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定义】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病人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症状、体征】

1、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病人在夜间已入睡后因突然感到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包括: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流量增加;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3、端坐呼吸:病人常因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系因抬高上身能减少回心血量并使横隔下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

【护理措施】

1、休息: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2、体位: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协助端坐位,

必要时双腿下垂。

3、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保护心脏功能、减少缺氧性器官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4.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5、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态,予以安慰和疏导,及时向患者解释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应迅速给予两腿下垂坐位、乙醇(30%~50%)湿化吸氧及其他对症措施。

二、心源性水肿

【定义】心源性水肿是指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循环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细胞外组织间隙的过量积液,最早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呈凹陷性。

【特点】

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城中,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

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甚至胸、腹水等。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休息有助于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滤,

促进水钠排出,减轻水肿。因此,轻度水肿者应限制活动,重度水肿卧床休息,伴胸水或腹水者宜采取半卧位。

2.饮食护理给予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液体摄入量。

3.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静脉输液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以1~min为宜。

4.皮肤护理注意观察有无褥疮发生。

三、心悸

【定义】心悸指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常伴有胸闷不适,气短乏力,头晕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诱因】发作常有情绪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诱发。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

四、心源性晕厥

【定义】心源性晕厥由于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发作较为突然多无前驱症状与体位无关。心源性晕厥常由及心脏血流受阻所引起严重的过缓性心律失常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心脏供血暂停3秒以上可发生近乎晕厥,5秒以上可发生晕厥,超过10秒可出现抽搐,称阿斯综合症。当心率低于~次/分或高于~次/分时也可

发作晕厥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晕厥发作时心电图异常心脏血流或排血受阻也可引起晕厥如心脏瓣膜病和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左房粘液瘤及巨大血栓形成心包填塞等

五、胸痛

循环系统疾病引发的胸痛常由心肌缺血所致,多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其它原因可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

疼痛——心绞痛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饱餐、吸烟、心动过速等部位:心前区,主要在胸骨后,界限模糊。

性质、程度:压迫性不适或为紧缩、压榨、堵塞感、烧灼感。

放射: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颚、咽或下颌部。

伴随症状:被迫停止原有的动作,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等。

时间:持续数分钟,一般3~5分钟。

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5分钟内缓解。

疼痛——心肌梗死先兆:先兆症状可于起病前数日至数周出现,常见的为既无心绞痛者新近出现心绞痛,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且发作频繁、程度严重、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差。

典型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成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为烧灼样。

放射部位:上腹部、下颌、劲部、背部、左侧肩部等部位伴随症状: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及频死感。恶心、呕吐。

心绞痛发作的休息遵医嘱应用硝酸甘油(含服片剂、静滴、微泵)

吸氧描记心电图病情观察

(一)心肌梗死疼痛的护理

1.急性期监护:患者被收入危重监护病房,应用监护仪对其进行连续的心电、血压、呼吸、血气和生化等监测,一旦发现导致心室纤维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各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及时予以纠正;每日检查除颤器、呼吸机、临时起搏器的功能是否良好,并置于备用状态,备好备齐抢救车内的各种抢救物品。

2.一般护理:急性心梗发生后,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持情绪稳定,进食、洗、漱、大小便均给予协助;第2周可在床上做四肢活动,日常活动均在床上进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3~5周可在帮助下开始室内活动,应尽量少探视,以避免不良刺激。卧床期间,要做好肢体的活动锻炼和皮肤护理,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等并发症;保持大便通畅;进半流质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一定要避免过饱和便秘。

3.镇静止痛:心梗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疼痛时要尽快止痛,

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4.吸氧: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急性心梗时动脉血氧下降,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以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非常重要的。吸氧速度和流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可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

5.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24h液体总量不超过1500ml,滴速不超过30滴/min,过量及过速输液可致心脏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加重患者的病情。

6.溶栓护理:溶栓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抗凝过度引起的出血情况: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及患者大小便颜色及呕吐物,特别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此外还应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7.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突然,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为此患者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心的治疗护理环境,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同时,要鼓励患者调整心态,坚定战胜疾病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医护人员要满腔热情,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二)心绞痛护理

1.病情观察

(1)部位:常见于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其次为心前区,可放射至颈、咽部,左肩与左臂内侧,直至环指和小指。

(2)性质:突然发作的胸痛,常呈压榨、紧闷、窒息感,常迫使患者停止原有动作。

(3)持续时间:多在1~5min内,很少超过15min

(4)诱因因素:疼痛多发生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情况下。

(5)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2.体征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冷汗、气短或有濒死恐惧感,有时可出现血压波动或心律、心率的改变。

3.掌握心绞痛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后应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范围、放射性、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以利于及时正确地判断、处理。在有条件情况下应进行心电监护,无条件时,对心绞痛发作者应定期检测心电图观察其改变。

4、对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应即刻给予休息、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如地西洋等,发作期可给予吸氧。

5、一般护理

(1)休息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就地休息、停止活动。

(2).饮食给予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与饮料,禁烟酒,多吃蔬菜、水果。

(3).保持大便通畅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6.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态,予以安慰和疏导,及时向患者解释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7、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急性发作期间应就地休息,缓解期注意劳逸结合。

(2).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

(4).宣传饮食保健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配合。

(5).定期随访。

心脏电复律

一、定义心脏电复律是以瞬间高压强电流在短时间内经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所有心肌纤维同时除极,,消除快速异位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又称为心脏电除颤。

二、适应证

(1)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应首选。

(2)各类首先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异位快速性,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3)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

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性质不明或伴有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三、禁忌证

(1)病程久长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持续时间l年以上)。

(2)心脏明显增大(由以左心房扩大)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3)心腔内存有血栓(由以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4)伴有高度或完全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

(5)伴有病态综合征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6)伴有洋中毒的各类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病人处于低血钾状态时。

四、心脏电复律的种类

1.同步电复律利用同步解发装置感知病人心电图中的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室颤。适用于所有除室颤以外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的转复。胸壁体外能量选择,心房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在100—150J左右,室性心动过速为100---200J左右,心房扑动所需电能一般较小,在50—100J左右。

2.非同步电复律在任何时间放电,仅适用于心室颤动。首次电复律的能量宜大,一般以200~360J。

五、电复律病人的护理

1复律前准备

(1)物品:包括除颤器、心电图、示波器及抢救物品。

(2)病人:心理准备,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停用洋地黄亚/u3天;备皮;术前禁食、排空膀胱。

2. 复律中配合

(1)平卧,取下假牙,开放静脉通路。

(2)连接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示波器,术前作全导心电图。

(3)检查除颤器同步性能。

(4)地西泮10~30mg,如,至病人处于昏睡状态,注入前先用面罩吸氧10—15分钟。

(5)充分暴露病人前胸,将电极板涂布导电糊或垫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分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左背或胸前部心尖区,两电极间隔大于10CM;电极板紧贴皮肤,用约5KG力量下压。佩带起搏器时,电极板绝不可放其上,最少要隔8CM。按充电揪钮充电到所需功率,将电极板导线接在电复律器的输出端,按非同步放电撤钮放电,此时病人身躯和四肢抽动一下,通过心电示波器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6)观察病情及心律转复情况。

3. 复律后护理

(1)病人绝对卧床24小时。

(2)密切观察病情。

1)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观察神智血压、心律、呼吸。

2)电击局部皮肤有无灼伤。

3)有无脑动脉栓塞和肺水肿等并发症;脑栓塞于术后24~48小时内最易发生。

(3)常规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4)继续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

(5)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设备并放于床边。

(6)及时发现有无因电击而致的各种心律失常、.栓塞皮肤灼伤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协助医生给予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