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2017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

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图片和爱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分子弹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艰苦历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

通过观看录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P93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三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版)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高 【问题2】如果你是当时上述情况的农民,整天混日子、饿肚子,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你有何想法呢?安徽凤阳的农民又是如何做的呢?效果如何?请阅读教 材第38页《相关史事》。 【问题3】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请阅读 教材第39页。 【问题4】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 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过渡】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份文书成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结合投影讲解。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生:自主合作交流 师点拨: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事件核心内容意义 土地改革 (1950-1952)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解放生产力开辟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合作社 (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进一步解放生产 力 人民公社化 (1958) 一大二公挫伤积极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1978)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剖析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 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 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列举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列举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 二、设问导读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研制成功 (1)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维护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研制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②我国还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将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③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④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二、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 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框题 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科技落后的历史背景 (1)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2)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2、中国科研的起步 (1)建立科研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依靠政府力量领导和开展科研工作。 (2)党和政府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和吸引海外华人的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办法,迅速建立一支科技队伍。 (3)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 3、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防科学技术领域: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第二框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1)“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复出后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2)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学习情景导入: 这是“神舟”六 号,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 科技事业尤其是宇航业有了更大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怎样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 成就“文革”期

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凶。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清一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一、二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建政高潮。此“建政高潮”( D ) A.保证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旨在为全国人大普选做准备 D.体现了民主协商的政治特色 2.“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是指( B )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 C.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西藏地区已和平解放 3.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C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富强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4.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B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B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D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战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B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8.(2017·江苏常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 A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改革 9.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第九章 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九章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科学的涵义 从词源来看,拉丁语Scientia,(词根Scire,学或知)是学问和知识的意思。英语Science 等同于 natural science。德语Wissenschaft,则包括了一切有系统的学问,不但包括science,也包括历史、语言学及哲学。 《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是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实验的所有各种智力活动,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 对本章提到的“科学”和“技术”作出界定: 所谓科学,就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社会的观念形态,也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文化活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农学,医学等学科均包括在内。技术一般被理解为关于工具、物质产品以及它们被用来达到实用目的的方式的知识,包括纺织,建筑,机械,冶金,车船,兵器,陶瓷,造纸,印刷等方面。 二、西方科学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特点(Last Para. P233—Para.3 P234) 1、西方科学重视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哲学认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2、西方科学理论中充满着形而上学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冲突。 3、西方科学重视方法论,追求以实验科学、数学等精密科学为研究方法,并发展出严密的学科分类。

4、西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5、西方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经历了艰难曲折,专制制度与宗教都曾经阻碍科学的发展。 三、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 1、天文学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预测了公元前586年的月蚀。毕达哥拉斯:整个宇宙的中心天体是“中心火”。阿里斯塔克(前310—230)(人称“希腊化时期的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埃拉托色尼(约前275—196年):地球是椭圆体;希帕卡斯(前190—120):地球中心说。 2、数学 泰勒斯最早提出并证明了几何学的几个命题。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柏拉图曾研究过数学中的分析法、归谬论等一些基本的推理法。欧几里得(前330—275):《几何原本》(13卷)(又译作《几何学原理》) 3、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世界上最早的物理专著,使物理学成为一门学科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 4、地理学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018部编人教版

2017---2018年度春学期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岢岚县平均水平。 三、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这些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一十九课。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宪法、中共八大、十年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教案

专题二·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乌海市第十中学田茹[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影响 3、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师:我们先来阅读一段材料(在大屏幕上打出“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的盛会,世界的目光将再一次汇聚在世界的东方。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人们都对本届奥运会充满了期待和祝福,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绝好机会,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绝好机会。”字幕完整出现后,教师有感情地导入)2008年8月8日,中国终于迎来了这个盛大的日子,我们以中华特有的文化魅力,向世界证明了我们自己,下面我们来播放一段视频,(播放奥运会开幕式1分15秒后,随着画卷的展开,开始本节课),让学生说出画面中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技术? 生:造纸术。 师:中国文明传承、传播都离不开这项技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和它相关的古代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新授』: 师:请大家解读新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由此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围绕发展概况、传播和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学习) 师:首先来学习造纸术(打出字幕并引出第一小目:概况),提问我国古代在没有纸之前,用什么来记录事件?生:龟甲、兽骨、竹木简、布帛 师:讲述“学富五车”的故事,问学生这些文字载体的缺点分别是什么? 生:价格昂贵;不宜携带 师:所以纸的发明就提上了日程,在西汉前期,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向学生出示图片)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造纸术的国家,但明显有缺陷,问有什么缺陷? 生:纸质粗糙,不便于书写。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细腻。这样的问题直到东汉才得以解决(向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两汉纸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Achievement teaching design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17课(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学习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学习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基础填充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加强了,打 破,对维 护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6月至1966年10月 设计出、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 用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是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一箭三星发射成功;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 1999年 XX年 XX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什么是两弹一星?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

2016-2017年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历 史 试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请将本选择题答案填至单选题答题卡处) 1.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1839年,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维护了民族尊严的历史人物是: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2.1840年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从此,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帷幕。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收复新疆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3.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毁于一旦的侵略者是: A.英法联军 B.美俄连接 C.八国联军 D.德法联军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5.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清政府决定设立新疆行省。其设立的时间是: A.1871年 B.1875年 C.1876年 D.1884年 6.近代史上,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到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7.有人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能印证这一说法的、爆发于1900年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口号是: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科学 9.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10.1895年,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戊戌政变 C.百日维新 D.强学会的成立 1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2.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场 考号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八年级历史 第1页,共2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生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 A .宪法 B .刑法 C .民法 D .经济法 2.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四项基本原则 D .邓小平理论 3.被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是人类始祖的南方古猿生活在(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4.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波斯 D.古代巴比伦 5.四个同学就造成人类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辩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进化早晚不同 B .饮食习惯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生活习俗不同 6.有这样一本书,相传它的作者是一位盲诗人,它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这部长篇叙事诗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安提戈涅》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荷马史诗》 7. 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是( ) A .《神曲》 B .《天方夜谭》 C .《荷马史诗》 D .《古兰经》 8.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 金字塔 B.种姓制度 佛教 C.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 基督教 9.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是( ) A.君权 B.军队 C.天主教会 D.学校 10.“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树……”与其相关的宗教是( ) A.拜火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11.参看图,在中古的西欧,一个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誉是( ) A.成为贵族 B.成为绅士 C.成为武士 D.成为骑士 12.灭亡拜占廷帝国的是( ) A.阿拉伯 B.土耳其人 B.印度人 D.希腊人 13.在今天的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的国旗上,都有一轮弯弯的新月,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些国家都信仰基督教 B.这些国家都信仰佛教 C.这些国家都信仰伊斯兰教 D.这些国家都认为新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14.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传统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是( ) A.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15. 世界各国流传的民间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源自下列哪部著作( ) A .《古兰经》 B .《天方夜谭》 C .《伊索寓言》 D .《格林童话》 16.最能代表古希腊文学成就的是( ) A.喜剧 B.话剧 C.悲剧 D.音乐剧 17.“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句名言豪迈地表达出科学家对科学的巨大威力的信心。这位科学家是( ) A.欧几里德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德 D.毕达哥拉斯 18.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 A .种姓制度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阿拉伯数字 D .佛教 19.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以下属于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 ) ①专制集权 ②和平交往 ③暴力冲突 ④民主政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什么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A.苏美尔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中国人 座次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本课概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发展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文献资料等概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历程。 在学习时,要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不陌生,许多发明和发现,在小学的常识课、中学的各门学科学习中都有所了解和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中学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年级八年 级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教 师 审编教师 学科历史课 题第18课 科学技 术的成 就(二) 总课时1授课 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 能 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863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及 总体目标;863计划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过程 与方 法 1.学生分组收集成果资料,增强对863计划的感情认 识;通过合作研讨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 2.在课堂上开展历史小辩论“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 大” 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 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 识。 教学重 点a.863计划的内容。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 点863计划涉及的科技领域,学生对科技名词比较难于理解。 教法学 法 讲述法,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准 备 白板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师指导学 生活动个性 设计 合作展示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基以学生

因”“克隆”“纳米”“数字化”这些名词吗,这些名词的出现与什么领域的发展有关?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863计划” 预习:1、为什么叫《863计划》?《863计划纲要》提出的时间、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倡导者。 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经济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新技术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863计划涉及了哪些领域? 体会到863计划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自然过渡到作为高技术领域之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问问学生上网吗?上网的感受如何?感兴趣 的话题 展开, 调动学 生的情 绪,激 发学生 学习的 热情。 学生阅 读、理 解国家 计划制 定的科 学性。 以小组 为单位 对以上 问题进 行研究 探讨, 达成共 识。 话题贴 近学生 学生从教材中圈点勾画。 提示:“863计划”的倡导者都是两 弹元勋的获得者,他们高瞻远 瞩,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的新要 求。 在研究领域方面,坚持“有限目 标,突出重点”的方针,突 出“7+1” 教师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①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②网 络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影 响。并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 网络资源,正确对待负面影响, 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的教学设计 内容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63”计划作好了铺垫。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厦门这样比较发达城市的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条件,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又有些不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

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州’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感于此,本课教学贯穿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设计思想。 1、“一个中心”: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影响力——感动中国、震动世界。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和学生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个基本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基本上都学会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一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二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八年级下册历史word教案文档范文: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科学技术的 成就(二)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课程目标: 知道“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四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提出,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引导学生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如何对待上网两个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本剧或辩论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和表演能力,主动查阅、收集资料,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浏览报刊杂志和上网等手段搜集大量的有关新技术的文字、图片、音像等方面的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课内资料与课外资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上网利弊,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导入新课标第一网

创设氛围: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出台的计划和取得的成就,营造一种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思考:面对这种局面,中国该怎么办? 一、863计划  图文并茂,情理相济,介绍863计划制定的经过: 四位科学家的图片和建议的文字资料 邓小平的图片和对四位科学家的建议的批示  口才展示:简介863计划总体目标和实施现状。  设计讨论: 长大后你愿意献身于科学吗?发挥你的想象力,选择你感兴趣的高科技领域设计一项科研创意。 介绍863计划中你所知道的一项高科技研究项目,并试着谈一下高科技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写信给中共中央,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 自由空间: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  主题活动:“高新科技与我们同行”863计划成果展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