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链接:避震常识

知识链接:避震常识

知识链接:避震常识
知识链接:避震常识

知识链接:避震常识

家庭防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

患,加固住房。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

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

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

危房要撤离。

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在教室避震方法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公共场所避震方法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被压了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急救知识培训内容

1 了解最基础简单得急救知识(心肺脑复苏) 2 处理野外常见得意外情况(创伤/出血/溺水/高空坠落/烧烫伤/冻伤/高原病等) [慨述] 1心肺脑复苏:即针对呼吸与循环骤停所采取得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得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得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得自主搏动。更重要得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得恢复。 2 早期复苏得重要性:心脏停搏4分钟内开始复苏效果好,有效复苏得时间虽然仅有分秒之差却显著影响复苏效果 [步骤] 1 初期复苏:主要任务就是迅速有效得恢复生命器官(特别就是心脏与脑得血液灌流与缺氧)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有效得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得人工循环 1 迅速判断意识情况 2 呼救 3放置于仰卧位 4通畅气道(亨利斯手法) 5判断有无呼吸,行人工呼吸 6判断有无心跳,行心脏按压(体位、部位、*作方法、并发症、有效按压得指标、心前区捶击) 一人工呼吸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a:以耳靠近病人得鼻与口,以听或感觉就是否有气流(也可观察棉花或纸条) b:观察病人得胸廓就是否有起伏 判断呼吸就是否停止 清除呼吸道内得异物或分泌物,利用托下颌或将头部后仰可消除舌后缀引起得气道梗阻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二心脏按压 外伤后如何止血 正常男性总血量约占体重得8%,女性约占7、5%。外伤时失血量达总血量得20%,可出现头昏,乏力,颜面苍白,口干,四肢发冷,冷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急剧下降以至测不到。失学量达到40%有生命危险,能迅速止血意义重大。 [分类] 外出血:血液从皮肤向体外流出 内出血:血液从破裂得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 静脉出血:颜色暗红,流出缓慢,呈持续性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急,呈喷泉状或一汩汩涌出 毛细血管出血:颜色较鲜红,从整个创面渗出,找不到明显得出血点,一般可自行凝固。 如受伤后无外出血,但有失血得表现或两者不成比例应警惕,应急送医院。 [方法] 1指压法:适用于中等或较大得动脉出血得急救。用手指或掌把出血得血管上端(即出血得近心端)用力压向下面得骨骼,阻断血液来源以达到暂时止血得目得。不同得出血部位,应选择不同得指压点。 A头顶及颞部出血: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如双侧出血,可同时压迫双侧颞浅动脉 B 颜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凹陷处,将面动脉压于下颌骨上 C 头颈部出血:气管外侧,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前源,用拇指按压颈总动脉,余四指放于颈后部,把血管用力压于颈椎上。绝对禁止同时压迫双侧颈总动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D上臂下部,前臂及手出血:压迫上臂内侧肱动脉于肱骨上 E 手掌及手指出血:双拇指分别压迫腕横纹上内侧与外侧。自救时,可用健侧手握紧伤侧手腕 F在腹股沟中下1/3处,将鼓动脉压在股骨上 H 足部出血:用双拇指分别压迫足中部近脚腕处与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得动脉

防震避震基本安全知识

编号:SY-AQ-0650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震避震基本安全知识 Basic safety knowledge of shockproof and shockproof

防震避震基本安全知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第一部分地震常识 一、地震的含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缘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例,是引起地面震动(地震)的主要原因。 二、地震的类型 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1、构造地震是由于深处岩浆错动,破例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是由于岩洞或矿洞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额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区 4、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区域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是地下核爆炸、化学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 三、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值划分为1-12度,各烈度值判别标准: 烈度 人的感觉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其它现象 1 人无感觉 2

防震防灾小常识

防震防灾小常识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防震防灾小常识 一、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这次地震出现的新情况及经验教训,全国人大对199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行了重新修订,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新防震减灾法自2009年5月1日起颁布实施。同时,国务院规定: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二、地震有哪些前兆 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反应;11)地声;12)地光; 13)地温异常等等。 三、地震的预防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

急救常识培训内容

急救常识培训 人工呼吸 1、人工呼吸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呼吸功能的一种急救技术。人工呼吸不仅在麻醉时使用,对溺水、电击、中毒、工矿事故、地震、航海意外和战地急救等往往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2、人工呼吸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口对口人工呼吸不需任何器械,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口鼻内异物痰液,取出假牙,拉出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操作者一手托起下颌,另一手捏紧鼻孔,先深吸一口气,再对病人口部用力吹入,如此反复施行。如病人胸壁能随每次吹气而举起,吹气停止后于病人口部能感到气流呼出时,即证明人工呼吸有效。人工呼吸每分钟进行16次。如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口对口呼吸则可进行口对鼻呼吸。如果同时有心跳停止,则可人工呼吸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一般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比率为1:4,即作一次人工呼吸,需作4次胸外心脏按摩。 3、人工呼吸必须进行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并继续间断进行才能有效。 胸外心脏按摩 1、胸外心脏按摩是借压迫胸壁使心脏受挤压而排血的方法。 2、如果人体出现意外伤害和疾病,如触电、溺水、外伤、出血、过敏反应、心脏病等,心脏停止跳动,各器官就会缺血坏死。大脑缺血超过6-8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死亡。此时一旦发现病人昏迷、苍白、无脉跳及心跳,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3、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时病人应仰卧,背部最好垫以硬板,操作者位于一侧,双臂伸直,两手掌放平重叠,用手掌跟部(并借用自身重量)按压病人胸正中下部,成人每次按压宜使胸壁下降3-4厘米,才能排血。按压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一般成人按压频率60次/分为宜。人工胸外心脏按摩常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4、人工胸外心脏按摩的有效指标是:能在颈部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部位摸到脉搏;听诊血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紫绀减轻;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出现自主呼吸。 酒精中毒 1、醉酒轻者头晕、头痛、醉话连篇、行走不稳,严重者呕吐、流涕、苦笑无常、昏睡不醒,甚至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这些都是酒精中毒的表现。有酒瘾的人容易成为慢性中毒者,经常酒醉的人容易造成肝硬化。 2、轻度中毒者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头晕头痛、欣快兴奋、言语增多。应让其喝些醋水(将食醋加入温开水)或吃些新鲜水果(如西瓜、萝卜等)。

地震逃生小知识(通用版)

地震逃生小知识(通用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87

地震逃生小知识(通用版) 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

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知识链接:避震常识

知识链接:避震常识 家庭防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 患,加固住房。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 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 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 危房要撤离。 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在教室避震方法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公共场所避震方法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被压了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避震防震 学会自救主题班会

避震防震学会自救主题班会 四(2)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做个防震减灾知识的小宣传员。 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教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阅地震自救知识,准备好言。 二、活动过程简录: 1、教师主持发言:教师简单讲述四川地震的严重灾情,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引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这次大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近八万人,伤几十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地震属于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在这突其而来的灾难面前,我们应采取什么急措施,更好的保护自己,使自己最大限度的生存下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避震防震学会自救。我们已经事先布置同学去网上查阅地震自救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发言。 2、学生介绍地震知识: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 ——正好在家里时可躲藏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避震自救演练。 教师哨响发出地震警报,学生迅速躲藏在桌子下面;后教师哨响表示强烈晃动结束,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快速撤出教室。(不到2分钟全班师生就按计划撤到达操场空旷处,完成了这次紧急情况的安全疏散任务。) 4、教师总结: 这次班会,我们知道了很多知识,了解地震时如何有效的避震,如何及时的进行自救,下面我再强调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

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培训

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 一.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一)心肺脑复苏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西方国家公元前800年左右,有口对口救活一个 孩子的案例,我国心肺复苏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早在1700年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着《金匮要略》已对缢死复苏方法经行了详尽的阐述。 (二)现代复苏学的建立:真正的世界复苏学建立,是从20世纪开始的,国内外专家经长 期研究总结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现代复苏学的基础: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复律。 二、心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 (一)概念: 1.猝死:指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突然或意外的是发生非暴力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发病后6小时内称猝死) 2.心脏骤停:是指患者突然意外的心脏停止有效博动和(或)自主呼吸停止。 心脏骤停是指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期内心脏突然停止,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抢救可获得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即“真的死亡”) 3.脑死亡: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对脑死亡的诊断涉及体征、脑电图、脑循环和脑代谢等方面,主要包括:①持续深昏迷,对外部刺激全无反应。 ②无自主呼吸 ③无自主运动,肌肉紧张。 ④挠肝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或全部丧失,体温调节紊乱。 ⑤脑电图呈等电位 ⑥排除抑制脑功能的可能因素,如低温、严重代谢和内分泌紊乱、肌肉松剂和其它药物的作用等。 (二)心肺脑复苏术 1、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呼吸循环骤停的病人所采取的最初抢救方法,由于从心脏停博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来那个是复苏的重点,所以将心肺复苏术扩张为“心肺脑复苏术” 2、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基础生命支持(初期复苏)A:开放气道,制定 B:呼吸支持(口对口呼吸) C:循环支持(胸外按压) D:除颤(主要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3、心肺复苏流程:旧版:A-B-C 2010年新版改为C-A-B 把心脏按压放在首位(要求准确判断心脏呼吸骤停) (1)按压位置:胸骨中下交界处,术者站在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 方法:术者两只手掌根部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的重力 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成人至少5cm ,儿童4cm 按压频率:100次/分

小学生防震避震知识

小学生防震避震知识 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 (一)学校的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要在15秒之内)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最好有湿毛巾护住口鼻),抓紧桌腿,背向窗户(防止碎玻璃划伤头面部),用书包或软的坐垫保护头部。(老师应马上关闭电灯、风扇等电源)(注意:如果是办公室的木桌,一定要以低的姿势躲在桌子的侧面,而不是桌子底下) 2.第一次地震后,应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到操场的南侧(也就是操场的左侧,避开右侧的高大建筑),防止发生踩踏。不可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不可跳窗逃生。(地震时,门窗会因强震而变形,此时,老师要果断破门或破窗组织逃生) 3.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就地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电线杆、树、体育器材、围墙等)。不要回到教室去。 4.如果收到海啸警报,应在老师组织下,迅速地往对面的山坡上撤离。 (二)家庭的避震 1.躲在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远离玻璃和尖锐物体。 2.关闭电源、火源及煤气。 (三)公共场所的避震 1.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霓虹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的侵袭。 (四)学会寻找“救命三角” 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作的“救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施工现场防震知识专题讲座

防震知识专题讲座 各个班组的工人要提高防震意识,各个班组要提高对地震和强余震危害的认识,能够正确识别地震传言和地震信息,引导工友有效避震和稳定社会;加强对地震知识的培训,提高自己躲避余震的意识和技能,便于强余震发生时有组织避震,减少伤亡。 第一部份 1、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2、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3、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5、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第二部份自救互救常识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3、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4、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5、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6、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防震小常识

防震小常识 1、室内怎样避震 地震发生后,如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千万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避震有利部位,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一定要选择安全的地方,比如坚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小房间、墙角,这些地方空间小,容易形成三角支架,万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梯、电梯及附近停留。同时用被子、枕头等保护头等比较重要的部位。绝对不能盲目乱跑、跳楼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 2、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3、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向两侧方向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若不能逃离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5、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不要触摸倒下的电线或与之接触的物体。 与救助人员通力合作。积极响应来自警察、救火员、紧急指挥人员和救济组织的自愿者号召,但未接到援助请求时,请勿进入事故现

地震避震小常识有哪些

地震避震小常识有哪些 地震,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所以,掌握避震基本常识尤为重要,减少不必要的危险。以下是本人整理的地震的常识,大家一定要牢记! 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如何避震 学习了避震的常识,同学们在应对突发地震时也就有自保的依据了。因此教室内遇到突发地震时,如果地震感觉比较轻微,老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快速、有序的跑下教学楼。最好在8秒之内跑下去,并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例如操场。 如果地震感觉很强烈,最好不要跑下楼去,应该快速躲在课桌下面,或尽快躲到桌子底下及抱头蹲在墙角。等地震

不那么强烈再迅速跑下楼去。总之要注意,不能慌张,首先要沉着冷静,就算被压在废墟里也要保持冷静,然后积极地进行自救。如果教室坍塌,同学们被压在废墟里时,千万不能大喊大叫,情绪失控,要保持体力,用硬物敲击水管、钢管之类的东西,让救援人员发现自己。 躲在什么地方避震 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应采取什么姿势 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 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 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怎样避免其他伤害 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

最新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夏琼华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地球的内部结构(图片资料)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她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图片资料:用原图P2) 3.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安宁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4.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9)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我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有记载以来,我国除贵州、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50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图片资料) 6.地震的分类 人为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动,如开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容易造成灾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图片资料: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火山喷发)

防震避震基本安全知识

地震的基本安全知识 第一部分地震常识 一、地震的含义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缘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例,是引起地面震动(地震)的主要原因。 二、地震的类型 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1、构造地震是由于深处岩浆错动,破例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是由于岩洞或矿洞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额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区 4、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区域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是地下核爆炸、化学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震动。 三、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值划分为1-12度,各烈度值判别标准:

大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异常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地震预警现象。短暂的预警时间内,根据地震预警现象,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即地震预警。 五、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等级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为指标,划分如下: (1)一般地震灾害。造成2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级~6.0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2)较大地震灾害。造成20~50人的人员死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级~6.5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3)重大地震灾害。造成50~300人的人员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且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该省(自治区、直

防震避震常识

防震避震常识宁可千年无震不可一日无防 天水市五中地理组

认识地震重视防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球内部岩层破 裂引起振动的地 方称为震源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其 传播形式与池塘中水波的传播形 式相类似,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 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地面任何一 点到震中的 直线距离称 为震中距。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哪一 点称为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 垂直距离为震 源深度。根据 震源深度的不 同,地震可以 分为浅源地 震、中源地震 和深源地震。

震级与烈度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急救知识培训

急救知识培训

幼儿园保教老师培训会 培训内容: 为了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在园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园定期对保教人员开展了幼儿园急救常识安全教育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增长教师的急救知识,使教师能在幼儿园突发事件中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急救知识去进行急救,降低对幼儿的伤害程度。各班很有必要通过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幼儿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必备的安全和自护自救知识,机智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以下举例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及处理措施: 一、烧伤的紧急处理

1、孩子烧伤时有衣物附着在患处,要剥去附着物,如衣物贴在儿童的皮肤上,千万不能强行撕下。 2、用冷水冲洗冷却患处15分钟左右或用冰块敷患处。 3、不要用任何药膏或药水去涂患处,只能用无菌纱布覆盖所有的患处避免感染。 4、将孩子的烧伤部位抬高,使患处的血流减少。 5、如果伤较严重,就要将孩子平躺在床上,并抬高儿童的下肢,让儿童的头部倾向一侧,以保证血流向往内的重要器官,防止儿童休克。 二、碰伤 1、孩子受到的碰击不是很严重,患处没有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等症状,可以在皮肤的淤血斑处进行一小时左右的冷敷。 2、如果伤口出血,要用一块消毒的棉垫或卫生纸压迫伤口十分钟以上;如果伤口不大,在止血后,用冷开水洗干净患处,用创可贴盖住患处。 3、如果伤口较大,或碰击物可能带有破伤风杆菌,应当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4、如果症状较重,患处出现肿胀或活动困难,或碰伤的部位是头部或胸部,尤其是出现了头晕、呕吐、意识丧失、耳鼻有淡黄色的液体或血流出时,必须立即将孩子送去医。 三、扭伤 1、将扭伤的孩子平躺在床上.抬高患处,进行冷敷,以减轻患处的肿胀。 2、在患处垫上棉花,再用绷带将患处并节捆绑起来、注意不要使绷带相得太紧,不利于血液循环环。 3、不要触动受伤的关节。如果孩子的患处有畸形或剧烈的疼痛,说明孩子病情不只限于扭伤,可能发生了骨折,这样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四、烫伤 1、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以上,降低局部温度,减少创面的进一步损伤,减少疼痛。 2、如果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对黄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创面也比较浅,可以用消毒剪刀剪开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干。为避免感染,最好还是到

(完整版)《地震常识及避震逃生》教案

《地震常识及避震逃生》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前兆,掌握地震来临时如何逃生和自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式,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情感目标]提高地震的安全保护意识,感受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受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让学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的避难逃生方式,掌握地震中自救互助的本领。 教学难点: 知道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及互救。 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感悟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法:学生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体验感悟法、模拟演练法。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

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现地震发生前,美丽的风景、和谐的生活。 问: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风景,大家想不想看啊? [出示几幅图片校园图,图1、2、3、]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我们幸福地生活着,快乐地学习,然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当我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随着一声轰隆,(出示图4)楼房倒塌,地面下陷,山石崩塌。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数万人掩埋在废墟中。(结束放映)地震爆发后,我们悲痛万分,同时我们也对地震产生恐惧。了解地震知识,如何面对地震,出示课题。(出示图5)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汶川地震中你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把收集到的一些图片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2、展现地震发生后破碎的家园、凄惨的环境。 播放照片(图6-14):从房屋的倒塌,到人员的伤亡,以及人们悲痛的表现。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时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感想。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地震资料进行补充。(出示地震形成的图片15、16)然后引入课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为了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我们有必要去全面、深入地了解关于地震的信息。

防震避震小结

安全培训小结 防震避震安全知识培训小结 为了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机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3月3日幼儿园举行了“防震避震安全知识培训”这次培训收获颇丰。通过这次防震避震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了避震要点,提高了自救、自护能力。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

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总之,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所以我们要用这些比较科学的办法,向幼儿开展防震的安全教育。 2016年3月4日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地震专家介绍,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时间为10秒钟。在这短短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的安全抉择,当地发生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不要慌乱向教室外面跑,因地制宜迅速做决断:有机会迅速撤离时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无法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背向窗户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指挥下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因人多惊慌而造成的挤伤踩伤。 在室外上课时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住在平房的应迅速跑到门口开阔地;来不及撤离的,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

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具体的部位如: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并顺手拿枕头或沙发垫子护在头部。 如果不幸被埋应学会自救: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并寻找水和食物,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学校防震自救歌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教师组织速撤离, 莫荒莫乱按序出,注意高处坠落物,不推不搡不乱跑。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