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数学一直被誉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以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基础,同时掌握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出现整除的概念,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由整数除法算式引出,而不是乘法,这样便

于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内涵,领悟这两个概念不是针对整数乘法,而是反映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的情况,为后页1 第

面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做准备。

2.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明确了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与实验教材相比,在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时,修订后的教材均采用了百数表,这样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加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探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因数和倍数

例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例1教材给出9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分类;接着出示以“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为分类标准分成两类的一种结果。在此基础上由第一类中的整数除法,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从具体的整数除法等式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再由抽象的概念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这样的思维转换过程有利于学

生认知概念,切实掌握概念。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中每个算式,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进一步体会“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页 2 第

在例1的最后,教材指出了本单元中的数的研究范围是大于0的自然数。

例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例2直接提出问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依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为后面用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例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例3教材直接提出问题:“2的倍数有哪些?”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所以求2的倍数可将2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相乘得到。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的,因此,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接着也用集合图表示出2的倍数,为后面学习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奠定基础。

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在其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法。

(二)2、5、3的倍数的特征

例1:2、5的倍数的特征

例1教材采用了百数表,让学生画圈、画框、观察、发现、总结。比如,将5的倍数圈起来,学生马上就能发现5的倍页 3 第

数都集中在两列上,特征也非常明显,一列个位都是5,另一列个位都是0,因此学生能顺利的归纳出5的倍数的特征。同样道理,将2的倍数框起来,也能够显而易见地发现其特征。

为了便于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教材以学生对话的形式,给出5、2倍数的特征的不完整描述,让学生把特征填写完整。在总结了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材引出了偶数、奇数的概念。完成了做一做,学生能够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例2:3的倍数的特征

例2教材仍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根据提示,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获得新的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且容易受2和5倍数特征的观察定式、思维定式的影响。为了尽量避免已学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负迁移,教材第(2)条指导语,提出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排除只看到个位的定式,然后通过第(3)条指导语,提示变换观察的角度。

两个女孩的对话,说出了探究过程中思维转换的关键内容。小精灵的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规律。

(三)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材首先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页 4 第

概念。同时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理解为1只有一个因数,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有三个及多因数。

例1: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例1教材又采用了百数表,让学生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通过学生的对话,介绍了两种操作方法。其中依次划去每个质数本身之外的所有倍数的方法,叫做“筛法”,它是数论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一个初等方法。

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必要的。

例2: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阅

读与理解”环节给出了三个问题的一种表征方式,即用算式表示。“分析与解答”环节提示了三种获取结论的方法,即举例、说理、图示。事实上,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回顾与反思”环节给出了用大数试一试的检验方法,并提页 5 第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其他的验证方法。也就是启发学生联系加减法的关系想到:如果“奇数+偶数=奇数”是对的,那么一定有“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样既验证和的奇偶性,又获得了差的奇偶性的结论。作为教师必须清楚,举例验证本质上只是不完全归纳,不是证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是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页 6 第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总结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总结,小学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知识点归纳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总结 1、如果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a和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数两个不同的概念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例如4×3=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2、因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3、倍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例:3的倍数有: 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4、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2都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 6、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8、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2)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3)短除法。 9、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3)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4)一质一合(不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互质。(5)相邻两个奇数互质。(6)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10、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叫做最小公倍数。 11、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2)先找出较大数的倍数,圈出较小数的倍数,找出最小的一个;(3)分解质因数法;(4)短除法。 12、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者的积;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例:25和5 ,25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25,最大公因数是5。 13、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归纳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除数不能是0) 2、因数和倍数 (1)如果5*4=20,那么5和4是20的因数,20是5和4的倍数

最新版五年级下数学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一.数形结合减缓难度 《因数和倍数》这一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在导入中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自己脑中所想,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透过数学潜在的“形”与“数”的关系,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链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怎样才能找全36的所有因数呢?”这个问题,去寻找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

难点。通过观察12,36,30,18的因数和2,4,5,7的倍数,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诱发学生探索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许多的不同中通过合作交流找到相同。 三.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最后的环节中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层次是先找因数朋友,再找倍数朋友,最后为两个数找到共同的朋友。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符合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心理,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因数与倍数的特点,如找完因数朋友时我以你是我的最大的因数朋友点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倍数朋友时起来的学生非常多,让学生再次体验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共同的朋友则是一个思维的升华过程,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求知欲的支配下去进行有效地思考。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这堂课我还存在许多不足,我的教学理念很清楚,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合作者。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地方还是不由自主的说得过多,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太少。如在教学找36的因数这一环节时,由于担心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对于因数的概念不够了解,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引导的过多讲解的过细,因此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太小了,没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虽然是新理念但却沿用了旧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我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 重点确定为: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确定为: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四、教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

《倍数与因数》全章知识点总结

《倍数与因数》全章知识点总结 自然数和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没有最大最小的整数。 自然数 (正整数、0):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倍数和因数的特征: 1: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就不存在倍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数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a × b =c ( a、b、c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 b就是c的因数,c是a、 b的倍数。除法算式辨别因数和倍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倍和倍数的区别: “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倍”可以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而倍数相对因数而言,只能适用于(不为0)的自然数。 口诀:因数和倍数,单独不存在。互相来依靠,永远不分开。 枚举找因数,相乘找倍数。因数能数清,倍数数不清。 从小到大成双成对直到重复重复一次 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或8的数。 3(或9)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或5且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同时是2、3、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且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4(或25)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末2位是4(或25)的倍数的数。例如:124、125 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数。例如:1104、112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几个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二、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

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在随后的巡视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决定先交流在让学生寻找,这样就用了很多时间,最后就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我认为虽然时间用的过多,但我认为学生探索的比较充分,学生也有收获。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24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24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智能内化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在游戏中,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参与率高,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课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文化魅力。

因数和倍数知识点整理归纳

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商和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3、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是(自然数),但是不包括(0)。 4、一个数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列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是从(1)开始(一对一对)的找。列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从它的1倍2倍3倍……开始找。 7、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如,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0,他的最小倍数是(120),这个数是(120)。 8、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9、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10、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 11、偶数:在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也叫双数。(个位上是0、2、4、6、8) 12、奇数:在整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叫单数。(个位上是1、3、5、7、9)

13、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就是3的倍数。 14、既是2又是5还是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其他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又是5还是3的倍数。如:一个三位数既是2又是5还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最大是(990),最小是(120)。 15、什么是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书叫做质数。 16、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的的方法:看这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是否有(第三个)因数。 17、什么是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8、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9、按照个位上数来分整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但是按照因数个数来分整数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20、除了(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但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是唯一偶质数。 21、百以内质数口诀: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后面是十七,还有十九别忘记,二三九,三一七,四一四三四十七,五三九六一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 22、什么是偶倍数:就是一个数的偶数倍,比如3的偶倍数:6,12,18,24,30,…… 23、什么是奇倍数:就是一个数的奇数倍,比如5的奇倍数:5,

因数与倍数重要知识点

因数与倍数重要知识点 ..... 1. 因数、倍数概念: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我们就说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2、3、5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3)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因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30=2×3×5 6.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7.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8. 100以内质数:2、3、5、7、11、13、17、19、23、29、31、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3、97 9. 13的倍数:26、39、52、65、78、91、104、117 17的倍数:34、51、68、85、102、119、136、153 19的倍数:38、57、76、95、114、133、152、171 因数与倍数专项练习题 .......... 一.我会填. 1.一个数是3、5、7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105 ). 2.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102). 3.三个数相乘,积是70,这三个数是(2 )(5 )(7 ) 4.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30 ),最大两位数(90 )最小三位数(120 )最大三位数(990 )。 5.用8、5、1、0中三个数组成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810 )同时是3、5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05 )。 6.100以内6和15的公倍数有(30、60、90)。 7.一个数最小倍数除以它的最大因数,商是(1 )。 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最小的一位数是(6 ),最大的三位数是(996 )。 9.有两个不同质数的和是22,它们的积是(85 )。10.两个数是质数,那么它们的乘积是(合数)。 11.一个数是9的倍数,还是72的因数,这个数是(18或36 )。 12.甲=2×3×5乙=2×3×7,甲和乙的最大公因数是(6 )。 13.把154分解质因数是(7 2 11)。 14.有两个连续自然数都是质数,这两个数的和是( 5 ) 15.两个质数得积一定是(合数),两个合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二.我会选。 1.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的是(C )A.17和51 B.52和91 C.24和25 D.11和22 2.当a是自然数时,2a+1一定是(A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3.在自然数中,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一定是( C )A.质数 B.奇数 C.个位上是0的数 4.a是21的因数,a+21的值有(C)个A.2 B.3 C.4 D.5 5.要使四位数4 □27是3的倍数,□内应填( B )A.0、3、6、9 B.2、5、8 C.2、6 D.任何数字 三.我会算(计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56和42 2.225和15 3.54、72和90 解:7 168 解:15 225 解:18 1080 4. 84和105 5.66、165和231 6.13、26和52 解:21 420 解:33 2310 解:13 52 四.我会列. 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三个连续的偶数,这三个数又是多少? 解:三个自然数为23 24 25 三个连续偶数为22 24 26 2.一块长45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把它锯成若干块正方形而无剩余,所锯成的正方形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提示:找45和20的最大公因数答:所锯成正方形边长最长是5厘米 3. 有一车饮料,如果3箱一数,还剩一箱;如果5箱一数,还剩一箱;如果7箱一数,也剩一箱,这车饮料至少有多少箱?提示:找3,5,7的最小公倍数,加1即所求结果答:这车饮料至少有106箱。 5.班级要召开联欢会,同学们剪彩带布置教室,有三根彩带,分别长18分米,24分米,48分米,要把它们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能有剩余,每段彩带最长多少分米?一共剪几段?提示:找18,24,48的最大公因数 答:每段彩带最长是6分米,一共剪成15段。 6.一个长60分米,宽35分米的房间内铺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地砖,铺的时候地砖要完整而没有剩余,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提示:找60,35的最大公因数答:地砖边长最大是5分米 7.甲、乙、丙三人是朋友,他们每隔不同天数到图书馆去一次,甲3天去一次,乙4天去一次,丙5天去一次,有一天他们三个恰好在图书馆相会。至少又过多少天他们又在图书馆相会?提示:找3,4,5的最小公倍数 答:至少过60天他们又在图书馆相会。 8.级三个班分别有24人,36人,42人参加体育活动,要把它们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但各班同学不能打乱,最多每组多少人?每班可以分几组?提示:找24,36,42的最大公因数 答:每组最多6人。每班分别可分4组,6组,7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3.1 因数与倍数 1. 本节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在导入中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自己脑中所想,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透过数学潜在的“形”与“数”的关系,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链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2. 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2 2、5、3的倍数的特征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2. 本节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学生的种种发现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不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 课稿 https://www.doczj.com/doc/1b187646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 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5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下面我拟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构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与学生学情方面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因数与倍数,是在学生之前学习掌握了自然数、整数乘除法及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数与代数知识的拓展扩充,又为后续学习公倍数、公因数、公约数、分数约分、通分等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具一定的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乘除法算式的直观观察、实践操作探究,分析和归纳推理,发现构建新知。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理解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经验、认知基础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与特征,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数的集合思想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兴趣与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有效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通过教学活动;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教法上,努力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拟借助多媒体课件、学具等辅助手段,联系学生熟悉生活,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质疑,任务驱动、引导观察思考、(实践操作)、对比,讨论交流、发现、归纳法,尝试应用,调动学生能动性,发现提出与分析、解决问题,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训练能力,达成目标(如……)。 (二)学法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与参与状态,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教学中,拟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呈现问题情景,发现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合作)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分享、丰富感知,对比观察、分析归纳,尝试应用实践,经历探究过程等学习方法,理解掌握拓展新知,发展能力,增强兴趣。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的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的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的范文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今天在教学前,我让学生学说话,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和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能力。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一步的认识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 我改变了例题,用杯子翻动的次数与杯口朝上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虽然学生不能有序地找出来,但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础上让体会有序找一个数因数的办法学生容易接受,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觉得能起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效果。 (4)设计有趣游戏活动,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

思维的能力。 譬如“找朋友”游戏,答案不唯一,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手里拿了5、17、38几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哪些数的倍数,是哪些数的因数,,如果学生的学号数是老师出示卡片的倍数或因数就可以站起来。最后问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出示地卡片应该是几,找的朋友应该是倍数还是因数?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 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 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 进一步系统化。 2.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 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 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0自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了一 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高年级,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主 动性。一个班级大约一半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 情也很高。 2.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全面、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和数感。 学情分析:

1.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3.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 4.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课时安排: 1 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 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 质数和合数 2课时

倍数与因数知识点总结(好)

倍数与因数知识点总结 倍数与因数 自然数和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没有最大最小的整数。 自然数(正整数、0):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倍数和因数的特征: 1: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2: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就不存在倍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数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a × b =c ( a、b、c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是a、b的倍数。除法算式辨别因数和倍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倍和倍数的区别: “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倍”可以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而倍数相对因数而言,只能适用于(不为0)的自然数。 口诀:因数和倍数,单独不存在。互相来依靠,永远不分开。 枚举找因数,相乘找倍数。因数能数清,倍数数不清。 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或8的数。 3(或9)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 4(或25)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末2位是4(或25)的倍数的数。例如:124、125 8(或125)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末3位是8(或125)的倍数。例如:1104、1125 个位数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除了2以外都是奇数。 数的奇偶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1、3、5、7、9。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0是偶数相临两个自然数之和为奇数,相临自然数之积为偶数。0是偶数 偶数用2a表示、奇数用2a+1表示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方面: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说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让学生针对12个正方形的摆法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体验,理解概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情境体验,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让学生根据12个正方形的不同摆放方式写出算式,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数和因意义。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根据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两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充分的读一读,在通过“能说4是因数,36是倍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总结】因数和倍数知识要点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总结】因数和倍数知识 要点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总结,小学五年级因数与倍数知识点归纳 因数与倍数知识点总结1、如果a×b=c(a、b、c都是非0的 自然数)那么a和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 数两个不同的概念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例如4×3=12,12 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2、因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 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 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3、倍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它本身。例: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 有最大的倍数。 4、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 数(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 就是3的倍数。 5、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

做质数(也叫素数)。 如2,3,5,7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2都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质数是2。 最小合数是4。 6、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8、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2)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数的因数,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3)短除法。 9、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3)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4)一质一合(不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互质。(5)相邻两个奇数互质。 (6)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10、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叫做最小公倍数。 11、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2)先找出较大数的倍数,圈出较小数的倍数,找出最小的一个;(3)分解质因数法;(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a表示b 能被n整除。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_【1】 一、教材与知识点的对比与区别。 1、对比新版教材知识设置与传统教材的区别。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数与倍数”的认识与原教材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别: (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 (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

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编者意图,才能够正确、灵活驾驭教材。因此,我通过学习教参了解到以下信息: 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是在已经能够区分整除与余数除法,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 2、相似概念的对比。 (1)彼“因数”非此“因数”。 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义,说“X是X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 (2)“倍数”与“倍”的区别。 “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我们可以说“是的5倍”,但不能说”是的倍数”。我们在求一个数的倍数时,运用的方法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这里的“几倍”都是指整数倍。 二、教法的运用实践 “因数与倍数”的运用范围就是在非0自然数的范畴之内,与小数无关,与分数无关,与负数无关(虽没学,但有小部分学生了解)。同时强调——非0——因为0乘任何数得0,0除以任何数得0。研究它的因数与倍数是没有意义。我得到的经验就是对于数学当中规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讲述法,让学生清晰明确。因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数学一直被誉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以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基础,同时掌握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出现整除的概念,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由整数除法算式引出,而不是乘法,这样便

于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内涵,领悟这两个概念不是针对整数乘法,而是反映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的情况,为后页1 第 面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做准备。 2.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明确了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与实验教材相比,在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时,修订后的教材均采用了百数表,这样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加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探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因数和倍数 例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例1教材给出9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分类;接着出示以“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为分类标准分成两类的一种结果。在此基础上由第一类中的整数除法,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从具体的整数除法等式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再由抽象的概念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这样的思维转换过程有利于学

因数与倍数基础知识整理

因数与倍数基础知识整理与复习 姓名______日期______ 必须掌握的知识:(请从书本中整理相关知识) 1.因数、倍数概念:()注意: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不能是小数。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最小倍数是(),没有()。3.2、3、5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的数,都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0是()(2)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3)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 )。 (2)一个数,(),这样的因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合数至少有()个因数。 (3)※()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30=2×3×5 6.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7.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8.100以内质数:2、3、5、7、11、13、17、19、23、29、31、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3、97

一.我会填. 1.一个两位数是3、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 2.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3.三个数相乘,积是70,这三个数是()()() 4.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两位数() 最小三位数()最大三位数()。 5.用8、5、1、0中三个数组成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同时是3、5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6.100以内6和15的公倍数有()。 7.一个数最小倍数除以它的最大因数,商是()。 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9.有两个不同质数的和是22,它们的积是()。 10.两个数是质数,那么它们的乘积是()。 11.一个数是9的倍数,还是72的因数,这个数是()。 12.甲=2×3×5乙=2×3×7,甲和乙的最大公因数是()。 13.把154分解质因数是()。 14.有两个连续自然数都是质数,这两个数的和是() 15.两个质数得积一定是(),,两个合数的积一定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