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第七册教案

冀教版第七册教案

冀教版第七册教案
冀教版第七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三维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会用符号语言简单的说理;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会正确的书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用数学,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其乐于学。 教学 重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学情 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上看,初一学生年龄小、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不够广泛。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上看初一学生只局限于一问一答是的简单推理,不善于进行连续推理。 从知识经验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对顶角邻补角角分线的性质互余互补的性质等基础知识,但只是用于小题或计算而非符号推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 景 引 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公理,那么判断两条直线平行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吗?

通过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自 主 探 究 探究提纲: 1.画一画: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AB. 2.想一想:在用直尺和三角形画平行线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活动,你能说说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吗?试试看! 3.如图,当1= 2时,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请用一句话叙述你的结论,并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把它表示出来. 4.如图,当3+ 5=180时,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为什么?请用一句话叙述你的结论,并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把它表示出来. 教师借助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内错角的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章,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图形认识初步》后第二次学习几何。它包括五大块内容:一是相交线;二是平行线及其判定;三是平行线的性质;四是平移。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四节是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本章内容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动手、勤思考,结合当地特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隐含在这些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本章要学习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学习有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它既包含了相交线的内容又包含了平行线的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区别在于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刚好交换,是一个互逆的命题,这种结构关系也为我们将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提供了范例,包括一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等。因此,平行线的性质既是平行线的判定的逆用, 又是将来学习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平行线的性质与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本节课例题“梯形残片”的问题等,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实现生产实际服务。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建模、操作、讨论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并加以说明和验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置 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是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与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m5u1howmany教案

How Many?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Look, Amy! I have a new kite. --Oh, it’s beautiful! --Let’s fly it! --OK! --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1,2,3…I can see 12. --No, 11. The black one is a bird. --Oh!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听懂常用的课堂用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学生基本上都能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家庭等,他们还学习了1-10的数字、颜色、水果、蔬菜等。孩子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喜欢说、唱、玩、演、做、游戏和竞赛。本课I have…句型已在第一册Unit1 的chant 里出现过,How many…这个句子和one—ten 十个数字在第一册 Unit6中学过。通过本课教学,旨在以“活动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遵循新课标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来实现任务目标。我在整个活动中只起一个活动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完成活动,努力做到教师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为用而学、边用边学、学完就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见成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How many…can you see? I can see….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学说数字eleven \twelve. 3、能听懂会说赞美别人物品的短句:It’s beautiful.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英语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触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教学重点】 1、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How man…can you see? I can see…. 2、单词beautiful 的正确发音。 【教学难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二年级英语下册Unit9HowmanyLesson1(325)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英语下册Unit9HowmanyLesson1(325)教案北师大版 Lesson 1(3-25) 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birds, eggs, flowers How many … are there? There are…. There is a … , too. ②能力目标: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communication ③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⑵教学重难点: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 about quantities. ⑶教学过程: 1、Greeting:T:How are you students? S:I’m fine,thank you. 2、Warm-up:①Before class,let’s listen to a song(英语数字歌). T:Do you remember the numbers from one to ten? S:Yes. T:OK. Let’s count.(黑板上写好,带领同学读。) ② You are so clever。The next, I want you to answer my questions: Q1:Look at my picture:What’s this? A:It’s a bird! Q2:What are these? A:These are eggs. Q3:Are these cabbages/potatoes? A:Yes,they are/No,they aren’t. ③The next question,a little difficult,please listen carefully(take out mushroom’s picture): Q4:How many mushroom are there? T:Do you remember this sentence:How many(有多少个?) S:repeat the sentence with the teacher. A:there are …eggs.(rapeat.) ④Use the pencil\ruler to ask. 3、Model the dialog Drawing of three birds, say, “How many birds are there?” Elicit response “There are three birds.” 4、story: ①Have the students open their book at page 26: T:Today we will learn a story about Mocky and Lulu. Now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listen to my questions: 边放边问: Q1:Where are Mocky and lulu? A:They are in the forest. Q2:How many birds are there? A:There are three birds. Q3: How many eggs are there? A:There are five eggs.

2020年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 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 1、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

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2)教学设计 数学 人教版 中 七年级主备人 5.2.2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发现另两个判定方法。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设计说明:通过做题复习前两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探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做铺垫。)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图(1) (1)如果∠1=∠4,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 (2)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 3.如图(2) (1) 如果∠1=∠B ,那么______∥________; (2) 如果∠1=∠D ,那么______∥________; (3) 如果∠A+∠B=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如果∠A+∠D=1800,那么______∥________; A D 如图(2) A B C D E F 1 2 3 4 如图(1)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9Howmany(第3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9Howmany(第3课时)教案北师大版Preparation You will need: flashcards for this Unit a sheet of drawing paper and crayons or colored pencils. 1.Review Review the flashcards for the numbers one through ten. Hold up a flashcard so that the children see the numeral. Elicit the name, for example, five. Then turn the flashcard around. Point to the name, five. Have the children read it. Repeat for the other number flashcards. Hold up the flashcard for birds. Ask, “What are these?” Elicit, “They’re b irds.” Repeat for the other flashcards. 2.Talk together Student Book page 30 Ask each child to take out a sheet of paper and crayons. Then have each child write a number at the top of their paper. Explain that you want them to draw a number of objects to match the number they have on their page. Tell them that the objects must have an English name they have learnt. For example, a child might draw seven ducks. Now have the children form groups of three. Ask one child to hold up his or her pictur e. Have a second child ask, “How many (ducks)are there?” A third child answers, “There are (four).” Have the children change roles. Have the children turn to page 30. Direct their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 on the top of the page. Say, “Now we can read what we said.” Display your copy of the page. Read the words in the speech bubbles aloud to the class, touching each word as you say it.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1、身边的工具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科学探究目标: 1、能找出一种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工具。。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学准备: 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子、布条或纸条、各种工具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雄狮锋利…… 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 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知识。

每组发一张白纸。 把这张白纸分成两张,怎样才能整齐地分开? 二、探究与发现 1、小组探究:把一张白纸分成两张,可以用哪些工具整齐地分开? 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刀片是锋利的,注意不要割伤手指。 3、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 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5、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切断铁丝、撕开布条、观察细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思考一下,体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课上练习所做事情是否需要工具所需工具的名称开铁罐头盒冷冻食品去远方旅游观看星空随时了解国外小朋友的信息做健康检查师生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因。 (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 四、寻找教室里的工具 1、教室里有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 2.3.1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推理论证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我们学了哪些判定平行的方法? 【情景导入】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 【新知探究】 探究一、平行线性质 1、探索活动:完成教材52页探究 2、观察思考:教材52页思考 3、归纳性质: 同位角。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a∥b(已知) 同位角。∴∠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3=∠5() ∵a∥b(已知) 。∴∠3+∠6=180°() 探究二、证明性质: 1、性质1→性质2:如右图,∵a∥b(已知)

∴∠1=∠2() 又∵∠3=∠1(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2、性质1→性质3:如右图,∵a∥b(已知) ∴∠1=∠2() 又∵()。 ∴。 探究三、例 探究四、比一比: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已知得到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1.______叫两直线平行。 2.同位角______两直线平行,两直线_____同位角相等。 3.内错角_____两直线平行,两直线_____内错角相等。 4.同内角_____两直线平行,两直线_____同内角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教材20页练习1、2 2.如图:已知∠ADE=60·∠B=60·∠AED=40· 求证(1)DE∥BC (2) ∠C的度数 3 . 3.如图:已知∠1=∠2 求证∠BAD+∠D=180·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how many教案

How many教学设计 【主题解读】 本单元以How many为主题,分为三个部分。以A,B部分中的1-15的数字单词为线索,Let’s talk为桥梁,C部分中的任务活动为中心,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话题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重点是学会数字11-15的读音并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How many…can you see? How many…do you have?句型及五个字母Jj. Kk. Ll. Mm. Nn和以这些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jeep.jump.key. kangaroo. lion. lock. milk. mouse. night. nest。 本课PartA包括五部分内容:Let’s talk, Let’s practice, Let’s learn, Let’s play, Let’s say, Let’s sing。 【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是一节课的核心,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是否有实效,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跟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紧密相连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老师的课没有整体感、没有顺序感,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显得杂乱无章,一节课听下来,总感觉缺少些东西。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在设计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或者根本就没有对教学环节予以认真考虑,比如:这节课的重点是哪些,应该放在什么时候讲,每个内容的时间怎么分配,是侧重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是活动学习?环节的高潮应放在哪部分等等。 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我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多彩的游戏,激活学生思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我关注英语和其他学科间的整合,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所执教的双语学校学生每周有8课时的英语,接触英语的时间较多,学生水平相对较高。学生已经学习了I have…和How many…句型以及1-10的数字,颜色、水果、蔬菜、动物、文具、职业类等单词。他们已会唱字母歌并且知道字母在单词中的常用发音,在学校开设的体育英语课中已经能听懂Line up! Count from 1 to 15等指令语,能听懂常用的课堂用

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 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大家想探究科学吗?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

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 思考并提出问题: 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雨是怎么形成的? 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 火车怎样跑得更快? 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 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 出示图片:吹A4纸 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预设:◎纸张会向两边分开 ◎纸张会向中间靠拢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 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这是气流的作用。 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 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 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

新北师大版八年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a b 1 2 7.3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公理证明平行线的两个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个两个判定定理; 2、初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证明定理的思路和证题过程,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证明的步骤、格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几何中推理的严谨、结论的确定,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判定定理证明的思考方法以及书写格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法,学案导学法。 教具:多媒体,三角板、导学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1、从奖状、双杠等实物说明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平行线的定义是什么? 3、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你能写出几种判定方法? 公理: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①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②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从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来证明其他的两个真命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师生共同探究)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将上面判定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条件是:,结论是:。 教师示范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已知、求证,并写出它的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 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b c 3

2 3 1 C A B D 总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这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可以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探究(二)(学生合作探究)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是平行线的另一个判定方法。 1.指出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2.说说你的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 与∠2互补。 求证:a ∥b . 总结: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二。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学生总结归纳: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条件和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3)根据条件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 (4)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三、学以致用 1、我们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两块同样的三角板作出了平行线,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课本随堂练习、习题7.4第1题、第4题 3、导学卷第四部分 四、当堂测试 已知:如图,∠DAB 被AC 平分,且∠1=∠3. 求证:AB ∥CD. 证明:∵ AC 平分∠DAB ( ) ∴ ∠1=∠2 ( ) ∵ (已知) ∴ (等量代换) ∴ AB ∥CD (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1、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几种? 2、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作业:导学卷第六部分 a b c 1 3 2

三年级英语下册 lesson9 how many公开课教案

Lesson 9 how many 教学目标: 1.技能与知识目标: 要求能听懂one, two, three, four, five五个数字,并能根据图片实物或汉语意思说出五个数词的英文,不要求认读。 some,many两个词只要求在对话或表演中能听懂和会说,不要求单个地说。 要求能听懂和会说“How many…can you see? I can see…”,丙能用替换词进行会话。 2.运用能力目标: 能用What’s…?和How many…?询问物体及物体数目。 能在他人用What’s…?和Howmany…?询问物体及物体数目,用Some…和Icansee…回答。 3.素质教育(文化、情感态度、策略)目标: 了解事物方位变化的相对性。 对认识物体的数目形成初步兴趣。 逐步形成乐于帮助他人寻找物品的良好品质,对用英语参加识别方位活动逐步形成兴趣。 初步感知名词的复数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教学难点: some,many,及名词复数的发音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前及一年级的英语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的可数名词,他们热爱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再加上直呼式英语教学使得some,many 等单词的读音简单化,大大降低了本课的难度。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VCD或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组织教学:师生打招呼: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Nice to see you.复习上节课所学句型:出示课件中的桌子和帽子,师分别指着桌子和帽子,问:What'sthis?生:It's a desk/hat.师:Yes, it's a desk/hat.师拖动帽子到桌子的上面、里面、下面,分别问学生:Where is my hat?让生用“It's on/in/under the desk.”回答。通过问答练习上节课所学句型:“Where is the…?”和“It's ...”为本节课的新授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on/in/under三个方位介词的图片,师生借助手势玩听听做做游戏,对这三个词进一步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知识 (1)引出课题: 教师随手拿出一支钢笔,问学生What's this?生:It's a pen.师:Yes, it's a pen。师又问:Howmanypens?师自问自答“”师增加手中的钢笔,不断自问自答:“pens?Two/Three.”师边回答数字,边用手势表示相应数字,使学生明白how many的意思是“多少”,随后及时出示课题(拖出隐藏的题目),在题目下标注howmany的辅音读音,领读若干遍后齐读课题。 (2)学习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 教师画简笔画cat,问“What am I drawing?”进一步引出one cat,用手势告诉学生one就是1的意思,拖出隐藏的词组one cat,领读,齐读数遍。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全章教案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1.为什么要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生学习了很多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的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学生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而不能进行推理、论证,有时是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本课时安排《你能肯定吗》的教学是让学生的直观感受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从而确立对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论证的必要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2.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3.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验证活动(1)——猜想并验证活动(2)——猜想并验证活动(3)——经验总结——学生练习——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验证活动(1) 活动内容: 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 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 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 流. 参考答案:列表归纳为 活动目的: 对现在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 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列表归纳,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在n=10以前都一直认为 n 2-n+11是一个质数,但当n=10时,找到了一个反例,进而发现不能根据少数几 个现象轻易肯定某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第二环节:猜想并验证活动(2) 活动内容: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 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 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参考答案:设赤道周长为c ,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 )(16.021221m c c ≈=-+π ππ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活动目的: 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 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提供素材.

Unit3 How many教案(XX译林版英语)

Unit3 How many教案(XX译林版英语)4A Unit3 Howmany?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初步听懂、会读、会拼写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 n,nineteen。 2.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本单元句型:Howmany…doyouhave?/whatdoyouhave?Ihave…/canI…? 3.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初步听懂、会读、会拼写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 n,nineteen。 2.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本单元句型:Howmany…doyouhave?whatdoyouhave?Ihave…canI…?。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Enjoyasong----Numbersong Step1Greetingandfreetalk

Greeting 2. Sayrhymes 看图提示说Rhyme。 例如,出示1、2、3,学生就说Numbers 出示rice,学生就说Ilikerice. 3. Freetalk 抛绣球 目的:练习使用"whatdoyoulike?""Ilike…"以及一些学过的句型(Doyoulike/have…?)。 道具:沙包 方法:1.学生坐在座位上,或者站成一队,老师站在学生前面,背向学生抛球,球离手后转身面对学生。 2.谁接到球就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结束后,由他取代老师的位置,上前抛球继续游戏。 3.此方法可扩展到其他需要两个人进行对话练习的语言点。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的Freetalk比较枯燥的模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争着说英语,爱上说英语,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思想负担,在游戏中进行对话练习,激起学生的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