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相容性概念

生物相容性概念

生物相容性概念
生物相容性概念

一、生物相容性概念

1、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材料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的生物、物

理、化学反应的一种概念。

2、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按ISO会议的解释: 生物

相容性是指生命体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反应的一种性能。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

间的相容性, 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二、生物相容性两大原则

1、生物安全性原则

2、生物功能性原则

三、生物安全性原则

1、生物安全性原则

目的在于消除生物材料对人体器官的破坏性,比如细胞毒性和致癌性

2、生物材料对于宿主是异物.在体内必定会产生某种应答或出现排异现象。生物

材料如果要成功.至少要使发生的反应被宿主接受,不产生有害作用。因此要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即生物学评价。

四、生物功能性准则

1、是指其在特殊应用中“能够激发宿主恰当地应答”的能力。

2、随着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不仅要对生物材料的毒副作

用要进行评价,还要进一步评价生物材料对生物功能的影响。

五、生物学反应;血液反应、免疫反应、组织反应

1、血液反应

血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激活

纤溶系统激活

溶血反应

白细胞反应

细胞因子反应

蛋白黏附

2、免疫反应

补体系统激活

体液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

3、组织反应

炎症反应

细胞黏附

细胞增值

形成囊膜

细胞质的转变

六、材料反应:物理性质变化、化学性质变化

1、引起生物医用材料变化的因素

生理活动中骨骼、关节、肌肉的力学性动态运动;

细胞生物电、磁场和电解、氧化作用;

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化学和酶催化反应;

细胞黏附吞噬作用;

体液中各种酶、细胞因子、蛋白质、氨基酸、多肽、自由基对材料的生物降解作用。

2、引起生物体反应的因素

材料中残留有毒性的低分子物质;

材料聚合过程残留有毒性、刺激性的单体;

材料及制品在灭菌过程中吸附了化学毒剂和高温引发的裂解产物;

材料和制品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程度;

材料的酸碱度

七、生物相容性分类: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一般生物相容性)

1、血液相容性:

材料用于心血管系统与血液直接接触,主要考察与血液的相互作用;

2、组织相容性:

材料与心血管系统外的组织和器官接触,主要考察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3、血液相容性要求:

抗血小板血栓形成;

抗凝血性;

抗溶血性;

抗白细胞减少性;

抗补体系统抗进性;

抗血浆蛋白吸附性;

抗细胞因子吸附性.

4、组织相容性要求

细胞黏附性;

无抑制细胞生长性;

细胞激活性;

抗细胞原生质变化性;

抗炎症性;

无抗原性;

无诱变性;

无致癌性;

无致畸性。

八、1、组织相容性的两个问题:生物医用材料与炎症;生物医用材料与肿瘤。

2、血液相容性的两个问题:生物医用材料与血小板;生物医用材料与补体系统。

九、造成细菌性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植入手术过程中对皮肤或组织造成损伤,给微生物提供侵入体内组织的机会;

植入生产过程中已被细菌污染的材料和制品或无菌材料已被污染;

植入材料能抑制体内的抗炎防御系统的反应性,增加了局部组织易感染性;

植入材料能抑制和吸附补体C3a、C5a,增加了多核白细胞在植入局部组织中的数量,使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能力减弱。

十、生物医用材料与炎症

1、非感染性炎症:

由于植入物中微量小分子物质渗出,刺激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2、感染性炎症:

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用装置植入人体内后,由于植入物灭菌不彻底或植入被污染的无菌材料而引起的并发症。

十一、生物医用材料与肿瘤:

1、诱发肿瘤的可能因素:

与植入材料的外形有明显的相关性;

与植入材料的埋植方法有关;

与植入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被致癌物污染的材料或生物老化时能释放致癌物质的材料,在植入动物体内能诱发恶性肿瘤;

与植入材料在体内形成的纤维包膜厚度有关;

材料中残留的有毒性或有刺激性的小分子物质使局部组织长期受毒或受刺激,可诱发恶性肿瘤。

十二、生物医用材料与血小板

生物医用材料对血小板的黏附。激活引起的一系列凝血核纤溶系统的反应,形成血小板血栓,其中血小板纤维连接蛋白参与血小板胶原的黏附,增强了血小板的

伸展作用,加速血栓的形成;血小板因子V能促进凝血酶的局部生成,加速凝血

过程。

十三、生物医用材料与补休系统

1、补体是血液中的一群蛋白质,在机体抵御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补体活化:补体各成分按一定顺序呈链锁的酶促反应。

3、补体系统激活的两条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替代途径)。

十五、ISO生物学评价标准特点

1、明确了医疗装置的分类,将接触部位分为表面接触、体外与体内接触、体内植

入三大类;

2、在接触时间上将小于24h的接触列为一时接触,短、中期接触时间大于24h至

30天,30天以上为长期接触;

3、将生物学评价试验分为基本评价试验和补充评价试验两大类;

将亚慢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列入基本评价试验项目中,取消了热原试验项目;

在补充评价试验中增加了生殖与发育毒性和生物降解试验两个项目。

十六、我国生物学评价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不同

将热原试验列为基本评价的生物学评价试验;

将溶血试验列为一项生物学评价试验;

将亚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列入补充评价部分。

十七、生物学评价试验特点

1、大部分体内、外生物学试验检测样品用材料浸提液,用121摄氏度生

理盐水60min浸提进行试验;

2、直接用材料和医疗器械植入体内,与组织、血液或体表组织、血液接

触进行试验;

3、大部分的体内试验是通过外科无菌手术操作方式进行的;

4、进行体外细胞培养,观察样品的细胞毒性,测定浸提液或材料对细胞

溶解(细胞死亡)、抑制生长的毒性作用;

5、致癌试验是用不同形状、大小、表面状态的材料植入体内某一部位,

观察动物整个寿命期材料和医疗器械对体内潜在的致癌作用;

6、血液相容性试验是通过材料和医疗器械直接接触血液,首先观察对血

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的凝血作用,其次观察血浆蛋白、血液由形成分和补体系

统、细胞因子的作用;

7、植入试验是将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埋入动物体内某些部位,断肠埋入

不同时间材料对局部的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8、降解试验是采用各种体内外方法,测定材料和医疗器械的降解程度、

力学强度的变化,了解降解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过程,评价材料对

机体的有害作用。

十八、生物相容性评估发展趋势:形态数量、功能

形态数量方法:光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相差显微镜

功能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色法(MTT 法)

2、荧光染色法

3、流式细胞光度术(Flow cytometry, FCM)

4、放射性同位素摄入法

……

生物节律认识

生物节律认识 生物节律与交通安全 一、生物节律的基本概念 1、生物节律的定义 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2、各周期的状态 (1)生物节律高潮期 体力节律 :体力充沛,身体灵活,动作敏捷,耐力和爆发力强,充满活力。 情绪节律 :心情愉快,舒畅乐观,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办事有信心。智力节律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记忆力强,精力和注意力集中。 善于综合分析,判断准确,逻辑思维性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高。 (2)生物节律临界日 体力节律: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身体软弱无力,极易疲劳。易受外来各种 不良因素的侵袭。有时表现的动作失常。 情绪节律 :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精力特别不易集中。精神恍惚,工作易出差错,最易出交通、航空飞行和工伤事故。 智力节律 :判断力差、健忘、注意力涣散,严重者头脑发晕发胀,丢三忘四,工作中极易出差错和失误。 (3)生物节律低潮期

体力节律:身体乏力、懒散,耐力和爆发力较差,劳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易疲劳。 情绪节律 :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意志比较消沉。做事缺乏勇气,信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常感到烦躁不安或心绪不宁,此时也容易出工作差错和事故。智力节律 : 思维显得迟钝,记忆力较弱。理解和构思联想比较缓慢,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判断力往往降低,缺乏直觉、工作详细效率不高。二、生物节律的计算方法 1、以阳历为准,算出周岁天数(365×周岁数),闰年比平年多的天数(四 年一闰,闰年二月份多一天,因此闰年天数为:周岁数/4取整)和周岁生日距计算的天数,取三者之和,再分别除以三个周期天数,其余数便是周期中的节律位置。 2、例子(以本人的生物节律计算为例) 三、生物节律与交通安全 1、生物节律与交通事故 据有关交通事故资料显示,4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20%的事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低潮向高潮期过渡的时期,故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的事故占总事故的60%左右。这说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人的生物节律有一定的关联。 2、生物节律与驾驶员

睡眠的生物钟、演化理论和体力恢复理论

睡眠的生物钟、演化理论和体力恢复理论 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人类在夜间睡眠,而且有固定地点,原因是人类缺少夜行能力;为确保安全,免于野兽侵袭,终而演化出先是巢居穴处,继而建筑房屋的适应能力。笔者理解,这两个理论都说明一个问题: 人们需要睡觉,所以选择在黑夜睡眠。 睡眠 1.生理时钟与日节律 在一天24小时内,个体在生活上呈现周期性的活动;何时睡眠,何时进食,何时工作,何时排(),几乎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此等顺序几乎是由个体生理上的运作所决定。像此种决定个体周期性生活活动的生理作用,称为生理时钟(biologicalClock)。生理时钟之所以形成,除个体生活习惯因素(如经常上夜班者的生理时钟即与一般人不同)之外,主要受一天24小时变化所决定。例如: 一天之内的温度有显著的变化,人类身体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显著的变化,在环境温度降低而人的体温也降低的情况之下,个体就会产生睡眠的需求。每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是午夜至凌晨五时左右的一段时间最低,人类的体温,也正好是在此一时段,降至最低。因此,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 对动物的生活而言,日节律具有极大的支配力。因此,候鸟或鱼类的迁徙,多在地球上的南北向同经度内移动,藉以维持其周期性的生理时钟。人类祖先的活动,本来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惟以现代交通工具快捷,喷射机的飞行,使地球两对面的距离,变为朝发夕至;从台北飞到纽约,正好形成晨昏颠倒,使人遇到了睡眠适应困难的问题。这现象称为飞行时差(jet lag)。 飞行时差的一般征候是:

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由于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性, 因此,也称之为人体生物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 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环,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 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 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 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目录 发现 周期 1. 周期日 2. 高潮期 3. 临界日 4. 低潮期 因素 意义 测算

1. 公式 2. 说明 3. 代入公式 区别 调整 生产 利用 1. 如何合理应用生物节律 2. 工作学习的应用 3. 体育训练的应用 4. 婚姻家庭的应用 5. 医学的应用 展开 发现 周期 1. 周期日 2. 高潮期 3. 临界日 4. 低潮期 因素 意义 测算 1. 公式 2. 说明

3. 代入公式 区别 调整 生产 利用 1. 如何合理应用生物节律 2. 工作学习的应用 3. 体育训练的应用 4. 婚姻家庭的应用 5. 医学的应用 展开 简介 人体生物节律一词,代表人体内的生理——生物循环。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 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地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 编辑本段发现

生物学概念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房立明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在不断的探索,结合我们学校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经过本人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学的谚语引出概念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复杂反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果实、种子的形成。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相关概念与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察,可见袋内水珠较多;(2)将一盆花的叶用凡士林涂抹在正、背两面后,罩上塑料袋观察,袋内水珠较少;(3)分别选择一个晴天、一个阴雨天在上午同一时间在同一植物上罩上塑料袋,观察、对比袋中的水珠量,可以看到塑料袋内的水珠明显多于阴雨天。在学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提问:(1)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为什么罩叶的塑料袋水珠多?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从哪个器官散发出来?(3)晴天、雨天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是否相同?(4)温度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吗?教师对重点、疑点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而掌握重要知识点。 三.抓住关键词对概念的掌握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把概念的几个要素找出来,解剖要素并把各要素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概念。如,“仿生”概念中关键词为“结构和功能”、“仪器和设备”;“生态平衡”概念中关键词为“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含义及关系。通过找概念的关键词,

人体三大生物节律

人体三大生物节律 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网站进行三大节律测试。本世纪初,一位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及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累特·泰尔其尔教,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从此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便开始被揭示出来。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组成了一首协调、优美而又神秘的三重奏。科学家将这三重奏的“曲子”谱写在同一个座标谱系内,绘制出了一幅优美的三条波浪形的曲线图。曲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称为生物节奏的“高潮期”。体力周期曲线处在“高潮期”,就会感到体力充沛,生机勃勃;情绪周期曲线处在“高潮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创造力,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心情愉快、达观;当智力周期曲线处在“高潮期”,那时人的头脑灵敏,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那段日子,称为生物节奏的“低潮期”。在这些日子里,体力容易疲劳,做事拖拉,畏却;在情绪方面往往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意志沮丧;在智力方

面则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健忘,判断率降低等。在跨越中线的那段日子,称为“临界期”,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身体正处于频繁的变化之中,或者说是处在过渡状态。在这段临界期中,极易出现差错,粗枝大叶,容易感染疾病,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能较差,容易发生事故等等。在二十世纪初,随着斯沃博达的《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人的临界日》、费里斯的有关论文、佩尔纳的《节律、生命和创造》、泰尔其尔的学生成绩分析等论著的相继发表,体力、情绪、智力三节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在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和推广运用,和生物钟理论结合成重要的生理周期课题。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生物钟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低潮期是能量蓄积补充阶段。在每一个运转周期中,总是由高潮转向低潮,再由低潮转向高潮。高潮期、低潮期相互过渡的交替日子,被称为临界日。经过大量的反复试验研究和统计资料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人自出生日起,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就开始按照正弦律变化。体力节律23天一周期,情绪节律28天一周期,智力节律33天一周期。人出生时三种节律都从临界点开始。临界日又叫危险日,是研究人体生物节律中最关键的日子。虽然三种节律临界日只占总时间的20%,却发生60%的交通事故,70%的工伤和航空飞行事故。临界日前后的各一天被称为近临界日,死亡于

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 主题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8.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9.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10.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11.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1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14.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5.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18.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19.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20.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22.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主其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经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2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5.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张少斌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并对不同的概念采取怎样教学方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研究背景 生物学概念是支撑生物学科科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学好重要概念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建立自我生我学体系的根本。介于此原因初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而高中目前还没相应的提法,这是本课题组最初确定这个课题为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说明概念教学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很重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在课本的章末自我检测中都要求学生在理解本章概念的基础上画概念图,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 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呢?经多年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概念记忆不牢,理解不清,概念的应用能力差,生物基础不差,生物学科素养低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3.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节律与事故

生物节律与事故生物节律又称生物钟现象,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体内的自然规律。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开花,昆虫的孵化,候鸟的迁徒,都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许多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都存在着随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它们似乎是受着某种内在时间的控制,这种现象称为“生物钟”。它反映着生物为适应昼夜、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规律,因而也称为生物节律。 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病人的症状、情感和行为的起伏变化,存在着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变化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规律。大约20年后,奥地利的一个大学教授,研究了几百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后,发现人的智力也存在着一个以33天为周期的波动规律。后来的一些学者经过反复试验,认为每个人从他出生那大起,直至命终止,都存在着周期分别为23天,28天,33天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规律,并用正弦曲线绘制出每人的变化周期曲线,如图2-4所示。

图2-4生物节律变化曲线 在每一个周期中,上半周期对人的活动起到一个积极、良好的 作用,称为高潮期。体力表现为体力充沛,情绪表现为有创造力, 心情愉快、乐观,智力表现为思维敏捷,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 问题的能力。下半周期对人活动有一个消极、抑制的作用,称为低 潮期。体力表现为容易疲劳、做事拖拉,情绪喜怒无常、烦燥、意 念沮丧,智力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准确性下降。在所 有三个周期中,由高潮期向低潮期或由低潮期转向高潮期的那一天 称为临界日。在体力周期和情绪周期临界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而智力周期临界日在安全方面则认为是不重要的,但如果和其他临 界日相重,则产生的综合效果增大。在情绪周期与体力周期的临界 日相重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双重临界日一年中大约有六次。 在三重临界日一年中有一次,按生物节律的理论,发生危险的概率 将增长到最高程度。

生物钟研究

生物钟研究 生物钟之一 对于数字的敏感,是我的一个特点,读周易发现有七日来复的话,读伤寒论,发现有许多病变向愈的预期,民间有正月二十三,老牛老也歇一天的说法。佛教中有三十三层天的说法,古代天文中有二十八宿的说法。这其中涉及的数字,引起我深思。后来偶然读到人从出生日起,每二十三日,体力经过一个周期,每经过二十八日,情绪经过一个周期,每经过三十三日,智力经过一个周期。这种理论和中国古代一些数字巧合,这种理论是不是正确,我开始验证。 八八年五月到八月,学校派我和另一位教师到云南玉溪农校学习烤烟课程,以便回校后增强烟草班教学,为地方经济服务。当地有烟厂,农民当时种烟很多,急需提高烟草作务质量。我在那里接触了烟草栽培学,学习了植物生理学病理学,烟草病虫害,烟草烘烤等课程。通过实习,基本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回校后只带了半年多一点烟草班的课程,只在烟农烟草培训班讲过烟草品种,很快就因为烟草班解散,没有了用场。形势变化太快了。然而有关知识却在我头脑里扎下了根,对我理解生命规律提供了支撑。 在云南期间,我计算了妻子的生物钟,写过一则日记,预测她在八月二十日身体会产生不适。后来回到家,过了几天,发现妻子身体不适,疲乏,如生大病的样子。我拿出日记,对她说,过了明天就好了,不需要治疗。因为你的身体到了体力转换日期,特别不稳定,同时情绪和智力也到了不高的状态。所以你才如大病一样,这不是病,是身体在自动调节。我在云南已经预测到了,你看看日记。她信了,也没有治疗,很快就康复了。 有一次,我抬重物,不小心扭伤了腰。仔细查了自己的生物钟,发现体力处于高低潮转换日子。我明白了,当自己体力不稳定时,没有作好热身运动,就抬重物,扭伤是很自然的。 儿子当时在冯原小学读四年级,有一天对我说他很奇怪早晨背不过课文。我查了查他的生物钟,正好处于智力周期转换日子。我说这是偶然的,明天就好了。果然第二天就好了。 有一次上课,我发现一个学生不守纪律,竟然大发脾气,竟然动手去打那个学生,妻子说,今天是星期六,提醒了我。我查对了一下,正是情绪转换日期。 我继续验证,给同事王崇印说,姜启定校长某日会感冒,让他保密验证。十多天后,正上早操,崇印跑到我跟前,说验证了,姜校长从医院买药回来了。 有一次,姜校长午睡刚起来叫我。我一进房子,他就对我大喊大叫。我笑了,给他说,你看看你的日历。我事前许多日期在他的日历本上那一页上写了今天注意情绪大发作。他看了之后气消了,我见了之后,意识到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我村一个叫启俊的人,他媳妇想不开喝了农药。从医院拉回去的路上,我遇到了。问了生日,算了算生物钟,问他是不是某一日喝的农药,她说是。问他是不是某一日病人最轻松,他说是。是不是某一日不稳定,他也说是。我说,他的体力低谷在某一日,如果能够扛过去,

生物学概念理解

生物学概念理解 生物学核心概念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三教材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为例谈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前概念”和“概念的外延”两个问题。 1概念一:生态系统 1.1问题 生态系统的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好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基础。在考试时,学生往往在具体实例分析时判断不准什么属于生态系统,什么属于群落。 1.2问题探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知道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但缺乏对其前概念的理解以及概念的外延理解,在具体实例分析判断时才容易出错。 1.3具体教学设计

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系统?”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可能回答不出。在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系统是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成的整体。”然后教师用教材中问题探讨中土壤与生物的实例给予解释,学生很快会理解生态系统概念中“相互作用”的含义。接着再举教材中的实例提问: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这样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在理解了“系统”的概念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思考“:系统既然是一个整体,它应该有一个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多大呢?”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8页的下面一段有关内容,然后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对于生态系统的类型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接着教师提问:“生态系统既然有边界,那么,在系统内部能不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呢?”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引导:“如果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看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话,冬天时我们呼吸的氧气都来自城市内部吗?”学生自然想到冬天城市中多数植物都落叶了不能进行大量的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氧气,得出氧气这种物质在系统内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循环利用。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宇宙之间有没有物质的交换?”学生会回答“:几乎没有。”教师接着引导:“对于生物圈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来说,物质能不能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而自给自足?”学生回答:“能”。教师总结“:地球上只有最大的

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研究概况

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研究概况 摘要】时辰药理学(CPh,时间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内源性循环节 律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人体生 物节律的影响。阐明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紧密机制及密切联系可以帮助临床 选择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促 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提高医院满意度与知名度。 【关键词】生物节律;时辰药理学;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244-01 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也称为生物钟,是指机体的功能状态以及有 机体内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过程[1]。 睡眠与觉醒、进食与排泄、体温与血压、心脏的搏动与肺脏的呼吸、激素的分泌 水平,甚至机体的正常死亡、孕妇的自然分娩、女性的第一次月经来潮与月经周期、哺乳动物的发情、机体免疫力等均根据一定的节律进行。其中生物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对身体行为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生物节律之一,是指生 命活动约24小时循环的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的活动,睡 眠和觉醒等都表现出昼夜节律。人的生理功能,学习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药物在体内的过程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生物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关系密切[2]。因此,医药学工作者根据生物节律的特点挖掘药物的最佳疗效,这体现了当 代时辰药理学的研究意义。本文综述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紧密联系以及相关 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紧密联系 在所有的生物中,最不可或缺的生物功能之一便是生物节律。生物节律不仅 影响人体的病理生理进程,还可影响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 时辰药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节律与药物之间依赖关系的学科[3]。越来越多的研究 发现,药物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与生物节律密切相关[4],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 者探索正确的给药时间可以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之一就是在机体最有效最耐受的时间内服用治疗药物。 2.生物节律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时间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许多药物解释了时辰药理学现象并且阐明了时间的 管理对药代动力学是一个可变的因素。药代动力学中生物节律变化可在24小时 内的任何过程中发生,例如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代谢和消除过程。胃酸的分泌、胃内pH值、胃肠的蠕动、胃排空的时间、胃肠道血液流变学,药物蛋白结合、肝脏酶活性与肝血流量、肾小球血液滤过、肾血流量、尿pH值和肾小管吸 收均具有一定的生物节律,而这些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与毒副 作用,表明生物节律可能在这种药代动力学中起显著作用[5]。 研究表明,肝脏具有生物节律特性[6],众所周知,肝脏是药物代谢以及药物 解毒最重要的器官,肝脏的功能对药物的生物转化、毒性药物的代谢具有显著的 生理作用。细胞色素P450(简称CYP450)是肝脏药物代谢的关键酶,而且对细 胞因子和体温调节都有重要影响,P450具有多种亚型,可单独或协同发挥药物代谢作用[7]。P-450 4A3和Clm4在药物代谢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生 物节律特性,而P-450 4A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表明生物昼夜节律同时 也可能间接的影响肾功能以及血压的变化,进而影响药物的消除过程。动物研究

高中生物学基础概念

生物学基础概念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中有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 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3.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 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4.无氧呼吸,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将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分解, 生成乳酸或酒精与二氧化碳,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5.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 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6.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7.细胞的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8.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9.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0.癌细胞,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 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1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 个细胞周期。 12.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3.性状:生物体可以鉴别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的总称,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蛋白质体现。 1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5.形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6.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 17.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 18.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 19.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0.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1.纯合子:由相同基因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22.杂合子:由不同基因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23.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 24.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 25.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6.人类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7.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8.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9.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30.DNA分子的复制,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31.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线性排列。 32.转录,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3.翻译,以mRNA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34.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概念图汇编教学教材

第1章走进细胞概念图汇编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概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及层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病毒,细胞学说 次要概念: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拟核,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1.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1.2 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2.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2.2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一、本章 核心概念: 主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最基本的元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糖 类,脂质,结合水,自由水,无机盐 次要: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肽键,二肽,多肽,氨基,羧基,生物大分子,单 体,多聚体 二、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子概念图: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1.1 组成细胞的元素 2.1.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4.1 细胞中的糖类 2.4.2 细胞中的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2.5.1 细胞中的水

2.5.2 细胞中的无机盐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细胞膜,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液泡,细胞质基质,细胞质,细胞核,生物膜系统 次要:健那绿,细胞器膜染色质,核仁,核孔,核膜,糖被二、本章总概念图: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方式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2.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 一、生物节律的发现 人们早就发现,一个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潮、才思敏捷、记忆力强,有时却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以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以33天为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周期”。注:PSI是英文Physical (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二、认识人体生物节律 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体力状况,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身体各部份的协调工作能力、动作速度、生理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等。 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它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情感与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等。 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力、敏捷性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从出生日算开始,都呈正弦曲线变化。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 三、高潮期和低潮期 1、周期日——周期日是每个周期的开始日,为期一天。周期日时,人体正处在转换之中,新思想、新行动易在此时产生。虽思维活跃,但辨别力差,身心起伏不定,盲目易动。 2、高潮期——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在体力高潮期,人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在情绪高潮期,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在智力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记忆力强。 3、低潮期——低潮期是能量蓄积补充阶段。在体力低潮期,则疲劳乏力、无精打采;在情绪低潮期,人总是心情烦燥、情绪低落;在智力低潮期,则迟钝健忘、理解力差。 四、临界日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因此,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开展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标准》中规定的50个重要概念,这样就要求学生平均每周理解、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以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学好生物科学,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学概念。新的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点是:高度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在不断的探索,结合我们学校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经过本人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除了按照学校现有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导学以外,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谈谈本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学的谚语引出概念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复杂反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果实、种子的形成。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相关概念与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

2020年生物节律与交通安全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生物节律与交通安全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2020年生物节律与交通安全 一、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一词,代表人体内的生理——生物循环。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地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别是临

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 二、生物节律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生物节律理论提出,人的行为受循环变化的影响,所以交通事故与生物节律有关。1981年,我国对重庆、西安和上海等地汽车运输公司和公共交通公司近几年发生的490起重大交通事故,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表明,有72%发生在临界日。一些国家的交通安全工程师,早已开始应用生物节律理论来研究如何预防交通事故的问题,每当临界日来到之前,研究者就向驾驶员发出警告,提醒他们在临界日注意安全或安排他们从事一些轻松的工作。从一些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些措施的确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 然而,人们对生物节律理论有着广泛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生物节律理论目前还缺乏充分的科学论据。总之,生物节律理论给我们这样有益的启示,驾驶员行为变化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这些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交通事故多少是可以得到一些控制的。 三、生物节律的计算方法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 薛刚华 【摘要】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生物学科也不例外。本文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了初步总结,用教学实例阐明了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两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概念的教学方法。也可只用两种方法中的某些片段。只要方法恰当,设计合理,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教学; 课堂效率;提高 【正文】知识,从其结构来说,是概念与概念间所形成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因此也可以说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的掌握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学科也不例外。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据此把同类事物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事物的概念。①从另一个角度看:概念和表象不同,表象是关于事物的形象的反映,而概念则是关于事物内在的属性或关系的反映。

就是空气清新,草本茂盛。有的还这样描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许多鲜花,有假山、有流水,环境非常优美。而教材中环境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由此看来,学生对环境的理解是事物的表象,是学生的感性经验。教材中所表述的环境则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感性经验中的环境是直观形象思维的结果,而教材中的定义则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从经验思维到理论思维的转换。方法如下: 1. 从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针对环境这一概念我 设计了这样的场景:你们从周一到周五的主要任务是上学,你们的生活轨迹基本上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当你在家时,家这个空间就构成了你的生存环境。有同学意识到:到学校后,学校这个空间就构成了自己的生存环境。通过这样的场景设计,突出环境的本质之一:“生存空间”。 2.从身边现象说起,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以环境这个概念为 例来说: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咱们正在上课,教师在上课,同学在听课,但是假如现在有个别人开始说话,做小动作,势必会影响教师讲课,你们听课。这种情况如经常发生,势必会

如何理解生物事实与生物学概念

如何理解生物事实与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事实主要是对一个现象的一个描述,描述一个现象,可能要用很长一段文字。事实是人们可以重复观察的,这样一些现象或这样一些结果观察,让同样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没有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你独立去观察,你也会得到同样的观察结果。 概念是经过归纳以后的,能够体现它的一些本质特征的一些东西,能够体现生物本质特征。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它在定义的时候有两个观点,第一个它要有种差、就是有它的独特性,第二个叫邻近属差或者邻近属概念。概念有好多属性独特性、它的思维,它是通过诸多事实归纳,有这样思维加工。一个完整概念,它应该有它的内涵和它的外延内涵(就是它最本质的东西)。 概念是基于事实的,而且概念是基于事实的一个陈述,可能是一个归纳总结和代替。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现象经得过稍微抽象的归纳之后的一些描述吧。概念重点强调在概括和归纳它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现象的一个抽提,一个概括,因为概念比事实更简洁。 那么概念首先它要基于事实,它是由事实而,逐渐的归纳所产生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事实,它是若干个事实或者重复的有规律的这样一种生命的这种现象。事实的这种基础上去把它最本质的东西去抽提出来、运用语言或者运用文字的这种方式来表述出来,我们把这个叫做概念这个称为这样一种思维。核心概念则包函多个相关联的概念,它是其它概念的主线。你没有事实你肯定得不出概念,你没有事实你肯定得不出概念,一定要以生物学事实为基础。对概念理解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生物学事实对这个概念的支撑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对落实我们这个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理解生物学的重要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的课程内容中核心概念有: 染色体、基因、中心法则、减数分裂、性状、突变、重组、遗传规律 基因频率、物种、种群、自然选择、隔离:13个概念中,前8个属于遗传范畴的;后5个属于进化范畴的。在遗传部分,“染色体、基因、中心法则、减数分裂、性状、突变、重组、遗传规律”,DNA的结构,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伴性遗传等,我认为:基因的概念包含了DNA的结构,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都包含在中心法则中,而伴性遗传则被包含在遗传规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