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巨细胞瘤影像病例分析

骨巨细胞瘤影像病例分析

骨巨细胞瘤影像病例分析
骨巨细胞瘤影像病例分析

骨巨细胞瘤病例分析

病史:患者xxxx,男性,44岁。因“左小腿疼痛10月余”入院。患者自诉于10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小腿疼痛,左侧小腿行走时疼痛,休息时缓解,无低热寒战,无其他关节疼痛,今年5月初在我院行左膝关节MRI检查示:左胫骨肿物,未予以特殊处理,今患者为进一步就、明确诊断诊治来我院门诊门诊拟“做胫骨骨肿瘤”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正常,食欲正常。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皮肤完整,无红肿,无破溃,局部无肿胀,无压痛,膝关节活动、感觉既、及末梢血运可,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4”字征(-),内收(-),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无

入院后行DR检查,阅片:

X线(影像号 xxxxxx):左胫骨上端可见一大小约4*3cm骨质密度减低区,呈磨玻璃样,未见骨膜反应;左胫骨上段内侧可见一骨性突起,基底部与骨干相连,背离关节生长,余左膝关节构成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病变、骨折征象,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左胫骨上端骨质破坏,考虑骨肿瘤病变,性质待查;左胫骨上段骨骨瘤。

病理结果: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为起源于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生长活跃),Ⅲ级为恶性。本病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

一.临床表现:国内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相近,男女之比为 1.2:1。好发年龄是20~40岁,占65%。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三处发病率占全部的60%~70%。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和压痛。骨皮质变薄时,触及有乒乓球感。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充盈曲张。

二.影像表现:骨巨细胞瘤从形态学上可分为以溶骨改变为主的溶骨型和以皂泡样变为主的皂泡型。有学者统计了在骨巨细胞瘤中生长迅速的为溶骨型,且恶变的趋势也明显。其可能的机制是溶骨型骨巨细胞瘤随级别的增高,其恶性变(肉瘤化) 的程度也增加,故生长速度加快。从病理学检查也证实了这点,也就是单核基质细胞逐渐增多,其明显异型性变化,且多核巨细胞渐小而少,核亦有明显异型性变化现象。另外当病变侵及骺板亦提示恶性变程度较高。X 线平片和CT 检查的重要性不逊于病理检查,因病理检查有时对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纤维性骨炎的鉴别会发生困难,而X 线平片和CT 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却有独到之处。

1.X线表现:

X 线表现为偏心性生长在骨端,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骨间隔纤细,构成皂泡状或网格状改变,破坏区和正常骨分界清晰,骨皮质薄,多完整,边缘呈波浪状,肿瘤向四周发展,横向扩张程度与纵向扩张程度相近似或略超过,最后整个骨端全破坏,但一般不侵犯及穿过关节面。一般无骨膜反应,亦无骨化和钙

化征象,相应部位可见均质的软组织肿块,较局限,而边缘清晰。若出现以下几点时则提示恶性:1)有明显的侵袭性表现,如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模糊,有虫蚀状、筛孔样骨破坏,骨性包壳和骨嵴残缺不全;2)骨膜增生较显著,可有Codman 三角;3)软组织肿块较大,超出骨性包壳的轮廓;4)患者年龄较大,疼痛持续加重,肿瘤突然生长迅速并有恶病质。

2.CT表现:

CT 检查表现为肿瘤呈膨胀性改变,而大多数骨壳(骨皮质) 并不完整,但相应部位并无明显软组织肿块。而发现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有时可见液-液平面。肿瘤与松质骨的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骶骨的骨巨细胞瘤可见“横板征”,即骶骨的终板因含钙化的软骨,破坏较慢,因而较骨质破坏多保留一段时间,并可因肿瘤长大而压迫移位。。

3. MRI表现:

病灶边缘清楚,T1WI 均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 为不均匀高信号,Gd - DTPA 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多数病例显示病灶范围较CT和X线平片广,并与术中或术后大体病理所见相符。发生囊变者呈明显的长T1 长T2 信号,其中位于骶尾椎的病变多膨胀显著伴囊变。肿瘤内亚急性出血T1WI 和T2WI 均呈高信号,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T1WI 和T2WI 均为颗粒状低信号。部分病例病灶内出现液-液平面,T1WI 上层相对于下层低信号,T2WI 上层相对于下层高信号。结合病理检查显示上方为浆液,下方为红细胞、细胞碎屑和胶原纤维等。有学者认为液平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表现,出现于骨巨细胞瘤中可能是两者并存所致 ,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并无特征性,除动脉瘤样骨囊肿外,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肉瘤等也可出现液平,因此液平的出现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意义不大三.鉴别诊断:

(1)动脉瘤样骨囊肿:很少侵犯骨端,多纵向生长,并自皮质缺损区向骨外膜下延伸,CT扫描常见液一液平面。

(2)骨囊肿:发病年龄小,多在骨骺愈合前发生,膨胀不明显,长

轴平行于骨干,囊内少有典型皂泡状影,CT为液体密度无强化。

(3)良性成骨细胞瘤:发病年龄小,多发生于骨骺愈合前,肿瘤可有钙化斑。

(4)内生软骨瘤:发生于长管状骨骨端部的软骨瘤,可出现偏心性骨破坏,但骨破坏区与正常骨分界清楚有硬化环.其内可见较多的大小不等斑片状及环状钙化。

(5)溶骨性成骨肉瘤:仅有溶骨性破坏,较少出现骨膨胀,少见残留骨壳。

医学影像学面试常见考题

胸肺部 1、胸部影像学检查常采用哪些方法? 一、胸部透视二、拍片(正、侧位)三、高仟伏拍片四、体层摄影 五、支气管造影六、CT七、MRI 2、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 一、渗出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的片状阴影,范围可从小叶到大叶,当病变累及大叶时,其形态与肺叶一致,边缘锐利,并可见支气管气象 二、纤维性病变:表现为密度较高,边界清楚,走行僵直,形态不规则的条索状影 三、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结节状或花瓣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一般无融合趋势 四、钙化性病变:表现为边缘锐利,密度极高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斑块状影 五、空洞性病变:1、虫蚀样空洞: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中有多发性小透光区。形态不规则,呈虫蚀状。2、薄壁空洞:空洞壁厚<3mm,边界清楚,内壁光滑的圆形透光区。3、厚壁空洞:壁厚>3mm,空洞呈圆形或不规则,周边有或无实变区,内壁光滑整齐或凸凹不平,洞内可有或无气液平面 六、肿块性病变:良性肿块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密度均匀的球形致密影,恶性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不锐利,可有短细毛或脐凹征,中心可发生坏死 3、一侧胸腔均为密实影,应考虑哪几种病的可能?在鉴别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量胸腔积液二、一侧性肺实变三、一侧性肺不张四、一侧性胸膜肥厚粘连五、先天性一侧肺不发育六、一侧性肺硬变 在鉴别时应注意:一、纵隔位置二、横膈高低三、肋间隙宽窄四、胸廓大小五、在平片上观察有无支气管气象六、在体层片上观察主支气管是否通畅七、结合临床其它资料 4、支气管肺癌(中心型)的直接、间接X线征象有哪些? 一、直接征象:1、肿块,位于肺门区,呈圆形或分叶状 2、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 3、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呈鼠尾状或杯口状 二、间接征象:1、阻塞性肺不张,上移之水平裂与肺门肿块构成反“S”征(指右上叶) 2、阻塞性肺炎: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渗出性病变 3、阻塞性肺气肿:被阻塞肺叶含气量增加,透亮度增高 5、大叶性肺炎的典型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按照病变形态变化的过程,通常分成充血期,肝变期或实变期及消散期,可累及肺叶的大部或全部。前者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的阴影后者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大片致密影。边缘清楚,以叶间裂为界,其形状与肺叶,轮廓一致,其内可见支气管气象。不同大叶性肺炎的形态,各不相同。 6、急性血性播散型肺结核的典型X线表现? 病变早期两肺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改变。约10天后两肺呈弥漫性均匀分布,大小相同,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粟粒状结节影。两肺纹理显示不清。 肺结核,经典的肺结核表现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行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的基本x线表现包括云絮状阴影,肺段,肺叶或一侧肺阴影,结节状阴影,球状或肿快阴影,空洞影,条索状,星状阴影及钙化阴影。 7、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扩张分囊状,柱状和混合型扩张,诊断时一是要确定支扩的有无,二是确定其范围。沿支气管走行的囊状影,并且周围可发现伴行的较细血管影则诊断不困难,X线病变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支气管呈柱状增粗或"轨道征",典型呈蜂窝状或卷发状阴影,其间夹有液平面的囊区。需要鉴别的是多发支气管囊肿和其他弥漫性囊性病变,后者一般没有伴血管影,如果病变内有气液平面则说明支扩合并感染,另外,在胸下区如果出现典型的小叶中央性圆形影,则应考虑细支气管扩张的存在。

骨巨细胞瘤影像病例分析

骨巨细胞瘤病例分析 病史:患者xxxx,男性,44岁。因“左小腿疼痛10月余”入院。患者自诉于10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小腿疼痛,左侧小腿行走时疼痛,休息时缓解,无低热寒战,无其他关节疼痛,今年5月初在我院行左膝关节MRI检查示:左胫骨肿物,未予以特殊处理,今患者为进一步就、明确诊断诊治来我院门诊门诊拟“做胫骨骨肿瘤”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正常,食欲正常。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皮肤完整,无红肿,无破溃,局部无肿胀,无压痛,膝关节活动、感觉既、及末梢血运可,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4”字征(-),内收(-),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无 入院后行DR检查,阅片: X线(影像号 xxxxxx):左胫骨上端可见一大小约4*3cm骨质密度减低区,呈磨玻璃样,未见骨膜反应;左胫骨上段内侧可见一骨性突起,基底部与骨干相连,背离关节生长,余左膝关节构成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病变、骨折征象,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左胫骨上端骨质破坏,考虑骨肿瘤病变,性质待查;左胫骨上段骨骨瘤。 病理结果: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为起源于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生长活跃),Ⅲ级为恶性。本病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 一.临床表现:国内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相近,男女之比为 1.2:1。好发年龄是20~40岁,占65%。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三处发病率占全部的60%~70%。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和压痛。骨皮质变薄时,触及有乒乓球感。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充盈曲张。 二.影像表现:骨巨细胞瘤从形态学上可分为以溶骨改变为主的溶骨型和以皂泡样变为主的皂泡型。有学者统计了在骨巨细胞瘤中生长迅速的为溶骨型,且恶变的趋势也明显。其可能的机制是溶骨型骨巨细胞瘤随级别的增高,其恶性变(肉瘤化) 的程度也增加,故生长速度加快。从病理学检查也证实了这点,也就是单核基质细胞逐渐增多,其明显异型性变化,且多核巨细胞渐小而少,核亦有明显异型性变化现象。另外当病变侵及骺板亦提示恶性变程度较高。X 线平片和CT 检查的重要性不逊于病理检查,因病理检查有时对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纤维性骨炎的鉴别会发生困难,而X 线平片和CT 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却有独到之处。 1.X线表现: X 线表现为偏心性生长在骨端,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骨间隔纤细,构成皂泡状或网格状改变,破坏区和正常骨分界清晰,骨皮质薄,多完整,边缘呈波浪状,肿瘤向四周发展,横向扩张程度与纵向扩张程度相近似或略超过,最后整个骨端全破坏,但一般不侵犯及穿过关节面。一般无骨膜反应,亦无骨化和钙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解析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吴利江茹欢孟叶柳莺 【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57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分析MRI、CT及X线平片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无硬化,部分病例可见粗大骨嵴;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并可显示瘤内坏死、囊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液平等。结论 X线平片结合CT、MRI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 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核磁共振影像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osteoclastoma. Methods Fifty-seven patients with osteoclastoma, documented by 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resected specimens, and their data of X-ray, CT and MRI were analyzed and correlated with pathologic features of the tumors. Results The tumors of all patients were located in the end of bones with eccentric distentive growth. Large ridge were seen in some tumors. No calfications and sclerotic change were seen. Tumors showed isointensive or slightly hypointensive on MR T1-weighted images and heterogeneneously hyperintensive on MR T2-weighted images with internal irregular intense areas. Conclusions Imaging examinations, including X-ray, CT and MRI, can show well the tumor and the peripheral structures 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Besides above, imaging examinations can also help to facilitate surgical planning. 【Key words】 osteoclastoma MRI imaging diagnosis 骨巨细胞瘤最早由Cooper于1818年描述,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肿瘤,我国骨巨细胞瘤发病率占骨肿瘤的第一、二位[1]。骨巨细胞瘤具有潜在恶性,5%~10%的病例病变呈侵袭性生长,甚至发生肺转移[2]。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搜集的57例骨巨细胞瘤影像资料,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探讨X线平片、CT特别是MR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6~55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10年。发病部位:胫骨上端14例,股骨下端10例,股骨上段9例,腰椎6例,肱骨上端5例,骶尾骨4例,髌骨2例,肩胛骨2例,颈椎2例,髂骨、颞骨、坐骨各1例。其中术后复发3例。临床表

医学影像学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1、女14岁,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静脉曲张,并触及肿块、质硬、固定。图像如下,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冠状T 1WIC:冠状T 2 WID:增强T 1 WI 2、男9岁,左小腿及足背广泛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5天。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冠状T 2WI,C:横断T 1 WI,D:增强T 1 WI 3、女23岁,右大腿反复肿痛3年。查体:右大腿粗大,压痛。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冠状T 1WI,C:增强T 1 WI 4、女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腕关节正位,B:腕关节侧位 5、女5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B:肘关节侧位 6、女35岁,车祸后右大腿短缩、小腿外旋畸形,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右大腿有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股骨正位,B:股骨侧位 7、男29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踝关节正位,A:踝关节侧位,A:CT三维重建 8、男28岁,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B:肘关节侧位 9、男10岁,左大腿远端疼痛1年。查体:左股骨远端及膝关节肿胀、压痛,局部红、肿,皮温稍增高。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冠状T 2WI,C:冠状T 2 WI,D:增强T 1 WI 10、女63岁,全身乏力、骨痛7个月,以腰骶部酸痛为主,近期头痛明显加剧。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头颅侧位B:骨盆正位,C:腰椎侧位 11、男70岁,腰痛、伴右下肢酸胀无力2个月。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94.3ng/L,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77.1ng/L,总酸性磷酸酶21.9U/L。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矢状T 1WI,C:矢状T 2 WI,D:骨盆平片

医学影像学病例分析教案资料

医学影像学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1、女 14岁,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静脉曲张,并触及肿块、质硬、固定。图像如下,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 B:冠状T 1WI C:冠状T 2 WI D:增强T 1 WI 2、男 9岁,左小腿及足背广泛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5天。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 冠状T 2WI,C: 横断T 1 WI,D: 增强T 1 WI

3、女 23岁,右大腿反复肿痛3年。查体:右大腿粗大,压痛。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 冠状T 1WI,C: 增强T 1 WI 4、女 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腕关节正位,B: 腕关节侧位

5、女 5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B: 肘关节侧位 6、女 35岁,车祸后右大腿短缩、小腿外旋畸形,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右大腿有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股骨正位,B:股骨侧位

7、男 29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踝关节正位,A:踝关节侧位, A:CT三维重建 8、男 28岁,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B: 肘关节侧位 9、男 10岁,左大腿远端疼痛1年。查体:左股骨远端及膝关节肿胀、压痛,局部红、肿,皮温稍增高。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b3525328.html,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分析 作者:李华明 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32期 摘要:目的:探究骨巨细胞瘤X线的诊断方法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X线诊断,并分析影像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为肱骨上端,8例患者为股骨上端,2例患者为胫骨上端,21例患者为股骨下端,3例患者为肩胛骨,2例患者为髂骨,2例患者为颅骨,2例为胸椎骨。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81.8%,检查结果的准 确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诊断效果 骨巨细胞瘤为原发性的骨肿瘤,较为常见,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较高,对骨质溶蚀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能够穿过骨皮质从而成为软组织包块,刮除术之后的复发率较高,少数患者会有肺转移或者局部恶性病变的情况[1]。该疾病的原发部位一般在骨骺,在病灶的不断扩大 中,逐渐向干骺端侵及,大多会侵犯长骨。该疾病的病因并不清楚,其瘤组织质软而脆、血供丰富、似肉芽组织。在对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必须选择良好的诊断方法,虽然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磁共振和螺旋CT,但是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患者采用CT诊断,效果显著,分辨率高,占 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2]。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X线诊断,并分析影像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X线诊断, 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24-68岁,平均年龄为:(39.76±6.23)岁,病程范围: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9±5.9)年。病理分级:I级为良性巨细胞瘤,II级为中间型巨细胞瘤,组织较为活跃,能够成为良性或者恶性,III级为恶性的巨细胞瘤。30例患者为I级,12例患者为II级,9例患者为III级,所有患者身体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诊断,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平片,详细记录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在患者手术切除后进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和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变部位

医学影像学大题[001]

1.胃良、恶性溃疡如何鉴别? 2 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有哪些? 3.左心房增大的X线表现是什么? 4.何为青枝骨折? 5.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型有哪些? 6.骨肉瘤分几型? 7.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8.简述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X线表现。9.早期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点10.中心型肺癌影像学特点(X线及CT)?11.急性血行性肺结核有什么X影像学特点?12.肺不张的X线表现?13气管扩张分成哪几种类型? 14.食管癌的X线表现有哪些?15.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 16.何为骨质疏松 17.脊柱结核的主要X线表现18.成骨型骨肉瘤X 线表现20.结核的分型。21.胃粘膜异常的表现19.试述中心型早期肺癌的简单含义和可能具有的各种X线表现,并述CT对检出和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作用。 22.早期胃癌?23.简述大叶性肺炎分期及各期X线表现。24.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部位?25.请解释Colles’ 骨折26中晚期浸润型食管癌造影表现27胃溃疡在上消化道造影中的直接径象及其特点 28胃溃疡的影像学表现29溃疡型胃癌造影表现 30良恶性溃疡病 X线比较 31骨质酥松X线表现32骨质软化X线现 33骨质破坏X线表现 34骨质坏死X 表 35骨折X线表现36骨肉瘤影像表现 37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38长骨结核X线表现40良恶性骨肿瘤鉴别39脊椎结核X表现1.胃良、恶性溃疡如何鉴别?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龛影位置胃轮廓外完全或大部分在胃腔内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扁平,有尖角龛影大小多<2.0c 多>2.5cm --- 龛影边缘光滑,整齐不光整,有充盈缺损龛影口部粘膜水肿,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指压迹样充盈缺损;不规则环堤破坏中断龛影周围粘膜均匀规则纠集不整齐纠集 ---邻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无蠕动2.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有哪些?答: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表现为:①小区粘膜结构紊乱、消失②切线位上可见棘突样龛影③可见颗粒状、小圆形充盈缺损,表面毛糙不平。3.左心房增大的X线表现是什么?答:1左心房增大一般先向后向上,继之向左向右远达片:左心房若向右增大时可达或超过右心房边缘,形成右心房的双重密度或双重边缘,亦称双心房影。左心房耳部增大时可见左心室与肺动脉段之间的左房耳部膨凸。气管隆凸开大。2右前斜位或左侧位:服钡检查示中下段食管有局限性压迹和移位,此征象是左心房增大分度的主要依据。有食管压迹而无移位者为轻度;压迹+轻度移位(止于胸椎前缘)者为中度;明显移位者为高度增大。有时需要除外屈曲延长的降主动脉牵拉的食管向后移位,此种情况食管前方常无增大的左心房高密度影。3左前斜位:心后缘左心房隆凸,与左主支气管间的透明带消失,明显者可使左主支气管向上后方移位并变窄。4.何为青枝骨折?答:儿童青枝样骨折常见于四肢长骨骨干,表现为骨皮质发生皱折、

医学影像教学工作总结汇报

医学影像教学工作汇报 我院放射科自成立之初除了担任医院临床工作以外,也一并承担了对本单位及外单位进修实习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历来有“传帮带”的历史沿袭和传承。从科室领导到各级医师、技师,对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理解。从每年几人、几十人的医学影像实习进修教学培训开始,逐渐成为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特别是我院自2005年起成为河北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成立医学影像教研室以来,有了更加完备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任务、师资队伍更加优化。到去年成为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始接收规培住院医师,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科室的“业余”“课外作业”,而是成为科室临床、教学、科研三大任务之一。需要科室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 目前我科主要承担教学任务: 一、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医学影像学理论课程及见习、实习带教, 二、承德医学院、北方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带教,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 四、部分基层医院进修带教, 教学方面主要做法: 一、规范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在科室学习各方面行为规范及注意事项。搞好入科教育,主要是与病人如何沟通交流,养成严谨工作态度防范医疗差错纠纷,做好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人文关怀理念以及科室辐射安全方

等进行宣教,针对学生心理进行实例案例分析教学。 二、在科室学习期间严格管理,对每位学生进行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计划目标各方面考核,对不同专业学生做出不同培养计划要求,因材施教。 1、对影像诊断专业学生要求熟悉掌握X线胸部常见病(如:肺炎、结核、肿瘤、气胸、胸腔积液),骨骼方面常见病(如骨折、骨质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病)腹部(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胃肠道造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神经系统(脑出血、脑梗塞、脑挫伤、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等疾病做出定位、定性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 2、对于临床专业学生主要针对各项影像诊断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如何规范开具影像检查申请单,如何指导临床患者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危急值影像胶片报告解读等方面做出重点要求。 3、对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对其投照技术,各种常见特殊投照体位,设备参数调试,磁共振CT扫描序列、参数调整能够对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及影像危急值初步判读。 三、坚持开展小讲座,疑难病例会诊读片制度,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两点到三点影像科集体会诊读片,对前一日的疑难及典型病例进行会诊分析,先由各科室提出病例,临床病史,各项检查,影像资料,再由学生发言分析提问,逐级向上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主任医师分析讨论总结。如有分歧疑问,进一步追踪手术、病理结果,反复再次讨论印证影像诊断的得失之处。除疑难病例外,也选取一些与教科书上影像符合的典型常见病、少见病进行展示,让学生从中加深印象。并以举办小讲座的方式,使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中青年同志投身医学教学。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学习题 第一部分放射部分 第一节总论 一、名词解释: 1、X-线的穿透效应 X线具有穿透物质的能力 2、x线的荧光效应 X线可以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的能力,是X线透视的基础。 3、x线的摄影效应 X线可以使胶片感光的能力,是常规线平片的基础。 4、X线的电离效应 X线可以使周围物质电离的能力,它是X线防护和x线治疗的基础。 5、流空效应 心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质子离开接受范围而测不到MR信号。 二、单项选择题: 1、X线发现于(A)年 A 1895 B 1900 C 1865 D 1899 2、X线胶片呈白色改变(B ) A 说明有金属银沉淀 B 没有金属银沉淀 C 金属银沉淀的多 D 金属银沉淀的少 3、透视下荧光屏上亮说明(C ) A X线穿透的少 B X线不能穿过 C X线穿透的多 D X线不能转换为荧光 4、X线成像中哪一个因素与其无关(B ) A穿透性B电离效应 C荧光效应D摄影效应 5、影像密度同下面那个因素无关(D) A物质密度 B 物体的厚度 C 物体的原子种类 D 物体的面积 6、下面关于造影剂的说法那相不正确(D) A 造影剂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造影剂 B 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C 医用硫酸钡是常用的消化道造影剂 D 3DTOF法显示血管是利用造影剂实现 7、下面关于X线的特性哪项不正确(B) A X线是一种电磁波 B X线具有空间效应 C X线具有穿透效应 D X线具有生物效应 8、下面CT的分类错误的是(C) A普通CT B螺旋CT C ECT D 电子束CT 9、CT图像不具有(B) A 密度分辨率高 B 空间分辨率高 C 横断面图像无重叠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王华宇 骨巨细胞瘤最早由Cooper 于1818 年描述,是临床比较常见的 一种局部侵袭性骨肿瘤,占所有骨肿瘤的14.13%,居第三位,在良性骨肿瘤中仅次于骨软骨瘤,比国外资料的发病率高[1]。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骨巨细胞瘤具有潜在恶性,5 %~10 %的病例病变呈侵袭性生长,甚至发生肺转移[2] 。 1临床与病理 1.1 病理学特征肿瘤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 成,。根据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Ⅲ级为恶性。 1.2 临床表现国内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相近,男女之比为 1.2:1。好发年龄是20~40岁,占65%[1]。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 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三处发病率占全部的60%~70%。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和压痛。骨皮质变薄时,触及有乒乓球感。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充盈曲张。 2 影像学表现 2.1 骨巨细胞瘤从形态学上可分为以溶骨改变为主的溶骨型和以皂泡样变为主的皂泡型。有学者统计了在骨巨细胞瘤中生长迅速的为溶骨型,且恶变的趋势也明显。其可能的机制是溶骨型骨巨细胞瘤随级别的增高,其恶性变(肉瘤化) 的程度也增加,故生长速度加快[3] 。从病理学检查也证实了这点,也就是单核基质细胞逐渐增多,其明显

异型性变化,且多核巨细胞渐小而少,核亦有明显异型性变化现象。另外当病变侵及骺板亦提示恶性变程度较高。X 线平片和CT 检查的重要性不逊于病理检查,因病理检查有时对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纤维性骨炎的鉴别会发生困难,而X 线平片和CT 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却有独到之处。 2.2 X线表现 X 线表现为偏心性生长在骨端,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骨间隔纤细,构成皂泡状或网格状改变,破坏区和正常骨分界清晰,骨皮质薄,多完整,边缘呈波浪状,肿瘤向四周发展,横向扩张程度与纵向扩张程度相近似或略超过,最后整个骨端全破坏,但一般不侵犯及穿过关节面。一般无骨膜反应,亦无骨化和钙化征象,相应部位可见均质的软组织肿块,较局限,而边缘清晰。若出现以下几点时则提示恶性:1)有明显的侵袭性表现,如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模糊,有虫蚀状、筛孔样骨破坏,骨性包壳和骨嵴残缺不全;2)骨膜增生较显著,可有Codman三角;3)软组织肿块较大,超出骨性包壳的轮廓;4)患者年龄较大,疼痛持续加重,肿瘤突然生长迅速并有恶病质。 2.3 CT表现 CT 检查表现为肿瘤呈膨胀性改变,而大多数骨壳(骨皮质) 并不完整,但相应部位并无明显软组织肿块。而发现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有时可见液-液平面。肿瘤与松质骨的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骶骨的骨巨细胞瘤可见“横板征”,即骶骨的终板因含钙化的软骨,破坏较慢,因而较骨质破坏多保留一段时间,并可因肿瘤长大而压迫移位。

医学影像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常用的MRA 检查方法有时间飞越(time of flight, TOF)法,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PC)法和对比增强MRA(contrast enhanced MRA, CE-MRA). 2.CR:CR以影像板(image plate, IP)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其设备除X线机外,主要由IP,图像读取,图像处理,图像记录,存储和显示装置及控制用的计算机等组成. 3.螺旋CT:螺旋CT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运动而实现连续扫描,在扫描期间,床沿纵轴连续平直运动,球管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 4.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人体内的每一个氢质子可被视作为一个小磁体,正常情况下,这些小磁体自旋轴的分布和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若将人体置入在一个强大磁场中,这些小磁体的自旋轴必须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如果额外再施加一个射频脉冲(radiofrequency pulse),使之产生共振,当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其质子自旋的相位一致性亦逐渐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些被释放出的,并进行了三维空间编码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5.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由于存在血管与骨骼及软组织重叠而影响血管的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6.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 7.X线电影术:用电影摄影机将影象增强器影象记录在35mm胶片上,称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常用的MRA检查方法有时间飞越(time of flight, TOF)法,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PC)法和对比增强MRA(contrast enhanced MRA, CE-MRA). 2.CR:CR以影像板(image plate, IP)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其设备除X线机外,主要由IP,图像读取,图像处理,图像记录,存储和显示装置及控制用的计算机等组成. 3.螺旋CT:螺旋CT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运动而实现连续扫描,在扫描期间,床沿纵轴连续平直运动,球管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 4.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人体内的每一个氢质子可被视作为一个小磁体,正常情况下,这些小磁体自旋轴的分布和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若将人体置入在一个强大磁场中,这些小磁体的自旋轴必须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如果额外再施加一个射频脉冲(radiofrequency puls e),使之产生共振,当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其质子自旋的相位一致性亦逐渐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些被释放出的,并进行了三维空间编码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5.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由于存在血管与骨骼及软组织重叠而影响血管的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6.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 7.X线电影术:用电影摄影机将影象增强器影象记录在35mm胶片上,称X线电影.主要适用于心血管造影和观察器官活动. 8.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依其结构的差别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 fluorography, DF)和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s)数字X线成像 9.体素:CT成像过程中,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10.像素:CT图像是由许多密度不等的小单元所组成,每一个小单元就称为像素. 11.CT值: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结构的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表示,简写为HU. 12.伪影:即在图像中出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各种形状的影像,可由设备,扫描技术,异物以及患者的活动等因素引起,诊断时应注意与疾病相鉴别. 13.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

医学影像专业毕业实习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20届毕业实习典型病例分析报告题目中央型肺癌的CT诊断 姓名 专业医学影像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实习医院 日期

填写说明 1、分析报告一律用黑色钢笔(中性笔)填写,不允许用红色笔、圆珠笔或铅笔填写; 2、分析报告必须由实习生本人填写,不允许别人代填; 3、字迹要求书写工整(或者打印)、清晰; 3、个人信息登记表一定要认真填写,做到准确无误; 4、个人必须保证病例资料的真实性,一经发现病例资料虚假、系抄袭他人等情况,将视为分析报告不合格,不予以正常毕业; 5、典型病例必须是实习生实习期间真实遇到5例以上,并具有一定分析意义的疾病。

医学系毕业实习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姓名性别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号电话班级 实习医院全称实习时间 典型病例名称中央型肺癌所运用的 检查技术 CT 使用仪器厂家型号飞利浦64排螺旋CT 病例情况介绍(包括疾病常见病因、既往史、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等)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的肺癌,组织学上主要为鳞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 一、病因 1.吸烟:是引起肺癌的重要因素。因为烟雾中含有尼古丁、苯并芘、交友等多种化学致癌物质,每日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险性就越多。 2.职业因素:长期接触铬、石棉、砷等化学物质,肺癌发生率高。 3.大气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废气和家庭排烟的污染。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为男性肿瘤的首位。中央型肺癌较多见,约占3/4,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位置靠近肺门。 二、病理肺癌的病理形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方式:1)管内型:肿瘤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支气管腔内生长;2)管壁型:肿瘤延支气管壁生长,使支气管壁不同程度增厚;3)管外型:肿瘤穿破支气管向肺内生长,形成支气管周围肿块。肿瘤的生长使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三、临床表现患者年龄大约在50岁以上,多发生于男性,咳嗽为早期症状,常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血痰或咯血多见于中央型肺癌,亦可出现气短或喘鸣、发热、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近半数患者有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及食管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现象,约10%患者有不同程度胸水,中央型肺癌的直接征象少,需注意阻塞性肺气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肺炎等症状。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学习题 第一部分 放射部分 第一节 总论 一、 名词解释: 1、X- 线的穿透效应 X 线具有穿透物质的能力 2、 x 线的荧光效应 X 线可以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的能力,是 X 线透视的基础。 3、 x 线的摄影效应 X 线可以使胶片感光的能力,是常规线平片的基础。 4、 X 线的电离效应 X 线可以使周围物质电离的能力,它是 X 线防护和 x 线治疗的基础。 5、流空效应 心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 使发射 MR 信号的氢质子离开接受范围而测不到 MR 信 号。 单项选择题: 1、 X 线发现于( A )年 4、 X 线成像中哪一个因素与其无关( B ) A 穿透性 B 电离效应 C 荧光效应 D 摄影效应 5、影像密度同下面那个因素无关 (D ) A 物质密度 B 物体的厚度 C 物体的原子种类 D 物体的面积 6、下面关于造影剂的说法那相不正确( D ) A 造影剂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造影剂 B 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C 医用硫酸钡是常用的消化道造影剂 D 3DTOF 法显示血管是利用造影剂实现 7、下面关于 X 线的特性哪项不正确( B ) A X 线是一种电磁波 B X 线具有空间效应 C X 线具有穿透效应 D X 线具有生物效应 8、下面 CT 的分类错误的是( C ) A 普通 CT B 螺旋 CT C ECT D 电子束 CT 9、 CT 图像不具有( B ) A 密度分辨率高 B 空间分辨率高 C 横断面图像无重叠 D 可行定量分析 10、 MRI 主要设备不包括( C ) A 磁体 B 梯度线圈 A 1895 B 1900 2、 X 线胶片呈白色改变( A 说明有金属银沉淀 C 金属银沉淀的多 3、 透视下荧光屏上亮说明 A X 线穿透的少 C X 线穿透的多 C 1865 D 1899 B ) B 没有金属银沉淀 D 金属银沉淀的少 C ) B X 线不能穿过 D X 线不能转换为荧光

医学影像学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1、女 14岁,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静脉曲张,并触及肿块、质硬、固定。图像如下,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 B:冠状T1WI C:冠状T2WI D:增强T1WI 2、男 9岁,左小腿及足背广泛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5天。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 冠状T2WI,C: 横断T1WI,D: 增强T1WI 3、女 23岁,右大腿反复肿痛3年。查体:右大腿粗大,压痛。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线平片,B: 冠状T1WI,C: 增强T1WI 4、女 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腕关节正位,B: 腕关节侧位 5、女 5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B: 肘关节侧位 6、女 35岁,车祸后右大腿短缩、小腿外旋畸形,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右大腿有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股骨正位,B:股骨侧位 7、男 29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踝关节正位,A:踝关节侧位, A:CT三维重建 8、男 28岁,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B: 肘关节侧位 9、男 10岁,左大腿远端疼痛1年。查体:左股骨远端及膝关节肿胀、压痛,局部红、肿,皮温稍增高。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病例解析总结.docx

病例分析 1、女14 岁,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3 个月。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静脉曲张,并触 及肿块、质硬、固定。图像如下,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 线平片B: 冠状 T1 WI C: 冠状 T2WI D: 增强 T1WI 2、男9 岁,左小腿及足背广泛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 5 天。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X 线平片, B: 冠状 T2 WI, C: 横断 T1WI, D: 增强 T1 WI 3、女23 岁,右大腿反复肿痛 3 年。查体:右大腿粗大,压痛。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 及鉴别诊断。

A:X 线平片, B: 冠状 T1WI, C: 增强 T1WI 4、女36 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腕关节正位, B: 腕关节侧位 5、女 5 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 B: 肘关节侧位 6、女35 岁,车祸后右大腿短缩、小腿外旋畸形,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明显,可触及 骨擦感,右大腿有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股骨正位, B: 股骨侧位 7、男29 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 4 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踝关节正位,A:踝关节侧位,A:CT 三维重建 8、男28 岁,外伤时右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关节窝空虚。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肘关节正位, B: 肘关节侧位 9、男10 岁,左大腿远端疼痛 1 年。查体:左股骨远端及膝关节肿胀、压痛,局部红、肿,皮温稍增高。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大题和名解(常见病=常考点)

中枢神经系统一、脑外伤 1.硬膜外出血:CT——表现为贴近颅骨骨折处的“透镜”样高密度影,通常不会跨过颅缝。具有占位效应,邻近脑实质受压内移,严重者伴有脑疝。若出现混杂稍低密度影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MRI——T1、T2等或稍混杂信号,可见低信号硬膜受压内移。 2.硬膜下出血:95%的硬膜下出血在幕上,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异常密度或信号影,范围较大,可跨过颅缝。(1)急性期CT平扫——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具有占位效应。MRI——T1等信号,T2稍低信号影。(2)亚急性期CT平扫——等密度影,易漏诊。MRI——表现为T1、T2高信号,有助于诊断。慢性期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稍低密度影。二、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梗死区形态与血供分布一致,CT呈低密度,MRI T1呈低密度,T2呈高信号。急性期脑梗死梗死区脑组织肿胀,脑沟变小或消失,亚急性期脑梗死可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出血转化表现为皮质或皮质下、基底核区的点状或小斑片状CT高密度影,慢性期脑梗死局部伴有脑萎缩,接近脑脊液密度。 2.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密度稍低,境界不清楚;慢性期密度很低,类似脑脊液密度,境界清楚。MRI优于CT,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新病灶在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旧病灶呈低信号。三、脑肿瘤 1.脑膜瘤:CT平扫——肿瘤多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密度均匀,境界清楚。多数脑膜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呈低密度。占位效应。与颅骨、脑骨紧邻。MRI——低场强上T1及T2呈等信号,高场强上T1呈

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肿瘤和脑实质间常有低信号环带存在。增强扫描是脑膜瘤呈均质显著强化。部分脑膜瘤出现“脑膜尾征”。(由于邻近脑膜增生增厚,出现线条样强化,超出肿瘤与硬膜相连的范围,向周围延伸,称“脑膜尾征”,特点是肿瘤连接部最厚,向外逐渐变薄。) 2.垂体腺瘤:垂体大腺瘤:头颅侧位X线平片可见蝶鞍扩大。CT平扫——肿瘤等密度,MRI T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发生坏死和囊变时,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呈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垂体微腺瘤: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周围正常垂体腺瘤明显强化,肿瘤仍呈低密度或低信号。 四、颅内感染性疾病 1.脑脓肿:CT——圆形或椭圆形;规则光滑的环形强化;伴有水肿;可多个相邻。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包膜在急性期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在慢性期呈低信号。呼吸系统1.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1)大叶性肺炎充血期可无阳性发现,或仅肺纹理增多,透明度减低或呈边缘模糊的云雾状影。(2)红色及灰色肝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不同肺叶或肺段受累时病变形态不一。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叶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阴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3)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条索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