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板采暖与分户热计量技术

地板采暖与分户热计量技术

地板采暖与分户热计量技术

地板采暖和分户热计量技术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两种供暖方式,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内容:

1. 地板采暖技术:地板采暖是一种通过在地面下铺设供暖系统,使热量从地面向上散发,从而实现室内供暖的方法。该技术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流动和噪音,但需要特殊的供暖系统、地面结构和维护,成本也较高。

2. 分户热计量技术:分户热计量是指通过对每个住户的热能使用情况进行计量和收费,实现公平、合理、节能的供热方式。该技术需要专门的热计量仪表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准确测量每个住户的热能使用情况,避免浪费和不公平现象,并促进节能减排。

在实际应用中,地板采暖和分户热计量技术也可以结合使用,通过地板采暖系统的温度和热量控制,实现分户热计量的准确性和公平性,提高供暖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和材料、能源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供热计量技术方案

供热计量技术方案 (一)基本规定 <1>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必须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2>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结算点必须安装热量表。 <3>设在热量结算点的热量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法》的规定检定。 <4>既有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及节能技术改造应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 <5>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热源的气候补偿和优化运行等系统节能技术,并通过热量表对节能改造效果加以考核和跟踪。 <6>热量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6.1>热量表应根据公称流量选型,并校核在设计流量下的压降。公称流量可按照设计流量的80%确定。 <6.2>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仪表安装要求,且宜安装在回水管上。 <6.3>热量表安装位置应保证仪表正常工作要求,不应安装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和振动的位置。仪表安装前应将管道内部清扫干净。 <6.4>热量表数据储存宜能够满足当地供暖季供暖天数的日常工作供热量的储存要求,且宜具备功能扩展的能力及数据远传功能。 <6.5>热量表调试时,应设置存储参数和周期,内部时钟应校准一致。 <7>散热器恒温控制阀、静态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8>管网循环水应根据热量测量装置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水处理方式,在非供暖期间,应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满水保养。 (二)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1、计量方法

<1>热源和热力站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测量装置加以计量监测。 <2>水—水热力站的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 <3>热量测量装置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4>热源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均应计量。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算。 2、调节和控制 <1>热量或热力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2>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应放于通风、遮阳、不受热源干扰的位置。 <3>变水量系统的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水泵。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性确定。 <4>对用热规律不同的热用户,在供热系统中宜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 <5>新建热力站宜采用小型的热力站或者混水站。 <6>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宜在热力人口设置混水站或组装式热交换机组。 <7>热力站宜采用分级水泵调控技术。 (三)楼栋热计量 1、计量方法 <1>居住建筑应以楼栋为对象设置热量表。对建筑类型的相同、建设年代相近、围护结构做法相同、用户热分摊方式一致的若干栋建筑,也可确定一个共用的位置设置热量表。 <2>公共建筑应在热力入口汉热力站设置热量表,并以此作为热量结算点。 <3>新建建筑的热量表应设置在专用表计小室中;既有建筑的热量表计算器宜就近安装在建筑物内。 <4>专用表计小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1>有地下室的建筑,宜设置的地下室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不应低于

供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技术的应用

供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技术的应用 摘要:供热采暖系统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供热 采暖工作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分户热量计量作为供热采暖工作的重 要措施在目前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本文对供热采暖系统 分户热计量技术的方法与型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探讨了目前分户热计量技术 在采暖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分户热计量技术的应用的要点控制,以促进 我国采暖供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采暖供热;分户计量应用;问题 随着能源需求的急速增加,石油、煤炭等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供热 所需。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的人均分配量就更少,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了居民住宅规模的急速扩大,我国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 适逢国家经济的发展高峰,能源供应不足将严重制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此时,供热采暖系统进行分户热计量技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就充分的显现出来, 但在分户热计量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效 的提高供热采暖系统的效益。 ―、分户热计量技术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许多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大力发 展节能建筑,尤其关注分户热计量技术对供热采暖过程中的应用水平。目前我国 的住宅供热系统大多采用的是垂直串联式供热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 而且工程造价较低的特点。以供热面积为单位进行收费衡量的标准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以逐渐不相适应,而演化成为了“商品”。热能分配的商品化,加强了住宅 用户的节能主动性,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然而,在供热管理系统中由于 恶意欠费等现象的出现给供暖费用的收缴造成了严峻的困难,另一方面燃料资源 的紧缺的双重打击下使供暖企业出现了周转困难,难以保障供暖质量,也就无法 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又加重了欠费现象,如此便造成了严重的恶意循环。分户 热计量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室内温度调节以满足用户的舒适程度, 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技术。所以,供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技术的应用十分 必要与重要。 二、采暖用户分户热计量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分户热计量方法中,楼热力入口热量表是必须数据采集,是整栋 楼热费计算的总依据,然后根据不同的分摊方式,采暖用户分户热计量的方法可 分为以下几种: (一)通断时间面积法 通断时间面积法就是通过控制安装在每户供热系统入口支管上的电动通断阀门,根据阀门的接通时间与每户的建筑面积进行用户热分摊的计量的方式。 (二)流量温度法 流量温度法是通过连续测量散热器或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的进出口温差,结合测算的每个立管或分户系统与热力入口的流量比例关系进行用户热分摊的方式。 (三)按散热器热分配计法 在采暖为散热器供热系统,可将热量表安装于热力入口处,且将热量分配表 安装于各户散热器上,并根据建筑入口处的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当做各栋楼和供热 单位结算的依据,此栋楼的每个用于就根据修整过后的每户热量分配表的数值来

分户热计量供暖方式简介

分户热计量供暖方式简介 来源网络: 分户热计量是指以住宅建筑的户(套) 为单位,计量集中供暖热用户实际消耗热量的供暖方式。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1:分户热计量目的 (1) 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我国住宅建筑采暖能耗为相似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的3 倍左右,供热均按平米热价收缴采暖费,不能体现“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公平原则,供热单位为解决用户间冷热不均问题,系统长期以“大流量,小温差”的落后方式运行,偷水盗热现象比较严重,系统补水率远远超出要求。实行分户热计量,体现了按用热量公平收费的原则,促进用户主动节约能源,可节约能源20 % 以上。分户热计量,不仅解决垂直水利失调问题,且可以进一步在公用和商业建筑无人时实现值班采暖,低负荷时质、量并调,采取循环水泵变频降低能耗等措施节能,相应也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排放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 分户热计量通过温控阀等措施可为用户提供调节控制手段,拥有了使用选择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室温、控制采暖量,提高了建筑的热舒适度,改善用户生活质量。 (3) 分户热计量通过对用户进行公平收费,使“热”成为商品,执行“谁用热,谁交钱”和用多少热,交多少钱”的供热市场经济机制,取消福利供暖,可以解决全国性供热企业收费难、供热企业严重亏损、供热质量与数量均得不到保证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因此实行分户热计量,是改变目前供热状况,促进供热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 2:分户热计量系统形式 (1) 竖井内双管式,户内水平串联,入口设热水表、锁闭阀。在楼梯间设置管道竖井,竖井内布置该单元供暖、供回水立管,室内供回水管敷设在该层地面附近侧墙的沟槽内。该形式实现了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但该形式不能进行室温控制,管线过门需处理,每组散热器需设跑风。 (2) 竖井内双管式,户内水平跨越式串联,入口设热量表、锁闭阀,每个散热器均设温控阀。该形式与形式(1) 不同点在于散热器与主干管的连接方式,该形式实现了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还可以调节每个散热器流量,从而调节室温,提高房间的舒适度,缺点是管线过门需处理,每组散热器需设温控阀、跑风。 (3) 竖井内双管式,户内水平并联,入口设热表、锁闭阀,每个散热器均设温控阀。该形式室内系统由水平串联改为水平并联,将供回水主管敷设在本层顶板下,具有易于管理、克服双管系统的层高限制、提高舒适度、无管线过门及地面处理问题、放气方便、解决了垂直水力失调和节能效果明显等优点; 缺点是供回水主管敷设在本层顶板下,竖向立管多,屋顶干管多,对装修影响较大,影响室内的美观,需要与建筑和室内装修配合隐蔽管路。 (4) 户内双管水平并联,每户设热量表、锁闭阀,散热器设温控阀。与形式(3) 相比,形式(4) 可在户内任意隐蔽位置布置竖向双管,热量表选用远程传感式,与水电煤气的远传信号一起传送给物业管理公司,便于统一管理。此系统优点是系统设置不受户型布置的约束; 缺点是关闭锁闭阀门时要进入户内。 (5) 竖井内双管式,户内地板辐射采暖,每户设热量表、锁闭阀,散热器设温控阀、分集水器。可分室控温,垂直温度场分布比较均匀,空气对流减弱,有较好的空气洁净度,热

供热分户计量

什么是分户热计量 答:供热分户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需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实现按户计量和收费。简单的说,供热计量就是按用热量的多少收取采暖费,就是用多少热、交多少费。 分户热计量与按面积收费的区别? 答:按面积收费的用户,不管用多少热都要交纳全额费用。用户购买的是规定的室内温度,热了只能开窗户,这样既浪费能源,又不舒适。供热计量改变了传统供热形式和理念,用户购买的是热量,可根据需求自行调节室内温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也可以少用热,节省热费。 国家在分户热计量方面的政策和行业标准有哪些 答:供热计量的目的在于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在保证供热质量、改革收费制度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室温调控等节能控制技术是热计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体现热计量节能效果的基本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因此,本规程以实现分户热计量为出发点,在规定热计量方式、计量器具和施工要求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节能控制技术。 本规程对于新建、改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既有民用建筑的改造都适用。在紧紧围绕热计量和节能目标的前进下,留有较大技术空间和余地,没有强制规定热计量的方式、方法和器具,供各地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主选择。特别是分户热计量的若干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比较适用的计量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目前很多项目只是预留了计量表的安装位置,没有真正具备热计量的条件,我市强调必须安装热量计量仪表,以推动热计量工作的实现。 供热企业和终端用户间的热量结算,应以热量表作为结算依据。用于结算的热量表应符合相关国家产品标准,且计量检定证书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热量测量装置包括符合《热量表》CJ 128产品标准的热量表,也包括其他的用户自身管理使用的不作结算用的测量热量的仪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方法,由国务院制定。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本文出自: 能源世界网作者: 我爱蓝天点击率: 1154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推行集中供暖住宅的分户热计量,特制定本设计技术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集中供暖住宅热水供暖系统的设计。分户独立热源的户内热水供暖系统相应部分的设计,也可参考执行本规程。 1.0.3 集中供暖住宅热水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的设计,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和《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 26— 95)、北京市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DDJ 01—602—97),以及其它标准、规范或规定。 2 术语(略) 3 供暖负荷计算 3.0.1 应按《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常规进行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 3.0.2 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应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度。 3.0.3 实施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应按热源为连续供暖的条件计算供暖负荷。除燃煤锅炉房外,不应考虑热源状况附加系数。3.0.4 户间因室温差异而形成的热传递,应按下列原则计算传热负荷: 一、应计算通过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量。 二、与邻户的温差,暂按6度计算。采用地板供暖时,暂按8度计算。 三、以各向户间传热量总和的适当比例,作为户间总传热负荷。 3.0.5 按3.0.4条计算的户间传热量,不宜大于按3.0.1条、3.0.2条和3.0.3条计算的基本供暖负荷的80%。3.0.6 户间传热量仅作为确定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的依据,不应计人户外供暖干管热负荷和建筑总热负荷内。3.0.7 同一热源系统的各幢建筑,均应按同一标准进行供暖负荷计算。 4 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 4.1 城市热网、地区供热厂和燃煤集中锅炉房供暖 4.1.1 采用城市热网或地区供热厂作为热源时,应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换热站的供暖范围,供暖面积宜加以控制。4.1.2 采用供热规模较大的集中燃煤锅炉房作为热源时,应以高温水为热媒,并应设置换热器,划分锅炉侧的一次水和用户侧的二次水系统。 4.1.3 换热设备的二次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置热量计量装置。 二、为变流量系统时,循环水泵宜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三、为定流量系统时,循环水泵宜多台并联设置。 4.1.4 换热站的二次水侧的调节控制系统,应根据系统的流量变化特征,具备随室外气温变化而改变供水温度的功能。 4.2 燃气、燃油和电热的小型集中锅炉房供暖 4.2.1当采用燃气、燃油和电热的锅炉房作为热源时,应根据建筑规划条件和物业管理的合理性设置锅炉房,每一个锅炉房的供暖面积不宜过大。 4.2.2 在符合现行有关消防设计规范和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限定条件时,锅炉房可设置在地下室内,燃气和电热锅炉房还可设置在屋顶机房内。 4.2.3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宜采用全自动锅炉或模块式锅炉。 二、燃气或燃油锅炉在额定发热量和不同负荷率条件下的燃烧效率,均应不低于90%。 三、除受条件所限外,不宜采用需设置水泵扬升的“无压热水锅炉”。 4.2.4 锅炉房热媒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分户采暖热计量方法与现状分析

分户采暖热计量方法与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分户采暖热计量方法与现状,如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户 用热量表法等,然后对分户采暖热计量的改善策略进行详细介绍,主要包括树立 先进的热计量观念、实施旧楼改造补贴政策、严格遵守专业性原则,旨在保证分 户采暖热计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赢取用户较高的满意度,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 关键词:建筑采暖;分户采暖;热计量;改善策略 对于热计量工作,主要基于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手段等,保证用户热舒适需求得到满足,并将用户节能意识提升上来,给予 供热和用热双方一定的利益支持。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可知,在集中供暖的新建建 筑节能改造方面,加强热量计量装置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充分彰显出室温 调控的功能。借助热计量,旨在发挥出对用户自主节能的促进作用。对供暖分户 计量的作用进行分析,符合建筑节能发展趋势。供暖不仅有助于建筑品质、建筑 舒适度的提升,而且可以满足能源节约化需求,切实维护好供暖双方的利益。此外,借助供暖分户计量,用户可以收获良好的满意度,防止供热纠纷的出现。 一、分户采暖热计量方法与现状 (一)散热器热分配计法 借助散热器热分配计的应用,可以对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进行准确 测量,准确分摊建筑的总供热量。在散热器热分配计法中,蒸发式、电子远传式 等比较常用。对于散热器热分配计法,在新建和扩建散热器供暖系统方面具有较 强的适用性,在改造既有供暖系统的热计量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灵活 性优势,但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方面的适用性不足。此方法的优势在于安装简单 方便,无需对原有系统形式加以改变。而在缺点方面,热分配计和散热器的匹配 试验,应在实验室进行,在得出对应数据后,才能为后续的正常应用奠定良好的 基础。但是我国散热器型号种类数不胜数,一定程度上明显加大了分配计检定工

试论节能采暖系统与分户热计量应用

试论节能采暖系统与分户热计量应用【摘要】本文阐述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的特点、布置形式、调节与温控及本系统的计量和热负荷的计算,提出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是一种易控、易调、节能的采暖系统,并对该系统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板辐射采暖;分户热计量;节能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耗能必将对我国的能源消耗造成长期的、巨大的影响。为此,国家建设部先后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住宅实行分户计量的政策。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一种独立采暖方式,每户可自成一个闭合环路,既能满足计量要求,又具有调控室内温度的功能。是一种适于分户计量的供热系统,也是一种节能的供热系统。本文针对地板辐射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的特点及应运进行探讨和说明。 1.地板辐射采暖分户计量系统的特点 1.1运行工况 1.2敷设方式 1.3其它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还具有不占用室内空间,提高了人体舒适度等优点。另外,供热系统的“大流量、小温差”可提高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2.地板辐射采暖分户计量系统的布置形式

2.1户内管道布置形式 地板辐射采暖每户单独配置分集水器,分集水器设在主管附近的厨房或卫生间内。户内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各环路长度尽量相同或接近。加热管的布置应本着保证地面温度的均匀的原则进行,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外窗、外墙侧,使室内温度分布尽可能均匀。 2.2计量装置布置形式 供暖系统形式要与所采用的热计量方式相匹配,并满足室温可调节、分户供热量可计算的要求,且便于运行管理和控制。采用分户计量表计量方式时,宜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热力入口的供水管上宜设置一级或两级过滤器(3.0mm孔径的粗过滤器和60目的精过滤器),回水管上宜设置滤网规格不小于60目的过滤器。热力入口供、回水管上需设置必要的压力表或压力表管口,以观测热力入口的资用压头,直接或间接地判断过滤器两端的压差,观测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阀后系统压差。采用分户计量表计量方式时,户内系统入户装置包括供水管上的锁闭调节阀(或手动调节阀)、户用热量表、滤网规格不低于60目的水过滤器及回水管上的锁闭阀(或其它关断阀)等部件。 3.地板辐射采暖分户计量系统的调节与温控 3.1调节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可以变温度和变流量运行调节,在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结合外,分路设置远传型自力式或电动式温控阀,

地辐热采暖施工方案

本工程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采暖系统采用双立管分户热计量系统。供回水立管安装在管井内,地埋管(管道井至户内分、集水器)采用耐高温聚乙烯(PE-RT)管,管径为De25*2.8,室内盘管采用De20*2。3,每户设分、集水器。分、集水器上均设有DN15自动放气. 一、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简解 1。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特点 地板采暖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这一更具人性化的采暖方式,以其舒适、卫生、保健、高效、节能、不占使用面积、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日渐成为时尚、品味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通过埋设在地板下混凝土层中的加热盘管的热水循环把地表温度加热并保持在25℃左右,通过辐射,使房间气温达到人体适宜的温度。 2.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构造组成详见下图 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施工 1.施工准备 1.施工材料及技术要求 1。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1.2 PE—RT塑料管材

PE-RT塑料加热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干净,不应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气泡等缺陷。塑料管的公称外径、壁厚与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1.3分水器、集水器、自动跑风阀:材质为全铜质制品。分水器、集水器包括分水干管、集水干管、排气及泄水试验装置、支路阀门和连接配件等,分水器、集水器的表观,内外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纹、砂眼、冷隔、夹渣、凹凸不平等缺陷,表面电镀的连接件,色泽应均匀,镀层牢固,不得有脱镀的缺陷,铜制金属连接件与管材之间的连接结构形式为卡套式夹紧结构。 1。4钢丝网:低碳冷拔丝,焊接网。 1。5反射膜:铝箔反射膜. 2。施工工具准备 专用管件、管钳、冲击钻、胀铆螺栓、手钳、塑料扎带或固定卡子、抹子、推车、手动打压泵、压力表等。 3。作业条件 3.1施工现场有水、电供应设施。 3。2土建专业已完成墙面粉刷(不含面层),外窗、门安装已完毕,有防水的房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 3。3施工的环境温度不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三、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铺设保温层(苯板、铝箔)→铺设钢丝网片→铺设PE-RT管→加压测试→安装集、分水器→隐蔽验收→施工混凝土填充层→立(干)管清洗→系统试压→系统调试与运行。 2.工艺标准 2.1.基层处理:基层表面应表面平整,不得有凹凸不平,墙根应清理干净,基层无浮灰、水泥渣. 2.2.铺设保温层: 2.2.1在平整、干燥、无杂物的地面铺设2㎝厚度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错缝排列铺设,相互间接合紧密,拼缝处采用塑料胶带将沫塑料板粘结连成整体,铺设平整度达到要求。

浅谈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

浅谈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 摘要:文章剖析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原理, 介绍了其优弊端、施工技术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和应用。 重点词: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特色;施工;应用跟 着社会经济的不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 对居住条件的要求由本来的简单、适用向舒坦、节能、智能 的方向转变。供暖作为我国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新工艺、新资料的推进下,这些年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下边简单介绍一下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 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是什么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是采纳不高于70℃的热水作为热媒, 将加热管直接埋设在建筑物地板中辐射放热的低温辐射供 暖。加热盘管将地板加热,利用地面自己的蓄热和热量向上 辐射的规律由下至长进行传导,以地面作为散热面,平均地 向室内辐射热量,是一种对房间微天气进行调理的节能采暖 系统。一般的设计温度只有24℃~ 26℃。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 50%以上。这类方式供热面积较大,室内热量散布均 匀,空气中水分蒸发慢、热力由下往长进行热辐射,在室内 形成从脚底至头部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切合人体足部血液 循环较慢,头部血液循环较快的生理特色。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地面结构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地面结构由基层、绝热层、铝 箔反射层、现浇层、防水层、干硬性水泥沙浆找平层、地面 装饰层构成。采纳塑料管卡固定加热盘管或用扎带帮扎在铁 丝网上的方式。 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发展历程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在20 世纪 30 年月出此刻北美、北欧等发达国家。因为新工艺的发展,在70 年月,这项技术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获得了应用。主要用于商场、饭馆 等大型公共建筑,住所区也获得普及。别的,饲养场、农业 大棚、泊车场等也有所应用。我国在80 年月末开始使用, 90年月初逐渐推行,并且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4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特色 4.1 长处 4.1.1 室内温度场散布平均。传统的散热器主要经过对 流换热的方式与房间进行热互换,散热地区比较集中,室内 温度场的梯度比较大,并且热空气向上涨,给人以头热脚凉 的不舒坦感。而地板采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面进行平均散 热,室内的温度场比较平均,并且由下而上温度是递减的, 给人一种脚暖头凉的热舒坦感。 4.1.2 节俭室内空间。与传统散热器对比,地板辐射采 暖的主要零件位于地下,节俭了放暖气片的空间,有效地增

常用热计量方式

1、常用热计量方式 根据《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CJ173-2009),供热计量方式分为两大类:热量直接计量方式和热量分摊计量即热量间接计量方式。 热量直接计量方式是采用户用热表直接结算的方法,对各独立核算用户计量热量° 热量分摊计量方式是在楼栋热力入口处(或热力站)安装热表计量总热量,再通过设置在住宅户的测量记录装置,确定每个独力核算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分摊热量,实现分户热计量。它主要有散热器热分配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三种方式。 2、三种热计量方式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由于流量温度法系统较为复杂,在我公司未进行试验,我们仅对户用热量表法、热分配计法、通断时间面积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2.1户用热量表法 户用热量表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入户管道的流量、供 回水温度,直接计算出用户的用热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数据最

直观、方法最简便的热量计量方法。 具体做法:在楼道管道井,给每户加装热计量表,直接计量热量 (见图1) 其主要优点有: (1)国外应用时间长、产品标准齐全; (2)数据直观、准确; (3)可监测每户流量、供回水温度,方便热力公司运行调节。 主要缺点及注意事项:需保证水质,确保表计计量准确。 22热分配计法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的某本原理:利用散热器热分配计所测量 的每组散热器的散热比例关系,对建筑的总供热量进行分摊= 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一个散热器热分配计, 通过读取热分配计的具体做法:在每个热力入口安装热计量总表,计量总热量。 读数,得出各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对总热量表的读数进行分摊计算,得出每个住户的用热量(见图2) o 其主要优点有:不需对传统上供下回供热系统进行改造便可 实施热计量,对供热系统影响较小,改造较为方便。

大连市住宅采暖(分户计量)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摘录)

系统图,但一定要画出户外供、回水主立管系统图。该图中应表示各层地面标高, 各层供、回水管与立管连接图(各户供、回水管可用断裂线表示),供回水主立管 编号及管径,自动排气阀、阀门、固定支架及补偿器等。1.1.4 大样图及标准图 (1)应画出各户采暖系统入口大样图(如:管道井和进户箱内管道及设备大 样)。(2)指出本设计中采用的标准图或通用图的图号及页次。1.1.5 计算书包 括热负荷、散热器及水力计算书。 1.2 系统形式1. 2.1 采暖系统一般宜按单元设置,每一单元设一热力入口,各户采 暖管道直接由主立管接入。底层为公建的住宅楼,其住宅部分也可只设一个热力入 口,但应注意各主立管间的水力平衡。1.2.2 住宅与公建的混合建筑,其公建部分 可根据具体情况设一个或几个热力入口和系统。1.2.3 户内管道布置可视具体情况 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并推荐采用前两种形式:(1)水平双管放射式,或章鱼式 (带分水器和集水器);(2)水平双管并联(同程或异程)式;(3)水平单管 跨越式;(4)其他能实现分户计量和分室控温的采暖系统方式。 (4)其他能实现分户计量和分室控温的采暖系统方式。 1-温控阀2-散热器3-入户装 置4-放气阀5-分水器6-集 水器 1-温控阀2-散热器3-入户 装置4-放气阀 1-温控阀2-散热器3-入户 装置4-放气阀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均应在每组散热器支管上安装温控阀,以便分室控制室温。 1.2.4 有条件的建筑物可结合分户计量采取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

1.3 设计参数 1.3.1 大连市区室外设计计算温度,按现行国家规范采用。 1.3.2 住宅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可按如下数值选取: 居室、客厅、餐厅 20-22℃ 厨房16℃ 洗浴间25℃ 1.3.3 采暖系统热媒计算温度可根据热源的不同选取: 热电厂汽-水换热 90~65℃ 水-水换热 85~60℃ 一发电低温循环水 70~55℃ 锅炉房 90~65℃ 1.3.4 当采暖系统使用化学管材时,系统供水温度不得超过80℃。 1.4 热负荷计算 考虑到实行热计量后室间传热的可能性,房间热负荷除按现行暖通设计规范计算的耗热量外,还应增加与相邻户房间的内部传热量。对于一般住宅,可按计算房间通过内围护结构(楼板、隔墙等)向各邻户房间传递热量中的较大者考虑,计算温差可确定为14℃。 1.5 管道水力计算 1.5.1 采暖供回水主立管可根据工程情况采用下供下回或上供下回系统。 1.5.2 各户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同段)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应大于15%。当满足不了上述要求时,可设置调节阀件。 1.5.3 在计算垂直各并联环路之间的水力平衡时,应考虑供回水主立管的自然作用压头影响。为克服自然作用压头的影响,供回水主立管以采用异程式布置(下供下回)为宜。 1.5.4 室内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的计算压力损失(供回水主立管、入户热力装置和户内采暖系统阻力之和)以不超过30kPa为宜。 1.5.5 水温为60℃的化学管材管道系统摩擦损失按附录B交联聚乙烯管道水力计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 耐高温聚乙烯(PE-RT )管道系统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一、总则 1 、为了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民用或工业建筑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散热器供暖系统或生活用水系统的户内支管,采用本规程所涵盖的管材敷设于地面垫层内时,可执行本规程。 3 、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 ﹚和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 二、术语 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Low-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 以不高于70 ℃的热水作热媒,将加热管埋设在地板中的低温辐射供暖。 2 、铝塑复合管﹙Polyethylene-aluminium compound pipe ﹚ 内层和外层为密度≥0 .94g /c ㎡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中间层为增强铝管、层间用热熔胶紧密粘合为一体的管材。用作地板辐射采暖的加热管,内外层均为应为聚乙烯,通常以PAP 标记。

3 、耐高温聚乙烯﹙Resistant high temperture polyethylene pipe ﹚ 以DOWLEX 2344E 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E-RT 标记。 4 、热媒集配装置﹙Heating medium collective and distributive unit ﹚ 即分水器和集水器,有一个进口﹙或出口﹚和多个出口﹙或进口﹚的筒形承压装置,使横断面的流速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配置放气装置和各通路阀门,以控制系统流量和使各项分路流量分配均匀。 5 、地面层﹙Ground layer ﹚ 包括地面装饰层及其找平层。 6 、填充层﹙Fill up layer ﹚ 敷设于加热管周围和以上的构造层,用以保护加热管和使地面温度均匀。 7 、绝热层﹙Heat insulating layer ﹚ 敷设于填充层之下和沿外墙周边的构造层,用以减少无效热损失。 8 、防水层﹙Waterproof layer ﹚ 敷设于楼层以下的构造层,用以防止地面水进入填充层和绝热层。 9 、防潮层﹙Wetproof layer ﹚ 敷设于底层土壤之上的构造层,用以防止水汽进入绝热层。 10 、伸缩缝﹙Exppansion seam ﹚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规范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规范 篇一: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qf=5 X 10-8[ (tpj+273)4- (tfj+273)4] qd=2.13(tpj-tn)1.31 式中q -----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m2); qf -----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m2); qd ----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m2); tqj ――地表面平均温度(C); tfj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C); tn ――室内计算温度(C)。 (2)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均应通 过计算确定。当加热管为pe-x管或pb管时,单位地面面积 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可按本规程附录a确定。 (3)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将本章第 3.3节计算的房间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 (4)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x=q/F 式中qx ------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m2);

q ---- 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 F ---- 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m2) (5)确定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本规程表3.1.2的最高限值;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他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地表面平均温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tpj(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规范)=tn+9.82 X(qx/100 ) 0.969 式中tpj ――地表面平均温度(C); tn ――室内计算温度(C); qx ----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w/m2). (6)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 (7)地面散热量应考虑家具及其他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5、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系统设计 (1)在住宅建筑中,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户划分系统,配置分水器、集水器;户内的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 (2)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的各环 路,其加热管的长度宜接近,并不宜超过120mo (3)加热管的布置宜采用回折型(旋转型)或平行型(直列型)。 (4)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温度、平均水温

地辐射采暖规范

1 总则 1.0.1 为规范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合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合用于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造物,以热水为热媒的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low t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 2.0.2 分水器manifold 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供水管的配水装置。 2.0.3 集水器manifold 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回水管的汇水装置。 2.0.4 面层surface course 建造地面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表面层。 2.0.5 找平层toweling course 在垫层或者楼板面上进行抹平找坡的构造层。 2.0.6 隔离层isolating course 防止建造地面上各种液体或者地下水、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7 填充层filler course 在绝热层或者楼板基面上设置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用的构造层,用以保护加热设备并使地面温度均匀。

2.0.8 绝热层 insulating course 用以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耗的构造层。 2.0.9 防潮层 moisture proofing course 防止建造地基或者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10 伸缩缝 expansion joint 补偿混凝土填充层、上部构造层和面层等膨胀或者收缩用的构造缝。 2.0.11 铝塑复合管 polyethylene-aluminum compound pipe 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或者耐高温聚乙烯、中间层为增强铝管、层间采用专用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方 法复合成一体的加热管。根据铝管焊接方法不同,分为搭接焊和对接焊两种形式,通常以XPAP 或者 PAP 标记。 2.0.12 聚丁烯管 polyebutylene pipe 由聚丁烯-1 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PB 标记。 2.0.13 交联聚乙烯管 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 pipe 以密度大于等于 0.94g/cm3 的聚乙烯或者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通过化学的或者物理的方法,使其线 型的大份子交联成三维网状的大份子结构的加热管,通常以PE-X 标记。按照交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过 氧化物交联聚乙烯(PE-X )、硅烷交联聚乙烯(PE-X )、辐照交联聚乙烯(PE-X )、偶氮交联聚乙烯 (PE-X )。 2.0.14 无规共聚聚丙烯管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pipe 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PP-R 标记。 2.0.15 嵌段共聚聚丙烯管 polypropylene block copolymer pipe 以丙烯和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通常以PP-B 标记。 2.0.16 耐热聚乙烯管 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ipe 以乙烯和辛烯共聚制成的特殊的线型中密度乙烯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一种热塑性加热 管。通常以 PE-RT 标记。 2.0.17 黑球温度 black globe temperature 由黑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数值,习惯上也称实感温度。 3 设计 a b c d

地板辐射采暖及结构规范

圣通地板采暖系统技术参数: 1)地板采暖结构层厚度:公用建筑≧90mm,住宅≧70mm(不含地面层入找平层厚度) 2)采暖系统完全温度范围:-70℃~110℃,导热系数:0.3~0.45W/m.k 3)供圆水温差8℃~15℃;流量0.02L/S~0.04L/S 4)工作压力≦10.MPa;爆破压力:60Kg/cm2 5)地面层承载≦2000Kg/m2,若大于此数值应采取相关措施。 6)在热水进入管道前(分水器处),应过滤网以防异物混入。 7)地面散热与地板材质,管间距,供回水温度等因素有关,按目前的常规做法,保温材料为:20—30mm厚的复合聚苯板,隔热材料为锡箔纸。 8)PE-X管弯曲半径≧8倍管直径,管间距100-350mm,管回路以80—100mm为宜。 用途: 1)热水、供暖用 公寓、住宅、饭店、学校、体育馆、商业区、医院、太阳能住宅、浴池、温泉、室内游泳场、热交换器线圈等 2)饮用水用 3)工业用 4)农业、畜牧业用 温室、花园、养鱼场院、猪圈、养鸡场 5)融雪用公路、运动场、车库、机场等 安装及应用: 1、在基础混凝土上用耐腐蚀性防水纸布、PVC、PE或防水灰浆处理。这时塑料防水纸布等如有折叠这处需要完全贴紧以不使水分进入,并且由于湿气从墙壁进入,需要铺到从地板到墙壁10cm高处。 2、地板隔热材料的施工 为了防止从下方渗入湿气,提高热炕供暖管的热传递效率,隔热材料最好使用厚度50mm以上的保温板(比重0.03)。(也可使用效果最好的其它保温材料) 3、用于支持的基础灰浆的施工 起支持作用的基础灰浆支铺设热炕暖管时起支撑作用,灰浆的混和比为水泥:沙=1:3,方式时要尽可能保持水平,需要彻底养护。 4、分水器的安装 1)使用分水器进行各房间的温水分配,装在分水器上的阀门管套最好在距离地板30cm以上,水平安装。 2)安装分水器时要把供水阀门放在前面,回水阀门放在后面。 3)最好安装温度计以了解温水的温度。 4)把空气阀安装在分水器时可综合处理各房间管路内的空气。 5、弯曲路线的面管方法 1)对圣通牌热炕管实施弯曲布置时不需强行循环温水或加热,只需两手宽握管子,轻轻弯

地板采暖应用技术规范(DBJ-T 01-49-2000)

北京市标准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pplied for low-remperature hot water floor radiant heating DBT/T 01-49-2000 2000北京

北京市标准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 应用技术规程 DBT/T01-49-2000 主编部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批准部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实施日期:2000年10月1日 2000北京

关于发布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 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 京建科[2000]350号 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市建和京建科[1999]341号文件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共同主编、北京市恒岳新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参编的《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已经通过有关部门审查。现批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DBT/T01-49-2000为北京市推荐性标准,自2000年10月1日起执行。 该标准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组织印刷、发行。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二○○○年八月十日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1) 3材料 (4) 3.1一般规定 (4) 3.2管材的质量要求 (4) 3.3连接件的质量要求 (5) 3.4绝热板材的质量要求 (5) 3.5材料的外观质量、储运和检验 (6) 4设计 (7) 4.1供暖热负荷计算 (7) 4.2系统设计 (8) 4.3热媒集配装置、加热管及附件的设计 (10) 5施工 (12) 5.1一般规定 (12) 5.2绝热层的铺设 (12) 5.3加热管的配管和敷设 (13) 5.4热媒集配装置的安装 (13) 5.5混凝土的浇捣和养护 (14) 5.6地面层的施工 (14) 5.7安全生产和成品保护 (15) 6检验、调试与验收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