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

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仪器的使

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

性操作、侵入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

5.维护全局,搞好医护配合,加强护患沟通。

6.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特、一级护理患者按要求及

时、规范、准确地书写重症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7.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

8.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9.严格执行病房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执行药疗原则,注意

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0.抢救药品、物品、设备要做到“四定”,定期检查,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浓KCI、NaCL等高危药品须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对危重患者、新入院、年老体弱、小儿、特殊检查、手

术、带管道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的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医院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

污染。

13.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一切意外发生。

15.对专科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并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

执行。

16.当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17.住院患者进行入院评估,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筛查病情危重、跌倒、坠床、

压疮、心理等的高风险因素。对于高风险患者,做好风险告知,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取适当的措施预防风险发生。

18.有药物过敏史、药物皮试结果阳性的病人,必须在床头卡、病例夹、体温单

特殊栏内有记录,床旁悬挂警示卡,并告知病人、家属。

19.毒麻药品实施双人双锁管理,定位定柜放置,使用后详细登记并保留空瓶,

及时补充,保持药品基数不变。

20.如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或护理投诉时,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不

得隐瞒。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结合各种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由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安全告知:患者一入院,护士就有关住院期间的安全事项及时宣教告知。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6.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7.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双锁,帐物相符。

8.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量保存、定位放置、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和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遵守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11.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护理安全评估及上报制度

1.所有住院患者均被列入护理安全评估范围。

2.由责任护士负责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筛查和安全评估,评估结果记录于护理评估表。

3.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需评估的安全项目包括:压疮、跌倒、意外脱管、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深静脉血栓、静脉炎、营养状况、糖尿病足、意识障碍程度。

4.医院建立患者安全评估系统,从评估标准、预防与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实行质量监控。

5.通过筛查和评估存在压疮、跌倒等某项风险的患者,护士应在患者床头设置相印的安全警示标志,告知患者和亲属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每日进行再评估直至风险值降至相应标准范围。

6.护士长每日对责任护士的评估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危重患者及高危患者护士长至少每隔一日进行再评估,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并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制定护理措施。

7.对于入院时评估无风险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治疗方案变化、转科可能导致风险时(如手术、使用镇静剂、降压药等),需再次进行评估。

8.对评估有高危风险的患者,责任护士要及时上报护士长,需要时护士长上报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理小组,护士长、护理部专管人员、相关专科护理小组分别在科室内进行追踪。

9.护理部通过查看科室上报评估表,定时派专职人员到科室督查。

10.危重患者风险评估除执行以上护理安全评估及上报制度外,对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应每日进行,护士长应每日检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依据每日的评估结果及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护士长给予督导。

11.对存在危险因素的危重患者,护士应提供安全护理,防范风险的发生,包括告知、警示、巡视、提供必要的设施等,执行相关预防跌倒、压疮、脱管、静脉炎、深静脉血栓等护理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查对,准确识别患者。识别患者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方法,有交流能力的通过提问识别,对于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识别的患者应采取双向识别方式,由陪同人员进行陈述。

2.识别患者身份的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床号、年龄等三种以上内容。

3.禁止仅以房间号和床号做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4.医务人员通过查对识别患者后,在实施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家属)沟通,最后确认无误。

5.对于手术、产妇意识不清、急诊、抢救、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新生儿等,输液、有创诊疗、无名、ICU患者增加腕带标识进行双重标识。

6.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科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总结、反馈、改进措施持续有效。

使用腕带标识制度

1.腕带做为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的有效方法在部分患者中使用。

2.对于手术、言语交流障碍、产妇、无名、镇静期间以及7岁以下的患者使用腕带标识。

3.腕带上标明患者信息至少应包括: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

4.患者所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松紧适宜,无脱落。

5.腕带佩戴部位为手腕易于辨认处,无特殊情况以男左女右婴幼儿使用粉色腕带为原则佩戴,手术患者视手术部位而定。危重患者使用红色腕带,其余患者使用绿色腕带。

6.使用腕带不得发生佩戴部位的皮肤擦伤、勒痕等,保证局部皮肤完整,手部血运良好。

7.腕带佩戴时间至危重状态解除,特殊情况者腕带须无破损并保持清晰戴至出院。

8.佩戴腕带应保持完好、信息清晰,有损坏及字迹不清应及时更换。

9.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总结、反馈、持续改进有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