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

C.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C。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参见教材P40。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解析】:答案选C。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见教材P40。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答案选D。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参见教材P44。

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论“左派”幼稚性和+资产阶级性》、《国家与革命》

【答案解析】:答案选A。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论“左派”幼稚性和+资产阶级性》《论我国革命》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参见教材P45。

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答案解析】:答案选C。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参见教材P45。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参见教材P48。

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B.实践性

【答案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参见教材P49。

8、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

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答案解析】:答案选D。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参见教材P51。

9、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A.共产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A。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参见教材P51。

10、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为取向。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解析】:答案选C。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参见教材P54。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C.实践的观点

【答案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参见教材P69。

12、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劳动实践

【答案解析】: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参见教材P70。

13、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是()。

B.物质生产实践

【答案解析】: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参见教材P70。

14、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叫做()。

A.矛盾

【答案解析】: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参见教材P75。

15、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

【答案解析】: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参见教材P85。

16、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A.意识

【答案解析】: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参见教材P91。

17、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指的是()。

A.求真务实

【答案解析】:求真务实,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参见教材P95。

18、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指的是()。

A.解放思想

【答案解析】: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参见教材P96。

19、实事求是是()的目的。

A.解放思想

【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参见教材P96。

20、1836年,在()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B.英国

【答案解析】: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参见教材P38。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在内的统一整体。

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参见教材P39。

2、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解析】:答案选C。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参见教材P44。

5、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D.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

【答案解析】:答案选D。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参见教材P46。

8、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C.十六大

【答案解析】:答案选C。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参见教材P49。

9、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

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答案解析】:答案选B。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参见教材P51。

10、马克思主义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突出地表现为()。

C.实践功能

【答案解析】:答案选C。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具有实践功能,并且突出地表现为实践功能。参见教材P55。

11、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解析】:答案选A。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参见教材P55。

1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D.存在方式

【答案解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参见教材P65。

13、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劳动实践

【答案解析】: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参见教材P70。

14、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是()。

B.物质生产实践

【答案解析】: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参见教材P70。

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参见教材P74。

17、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B.必然性

【答案解析】: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参见教材P85。

18、规律具有两个特点: ()。

A.客观性、普遍性

【答案解析】: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参见教材P90。

19、实事求是是()的目的。

A.解放思想

【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参见教材P96。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在内的统一整体。

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参见教材P39。

8、通常说,()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B.理想

【答案解析】:答案选B。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参见教材P51。

12、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

B.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B。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参见教材P56。

13、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C.实践活动

【答案解析】: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参见教材P70。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D.实践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参见教材P70。

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参见教材P74。

17、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叫矛盾的()。

D.普遍性

【答案解析】: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参见教材P78。

19、劳动产生了语言,为()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A.意识

【答案解析】: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参见教材P91。

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答案解析】:答案选B。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参见教材P45。

5、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独自创立的

【答案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所以A项错误。参见教材P46。

7、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期望和追求,这是()理想。

D.社会

【答案解析】:答案选D。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期望和追求。参见教材P51。

8、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是最根本的。

B.社会理想

【答案解析】:答案选B。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参见教材P51。

9、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A.共产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A。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参见教材P51。

10、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为根本方向。

A.最高理想

【答案解析】:答案选A。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参见教材P52。

11、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在各方面素质中,()起着统领作用。

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答案解析】:答案选B。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参见教材P55。

13、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

B.知识智力革命

【答案解析】:答案选B。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知识智力革命。参见教材P57。

17、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

【答案解析】: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参见教材P85。

19、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自然规律

【答案解析】: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参见教材P90。

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B.建立共和国

【答案解析】:答案选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参见教材P39。

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A.《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

【答案解析】:答案选A。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见教材P45。

6、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

【答案解析】:答案选A。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参见教材P50。

11、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B.实践

【答案解析】: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参见教材P69。

15、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B.必然性

【答案解析】: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参见教材P85。

9、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参见教材P62。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C.实践的观点

【答案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参见教材P69。

15、促使了人脑的形成,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是()。

A.劳动

【答案解析】:劳动还促使了人脑的形成,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参见教材P70。

16、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指的是()。

A.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解析】: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参见教材P72。

阶段测验二(第2~3章)

一、单项选择题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参见教材P125。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参见教材P126。

3、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

D.完成性因素

【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参见教材P129。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答案解析】: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参见教材P128。

5、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参见教材P129。

6、下列不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解析】: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参见教材P135。

7、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C.人的独立性社会

【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参见教材P136。

8、历史上最初产生的两个阶级是()。

C.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答案解析】:历史上最初产生的两个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参见教材P141。

9、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的是()。

A.马克思主义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参见教材P141。

10、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B.国家政权问题

【答案解析】: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参见教材P144。

11、我国()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C.十八届三中全会

【答案解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参见教材P147。

1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是动力。

A.改革

【答案解析】: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参见教材P147。

13、我国古代,()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A.孟子

【答案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参见教材P148。

14、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A.普罗泰戈拉

【答案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参见教材P148。

15、下列不属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的是()。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答案解析】:ABC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参见教材P151、152。

16、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参见教材P99。

17、人的认识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着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C.具有无限性

【答案解析】: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因此,上面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参见教材P109。

18、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上。

D.功能

【答案解析】: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参见教材P117。

19、下面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不正确的是()。

D.法治

【答案解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参见教材P117。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参见教材P119。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叫做()。

A.社会存在

【答案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参见教材P125。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

【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参见教材P126。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参见教材P128。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参见教材P140。

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D.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答案解析】: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参见教材P143。

9、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C.暴力革命

【答案解析】: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参见教材P144。

10、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A.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解析】: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参见教材P147。

1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是前提。

C.稳定

【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参见教材P147。

12、我国古代,()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荀子

【答案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教材P148。

13、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答案解析】: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参见教材P148。

14、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

D.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答案解析】: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参见教材P99。

15、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

【答案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参见教材P107。

1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B.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

【答案解析】: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参见教材P113。

18、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这种观点属于()。

A.相对主义

【答案解析】: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参见教材P113。

19、真理()的功能是真理最突出的价值,因为它是最能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A.指导实践

【答案解析】:真理指导实践的功能是真理最突出的价值,因为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是最能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参见教材P117。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C.经济标准

【答案解析】: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参见教材P142。

12、下列不属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的是()。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答案解析】:ABC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参见教材P151、152。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参见教材P101。

15、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反映。

D.表面的

【答案解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参见教材P107。

16、从主体方面来看,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有()。

B.人的认识受到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答案解析】:B项是从主体方面来看的,所以选B。参见教材P109。

18、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

B.辩证法

【答案解析】: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参见教材P115。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答案解析】: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参见教材P128。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参见教材P145。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不包括()。

D.科学

【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1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是关键。

B.发展

【答案解析】: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参见教材P147。

7、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参见教材P140。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社会过渡到()。

B.奴隶社会

【答案解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参见教材P141。

17、如下对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B.认识主体具有超越性

【答案解析】: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其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再次,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最后,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参见教材P101。

阶段测验三(第4章)

一、单项选择题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价值

【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参见教材P160。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63。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A.流通手段

【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参见教材P164。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是()。

A.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参见教材P168。

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的确立的是()。

B.产业革命

【答案解析】: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参见教材P169。

6、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的比率。

A.可变资本

【答案解析】: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参见教材P172。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被称为()。

A.不变资本

【答案解析】: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其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其价值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量的变化。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参见教材P172。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答案解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参见教材P175。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答案解析】: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参见教材P176。

10、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D.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答案解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参见教材P175。

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资本在数量上实现了价值增殖的是()。

B.生产阶段

【答案解析】:生产阶段是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资本不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而且资本在数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参见教材P178。

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B.生产阶段

【答案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半成品”是关键词。参见教材P17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参见教材P181。

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

D.高涨阶段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高涨阶段的特点是,市场繁荣,生产上升,企业规模扩大,增加新建企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社会购买力提高,信贷关系兴旺。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参见教材P182。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的比率。

C.预付资本

【答案解析】: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参见教材P183。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答案解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更加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这是因为,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被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剩余价值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相互联系,因而也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参见教材P183。

17、议会共和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C.德国

【答案解析】:现在的德国、意大利是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18、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D.法国

【答案解析】: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19、多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D.法国

【答案解析】: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参见教材P188。

20、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不包括()。

C.执法权

【答案解析】: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参见教材P189。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

【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160。

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市是()。

D.英国

【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以英国最为著名。参见教材P168。

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是()。

C.生产关系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参见教材P172。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A.m:v

【答案解析】: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根据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只有可变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m/v。参见教材P172。

8、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实现的。

D.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解析】: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73。

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

【答案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参见教材P178。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B.购买阶段

【答案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在这个阶段,产业资本家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到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参见教材P178。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答案解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参见教材P181。

14、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解析】: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84。

15、以下属于二元君主制的国家是()。

D.约旦

【答案解析】: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实行二元君主制,如约旦等国。日本和英国是议会君主制。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参见教材P186-187。

在总统共和制中,最高立法机关是()。

B.议会

【答案解析】:总统共和制是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并担任政府首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力。参见教材P187。

两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A.美国

【答案解析】: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参见教材P188。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B.利己主义

【答案解析】: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参见教材P192。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A.储藏手段

【答案解析】: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参见教材P164。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解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参见教材P166。

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B.生产阶段

【答案解析】: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参见教材P178。

以下对固定资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答案解析】:流通资本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资本,即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它是同生产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参见教材P179。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一般为()。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参见教材P182。

16、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D.法国

【答案解析】: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18、资产阶级民主制以()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C.议会制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参见教材P1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