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一.课文分析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相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

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3)纪昌学射箭,为什么花那么大功夫练习眼力?

师:从哪儿看出纪昌花大功夫练眼力?看准目标不眨眼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呢?

师:练眼力可以说是射箭的基本功。学射箭如此,学其他技能也要练基本功吗?你能否举例谈一谈,比如游泳、骑车、使用电脑……

师:纪昌成为神射手,除了基本功扎实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

学习的态度,恒心,毅力,老师指导有方

(4)有感情朗读。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比如纪昌练眼力时的动作,要读出寓言夸张的描写──“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这些句子,只有读出来,人物形象才会鲜活起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纪昌学射》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xx 学射》教案 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寓言犹如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艳丽的奇葩。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们真了不起,知道的真多!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板)《纪昌学射》(师指“纪”)在这里读,当姓读的时候是,纪昌是人名,大家再齐读课题,看着题目,你能试着讲出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吗?(这则寓言主要写纪昌学习射箭的事),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有些文章通过审题就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看着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1xx 跟谁学射箭?板:跟谁学? 2 他是怎么学的?板:怎么学? 3 结果怎样?板:结果? 这里有些问题很简单,通过自由读文,老师相信你们自己就能解决。打开书自由读。 二汇报 你解决了哪个问题?跟谁学?(板:飞卫) 你从哪段知道的/ (第一段)读出这段? 读了这段文字,你对飞卫有哪些了解/(射箭能手)谈谈你对“能手”的理解。(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怎么学?(刻苦)对了!这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一会老师给你机会回答好吗? (师指结果)正因为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所以纪昌向他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能抓住“射箭能手”这个重点词来理解,这种方法非常好.你还能结合其他词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吗?(百发百中) 飞卫是射箭能手,纪昌也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师傅是怎样教的,徒弟是怎样学的,聪明的你们一定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得相当出色.请同学们再深入读2---4 段,用“___画出飞卫的话,用二”画出纪昌的做法?画出后细细揣摩,标出感受。 同学们都完成了,请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读文中句子--- 抓关键词讲--- 指导感情朗读)“飞卫是怎样教的?”谁能汇报。(读出文中句子)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谈一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看来练眼力对射箭来说多么重要!请同桌合作,一人当师傅,一人扮徒弟,再现当时的情景。大家试试看。(师傅一本正经、严肃、认真、有耐心) 哪位XX愿意站起来对你的徒弟说这番话。 听了他的朗读,大家有什么意见?(对该生)你自己满意吗?也可以发表意见。 生:我对自己读得不满意。 是吗:说说理由 生:没读出感情。 你很谦虚——听听别人的评价好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像xx xx 应该什么样?你读读看。 这位同学的语气,语调还真像一位师父,但我觉得要领还不够突出,谁来试试?

2014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练习题

寓言两则 班别姓名成绩 qī zǐ bài jiàn lǐ cǎi cháng wèi tāng yào yī zhì jì chāng xué shè bǎi fā bǎi zhòng wú néng wéi lì biǎn què zhì bìng chì tòng bǎng zhù cài huán gōng fū tàng jǐ jì 二、组词。 冒()汤()己()争()轮()邦() 帽()烫()纪()睁()抡()绑() 昌()扬()记()挣()伦()帮() 肠()妻()睬()剂()胃() 场()妄()彩()济()谓() 扬()妾()踩()挤() 杨()扁()偏()刺()鹊()蔡() 汤()篇()遍()喇()鹃()察() 三、把下面的寓言成语补充完整。 掩( )盗( ) 画( )添( ) ( )假( )威叶( )好( ) 揠()助长 ( )株待( ) 亡( )补( ) 自( )矛( ) 四、我读课文有收获。 1.飞卫认为学射箭,首先要,然后才学和。在练眼力的时候,飞卫要纪昌先练,再练。 2.扁鹊认为,病在,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只能等死,医生再也了。这个故事说明 3.你觉得扁鹊和蔡桓公分别是怎样的人呢?

我觉得扁鹊,我觉得蔡桓公 五、填空1、《纪昌学射》告诉我们。 2、《扁鹊治病》告诉我们 3、我还读过的寓言故事有:《》《》《》等。 4、“扁鹊老远看见蔡恒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这时,他心想: 六、按要求改写。 1、飞卫用头发绑住了一只虱子。 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2、妈妈买了西瓜、葡萄、鸭梨和水果。 修改病句: 3、纪昌勤学苦练。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改成陈述句: 七、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一样本领,练习基本功很重要。() (2)《纪昌学射》这篇文章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 (3)《扁鹊治病》一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扁鹊治病》一文告诉我们有了病不要害怕。() (5)《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是两则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 八、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还在背后说扁鹊的坏话。 2、()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还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3、扁鹊告诉蔡桓公,()蔡桓公的病不治,()会愈来愈重。 4、()纪昌勤学苦练,()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5、病已入蔡桓公骨髓,()扁鹊不逃往秦国,()治不了他的病。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以及实录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预设: 一、谈话激趣 教师介绍自己,与学生谈心里话:你最擅长什么?听说过射箭能手吗?你觉得能称得上射箭能手的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二、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他决定向飞卫学习射术。 引出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板书课题,指导读法和写法。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老师所给的提示说主要内容。最后,纪昌练的怎么样?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①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纪昌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到惊叹,佩服。下面,让我们去他家里看看他是怎么练习的? ③播放织布视频。了解梭子织布的轨迹。请学生亲身体验,谈体会。

④练习生活理解“注视”,体会纪昌的坚持不懈和认真刻苦。 ⑤想象纪昌在两年的练习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⑥练习朗读。 ⑦理解“相当到家”,情景对话,过渡到第二次练眼力。 2、学习第二次练眼力。 ①总结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所运用的方法,学生合作学习。 ②学生谈感受,重点感悟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五、总结寓意,升华情感 1、回顾课文,进行小结:飞卫为什么让纪昌这样做? 2、讲《纪昌贯虱》的故事。 3、看来,想要练好射箭的本领,先要练好眼力的基本功。学生运用句式谈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认真刻苦 练眼力 聚精会神地盯坚持不懈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我吗?我最喜欢大家能把心里话告诉我,我们来聊一聊吧!我知道咱们四(4)班的同学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告诉老师,你最擅长什么?生:唱歌、跳舞、画画…… 师:听说过射箭能手吗?你觉的能称的上射箭能手的是怎样的人? 生: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纪昌的人,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猎人。但还不是天下最好的射手。当时天下最好的射手是飞卫。纪昌决定和他比试一下箭法。纪昌先射中了空中一只鸟,飞卫大笑。纪昌又射了一箭,射中了水中一条鱼。飞卫还是笑着摇头。世人都说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然而在飞卫眼里,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提起弓,不经意地射了一箭,射穿了一片正在飘落的树叶。那片树叶却没有改变它飘落的轨迹,只是在空

卖油翁》、《纪昌学射》答案

《卖油翁》比较阅读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1)夸耀 (2)打发(3)随便、随意(4)畏惧、害怕?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6分,每空2分)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4、(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纪昌学射》 1.写甘蝇,为了突出飞卫射箭技艺的高超。写飞卫高超的射技“巧过其师”,是为下文写纪昌练就非凡的射技作铺垫。 2.一是有名师指点教诲;二是要遵师教诲刻苦学习、不懈努力。纪昌是一个谦虚好学、严以律己、锲而不舍的人,为了苦练本领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竭尽全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1)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2)学习要把基础打好,学习没有捷径,不要整天把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而是靠刻苦,诀窍。 (3)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4、直接描写: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间接描写: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三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教学大赛一等奖)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教学大赛一等奖)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预设: 一、谈话激趣 教师介绍自己,与学生谈心里话:你最擅长什么?听说过射箭能手吗?你觉得能称得上射箭能手的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

一起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二、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他决定向飞卫学习射术。 引出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板书课题,指导读法和写法。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老师所给的提示说主要内容。最后,纪昌练的怎么样?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①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纪昌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到惊叹,佩服。下面,让我们去他家里看看他是怎么练习的? ③播放织布视频。了解梭子织布的轨迹。请学生亲身体验,谈体会。 ④练习生活理解“注视”,体会纪昌的坚持不懈和认真刻苦。 ⑤想象纪昌在两年的练习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29、《寓言两则》之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3.指导学生学习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对批注的指导。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3 1、很高兴来到四(11)班上课,今天上课之前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见面礼,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飞卫是春秋时期赵国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纪昌第一箭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头。接着,第二箭射中了水中的游鱼,飞卫还是摇头。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这一射朴实无华,然而却让纪昌彻底折服了,他决定向飞卫学习射术。 2.问: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师傅教授你什么本领? (预设生:想学习老师的绝招,学习开弓射箭) 3、引出课题:是呀,向师傅学习射术是纪昌最大的心愿。今天我们就走进《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课件出示,指名读,再课件出示读音“纪”(姓氏时读第三声),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4 1.现在我们自由地来读读这个故事。师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且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按照老师的提示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你看,现在我们把故事的起因(师点击课件)、经过、结果说得很清晰了,以后我们把每一段的意思整理后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方便,值得一用。 三、抓关键品词语读中感悟(18分钟) 1.那么,纪昌是怎样联系基本功的呢?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用“________”划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9.寓言两则-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 29.寓言两则晋文公和介之推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习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 2.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 3.“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中,纪昌是这样练眼力的:;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到家体现在:。 4.我认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最根本原因是: 5.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

晋文公和介之推 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国家元首之前,经历了许多坎坷,曾因受鲡姬的迫害而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时有很多人跟随他,介之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耳登基当了晋文公之后,大封群臣,论功行赏,那些昔日站对了路线的随从个个得了高官厚禄,可不知为什么,文公偏偏把之推忘到了脑后。这事如果换了别人肯定早就跳高跺脚了,可之推是何等人?! 他非但没有介意,反而说服老母,跟他一块儿住进深山,免得文公找到他们。如果不节外生枝,文公一时半会大概真的想不起之推了。可是之推有个邻居,深深为之推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冒着生命危险,写了一封小字报,偷偷贴在朝门上。这封小字报很快到了文公手里,一读,不由大惊失色:“哎呀!朕咋把救命恩人之推给忘了呢?当年流亡到卫国的时候,朕没有东西吃,是他把大腿上的肉切下一片给朕充饥呀!朕饮水不忘掘井人,一定要厚厚赏他。” 于是,文公派人到山上去找之推。只见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野,而且山外有峰,峰外有山,找了半天,连之推的影儿都没看着。文公不甘心,一口气找了好几天,仍然没有下落。 直到有一天,文公忽然心生一计,他叫来小兵,让他们放火烧山。他的如意算盘是:火一烧,之推为了救老母,一定会背着她跑出来,这不就成了吗?哪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整座山都快要烧焦了,之推也没有露脸。火灭了以后,卫兵们在山顶的一棵柳树下,找到了之推和他老母的尸首。文公见状,放声大哭,悔之已晚。 文公吩咐把他们俩藏在山的侧面,又令农夫们开荒山,造农田,并把荒山改名为介山,纪念介之推这位重友情、轻功名的贤士。 本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人教版新课标2014 【小学学科网】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人教版新课标2014 师生问好。 (小黑板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师: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很自信) 生:这些词语都是关于射箭的词。 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什么? 生1:可以看出射箭的本领。 生2: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 师:说得真好!那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怎样? 生1: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技术高超。 生2: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设得好箭射得非常好。 师:说得棒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师:本节课,我们不研究纪昌如何射箭,而是看看他是如何学射箭的。(板书:学射学生齐读课题) 师:《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检查反馈)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老师抽到自己) (一生读,其余学生聚精会神听,给朗读者挑错) 师(点头):读得不错,谁能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来说? (学生思考片刻,同桌讨论交流,举手回答) 生1、有个叫纪昌的,想学习射箭,就去向一名射箭能手飞卫请教。 生2、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师:概括得很精练。那么,你们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生1:飞卫是个射箭能手。 生2:纪昌想学射箭。 生3:纪昌跟飞卫学射箭。 生4:飞卫是纪昌的师傅。 师:了解了这么多,了不起。下面继续请同学们朗读后面的四个自然段。 全体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来!我来!” (师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无法抉择,注视第一组一个不爱举手的学生,指名让她读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觉得遗憾)(继续抽学生读剩下的三、四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020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文中“漫步”的意思是: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3)第2自然段中“多好啊”的作用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正确的句子是()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①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①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文段出自课文《______》,作者______。 (2)在文中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曾奔丧待数 (3)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______ ②我痛哭了几天。______ ③抱终天之恨。______ (4)文中两个“只”字强调的意思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只①强调了______,应读出______之情。 只②强调了______,应读出______之情。 (5)文中“我的愿望”指的是()(填序号) (6)写出你对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7)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昌学射<节选>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

纪昌学射教学实录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执教: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王自文 课堂实录整理:费燕萍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三词,理解“穿梭、聚精会神、百发百中”等词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导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温故揭题。 师:王老师都知道你们很喜欢听故事,比如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都爱听。我们家的孩子跟大家一样天天缠着我讲故事,不过,你们现在已经学会自己看故事了,今天我们不讲别的故事,单讲一类故事——寓言。看王老师写字(板书寓言)。 师:你们一定看过很多寓言故事,咱们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从课文中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生:亡羊补牢;生:揠苗助长;生:买椟还珠;生:南辕北辙;生:刻舟求剑;生:守株待兔。 师:其实大家刚才说的有些是成语故事,成语和寓言有时候纠缠在一起,很难分清楚,不过我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绝对是寓言故事,你如果知道它的名称,请你大声地说出来。 出示图片。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南辕北辙,揠苗助长。 师:你怎么就见得他就是揠苗助长呢? 生:因为我以前见过……。 师:真会观察,一看就知道图上这一对人是父子关系,还注意了很多很多的书,那就是家长布置的作业,有没有不同见解。 生:他是揠苗助长,那是因为家长一直在把孩子拉高,所以是揠苗助长。

师:奥,苗变成了孩子,脖子都拔细了,是哇。这里所说的拔苗助长或者说是揠苗助长一定是把孩子的身高往上拔吗?生:不是。 生:是把学习往上提高, 生:把自己种的种子往上拔。师:孩子是父母的种子,不过现在种子已经长成苗了。 生:把孩子的所有的方面,能力各方面往上抬。 师:我们现在把目光再聚焦到这张图片上,这里还有一个英文词。这个据说是全球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MBA) 师:现在你明白了这个父亲想干嘛? 生:想很快让他的孩子学到很高的水平,因为最上面一本才是MBA。 师:一直读到MBA,但是这样行吗?(不行)有没有这样教育孩子的(没有),跟我们常见的一样吗?(不一样)咱们今天不上四年级课,上高中一年级的课行吗?(不行)这就违反了规律嘛,所以我们说这个图片用一个寓言故事来概括就是——揠苗助长。 师:真聪明,看来寓言故事跟一般的故事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啊? 生:它有道理。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每个故事中都含有哲理。 师:它有哲理,它还往往带有一种劝勉的意味。所以有人说寓言是智慧之花,是哲理之诗。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新的寓言,看看这篇课文让你获得哪些哲理。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题——纪昌学射。(“纪”读了四声)。 师:带字典了吗?生:没有。 师:王老师考虑到了。(课件出示字典中的读音和意思)再读一遍(请原来读错的同学)。 生:纪昌学射。(纠正读音,“纪”读了三声) 师:刚才为什么从纪(四声)变成了纪(三声)啦? 生:因为“纪”在姓氏里面念纪。(三声) 师:带领大家读一遍。生读,齐读。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一.课文分析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相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

短文两篇纪昌学射复习

《短文两篇》复习检测 出题人:刘玉兰备课组长:崔宏审阅: 一、重点字词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 2、斯是陋室斯:_ 3、惟吾德馨惟: _ 吾: _ 馨:________________ 4、鸿儒:______________ 鸿:______ 儒: ______________ 5、往来无白丁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 6、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 素琴:___________ 7、无丝竹之乱耳丝竹:________________ 舌 8、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_________ 劳:____________ 形: __________ 9、何陋之有?之:—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__ 12、可爱者甚蕃可爱:_______ 蕃:______ 13、不染染:__________ 14亵玩:____ 亵: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 _________________ 妖: 16、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 枝:___________ 17、香远益清远:______ 益:_____ 18、亭亭净植亭亭:_______________ 植: _______ 19、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 1、《陋室铭》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陋室铭》采用_______ 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年级语文:《纪昌学射》学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纪昌学射》学案 (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纪昌学射》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本课中的道理,分析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认识到学习一定要重视基本功训练。 2、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3、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教法学法设想: 自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重点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达?芬奇经过数次的“画蛋”成为画家,莫泊桑经过不倦的写作终于成为文学巨匠。由此看来,“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今天我们就从这篇文章中再去验证这个观点。 二、初读,读熟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生字: 彀(gòu)弓偃(yǎn)卧倒眦( zì) 牦(máo) 牖(yǒu) 高蹈拊膺( fǔ ) 2.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思考: 本文写了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 明确;甘蝇、飞卫、纪昌甘蝇是飞卫的师父,飞卫是纪昌的师父。.

小学语文《纪昌学射》名师课堂实录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板书课题)“纪”当作姓氏时读作jǐ(三声),“昌”由两日组成,上面的日写得小一些,下面的日写得大些。好,齐读题目。 师:读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生:纪昌跟谁学射箭? 生:纪昌怎么学射箭? 生:纪昌学的结果怎样? 师:请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以后我们可以用上这种质疑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师:文章最后提到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百发百中)你觉得他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生:他认真刻苦 生:他坚持不懈 生:因为他练好了眼力 教师相应板书: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练眼力 师:飞卫师傅并没有一开始就教纪昌开弓射箭,而是先让他练眼力。文中写了纪昌几次练眼力? 生:两次 师: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生:是文中的第2、3自然段 师: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想想这段写了些什么内容?(老师提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 生:先写要求,再写练习的过程,最后写练习的结果。 教师相应板书:要求练习结果 师:哪个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生:“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我体会到纪昌练的时间长。 生:我体会到纪昌练到如此程度与他的认真刻苦是分不开的。 师: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朗读) 师:能抓住关键句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抓关键句) 师:纪昌是如何练习的呢?找到相应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读) 生: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教师相应板书:睁大眼睛注视 师:抓住关键词来品读句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抓关键词)能不能抓住关键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正因为纪昌这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地练习,所以本领练的怎么样了?生:相当到家 师:什么叫“相当到家”? 生:本领练得挺高了。 师:此时师傅满意吗? 生:不满意,叫纪昌回家继续练习。 师:比较第2、3自然段的写法是否有相同之处? 生:相同 生:那就是先写要求,再写练习过程,最后写练习的结果。 师: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抓关键句、抓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品质。学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8)

纪昌学射 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老师: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很自信) 学生:这些词语都是关于射箭的词。 老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什么? 学生1:可以看出射箭的本领。 学生2: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 老师:说得真好!那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怎样? 学生1: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技术高超。 学生2: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设得好箭射得非常好。 老师:说得棒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老师:本节课,我们不研究纪昌如何射箭,而是看看他是如何学射箭的。(板书:学射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检查反馈)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老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老师抽到自己) (一学生读,其余学生聚精会神听,给朗读者挑错) 师(点头):读得不错,谁能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来说? (学生思考片刻,同桌讨论交流,举手回答) 学生1、有个叫纪昌的,想学习射箭,就去向一名射箭能手飞卫请教。 学生2、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老师:概括得很精练。那么,你们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学生1:飞卫是个射箭能手。 学生2:纪昌想学射箭。 学生3:纪昌跟飞卫学射箭。 学生4:飞卫是纪昌的师傅。 老师:了解了这么多,了不起。下面继续请同学们朗读后面的四个自然段。 全体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来!我来!” (师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无法抉择,注视第一组一个不爱举手的学生,指名让她读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觉得遗憾) (继续抽学生读剩下的三、四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通顺、流利。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学生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学生2:“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学生3:纪昌学射箭先练眼力。

纪昌学射翻译及习题

纪昌学射 《列子·汤问》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只要他拉开弓一射兽就倒下,鸟就落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他的学生名叫飞卫,跟着甘蝇学习射箭,本领却超他的老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不眨眼, 而后可言射矣。” 然后才能跟你谈射箭。”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牵挺。两年以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 即使有锥子尖刺在眼眶上,他也能做到不眨眼睛。他把不瞬的情况告诉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 飞卫说:“还不行啊,你再练习好看的本领以后才可以跟你谈射箭。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你要做到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明显,再来告诉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纪昌用牦牛的毛把虱子系好,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望着它。十天的时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 虱子渐渐大起来了。三年以后,虱子就如车轮那样大了。看别的东西, 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 都像小山一样。于是纪昌就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北地的蓬杆做的箭,

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射向虱子,箭穿过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牛毛却没断。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纪昌把这件事告诉飞,飞卫高兴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要领。 练习题: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纪昌学射先后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练到了怎样的程度?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学不眨眼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学看东西看虱子大如车轮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3、纪昌最终能达到“贯虱之心,而悬不绝”的水平的原因是什么? 有名师的指导,遵师教诲,刻苦学习 4、你从纪昌学射受到怎样的启示? 无论学什么技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都要听从老师的教诲,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才能取得成功。5、本文主要写纪昌学射,却写到甘蝇和飞卫有什么作用? 写甘蝇、飞卫高超的射技,为下文写纪昌练就非凡的射技做铺垫。在学习过程中,名师的及时指点,学生的虚心好也格外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省时,按着正确的方法去探索。 6、飞卫是一个怎样的人?纪昌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飞卫是一个武艺高强,对弟子要求严格又不急功近利的老师。 纪昌是一个勤奋而一丝不苟,有毅力有恒心,对事业有执著追求的人。 7、写出一个与纪昌学射类似或相反的故事。 类似的例子:达芬奇画蛋王羲之学书法 相反的例子:方仲永才高,但不学习,终于泯然众人矣。

纪昌学射教学实录

《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华兴小学校于东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好。于老师来自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天鹅项下的珍珠城,冰城等称号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你们生活在有着甲天下山水的广西桂林。能在祖国的版图中,快速找到你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吗? 师:看,我可是从这儿跨越了八九个省,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和你们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的。远吧?刚才同学们从祖国的版图中发现了我的家乡和你的家乡。这幅图,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我看到大树,还看到几只小鸟。 生:我还看到一张人脸。 师:看看这儿,看看这儿,你又发现什么了? 生:我看到了鸟儿回窝喂食。 师:仔细观察,还读出了图中的故事呢!再来个有难度的,你还能发现什么?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给我们讲讲。 师:看图有意思吧!刚才咱们在读这幅图的过程中,体验到不断发现的乐趣。读书同样能体会到发现的乐趣,比如说大家都读过寓言吧!每次读寓言你都会发现什么?那你都过什么寓言,发现过什么道理呀? 生:寓言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你能说一个寓言故事的道理吗? 生:我知道《亡羊补牢》告诉我们有错误要及时改正。 生:我知道《坐井观天》告诉我们眼界要开阔。 师:我知道《守株待兔》告诉我们要学会变通。 师:看来大家这么有经验,是读寓言的能手呀!那今天读《纪昌学射》,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呀!有信心吗?咱们来读读? 师:在读这个寓言之前,先要交代一件事。这个“纪”是个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三声。不过,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姓”讲的时候,两个读音已经通用,所以按照习惯,我们还读四声。这是其一。其二,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里面的人物不全是真姓名,比如说这则寓言中还有个人物,叫飞卫,他显然不姓飞!再比如《愚公移山》,愚公肯定不姓愚蠢的愚,智叟也肯定不姓智,所以我们确定,纪不是这个人的姓,所以我们读四声。读读课题。好,上课! 教学实录: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读一读。生齐读课题——《纪昌学射》。 师:这则寓言又会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把书翻开,自由地读一读,把声音放开。 生全体自由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来,你来——生1:勤学苦练才会有收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