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一)

1.“人格”的英文为personality,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此拉丁词的本义是指面具,即戏剧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的标志。(P1)

2.强调人格是个人最为本质的行为模式,该定义属于人格的小质性定义。(P2)

3.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这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P4)

4.16PF人格问卷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量工具,其编制者是Cattell。(P56)

5.一种测验分数与形式相同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分数之间的相关系统称为复本信度。(P38)

6.测验的结果能否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所提出的假设称为测验的结构效度。(P38)

7.Alloport按照整合程度的高低将人格划分为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处于最高层次的是统合的人生哲学。(P46) 8.由特定情境决定的、指向特殊目的的有意识行为,主要用于满足个体的需要和环境的要求,具有适应功能。Alloport把这类行为称为应对性行为。(P50)

9.1896年,Freud在实践中自己开发的治疗技术是自由联想法。(P86) 10.Freud认为人格中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P87)

11.提出著名的人格特质五因素模型的

心理学家是McCrae和Costa.(P61)

12.一项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

的心理特质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P38)

13.人格理论中特质流派的创始人是

Alloport。(P46)

14.率先将因素分析方法引入人格心

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Eysencl和

Cattell。(P46)

15.深层的潜在特质,是彼此相关、

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或行为的表

征。这种特质称为根源特质。(P53)

16.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中的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P87)

17.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成

人角色所导致的焦虑。这种心理防御

机制是退行。(P88)

18.在分析心理学中,提出了著名的

集体潜意识的心理学家是Jung。(P90)

19.Erikson的心理一社会发展阶段理

论认为,5一12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

勤奋对自卑。(P101)

20.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流派是人

本主义。(P128)

2l.在框棒测验中,把以内在线索为主

进行垂直判断的人称为独立于场的

人。(P168)

22.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

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P4)

23.测试资料类型包括:自我报告资

料、观察者报告资料、实验资料、生

活史资料。(P34.)

24.Cattell将人类的学习划分为三种类

型,即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

用、整合学习。(P55)

25.在Freud看来,人的心理可以分为:

本我、自我、超我。(P87)

26.人格:分为6种

(1)罗列式定义:人格就是一个人所有

的特质的总和。

(2)综合性定义: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

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

(3)层次性定义:这类定义将人格各方

面的特质分为若干层次,而最高层次

的特质具有统合的作用。

(4)适应性定义:这类定义强调人格适

应环境的功能。

(5)区别性定义:这类定义强调人格就

是个人的独特性,即个人与他人的不

同之处。

(6)本质性定义,这类定义强调人格是

个人最为本质的行为模式。(P2)

27.人格理谂: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

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

行为进行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

系。(P9)

28.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体

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

作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

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P23)

29.人格测评:就是创制和应用各种

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的信息,对人

格的各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个体的

行为做出预测和控制。(P34)

30.强化: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

并使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条件。

(P112)

31.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

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

择取向,以及在等待过程中展示的自

我控制能力。(P162)

32.自我同一性:或简称“同一性”是指

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

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体验。(P266)

33.Pervin明确指出,人格心理学是研

究个体差异和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

组织机能的系统研究。(P6)

33.核心特质是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

征的少数几个特质。(P48)

34.道德焦虑是由本我和超我的冲突

导致的羞耻感和内疚感。(P88)

35.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

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

现的概率增加。(P112)

36.人格心理学分析的三个层面。(P5)

(1)人类本性的层面

(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

(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

37.McCare和Costa提出的人格五因

素理论的要点。(P64)?

(1)基本趋向

(2)适应性特征

(3)自我概念

(4)客观传记

(5)外在影响

(6)动力过程

38.应用人格测评应该注意的问题。(P41)

(1)偏见

(2)理论问题

(3)文化问题

39.Alloport的特质人格理论中界定的成熟人格必须具备的6个基本条件。(P48)

(1)将自我感扩展到自身以外的人和活动;

(2)热情地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亲密、同情和容忍:

(3)具有情绪安全感和自我接纳感;

(4)对生活有现实的知觉;

(5)具有幽默感和自我洞察力;

(6)具有综合的人生哲学。

40.Freud理论的人格发展阶段。(P89)

(1)口唇期(0一1岁)

(2)肛门期(1一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7岁至青春期)

(5)生殖期(青春期以后)

41.Erikson的心理一社会发展阶段理论。(P100)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一l岁)

(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一3岁)

(3)主动性对内疚感(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

(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生产对停滞(25—65岁)

(8)完美对绝望(65岁至死亡)

42.MeAdams界定的人生故事的结构

和内容。

(二)

1.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

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这体现

了人格的整体性(P4)

2.现代人格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人格探

究》两书的出版。(P5)

3.Eysenck将人格划分为四个层次,

其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类型层次。

(P57)

4.Freud认为人格中的自我遵循现实

原则。(P87)

11.Freud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是

性本能(力比多)。(P88)

12.将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

加在别人身上,认为别人有这种冲动。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投射。

(P88)

14.Erikson的心理一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0一1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基本

信任对不信任。(P100)

15.在Hull的行为主义理论中,把刺

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称为习惯。(P119)

16.“想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儿,又害怕

被拒绝”,这种冲突是

17.Rogers认为,全心全意地去爱孩

子,而不管其行为如何。这称为无条

件积极关注。(P135)

18.在框棒测验中,把以外在线索为

主进行垂直判断的人称为依存存于场

的人。(P168)

19.影响他人和支配他人的内在动力

称为——

20.Pope和~leHale(1988)认为,组成自

尊的两个维度是知觉的自我和理想自

我。(P259)

2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包括:描

述、理解、预测、控制。(P7)

22.Cloninger提出了人格的“3D”模型,

即:人格描述、人格动力、人格发展。

(P17)

23.在Alloport的特质人格理论中,“个

人倾向”可划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

质、次要特质。(P18)

24.Eysenck人格问卷(EPO)包括三个

维度,即: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

(P59)

25.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包括:效绩

经历、替代经历、言语劝说、情绪唤

醒。(P264)

30.负强化:同(一)35题(P112)

31.首要特质是代表着个体最重要的、

占主导地位的人格特质,最具普遍性,

几乎影响着个体行为的所

有方面。(P48)

33.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Watson认为,

人格是人的习惯系统。(P110)

34.自我妨碍是个体保护自尊的其中

一种方式。(P177)

35.人格的基本特征。同(一)22题(P4)

36.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心理防卫机

制。(P88)(1)压抑(2)退行(3)合理化或文

饰作用(4)投射(5)反向作用(6)转移(7)

升华

37.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P129)

由下到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需要。

38.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P158)(1)

注意过程(2)表象过程(3)行为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39.May的存在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

基本组成要素。(P140)分别是:自我核

心、自我肯定、参与、觉知、自我意

识、焦虑。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这学期学习了社会心理学,有一点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这些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影响,团体与组织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视的文化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对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常常可能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远远少于他人或者事件的认识。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一个好处是认识自己。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也学会了认识他人。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

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三个好处是认识社会。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了解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如何生存下去,这对即将毕业的我有很大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最大好处是认识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钱或者名声响亮,而是在于:一是能够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或者他人交给的任务完成;三是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四是自尊,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01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 学。( D )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 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1 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 朋友、家庭、( A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 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形式、文化、自然条件等。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境,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等情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标准就是看人们是否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范围之内,处于直接交往的范围则是微观环境,处于间接交往的范围则属于宏观环境。而社会化环境则是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统一。4 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 点的是( D )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场理论 D.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在某种情景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景再现时,他会完成同样的行为。32 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 )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 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 页(共11 页)

现代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现代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所以,当我阅读完《现代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尤其是在教育工作中,此书对我今后的工作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目的性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指出:“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有谁不能想起某个特殊教师的影响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教师就被赋予“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且,教师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具体贯彻者、实施者和体现者。因此,在儿童社会化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我即从两方面说下我对于第二编中谈及的关于社会化在教育中的体现的感想。 一、教师威信。有威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思想活动,把高深的伦理原则与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具体事物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实现其社会化。 这些都能从我以往的工作经验中找到具体的体现:比如,当学生确认教师所讲的知识如果是真是的,所提出的意见与希望是正确的,他们就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实现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此外,学生还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主观需要。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富有鼓动性,能够激励学生进步。 我还发现,学生对于有威信的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易于接受,并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获得表扬会感到愉快、自豪,从而产生想要表现更好的愿望;而未获得表扬的学生会去积极争取;而即便获得批评甚至处分,也会有所触动,心服口服,并决心改正。此外,学生还会把有威信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榜样,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言行中加以仿效。 二、教师期待。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号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所以,我懂得了要想使学生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因为当教师准确地认识学生的能力和成就之后,对学生给予某种希望,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的一举一动,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也就产生了对教师的信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师生间在彼此交往中发生了某种微妙作用,产生了一种默契,因为提高了学习成绩。 中学生心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心理及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王来讲,这个年龄是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时期。同对这这个年龄又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候,在心理上与小学主有了实质的不同。这些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 绿色GDP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这是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 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 起的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 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使暴力、犯罪事件 增多。 5)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 经济发展,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 3.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社会心思学是古代心思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思学、实验心思学和认知心思学一同造成了古代心思学的基本结构。下面我们来看看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 心思学是一门并不陈旧但却十分奥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了解他人的心坎世界,控制他人的思维。我也是怀着异样的想法才选了社会心思学这门公共选修课。 在接触社会心思学课程以前,我总以为社会心思学很虚幻,但是经过这几次课程的学习,我懂得社会心思学的根本成绩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成绩,人的本质成绩是人存在的根据成绩,人的发展成绩是人存在的价值成绩。因此,认真学习社会心思学,深刻把握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成绩, 如今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普通都是这样,不会去顾及旁边人的感受,以及一切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里,还是任何一个中央,他们都是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要找中央去发泄,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他们只会在他人的身下来找缘由甚至动手,所以往往这种人不会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触。

咱们大先生都觉得本人最了解本人,但是随着对社会心思学课程的学习,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咱们思考过本人的心思瘦弱吗?咱们思考过本人的追求和动机与心思学的关系吗?咱们认真地总结过本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吗?咱们关注过本人的逆商吗?没有,素来都没有过,咱们只关怀高数考了多少分?谁得了一等奖学金····· 通过对社会心思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其实社会心思学,也包括其他一些心思学课程与咱们是严密相干的,对咱们的个人发展很有协助。此外想要了解本人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事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本人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本人,自我认同才可能失去别人的认同;其主要学会善待本人,在气愤时心疼一下本人,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本人,找一些本人可以信任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操劳时,要心疼一下本人,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本人,打败疾病的力量还是在本人坚强的意志。 咱们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只如此,还喜爱把一件大事思考的很复杂。把一些小成绩看得太重,但是如今社会心思学的知识使我我学会了忍受,学会了宽容要学会退一步海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01月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奥尔波特 B.麦独孤 C.瑟斯顿 D.罗斯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建立:实验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从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16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 A ) A.一般的方法论 B.局部的方法论 C.具体的方法 D.思想工作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1、是一般的,或称总的方法论。一般的方法论指的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所采用的一般的哲学观点和认识方法,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科学共同采用的方法论;2、是局部的方法论。所谓局部的方法论,也就是专门的方法论。这是指某一知识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论;3、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就是收集事物和现象,并对此加以分析、整理的具体方式。39 3.态度测量的纸笔法也叫( D ) A.报告法 B.描述法 C.记录法 D.量表法 测量态度的方法/态度的测量方法:1、纸笔法。纸笔法也叫量表法。测量态度需要两个指标,一个是态度的方向,也就是评价的方向,是喜还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另一个指标是态度强度,或称深度,即好或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2、假路线技术;3、生理记录;4、行为观察。66 4.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 A ) A.反比 B.正比 C.等比 D.无关 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以下几个因素:1、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侵犯]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侵犯 一、侵犯的实质 (一)侵犯的概念 1.侵犯的定义 侵犯(aggression)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①伤害行动——侵犯行为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 ②伤害意图——没有造成伤害却有伤害意图的行为是侵犯;无意伤害不是侵犯。 ③社会评价——侵犯是社会所不允许的。 (2)侵犯的分类 敌意性侵犯:也称作情绪性侵犯,是源于愤怒,意在伤害的侵犯; 工具性侵犯:把伤害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的侵犯。 2.侵犯与敌意 (1)敌意的多种含义 ①非身体接触性的直接或间接的有意伤害; ②高度排斥性的态度; ③人与人之间的高度怀疑,即一种高度的自我防卫状态。 (2)敌意与侵犯的关系 ①敌意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在侵犯受到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而不能实

现时,往往是以敌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敌意实质为代偿性的侵犯。 ②敌意不是侵犯,但可能会激发别人的侵犯,也可能发展为侵犯。敌意行为还可以直接激化人际冲突使敌意上升为侵犯。 3.侵犯的普遍性 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还是中国,暴力与犯罪都是有增无减,愈演愈烈。 (二)侵犯的本能论 1.主要观点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本能论倾向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和洛伦茨的习性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S.Freud)早期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性本能与自我保持本能,侵犯性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期又修正为生的本能(性本能)与死的本能(侵犯本能),侵犯本能目的在于破坏,标志着人类有一种基本的无意识的死亡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死的本能本来是一种对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但由于会受到生的欲望的妨碍,从而把破坏力量转向了外部,以侵犯的形式表现出来。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的侵犯冲动。如果以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则表现为争论、竞技、冒险等。如果侵犯冲动得不到表现,就会导致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心理异常者的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因而解释的范围限于心理病理患者,而不能简单扩展到正常人。 (2)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 洛伦茨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但它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同类的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 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战争是人的侵犯本能定期发泄的结果,要想避免战争,就需要多开展冒险性的体育活动,耗散侵犯本能。

XX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XX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虞积生教授讲的。几年前听过一次。老人70岁了,精神还那么朗硕。他讲的内容生动有趣不乏知识性,让我们听得精神大振,没有课间休息,没有睡觉的、看闲书的。可见教授的不一般。 有几点内容我印象深刻。 他谈到中国人的婚姻状况分四种:第一种:可心;第二种:可过;第三种:可忍;第四种:可弃(不可过)。实际上每个人认真思量一下自己的婚姻都能够对上号。我想更多的是在可心和可过之间更多。 另:有人请他去座谈,谈“署”。“署”是什么意思呢?教授仔细思量原来是“第四者”。什么是第四者呢?大家都知道人的感情分“亲情”、“友情”、“爱情”。第三者出现在“爱情”里,而第四者则出现在“友情”和“爱情”之间,应该说属于那种“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并没有发生过关系的人。细想想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个人存在,我们是否想把这种第

四者变成第三者,或者由第四者成为第三者?很悬。就像教 授说的一样,做这样一个人需要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并且要具备法律道德意识。这个人做起来要比第三者做 起来更难、更累。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身边能有这样一 位忠于自己但又不会给自己惹麻烦的人存在。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 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 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 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 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 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 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 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 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 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 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 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却十分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能够使人了解不人的内心世界,操纵不人的思想。我也是怀着同样的办法才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公共选修课。 在接触社会心理学课程往常,我总以为社会心理学非常虚幻,然而通过这几次课程的学习,我明白得社会心理学的全然咨询题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进展的咨询题,人的本质咨询题是人存在的依据咨询题,人的进展咨询题是人存在的价值咨询题。因此,认真学习社会心理学,深刻把握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进展的咨询题, 现在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一般差不多上如此,可不能去顾及旁边人的感受,以及所有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里,依旧任何一个地点,他(她)们差不多上如此,遇到不顺心的情况,总要寻地点去发泄,这是一种极其不行的行为。他(她)们只会在不人的身上去寻缘故甚至动手,因此往往这种人可不能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触。 我们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然而随着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发觉结果并非如此。我们考虑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我们考虑过自己的追求和动机与心理学的关系吗?我们认真地总结过自己的个性与社会性吗?我们关注过自己的逆商吗?没有,从来都没有过,我们只关怀高数考了多少分?谁得了一等奖学金 通过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觉事实上社会心理学,也包括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与我们是紧密相关的,对我们的个人进展非常有关心。此外想要了解自己事实上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平复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观赏自己,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寻一个偏僻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寻一些自己能够信赖的朋友,诉讲诉讲,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只是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依旧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我们往常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爱把一件小事考虑的非常复杂。把一些小咨询题看得太重,然而现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怀他人,处理情况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看、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咨询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能够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阻碍。能够毫不夸张的讲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不管从文化知识上,依旧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非常多,在那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非常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明白得了许多许多 尽管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不多,然而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以后还需要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明白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寻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1# 教师工作是一项研究人、教育人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其中情绪管理教育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发展时期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但是在中学教育的现实中,与教学相比,情绪管理教育却相对缺乏。与浸润着理想教育和理性思考的父辈相比,今天的中学生身处文化和价值多元、知识和信息空前开放、自由和个性张扬的时代,却很少接受关于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教育。中学生经常接触的流行歌曲、QQ聊天、网络游戏,一方面对情绪起到一定的疏导宣泄作用,另一方面又往往加重了负面情绪的“泛滥”。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妥善管理情绪,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显著增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更倾向于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看成“成熟”的标志。实际上他们尚不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性还较强。他们自以为能够圆满地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结果却可能走很多弯路。因此,应该让学生知道,与长者一起分析讨论自己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并非是丢人的事情,也不是“不成熟”的表现。相反,教师、家长参与其问题解决并不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控,而是一种“协助”。这个道理也许学生自己

还不能完全理解,因为他们确实正处于充满着矛盾和相对闭锁的青春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从行动上向学生展示这些道理。 1、双向沟通 与学生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沟通和交往都需要一种双向的互动,就像交往中你不但要经常帮助别人,为了维持这种交往,需要互动,即你也要适当地、“艺术化”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尽管有时你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不然,交往就无法很好地继续。有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示弱,这样对于教师跟学生的交往或许很有好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闲聊过程中,向他讲述自己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甚至可以向他诉说烦恼,把自己碰到的麻烦和盘托出,告诉学生你的体会、你的想法、你分析这件事的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阻碍、你的情绪等等,只要是你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与学生分享。教师应该知道,与学生分享你的感受,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展示你的成长经历,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构建良好的崇尚沟通的氛围。 2、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被接纳、被鼓励,无论是独立性很强的学生还是习惯依赖的学生;无论是自信的学生还是容易畏缩的学生,无一例外。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呢?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对待学生向你抱怨的每个问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20题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20题 1. 首因效应答: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 社会印象答: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3.印象整饰答:在日常互动中,人们总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以便给人留下印象,互动的双方有能力运用某种互动的技 巧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管理和整饰,这就是印象整饰。 4.晕轮效应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 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5.镜中我. 答:此概念为库利所提出,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无非是他意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反映。也正是通过理 解自己在他人那里造成的反映,才完成了社会化。 6.自我意象 答:“自我意象”是我们对自己在不同情境或不同场合的角色身份的反映。 7.角色丛答:与行动者的各种身份中的某个身份相联系的所有角色的集合。 8.侵犯线索答:一种与侵犯行为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只有当个体所面临的情境中存在激发侵犯行为的这种那种侵犯的 “准备状态”才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 侵犯线索”时,其内在的9.亲社会的侵犯答:是为了达到群体的道德标准所能接受的目的,以一种为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所采取的侵犯行为。10.“宝宝玩偶”实验答:班杜拉做的一项经典实验,三个组的儿童共同目睹了一成人踢打一可以伸缩的冲气玩具。以 说明儿童在观察成人的示范行为时,不仅极易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他们的模仿还受到他们对行为的后果的预测的影 响。 11. 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老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12.初级群体 答:初级群体又叫“首属群体”,指的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13.参照群体答:参照群体是个人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对比的人类群体。 14.差序格局 答:差序格局时费孝通提出的中国人的群体行为模式。在这种独特的格局中,“己”是中心,就像一枚投入水中的石 子;而“己”与他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像石子泛出的水的波纹一样,依亲疏程度一圈圈往外推,愈推愈远,也愈推愈 薄。 15.同辈群体答:同辈群体,又称同侪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灵、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 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16.对称性社会互动答:互动双方有类似的行动,双方彼此的行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互动方式。 17.“民意领袖” 答:“民意领袖”是群体或组织内部的一些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可能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也可能是某一非正式群体 的代言人。 18. 文化反哺指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19.社会判断是在社 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4年10月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4分) 1.对现存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叫( B )。 A.调查研究 B.档案研究 C.自然研究 D.现场研究 档案研究就是对现存材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40 2.根据詹尼斯和费希巴赫的研究,恐惧程度与态度的改变呈( B )关系。 A.U型 B.倒U型 C.W型 D.M型 要利用害怕这种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第一,必须引起沟通对象一定程度的害怕(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U型关系,中等恐惧程度最容易使态度产生改变);第二,必须向沟通对象指出恰当的应付方法或解决方法。78 3.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 A )。 A.成反比例 B.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关 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以下几个因素:1、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例;4、为了估计上述因素造成的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失调程度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述: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调的 认知数*重要性。90 4.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决定复杂纷繁的问题或任 务。这是归因中的( C )。 A.行为中心偏见 B.自我中心偏见 C.显著性偏见 D.观察者偏见 显著性偏差(显著性偏见):有人指出,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复杂纷繁的问题或任务。119 5.“侵犯行为总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这种理论观点是由( D )提出 来的。 A.劳伦茨 B.班杜拉 C.弗洛伊德 D.多拉德 挫折——侵犯性理论是多拉德等一批心理学家在1939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197 6.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只要是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就是( B )。 A.利他行为 B.助人行为

社会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社会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与反思说实话,选这门课确实是机遇巧合,身边的同学基本上没有选过这门课的,也比较少人跟我推荐这门课。之所以选这门课实在是因为自己对心理学还是存在很大的兴趣,抱着满腔的热情也就义无反顾了。事实上,早在高中的时候就看完了全套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觉得自己还是获益匪浅的,无论是在心态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还是都产生了比较多的改变的,越来越觉得心理学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通过半学期的社会心理学学习,对很多事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看法,思想也相对成熟了很多。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的这学期的成果。 1、通过课程的学习,我理解和掌握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首先,我掌握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基本概念、理论等,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等内容,了解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提到的,但是平时却不一定能理解的现象和专业名词,比如“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等等。这些专业名词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但是却从没有试图系统的了解一下。现如今当面对一些相对应的现象时,自然而然我也就会想到这些名词。

2、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开始学会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现今社会现象,开始学会将社会心理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虽然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是由于从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所以也不会想到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系统全面地剖析问题。比如说,现在当我遇到推销员时,我便会常常开始分析这个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所用到的心理技巧。又或者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或是推销员的解说时,总是会忍不住偷偷开始分析,究竟这又是用到了哪一种心理学技巧、哪一种模式,由此想制造错觉欺骗我们呢?我会意识到这是与我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有关的,我会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于是我会学会克制一些对明星的盲目信任,开始分析这个物品的真实价值,能够跳脱广告的诱惑,看清推销员布下的陷阱,可以说这是我的一个重大的收获。 同时对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大量群众围观落水儿童,却无人搭救”“老太太在街跌倒却无人搀扶”等类似现象,我也有了更理性的分析。虽然无可置疑,这样的行为是理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的,但是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这种行为却是可以被理解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正是因为一种紧急情形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这可能更多的是在于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而并不是事先存在于一个人‘病态’的性格缺陷中。 再比如对于我们中国人所谓的“面子”“人情味”类似问题,我

社会心理学[第十七章应激与健康]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七章应激与健康 一、应激的定义 关于应激的定义有300种之多(Dobson,1982),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界说: (1)应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2)应激是指个体的一种心理或情绪的紧张状态。 (3)应激是指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4)应激是指个体与紧张环境或事件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二、应激与认知的关系 (一)应激的认知理论 关于应激的认知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理查德·S.拉扎鲁斯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该模型假设应激与健康是相互影响的。 1.交互作用模型的核心点 交互作用模型的核心点是: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 (1)同一个环境事件对某一个人可能具有应激性,而对其他人可能不具有应激性。 这表明,大多数外部刺激不能绝对地被定义为具有应激性。事实上,是个人的认知评价使得一个事件具有应激性或不具有应激性。 (2)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把同一个事件解释成具有应激性或不具有应激

性。 这可能是因为身体条件或是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人在某一场合可能会很放松并得到休息,而在另一个场合却感到紧张和疲惫。情绪和动机状态的不同也会影响这个评价过程。 2.应激的产生 应激的产生是某一种环境与某一种人所评估的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威胁的评价相结合的结果。应激产生的条件有: (1)个体要认为自己所面临的工作与个人有重要关系。 (2)只有当个体做出外部或内部要求使用或超出了自己的资源的评价时心理应激才会发生。 (二)构成应激事件的三个关键因素 决定个体是否将一个事件评价为应激性事件,至少有三个因素:与事件相联系的情绪性;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评价情景或由于无法应对情景的模糊性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意义评定。 1.情绪性 情绪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个体采用的对应激的处理方式和应对过程。 (1)当环境中存在异常时,情绪是一种早期的警告信号。 (2)情绪可以打断正在进行的行为。 (3)情绪可以打断已进行的认知任务,开始满足新的任务。 (4)情绪可以引发动机。 2.不确定性 (1)不确定性可以以三种方式体验到:

XX年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XX年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下面是XX 年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XX年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这学期学习了社会心理学,有一点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这些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影响,团体与组织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视的文化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对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常常可能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远远少于他人或

者事件的认识。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一个好处是认识自己。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也学会了认识他人。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有人说:“主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自己。”也有人说:“当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虽然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用时间来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三个好处是认识社会。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了解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如何生存下去,这对即将毕业的我有很大帮助。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最大好处是认识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钱或者名声响亮,而是在于:一是能够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决定或者他人交给的任务完成;三是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半学期的社会心理学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想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最大不同应该是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在做这门学问时面对的是严肃、客观和真实。我一直以为心理学是玄奥而高深的学问。而深邃通常是伴随着枯燥而来的,因为很少有人能有那样一份恒心和毅力把如此伟大的学问做到底心理学是一种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学科,这不仅仅是由于该学科以“人认识自我”为其宗旨,以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事业的发展为目的,而且还由于凡是涉及诸如幸福、自信、心灵等等人生的理想,也都是心理学的自然领域;所有人类所关切的“真、善、美”,无不体现在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家们的工作之中;人类的希望在于对自身的认识,这也正是心理学所努力的目标。同时,心理学还是一种与我们所有普通的人都息息相关的学科,而不仅仅是学者们的研究与著述。我们不但都关切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能使我们总结经验已用于对我们社会下一代的培养,使下一代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诚挚坚毅朴素宽容的人格。古有明训:“心则不竞,何惮于病。”“哀莫大于心死”。 就我们自己来说,最大的益处莫过于通过学习心理学提高了我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使我们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上心理学选修课时的角色扮演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以前依靠常识去解释的行为也开始随着知识的充实而得到定论。比如说,学习社会认知让我知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人的心理现象虽然极其复杂,但又为我们最为熟悉。因为,一个正常而健康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产生着心理现象,并能自我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如我们能看到颜色、听到声音;能回想以前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能动脑筋,进行种种发明创造;能设想自己未来美好的情景。

在这同时,我们还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复杂的体验,如高兴、满意,幸福以及忧愁、内疚等等。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复杂精神现象,即是心理学称之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整个内容体系,就是由对上述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各个具体的心理现象研究所揭示的规律所构成的。 社会心理学中四大学派理论非常重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派的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论,下面我就来一一阐述。 一、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理论: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具体表现(特点): 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二、认知学派的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