的创造性和维护性的能量。神之下为理智世界,理智世界之下为可感世界,太阳正处于这一可感世界的中心,恒星与行星的诸天球围绕它旋转,而人则是整个被造世界的缩影,是一个小宇宙(microcosm)。恒星与行星同样散发着能量,这些能量所组成的交感织体对万事万物发挥着影响。星界中的众多精灵(daimon)则是这些能量的人格化,它们能够穿透身体而

影响人类,从而构成其命运(heimarmene)。赫尔墨斯式文献所表达的终极理想即在于修炼灵魂以超越命运所统治的地域,直到与神合一。在这一理论背景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赫尔墨斯被作为一位伟大的术士和占星家崇拜的原因了。在希腊化时期,术士被认为能够基于对交感力的知识而操纵这种充斥于宇宙间的力量,而埃及术士则最先具有利用魔法操纵神灵这一观念。许多属于那一时期的希腊魔法纸草记录了这些实践,这些纸草的部分内容也被认为反映了赫尔墨斯主义的影响。对斯科特与费斯图基埃来说,技术性文献的意义与价值完全无法与哲学性文献相提并论,他们认为这两类文献必然有完全不同的来源。晚近的研究则试图修正这种极端的看法,福登(Garth Fowden)在其著作中力图证明,在赫尔墨斯主义的起源地埃及,魔法在宗教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费斯图基埃由于过分强调赫尔墨斯式文献的希腊特征,而无法接受魔法与炼金术等“非理性”的内容。在福登看来,技术性文献是对哲学文献的“先行教授”(propaideia);而对相关文献作出“技术的”“哲学的”等等模式化的粗糙划分并不符合历史实际。虽然如此,对两类赫尔墨斯式文献之间关系的探讨仍然充满争议,并无决定性的证据可以表明历史上这两类文本的作者之间有十分密切的

联系。尽管谈论“赫尔墨斯主义”似乎容易使我们相信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以赫尔墨斯为信仰中心、以其著作学说为

指导的宗教团体,但就当前证据而言,多数学者对这一问题持保留意见。费斯图基埃与多利(H. D?rrie)并不相信它曾在实际生活中发挥过影响,他们认为赫尔墨斯主义仅仅是一类哲学或宗教文献的代名词而已。福登在其著作中驳斥了这种观念,并深入研究了赫尔墨斯主义在当时社会与历史情境下的实践。勃洛克(van den Broek)则指出,“赫尔墨斯主义”一词可用于指代相关文献中所表达的一套复杂的观念与实践,然而这一“主义”却并不说明实际上存在着人们所设想的融贯性与一致性。我们将会看到,赫尔墨斯主义这种模糊暧昧的特征也影响到了它在早期近代思想史中发挥作用的

方式。 3.耶茨与“赫尔墨斯主义传统”当斐奇诺于1471年出版包含14篇拉丁译文的《赫尔墨斯文集》时,基督教欧洲并非早已忘记了赫尔墨斯的名字。拉克坦修、奥古斯丁等教父的著作中对赫尔墨斯时有引用,《阿斯克莱皮乌斯》则自公元4世纪起就在拉丁欧洲广泛流传。自12世纪起,自希腊文及阿拉伯文翻译而来的赫尔墨斯式文献与拉丁西方所产生的托名赫尔墨斯著作共同影响了许多哲学家的

思想,其中包括罗吉尔·培根、大阿尔伯特、托马斯·布拉德沃丁、埃克哈特大师及库萨的尼古拉。自东方翻译而来的赫尔墨斯式文献主要是魔法与占星术等技术类著作,而《二十四位哲人之书》(Liber Viginty Quattuor Philosophorum)和《论事物的六本原》(De Sex Rerum Principiis)这类以拉丁

文写成的托名赫尔墨斯文献则主要讨论神学与哲学问题。这些著作的传播使基督教世界对待赫尔墨斯的态度重新充满

了张力,这可以追溯到教父时代的意见分歧:拉克坦修将赫尔墨斯尊为最为博学的上古智者及预言基督教诞生的先知,而奥古斯丁则将其谴责为运用魔法传播异端的异教徒。斐奇诺聪明地同时利用了两者,他借助奥古斯丁确立了赫尔墨斯在“古代神学”(prisca theologia)阶梯上的崇高地位,又借助拉克坦修宣扬了赫尔墨斯与基督教的亲缘关系。斐奇诺的“古代神学”代表一种有学说传继意义的思想传统,他在其《赫尔墨斯文集》译本的序言中排出了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俄尔甫斯、阿格拉奥菲莫斯(Aglaophemus)、毕达哥拉斯、斐洛劳斯(Philolaus)及柏拉图的师承顺序。尽管后来对其中人物有所修正,这种“古代智慧”(prisca sapientia)的真理性却为早期近代欧洲普遍接受。因此,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在文艺复兴世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被广泛地尊敬和引用,并深刻影响了基督教欧洲的文化与思想。

斐奇诺的拉丁文译本影响巨大,流传广泛,到16世纪中叶已印行二十四版,并促使了意大利文、法文、荷兰文、西班牙文等译本的问世。1505年,勒费弗尔(Lefèvre d’Etaples)首次将《阿斯克莱皮乌斯》加入《赫尔墨斯文集》。1557年图尔内(Adrien Turnebus)出版了第一部使用完整希腊文手稿编辑而成的《赫尔墨斯文集》,此版本包含编号为I-XVIII

的18篇文章,后人将不属于原始文献的第15篇删去,于是流传至今的标准《赫尔墨斯文集》实际上包含编号I-XIV及XVI-XVIII的17篇希腊文“论说”(logos)及《阿斯克莱皮乌斯》。约五个世纪之后,耶茨以“赫尔墨斯主义传统”(hermetic tradition)一词概括描述了这段思想流传的历史,并由此将“赫尔墨斯主义”引入了早期近代科学史研究的视野。“赫尔墨斯主义传统”始于斐奇诺对《赫尔墨斯文集》的翻译,它与新柏拉图主义和卡巴拉(kabbala)思想的引入与传播一同影响和塑造了文艺复兴学者思考人、自然及神的方式。这一传统从15世纪末延伸至18世纪以外,斐奇诺、米兰多拉的皮科、阿格里帕、特里塞米乌斯(Trithemius)、布鲁诺、法国的宗教赫尔墨斯主义者和后来的玫瑰十字会运动,以及约翰·笛与罗伯特·弗拉德都是其中的显著代表。这些人物及其思想著作构成了耶茨“赫尔墨斯主义”历史叙事的核心。耶茨论述赫尔墨斯主义与科学史关系的主要作品包括1964年的著作《乔尔达诺·布鲁诺与赫尔墨斯主义传统》、1968年的论文“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中的赫尔墨斯主义传统”及1974年的著作《玫瑰十字会启蒙》(The Rosicrucian Enlightenment)。她的主要论点是围绕四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即:《赫尔墨斯文集》、新柏拉图主义及卡巴拉等思想传统;魔法、占星术、炼金术等隐秘科学;“玫瑰十字会”运动;以及科学革命。在《乔尔达诺·布鲁

诺与赫尔墨斯主义传统》中,耶茨对《赫尔墨斯文集》的地位最为推崇,认为它对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转变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在耶茨看来,借助作为预言基督教真理的上古先知这一权威身份,《赫尔墨斯文集》庇护了归于其名下的魔法、占星术与炼金术研究,从而使各种隐秘科学在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普遍的复兴,并且赋予了人利用魔法操控自然和通神的观念。这种观念进而赋予了人从理论到实践的操纵意愿,从而使术士与希腊与中世纪的哲学家区别开来。她认为,《赫尔墨斯文集》造就了斐奇诺以赫尔墨斯主义为核心的新柏拉图主义,使人们对作为魔法力量来源的太阳产生了关注,并且还培养了从数学研究出发探究自然奥秘的热诚,这些都使得十七世纪现代自然科学的出现成为可能。在后来的著作中,耶茨更加突出强调“玫瑰十字会”运动在科学史中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约翰·笛、罗伯特·弗拉德、弗兰西斯·培根及皇家学会与“玫瑰十字会”的可能联系。她认为,受斐奇诺影响较深的文艺复兴术士传统与受帕拉塞尔苏斯影响较深的“玫瑰十字会”运动是文艺复兴赫尔墨斯主义的两大主要潮流,它们与17世纪现代科学的诞生共同构成了所谓的“科学革命”。另外,耶茨还认为赫尔墨斯主义-卡巴拉思想所培养的宗教态度对探索世界的新科学态度

有重要影响,这种宗教态度的本质则自然应追溯到《赫尔墨斯文集》的内容。科学史中的早期近代赫尔墨斯主义

1.早期争论耶茨的著作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界围绕“赫尔墨斯主义”与科学革命的关系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拉坦西(Piyo Rattansi)与迪博斯是支持耶茨观点的主要人物。拉坦西在几篇文章中分别指出,首先,帕拉塞尔苏斯主义在17世纪英格兰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宗教情境交织在一起,在有关当时大学课程改革的争论中,帕拉塞尔苏斯主义作为机械论哲学的竞争者,一度成为取代亚里士多德哲学的重要力量;而清教革命则可被看作是英格兰自然魔法传统影响的顶点。其次,通过分析威廉·佩第(William Petty)、弗拉德及波义耳等英国皇家学会成员的智识背景,他认为赫尔墨斯主义自然哲学在这一圈子中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由赫尔墨斯主义思想催生的乌托邦著作(如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与安德烈亚的《基督城》)则在社会、宗教及教育改革方面帮助塑造了皇家学会的主张。拉坦西对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采取一种偏向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他支持耶茨的观点,即“玫瑰十字会”运动对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建与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迪博斯则在《化学论哲学》中充分肯定了赫尔墨斯主义与魔法的兴起及自然研究态度的转变之间的关系,并认为自然魔法的复兴导致了对作为自然之匙的数学的兴趣。同时他也承认,这种兴趣一方面培养了利用数学阐释自然现象的研究精神,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约翰·笛等柏拉图主义-数秘主义的思想。另

一些学者则对“赫尔墨斯主义”持完全相反的态度,黑塞(Mary Hesse)与维克尔斯(Brian Vickers)是这一派的代表。黑塞在七十年代初与拉坦西展开了一场论争,她反对拉坦西的科学社会史书写方法,而为作为“内史”(internal history)的科学史进行辩护。维克尔斯对这些辩论的评论是,这些争论既没有对主要问题进行详细讨论,也没有对相关文本进行详细考察。他正确地指出,耶茨过于简单地将数学魔法中对数的操纵与自然的数学化联系在一起,然而他的一些观点也同样建立在某种未经反思的偏见之上:他认为耶茨对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阐发仅仅揭示了这种哲学是一种毫

无新意的折中主义传统的最终阶段。另外,由于《赫尔墨斯文集》及新柏拉图主义文本中包含将物质世界描述为邪恶存在的段落,而且新柏拉图主义者并未表现出对量化世界和实验的积极兴趣,维克尔斯认为它们并不能激励人们研究世界,而是会相反地导致逃离。对于《赫尔墨斯文集》或新柏拉图主义著作中缺乏真正的数学或实验科学的指责实

际上是毫无深度的。这种批评希望在被考察的文献中直接看到科学革命的两大经典特征,即自然的数学化与实验态度,因而是一种过于辉格的观点。并且,这种批评并没有真正理解所考察的问题:耶茨追溯赫尔墨斯主义-卡巴拉传统的目的是回答为什么数学化与实验态度会出现,而不是这二者是如何出现的。这种对“为什么”的回答揭示的是更为深层的原

因,它所探索的是科学革命得以发生的可能性条件。将《赫尔墨斯文集》、新柏拉图主义著作以及隐秘科学的内容归为与现代科学不同的“心态”(mentalities),不仅扭曲了这些著作发挥影响的前现代科学语境,而且对于理解现代科学在这一语境中的兴起并无助益。在一篇长文中,维克尔斯详细地批驳了耶茨的《玫瑰十字会启蒙》一书,指出它对历史证据的运用和推断的方式不够严密,进而完全否定了“玫瑰十字会”运动与科学史的任何关联。虽然维克尔斯指出了耶茨著作中的漏洞,然而他并未就此证明“玫瑰十字会”运动与科学史毫无关系,相反,他只是在文末以修辞手段来表达这一观点。 2.“赫尔墨斯主义”的编史学问题在这些争论中,关于“赫尔墨斯主义”与科学革命之间可能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的澄清。这一问题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1)事实性问题:《赫尔墨斯文集》与卡巴拉等思想是否通过激励隐秘科学的发展而促成了新科学

观念与态度的诞生,并且通过进入更加宽泛的宗教与政治语境而塑造了作为新科学产生背景的文化与思想?这个问题

所问及的是耶茨历史叙述的真实性。(2)概念性问题:“赫尔墨斯主义”究竟是否一种可以明确界定的、有确定思想载体与传人的学说,以至于可以清晰明确地谈论一种“赫尔墨斯主义传统”?这个问题所问及的是耶茨编史思路的概念基础。这些问题是由于韦斯特曼(Robert Westman)

与麦圭尔(J. E. McGuire)的相关研究而逐渐明确的。韦斯特曼在其1974年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耶茨论题”(Yates thesis)一词,并从他所定义的“论题”开始讨论问题(1)的内容。他写道:“耶茨论题”的中心在于两个论断:首先,经由哥白尼天文学改革后的宇宙被布鲁诺及其他术士(magi)理解为一个魔法符号,而对其恰当的理解会导致社会中政治与宗教领域的改革;其次,通过采用和“赫尔墨斯主义化”(Hermeticizing)哥白尼的理论,布鲁诺等人为新宇宙在17世纪的数学化与机械化准备了道路。韦斯特曼并不赞成这两个论断的真实性。他证明,除布鲁诺之外,没有任何术士将哥白尼的宇宙理解为魔法符号,并且赫尔墨斯主义者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接受程度各异,例如弗拉德对日心说就持完全反对的态度。此外,尽管韦斯特曼承认赫尔墨斯主义的传播有可能导致某些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物理观念出现,但他认为这些观念更有可能是新柏拉图主义的,而且必须通过与当时所流传的其他希腊哲学观念相比较而澄清。最后,韦斯特曼完全否认赫尔墨斯主义可能对开普勒或伽利略等人的科学方法有任何影响,他认为赫尔墨斯主义传统本身与这种方法是背道而驰的。麦圭尔则通过对牛顿自然哲学的考察,对牛顿自然哲学的“赫尔墨斯主义”解释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赫尔墨斯主义”一词合法的使用方式包括:首先指一种建基于“古代神学”观念之上的使话语合法化的手

段,其次是指17世纪早期提倡一种虔敬式社会改革的千禧年运动,最后则指炼金术传统。麦圭尔认为这三者对光、以太及主动性本原(active principle)等牛顿自然哲学观念的影响都非常有限。此外,他认为对赫尔墨斯主义独立地位的强调是言过其实的,这一高度混杂而折中的文本在形而上学核心方面属于新柏拉图主义,而新柏拉图主义与斯多亚主义更有可能是牛顿思想的来源。韦斯特曼的“耶茨论题”实际上极端简化了耶茨的思想。在研究布鲁诺的著作中,耶茨从未将哥白尼与天文学置于中心地位,而且在耶茨看来,赫尔墨斯主义的影响在于它遍及哲学、政治、宗教等多个领域,而非仅仅与科学史相关。以现代学科划界后的狭隘科学史观点去考察赫尔墨斯主义现象,既无法公正对待赫尔墨斯主义,也无益于增进科学史本身对那一时期的理解。麦圭尔合理地强调了《赫尔墨斯文集》与新柏拉图主义的关系,然而正如批评者指出的那样,他一方面没有与讨论相关问题的主要人物韦斯特福尔(R. S. Westfall)进行对话,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牛顿哲学观念性的来源,而忽视了炼金术文本可能的直接影响。毋宁说,韦斯特曼与麦圭尔的贡献在于对科学史界对“赫尔墨斯主义”一词的混乱使用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这与上述问题(2)直接相关。施密特(Charles B. Schmitt)与柯本哈维(Brian Copenhaver)提供了对这些问题最有影响力的分析和解答。施密特认为,一方面,很难

说耶茨本人提出了一个“论题”,即使这样的“论题”存在,它也必须综合考虑赫尔墨斯主义在布鲁诺政治、宗教、哲学等各方面思想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韦斯特曼的“论题”揭示出一个许多使用“赫尔墨斯主义”一词的学者都没有认识到的问题:“赫尔墨斯主义”本身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概念,而且它与俄尔甫斯教义(Orphism)、琐罗亚斯德教义(Zoroastrism)、新毕达哥拉斯主义(Neopythagoreanism)及卡巴拉等都是附着于新柏拉图主义这一思想主干上的分支。与其说赫尔墨斯主义具有某种独立的影响,不如说它被文艺复兴新柏拉图主义吸纳接受,而后者则为其提供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源泉。施密特承认,赫尔墨斯主义是文艺复兴新柏拉图主义和炼金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待证明的是,赫尔墨斯主义曾真正作为一种独立与统一的思想潮流而发挥作用。他认为执着于耶茨看法的人并未回到原始文献去拓展和检验耶茨的观点,这使得对赫尔墨斯主义的讨论只能流于形式。柯本哈维的讨论建基于对“赫尔墨斯主义”传统与“隐秘科学”(occult science)传统二者的区分之上。“赫尔墨斯主义”传统的基础是《赫尔墨斯文集》,在柯本哈维看来,《赫尔墨斯文集》的哲学内容“平庸、折衷、不一致”。他指出,《赫尔墨斯文集》同时包含有肯定世界和否定世界的信息,即使那些肯定宇宙价值的段落“也并不导向一种科学的宇宙论,而是至多导致宇宙论与神学的一种共

存,还要付出前者作为一种独立理性事业的代价”。柯本哈维认为,《赫尔墨斯文集》“关于魔法或科学没有什么可说”,其中的观点“不仅总体上不一致,而且就其哲学文本来说,在自然哲学方面尤其无趣”。因此,赫尔墨斯主义在意见征引传统(doxography)中的地位高于其理论解释的地位。相较之下,自然魔法、占星术及炼金术等“隐秘科学”传统对于科学史的意义更为明显。柯本哈维提议以“隐秘科学”取代“赫尔墨斯主义”,认为科学史对赫尔墨斯主义的研究应集中于四个方面:其一为考察早期近代自然哲学家对“赫尔墨斯式的”(hermetic)一词的用法;其二为理解这个词在炼金术及新神智学中的意义;其三为考察赫尔墨斯主义意见征引传统的影响力;其四为确定通俗赫尔墨斯主义文献对隐秘科学中经验证据的贡献。他总结道:除非对如上这些话题感兴趣,否则想要探讨隐秘科学与早期近代科学之间关系的学者就可以将其注意力从“耶茨论题”上移开,如果他们认为这一论题声称存在一种清晰可辨的、基于《赫尔墨斯文集》之上的赫尔墨斯主义传统,并且这种传统在早期近代科学史中据有中心地位。我们可以看到,问题(1)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赫尔墨斯文集》是否构成各门隐秘科学的理论基础,并且激励了对自然的研究;其次,隐秘科学是否与早期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相关,以至于它们可以合理地被纳入科学史的叙事;最后,《赫尔墨斯

文集》是否帮助产生了有益于新科学发展的社会因素。

柯本哈维实际上对第一个层次的第一个方面作出了否定性

的答复,同时充分肯定了第二层次,而并未对第三层次作出回答。现代科学史家基本上承认隐秘科学在科学史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尤其是在早期近代这一特殊的变革时期,尽管自然魔法与炼金术相对处于边缘地位,然而它们始终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对象。以炼金术为例,从迪博斯(The Chemical Philosophy, New York 1977)到多布斯(Betty Jo Dobbs, The Role of Alchemy in Newton’s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再到纽曼(William Newman, Atoms and Alchem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的以早期近代炼金术为专门研究方向的学者,已经逐渐建立了炼金术这一(耶茨语)“最具代表性的赫尔墨斯主义科学”(hermetic science par excellence)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尽管如此,就《赫尔墨斯文集》对于早期近代隐秘科学的内容与兴起的影响来说,科学史家倾向于作出消极的判断。柯本哈维认为,斐奇诺的自然魔法理论来自于普罗克洛,而非赫尔墨斯;而艾柏林(Florian Ebeling)则认为,阿尔卑斯山北部帕拉赛尔苏斯式的炼金术传统有着独立的源头,而非《赫尔墨斯文集》影响之下的产物。此外,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在自然魔法与炼金术思想中的贡献也逐渐被发现。科学史家的工作使耶茨早期对《赫尔墨斯文集》的过度强调得到了恰当的修正,但这

同时也使问题(2)凸显出来:作为源于耶茨的编史思路的核心概念,“赫尔墨斯主义”一词究竟应当作何理解?如果这个概念不存在合适的内涵与外延,那么讨论“赫尔墨斯主义传统”与科学史的关系就是徒劳无功的。本文下一节将尝试给出对问题(2)的一种处理方式。施密特的研究提示我们,一方面,对于“赫尔墨斯主义”一词的偏执有可能模糊历史上赫尔墨斯文献发挥作用的真正方式;另一方面,赫尔墨斯主义与新柏拉图主义的关系尚有待澄清,因此,当耶茨谈论“具有赫尔墨斯主义内核的文艺复兴新柏拉图主义”时,有可能产生夸大其实的效果。施密特与柯本哈维都强调赫尔墨斯主义的派生性地位,但施密特更倾向于强调16、17世纪科学史与哲学史、神学史的纠缠,以至于对这一时期科学史的独立性持相当保留的态度。他认为在处理赫尔墨斯主义的问题时,科学史不应将某些“赫尔墨斯主义者”的“科学活动”与其整体割裂,以免扭曲或误解所考察的对象。而柯本哈维则通过将“赫尔墨斯主义”等同于《赫尔墨斯文集》及其影响,给出了早期近代“赫尔墨斯主义”一个虽然有限然而较明确的概念。尽管如此,他的观点的启示性在于,我们应该以与他正相反对的态度来看待《赫尔墨斯文集》与隐秘科学:首先,“哲学性”与“技术性”文献的差异是一种并非不证自明的人为建构,在《赫尔墨斯文集》与隐秘科学间作出截然的划分并将其中一方逐出科学史的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序 “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 来使大地丰产, 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 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接着,他们又祈求反复无常的天神, 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 他们的烟火缭绕的祭品, 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燃。 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 制订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 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 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 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脸。 注视着好景不常的哲人和圣贤, 她耐心地等了一会—— 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 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 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 从此,在混沌一团中, 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 人们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 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 但它的景象不断变幻,

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 更没有揭示出字谜画的意义。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 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谜。 1929年9月于多塞特郡希尔费尔德 原序 现代科学的巨大宏伟的大厦,或许是人类心灵的最伟大的胜利。但是,它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故事却是历史当中人们知道得最少的部分之一,而且我们也很难在一般文献中找到它的踪迹。历史学家所讲的不外是战争、政治和经济;揭露原子秘密,在我们眼前揭开空间深度等活动,虽然使哲学思想起了革命并使我们有可能把物质生活提高到历代梦想不到的水平,但是关于这些活动的发展情况,大部分历史学家却没有讲到,或很少讲到。 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扬镳;因为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臻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科学现在对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与此同时,物理学本来有很长时间就一直在寻找,并且找到了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机械模型,这时却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新概念,在这些概念里,机械模型是不中用的,同时也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根本的东西,这些东西,用牛顿的话来说,“肯定不是机械的”。 大多数科学家一向朴素地认为他们所处理的就是终极的实在,现在,科学家们开始更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工作的真正性质了。科学方法主要是分析性的,要尽可能地用数学的方式并按照物理学的概念,来对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现在我们晓得,物理科学的根本概念都是我们的心灵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念,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和简单性。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不过,话虽这样说,就连哲学家现在也开始明白,在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研究实在的时候,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是现有的最好不过的证据,而一种新的实在论,如果可能的话,就必须利用这些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建立。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课后习题汇总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A、16世纪末17世纪初B、17世纪初18世纪末C、18世纪末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D 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A、亚伯拉罕·派斯B、安德斯·哈尔德C、奥托·纽格伯尔D、乔治·萨顿答案:D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答案:√ 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答案:×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答案:√ 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A、福斯特B、埃弗里特 C、科南特 D、萨默斯答案:C 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A、Dynamis B、Isis C、Centaurus D、Lychnos答案:B 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A、1300年B、1400年C、1500年D、1600年答案: B 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答案:× 萨顿最重要的业绩在于他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答案:√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 A、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B、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C、一般的普及性教育D、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答案:D ISIS创刊于()。 A、1909年B、1910年C、1911年D、1912年答案:D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A、《我认识一只凤凰》B、《我所知道的萨顿》C、《我的父亲》D、《我所知道的科学史》答案:A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答案:√ 目前科学史界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答案:√

北大科学技术史专业考博真题解析考试内容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参考书-育明考博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史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考博一、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史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专业招生人数初审复试内容 071200科学技术史2014年1人 2015年1人 申请—考核制 1、笔试100分 科学思想史、数学史 2、面试100分 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 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 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史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8: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2个研究方向:01.科学思想史02.数学史 3、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哲学。 4、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5、复试总成绩计算方法:笔试、面试各占50%,任意一项不合格不予录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 二、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招生人数及报考统计(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年份招生方式及人数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复试分数线2013年公开招考(34人)306人9:1 外语>=45 笔试>=60 2014年公开招考(34人)272人8:1 2015年公开招考(34人)265人8:1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此表格不包含:国学院、儒藏、高研院、儒学院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一、科学史简介 狭义来讲,科学观是指人类对科学基本的、总体的看法。把科学作为探究和反思的对象,并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对科学的认识观。而广义的科学观是指人类将实践规律或方法提升到科学的境界,去除客观对环境表面的错误认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然界。 我们从小就进行科学的教育,学习语言和科学,通过动手做实验跟着老师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了自己、他人和这个神秘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慢慢有了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科学观。 1、古代科学 从久远的远古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利用自然、学习改造自然,形成古代科学技术萌芽。璀璨的四大文明古国。 在公元五世纪之前,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可以说各领风骚,古希腊的文化包括数学、哲学承受于埃及、巴比伦、波斯这些远古文明。他们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相传到过埃及和巴比伦学习。古希腊哲学追求公平、理性和抽象思维。同时哲学家又是很好的科学家,欧氏几何、勾股定理、地心说等一系列科学成就。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的时代,涌出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和实干家。墨家的墨子就是一个汇集了中国文明的实干家、发明家和哲学家,道家的炼丹开启了化学的发展等。 公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西方进入科技史和文化史上的千年黑暗(欧洲中世纪),很多学者指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尤其是保守教士对于哲学和科学的攻击,不断在间接、微妙而广泛得多的层面发生作用,其后果是自然哲学始终受到压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而中世纪的中国,一枝独秀。在这千年里,中国文化收获了璀璨的成就,对自然的认识上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如四大发明、中医学、农学、炼丹术为代表的化学、瓷器制造、数学、天文学等一系列重大创造。 2、近代科学 严格意义上来说,科学史的开端是在公元十五世纪左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明清朝代)。而从这个年代开始,创造了千年灿烂文化的东方文化一蹶不

世界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哲学

世界科技发展史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但是科学精神在14世纪发出自己的呐喊,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逻辑尔-培根像一颗新星,点亮了欧洲的天空。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停留在描述现象,总结经验的阶段,个学科的分野并不明确,因而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和双重性,但它给近代科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由运动的物质构成。物质有丰富的、多层次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不同层次上物

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 李芳明 摘要: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懈探问, 在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中, 几乎总是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表明, 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形态建构具有前提性和规导性的意义。而反过来,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考察为切人点, 也为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问题史 对于“哲学是什么” , 即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理论特质和理论旨趣的不懈探问, 换言之, 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 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演进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哲学观的创新, 也是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理论形态更新和理论转向的基本前导因素和推动力。而在思考“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追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 对后一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成为哲学家进人前一问题和思考前一问题的切人点, 并在理路的展开过程中相互交织。那么何以会如此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它何以会成为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的自我理解、理论定位和理论建构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该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内在地规范和制约着康德以来的西方主要哲学范型的构想、更替及其理论特质? 诸如

此类的问题, 在研究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时就进人了我们的视野。 一、问题的历史发生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 这一点始于康德。那么,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为什么直到康德才成为一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哲学与科学之关系要成为一个问题, 没有较为成熟的哲学与科学形态, 没有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 没有作为一门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科学或学科的哲学观念, 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和明确区分, 恰恰是从康德开始的。在康德以前, “哲学”与“科学”的概念虽早已出现, “哲学”与“科学”的理论特性等虽然也被系统地探究过, 但是, 在此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阐发和理解中, “哲学”一直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 它指称的是各门科学的总体:与此相联系, 在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心目中, 并不存在区别于各门具体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实际上, 我们只有从康德以来的作为一门独立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学科的哲学观念出发, 回溯看待此前西方“哲学”(作为科学知识之总体)的历史发展, 才可能谈论康德以前的西方哲学, 才可能研究此前的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康德在观念层面对哲学与科学的明确区分, 是“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化的逻辑前提;而反过来, 我们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的历史发生的探究, 又是以康德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及其理解为基点的.那么,康德又是如何来理解哲学的呢。在康德看来, 哲学即形而卜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反思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 文章认为在医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技术至善主义是导致医学人文传统断裂 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已开始被医学界重视。但是,人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既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 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现代医学已成为囊括探 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人类在享受现代医学技术提供日益增多的保健服务的同时,人们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产生疑惑并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盼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 一、医学人文精神:传统的断裂 由于医学的目的是救治在病痛中挣扎、饱受躯体疾患和精神痛楚折磨的病人,因此 ,医生除了应具备有用而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 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 想途径之一。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古代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并不囿于有病部位的治疗,而是主张机体的整体性康复。他们相信"人体是由其本身的各个部分的一致而又交流着的知觉环构成的,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侵袭时,整个身体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即使人的很小部分受伤,全身就感到疼痛,因为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也应当关爱病人。病人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更何况疾病有时被视为上苍对人类不良行为的惩戒,病人从而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病人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古代医生强调对医疗技术的热爱与对病人的热爱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医术的目的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至少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于是他们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 医学人文精神传统不仅在医生的治疗活动中延续,也凝结成稳固地体现慈善、博爱 精神的医学建制--医院。在医学史上,无论中外,医院的兴起无不与仁爱、照顾和关 怀相关。古罗马时期的一位慈善家,为护理贫病交加的患者,变卖了自己的财产,创办了第一家医院。我国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在疫病流行期间,为照顾无家可归的病人,创办了"安乐病坊"。还有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医院"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兴办的" 普通医院",都以照顾和医治贫困病人为己任,充溢着人道主义的关爱之情。 20世纪以前的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便是在医院,也只不过是

2019年北大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大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 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专业介绍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因此,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单独对象考察和研究无论对科技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哲学原称自然辩证法,其研究实际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史、科学学、哲理数学、数学哲学、工程哲学、技术哲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中国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组织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是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的交叉学科一级学会。 复试时间 复试内容(科目)

复试分数线 复试流程 (1) 院系应及时公布复试细则(含复试时间、地点和复试成绩计算规则等信息)和复试名单。考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并按要求参加复试。

(2)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费标准为 100 元/人次,由院系于复试前收取。参加两次及以上专家组复试的复试费按次收取。 (3) 复试专家组秘书要在复试时填写《北京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情况记录表》。 (4) 复试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突出对考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的考核。 如仅对考生进行面试,院系须设立一定数量的题库,事先确定评分标准,由考生随机抽取适量的试题进行回答。试题难度要适中,并应尽量避免问题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综合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面试结束后,复试专家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其平均分即为考生的面试成绩。 (5) 考生的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由各院系自行组织,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 同等学力考生除复试外,还须在复试期间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考生的加试成绩由院系在考试结束后报送研招办。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同等学力考生,其复试加试要求和办法由院系自行确定。 复试资料 (1) 《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b4284935.html,/)打印。网站打印功能开通时间为2018年3月5日10:00。 登录规则: 用户账号为“bd2018”+报名号(北京大学报名点);“wd2018”+报名号(非北京大学报名点)。用户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出生日期的 8 位数字。例如:用户账号 bd2018110112345 用户密码19801001。考生登录后点击右侧“网上报名”按钮,在项目列表中选择“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击左侧的“复试相关表格”即可下载到本地后再打印。 (2) 个人陈述。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填写。 (3) 北京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中规定的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其它材料,包括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毕业学校正式成绩单、科研成果等。

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自宇宙形成至今已有过百亿年了,20亿年前单细胞藻类出现, 生命由此开始进化。到后来进化成人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在不断地探索。然而人类的大脑进化的比动物高级一些,“人类会使用工具”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便是高动物一 等的人类也抵不过大自然。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大自然就在不断地做斗争。古时候人们敬畏大自然,认为大自然有神奇的魔力,是他们所不能抗拒的,于是所谓的神便出现了,而神的使者边去推崇他们的神。所以宗教便产生了。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发现所谓的神根本不存在,他们便是“无神论者”。在此期间,也产生了一 种学问叫做“哲学”。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W.C.丹皮尔著述的《科学史》一书便讲述了科学、哲学和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自发生,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相互纠葛。 作者W.C.丹皮尔先生以批评,实证精神对科学思想发展史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成就斐然。作者的眼光犀利独到,从古代一直叙述到现代。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怀着敬畏的精神去对待,去分析以前对自然科学哲学有所贡献的人或书籍。作者从不从某一个片面去看待问题,也不对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或著作抱有偏见。作者在书的结尾介绍了科学的哲学,也对科学的哲学的未来做了展望。 《科学史》又名《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是一本值得 拜读的科学史经典名著。同时,它也是论述哲学的一本著作。全书一共12讲。从时间的角度上讲,作者从古代世界的科学写到20世纪的科学;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从科学的萌芽到科学的慢慢成长再到科学的坚实壮大;从哲学的角度上讲,从以前的低级的不合理的哲学到以后的高级的行思缜密的哲学。全书语言平稳,尊重历史,尊重各个阶段的成果。《科学史》一书将带你领略到科学及哲学的发展历程,让 你对着两者有充分的认识。 《科学史》一书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从古代世界的科学开始写起,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牛顿时代一直写到18、19世纪的物理学、生物学、科学与哲学思想,最后又探讨了恒星宇宙,以及对科学的哲

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2006年我们浙江新课程全面实行。其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首要议程之一。只是在学习科学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科学史很不了解,对我们中国的科学文明知之甚少,对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史和物理学史的发展很迷糊。更不必谈科学史的思想,以及科学史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了。 世界着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言,科学史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是唯一能确切反应出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并且科学史既研究科学发展本身的逻辑规律,也研究科学发展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的体会是: 1、科学史教导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史实和包含的深层精神。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史的介绍,但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将科学发现置身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发展背景,介绍同时期哲学思想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等。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诸如此类的故事,而只字不提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艰辛过程,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误解科学的发现是偶然的,是靠运气的。又如,伽利略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理本身的重量无关,不是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到的,而是提出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矛盾的逻辑思维和理想化的斜面实验得到的,要注意历史地真实性。所以教学中要好好地思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史观,注重事实和精神。。 2、不必因为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来质疑科学史是人类进步史。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科学史并非真正纯粹的“人类进步史”。看古代天文学发展,被运用于巫术、人间祸福预测、宗教等。现代高科技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病毒等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化学药品的制造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一部人类科学史成了其它物种的毁灭史等等。但是,我不认为科学史不是纯粹的进步史。首先,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科学史记载人类进步的遗产。其次,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步历史,科学史是科学的历史。人类发现一种科学现象或理论,最纯粹的目的是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古代巫术,原始目的是治病。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开发隧道等,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是逻辑实验发展的顶峰表现,是对物理学大厦和天文学的缔造。至于后来,炸药被用于战争,相对论被用于核武器的研发,那是科学与人类政治的结合,该划入人类社会学,不该质疑科学史的纯粹进步性。核能源成为现代重要的能源,极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这才属于科学史。 3、要大力提倡学习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 中国古代科学史,记载了许多卓越的思想。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很遗憾,对自己祖先知之甚少。像科学史中的天文学,是祖先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盘古开天地神话中,就包含了古人的宇宙观,它与而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很多相似的思想。都认为天地之前,没有时间、空间,宇宙都在不断膨胀之中。汉代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宇宙理论。先秦就“精气”说,汉代的“元气”说,到宋代的“太虚既气”说,道出朴素的物质起源。而气、阴阳、五行构成了中国科学三大范式。所有这些,是我现在才接触的知识,实在是自己的耻辱。可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将我们祖先的遗产很好地运用于各个方面,并不断地普及。像很多日本动画片,包含了很多中国古人的优秀思想,如中国四象——东之青龙,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北之玄武;阴阳八卦与节气、五行方阵、太虚空等等。越是深入,我越是羞愧和不

【最新】从愚昧到科学课后题答案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单选题】科学哲学以科学活动和科学()为研究对象。C A、史 B、发现 C、理论 D、实验 2 【单选题】在什么时期,作为萌芽期间早期的科学已经也是非常发达了?()D A、南北朝 B、汉朝 C、秦汉 D、古希腊 3【多选题】任何一个独立学科的出现和成立,它都意味着这个学科有自己的()。BCD A、思想 B、判别标准 C、规范 D、思想体系 4【判断题】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对 5【判断题】科学哲学是跟科学史是相关的姊妹学科。()对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 1

【单选题】哪位名人带了自己的组织培养了美国第一批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的博士生等?()C A、柯南特 B、季羡林 C、萨顿 D、张德骏 2 【单选题】有关萨顿说法错误的是()。D A、有社会责任感 B、最重要的著作是《科学史导论》 C、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学家 D、倡导人文主义 3【多选题】萨顿说哪些先行者比他们当中最有工作能力的人更勤奋?()ACD A、查尔斯·迪康热 B、柯南特 C、皮克泰 D、弗雷泽 4【判断题】《ISIS》是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创办的杂志,在今天已不再出版。()X 5【判断题】萨顿一生非常辛勤,他生前创作过15部专著和79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文献目录。()对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单选题】关于“科学是什么、科学应该怎样”所有的这些考虑,获得它的认识重要方式之一是对于科学的()的回忆。B A、革命

B、历史 C、精神 D、发现 2 【单选题】国际科学史学会萨顿奖第一位获奖者是()。D A、笛卡尔 B、柯瓦雷 C、斯蒂文·夏平 D、萨顿 3【多选题】丹麦科学家克拉总结了很多条关于科学史的作用,以下包括()。ABCD A、可以增进我们今天最有科学知识的这种赏识 B、可以满足一些科学家要了解理论起源的愿望 C、可以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 D、可以在科学人文中架起桥梁 4【判断题】在科学界,目前的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章”。()X 5【判断题】科学史研究最早期,人们做的都是内史的工作。()对 文明的含义及起源 1 【单选题】汤因比所说的我们的时代第几个特点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加速,正在加速地创造历史。”?B A、一 B、二 C、三 D、四

生物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上课日记反思Reflection

生物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生物體的基本構成:細胞論,跳躍式的歸納法則---上課日記反思 上課日期:101-04-06 繳交日期:101-04-10 護理組TA8001033陳萩憶 本週課程中最值得記錄的事件?我對該事件的想法如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1)描述事件(如最感興趣、最不懂的…) 1.對照中西文化的科學發展演進? (2)對該事件我的想法: 雖然明朝的發明與西方發展是同一期間,可是卻在清朝沉寂,是否當時因清朝是外族入侵,為求統一因而壓抑持續的發明,又因西方文化的傳入,所以到清末,又開始往外拓展而興起西學之風。 對於宋應星、李時珍、徐霞客等人,是對徐霞客最有印象,因為幾年前在旅遊節目曾有介紹過,有提到他算是最早的旅行者(雖然他是一位地理學家),其著作徐霞客游記也記錄不少中國大江南北的地理景觀地貌與人文特色,尤其是喀斯特地形,如果到過雲南,一定會到昆明的石林風景區,導遊也會特別介紹徐霞客。只是覺得在明代應該是求功名,而徐霞客卻用另一種方式行走各地,頗印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奇人。而這幾年因旅遊的普遍,也再次興起研究徐霞客風,開始探究其走過的地方,也開始所謂歷史遺跡或自然景觀的世界保護遺產註記,似乎也是經歷沉寂及再被發現一樣。

(3)如是反應的理由本週課程中最值得記錄的事件?我對該事件的想法如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不管是細胞還是細菌的發現,創始者最初的動機起源,一個關鍵時機的持續是很重要,從思想、工具設備、知識與經驗的累積,慢慢從徒手到機械運用(現在的科技),都是在改善人類的方便性。若是用植物的研究,以現在眼光來看,應該不會有人沒事就在進行植物切片觀察,即使想做,大概也會被否決吧! 多一點質疑或許能夠尋求原因,甚至有新的創意,不管是知古或知今,也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往往也是只知其果卻忘記初因及過程。而這些科學家的經驗,是否也在暗示許多的研究做了之後,一樣被置於角落乏人問津,如果引不起興趣或共鳴,一樣有可能不會持續下去。 徐霞客的喀斯特地貌-----雲南昆明的石林風景區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视频课后答案完整版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综合性科学史于(D)时期出现。 A、16世纪末17世纪初 B、17世纪初18世纪末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专门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是从(D)时期开始。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3 下列不是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ABC)。 A、亚伯拉罕?派斯 B、安德斯?哈尔德 C、奥托?纽格伯尔 D、乔治?萨顿 4 理科理学的二级学科是科学史。(×) 5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也对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

(√)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 1 关于科学史的著作中,乔治?萨顿出版是(B)。 A、Dynamis B、Isis C、Centaurus D、Lychnos 2 由乔治?萨顿著作的《科学史导论》一书,记录到了(B)。 A、1300年 B、1400年 C、1500年 D、1600年 3 在(C)的帮助下,萨顿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A、福斯特 B、埃弗里特 C、科南特 D、萨默斯

倾向于陈述客观的历史事实,对于诸如纳粹一类将科学用于屠杀的行为缺少批判性,这是萨顿研究的科学史的局限性(×) 5 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是萨顿倡导的人文主义。(×)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A)是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 A、《我认识一只凤凰》 B、《我所知道的萨顿》 C、《我的父亲》 D、《我所知道的科学史》 2 下列选项中不是科学史的作用的是(D)。 A、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 B、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 C、一般的普及性教育 D、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 3 (D)年ISIS创刊。 A、1909年

现象学诠释学的科学编史学纲领——一种更适合于哲学系科学史教学的纲领

第23卷第11期8007年1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 V01.23,Noli NOV,2007 ?科技思想史?文章编号:1000--8994(2007)lloloo—04 现象学一诠释学的科学编史学纲领 ——一种更适合于哲学系科学史教学的纲领 李章印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科学吏载学在哲学系比较尴尬,晏提高它的地位就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编吏学螭领。现象学一诖释学的编史学婀领是已有蛔领中最适合的,它能够培出科学吏的基础,按照科学自身的方式采显示科学,把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看成燕“科学世界”的形成和转换,井展示出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关建词:现象学一诖释学;编史学纲领;科学史教学;生存论一存在论;科学世界 中圈分类号:N081文截标志码:A 1科学史如何才能真正得到 哲学系的认可? 在国内不少高校哲学系,科技哲学的状况有点儿尴尬,与科技哲学密切相关的科学史甚至更加尴尬。尽管许多哲学系事实上都给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科学史课程,但这门课程的地位在师生心目中实际上往往是不重要的,尤其难以引起哲学专业学生的高昂兴致。 科技哲学在哲学系的尴尬往往是由于它缺乏足够的“哲学味”,而科学史则是更加缺乏“哲学味”,甚至连一般的“史学味”也不够。这就使得哲学系的人认为,科学史大多都是已经过时的史料的堆积,它不是成熟的历史学,与哲学本身更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其中那些没有过时的东西,也只是可以起到科普的作用。 对科学史的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但要消除对科学史的这种偏见,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科学史本身。它必须展示出科学史史料的重要意义,必须表明“过去的“科学其实并不真的是已经“过时的”科学。同时,科学史史料的这种意义叉必须对哲学本身具有意义,否则还是得不到哲学系的认可。 在讲授科学史的意义时,我们可能会涉及到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但即使展示出对科学哲学的意义,这对哲学系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因为科学哲学毕竟只是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且科学哲学本身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在许多“哲学人”的心目中也未必那么地重要。所以,要想真正破除“哲学人”对科学史的偏见,真正提高科学史在哲学系的地位,就不仅要展示出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而且还要展示出它对整个哲学的意义以及科学哲学在整个哲学中的意义。 在这里,科学史的地位问题与科学哲学的地位问题又相互交织在一起。要提高科学史的地位就需要提高科学哲学的地位,但另一方面,真正提高了科学史的地位,科学哲学的地位也会跟着得到提高。但是,提高科学哲学的地位问题不是这里要谈论的话题,我们这里只讨论有关科学史本身的问题。那么,如何展示出科学史对整个哲学本身的意义呢? 如果我们看看科学史目前的状况,“如何展示出科学史对整个哲学本身的意义”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考虑到科学史的元问题。即元科学史或科学编史学纲领问题.对于这个初看起 收稿日期:2007—08m03 作者简介:李章印(1965),山东莘县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擎隐副就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现象学一诠释学、科学哲学、科学吏、科学与宗教等。 100

《科学思想史指南》编者前言: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史- 科学史总论:《科学思想史指南》编者前言: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 文章来源: 《科学思想史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加入时间: 2003-06-02 阅读次数:3237 次 《科学思想史指南》编者前言:走向科学思想史研究 吴国盛 一 如何发展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长期是自然辩证法界青年同仁热烈谈论的主题。我曾在“自然辩证法辨”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我认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四大学科应逐步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事业中突出出来,进而成为我们事业的主体学科,这应是自然辩证法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问题不在于发展所谓自然辩证法学科,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一门学科,而在于建设尚不存在或尚不完善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诸学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自然辩证法界实际上已形成了两个群体,一个是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哲学群体,另一个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群体,两个群体间存在着一种事实上的分工:哲学群体大体关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问题,而社会学群体则大体关注科学社会史、科学社会学以及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问题。作为哲学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愿意为建设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三个学科略尽绵薄之力。 学术事业是在积累中获得进步的。现在看来,那种一味热衷于发现新规律、创造新概念、追赶新思潮,热衷于批判、革命、突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实际上使学术事业长期处于绯徊和停滞不前状态。但是学术的渐进积累并不是实证主义意义上无先入之见、无边无际的积累,恰恰相反,任何积累都是在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背景框架即范式中进行的,范式的出现标志着学科的建立和学科建设的开始。 应当承认,甚至在我们自然辩证法界的哲学群体中也相当程度上缺乏学术规范,比如,我们甚至可能就本领域的某一篇文章是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达成不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再如,各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们连共同的名著选读课也没有,学术背景相当不一。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科研上范式的缺如,导致学术交流往往因缺乏共同背景和共同语言而流于空泛,无法深入的讨论问题。 学术规范不是凭空创造的,它有它的历史继承性。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三大学科在西方都有或长或短的发展历史,它们学派林立、传统渊源流长。为尽早进入范式,我们必须学习。这就是我们不揣冒昧,着手翻译和编写系列《指南》的基本动因。 二 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史三个学科中,科学思想史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第一章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第一章古代世界的科学 文明的起源——巴比伦尼亚——埃及——印度——希腊和希腊人——希腊宗教和哲学的起源——古典时代的宗教和哲学——爱奥尼亚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物质问题——原子论者——希腊医学——从原子论者到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希腊化的文明——演绎的几何学--阿基米得和力学的起源——阿利斯塔克和希帕克——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炼金术的起源——罗马时代——学术的衰落 文明的起源 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在居住在这些流域的各民族当中,我们知道得 最多的是埃及的人民和巴比伦尼亚的人民,主要是靠了希腊历史学家著作中的记载。从这个来源得到的资料本来是极少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发现他们的许多建筑物,雕像和碑石的遗迹,由于发掘王室陵寝,得到很多家用物件、装饰品和铭文,资料来源又大大扩充了。这种资料当然是片断的,有赖双重机会,一方面要靠古代记录的保存和发现,另一方面又要靠现代研究家的正确解释;可是,这样得到的资料确也不少,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得到。 巴比伦尼亚 常识性的知识和工艺知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该说是实用科学的起源的最可靠的 基础。这种规范化的早期征象可以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的巴比伦尼亚国王的敕令中找到。当时,他们已经认识到固定的度量衡单位的重要性,于是就用王室的权威,公布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标准。 巴比伦尼亚的长度单位是“指”,等于1.65厘米或2/3英寸左右; 一尺等于20指,一腕等于30指;一竿等于12腕,而测量者所用的单位绳则等于120 腕;一里是180绳,等于6.65英里。在重量单位方面,一粟等于0.046克;一舍克(Shekel)等于8.416克;一达伦(talent)等于30.5公斤,或67[1/3]磅。 在最早的有史时代,大麦似乎充当过交易的媒介。到公元前三千年,又采用了铜锭 和银锭,但是,大麦仍然在流通。黄金的价值为同重的白银的六至十二倍,因时代而不同。 巴比伦的数学和工艺的要素显然是从非闪族的萨马利亚人(Sumerians)得来的。 萨马利亚人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统治那个国家达一千年之久。在巴比伦人的碑石中发现 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他们采用了十二进位制,使分数易于计算,同时还采用了从我们的手指得到启示的十进位制。为了把这两种制度结合起来,他们对六十这个数目特别重视。这种双重计算法的平行应用成为重量和度量——圆周及其角度的划分,噚,尺及平方尺,达伦和蒲式耳(bushel)——的基础。 几何学的起源也说明抽象的科学起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在土地测量的基本公式和 数目里,就可以找到几何学的开端。由于有了田地的平面图,接着也就有了比较复杂的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 ? ? 2 从()开始,才有人专门地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 ? A 15世纪 ? B 16世纪 ? C 17世纪 ? D 18世纪 3 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 A 16世纪末17世纪初 ? B 17世纪初18世纪末 ? C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4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

? 5 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 A 亚伯拉罕·派斯 ? B 安德斯·哈尔德 ? C 奥托·纽格伯尔 ? D 乔治·萨顿 科学史的奠基人 1 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 A 福斯特 ? B 埃弗里特 ? C 科南特 ? D 萨默斯 2 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 A Dynamis ? B Isis ? C Centaurus ? D Lychnos 3

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 ? ? 4 萨顿研究的科学史的局限性在于,其更倾向于陈述客观的历史事实,对于诸如纳粹一类将科学用于屠杀的行为缺少批判性。() ? ? 5 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 A 1300年 ? B 1400年 ? C 1500年 ? D 1600年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科学史更加强调的是借鉴功能,而并非预见功能。() ? ? 2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 A 《我认识一只凤凰》 ? B 《我所知道的萨顿》 ? C 《我的父亲》 ? D 《我所知道的科学史》 3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 ? ? 4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 ? A 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 ? B 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 ? C 一般的普及性教育 ? D 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5 ISIS创刊于()。 ? A 1909年 ? B 1910年 ? C 1911年 ? D 1912年 文明的含义及起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