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五四爱国运动_位卑未敢忘忧国_教学设计_杨保维

_五四爱国运动_位卑未敢忘忧国_教学设计_杨保维

_五四爱国运动_位卑未敢忘忧国_教学设计_杨保维
_五四爱国运动_位卑未敢忘忧国_教学设计_杨保维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 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再现历史 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强盗行为和对中国造成灾难。 ◆动手制作 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上面书写以下文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勿做五分钟爱国心”、“争回青岛方罢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青岛不可失”、“诛卖国贼曹汝林、章宗祥、陆宗舆”、“国民应

位卑未敢忘忧国例文

高一议论文写作初阶训练 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以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为素材; 2、字数不少于800字。 示例一(并列结构,但无分论点) 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不管你是哪一行里的小角色,国家时刻需要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陆游有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时刻把爱国挂在心上。因为,国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 钟扬,一位普通科技工作者。为了盘点青藏高原的生物家底,他援藏16年。16年里,他不惧各种高原反应,收集高原植物种子;他频繁往返藏沪两地,指导和培养学生;他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撰写高质量论文……为什么他如此玩儿命?因为他明白,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个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而我们国家的种质库急需填补空白,需要像他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挑起这个重担。 张玉滚,一位普通的80后乡村教师。为了让山村孩子受到教育,他又上课又做饭,又当裁缝又治病,一干就是17年;他一根扁担,挑课本挑文具,一挑就是5年;为什么痛失爱女都没让他离开?因为他明白,他走了,孩子们就没有老师了,就没有温暖与关爱了,他们的梦想也会随之破灭,而我们国家的乡村教育还有很多问题与不足,教育资源还很匮乏,我国的乡村教育需要像他这样的乡村教师们去坚守与奉献。 王继才、王仕花,一对普通的民兵夫妇。自1986年,夫妻俩坚守黄海前哨开山岛32年。32年来,他们战胜没水没电的恶劣条件,战胜孤独寂寞的精神煎熬,战胜金钱和黑恶势力的诱惑与威胁,在孤岛上默默坚守,毫不动摇。为什么他们心甘情愿地把青春年华献给了这座孤岛?因为他们明白,开山岛再小,也是国家的领土,守岛事关国家领土完整,而我们国家的领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国外势力的觊觎和挑衅,我们的国家需要像他们这样的人守好我们的家。 目前,我们的国家在很多科技领域还是空白,我们的乡村教育还有很多短板,我们的国家领土依然面临挑衅,国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无数个像钟扬、张玉滚、王继才夫妻那样的人去默默奉献……祖国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干哪一行,我们都要时刻把爱国挂在心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贡献自己的力量。惟其如此,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863)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联想和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总结: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又大大加深了,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 过渡: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过渡:此外,早在运动前的1915年,中国发生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同学们还记得它是由谁首先发起的,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吗? 提示: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运动的开始。运动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这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使民主和科学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5.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讲解:1918年,一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一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没派军队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做战争后勤工作。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当时中国各界对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华山中学新课程评优课教学设计 一、执教教师:苗波学科:历史 学段:高中 二、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8日 三、授课地点:农二师华山中学 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鉴于本课内容特别多,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本节课仅选一个子目,尽可能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能力::通过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学会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 四、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解决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展示《山东·青岛》的漫画,引出五四运动。 2、推进新课: (板书)五四运动 展示学习任务,让学生铭记在心,明确学习重点。 放映幻灯片,显示本课主人公:环河山。简单介绍主人公,让他带着我们一起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师:有请我们的河山老人为我们介绍《河山回忆录》第一章—激情燃烧,第一节。 由《河山回忆录》引出这场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当美好的憧憬变成了现实的恶梦,当美妙的幻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当沉默的羔羊再也忍不住震天的怒吼,觉醒的时刻到来了,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奋,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史实的判断和探究:没有这个导火线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从而引导学生对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或原因做全面而深刻地分析。 (板书)山雨欲来——无法阻挡的五四潮(教师展示几组材料和图片,师生互动,完成对背景的分析) 展示材料:“二十一条”的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的图片,分析当时的国际背景。 国际背景: 1、日本加剧对中国的侵略; 2、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道路。 (过渡)这些就是五四运动爆发前的一些国际大背景,那么当时的国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新文化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忧国忧民的古诗文 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3、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 9、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2、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8、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22、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2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2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2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 29、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3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一、爆发 1.原因 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展示图片,并提问) 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

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 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教师: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学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教师:(展示探究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学生:(讨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2.爆发 教师:(播放《五四运动》片段,并提出问题)领导这次运动的人物都有谁?五四运动中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团结中学夏明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两目,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及概况;第二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分析能力,但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其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运用图片描述、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循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导火线、口号、概况及历史意义。(2)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会五四精神 五、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52页的内容,联系以前的知识,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背景:国际方面: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国内: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逆流。

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陰山——唐.王昌龄《出塞》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

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騷》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陽——宋.李纲《病牛》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括: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1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收集整理历史图片、影视资料,掌握通过历史资料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 (2)采用情景导入法,教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经过的历史;运用联想比较法,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史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爱国青年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五四运动史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教师提问:该邮票纪念的是什么运动?当时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运动呢?为什么邮票中画面会掀开一角呢?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过渡]师问:观察邮票,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当时是由什么事情引发的呢?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在会上,中国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正当要求?英、法、美等国有没有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 师问:那么,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呢?(注:这个问题教材并没有阐述,因此它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 教师解释:(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人民不堪忍受,阶级矛盾激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正在迅速成长,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为革命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3)新文化运动使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解放,他们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正在酝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爆发 师指导学生再次观察邮票提问:邮票中的人是些什么人?同学们觉得他们喊的是什么? 生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等。 师强调“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口号,指出这一口号鲜明地指出了斗争目标,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相关图片,以及学生游行示威的路线,介绍学生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史实。 [过渡提问]: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政府态度怎么样? 3、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 师在学生回答过渡问题后总结,面对北洋政府的逮捕、镇压,爱国学生并没有被吓到而停止斗争,相反,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并且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云南陈华 自古以来,“忧国”与“爱国”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质就是炎黄子孙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靠得就是对国家的忧患和热爱。如果没有这种情感,中华历史就难以彰显它的辉煌和灿烂。 当我们把历史镜头对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诸侯争霸,众多的诸侯和士子上演了一幕幕战火纷争的雄伟画卷。在这纷乱的岁月里,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纵横家,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尽管他们的主张和理论大相径庭,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国家的忧患和热爱。老庄提倡“无为而治”;孔孟推行“仁政”;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李斯则力行“法治”。这些政治主张就像春天绽放的花朵,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风采。但不管哪种思想,对后世的忧国爱民都起到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当我们从电影《孔子》中看到,两鬓斑白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讲学多年,晚年乘坐马车返回鲁国。就在他看到鲁国国都时,孔子跪拜于地,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这种情节,是多么的感人。它把孔子多年的颠沛

流离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深深地融入在这两句台词中去了。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对生我养我的祖国,将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同样是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对楚国的忧患和热爱可以堪称典范。当他被楚怀王疏远,遭楚襄王流放时,屈原仍然忘不了自己的国家。就在楚国被秦国吞并以后,屈原悲愤至极,毅然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忧国”与“爱国”的真实内涵。自此以后,中国便有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该传统佳节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民风民俗,倒不如说是爱国忧患意识的弘扬。屈原对国家的忧与爱,见证了华夏民族强烈的爱国情感。 如果我们把历史扫描仪定格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大诗人杜甫依然像前辈们一样,怀有赤诚的忧患爱国之心。当他得知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失地时,杜甫的喜悦之情溢于诗句中的字里行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此时此刻,恐怕只有杜甫一家人的狂喜心情,是任何人都难以相比的。纵观杜甫一生,漂泊流离,饱尝了世态炎凉的辛酸。但他对大唐的忧患与热爱,仍然丝毫未减。 与杜甫相似,南宋的陆游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就在这位老人临终前,提笔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不朽佳句。这种铭刻心灵的爱国忧思,是任何言语都无法描述的。它就像涨潮的波涛,掀起的是震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刘春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五四精神,即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2.学法:阅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MV《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一首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98年前的5月4日,青年学子带

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同时也唱出了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 (二)新课部分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师:是什么原因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我的1919》,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顾维钧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2)、其发言围绕着哪一个问题? (3)、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生:基本能回答出来。 教师:指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出群情激奋,北洋政府却来电要求代表在合约上签字,更加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所以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思考: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因此青少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生: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五四运动率先起来的是青年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代表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我们现在来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说出五四运动经过。(阶段、口号、时间、主力、中心、形式、结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内容――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共三目,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二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第三目“五四精神”介绍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中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再加上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究根问底。但由于本课理解、思维含量高,高一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设计思想 1、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

与学习过程,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相互交融。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理解或掌握巴黎和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在掌握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学生在挖掘和学习五四精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本课的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辨析历史信息和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 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高中材料作文: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突然就不想睁眼了993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突然就不想睁眼了,觉得一切都随意了,我也就这样了。--“佛系青年” 语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肩负重任展望未来 跨越千年的梦幻,绽放精彩的魅力,我们很幸运,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走向辉煌的时代。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前,长城在我们脚下延伸,黄河在我们胸中沸腾,星火为了夜,木柴为了光,先辈们为了祖国而亡,用血汗铺就了今天的幸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作为21世纪的“90后”,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同时也生活在一个充满童年,充满考验的时代,需要勇担责任,为“中国梦”增添色彩。 肩负重任展望未来,竞争无处不在。我们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人承受着压力,参加各种补习培养,穿梭在人才市场,为的是让自己更胜

一筹。面对挑战,我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健全人格,即使碰壁也依旧相信在这个时代没有山不能跨越,没有海不能冒险,站在未来最前线埋头迎接每一个考验。 肩负重任展望未来,考验就在身边。我们生活在物质极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道德品质出现滑坡,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有责任去监督,要让反省精神依然常驻在心底。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饱受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顽强,在这个时代民族精神长存。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其古朴与雄浑,悲壮与神圣,凝结成一股茁壮的血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在这个时代民族智慧长存。 肩负重任展望未来,需要我们勇担重任。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有志者处天地之间,当学杜子美,广夏千万间;须效白香山,谋制万里袭。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这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我们会自信地接过接力棒,新的时代属于英雄,让黄河嘹亮的涛声跨越我们的灵魂,让辽阔的黑土地磨练我们的意志,海阔天空是我的地图,用心写下全新记录,热血燃烧未来,收获梦想。 肩负重任展望未来,我们要立足于现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首先,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我们要有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明确的个人目标:第三,我们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心中的梦,少年梦,中国梦!许许多多的“少年梦”已经起航,朋友们准备好了么?让我们共同携手肩负重任展望未来吧! 【解析】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规定为: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二目“‘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精神”,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五四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本课的有关内容,学生比较陌生的是五四精神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因此,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 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可以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整体设计思路】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分析和学科特点,决定本课的主线是“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在教学设计上分为三个环节:“五四前夜——风雨欲来”、“五四现场——风起云涌”、“五四遗产——风声雷动”。教师力图通过精彩的讲述和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基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 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学习五四运动的 背景和过程,掌握阅 读、归纳、提炼、概 括等方法; 感悟五四运动的精 神,培养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到青 年是国家的希望,学 生是时代的主人翁,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 神,为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